钢平台技术要求

钢平台技术要求
钢平台技术要求

2.1 一般要求:

1)防护要求: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米及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械部件或物品场所,应设置带脚踢板防护栏杆。下方有物料应封闭。

2)材料选择:钢斜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所有防护栏杆和扶手均选用304不锈钢钢管。

3)设计载荷:固定式钢斜梯扶手、立柱、中间栏杆设计载荷应满足相关要求。

4)防护栏杆及钢平台设计载荷应满足相关要求。

2.2 制造安装

1)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符合GB 50205的规定;采用其它方式连接,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安装后不应有倾斜、歪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它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3)钢斜梯与附在设备上的平台梁相连接时,连接处宜采用开长圆孔的螺栓连接。

4)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它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2.3 防锈与防腐蚀

1)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留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2)应对钢平台及楼梯进行合适的防锈与防腐蚀涂装。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与防腐蚀涂装。

2.4 结构要求

1)梯高大于5米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梯。

2)斜梯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宜小于1100mm。单向通行:宜600mm;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宜800mm;经常性双向通行:宜1000mm。

3)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沿梯梁中心线垂直测

量距离应不小于1200mm。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方向距离应不小于2000mm。

4)在同一梯段内,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保持一致。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符合要求:550≤踏步宽+踏步高×2≤700。

5)踏板的前后深度应不小于80 mm,相邻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不小于10 mm,不大于35 mm;踏步间距宜为225-255mm。

6)结构形式:防护栏杆应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

7)栏杆高度:当平台、通道、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米时,防护栏高度不小于900 mm。当基准面高度大于2米小于20米时,防护栏高度不小于1050 mm。当基准面高度不小于20米时,防护栏高度不小于1200 mm。

8)扶手:扶手设计应能允许手能连续滑动,扶手宜为圆形钢管材。

9)脚踢板:脚踢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宜采用2 mm 后的钢板折弯制造(增加强度)。

10)平台尺寸: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800 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

台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 mm。

11)上方空间:平台地面至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00 mm。

12)支撑结构: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

13)平台地板:平台地板不小于4 mm厚的花纹铝板或经防滑处理铝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花纹豆不得小于0.8毫米。

2.5 踏板

1)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应不少于25 mm宽的防滑突缘。

2.6 扶手

1)梯宽不大于1100mm两侧封闭的斜梯,应至少一侧有扶手,宜设在下梯方向的右侧。

2)梯宽不大于1100mm一侧敞开的斜梯,应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扶手。

3)梯宽大于1100mm但不大于2200mm的斜梯,无论是否封闭,均应在两侧装有扶手。梯宽大于2200mm的斜梯,除在两侧装有扶手外,在梯子宽度的中线处应设置中间栏杆。

4)握手应沿着其长度方向连续可抓握,在扶手外表面与其它物体间的间距应不小于60mm。。

2.7 材料要求:

2.7.1平台材料

1)平台框架采用100×60×3mm矩型管,平台横档采用50×50×3mm方管;

2)平台支腿采用120×60×3mm矩型管,支腿横撑采用100×60×3mm矩型管,支腿固定板采用12mm厚钢板;

3)平台护拦主管采用Φ50×1mm不锈钢管,护栏立管和隔挡管均采用Φ32×1mm不锈钢管;

4)平台板采用4mm的花纹铝板,平台边沿的安全挡板采用100×2mm钢板。

2.7.2斜梯材料

1)斜梯斜梁采用160×60×3mm矩型管,斜梁固定板采用12mm厚钢板;

2)斜梯护拦主管采用Φ50×1mm不锈钢管,护栏立管和隔挡管均采用Φ32

×1mm不锈钢管。

3)踏脚板采用4mm的花纹铝板,踏步采用25×25×3mm方管。

2.8 平台与设备接口要求:

1)各连接部分尽可能采用预制连接件,避免焊接。

2)操作维修平台高度低于3000mm时,支撑尽可能采用美观实用的T腿支撑,与三角架支撑形式,无楼梯口的平台端部必须设置H腿。当高度大于等于3000mm时,无空间约束的情况下,均采用H腿与三角架形式支撑。

3)有精度的设备(如电子皮带秤)不允许和设备直接联结,要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平台设计和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对设备的保护,如与设备连接破坏设备原有颜色,要按原色标进行恢复。

5)支腿与地面接触要充分考虑对地面的保护。

2.9 平台颜色:

除不锈钢护栏、花纹铝板外,无规定颜色的采用按照甲方提供的色标颜色执行。走台、楼梯、支撑件的颜色均以设备主颜色色板一致。

2.10 油漆要求:

1)涂底漆前应清除毛刺、氧化皮、锈迹、油污、脏物等。对焊接件应修整焊缝,清理焊渣并防锈。底漆应薄且均匀,不得有流挂、漏涂、起泡现象。

2)填刮腻子应在底漆干透后进行,腻子应分次填刮,每次尽量刮薄、刮平。上道腻子干透后刮第二道腻子,腻子经打磨后应平整,线角分明。

3)涂中间漆,漆前检查底漆质量,合格且干透后方可涂中间漆。

4)涂面漆,涂前检查中间漆是否完整,是否干透,对涂层损伤剥落处,应进行表面处理后重涂底漆、刮腻子、涂中间漆。面漆涂两道,上道面漆干透后方可涂下道漆。

5)油漆品牌选用:福田油漆。

6)油漆表面应完整、清洁、光滑平整;无流挂、起泡、划痕、皱皮、漏涂、剥落、泛白等。

2.11 尺寸要求:

1)楼梯与地面基本角度为45 度,可以根据厂地要求或设备的实际要求作出变动(一般楼梯角度不可超过70°夹角)。

2)平台护栏部高度为1100mm,楼梯护栏垂直高度不低于900 mm,均采用氩弧焊焊接。

3)平台护栏的竖栏中心间距为800,横栏中心间距为330,下横栏中心间与台面为440。

4)为防止从平台上有高空坠物掉落,平台周围均需设置踢脚板(含靠近设备一侧),其高度不能小于100mm,材料采用t=2mm的钢板。安装时将40mm 的折边压入走台板底下,用φ 4.8×15的不锈钢铆钉铆接到走台的主框架上。

5)此外楼梯踏板形式和尺寸严格遵循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制作,上下的间距可以根据平台的高度均分,但是不可超出规定值。

1、工艺设备附属设施:

1)检修车、工具柜、清洁水池,水槽等均应采用优质不锈钢材SUS304制作而成。

2)对检修车、工具柜、水池、水槽等设施实际工作特性,需合理布局,使产品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3)检修车不锈钢面板底面铺衬E0级生态板材,台面上配备台钳,方便维修,工作台面需平整、光滑、坚固,无凹凸不平现象。

4)检修车、工具柜的抽屉、柜面由板材折制成型表面平整光滑,铰链采用优质高强度的不锈钢立柱暗铰链,抽屉轨道选用载重式轴承滑轮轨,使抽屉能轻松开启且具有一定的负重功效,车体采用载重式带制动的双轴承橡胶轮,以保证维修装配的便利。

5)保养水池、水斗、水槽制作应平整光滑,折边、焊缝均需圆滑、坚固,便于保养清洗,振槽接水斗安装应牢固,不得及产生共振现象,影响振槽正常运行。

6)装箱机落烟箱体喷塑应均匀,色度一致,喷塑厚度一致,不得有漏喷,留挂现象,箱体内部应制作防撞软包,防止损坏成品条箱,箱体滚轮需有制动装置。

7)不锈钢板、管焊接采用氩弧焊,焊接需美观、牢固、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外部缺陷。

2、工艺设备终端管道连接安装

1)要求设计美观、合理、实用,方便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

2)球阀、截止阀、空压软管、快插接头、连接件等附件满足清单所示的材质、型号、规格、数量和其它技术要求。

3)管道连接牢靠,不得有脱落或水汽气的“跑、冒、滴、漏”现象。

4)废烟支处理设备冷凝水管道连接需作保温处理。

5)每套卷接机组、包装机组、装封箱机和装盘机均配置保养吹灰枪,每把保养吹灰枪配备15m长度的软盘管。

6)各连接部分和管道支架定位尽可能采用预制连接件,避免焊接。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附件六: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附件六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试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次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与定义................................................................................................................................... 3 4 前置环境....................................................................................................................................... 5 5 系统组成....................................................................................................................................... 6 5.1 前置目录服务 ................................................................................................................... 6 5.2 前置交换服务 ................................................................................................................... 8 5.3 前置环境配置 ................................................................................................................. 10 5.3.1 系统硬件 .............................................................................................................. 10 5.3.2 系统软件 .............................................................................................................. 10 5.3.3 环境配置具体要求 .............................................................................................. 11 5.3.4 其他要求 .............................................................................................................. 12 5.3.5 注意事项 .............................................................................................................. 12 6 前置环境管理............................................................................................................................. 14 6.1 6.2 6.3 6.4 角色 ................................................................................................................................. 14 提供者管理要求 ............................................................................................................. 14 使用者管理要求 ............................................................................................................. 14 管理者管理要求 ............................................................................................................. 14
I

平台数据库及中间件招标技术要求参考

平台数据库及中间件招标技术要求参考 1.总体要求 本次采购的数据库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 1.1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一致性,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盗用和修改伪造,保证数据不因意外情况丢失和损坏,提供多种安全检查审计手段。 1.2准确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核查、审计手段。 1.3可靠性:保证系统可靠连续运行。 1.4可伸缩性:系统应能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系统硬件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扩展性能。 1.5可扩展性:采用组件化设计原则,以使系统能够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新增功能时不应需要改造原软件系统。 1.6开放性:系统应采用主流的、开放的技术,以保证系统对各种数据业务的服务,以及与相关系统的互连能力。 1.7可移植性: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保证在将来发展中迅速采用最新出现的技术、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 1.8实时性:实时完成大容量数据处理,对业务提供并发处理支持。 1.9易用性: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操作界面、详细的帮助信息,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完成。 1.10可管理性:应具有良好的管理手段,可管理安全、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等。 1.11系统必须能够7X24小时运行,支持基于集群的部署结构。 1.12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备份/恢复机制。 1.13其他:为确保产品的合法来源及售后服务的技术保障,本次投标必须提供数据库和中间件软件的原厂授权书。 1.14供应商需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并在原厂售后服务基础上提供一年的免费现场技术指导。 2.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软件的详细技术要求如下 2.1支持多协议与服务管理。 2.2支持同步数据集成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网络教学平台技术要求

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三期采购技术需求 一、总体要求 1. 建设目标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系统)第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搭建契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及管理模式的系统,一方面增加考试管理、联合培养申报等日常工作急需的模块功能,另一方面优化升级原有模块、通过线上申请与审批实现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研究生院建设,提高研究生院各部门的工作绩效和管理水平。 2. 先进性和规范性要求 系统应选择先进的技术方案,具备坚实的研发基础和较长的应用时间,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家以及教育部行业标准。 3. 系统整合要求 平台能与学校数字化校园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和统一身份认证,避免系统间产生信息孤岛,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目的,减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 易用性要求 系统在实现各项业务的同时保证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对研发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 5. 相关资料提供 提供数据字典、管理员使用手册、教师使用手册、学生使用手册和系统应用推进方案。 二、性能要求 1. 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系统应确保在大并发访问量下(6000 用户以上并发)的访问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具备系统运行监控和数据备份的有效策略和机制。 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体的安全性,从访问控制、安全认证、数据加密、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对体系进行安全性设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设计中,

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并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权限控制和数据存储加密机制。系统上线前要提供漏洞扫描等系统安全测试报告,并经过学校数据中心审核通过才能上线运行。 2.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平台应基于J2EE 架构,采用B/S 系统结构,采用中间件技术,提供开放接口,方便平台中不同厂商产品,不同硬、软件系统的集成;平台应根据不同硬件配置进行灵活地部署和组合,能方便地升级和更新;平台容量保证满足用户量的考虑。 3. 系统用户数要求 不限注册用户数。 4. 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要求 应基于Unix 或Linux 操作系统,数据库要求使用Oracle 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合理、规范,应遵从学校的信息标准,数据编码严格按照学校的标准代码规范执行,公共数据可开放共享,并提供接口,共享到学校数据中心。要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字典。对于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数据质量,学校数据中心有权利进行审核。 三、功能要求 系统三期建设应包含考试管理、联合培养申报、调停课管理、学籍异动、学生电子档案等模块的搭建或改造,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研究生院门户网站改造及微信同步,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 新增考试管理模块(11月20日前) ●实现从数据准备、相关设置到安排考试、冲突检查、监考安排、考试发布 与统计等的期末考试全程管理。 ●支持前期的考试场次及批次设置、考场数据准备和考试课程准备;支持考 核方式维护,可设置学院维护时间限制;支持缓考名单维护,包括按学生维护、按课程维护、批量导入缓考名单、设置缓考时间期限。 ●支持按课程安排考试、按考场安排考试,可批量导入考试安排结果。 ●支持考试冲突检查,包括检查同考场不同课程、同课程不同时间、设置时

钢结构平台计算书

钢结构平台 设计说明书 设计: 校核: 太原市久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 (3) 2.结构形式.......................................................................... . (3) 3.材料选择.......................................................................... (3) 4.铺板设计.......................................................................... . (3) 5.加劲肋设计.......................................................................... (5) 6.平台梁.......................................................................... .. (6) 次梁设计.......................................................................... (6) 主梁设 计 ......................................................................... .................... .. (7) 7.柱设计.......................................................................... .. (9) 8. 柱间支撑设置..........................................................................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文字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督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20263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JT/T 7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 for operating vehicles 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管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服务,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系统。 3.2 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3.3 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接入通信网络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 3.4 接入平台access platform 接入到政府平台的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下级政府平台。 3.5 车载终端vehicle terminal 安装在道路运输车辆上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网络接入、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记录、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号采集和控制,与其他车载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提供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所需的信息,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控制功能的装置。 3.6 在线车辆online vehicles 当前连接到政府平台和企业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 3.7 上线车辆previously online vehicles 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设定时间内在线连接,且当前处于运营状态的车辆。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 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 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钢结构平台设计计算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姓名:田英鹏 学1 指导教师:钱宏亮 二零一五年七月 土木工程系

钢结构平台设计计算书 、设计资料 某厂房内工作平台,平面尺寸为18X 9m2(平台板无开洞),台顶面标高为+4.000m,平台上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2kN/mf,设计全钢工作平台。 二、结构形式 平面布置,主梁跨度9000mm次梁跨度6000mm次梁间距1500mm铺 板宽600mm长度1500mm铺板下设加劲肋,间距600mm共设8根柱。 图1 全钢平台结构布置图 三、铺板及其加劲肋设计与计算 1、铺板设计与计算 (1)铺板的设计 铺板采用6mm厚带肋花纹钢板,钢材牌号为Q235,手工焊,选用E43型焊条,钢材弹性模量E 2.06 105N/mm 2,钢材密度 7.85 103kg/mm3。 (2)荷载计算 平台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 LK12 kN m2

6mn厚花纹钢板自重:q D I K 0.46 kN m2 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 1.3。 均布荷载标准值:q k0.46 1212kN m2 均布何载设计值:q k0.46 1.212 1.4 17.35kN m2 (3)强度计算 花纹钢板ba 1500 600 2.5 2.0,取0.100,平台板单位宽度最大 弯矩设计值为: (4)挠度计算 取0.110,E 2.06 105N /mm2 设计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加劲肋设计与计算 图2 加劲肋计算简图 (1)型号及尺寸选择 选用钢板尺寸一80 6,钢材为Q235加劲肋与铺板采用单面角焊缝, 焊角尺寸6mm每焊150mn长度后跳开50mm此连接构造满足铺板与加劲肋作为整体计算的条件。加劲肋的计算截面为图所示的T形截面,铺板计算宽度为15t=180mm跨度为1.5m。 (2)荷载计算 加劲肋自重:0.08 0.66 78.5 0.003768kN m 均布荷载标准值:q k12.5 0.6 0.003768 7.51kN m 均布荷载设计值:q d17.35 0.6 1.2 0.03768 10.455kN. m (3)内力计算 简支梁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 支座处最大剪力设计值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doc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 范 附件1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技术规范1、各类数据规范组织机构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组织机构Id OrganizationId Int 否主键,自增长 2 组织机构名称OrganizationName V ARCHAR 500 否 3 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 V ARCHAR 500 否 4 组织机构父级节点ParentId Int 否 5 组织机构类型OrganizationType V ARCHAR 500 否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 6 描述Description V ARCHAR 2000 是7 排序Sort Int 否升序平台日志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操作人Account V ARCHAR 100 否 2 日志时间LogDate DateTime 否 3 日志类型LogDate V ARCHAR 500 否业务、异常4 内容Content VARCHAR 4000 否5 IP地址IPAddress V ARCHAR 500 否信息栏目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栏目Id ColumnId Int 否主键 2 栏目名称ColumnName V ARCHAR 500 否 3 栏目代码ColumnCode V ARCHAR 500 否4 栏目父级节点ParentId Int 否5 栏目链接ColumnLink V ARCHAR 500 是6 排序Sort Int 否7 启用IsEnable Tinyint 否1启用0禁用资源信息数据规

常见的钢结构计算公式

2-5 钢结构计算 2-5-1钢结构计算用表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2-77采用。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8采用。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9至表2-81采用。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 表2-77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公示-简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 一、系统需求概述 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 、 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 (1)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2)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3)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WebLogic11。 (4)系统平台只能利用招标人现有的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 !

常见的钢结构计算公式定理

2-5 钢结构计算 2-5-1 钢结构计算用表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2-77采用。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8采用。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9至表2-81采用。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2-77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建设原则与目标、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自身安全性、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接口。 本部分适用于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部署方式、接口等技术要求,指导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规划、设计和建设,也可作为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8030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448-20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管理系统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SOC)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和整合各类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安全事件,并运用关联分析技术、智能推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实现对安全事件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识别,能快速做出报警响应,实现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监控分析和预警处理。 3.2 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 提供拓扑管理、设备配置、故障告警、性能监测和报表管理功能,实现对网络运行的集中统一管理。 3.3 脆弱性 Vulnerability 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所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正常服务的运行,危害信息系统及信息的安全。脆

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耗管理控制平台 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Taix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1、本系统必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用电负荷较多、用电量较大,能适时掌握电量使用情况及其他电力参数实时运行情况 ◆远程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甲方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 ◆降低用电成本,调整峰谷用电比例,合理降低电费支出 ◆掌握电源进线及变压器的真正实际所需的负荷 ◆解决原有表上的数据还是人工采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不能同时刻收集所有数据,以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 ◆许多企业对电的使用有较高要求(比如电压、频率),它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化的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内部小指标考核 ◆节能效果评估 2、本系统必须可实现以下各项具体功能: ◆网络结构图显示;系统一次图显示; ◆电参量的远程实时动态采集; ◆系统运行实时负荷曲线; ◆远程抄表;电能管理; ◆运行事件报警、记录及查询打印功能; ◆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 ◆设备通讯异常实时采集显示; ◆用户权限管理。 3、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国务院令第53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DL/T 698.1-2009第1部分:总则 DL/T 698.2-2010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DL/T 698.31-2010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L/T 698.35-2010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41-2010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DL/T 698.42-2010第4-2部分:通讯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基础支撑平台技术要求

基础支撑平台技术要求 2010年11月10日

一、基础支撑平台总体要求 基础支撑平台是东胜区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中心平台三大部分。实现对教育管理支撑系统、教育教学支撑系统、教师能力提高支撑系统整合应用的有效支撑,实现各个系统的统一管理,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率,保障平台运行并降低维护成本。 1、系统设计应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和规范,如Portlets、Web Service、面向服务架构(SOA)、WSRP、XML等;软件设计开发标准遵循国际标准(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以及与其等同的国家标准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等教育部标准。 2、应用开发技术:平台软件需采用J2EE体系架构开发,采用B/S结构,保证跨平台部署及安全稳定运行。 3、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都采用Unix或LINUX类操作系统,保障操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数据库平台:采用企业级大型数据库Oracle,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及并发。 5、易管理和易操作性:系统界面设计要简捷大方,操作简便,并自带使用帮助和常见问题说明;根据用户的不同合理设置功能模块与数据查询权限。 6、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保证满足应用系统业务管理要求的同时,要体现出系统的先进性。在系统设计中要将先进技术与成熟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系统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7、权限管理和验证:支持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灵活的分配和管理用户的使用权限,保证系统和内容的安全;密码管理:支持基于用户和角色的密码管理,为用户密码设置策略。 8、可集成性及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备集成其他外部应用系统的能力和良好的系统扩充性。软件系统采用基于组件的功能模块设计方式,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二、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技术要求 统一门户信息门户平台基于Portal安全门户框架系统建设,应基于J2EE 技术构建,实现SSL加密、XML解析器等J2EE核心技术。实现独立于系统平台的分布式应用,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及支持集群部署模式以实现大用户量并发。支持模块化组装,可以修改或增加部署门户平台功能模块,无需修改基础架构。 1、门户系统应支持自动热部署模块、应用、风格等,支持拖拉式页面布局;支持CSS(Cascading Style Sheet 层叠式样式表)风格切换,门户系统应提供风格切换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切换不同的页面风格,而且切换风格时不需要重新设计页面的效果图; 2、门户系统应该支持AJAX技术,基于XML的异步JavaScript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 3、门户系统应该支持WSRP (Web services for Remote Portlets 定义门户和portlet 容器服务之间标准化接口的Web 服务标准)技术和规范; 4、门户服务器应拥有以下的可扩展性:新的应用模块可以通过Portlet(基

钢结构平台设计

《刚结构课程设计》 平面尺寸: 1.总体设计 ①确定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布置形式 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主梁采用一跨;次梁采用两跨。 主梁计算跨度8.2m,次梁计算跨度4.45m。主次梁连接采用等高焊接,主梁与柱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②平台结构的平面布置及柱、主梁和次梁的平面位置。 ③平面布置的理由 根据主次梁的经济跨度和平台结构的安全性,采用如上布置方式。

2.平台次梁设计 平台次梁与主梁铰接连接,安单跨简支梁计算梁的内力分布。计算简 图如右图所示,去中间次梁进行计算。 ①次梁内力计算(暂不考虑次梁自重) 恒荷载标准值为 活荷载标准值为 则次梁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为: ②次梁的截面选择() 由抗弯条件的次梁所需的净截面抵抗矩: 初步拟定次梁采用工字钢型号为,截面参数: ③次梁截面强度验算 (1)抗弯强度验算 考虑次梁自重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为:

作用于次梁上的荷载为静力荷载,考虑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得截面最大应力为: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次梁最大剪力设计值为: 截面最大剪应力为: 满足要求。 ④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 次梁的受压翼缘与铺板牢固连接,不会出现整体失稳破坏,因此次梁整体稳定性不必验算。 5)次梁的刚度验算 次梁的跨中最大挠度

次梁允许挠度: 因此刚度满足。 3平台主梁的设计 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给主梁,次梁中心间距为1.025m,主梁的跨度为8.2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1)主梁的内力计算(暂不考虑自重) 恒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由荷载设计值计算主梁与支座反力: 则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为:

主梁最大剪力设计值: 2)主梁截面选择 (1)确定主梁截面高度 最小高度由主梁刚度要求决定,即当平台主梁相对容许挠度时,由Q345焊接工字钢板梁 经济高度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或 综上考虑,取腹板高度 (2)确定腹板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