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目前,陆军存在两种作战理论,即阵地作战理论和机动作战理论,亦称线式作战理论和非线式作战理论。阵地作战理论,强调火力集中,把机动作为机动部队投送密集火力形成地面火力优势的手段,认为战场是线性的,是一个控制与被控制的环境,要求详细制定计划、周密组织协调、集中指挥与控制,以及熟练地抓住和控制战场特性。阵地作战理论注重用技术和技能解决战场问题,要求指挥官在阵地作战中抓住适势的火力优势和阵地优势把敌人引入战场并将其消灭,认为战役和战斗是消灭对方的有利机会。阵地作战理论非常适于富裕、投入兵员多和拥有大量军队的发达工业国家。美国的格兰特将军、法国的约瑟夫?霞飞元帅、英国的伯纳德?蒙哥马利陆军元帅都曾将这种作战样式成功地运用于战争实践,他们所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也为陆军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中的阵地作战理论奠定了基础。

机动作战理论,把敌人的抵抗意志作为作战目标,而不是把敌部队及其所占据的地域都作为作战目标;强调通过迅速击敌弱点来粉碎敌抵抗力,以夺取战场优势。机动作战理论在强调军队数量仍重要的同时,并不要求在数量上或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而是重点强调指挥官领导才能和士兵训练水平的高低;强调使用火力创造取得关键性机动的机会,而不是通过火力去征服敌人;注重速度、突然、欺骗、灵活、作战效率、分散指挥与控制,要求对敌而不是对地域形成强大的作战重心;不?枪 嗟匾揽恐苊芏 晗傅募苹 歉 嗟匾揽恐富庸俚牟拍芾纯焖倬霾摺1 倍嗷蚣际醪畹墓 页2捎谜庵盅 剑 滥洗苏秸 逼谀喜苛 畹哪谏??B?福雷斯特将军、德国的海因茨,弋登威廉和美国的乔治?S?巴顿都曾采用过这种作战样式,而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目前,由于陆军数量少、力量弱、兵源不足,加之希望以低代价速决取胜,因而机动作战样式更适合于今天的陆军。

在战时,国家有时可能同时使用这两种作战理论,因为,在任何战争中,一部分部队在进行阵地作战和线式作战的同时,另一部分部队则可能通过机动来创造对敌优势。不过,所有的国家都会以自己的野战条令作为基本指南并受其影响,在近代历史上,法国、英国、前苏联和美国都曾强调阵地作战,把周密的决策和集中占绝对优势的力量,作为取胜的法宝。相反,德国、北越、中国和以色列,却强调过游击战、分散决策和机动。阵地作战理论和机动作战理论都对战场上如何机动、如何运用火力、如何组织领导以及相互间怎样协调作了详细说明,每个国家都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论述,以寻求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征服敌人。

当然,陆军也必定受其作战理论的影响,不会随便地从一种作战理论和条令转移到另一种作战理论和条令。同时,陆军也可能在某一时间或地点强调阵地作战,而在另一时间或地点强调机动作战。因此,21世纪的陆军作战条令应包括两种作战理论和基本内容,使其既可实施集中或分散的指挥控制,通过火力集中来摧毁敌人,也可通过机动改变战场敌我态势来瓦解敌人,为此,陆军21世纪的作战条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必须与联合作战条令、主要盟国以及同盟伙伴的作战条令广泛地协调一致。

(2)必须建立在能够负担得起的一定的军队编制和财力标准上,也就是无论是否担负得起,都不要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或占绝对优势的火力取胜,要讲究“合理够用”。

(3)必须适用于所有级别的武装冲突和陆军可能参战的所有地区。

(4)必须创造以尽可能小的伤亡和代价获取速决制胜的最大机会。

(5)不能以有强大的同盟伙伴或不会受到威胁作为制定作战条令的出发点。

(6)应考虑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7)应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去征服潜在敌人。

(8)必须加上不对称威胁内容,如恐怖主义和大量破坏性武器等。

有了这些参数,陆军在修改作战条令时,就会考虑得更仔细,就更符合21世纪陆军作战的需要。

4 陆军21世纪的机动作战条令

尽管陆军的数量少、力量弱,但目前美国陆军仍是世界上反应最灵敏和杀伤力最强的陆军,

技术水平也居世界之首,并且在地面作战时,还可得到强大的战略后勤支援和占绝对优势的海空火力支援。在过去的15年中,陆军已创造了一系列速决制胜的纪录,说明陆军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高的。不过,仍要求能同时对付两场战争,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依靠火力和兵力集中已不再适用。因此,陆军21世纪的作战条令必须依靠速度、灵活、袭击和欺骗来避敌之强、击敌之弱。在战场上,陆军应通过集中主要力量来打击敌作战重心,使敌在主力部队被击败之前,其意志和抵抗力就已被摧毁。这样,陆军就可以其自身力量形成对敌优势,从而既不会延长作战时间、使部队遭受较大的损失,也不会损害其周围地区。这就要求制定21世纪的作战条令时,重点考虑敌抵抗意志而不是抵抗方法,重点考虑将力量用在敌弱处而不是其强处,重点考虑分散指挥而不是集中指挥,重点考虑用火力支援关键性的机动而不是为集中大量的火力而机动。因此,21世纪的作战条令应强调快速决策,把速度、集中和指挥官的意图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强调依靠灵活、纪律严明和高素质的指挥官去集中战斗力攻敌弱点。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陆军作战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快速决策,其它任何事情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展开。为此,陆军21世纪的作战条令必须要求所有级别的作战都要拥有最大的主动权,要在指挥官的意图框架中行动,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攻击敌关键脆弱点,使其受损、抵抗力变弱,甚至瓦解崩溃。

(2)形成作战重心并集中决定性的作战力量去攻击敌脆弱点。

(3)运用友邻力量打击敌弱点,摧毁敌意志。

(4)避免耗时间、浪费财力和降低机动能力的拼力量的战争、战役和战斗。

(5)在所有时间都要通过快速进攻夺取和保持主动权。

(6)控制和使用战场信息,同时阻止敌使用战场信息。

机动进攻作战首先就要攻击敌软目标??指挥所配置地域、炮阵地、后勤支援地域等,以瓦解和消弱敌防御能力,避免直接攻击敌强点,使敌防空或火力支援系统在直接的火力战之前或之中就遭到压制;在机动防御作战中,要通过部署在纵深的固定部队和机动预备队的攻击和反击力量来阻止、瓦解和摧毁进攻之敌,以扼守住关键地带。这些理论为制定21世纪的作战条令提供了框架。美国的国家安全要求陆军必须能够快速调遣而且不依靠持久作战、大部队行动或凭借占绝对优势的财力就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些要求超过了自1945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面对这些挑战,陆军21世纪的作战条令必须紧密结合这些因素来制定,以使陆军成为21世纪地面作战的重要力量。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资料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 20世经70年代由美国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了“OODA 环”理论,OODA是四个英文单词 Obser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ction首写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为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OODA环”理论的提出,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OODA环”基本概念 “OODA环”理论认为,所有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周围环境之间都按照这个循环进行运动,像国家和军队这样复杂的组织内部肯定存在着很多同时运行的决策环,同时只要己方的决策环比对方运转得快,就能把对方的努力化为泡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OODA环”的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在实施指挥行动前,就需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双方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自于交战双方开始的新情况以及对方的反应。 其次是判断。观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前制定出的合理决策很快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失去最初的决策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判断,可以把它想成是先前观察到内容的大纲或指导原则。 再次是决策。决策是为了明确表达行动过程并在行动过

程中选择简捷快速的行动路线。决策方案确定下来,决策者还应定下是否给下属人员施以足够行动特权以确保下属能够定下决心并执行决策的决心。 最后是行动。行动过程中决策者要适时对行动结果进行观察、判断,并对观察、判断的结果在效率、适时上区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低作出新的决策直至实施新的行动。 二、“OODA环”在军事决策中应用 决策过程中,如何把握关键理清决策思路,并着眼于决策自动化的要求,构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模型。通过构建指挥决策的“OODA环”以及对“OODA环”的核心、环节的分析,结合军事决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通过观察,拟定合理计划 对于指挥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战场作战经验十分重要,首先,决策者应了解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敌方在战场中的可能位置;有可能展开的战场空间;气象条件和战场环境对作战有何影响。评价己方实习,主要包括我方部队的参战人员的素质;战前训练水平;我方部队的强弱点;有针对性的战前演习中各级部队对各时节的任务是否清楚,执行是否坚决;是否符合作战意图等。拟定合理计划,主要从敌我双方的可能作战计划;作战行动成功或失利时将如何调整作战计划;如何就我方观察所获取的情报与友邻沟通;作战过程中就对手可能的作战企图如何调整我方的作战计划。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要点

从海上基地向联合部队提供作战和后勤支援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 译自:兰德公司报告RAND_MG649号 作者:Robert W. Button等 编译:知远/子曰 [知远导读] 本文是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从海上基地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出发,并提出了三种想定情况,以此来研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对海上基地使用的不同需求和可能方式。文章翻译如下: 背景 海基能力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航母打击大队(CSGs)和远征打击大队(ESGs)都是海上基地。实际上,在二战期间,美军实施的几次大规模作战,其火力和后勤支援都是由停泊在海上的海军舰船提供的。可扩展性是海基能力的关键组成要素:尽管一个远征打击大队可以支持一支陆战队远征部队,那么,未来的海上基地要支持一到两支陆战队或者陆军旅。因此,后勤支援概念和它的实施是海基能力的关键。对旅级规模部队的海上后勤支援的基础是海上预置部队(MPF)以及其未来的构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F))。 海上预置部队(MPF) 目前,海上预置部队由16艘各类舰船组成,分别隶属于3个前沿部署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s)。每个海上预置船中队由5到6艘舰船组成,装满了提前预置的武器、补给品和装备,足以支援一支陆战远征旅规模的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MAGTF,大约由17,000名陆战队员组成)30天内的行动。 目前,对海上预置部队的基本要求是把补给物资和大型装备预置在战略位置

上。部队的行动要经过接收、分段运输、前运和整合(RSO&I)四个阶段。在接收阶段,即将部署的联合部队被运抵战场,在一个负责卸运的航空港(APOD)着陆。同时,满载部队需要的装备的海上预置部队的船只抵达卸运港口(SPOD)。在分段运输阶段,部队在距离港口不远的集结地域接收装备。当部队离开集结地域,向指定的作战地域机动时,前运阶段宣告结束。最后,当作战指挥官对这些部队发号施令,实施指挥控制后,整合阶段结束。一旦展开部署的部队被接收和运往集结地域的行动开始,对其支援的行动即已展开,直至战役结束。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充分说明了海上预置部队这个概念;海上预置部队在沙特阿拉伯北部投送了第一支自我维持的作战部队。在10天之内,把装备和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并且与后续到达的部队结合。第7陆战远征旅在其抵达后的4天内进入其防御阵地1。 在缺乏固定港口的情况下,现有的海上预置部队提供了战略和战术机动性和有限的浮动卸载能力。海上预置部队的行动需要港口和机场来装卸货物,这时部队有可能遭受敌方的打击。海上预置部队的概念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中得以验证,这次行动使用了一个固定港口系统。海上预置部队运输船上装载的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辆是这次行动中第一批装甲车辆。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 (Future) ) 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将是一个单一的船队,替代现有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2。未来的海上预置中队将由5艘船只组成,通常装载有支援海上远征旅作战行动需要的装备。计划中的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可以支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远征旅,该旅大约由14500名陆战队队员组成。这些船只将提供海上预置部队不具备的功能: ·从海上接收和集结远征部; ·可以同航母打击大队和远征大队协同工作; 1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Prepositioning Programs Handbook, Washing-ton, D.C., March 2005, p. 7. 2The Marine Corps has stated a need for two MPF(F) MEB squadrons or one MPF(F) squadron plus two legacy MPSRONs. Ronald O’Rourke, Navy–Marine Corps Amphibious and Maritime Prepositioning Ship Programs:Background and Oversight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2513, updated July 26, 2006, p. 18.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摘要: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

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并强调,要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军种来实施,而应通过陆、空军的联合行动来达成,陆空联合作战理论在1976年7月颁发的Fl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之后在1978年,美军又开始酝酿在战役层次利用空军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体化战场”和“纵深战场”等思想。紧接着,美军又对未来作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未来的空中(包括外层空间)作战将与地面作战一起决定战役战斗的结局。1981年美军提出了“2000年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美军研究人员经过对历史,现实、未来陆空协同作战的深入研究, 1982年颁发了新版《作战纲要》,确立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强调实施诸军种部队战役层次的联合作战。虽然该纲要仍未打破陆军原有作战理论的框架,未充分论述陆、空联合作战的主要内容和协同问题,也没有论述在战区范围内如何对空地一体联合作战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对联合作战行动也只强调到军级,但应该说它仍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纲要指出:“陆军很少单独作战,美军的作战行动通常涉及一个以上军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完整版)美国空间作战理论研究

美国空间作战理论研究 一,空间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美国在开展军事航天技术研究的同时,意识到未来空间作战将难以避免、同步展开了空间作战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空间作战理论逐步从酝酿、产生到发展以至初步完善。总体来看其空间作战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空间作战理论开始酝酿 随着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航天作战思想开始萌芽,产生了诸如“航天作战是在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领导下,使用空间与反空间武器和系统,以削弱敌人航天力量,夺取制天权为目的的战斗行动”、“太空战应看作整个战争的一部分”等思想。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空间作战理论开始以条令的形式进行明确 这一阶段空间作战理论开始产生,代表性事件是1971年版空军条令AFM1-1号第一次提出了空间作战的概念并且把“空军在空间的作用”列为条令内容。1975年版条令中突出了美国本土的防天作战和航天器监视与侦查。1979年版条令中提出了“航天保障、提高战斗力和空间防御”三种空间作战使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空间作战理论继续发展 这一阶段由于联合航天司令部的建立以及太空战力量的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空间作战思想与理论相继出台。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空间作战理论不断扩展完善,随着美国军事转型的进行,空间作战理论不断发展,进行转型 1992年出版《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概则》,1993年6月颁布的《作战纲要》把联合作战由“空地一体化”扩大到“空地海天一体化”,并阐述了航天作战的重要性。1998年美国空军颁布了《长期规划—2020年设想》提出了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和全球伙伴关系这四大未来空间作战概念,这是21世纪美空间作战理论正式出台的标志。2000年颁布了《联合条令—空间作战的战术、技术和程序》以及《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美国》白皮书。近期美军涉及空间作战理论的条令主要有3个,它们基本反映了美军空间作战理论的最新思路。 (1)美国空军1998年8月颁布了《空间作战条令》(AFD2-2),2001年对其修订完成。它是军事史上第一份关于空间作战行动的文件,为空军组织、训练、装备和使用航天部队提供了指导,并首次提出了基于“效果”的作战思想,是美国空军空间作战行动的依据和准则。(2)美国空军2002年颁布《联合空间作战条令》(JP3-14),阐明了空间作战的军事原理,明确了美国航天司令部的职责。它具体阐述了军事空间作战的基础、空间机构及其职责、空间力量的指挥控制、空间作战的目标及计划。 (3)美国空军2004年8月2日颁布了《空间对抗作战条令》(AFDD2-2.1)这是美国空军颁布的最新空间作战条令,也是第一部空间对抗作战条令。该条令总结了美军已有的空间作战经验,从指挥控制、计划实施、武器装备系统运用等方面阐述了空间对抗作战的具体样式,为运用空中和空间力量确保空间优势提供了作战指南。 二,空间作战的主要任务 按照美国空军新颁布的空间作战纲要,空间作战任务可以概括归纳为空间对抗、空间支援、空间力量增强和空间力量运用4个方面。空间支持和空间力量增强是基础,空间力量运用是发展,空间对抗是核心。2003年10月出台的《2006财年及以后战略主规划》明确提出美军必须实现军事能力向空间转型,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空间力量增强、空间对抗、空间力量运用和空间支援”4种能力。以获得非对称优势,确保美国的空间优势地位。 (1)空间对抗

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的设计与规划

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的设计与规划 2014-09-05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李健访问次数:51 摘要:为适应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应对财政紧缩的事实,同时又要确保美国陆军在国家军事力量中的地位与角色,2011年美国陆军提出了建设“2020美国陆军”的长远规划,并就具体转型目标与改革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规划设计。本文从2020美国陆军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入手,收集整理了最新信息资料,对美国陆军未来目标员额裁减方案以及兵力结构裁减与重组方案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就2020美国陆军的未来还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美国陆军兵力结构规划设计 作者:李健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前言 美国政府在2012年1月3日发布的《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确定了反恐和非常规战争等11项具体任务。该战略要求美国陆军在未来要规模更小、更精干,并要对全球部署做出调整。在新战略指导下,陆军计划裁撤多个旅战斗队,并调整旅战斗队的编制结构,积极应对并适应包括混合威胁、全球趋势以及未来不确定因素等在内的未来作战环境,同时要确保有能力应对各种安全挑战。过去的十多年来,美国陆军一直忙于反恐战争,随着这种战争进入尾声,以及受国防预算大幅消减的影响,美国陆军也承认裁减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美国陆军也认为,裁减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总兵力削减,还涉及到对战略转型的支撑,以及对构建精干型职业化军队的规划与设计。 一、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调整的背景 美国陆军认为,未来的陆军将会继续在更加复杂的和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中作战。在竞争越发激烈但又相互联系的未来世界里,对财富、资源、政治权力、主权和合法性等的竞争中,将会快速产生各种冲突,例如:捉摸不定的恐怖袭击、持久的网络冲突、地区稳定与反暴乱、民族冲突、地区冲突、人道主义危机、灾难援助、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亚洲的崛起、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阿拉伯世界的快速成长、经济不景气、变化的联盟、资源的竞争、主权之争等,这使美国陆军在未来面临混合威胁的挑战。为此美国陆军认为,在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进行区域部署调整的同时,还要在未来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应对各种界线越来越模糊的威胁,还要扶与盟友一起实施塑造行动,在早期阻止战争,建立稳定的地区秩序。 在联合作战层面,在快速融合全球部署态势下,作为《联合作战拱顶石构想》提出的全球集成作战中的联合部队组成要素,美国陆军也需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构架未来作战途径与概念空间(如图1所示),在全球集成作战中提供各种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理论研究

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理论研究 2011-02-26 网络战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10)李大光李万顺 联系人:李大光(教授、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 单位: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 李万顺(信息工程大学) 摘要: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用样式。本文在论述基于信息系统网络作战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信息系统网络作战的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网络积极防御”,基本作战原则是“全域部署、整体对抗,软硬一体、技战并重,攻防结合、以防为主,分散部署、协调使用,军民结合、平战一致”,同时还研究了不同于传统作战的网络进攻作战理论和网络防御作战理论。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作战网络空间作战能力 恩格斯曾经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第17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军事领域变革,使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正在改变着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样式,对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基于信息系统网络作战概念阐释 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常名:“网络化战场与制网络权”《解放军报》1996年9月24日。)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已开始向全球的各个角落辐射,其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联系纽带。重要的信息网络系统成为维系国家和军队的命脉和战略资源,一旦这些计算机网络系统被攻陷,整个国家的安全就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谁在网络空间的角逐中占据优势,谁就能占据21世纪战争的战略主动权。 所谓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是指高度依赖于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空间展开,对敌方的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进行网络摧毁和破坏的作战行动。它是一种以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网电一体为主要特征的全新作战形式。网络作战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层的破坏和保护,来降低敌方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夺取和保持网络空间的控制权。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瞬时性和异地性等特征,赋予网络作战隐蔽无形、攻防兼备、全向渗透的优势;而网络作战简单易施、隐蔽性强等特点又使得它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非常高的军事效益。因此,网络作战所达成的作战效果是传统军事手段难以比拟的。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作战思想,是指导作战的基本观点。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美国陆军认为,作战思想是其军事理论的核心,它阐述陆军遂行战斗和战役的方法,包括战术、程序、编制、支援、装备和训练。美国陆军以作战思想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是对美国联合部队编成内的陆军打算如何遂行战争和实施非战争行动的表述。美军要求其军事理论必须非常明确,足以指导具体的作战,但又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足以适应全球范围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军作战思想的演变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是依据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直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在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一时期,强调发展常规条件下的地面进攻战术(1945-1952年)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国家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力量,垄断着核武器,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苏

联的影响空前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称霸世界,杜鲁门政府推出并执行以“冷战”为特点的“遏制战略”。其基本构想是:准备在欧洲打一场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凭借核垄断地位,进行核讹诈,奉行压缩数量,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空军的建军方针;推行前沿战略;拼凑遍布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在苏联危害西方利益的地方,坚决与之对抗。 这一时期,美军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大炮,虽然核武器已在实战中运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财力有困难,没有大量生产核武器。因此,仍奉行大规模常规作战思想,准备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沿绵亘的战线,集结大量步兵、机械化部队和炮兵,在空军支援下进行诸兵种协同的攻防战役。进攻以突破、快速合围、正面推进为主,夺占对方地域,消灭敌重兵集团。防御以纵深多地带的阵地配系,结合坦克兵团的反突击稳定防御。美国陆军认真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认为未来的地面作战仍将是常规性质的,其作战思想仍以常规战场作战为背景。 美国陆军的地面作战强调进攻,认为防御的作用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节约兵力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进攻的机动样式分为包围和突破两种,在这两种样式中,特别强调包围,只有当情况不利于包围时,进攻部队才实施突破,一旦突破

非对称作战:美军的实用性军事理论

非对称作战:美军的实用性军事理论 美军发展非对称作战的主要举措,是将“以优胜劣”和“以主动制被动”的非对称思维,渗透到从平时到战时、从思想到行动、从战略到战术的全过程。 一般而言,非对称作战是指交战双方在不对等条件下,尤其是使用不同类型力量和不同类型战法进行的作战。 追根溯源,非对称性作战其实也是战争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采取以长击短的非对称作战方式,往往能最大限度发挥己方优势,取得较理想的作战效果。因此,非对称性作战既是弱旅有效抗衡强敌的较好对策,也是强军迅速制服弱师的上上之选。也就是说,世界上无论强国还是弱国,都渴望通过非对称性作战行动实现最大化的战争效益。 美军非对称作战的理论嬗变 20世纪90年代,美军率先提出“非对称作战”理论,并使之得到较快的完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针对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1991年11月美军参联会在其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并以海湾战争为例解释如何发挥联合部队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如如何以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坦克的行动。此后,美军的非对称作战研究不断深化,非对称作战内涵不断丰富。1993年美军的《联合作战纲要》就对非对称作战作了进一步阐述,使其含义既包括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也包括同一类型部队不同状态之间的交火。 第二阶段是针对美国介入的与弱小民族国家之间的作战,形成非对称作战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军强调必须具备“快速介入以保卫乙国并打败甲国”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同时在1998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中,又提出了“非对称效应”,要求各军种确立非对称作战在联合作战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是针对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CBRN)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袭击,进一步强化非对称作战理论。美军意识到9・11绝不是一个历史的偏差或一次偶然性事件,在随后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更进一步认识到完全的战场透明是不可能的,美军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学会对手的思维方式。为此,美陆军2006年3月,专门设立了非对称作战小组,负责非对称作战的战术对抗训练、计划和执行。 正在深化中的第四阶段,是针对敌方的非对称战争和“拒绝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进一步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2010年以来,随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趋近尾声,美军声称要以新的非对称能力应对新的非对称挑战,特别针对网络领域的非对称攻击和“反介入/拒止”能力,提出了网络空间作战、空海一体战等新的作战概念,这表明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正在向更新的作战形态创新发展。 美军非对称作战的主要举措 针对各种各样的作战对象和复杂多变的战争形态,美军不仅注重战场的非对称作战手段运用,而且坚持把非对称思维渗透到从创新军事理论到采取作战行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创新军事理论、确立战略指导、推进军力发展和运用作战手段等四个环节。 在理论创新上的非对称思维,是以“设计战争”打败“应对战争”。通过提前设计战争,确保“胜兵先胜”,是美军非对称理念的典型表现。近年,美军的作战理论研究尤其活跃,相继提出“五环作战”“全频谱作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太空作战”“网络空间作战”“空海一体战”等一系列作战理论和战争构想,虽然有的理论提出后并未应用于战争实践就被放弃,但其通过主动设计未来战争,为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而当其他国家还在对美军新的作战理论进行研讨和争论时,美军往往又很快否定该理论而提出更新的理论,使其他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始终处于被动追赶的落后境地,被迫“言必称美军”,这也许是美军出奇制胜、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构建2020年美国陆军

构建2020年美国陆军 2012年07月02日15:42 作者:知远 随着美国淡出伊拉克并且开始削减在阿富汗的驻军,美国陆军被推上了转型的风口浪尖。现在我们必须转移重点,从单一的赢得眼下的战斗转移到构建集人员配备、训练、武器装备于一身的靶向型战备部队上来。虽然不得不转移精力未雨绸缪,但对于目前未竟的战斗事业而言,我们也不能亏待自己的士兵,损害国家的利益。当前士兵所需必须依旧得到保障,我们也必须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这一理念对于未来的士兵和国家使命而言,同样适用。真正的战略艺术就是在“打赢当前仗”和“筹备明日粮”中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作为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DOC)的司令,我很荣幸能够继续留在部队并且在部队转型时期被委以重任,负责阐明我军所面临的挑战。我将对构建2020年陆军的主导思想进行概述,然后对几大正在着手进行的行动进行说明。这其中的大部分工作始于两年前,在我的前任马丁?邓普西将军的领导下展开。我意欲在继承前人衣钵的同时,以现实为导向,不断调整,从而适应日趋复杂化且资源日益紧缺的未来安全环境。 2020年的美国陆军 2009年出版的《美国陆军最高概念》通过对未来部队的必备能力进行阐述,描绘了2020年美国陆军的蓝图。在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内,我们已然采纳了这些必备能力,并且着手从条令、组织、训练、物资和人员这些方面全方位的为陆军寻找潜在的部队结构调整切入点。 今天我们为构建2020年美国陆军而“播种”,但其中的一些“种子”却并非要长出“新芽”。例如,我们一直以来的职业道德,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神圣的职责中,并且成为我们与美国人民间信任的纽带;这一点是绝不会变的。我们无法确定下一场战争的类型,但我们所有的指挥人员必须在全谱作战行动中做到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稳扎稳打。 为了更好的培育全谱行动的“幼苗”,我们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即联合兵种机动策略与广域安全。这两个重要的提法已被收入新编战地参考便览并且在不久之前曾充斥过我们的课堂,两者从各个角度拓宽了战斗的规则。领导者和军事部门通过联合兵种机动策略在地理、时间或心理上取得对敌优势。巧妙运用联合兵种机动策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都能给敌人“当头一棒”的打击。而广域安全则可以使我们巩固并保持对敌优势,或者颠覆敌人的优势地位。 对于2020年的美国陆军来说,一些形势更为传统的战争将继续存在。在任何的作战行动中,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对赢取最终的胜利都至关重要。因此,审时度势进行转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这就要求领导者们密切关注转变的最初动向,及早认清新的形势并且依时而动。因此,部队需要在体能和心理上随时保持就绪状态。 不论何时预测未来,我们都应当清楚精确预测的难度以及存在错误判断的可能性。我们已经明确,采取反复的“认知、适应、认知、适应”方法对部队进行现代化改进是构建2020年美国陆军的最佳途径。抛开长期按部就班谋发展的枷锁,我们的军队适应能力将更加强大并且更为灵活。通过不断更新观念、确定相关需求及潜在威胁和机遇,以一种审慎的态度进行现代化改进,我们必将做的更好。战争的不确定性要

美军模拟训练发展研究

美军模拟训练发展研究摘要:军事训练,是指对单个人员和部队就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进行的教练,其目的是提高受训者或受训集体履行特定的军事职能与执行特定的军事任务的能力,包括为加强一个或数个军事单位的战斗准备而进行的演练。模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其工作规律等,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抽象处理后的一种相似性复现。模拟训练是指运用模拟器材或模拟系统,在模仿实战环境下开展的军事训练。“战时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是美军基本的训练指导,美军利用模拟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以作战原则、作战结构为基础,模拟逼真的战场环境和敌军行动,把行之有效的战法融人模拟系统,用模拟训练的方法改变训练的过程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益。 一、美军模拟训练发展概况 美军模拟训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人工模拟、半自动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陆军开始以复现实际地形的“沙盘”为主要器材的人工模拟训练。1972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应用,美陆军训练局开始使用计算机模型来计算参训作战单位之间的战损、部队机动速度、弹药和油料消耗等,但训练中使用的计算机辅助图上机动模拟系统不能单独完成作业,仍需l:25000或l:50000比例尺的军用标准地图进行手工图上标绘操作。70年代末,计算机辅助图上机动模拟系统成为美军指挥所演习的“标准”模拟系统。80年代中期,美军的模拟训练基本完成了从人工模拟到计算机模拟的转变。 1.美军模拟训练机构。美军国家模拟中心是美军专司模拟训练管理之

职的执行部门。1975年l0月,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指示其下属的联合武装力量中心,对司令部下属的院校和中心开发模拟训练系统提出建议。1990年2月,美军成立国家模拟中心。1993年4月,美军国家模拟中心重组为美军联合武装力量中心的一个下属机构。改组后的美军国家模拟中心,其任务是负责开发、操作和支持用于战术、战役和战区层次的联合和合同作战的模型系列。这些模拟系统必须描述战斗中的机动、部署和重新部署等作战行动。 美军国家模拟中心被赋予以下基本职能。 ①管理维护美军系列模拟系统。②支持美军演习。③开发分布交互模拟系统。 2.美军模拟训练系统。模拟训练系统是体现军事运动本质特征的对象系统,是在对特定作战环境、军事行动和作战过程的内涵、功能、结构、形态及运动规律进行抽象的基础上,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军事运筹学和战役战术学理论所建立的相似性演练环境。目前,美军模拟训练系统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类。①训练模拟器。②冲突模拟系统。③辅助模拟系统。 3.美军模拟训练特点。尽管美军仍有少数人存在着对“信任计算机”的疑虑,但各类模拟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使用最终导致了美军模拟训练的制度化。概而言之,模拟训练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增加训练安全性。 ②避免环境破坏。③缩短训练时间。④减少训练费用。⑤提高训练效能。一方面,在模拟训练中,新装备、新条令可以得到在野战训练中则很难做到的全方位检验;另一方面,在模拟训练中,对训练目标的度量要比在野战训练演习中更容易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