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

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

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

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

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

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

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

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

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

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 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

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

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

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

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

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 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

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

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

侵入体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

如表1

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

K1-E

向斜 5 正断层 5

,,,,,,,,,

背斜 4 逆断层 5

T2

::::::::: 倒转构造 1 平移断层 4

D2-P2 斑岩侵入体 2 构造窗 1

花岗岩侵入体 1 飞来峰 2

图1 表1

第二章地层与构造

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

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

岩层在《金山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

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而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

育广泛的白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

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D2-P2岩层产状近似一致走向NE-SW岩

层整合接触因此D2-P2岩层为一个构造层T2岩层上出现大断层

它也呈NE-SW走向但它与D2-P2岩层之间并未出露T1地层可知

它与D2-P2岩层平行不整合因此T1地层为一个独立构造层K1-E 地层产状近似一致为整合接触可是它与D2-P2地层产状差异大

岩层出露交错明显尤其是在该地区伏牛山附近K2地层倾角为

10?而C3倾角为50度因此T2与D2-P2岩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

系于是在纲要图上有三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

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接触关系不明显

断层构造在该地区发育广泛并且种类多样为使纲要图的编制方

便我们把断层依次编号F1-F14并且在纲要图上红色线条表示首

先我们可以在地质图上发现两条大的逆断层线F8和F14都呈

NE-SW走向其中F14逆断层线出露在一处褶皱的东坡断层倾向

SW320?倾角20?-30?为走向断层断层穿越了P1C3C2

C1的一系列地层北端止于K2地层可知此处断层P1之后K2之

前根据剖面图分析F14上盘为C2C1地层在上盘中发生了一

次向斜和一次背斜褶皱下盘主要为为T2P1P2地层由于下盘

发生了倒转并且和上盘相对应的地层剥蚀严重因此此断层的断距不好分析但可以确定此处断层发生在上盘褶皱之后在F14断层线中部有两条平移断层线F12F13与之相交两条平移断层均主要发

生C1地层F12处于雨峰西南附近为左行平移断层它把C1地层

完全错开部分延伸在C2地层并且切割F14逆断层由此可以推

测F12平移断层发生在F14逆断层之后位于奇峰附近的平移断层

F13为右行平移断层断层延伸于C1C3P1地层它和F12一样

发生在F14逆断层之后

F14逆断层的东南方有一处更为复杂的逆断层F8F8断层线

主要出露在P1P2T2地层贯穿整个金山镇地区断层倾向

SW320?倾角20?-30?为走向断层由A-B剖面图知F8的上

盘是F14的下盘其中C2C3P1等地层发生明显的倒转比如该盘

C2两侧倾向相同倾向NW130?左侧倾角40?-45?右侧大约75?

F8的下盘岩层组成种类多包括泥盆到三叠的系列岩层下盘有一个紧闭向斜一个开阔向斜以及一个中常背斜虽然下盘并未出露白

垩系地层但根据紧闭向斜处岩层厚度推测该紧闭向斜核部可能存在白垩系地层构造由于倒转构造受到断层后期不同程度的地表剥蚀在此断层上体现出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构造窗位于五里河附近透过此构造窗可以看到下盘的P2T2岩层两严层厚度相当

向NW方向倾斜飞来峰可以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一处位于安村西南方不远处飞来峰规模小另一处位于孤峰周围规模比前者大

两处均由P2T2岩层组成岩层产状近于一致向NW方向倾斜倾

角在30?-40?的范围内

该地区除了以上两处大的逆断层还在西南边陲河北村周围发育

了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在地质图上共标记了5处在纲要图上编号为F1-F5这5处正断层大多出露在D2岩层均为发生在一条大的背斜褶皱构造上的横向断层而这些断层的倾向大小皆在80? -85?的范围内近于直立只是倾向不同而已可以推测这5处断

层是发育在同一个时期是该处褶皱形成之后继续受到NW-SE方向的主应力场而发生的脆性断裂这些断层出露的岩层为中泥盆系砂

岩砾岩它下部岩层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都是典型的脆性岩

层由于岩石之间粘度u值小所以在背斜逐渐隆起的过程中岩层

发生了刚性破裂估计伴随背斜的进一步发育这种近于直立的断层数目会增多并且可能延伸到C1层离河北村最近两处和最东边一

处向东北方向倾其余两处向西南方向倾此外5处正断层形成于

同一时期同一构造应力场的还有P1C2岩层间的两处平移断层F6 和F7

金山镇地区是发育断层的温床也是发育褶皱的乐园该地区褶

皱发育完好并且出露明显的有9条向斜5条背斜4条在该地

区的构造纲要图上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f1-f9f1处于最西段褶轴走向NE-SW绵延十数公里褶轴主要由C1C2P1岩层组成

西侧岩层倾角40?-50?东侧岩层倾角50?-70?为开阔褶轴

f1西邻白垩系地层与白垩系地层角度不整合因此此褶轴形成在白垩系以前f2为一个狭长向斜走向和f1一致f3褶轴规模比f1略大连接雨峰和奇峰主要由C1C2C3P1岩层组成西侧岩层倾角

20?-30?东侧岩层40?左右为开缓背斜f3褶轴上发生了两处

平移断层并且与逆断层F14毗邻

f4褶轴位于金山镇中部是构造最为复杂的褶轴褶轴主要由

C1C2C3岩层组成形成一个鞍状背斜南部有一处构造窗F11

可以看到P2T2地层的出露在A-B剖面图上可见褶轴东西两侧

岩层倾向相同西侧倾角40?-45?东侧岩层倾角70?-80?发

生明显的倒转f4褶轴北端止于K2地层而又被包夹在两断层之间并且断层以外难觅该褶皱影迹因此它形成于两处主断层和白垩系岩层之前

f6褶轴紧邻F8逆断层有两座飞来峰它南部的P1地层还有一

对内部小褶轴它南部偏西处有一处断裂的向斜褶轴f5 它处于F8逆断层下盘P1地层的内部小褶皱应该是褶轴f5的翼部延伸构造在

f6褶轴的东南不远处有一条狭长的向斜褶轴f7所涉地层基本上是二叠系地层这些褶皱走向大致相同应该是同一构造应力场下形成的

并且形成时间相差不远

该地区西南部有另一处复杂褶轴f8一方面f8褶轴岩层组成种

类丰富包括D2D3C1C2C3的系列岩层褶轴左右两侧岩层

产状对称左侧倾向NW330?倾角35?-50?右侧倾向SE150?

倾角40?-45?为开缓褶皱另一方面该褶皱上发育众多的平移

断层共7处平移断层分布有两个规律一是沿着褶轴方向的转折

点分布另外是沿着褶轴方向的拐点分布由此获取褶皱的相关性质

转折点和拐点受力比其他处大

金山镇地区的正西部和东北部出现斑岩侵入体正西部斑岩侵入

体依次透切中白垩统砂岩页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下石炭统砂

岩砂砾岩以及部分侵入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东北部陵庄处斑

岩斑岩侵入体依次透切花岗岩侵入体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上二

叠统灰岩页岩以及部分侵入下二叠砂岩在这两类侵入体中斑

岩侵入体呈细长的脉状穿插能力强花岗岩侵入体沿着T2 岩层内

断层线和T2与P2的地质交界线发生整体侵入范围相对较大由

于两类侵入体切割的最新地层为T2地层可知侵入体是T2后期形成的根据花岗岩的侵入特征可知断层可为岩浆侵入提供天然通道

第三章构造发展简史

金山镇地区构造运动相当复杂它在中泥纪开始沉积砂岩砾岩

经过两次海进和两次还退一直稳定地沉积进行到上二叠纪伴随沉积厚度的增加岩层之间的粘性差异累加作用显著重力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二叠纪时该地区出现明显的褶皱

随着褶皱的不断发育岩层受到NW-SE方向的最大主应力越来

越大在上二叠纪可能就行成了该地区中部的倒转地层并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包括两处大的逆断层和东南部一系列平移断层断层的发生缓解了岩层之间的紧张气氛但也改变了原来的沉积环境致使后来的三叠纪沉积岩层不能够和老岩层很好的整合在下三叠纪和上三叠纪该地区抬升出露海平面因此该地区缺少下三叠和上三叠岩层但是这种情况持续并不久

由于三叠纪沉积事件的缺失以及地表风化剥蚀和褶皱进一步

发育使地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正因为如此白垩纪的沉积岩

更加不能够和老岩层整合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垩系地层和其它老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原因白垩纪该地区地壳基本稳定下来后期的沉积岩层都能够很好整合

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地壳深处的地幔热流不堪日益沉积的重

荷它向地壳岩层侵入下白垩纪在该地区东北部出现花岗岩侵入

体在上白垩纪后期该地区西部和东北部都出现了斑岩侵入体并

且东北部斑岩侵入在花岗岩侵入体中

岩层在沉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风化剥蚀如中部的逆冲超

覆剥蚀留下的飞来峰和彻底剥蚀的构造窗东南部的河流主干道在水的不断冲刷下逐渐形成正是由于岩层的不断沉积和自然地持续风化再加上岩浆的缓慢侵入才形成今日构造神奇的金山镇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目录前言 (2) 第一章地层 (3) 第二章构造分析 (3) 第三章岩浆岩 (4) 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 第五章结语 (6) 附件: 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 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

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

第一章引言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学会编绘、编写相关地质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实习任务:综合阅读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绘制1幅构造纲要图、编写地质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 图幅名称为《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金山镇地质图涵盖了长7.7km、宽6km,即面积为46.2k㎡的地域范围。地区是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平原地区,北西方向海拔最高为1800米左右,南东方向海拔最高为800米左右。自西北到东南地势有高到低,并分布河流,在河流下游分布有若干城市和乡镇。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峰,丘陵、河流等. 完成作业情况如下表格: 第二章地层 读图例可知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在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间缺失上泥盆统(D3),在中二叠统(P3)与下白垩统(K1)之间缺失二叠纪上统(D3)和三叠纪(T)、侏罗纪(J)三叠统(T3)及侏罗系。依据地质图知,前者为平行不整合、后者为角度不整合。其中,据角度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K1-K2及P2-D1两套构造层。据平行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P2-C1及D2-D1两套亚构造层 南

部岩层较陡峭,倾角达到了70度。 D1:下泥盆统砂岩,为河流沉积,主要出露在金山镇地区东南角河北村背斜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D2: 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南角与北西偏角落处,面积较大。主要岩性白云岩,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C1:下石炭统泥灰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核部。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细砂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P1:下二叠统页岩,为浅海沉积,在图幅中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分布于图区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纪统页岩、细砂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K1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白垩纪下统砾岩,为滨海或湖相沉积,成条带分布与西北角与东北角,与上覆地层K2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白垩纪上统砂岩,为滨浅海或湖相沉积,分布于东北与西北两角,与下伏地层K1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构造 一:褶皱 该构造层内,由于受到NW-SE的强烈构造运动,从而使NE-SW延伸的褶皱十分发育,背斜、向斜相间出现,分析该地质图知,该图主要有三条背斜(河北村背斜、渚岭-五里河背斜、奇峰-雨峰背斜)和两个向斜(孤峰-桑园向斜、渚岭奇峰间向斜)。详见表1. 表1 金山镇地区褶皱构造明细表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一、实习目的 在课堂教学和室作图实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质图的能力,按要求编制构造纲要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报告能力,使学生能充分把地质平面图与剖面图联系起来,把地质图和地质报告的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分析金山镇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 2、明确该地区沉积环境及演化史。 3、初步掌握具体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方法与步骤。 三、实习任务 1、绘制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2、绘制金山镇地区A—B和C—D图切地质剖面图。 3、概述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所读金山镇地质图图幅的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地势较为起伏。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1000m,海拔最高处为北部的诸岭,海拔为1800m左右;同时分布有多个高海拔点,如西部偏中的奇峰(1600m)和雨峰(1500m)、西南部的下白垩统砂岩高地(1700m);海拔最低处应为东南部的河流下游,海拔在800m以下。该地区水系较为发育,支流较多,多条支流首先汇入两条主支流,两条主支流最终再汇入干流。沿干流有多个村落分散,金山镇便坐落于其岸边。 第二章地层 金山镇地区以沉积地层为主,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中泥盆统(D2)砂岩、上泥盆统(D3)页岩、下石炭统(C1)灰岩、中石炭统(C2)灰岩、上石

炭统(C3)灰岩、下二叠统(P1)灰岩、上二叠统(P2)灰岩、中三叠统泥(T2)灰岩、上三叠统(T3)灰岩、下白垩统(K1)砂岩、上白垩统(K2)砂岩。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其中侏罗世与T1岩层发生缺失。出露地层面积较大的有C1、C2、C3、P1,较小的有D2。由上表可知,该地区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P2—T2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K1与下伏地层则表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余岩层之间则表现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岩浆岩 该地区东北角陵庄附近有有γ花岗岩体及η斑岩脉产出。 一、γ花岗岩体 γ花岗岩体主要产出于⑦-⑨褶皱处,规模相对较大;图出露面积约为4km2,与围岩呈

工程地质报告-完整模板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姓名:张三 学号:2004013368 班级:土木041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徐则民、陈积普、张家明、田林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张三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云南省不同尺度地质环境脆弱,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地质环境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和发展态势。突降暴雨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单点性;普降暴雨也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带状性,水毁链效应显著;降雨强度不高时,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云南省公路水毁主要发生在6~8月份,7月份是高发期;在二十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2~3年,二十一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4年。滇西公路水毁密度大于滇东,滇北大于滇南,滇中公路水毁主要分布在滇中边缘地带;公路等级越低,公路水毁越严重;不同地区公路水毁种类有差别。云南省公路水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云南;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发展态势 0 引言 云南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结合部位,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山脉、河流、盆地、湖泊多受褶皱断裂构造控制。其地处亚热带,全省6~10月份为雨季,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气候炎热,多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该区地质环境脆弱,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的地质环境背景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受控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一直以来云南都是公路水毁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体的省份,其中旅客运输占全社会各种运输量运输的78.64%,货物运输占92.24%[1]。但公路等级严重偏低的形势决定其研究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末期,云南省公路水毁研究工作才得以开展。随着近年来云南公路等级高等级化,单位里程造价昂贵,公路水毁损失日益严重,公路水毁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继续深入研究公路水毁分布规律是公路水毁预警预报和公路防灾减灾研究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在对云南省公路水毁类型研究时借鉴四川省公路水毁类型分类、云南省部分地质灾害图件确定病害公路的依据和云南省公路水毁既有研究成果[2],结合云南省目前公路水毁实际情况和历年公路水毁上报材料,确定云南省公路水毁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路基、水毁路面、水毁桥涵、路基沉陷和道路翻浆八大种类。以下基于统计学原理,统计并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态势。 1 公路水毁的时间分布规律 1.1 公路水毁与降雨强度和历时关系 据云南省历年公路水毁资料和文献记载[3~7],收集了1980年~2009年有降雨强度和历时记录的38起公路水毁事件,受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这29年间,公路水毁事件不仅这38起。以上收集的公路水毁事件是在这期间对云南省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有降雨强度和历时记录的水毁事件。足够用于讨论公路水毁与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关系并呈规律。 通过对38起公路水毁事件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水毁程度统计对比分析,可以得出;(1)突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或短短几个小时的降雨量就高达数百毫米的天气环境,容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点少即水毁具有单点性,但公路水毁有单点破坏程度较高的特征;公路水毁链明显,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进一步引起水毁路基、水毁路面和水毁桥涵,在公路岩质边坡易诱发崩塌、水毁路基、水毁桥涵等水毁事件。(2)连续普降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公路水毁即时发生;公路水毁展布具有带状性,且单点水毁强度高,总体破坏也较强;公路水毁链更为明显,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路基、水毁路面和水毁桥涵齐全,公路土质边坡和低等级公路会产生路基沉陷和道路翻浆等水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3)连续降雨,但降雨强度不高的天气环境,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公路水毁具有单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材料

金山镇地区 综合地质报告 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班级:资源勘查1503 学号:010******* 姓名:张斌武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地层 (1)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2) 第四章地质构造 (3)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5) 第六章结束语 (6) 附图I 金山镇地区地质剖面图 (7)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8)

第一章引言 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的目的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1幅构造纲要图、1幅地质剖面图对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本次要求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 断层,褶皱均在其中。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 2-D 2 ,包含地质 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由于没有等高线,需要根据其中已知的标高大致判定地形的起伏,从而画出各岩层的产状,进而分析各段的构造情况。因为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足够了解的构造,比如飞来峰和构造窗等,所以分析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是可以容易得解释图中出现的一系列构造现象,对我们的分析能力有较好的提升。 第二章地层

构造实习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第三章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第四章结束语 第五章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与剖面图

引言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

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侏罗统地层,中三叠统与上二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存在两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白垩纪(K):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1-K2沉积盖层 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之金山镇地区综合报告

第一章:引言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包括几方面的内容:构造地质纲要图的制作;构造地质综合剖面图的制作及编写专题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读图、做图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专题论文的编写,让学生对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加深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研究。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任务是:一份金山镇构造地质纲要图,一份金山镇综合剖面图(5个剖面)和一份金山镇专题读书报告。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的岩层年代及岩性由老至新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下石炭统砂岩、沙砾岩,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中二叠统砂岩,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中三叠统灰岩、泥灰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古近系砾岩、砂岩。由于上三叠统、下三叠统、侏罗纪的地层的缺失,因而在金山镇地区形成了角度不整合面和平行不整合面。 金山镇地区的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高程为渚岭的1800m 左右。而且,在部分地区有花岗岩体和斑岩岩体的侵入。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 金山镇地区底层主要是从中泥盆统至古近纪地层,在下二叠统与中三叠统地层中间缺少了上三叠统,从而形成了平行不整合,构成亚构造层;在中三叠统与下白垩统地层间缺少了下三叠统、侏罗纪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而构成了构造层。此外,在该地区的北东地区有花岗岩体的侵入,在北东及西部地区有斑岩体的侵入。 第一节:地层简要叙述 1、泥盆纪地层:泥盆纪地层主要是中泥盆和下泥盆纪地层,主要分布在金山镇地区的南东部,是该地区出露最早地层。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及砾岩,与上覆地层石炭纪地层为整合关系。 2、石炭纪地层:该岩层在该地区分布很广泛,主要在西部和南东角。岩性主要是:粉砂岩、页岩、砂岩及砂砾岩。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关系。 3、二叠纪地层:该地层分布也很广,几乎在整个金山镇地区的各个区域都有出露。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砂岩及页岩。由于缺失上三叠纪地层,且与中三叠地层为平行关系,因而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整合关系。 4、三叠纪地层:该地层只有中三叠纪地层,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而且出露部分的范围较小。岩性为泥灰岩和砾岩。由于与上白垩纪地层间缺失了下三叠纪及侏罗纪地岑,且地层不平行,因而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5、白垩纪地层:该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地区。岩性主要是:砂岩、砾岩、粉砂岩及页岩。与上覆地层的关系为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 6、古近纪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出露很少。岩性主要为砾岩和砂

金山镇的地质报告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地层和构造 (2) 第三章地质发展简史 (3) 第五章结束语 (4) 附件: 1、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一遍的越来越重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质科学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 .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011014 姓名:付博烨 学号:1001101413 指导老师:家富 中国地质大学() 2012年6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地层----------------------------------3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5 第四章地质构造----------------------------6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10 第六章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2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孤峰、伏牛山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西高东低。图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村金山镇等。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2年6月16日完成。工作主要包括绘制该地区的联合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 第二章地层

金山镇构造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 :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 2013年6月19日

目录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和构造层 第三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 第四章地质构造发展史 第五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前言 本次实习的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北高东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河流主干在东南部流过,自西部、东北部有支流流经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 该地区村镇分布于东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 由于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其中,中泥盆统砂岩作为背斜的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页岩作为背斜的两翼出露,产状均为40 度。 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岩和上石炭统粉砂岩。在图区各部分均有出露。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在南东,北西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在诸岭、奇峰、雨峰地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 三、二叠纪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灰岩和上二叠统灰岩。在图区内有广泛分布。其中下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2 及向斜f4的核部产出,在河流附近的岩层较平缓,产状为5 度至8 度。上二叠统灰岩与上覆的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三叠纪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泥灰岩和上三叠统灰岩。主要在向斜f10,f11处出露。上三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11核部产出,中三叠统泥灰岩作为向斜f11两翼产出,产状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闫浩波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101013 姓名:闫浩波 指导老师:张宏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4月8日

目录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第四章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Ⅰ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图附图Ⅱ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 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伏牛山、雨锋、奇峰、孤峰等。从何流体其特点判断,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图区人口1.3万,村镇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南方河流附近地势平坦地区。 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1:100000的金山镇地质图。 本报告主要由闫浩波于2012年4月完成,工作主要包括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层 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中间缺失下三叠统(T1)上三叠统(T3)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下石炭统(C1)至中三叠统(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中泥盆统(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最新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K2)和北部略偏东(K2)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中三叠统(T2)与上二叠统(P2)形成平行不整合。

最新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 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 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 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

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 侵入体。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如表1) 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向斜5正断层5背斜4逆断层5倒转构造1平移断层4斑岩侵入体2构造窗1 花岗岩侵入体1飞来峰2 图1表1 第二章地层与构造 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岩层。在《金山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而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育广泛的白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 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D2-P2岩层产状近似一致,走向NE-SW,岩层整合接触,因此D2-P2岩层为一个构造层;T2岩层上出现大断层,它也呈NE-SW走向,但它与D2-P2岩层之间并未出露T1地层,可知它与D2-P2岩层平行不整合,因此T1地层为一个独立构造层;K1-E K1-E ﹍﹍﹍﹍﹍﹍﹍﹍﹍ T2 ﹋﹋﹋﹋﹋﹋﹋﹋﹋ D2-P2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断层 第三章构造发展史 第四章:结束语 附录 金山镇地区地质纲要图 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图

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

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 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白垩统K1、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最新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K2)和北部略偏东(K2)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T2与P2形成平行不整合。 第二章岩浆岩 金山镇地区的岩浆岩主要由花岗岩和斑岩组成,位于东北角面积较小,其构造与岩体边界产状平行。花岗岩侵伏早期岩层,边界线被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切割,由此可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早于此处逆冲断层的形成,而花岗岩又覆盖于下盘的T3、T2、P2之上,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下盘褶皱的形成;斑岩覆盖与花岗岩之上,其边界线也被K2截断,说明斑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K2。

金山镇读图指导和报告

综合读图报告编写提纲与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综合分析、全面掌握一个地区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2、学会编制构造纲要图。 3、全面进行地质思维综合训练,文字简述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变形史。 二、说明 (一)编写的前期准备 1、读图 认真阅读各单项内容,同以前相应的实习课内容,如地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事件,要求一边阅读、一边分析、一边记录。认真阅已作的各种图件,查阅相关书籍作好报告编写前的准备。 2、将被覆盖的断层、地质界线用其虚线按趋势勾绘出来。 3、切制构造剖面图 地形线—无等高线时则参考高程点;地质内容——仍按地层单元而不按构造层进行切制。 3、编制构造纲要图 (1)划分构造层并着色,逐层分析各构造层的特点;时代老颜色深,时代新颜色浅(参教材后附之统一规定及国标) (2)画地质界线:后发生者先画,注意避让关系 画断层各类断层(正、逆、平移、韧性剪切带等)皆按规定符号、代号示之 画褶皱用轴迹线示之。线条(段)宽窄视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变化而变化 画岩体其相线(单元界线)、代号、时代和原生构造等按规定示之 规范化图名、图例、比例尺(线条/数字)、方位(剖面图)、责任表等图外要素 4、将图件进行编号 编号如下:附图1(地质图)、附图2(地层柱状图)、附图3(构造纲要图)、附图4(A —B剖面图),如果要用到其它的图件可编号为插图1、插图2等(例如横穿岩体的C-D剖面图,以及地堑平面示意图等)。 5、列好报告提纲以及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做到文图一致、相互补充。

(二)编写文字报告 1、引言(或序言) 综合读图之目的、要求,图幅名称、比例尺、范围及面积,地形、地貌、交通等自然地理概况。对图区的面积、地貌(水系、山系)重要村镇及报告完成情况(历时、工作量(图件、文字))进行简要说明。 2、地层(分布、接触关系、产状) 先对区内地层发育情况作简要说明(层序与缺失情况)。再对区内地层进行详细描述,要求以界为单位,按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顺序先作简要说明,再以系或统为单位由老到新依次详细描述(增加矿产内容),具体内容见书。 3、岩浆岩(岩体、岩脉) 先对区内岩浆岩的总体特征进行简述(侵入岩、喷出岩的位置、规模等,再分段描述。 4、变质岩(五大变质岩岩石类型) 5、构造(褶皱、断裂、其它构造) 先对区内构造总体进行简述,内容见书相应内容(褶皱、断层及综合读图章节,再详细描述。 6、地质构造演化史 根据地层柱状图与构造纲要图分析,地层发育状况及接触关系;各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及发育的先后关系;岩浆活动与构造关系及其活动序次;地质事件序列及发展演化史。 根据沉积特征、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分析沉积环境及地壳的升降活动情况。根据构造层(不整合)、地层缺失、断裂发育特点、构造运动性质、构造作用方向与强度、岩浆活动等分析构造作用的发展与变化。 7、结束语 主要对本次编写报告的体会与感想(成绩、不足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等)的总结,并对在编写报告中同学与指导老师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等。 (三)报告的其它要求 1、在进行文字描述时,对某些特征或情况文字难以表述或过于烦琐时可用见附图X 或插图X进行补充说明,但不宜过于频繁。 2、文笔通顺、段落合理、字迹工整,图文一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封面设计—封面应包括名称《景陵峪地区地质读图报告》、指导老师、学生(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