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

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
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原理 (2)

三、实验内容 (4)

四、实验步骤 (5)

(1)测量(数据采集) (5)

(2)数据录入 (5)

(3)数据处理 (5)

五、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6)

(1)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6)

a)概率分布柱状图 (6)

b)累积分布曲线 (9)

c)具体分布参数 (12)

(2)场强地理分布与拟合残差图 (13)

(3)不同频率衰落的对比 (17)

六、实验总结 (18)

(1)分工安排 (18)

(2)心得体会 (18)

实验五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覆盖的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 大尺度路径衰落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

()[]()()

010log /0PL d dB PL d n d d =+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0000()[][]()10log(/)()[]10log(/)

r t r P d dBm P dBm PL d n d d P d dBm n d d =--=-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以上两公式中横杠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

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 倍程的直线。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 为2,当有阻挡物时,n 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常见的电波传播模型有: a) 自由空间模型 b) 布灵顿模型 c) EgLi 模型

d) Hata-Okumura 模型

(2) 阴影衰落

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对电波的遮挡。在测量过程中,不同测量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移动台被建筑物遮挡,它所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所以,在距基站距离相同的地方,由于阴影效应的不同,他们收到的信号功率有可能相差很大,理论和测试表明,对任意的d 值,特定位置的接收功率为随机对数正态分布即:

00()[]()[]()[]10log(/)r r r P d dBm P d dBm X P d dBm n d d X σσ=+=-+

其中,

X σ为0均值的高斯分布随机变量,单位为dB ,标准偏差为σ,单位也是dB 。

对数正态分布描述了在传播路径上,具有相同的T-R 距离时,不同的随机阴影效应。这样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方便的分析阴影的随机效应。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2

2()()2x m f x σ-- 应用于阴影衰落时,上式中的x 表示某一次测量得到的接受功率,m 表示以dB 表示的接收功率的均值或中值,σ表示接收功率的标准差,单位为dB 。阴影衰落的标准差同地形、建筑物类型、建筑物密度等有关,在市区的150MHz 频段其典型值是5dB 。

除了阴影效应外,大气变化也会导致慢衰落。但在测量的无线信道中,大气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要比阴影效应小得多。下表列出了阴影衰落分布的标准差,其中的()

s dB σ是阴影效应的标准差。

阴影衰落分布的标准差()

s dB σ

(3)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定义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大小对于研究室内无线信道具有重要意义。穿透损耗又称大楼效应,一般指建筑物一楼内的中值电场强度和室外附近街道上中值电场强度之差。

发射机位于室外,接收机位于室内,电波从室外进入到室内,产生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由于建筑物存在屏蔽和吸收作用,室内场强一定小于室外的场强,造成传输损耗。室外至室内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定义为:室外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减去在同一位置室内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用公式表示为:

()()

11

1

1N

M outside inside i j i j P P P N

M ==?=

-

∑∑

P ?是穿透损耗,单位dB ,j P 是在室内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dB v μ,共M 个点,

i P 是在室外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dB v μ,共N 个点。

三、实验内容

利用DS1131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

1) 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 研究在校园内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

差如何;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数据采集)

实验地点和频率的选择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测量环体育馆和游泳馆一周的路线,分别测量了其东西南北侧的信号场强。其四周的建筑物分布各不相同,故不同测量位置遇到的建筑物

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也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

此外,我们选择了493.84MHz频率,并与另一组同学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了不同频率的两组数据,以便在数据分析时进行对比。

数据采集过程

利用场强仪DS1131测量无线信号的强度,围绕体育馆和游泳馆一周按照西北东南的顺序顺时针测量。下图中箭头所示是我们采集数据的路线。

我们自体育馆的西侧出发,顺时针环绕一周,先后经过体育馆西侧、体育馆北侧、游泳馆北侧、游泳馆东侧、操场北侧、体育馆南侧,最后回到起点。

在绕体育馆和游泳馆一周的过程中,我们每走一步记录一个数据,将数据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类,每个方向测量100~200个数据。

(2)数据录入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得到一个原始数据表。分别以体育馆南侧(由东向西)、体育馆西侧(由南向北)、体育馆东侧(由北至南)、以及体育馆北侧(由西向东)为一张单独的sheet,每行录入3个数据(包括测量地点、状态、电平值),共计约600组数据。具体见excel附录。

(3)数据处理

我们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对大量数据进行编程处理,计算其均值与标准差,并且画出概率的累积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比较,得出室外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此外,作出场强空间分布图,具体流程图如下。

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和录入

Matlab读取数据

场强概率分布统计作图并与正态分布对比

场强空间分布作图及分析

实验结论分析并与低频段对比

数据处理流程图

五、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1)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a)概率分布柱状图

体育馆南侧场强概率分布柱状图

体育馆西侧场强概率分布柱状图

体育馆东侧场强概率分布柱状图

体育馆北侧场强概率分布柱状图注:红色曲线为拟合的正态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四幅拟合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同强度的场强概率分布并不均匀,但其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在上升下降趋势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局部也会出现偏离的情况。我们分析这可能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我们采集数据量不够多,有可能没有控制好数据密度,错过了重要的变化点,二是测量路线上的遮挡物情况不同,也会影响其测量情况。我们发现可能杏坛路上的车辆来往,对瞬时测量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体育馆东侧偏离正态分布较大。

应用函数及关键代码

主要运用了matlab中xlsread()、histfit(x)函数来做出柱状图和高斯拟合。

xlsread():从excel表格中读出数据;

histfit(data,nbins):用所采集的数据画直方图,并默认生成一条与之对应的正态分布曲线;

关键代码如下:

load data;

k=ceil(1.87*(length(data3)-1)^0.4);

[ni,ak]=hist(data3,k);

fi=ni/length(data3);

mfi=cumsum(fi);

h=histfit(data3,k);

set(h(1),'facecolor','b','edgecolor','w');

set(h(2),'color','r');

b)累积分布曲线

体育馆南侧场强概率累积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曲线对比

体育馆西侧场强概率累积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曲线对比

-74

-72

-70

-68-66-64-62-60-58

-56

-54

00.10.20.30.40.50.6

0.70.80.91信号衰减强度(dBmW )

累积频率

south

信号衰减强度(dBmW )

累积频率

west

体育馆东侧场强概率累积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曲线对比

体育馆北侧场强概率累积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曲线对比

-80

-75

-70-65-60-55

-50

信号衰减强度(dBmW )

累积频率

east

-80

-75

-70-65

-60

-55

信号衰减强度(dBmW )

累积频率

north

从以上四个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在体育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累积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相似性较高,其中西侧和北侧的的概率累积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的相似度最高。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西侧和北侧相对而言遮挡物和车辆、行人的影响较少。应用函数及关键代码

主要运用了matlab中xlsread()、histfit()、bar()、cdfplot()、normcdf()函数。

[h,stats] = cdfplot(x) 同时返回累计分布函数曲线的句柄及统计数据;

normcdf(x,mu,sigma)累计正态分布函数。也叫高斯积分。

其中x表示以x为分界,坐标轴左边的所有分布的累计概率;

mu表示该函数中的x的平均值;sigma表示该函数中的标准差。

关键代码如下:

A=xlsread('data.xlsx',1,'C321:C478');

[h,stats]=cdfplot(A);

hold on

ylabel('累积频率')

x=-80:0.1:-53;

f=normcdf(x,stats.mean,stats.std);

plot(x,f,'m') ;

legend('概率累积分布曲线','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曲线','Location','NW');

xlabel('信号衰减强度(dBmW)')

c)具体分布参数

?从均值来看体育馆南侧信号强度最好,均值为-64.1dBmW,而西侧则最差,均值为-61.96

dBmW。原因有二:一是中央电视塔位于西三环南侧,二是体育馆西侧的教学楼会阻挡信号,故推断西侧场强信号较弱,实际测量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从标准差来看是西侧最小,说明波动最小;而东侧较大,说明波动最大,我们认为主要

是由于体育馆东侧杏坛路有比较多的车辆干扰所致,而体育馆西侧道路较为宁静,周边环境也并无太大变化,故测量的数据波动最小。

?通过测量数据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在图形和特征值(均值、方差)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

场强概率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十分接近。

(2)场强地理分布与拟合残差图

体育馆西侧数据与正态分布拟合曲线

体育馆西侧拟合残差图

体育馆南侧与正态分布拟合曲线

体育馆南侧拟合残差图

体育馆东侧与正态分布拟合曲线

体育馆东侧拟合残差图

体育馆北侧与正态分布拟合曲线

体育馆北侧拟合残差图

应用函数及关键代码

主要运用了matlab中bar()函数,matlab的toolboxes里的cftool工具。

cftool用于进行曲线拟合并分析拟合结果,该实验中用residuals(残差)来查看拟合情况。

关键代码如下:

load data

cftool ;hold on;bar(data,'c');

(3)不同频率衰落的对比

本次实验我们根据老师课上的建议,参考了另一组的数据,我们两个小组在同一时间都选择了体育馆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我们组选择了高频点进行测量,而另一小组则选择了低频点进行测量。所以我们参考了低频点的测量数据,并且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们小组选取测试频率:FM 493.84MHz

另一小组选取测试频率:FM 190.75MHz

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高频点下测量得到的信号强度衰减明显弱于在低频点的测量结果,且标准差更大,说明高频信号场强的波动更大。从衰减原理上分析,自由空间的损耗为

s (d)92.420lg(km)20lg()

L B d f GHz

=++

因此频率f越高,路径损耗越大,可以解释高频信号强度比低频信号更弱。

六、实验总结

(1)分工安排

我们全程均是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实验。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赵亮负责测量刘唯毓负责记录,刘唯毓同学主要负责了matlab的编程和绘图,两人一起探讨分析了实验结果和撰写报告。

(2)心得体会

赵亮:本次实验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场强仪,在老师的课上演示之后便投入了实验过程。从一开始对场强仪的不熟练,需要对着说明书举步维艰地测量,到了后来地熟悉使用,我们在实验中学习和进步。刘唯毓同学的matlab使用的比我好,所以,在后期的编程绘图中主要是他在负责,因此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十分感谢他的付出。通过各种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理论上场强的概率分布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但是实际测量结果却是有所偏差的。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所测数据依然不够多,另外则是我们发现,测试过程中所经过的小型障碍物(如车辆)都会对场强产生一定的干扰。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定量地看到数据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遮挡物对场强的衰落作用。

刘唯毓:本次试验我们耐心细致地测量了体育馆周围的场强大小,第一次真切地以数据的方式感受到了广播信号强弱的变化。我与赵亮同学一起测量了体育馆和游泳馆四周的493.84MHz频率下的场强分布,我们一步一测的测得600余个数据。为了分析实验结果我们认真学习了matlab软件,利用这个软件进行了制图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由于发射塔发来的信号需要经过复杂的城市环境包括高楼大厦、树木、车辆等的阻挡反射,还有可能经过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的衰落,因此分布曲线总是会出现偏差。在测量体育馆东侧时,我们也发现一辆汽车经过,或者经过某些特殊位置,磁场就会突然变化。总之,通过实验,我们更加地理解了电磁场理论。

无线电信号是怎样发送和接收的

无线电信号是怎样发送和接收的? 玩无线电的人都知道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但是电磁波又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出去的呢?对于无线电信号是怎样发送和接收的,估计大部分人就不太清楚了。 发射: 我们以话音为例说明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人的耳朵能听到频率大约在20千赫兹范围内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称为音频。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很慢,大约每秒传播340米,而且衰减很快,一个人无论怎样高声喊叫,他的声音也不会传得太远就是这个原因。为了把声音传递到几公里以外甚至更远,常用的方法是把声音变成电信号,然后,再设法把电信号传递出去。将声音变成电信号的任务一般由话筒来完成。当指挥员对着话筒讲话时,话筒就输出相应的电压,这个电压的变化规律与声音的变化规律相同。经过话筒变换后的电信号怎样才能传输到很远处呢? 我们知道,交变的电磁振荡可以利用天线向空中辐射。但是天线必须要有合适的尺寸,无线电波才可以有效辐射。具体地说,天线长度必须和电磁振荡波的波长相比拟,才能高效地辐射电磁振荡。

声音信号的频率约为20赫兹~20000赫兹,其波长范围为15千米~15000千米,想要制造出与此尺寸相当的天线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直接把音频信号辐射到空中去也并不容易,即使辐射出去,各个电台所发出的声音信号频率都几乎相同,它们在空中混在一起,收听者也是无法选择所要接收的信号的。 人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男声不如女声传的远,而女声的频率的确比男生的频率高,那么“在一定条件下,高频比低频传得远”这个结论便产生了,科学家们随后产生了这样一个设想:如果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地,走路肯定不如坐车快,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体力,如果传送低频(音频)也能够象坐车那样,到地方再下车,不就完成了低频(音频)的远传了吗?因此,便又产生了使用不同的高频电磁波,把音频信号“寄载”到这种高频电磁波上,由天线发射出去。这样,不同的发射机可以采用不同的高频电磁波频率,使彼此互不干扰,这样,天线的尺寸不是也可以设计的比较小了吗? 实践证明,科学家的设想是非常正确的。无线电发射机便是实现这个设想的综合体;它产生高频,完成声与电的转换;还完成低频与它的“寄载”,最后,经过天线把一个合成的电磁波送入了太空。 发射机中,产生高频电磁波的部分叫做“高频振荡器”,把音频信号“寄载”(用音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的某一参数)到高频振荡波上的过程叫做“调制”,经过调制以后的高频振荡波称为“已调信号”。利用传输线把已调信号送到天线

随机信号分析(常建平-李海林版)课后习题答案

由于百度文库格式转换的原因,不能整理在一个word 文档里面,下面是三四章的答案。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随机信号分析 第三章习题答案 、随机过程 X(t)=A+cos(t+B),其中A 是均值为2,方差为1的高斯变量,B 是(0,2π)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且A 和B 独立。求 (1)证明X(t)是平稳过程。 (2)X(t)是各态历经过程吗?给出理由。 (3)画出该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函数。 (1) (2) 3-1 已知平稳过程()X t 的功率谱密度为232 ()(16) X G ωω=+,求:①该过程的平均功率? ②ω取值在(4,4)-范围内的平均功率? 解 [][]()[]2 ()cos 2 11 ,cos 5cos 22 X E X t E A E t B A B R t t EA τττ =++=????+=+=+与相互独立 ()()()2 1521()lim 2T T T E X t X t X t X t dt A T -→∞??=<∞ ???==?是平稳过程

()()[]() ()41122 11222222 2 4 2' 4(1)24()()444(0)4 1132 (1 )2244144 14(2)121tan 132 24X X X E X t G d R F G F e R G d d d arc x x τ τωωωωω ππωωπωωπω π ωω∞ ----∞∞ -∞-∞∞--∞∞ ?????==?=???+?? ====+==??+ ?== ??= ++?? =? ????P P P P 方法一() 方:时域法取值范围为法二-4,4内(频域的平均率法功) 2 d ω =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北京万蓝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宣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什么是无线CPE?CPE 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无线CPE 就是一种接收wifi 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取代无线网卡、无线AP 和无线网桥!可以接收无线路由器,无线AP 和无线打印服务器的无线信号!是一款新型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大量应用于医院,单位,工厂,小区等无线网络接入,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搭配14DBI的原装平板定向天线!按照理想的状况来说户外直线传输距离达到2000 米是没问题的!理想的情况所指的是无干扰无障碍的情况下,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一般的生活小区,医院和单位的较为稳定接收距离是50米左右!如果接收的距离内有墙体阻隔,按照每堵墙衰减3DBI 来算(具体衰减值跟墙的参数有很大区别) 此款无线USB CPE 还搭配USB延长线,如果要接受户外的无线信号,CPE 天线最好是外置于户外,这样搭配的3 米USB 延长线是不可缺少的了!"穿墙能力"与设备使用的频段有直接的关系。 微波的最大特点就是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处在障碍物后面的无线接收设备会被障碍物给阻挡。所以对于直线传播的无线微波信号来说,只能是"穿透"障碍物以到达障碍物后面的无线设备了。"穿透"了障碍物的无线

信号将逐渐变成较弱的信号,至于这个信号还有多强,这就是穿透能力或直接说是"穿墙能力"了。对于用户来说,都希望无线信号能至少穿透屋内的墙壁和地板。墙壁的材质有多种,有木质墙、玻璃墙、砖墙、混凝土墙等;地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每穿透一道隔离墙,无线的接受信号或多或少都有衰减,上面的建筑结构依次从低到高的衰减。一旦选用了发射功率过低、接收灵敏度不够、天线增益不够的无线设备,无线信号会衰减得很利害,传输速率急速下降,甚至会容易出现无线的盲点。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这是双向的)、天线增益、有效传输距离都直接与隔断穿透能力和连接是否稳定以及最终实际传输速率有关,是能否实现稳定速度无缝连接十分关键的指标。 无线设备的穿透隔墙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取决于以下技术指标:(1)IEEE 802.11 规定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是20dBm(100 毫瓦),一般较好的产品要达到17dBm。(2)接收灵敏度目前最优的是-105dB。经过一层木板,接收信号将衰减4dB;经过一堵砖墙,接收信号将衰减8~15 dB;经过钢筋混凝土墙,则至少衰减15~30 dB。发射灵敏度高达105dB 的无线设备具有强大的墙壁穿透性;能够连续穿透三面厚度达1.2 米总间隔30 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而不需要任何中继设备。(3)天线增益最好是27 dBi。一般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天线增益为2dBi,按照经验,

无线电基础知识

1.2 选择题 1,属于特高频(UHF)的频带范围是(D )。 A、400~2000MHz B、300~2000MHz C、400~3000MHz D、300~3000MHz 2,IMP缩写代表(B ) A、放大增益 B、互调产物 C、网间协议 D、互调截获点 3,10W功率可由dBm表示为(D )。 A、10dBm B、20dBm C、30dBm D、40dBm 4,频率在(A )以下,在空中传播(不用人工波导)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A、3000GHz B、3000MHz C、300MHz D、300GHz 5,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A)。 A、米波 B、分米波 C、厘米波 D、毫米波 6,无线电监测中,常用一些单位有dBuv、dBm等,dBm是(C )单位。 A、电压 B、带宽 C、功率 D、增益 7,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式(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8,PHS个人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A)。 A、288kHz B、200kHz C、25kHz D、30kHz 9,CDMA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A)。 A、1.23MHz B、1.5MHz C、1.75MHz D、1.85MHz 10,0dBW=(C)dBm. A、0 B、3 C、30 11,比2.5W主波信号低50dB的杂波信号功率是(B)μW。 A、2.5 B、25 C、250 12,频谱分析仪中的RBW称为(B)。 A、射频带宽 B、分辨率带宽 C、视频带宽 13,根据GB12046—89规定,必要带宽为1.5MHz的符号标识为(A )。 A、1M50 B、15M0 C、150M 14,发射频谱中90%能量所占频带宽度叫做(A )。 A、必要带宽 B、占用带宽 C、工作带宽 15,一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天线增益10dB,馈线损耗5dB,则有效辐射功率为(B)。 A、25dBW B、15dBW C、5dBW 16,电视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A)。 A、高 B、低 C、相等 17,在微波段中表述频段,字母代码S和C对应的频段是(C)。 A、1—2GHz和4/6GHz B、18—40GHz和8/12GHz C、2.5GHz和4/6GHz D、 4.8GHz和4/8GHz 18,联通CDMA下行与移动GSM上行频段之间只有(A )MHz保护带。 A、5 B、10 C、15 19,从广义来讲,产生莫尔斯码的调制方法是(A): A、ASK B、FSK C、PSK D、DAM 20,无线电频谱可以依据(A,B,C,D)来进行频率的复用。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

实验一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二、实验原理 1. 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U(0,1)。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 N y x N ky Mod y y n n n n /))((110===-, (1.1) 序列{}n 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上式的3组常用参数: (1) 7101057k 10?≈==,周期,N ; (2) (IBM 随机数发生器)8163110532k 2?≈+==,周期,N ; (3) (ran0)95311027k 12?≈=-=,周期,N ; 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1.1 若随机变量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 (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

)(1R F X x -= (1.2) 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F X (x)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上式进行变换得到。 2. MATLAB 中产生随机序列的函数 (1) (0,1)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 函数:rand 用法:x = rand(m,n) 功能:产生m ×n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 (2) 正态分布的随机序列 函数:randn 用法:x = randn(m,n) 功能:产生m ×n 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矩阵。 如果要产生服从2N(,)μσ分布的随机序列,则可以由标准正态随机序列产生。 (3) 其他分布的随机序列 MATLAB 上还提供了其他多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函数,下表列出了部分函数。 MATLAB 中产生随机数的一些函数 表1.1 MATLAB 中产生随机数的一些函数 3、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对于遍历过程,可以通过随机序列的一条样本函数来获得该过程的统计特性。这里我们假定随机序列X (n)为遍历过程,样本函数为x(n),其中n=0,1,2,…,N-1。那么,X (n)的均值、方差和自相关函数的估计为

随机信号处理论文分析

项目名称: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性的信号 分离技术研究与实现 项目负责人: ***** 学号: ********** 年级专业: **级通信工程***班 所在学院:潇湘学院 联系电话: *********** E-m a i l: ***********@https://www.360docs.net/doc/4f5113502.html, 填写日期: 2016年4月28日

摘要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多个信号时频重叠的情况在通信、雷达以及其他信号处理领域中非常普遍,因而研究多个时频重叠信号的分离在系统抗干扰和提高通信频带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进行信号分离的处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择与结构调整。针对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性的信号分离技术,从循环平稳信号的定义出发,讨论了循环自相关性与循环谱相关性,给出了对谱重叠循环平稳信号进行分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鉴于在工程实现过程中,无限长时间观测的不可实现性,进一步研究了干扰和噪声在有限数据条件下的消失特性,并在前人平稳干扰消失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循环平稳干扰模型,详细推导了循环平稳干扰经循环相关处理后,其均值和方差在有限数据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和过程。 关键词:循环平稳信号;信号分离;时频重叠;干扰消失特性;FRESH滤波;DSP;MATLAB

目录 1.1 循环平稳信号与循环平稳性 (4) 1.2 循环平稳信号的定义 (4) 1.3频移(FRESH)滤波基本原理 (5) 1.4实验仿真 (9) 1.5 MATLAB 端主要代码: (10)

1.1 循环平稳信号与循环平稳性 平稳随机过程一般具有时间遍历性特征,因此描述该过程的各阶数字统计量,如均值、相关函数等,均可用时间平均值来代替统计平均值。然而,非平稳信号的统计量是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平均不能直接使用。下面讨论一种特殊的非平稳信号–循环平稳信号,分析其均值和相关函数的时间统计特性。下文讨论中,我们不考究数学推导的严密性,而是更多地着重于工程概念的直观理解,主要从同平稳过程的类比中得到所需的结论。由于本论文讨论的方法和性能分析都是围绕着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展开的,所以只讨论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 1.2 循环平稳信号的定义 定义1.2:所谓循环平稳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其统计特性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即:如果[x(t)]为二阶的循环平稳信号是指其时变均值和自相关函数都为时间的 周期函数: E[x(t)] = E[x(t + T )] 其中( )?为共轭运算,T为周期。对于具有二阶周期特性的信我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 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0.3-3MHz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 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UHF 0.3-3GHz 分米波1m-0.1m 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 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 ELF 极低频3~30Hz SLF 超低频30~300Hz ULF 特低频 300~3000Hz VLF 甚低频3~30kHz 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 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 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 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 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0.1~1m 分米波 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 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 (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 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设备误指反射体,给干扰查找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绕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375MHZ)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干扰信号距离造成错觉。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 在高频电路中, 我们要处理的无线电信号主要有三种: 基带(消息)信号、高频载波信号和已调信号。所谓基带信号, 就是没有进行调制之前的原始信号, 也称调制信号。 1、时间特性 (1)、信号的描述:一个无线电信号, 可以将它表示为电压或电流的时间函数, 通常用时域波形或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2)、时间特性的概念:无线电信号的时间特性就是信号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特性。信号的时间特性要求传输该信号的电路的时间特性(如时间常数)与之相适应。 2、频谱特性 对于较复杂的信号(如话音信号、图像信号等), 用频谱分析法表示较为方便。 信号的频谱特性的概念:信号的频谱特性就是信号中各频率成分的特性。 对于周期性信号, 可以表示为许多离散的频率分量(各分量间成谐频关系), 例如图1 —3即为图1 —2所示信号的频谱图; 对于非周期性信号, 可以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分解为连续谱, 信号为连续谱的积分。 频谱特性包含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部分, 它们分别反映信号中各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的分布情况。

任何信号都会占据一定的带宽。从频谱特性上看, 带宽就是信号能量主要部分(一般为90%以上)所占据的频率范围或频带宽度。 图1 — 3 频谱图 3、传播特性 传播特性:是指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传播距离、传播特点等。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主要根据其所处的频段或波段来区分。 电磁波从发射天线辐射出去后, 不仅电波的能量会扩散, 接收机只能收到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而且在传播过程中, 电波的能量会被地面、建筑物或高空的电离层吸收或反射, 或者在大气层中产生折射或散射等现象, 从而造成到达接收机时的强度大大衰减。根据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所发生的现象, 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视距)传播、绕射(地波)传播、折射和反射(天波)传播及散射传播等, 如图 1 — 5 所示。决定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的关键因素是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后地特性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三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后的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随机信号的均值、均方值、方差、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特性。 2、研究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均值、均方值、方差、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有何变化,分析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与软件平台 1、 微计算机 2、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根据本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并撰写相关程序流程。 2、 选择matlab 仿真软件平台。 3、 测试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 分析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概念相符 四、实验内容 1、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特性分析 (1)实验原理 ①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 在信号系统中,可以把信号分成两大类: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确定信号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随机信号无一定的变化规律,需要用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在这里引入了一个随机过程的概念。所谓随机过程,就是随机变量的集合,每个随机变量都是随机过程的一个采样序列。随机过程可以分为平稳的和非平稳的,遍历的和非遍历的。如果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则随机过程是平稳的。如果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的任意一个样本都具有相同的统计特性。则随机过程是遍历的。下面讨论的随机过程都认为是平稳的遍历的随机过程,因此,可以随机取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值来描述随机过程中的统计特性。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一般采用主要的几个平均统计特性函数来描述,包括、均方值、方差、自相关系数、互相关系数、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 a.随机过程的均值 均值E[x(t)]表示集合平均值或数学期望值。基于过程的各态历经行,可用时间间隔T 内的幅值平均值表示,即 ∑-==1 /)()]([N t N t x t x E 均值表达了信号变化的中心趋势,或称之为直流分量。

无线电发射、接收原理

无线电发射、接收原理 无线电发射、接收知识 收音机发展简介 收音机原理

一、无线电发射、接收知识 声音及其传播: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体周围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以340 m/s的速度传送,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是很快的,传送距离是有限的。音调的高低,就是声音的频率:20Hz--- 20KHz ----叫做“音频” 无论一个人怎样尽力大喊,靠声波都是传不远的。 2.有线传输:

放大器 传输的是音频电流,离不开导线,传输不远 3.无线电波------与声波有着本质的不同 声波---------是机械振动的结果 无线电波---是电磁振荡的产物 电磁波(无线电波)的产生: 导线中流过交变的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在其周围再产生变化的电场→→又激起变化的磁场→→。。。→形成不可分割的电场和磁场,像水波一样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 播速度是: 3×108m/s ?思考:有线传播为什么不能发出电磁波

4.有线传输中的音频能否产生电磁波传播出去 原因: a.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天线的长度与波长λ相比拟λ/4 λ/2 λ 音频频率:f :20---20kHz λ=c/f λ:15 x 103---15 x 106m b.串台:都是音频频率 (1) 无线电通信系统是通过空间辐射方式传送信号,根 据电磁波理论,对于语音信号来说,相应的辐射天线尺寸要在几十公里以上,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而调制过程则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任何所需的较高频率范围,这样就容易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2) 如果不进行调制而是把被传送的信号直接辐射出去, 那么各电台所发出的信号频率就会相同,它们混在一起,收信者将无法选择所要接收的信号。而调制作用的实质是把各信号的频谱搬移,使它们互不重叠地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也即信号分别托附于不同频率的载波上,接收机就可以分离出所需频率的信号,不致互相干扰。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修订版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通信就是不用导线,而利用电磁波振荡在空中传递信号,天线就是波源。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 在莫尔斯和贝尔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和电话之后,很多科学家对电磁现象大量研究。直到1831年,在英国,法拉弟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预言:电与磁的传播是和光一样的一种波。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从1850年就开始对法拉弟提出的课题展开研究。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用数学方法对法拉弟的电磁场思想做了严格的论证,并在1864年做出“电与磁的交替转化过程,是一种波的传播形式,是一种光波”的论断,他称这种波为电磁波。 在麦克斯韦首先提出电磁理论后,又过了24年,才由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氏理论的正确。赫兹设计了一个能够接收电火花的装置,结构极简单。把一根导线弯成圆形,使两端之间仅留一微小的间隙,称它为“共振子”。“共振子”为什么也有火花发生呢赫兹认为,这一定是电振荡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过去的。赫兹于1888年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的实验成果震惊了世界,许多科学家继续开展对电磁波的研究。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朗利发现,将金属粉末即紧缩成块,但是它的电阻减小了,使电流容易通过。这种装有金属粉未的玻璃管被称为“布朗利管”,又称“粉末检波器”,它接收电磁波的灵敏度比赫兹的“共振子”要高得多。 1894年,20岁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从杂志上读到悼念赫兹的文章和他生前的感人事迹,受到极大启发:“如果利用赫兹发现的电磁波,不需要导线也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了”。马可尼为自己的大胆设想所激动下宏愿,决心开拓无线电通信事业,把赫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应用。在家人的支持下,马可尼就在自己家中进行实验,他用赫兹的火花放电器作发射机,用布朗利的金属粉未检波器作接收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实验,并在实

抗干扰——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研究团队

先进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研究团队介绍团队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研究团队”由唐友喜教授、邵士海副教授、赵宏志副教授、沈莹副教授、王传丹副教授、朱晓东副教授、夏金祥副研究员、符初生副研究员、徐强博士、马万治博士共10位教师组成,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117余人,是一支具备一流的大规模硬件、软件设计能力,以及无线信号处理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 科研团队以探索性、创新性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为主,面向国家前沿军用和民用通信体制,开展原型机验证和产品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同频全双工、分布式MIMO 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包括数据链、电台、移动通信网等中的抗干扰技术;高效固态射频功率放大器技术,包括CFR、DPD、RF功放架构等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包括:SDR开发环境、SCA、HAL、基带平台、AD与DA、RF平台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重大项目、国家支撑计划、总装备部项目、华为公司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通信抗干扰理论与技术、基于视觉图意的移动无线网络认知与协同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分布式MIMO的信号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和二维扩展频谱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等;“863”重大项目有: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链路技术研究、B3GTDD方式下OFDM下行链路设计与实现、WCDMANodeB多址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演示芯片设计;重大专项项目:支持基带集中处理的RAN构架研究、面向IMT-Advanced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和抵消技术、高效射频功率放大器。已发表论文约200余篇,其中EI检索150余篇、SCI检索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0余项,其中授权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各一项。 欢迎对无线通信感兴趣的优秀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独立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只要你信任我们团队的教师与员工,我们团队会把你培养成会做事、懂礼貌、情商高和专业技术好的全国最优秀研究生,并为你以后的人生和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积累宝贵的财富。 导师介绍 唐友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获雷达信号处理学士学位;1993年、199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分获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初进入华为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研究地点为华为总部及华为上海研究所。主要研究IS-95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任华为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副经理,第三代移动通信预研部经理,第三代移动通信研发学术带头人。2000年初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作,二级教授。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重大项目、国家支撑计划、总装备部项目、

随机信号统计特性分析

实验一、随机信号统计特性分析 学生姓名刘冰 学院名称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学号3010202286

一、实验目的 随机信号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软件调试所必须的信号。通过本实验,了解一种伪随机信号产生的方法,及伪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 二、实验要求 1.用同余法编制产生伪随机信号的程序。 2.检验所产生的伪随机信号是高斯分布的。 3.检验伪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三、实验方法 1.伪随机信号的产生 用下式产生一组在[-0.5,0.5]内均匀分布的伪随机信号: ()()() k i C k i M =?-1% (1) ()()n i k i M =-/.05 (2) 其中(1)表示k(i)为(())/C k i M ?-1的余数,n(i)为一组在[-0.5,0.5]区间的均值为0的伪随机信号。令C =+239,M =212,i=0,1,2,…499。通过任意给定k(0),用上式可以产生一组伪随机信号。 2.用中心极限定理产生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伪随机信号 中心极限定理:设被研究的随机变量可以表示为大量独立随机变量的和,其中每个随机变量对总和只起微小作用,则这个随机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产生一个长度为500的伪随机信号,其中每一项为L 个伪随机变量和。检验落在 []σσ+-,内概率68%,[]-+22σσ,内概率95.4%,[]-+33σσ,内概率99.7%。 () σ2 20 1 1= =-∑N n i i N 3.用自相关函数检验上述信号 对于产生的伪随机信号,其自相关函数是δ函数,k=0时函数值取得最大。 ()()() R k N n i n i k n i N k = *+=-∑1 四.实验流程框图 按照实验方法用matlab 实现

§7—3 英版《无线电信号表》

§7—3 英版《无线电信号表》 一、概述 英版《无线电信号表》(Admiralty List of Radio Signals,ALRS)共分8卷12册,书号NP281 ~ NP288。 1、主要内容 ⑴第一卷(VOLUME 1) 该卷是关于海岸无线电台(国际通信)的资料,包括: 所有的发射频率和种类;无线电医疗咨询;检疫报告;蝗情报告及污染报告的协定;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航海卫星服务;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船舶报告系统;海盗与武装抢劫报告;外来人员走私举报;领海内使用无线电通信的规则和国际无线电通信规则的摘录;相关图表等。 该卷按覆盖区域分为2册。第一册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不包括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第二册包括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大洋州、美洲、格林兰和冰岛。 ⑵第二卷(VOLUME 2) 包括:无线电助航标志[包括:沿岸地区的航空无线电信标、无线电测向台、提供QTG服务(即应船舶申请发送测向信号)的海岸无线电台、校差台(即发射特殊信号供船舶无线电测向仪器差用的测向信号)和雷达航标(雷达应答标和雷达指向标)];无线电时号;法定时;电子定位系统;及大量相关图表。 ⑶第三卷(VOLUME 3) 包括无线电天气服务、无线电航海警告及其它海上安全信息(MSI)广播;该卷还包括船舶使用的有关气象码组及其大量相关图表;该卷按覆盖区域分为2册。第一册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不包括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第二册包括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大洋州、美洲、格林兰和冰岛。 ⑷第四卷(VOLUME 4) 包括气象观测站一览表及其相关图表。 ⑸第五卷(VOLUME 5) 包括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与各种遇险、搜救程序有关的资料、所有可以向使用或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船舶提供的服务;该卷还有大量解释性图表和相关的国际无线电规则摘录。 ⑹第六卷(VOLUME 6) 该卷是关于引航服务和港口业务的资料; 包括:对协调船舶要求引航服务和/或进港至关重要的所有海上无线电程序;有关码头和港口VHF设施信息在内的小船服务;细节的范围可从最初的ETA报文至靠泊通知、从要求深海引航至提前申请小船泊位; 此外,还附有说明各系统或程序的关键细节的75张相关图表。 该卷按覆盖区域分为2册。第一册包括欧洲与地中海;第二册包括非洲、亚洲、大洋州、美洲、格林兰和冰岛。 ⑺第七卷(VOLUME 7) 该卷是关于船舶交通服务和报告制的资料; 包括与许多地区、国家和国际的船舶交通服务(VTS)有关的全部资料,覆盖了国 际海事组织(IMO)采纳的全部系统,还包括全球范围的自愿性的、推荐的和强制 的报告制的细节,以及100多张相关附图; 该卷按覆盖区域分为2册。第一册包括欧洲与地中海;第二册包括非洲、亚洲、大洋州、美洲、格林兰和冰岛。

无线电信号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无线电信号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08T22:02:38.39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张学东 [导读]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与无线电有关的干扰投诉也逐渐增加,无线电干扰的排查任务日益繁重。如何快速准确地排查此类干扰,成为摆在无线电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有线电视台辽宁沈阳 110141)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众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与无线电有关的干扰投诉也逐渐增加,无线电干扰的排查任务日益繁重。如何快速准确地排查此类干扰,成为摆在无线电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无线电;干扰系统;信号识别 中图分类号:TN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26-01 干扰信号类型通常是未知的,它可能是短持续时间的窄带信号或者连续的宽带信号。所以我们需要通用的测量方案去探测所有类型的干扰。因此,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以高分辨率带宽来监测宽频率范围,并且高速扫描该频段。这样就可以捕获窄带短时信号。为了快速定位干扰源测量设备必须是便携式的,而且可配置方向性天线。测量结果的存储也是实用的功能,监测人员可以利用其实现后续的归档和测量信号的分析。 一、无线电抗干扰原理 世界各国对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一直就是热门话题,目前,通信抗干扰装置中或多或少有智能化模块部分,但是,在系统对抗层次上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抗干扰装置能够灵活多变、实时动态地实施通信对抗,是提高系统对抗的一个有效措施。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地将宽带APD或DPA转换器靠近天线,尽可能地通过软件定义系统的各种功能,让尽可能多的系统功能由软件实现。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把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引入通信抗干扰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无线电引信干扰技术 图1无线电引信干扰机原理框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线电引信干扰机原理,整个电路由信号接收、信号检测与识别、干扰生成和干扰发射四个模块组成。信号接收模块对接收到的引信信号进行载频估计和前置放大后,由功分器分为三路,其中两路送给信号检测与识别模块进行信号检测和调制识别,另外一路送给干扰生成模块进行下变频和射频存储(DRFM)。调制识别对引信信号的调制类型和调制参数进行识别,得到引信的调制类型和调制参数;信号检测对引信信号进行解调,获取引信调制信号,当脉冲能量达到给定门限时,射频存储电路对引信信号进行取样、存储,同时干扰控制器通过控制调制信号循环延时生成干扰调制信号,DRFM 在该信号的作用下产生中频干扰信号。干扰发射模块将中频干扰信号进行上变频后得到射频干扰信号并发射出去。 三、无线电信号调制的识别 无线电引信信号一般是用基带信号对载波的某一个或几个参数进行调制,因此调制识别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引信调制识别可分为调制类型的识别和调制参数的识别。 图2 引信调制类型识别框图 图2给出了引信调制类型识别框图。引信调制类型的识别过程包括:信号预处理部分、特征提取部分和分类识别部分,用于确定引信的工作体制。引信信号参数的识别过程也就是解调过程,即对已经识别出调制类型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取调制信号的周期、脉宽等调制参数。引信调制参数识别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引信调制参数识别框图 无线电引信干扰是引信对抗的主要方面,本文根据无线电引信的特点,提出了无线电引信干扰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捕捉无线电引信信号,根据引信信号的特征参数来确定引信的工作体制,同时对引信信号进行解调和参数识别,并据此重构出引信干扰信号,使引信“早炸”。并设计了自适应无线电引信干扰技术方案,分析了无线电引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可以看出,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四、无线电干扰技术分析 无线电干扰类型包括同频干扰、互调干扰、带外干扰、杂散干扰、镜像干扰等。常见的无线电干扰是互

第三章 随机信号分析 总结

第三章 总结 对随机的东西只能作统计描述。 1).统计特性( 概率密度与概率分布); 2).数字特征( 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等)。 节1 随机过程概念 一、随机过程定义 二、随机过程统计特性的描述 1.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函数 2.随机过程的概率密度函数 三、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描述 1、数学期望: 性质:① E[k] = k ② E[ξ(t) + k] = E[ξ(t)] + k ③ E[ kξ(t)] = k E[ξ(t)] ④ E[ξ 1(t) + …+ξ n (t)] = E[ξ 1 (t)] + …+E[ ξ n (t)] ⑤ ξ 1(t)与ξ 2 (t)统计独立时,E[ξ 1 (t)ξ 2 (t)] = E[ξ 1 (t)] E[ξ 2 (t)] 2、方差: 性质:① D[k] = 0 ② D[ξ(t) + k] = D[ξ(t)] ③ D[kξ(t)] = K2 D[ξ(t)] ④ξ 1(t)ξ 2 (t)统计独立时, D[ξ 1 (t)+ξ 2 (t)] = D[ξ 1 (t)] + D[ξ 2 (t)] 3、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节2 平稳随机过程概念 一、定义:狭义平稳、广义平稳 广义平稳条件:

① 数学期望与方差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② 相关函数仅与时间间隔有关。 二、性能讨论 1、各态历经性(遍历性):其价值在于可从一次试验所获得的样本函数 x(t) 取时间平均来得到它的数字特征(统计特性) 2、相关函数R(τ)性质 ① 对偶性(偶函数) R(τ)=E[ξ(t)ξ(t+τ)]=E[ξ(t 1-τ)ξ(t 1 )]= R(-τ) ② 递减性 E{[ξ(t) ±ξ(t+τ)]2} = E[ξ2(t)±2 ξ(t) ξ(t+τ) + ξ2(t+τ) ] = R(0)±2R(τ) + R(0) ≥ 0 ∴R(0)≥±R(τ) R(0)≥|R(τ)| 即τ=0 处相关性最大 ③ R(0)为 ξ ( t ) 的总平均功率。 ④ R(∞)=E2{ξ(t)}为直流功率。 ⑤ R(0) - R(∞)= E[ξ 2(t)]- E2[ξ(t)]=σ2为交流功率 3、功率谱密度Pξ(ω) 节3 几种常用的随机过程 一、高斯过程 定义: 任意n维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ξ(t)称为高斯过程(或正态随机过程)。 ① 高斯过程统计特性是由一、二维数字特征[a k, δ k 2, b jk ]决定的 ②若高斯过程满足广义平稳条件,也将满足狭义平稳条件。 ③若随机变量两两间互不相关,则各随机变量统计独立。二、零均值窄带高斯过程 定义、零均值平稳高斯窄带过程 同相随机分量 ξ c (t), 正交随机分量 ξ s (t) 结论:零均值窄带高斯平稳过程 ξ( t ) ,其同相分量 ξ c ( t ) 和正交分量 ξ s ( t )

802.11无线信道详解

信道可以比作RJ45的网线,一共有11各可用信道。考虑到相邻的两个无线AP之间有信号重叠区域,为保证这部分区域所使用的信号信道不能互相覆盖,具体地说信号互相覆盖的无线AP必须使用不同的信道,否则很容易造成各个无线AP之间的信号相互产生干扰,从而导致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下降。 不过,每个信道都会干扰其两边的频道,计算下来也就有三个有效频道,请各位有很多无线设备的米人,一定要注意频段分割。 信道示意图(点击看大图) 随着无线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WLAN(无线局域网)的普及正呈日新月异之势,越来越多的办公室、家庭开始使用无线局域网。随之而来的,一些用户已开始出现WLAN 的信道拥塞问题,造成网速下降、掉线、网络工作不正常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无线信道 无线信道也就是常说的无线的“频段(Channel)”,其是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媒体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 大家知道,在进行无线网络安装,一般使用无线网络设备自带的管理工具,设置连接参数,无论哪种无线网络的最主要的设置项目都包括网络模式(集中式还是对等式无线网络)、SSID、信道、传输速率四项,只不过一些无线设备的驱动或设置软件将这些步履简化

了,一般使用默认设置(也就是不需要任何设置)就能很容易的使用无线网络。 但很多问题,也会因为追求便利而产生,大家知道,常用的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这些频段被分为11或13个信道。当在无线AP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有两个以上的AP时,需要为每个AP设定不同的频段,以免共用信道发生冲突。而很多用户使用的无线设备的默认设置都是Channel为1,当两个以上的这样的无线AP设备相“遇”时冲突就在所难免。 为什么现在无线信道的冲突如此让人关注,这除了家用或办公无线设备因为价格的不断走低而呈几何级数增长外,无线标准的天生缺撼也是造成目前这种窘境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目前主流的无线协议都是由IEEE(美国电气电工协会)所制定,在IEEE 认定的三种无线标准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a中,其信道数是有差别的。 ●IEEE802.11b 采用2.4GHz频带,调制方法采用补偿码键控(CKK),共有“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传输速率能够从11Mbps自动降到5.5Mbps,或者根据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调整到2Mbps 和1Mbps,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与稳定。 ●IEEE802.11a 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规定该层使用5GHz的频带。该标准采用OFDM调制技术,共有“12”个非重叠的传输信道,传输速率范围为6Mbps-54Mbps。不过此标准与 IEEE802.11b标准并不兼容。支持该协议的无线AP及无线网卡,在市场上较少见。 ●IEEE802.11g 该标准共有“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虽然同样运行于2.4GHz,但向下兼容 IEEE802.11b,而由于使用了与IEEE802.11a标准相同的调制方式OFDM(正交频分),因而能使无线局域网达到54Mbps的数据传输率。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IEEE802.11b还是IEEE802.11g标准其都只支持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信道,只有信道1、6、11或13是不冲突的,但使用信道3的设备会干扰1和6,使用信道9的设备会干扰6和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