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比赛规则

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比赛规则
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比赛规则

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比赛规则

一、参加对象:

初中段学校科学教师每校1名。

二、比赛时间:

2009年12月16日上午7:40报到,8:00开始。

三、比赛内容及要求:

现行华师版的相关实验及基于华师版实验的相应改进实验。详见北仑区“实验室管理软件”中的相关实验目录。

四、比赛形式:

创新实验包括基于华师版实验的相应改进实验、增加实验、课外实验、探究实验等。(鼓励为提高教学效果对现有教材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原理、设计、材料、方法、装置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以及对现有教材中有内容但无实验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实验部分的合理增补与创新方面的选题。)参赛教师应对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进行陈述,可边讲解边操作,完成实验的演示(时间15分钟)。比赛中设置评委提问项目,事先要分发讲解教案。创新比赛由选手现场进行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所有实验器材自带。

五、名次评定及设奖: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六、活动安排:(见附件时间安排表)

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比赛报名表(含教案)

注:

1、“实验类型”指:增加实验、改进实验、课外实验、探究实验方案

2、实验仪器为未曾在区级及以上比赛中获过奖的作品。

3、本报名表请各校选拔好参赛教师后填写,打印15份在比赛前上交。电子稿请于11月30 日前发至刘信态老师的邮箱nbliuxintai@https://www.360docs.net/doc/4f8325941.html,。

实验创新比赛评分细则

小学生(幼儿)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规则

一、绘画主题:

生活与能源。

二、参加对象:

全区在校(园)小学生(幼儿)学生。

三、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

(2)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K(54×38CM)的纸质或其他材料上绘制(除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外,其他作品不装裱)。作品要求干净、整洁。

(3)每件参评作品在背面需注明学校、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指导教师姓名。

(4)每校可报送2—3件作品参赛(上交作品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四、评审标准:

(1)想象力:选题、创意和新颖程度。

(2)科学性:科学依据、逻辑思维。

(3)绘画水平:画面设计、色彩处理、绘画技巧。

五、名次评定及奖项设置:

个人一、二、三等奖按参赛作品总数10%、15%、20%确定。

注:本表填写完成后粘贴于作品底板背面与作品同时于12月8日前送至博平小学。

幼儿园教师自制玩具比赛规则

一、参加对象:

全区幼儿园教师。

二、作品要求:

①在幼儿园教学和游戏活动中使用的,由教师个人或集体(3人)设计制作的辅助教学和游戏的幼儿玩具。

②作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创新性、趣味性、简易性、安全性、实用性”原则,提倡节约成本和优秀资源利用。

③每件参评作品需填写一张作品申报表(详见附表)。

三、作品选送:

幼儿园以辅导网点为单位选送,每个辅导网点选送作品3件(其中1件为二星级及以下幼儿园作品),各公立幼儿园单独选送,每所2件作品。

四、名次评定及奖项设置:

个人一、二、三等奖按参赛作品总数10%、15%、20%确定。

幼儿园教师自制玩具比赛作品申报表

注:本申报表及作品于12月8日前送至博平小学。

小学生科学创新实验竞赛细则

一、参赛对象:

每校组织一个代表队(每队6名学生,3男3女,年级3-6;每一个小项目比赛参加学生为1男1女)。

二、比赛项目:

(1)自制水钟计时器;

(2)用报纸造一座桥;

(3)气球赛车比赛。

三、比赛时间:2009年12月16日上午7:40报到,8:00开始。

四、具体规则:

1、《自制水钟计时器》比赛规则

①制作材料:量筒100ml、铁架台、医用塑料盐水瓶250ml、记号笔、输液管(无针头)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②根据大会统一提供的材料,学生现场制作的形式进行,制作、调试时间为1小时;制作的水钟要求有5分钟的时间显示线。

③现场测试:

A、比赛计时为5分钟;

B、当比赛时出现问题,可以要求重新开始比赛,重新测试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C、比赛的水钟,每误差1秒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2、《用报纸造一座桥》竞赛规则

①制作材料:报纸一张(大小如:《宁波日报》);普通液体胶水由组委会统一提供。(说明:制作桥梁只能使用以上两种材料(包括桥墩),参赛学生不得自带其他材料。)

②制作要求:

A根据大会统一提供的材料,学生现场制作的形式进行,制作时间为2小时。

B允许自带剪刀、美工刀及尺子制作工具,其他工具不得带入场地。

C学生制作的桥梁必须具有桥梁的基本结构(如:桥面和桥墩),桥面不得镂空。桥面宽度不得小于5厘米,桥梁跨度不得小于18厘米,桥面下沿最高处到桥墩底部的垂直高度不得小于8厘米。

③竞赛方法:

A比赛桥梁的承重能力,在桥梁主跨的中间放一个一次性纸杯,由制作的学生自己往杯中放玻璃弹珠,最后连杯称重,承重多者成绩列前,如出现承重相同,则由裁判员评选制作外观分,决定成绩。

B当桥面下沿下降达到2厘米停止加重,开始称重。

3、气球赛车比赛规则

①比赛材料与赛场简述:

A、比赛车辆有大赛组统一提供小车一套(小学五年级科学工具箱中配套材料)使用配套出气孔,出气孔大小可以改变,车上不得再加装其他装置。

B、大赛组统一提供每个参赛队员气球4只,每个参赛队打气筒1个,其他工具自备。

C、赛车在宽2米室内赛道内比赛。

②气球赛车比赛规则:

A、发车(车的任何部分)时不得超越起跑线,赛车(车的任何部分)超越起跑线后,不得接触赛车,否则视为犯规成绩为“0米”。

B、赛车在2米宽赛道内停止运动,成绩为:起点到赛车离起点最近的部位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百分位。

C、赛车在途中跑出2米宽有效赛道,则看赛车接触到警戒线上的一点到起点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百分位。

D、比赛时允许有助手一人充气,但发车必须由本人完成。

E、比赛进行二轮,取二轮成绩之和,如有成绩相同加赛一轮。

F、参赛车辆必须由本人制作完成,一人一车,不得借用。如有违反则取消借用者与提供者双方成绩。

G、上午制作调试,时间为2小时,比赛场地调试每人限2次,下午比赛。

五、名次评定及奖项设置:

每一小项个人一、二、三等奖分男女按参赛总人数的10%、15%、20%确定。团体成绩由6名学生在每一小项比赛中的个人名次相加后按总成绩从低到高的方式依次确定团体前八名成绩。

小学生科学创新实验竞赛报名表

注:此报名表电子稿请于11月25日前报送至博平小学。

中学生建筑模型比赛规则

一、参加对象:

全区中学生(含高中)。

二、建筑模型主题:

我们的家园。

三、制作要求:

1、模型制作材料不限,根据建筑特点和主题,自行采购;

2、模型由学生个人或集体(3人)制作完成,每校上交1-2件作品;

3、模型底板尺度为A2大小;

4、每件模型作品需上交一份500字左右的建筑说明(本模型的设计思路、建筑特点、制作过程等内容),建筑说明用A4复印纸打印。

四、评分细则:

1、建筑说明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2、模型制作工艺、材料的选用、建筑空间的合理以及整体效果。

五、名次评定及奖项设置:

个人一、二、三等奖按参赛作品总数10%、15%、20%确定。

注:本表填写完成后粘贴于作品底板背面与作品同时于12月8日前送至博平小学。

物理实验方案创新与设计大赛

第一届趣味物理知识竞赛 策 划 书

大学物理实验技能技巧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迷。当我们把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为推广物理知识,使同学们更好的熟悉物理,了解学习生活,以及科研方面的物理相关知识,体验物理的无穷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并让他们学习些课外科技知识,进行些课外科学实验,以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他们发现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物理趣味知识大赛。通过这些趣味题目和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的 第一:保持我校大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物理科学的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意感及高兴感; 第二:利于我们自己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赖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第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索,勇于有依据的怀疑,养成尊重现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第五:关心科学发张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准确的科学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活动主题: 从生活中感受物理,从物理中理解世界 四、活动名称:兰州理工大学第一届物理趣味知识大赛 五、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 协办单位:大学生物理实验中心、科技部 七、比赛日期: 2011年11月 八、比赛地点: 1、初赛(笔试):北村考研自习室 2、复赛(实验操作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室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修订版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 赛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会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第12页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是这样来进行探究的: 1、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两个实验在实际操作时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1不足之处: 1.实验现象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本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般在在开学不久后就会做这个实验,九月份的南方白天平均温度还在三十度以上,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受天热的影响,加之蜡烛燃烧的产生的较高温度影响,烧杯壁迅速变热烫手了,水汽较难凝结在烧杯壁上。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影响观察。 实验2不足之处: 1.不少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不够充分,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2.实验设计不严谨。有的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稍稍变得模糊,就回答说: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也是教材设计实验的本意。然而,有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疑问,这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里的物质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集锦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集锦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题目:我来造一张纸 实验器材:纸巾、玻璃杯、筷子、毛巾、棉布、水、(水槽、沙网) 顺序操作内容满分评分标准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0.5分不检查不得分,漏一项扣0.5分 2 把纸巾变成纸浆团2分把一小块纸巾浸湿,揉成纸浆团。 3 把纸变成稀纸浆2分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再加一些水,搅拌成均匀的稀纸浆,(可倒入水槽中,用沙网舀取稀纸浆) 4 平铺,并挤压吸水2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 5 实验现象及结论2分棉布上留下的是一张未干的纸,不易揭下,待干后,可完全揭下 6 整理实验器材0.5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题目:淀粉的观察 实验器材:淀粉、水、铝汤匙、蜡烛、筷子、滴管、碘酒(用清水稀释)、米饭、米粒、馒头、火柴、药匙、杯子(或者玻璃片) 顺序操作内容满分评分标准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0.5分不检查不得分,漏一项扣0.5分 2 观察一小包淀粉1分用手摸、眼看、舌尝等方法,说出淀粉2~3条特征。 3 把淀粉调成稀糊状3分把一些淀粉倒在铝汤匙里,加几滴水,调成稀淀粉状观察特 征(2~3条)。 4 加热淀粉糊2分点燃蜡烛,在火焰上加热铝汤匙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 化。 5 滴碘实验2分在淀粉糊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在米粒和饭粒上滴一滴碘 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6 实验结论1分淀粉遇上碘酒变蓝色。 7 整理器材0.5分把玻璃片等仪器清洗干净,将是延期采放回原处,不整理扣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题目: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实验器材:玻璃杯(2)、水槽(水足够多)、水 顺序操作内容满分评分标准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0.5分不检查不得分,漏一项扣0.5分。(说出器材名称) 2 把一只玻璃杯口朝下,直立压入水中。2分杯口必须直立(1),不许有冒泡(1)。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电磁铁的磁力》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舜德小学秦少奇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实验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也是本节的关键和重点。 电磁铁的磁力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第2课。这节课既是对电磁铁的研究,又是对电磁铁听话的初步感知,是“听话的电磁铁”这一章承前启后的一节关键课。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教材是从各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回形针数量不同,来引出怎样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从而导入课题。导入平凡、无新颖。 (2)教材实验,用电磁铁吸起回形针的个数,衡量电流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操作中容易出现误差。 (3)教材实验,用电磁铁逐项逐项、单项式试验它的磁力大小的。这当然无直观对比性,效率也不高。 (4)教材纯粹电磁铁实验,没有与单元课题《听话的电磁铁》巧妙的结合。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创新导入,魔术表演,将电池节数隐藏在背面操纵,磁力说增就增,说减就减,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 (2)创新装置,用电磁铁试验的对比项在同一个装置中同时进行,增强直观对比性,更能提高实验效率。 (3)创新材料,用大头针代替回形针,会更细致、准确地衡量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4)改进实验过程,首尾呼应,紧扣课题,与单元课题巧妙的结合。

4、实验器材 演示课件、一号电池8节、开关、电池盒8个、铁芯5个、大头针1盒、小烧杯3个、塑料夹子3个、带绝缘皮的铜线3米、自制装置板。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1)实验原理: A、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B、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C、其他条件不变: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2)实验装置平面图及装置说明如下: A、电池多少可根据实验需要自由更换; B、塑料夹套在横栏上夹住各种类型的电磁铁; C、接通电源后,电磁铁产生磁力吸起大头针,再用空玻璃杯装好被吸的大头针,断开电路后,就可以比较大头针的多少。 6、实验过程 实验一:魔术表演。点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二:围绕课题电磁铁的磁力,探讨电流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详见课件) 实验三:围绕课题电磁铁的磁力,探讨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详见课件) 实验总结:归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概括这些因素与磁力大小的关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具有独立的传授特色,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实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实验的设计或者实验材料的选用,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身居一线的科学教师因地制宜进行改进。其实这种改进就是创新。 一、改进实验设计,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方式就是老师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详细而周密地告知学生,甚至将实验现象、结果也公布于众,学生只“照方抓药”动动手就完事。如鄂教版五下第12课《怎样用水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实验,验证性实验如案例方法是:1.老师先告诉了实验结果,用水冲叶轮,水轮就会转动起来。2.出示实验材料。3.告诉注意的几点。4.老师演示、学生观察。5.总结验证结论。而这种验证实验,是走过场,平淡枯燥。如果改用探究性实验,水分两色,效果明显不一样。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在老师启发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其探究性实验方法是:1.提出问题:用水冲洗、水轮能转动吗?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一猜; 3.制定研究计划(1)实验方法、对比法;(2)器材选用是:小水轮、水、水杯;(3)需要改变 的是:水冲的高度; 4.实验记录; 用水冲水轮转动快慢记录表 5.实验操作并收集证据,学生观察并轮流实验、作好记录; 6.分析与论证,师生共同分析论证、推断,得出结论; 7.总结和评价; 8.结合水力发电进行拓展与交流。 二、改进实验材料,选择“活性”材料为好 所谓“活性”材料,就是在大自然选取的有生命力的材料。它的音容笑貌未变,学生能直接感观,拓展新知。 如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观察蛙在水中运动是蹼足的作用》。我们必须走出教室,去池塘或河边选择“活性”材料,亲眼目睹青蛙蹼足是怎样游泳的。同学们会瞪大眼睛,细心观察,从中去发现,了解蹼像船桨,是帮助游泳的。有的学生还发现蛙腹内充足气,以增强水面浮力,学生智力自然拓展,效果倍增,老师授课轻松,学生也感快乐。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王乃平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对实验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1. 实验本身的现状分析。在组织实验活动时,有时会碰到一些影响实验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如因实验时间、季节的因素而导致实验不能在适当时间内开展;或因实验成本过高、材料不易获得而导致实验无法实施;或因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而使实验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或因实验方法不佳而使实验现象、效果不太明显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2. 实验案例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种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上海科学教材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各有特色,加之一些优秀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改进创新了许多实验设计,成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网络上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国外也有一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趣味实验,各种改进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很多。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学习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3. 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活动,对实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习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要么回避,要么绕道,失去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会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第12页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是这样来进行探究的: 1、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两个实验在实际操作时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1不足之处: 1.实验现象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本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般在在开学不久后就会做这个实验,九月份的南方白天平均温度还在三十度以上,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受天热的影响,加之蜡烛燃烧的产生的较高温度影响,烧杯壁迅速变热烫手了,水汽较难凝结在烧杯壁上。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影响观察。 实验2不足之处: 1.不少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不够充分,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2.实验设计不严谨。有的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稍稍变得模糊,就回答说: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也是教材设计实验的本意。然而,有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疑问,这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里的物质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变得模糊呢? 这说明学生充分思考了,因为烧杯内壁上蘸有的是少量的石灰水,确实不能排除被蒸干的可能。那么,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科学必须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出现的疑虑必须要弄清楚。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教材中探究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1000ml烧杯、石棉网、两块木块、一支蜡烛,一瓶澄清石灰水,镊子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并把“创新”列为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强烈呼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作业作为支撑。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锻炼场”和“试验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育兴趣、发现错误和锻炼能力。作业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有别于传统习题作业的创新作业类型及案例。 1 行动研究类作业 行动研究类作业是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而完成的作业,也称为研究性学习类作业,常见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文献研究等。这种作业最大的亮点是能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渗透科学教育。 在学习“生物和环境”专题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酸

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究废弃电池浸出液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分(温度)对霉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等作业。学到“近视”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在学生习得“生 物多样性”核心概念等知识后,笔者曾布置如下作业:4~6名学生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到学校旁边的寸金桥公园或到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湖光岩开 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展示。选择湖光岩调查小组的学生如是说:“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次湖光岩,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去做生态环境的调查,我收获很大。首先,以前,我连校园里一些常见的树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次,在生物老师的辅导下,我知道了很多植物名称。比如,格木、见血封喉、桃花心木、美人树、蛤蒌、肾蕨等植物都是我这次认识的。同时,我还拍摄并认识了碧凤蝶等动物。现在,我更加喜欢生物课了。其次,我们还没学过论文这种作文体裁。但这次调查,我们要进行研究,还要写成论文,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在同龄人中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在老师指导下,我懂得了论文的思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还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特别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 的报告“湛江湖光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还获得了青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1)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孔成像演示装置仪 卢龙县燕河营镇燕窝庄小学秦香云 一.实验设计意图 1.《小孔成像》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中的教学活动。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材料: 蜡烛、磨砂玻璃、白色屏板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教材中原有的实验是: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大小约为一枚硬币的小孔,然后把这三张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学生就可以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这时,如果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学生就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旨在让学生明白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实验的不足之处 A. 不直观。白天光线强烈,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B. 难操作。实验道具难做精确,三孔难以对齐。 C. 不全面。该实验只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没有证明其在液体、固体俩种物质形态中的传播路径。 D. 实验器材比较常见,学生对这些天天见到的物体提不起兴趣,不能激发探究热情。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1、白天上课时,一般阳光比较强烈,不易观察到烛焰的像; 2、由于空罐前后距离较短,很难观察到烛焰的各种成像情况;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金点子案例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大气压的存在 昌邑市育秀学校王鲁英指导教师:王鲁英 一、实验名称:小孔成像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特点 三、实验所需器材:八宝粥空瓶一只、薄膜、纸杯四、实验装置及说明: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将八宝粥空瓶有口的一端割掉,扎上薄膜;将纸杯去底,套在有薄膜的一端;八宝粥空瓶的另一端扎上小孔; 2.点燃蜡烛,将有空的一端对准烛焰,调节距离,直到在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3.调节孔与烛焰的位置,再观察像的变化。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小孔成像的实验在课本上是学生的动手实验,但总是薄膜上的像在教室展示时,非常不清晰,我发现用套上纸杯却非常清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二)有魔法的空瓶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用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水中的乒乓球,竖直用力向下压,乒乓球会在水的

创新实验大赛

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作者:李之彤尚店中学初一二班临清市邮编:252662 一、创新实验目的: 1、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空果冻盒一个,白色果冻两个,粉色果冻一个,杏仁核一颗,绿豆10粒,透明塑料纸一块,挖勺一把。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四、实验操作: a)取出空果冻盒和透明塑料纸,将透明塑料纸平铺在空果冻盒内。 b)用挖勺将白色果冻取出放入铺有透明塑料纸的空果冻盒内,并用挖勺将其捣碎。(果 冻不要装得太满) c)用挖勺从粉色果冻中挖出一块形似圆形或橘子瓣形状的果冻。 金点子演讲 挖勺 白色果冻 绿豆 粉色果冻杏仁核

d) 将杏仁核放在白色果冻的一边,另一边放上刚才挖出来的粉色果冻,周围放7-8粒绿豆。 五、图解说明 六、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用较为常见的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用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易操作,且可食用。本实验以果冻盒作为细胞壁,透明塑料纸作为细胞膜,杏仁核作为细胞核,捣碎的白色果冻作为细胞质,绿豆作为叶绿体,橘子瓣形状的粉色果冻作为液泡,形象直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实验用具及材料的常见化,使实验可行性提高。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创新实验名称 :动物的绕道取食 杜静云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北校) 临清 252600 二、创新实验目的: 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实施方案 一、地点:明德实验学校 二、时间: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三、竞赛分五组,52人,每组10人。 第一组:13人,第二组:13人,第三组:13人,第四组:13人 每组评委两人,共8名评委。 四、竞赛内容: 第一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第二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和解剖鲫鱼 (二)实验用品:鲫鱼(或其他的鱼),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 第三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新鲜的桃,刀片,解剖刀,放大镜,滴管,碘液。 第四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解剖蚯蚓 (二)实验用品:活的蚯蚓,玻璃棒,解剖盘,解剖剪,大头针,蜡盘,棉球,聚光小电筒。 说明: 1、知各组自带实验用品,可按各组的实验内容而定。以上各组所列实验用 品如不全,请教师自己添加。

所带实验用品不一定能自己用。注意不要损坏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 4、考点不提供任何实验器材。易损及耗材的实验用品应备足。实验所需的仪 器及药品必须保证实验效果。若因实验器材准备不当影响实验比赛的结果自负。 5、考点应安排专职实验员协助工作。 6、实验结束后,把自己带来的用品再带回去。 7、实验操作内容70分,实验理论考试30分。 五、竞赛流程: 1、选手8:30到考点报到。 2、9:00选手抽签定序号、组别。 3、9:10选手到考场准备、监考人员公布比赛内容。 4、9:30比赛开始,时间20分钟。 5、10:00进行理论笔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半小时。 6、10:30评委改卷并统计成绩,并按比例确定获奖名单。 7、评委8:40集中,统一评分标准。 六、评委人员推荐:建议从城区学校推荐。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说课教案 一、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第四课《风向和风速》。实验的名称《风的形成》 二、桑梓镇中心小学——吴小兵 三、实验课题说明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现今的教材《科学》共有八册32个单元,与以前《自然》相比,《科学》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但本人认为与之前的《自然》相比科学虽然做到面面俱到,可在一些科学概论、知识、技能等方面深入太少,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比如今天我所要讲的《风向和风速》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到了空气可以流动,没有对风的形成做详细深入的讲解。学生对风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参考书给我们的建议是贴上大图画纸如下: 冷的 风是……空气吹掉帽子 放风筝快的 吹气球 吹看不见的 树叶制造泡沫 野草叶子 接下来就是讲风向和风速。而我认为还是要简单的讲一讲“风”的形成,只有学生基本了解了风的成因,那风向、风速就迎刃而解了。 2、在以往教材中风的形成教学主要是观察树叶的摇动、香烟的流向、吹动空气、用扇子扇等等。这几种方法除了香的轻烟其他都不能看到空气的流动,而烟没有一个特殊的装置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它流动的路径。 3、因此我设计的“风”的形成这个实验能很清楚看到空气-“风”流动的路径,以及这样流动的原因。 4、本实验的器材非常简单,一个木夹子(带玻璃)、背景纸、香、打火机、蜡烛 等。 5、

6、实验过程: 把木匣带玻璃的那面对学生摆放,把蜡烛点燃放在木匣中(上部开口的一边)封上玻璃把点燃的香放在左边的洞口边,观察几分钟后香上的烟从口子进入匣内由蜡烛的上方开口处流出。 7、实验的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烟的流经(空气流动的路径)。由于背景是黑色的,烟是白色的学生能清楚地看到。 8、评价 本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且效果明显。

生物实验创新大赛

实验: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 现在新教材中,没有专门的《运动》这一章,连运动知识也极少涉及。而在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涉及到了运动系统的组成,且有关节的构成,骨骼肌的组成及特性,唯一没有的则是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等知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一生当中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且骨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认为让学生多对骨的成分、生长、发育等知识作一些初步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更能体现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在教学中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骨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有了这一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不易发生骨折,而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做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且更多地去关爱老年人,如积极锻炼身体、上下公交车不拥挤、扶老人上下车,主动给老人让座等,从多方面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骨的组成、成分及物理特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这个实验是一个让学生很感兴趣且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实验。而且探究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一实验取材容易,又不特意伤害小动物,更有甚者的是实验效果相当明显,能做好这一实验,可让学生大大地提高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爱好,而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生物知识的枯燥乏味,但两个实验分开使学生难

将两者联系起来。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实验中,运用大鱼的肋骨及鸡的翼骨、后肢骨来进行探究,在教学之前,可先布置学生在家就餐鱼和鸡时,注意收集这样一些实验材料,准备在实验课时使用。在做完第二个实验后,将2的骨继续实验1的煅烧并与实验1对比,分析导致现象差别产生的原因。教材忽略了两者的对比,我觉得增加这个过程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更进一步做到了爱护小动物,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实验器材: 大鱼的肋骨、鸡的翼骨、后肢骨、镊子、酒精灯、试管、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火柴(打火机)。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骨在酒精灯上燃烧时烧掉了骨中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粉末状);骨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中浸泡时,溶解的是骨中的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柔韧且有弹性)。实验说明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这两个方面。骨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六、实验过程: 1、骨的煅烧用镊子夹取一段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同时注意观察骨的颜色变化。待骨变得灰白时,将酒精灯移开,轻轻地敲打这根煅烧骨,看结果如何?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赛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会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第12页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是这样来进行探究的: 1、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两个实验在实际操作时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1不足之处: : 1.实验现象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本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般在在开学不久后就会做这个实验,九月份的南方白天平均温度还在三十度以上,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受天热的影响,加之蜡烛燃烧的产生的较高温度影响,烧杯壁迅速变热烫手了,水汽较难凝结在烧杯壁上。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影响观察。 实验2不足之处:

1.不少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不够充分,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2.实验设计不严谨。有的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稍稍变得模糊,就回答说: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也是教材设计实验的本意。然而,有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疑问,这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里的物质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变得模糊呢这说明学生充分思考了,因为烧杯内壁上蘸有的是少量的石灰水,确实不能排除被蒸干的可能。那么,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科学必须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出现的疑虑必须要弄清楚。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教材中探究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1000ml烧杯、石棉网、两块木块、一支蜡烛,一瓶澄清石灰水,镊子 !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

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包含两方面的性质。一是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所以,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是我们科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这方面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现总结如下: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能结合新教材,积极开展小实验、

小制作、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一系列科技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让他们及时完成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并给以认真批改,纠正错误。 2、加强直观教学。我们常说触景生情,没有景哪有情产生呢?教学上的直观性往往能创造诱人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愿望。对小学生来说,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或把标本、模型、实物等搬进课堂,学生们就会睁大眼睛,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这样,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逐渐使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3、关心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注意培养尖子学生,努力使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智慧为核心的高级的综合能力,它需要所有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表现力、操作力等的支撑,同时它特别要求个体最主要的智慧能力——思维能力应具有独立、交流和流畅的特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学会向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想进行思考,想办法如何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出来。并使他们乐于与人合作、交流,经历挫折与失败,曲直与迂回,成功与兴奋等多种感受和体验,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从中获得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喜

第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终评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名单.doc

年第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终评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名单.doc

————————————————————————————————作者:————————————————————————————————日期:

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终评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名单 序号项目编号项目标题 项目成 员 学校名称 1BI142001T苹氧相逢吳范嵐 陳穎琳 陳雅文 澳門鏡平學校澳門鏡平 學校澳門鏡平學校 2BI142002自制植物指示剂的实践探索王钊赤壁市第二中学 3BI143001T 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芳香化酶基因 (Aromatase)的扩增及其功 能探究 沈文琦 万鸣枫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 市第八十中学 4BI143003T漁夫之‘補‘趙曼瑩 鄧明恩 黃學深 迦密柏雨中學迦密柏雨 中學迦密柏雨中學 5BI143005铅、锌、锰对藻类污水深度 净化的影响研究 吴俊融大连市第八中学 6BI143006抑癌好搭档冯馨影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 7BI143008枸杞鲜果制干前酒精蒸汽防 霉变研究 田智中兰州市第二中学 8BI143009黑斑蛙皮肤新型抑菌肽的分 离与初步活性研究 刘凯丰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9BI143010T 陆地棉高盐应答GhSIP1基 因的克隆及转基因拟南芥的 耐盐性研究 李行健 张崟璇 田筱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 学乌鲁木齐市华宇中学 乌鲁木齐市华宇中学 10BI143011 日本沼虾硫氰酸生成酶 Rhodanese基因的克隆及表 达分析 何修璞河北衡水中学 11BO142001T 烟囱灰肥对4种玉米生长及 产量的影响 孟炤如 张雨婷 宗佳铭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北 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北京 市第一〇一中学 12BO142002峨眉山新发现菊科植物密毛 蒿的生长特点与药用价值研 究 王梦玲 峨眉山市峨山镇初级中学 校 13BO142003牵牛花如何“牵手”?林悦安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九中学 14BO142004遗传改良‘梦幻蓝‘扇子花 的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舒若琪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15BO142006榕树扦插繁殖的对比实验李子蹊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16BO142007黄灯笼辣椒提取物对鸡几种周继文海南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