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钒钛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综述(晓强)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9-29 一、铁矿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我国铁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700多个县、旗。截止2006年底,全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607.26亿t,其中,基础储量220.92亿t,占36.4%,资源量386.34亿t。辽宁、四川、河北、山西、云南五省合计查明资源储量372.52亿t,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61.3%。 我国铁矿资源多而不富,以中低品位矿为主,富矿资源储量只占1.8%,而贫矿储量占47.6%。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矿更少。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矿所占比重大。难选赤铁矿和多组分共生铁矿石储量各占全国总储量的1/3,共伴生组分主要包括V、Ti、Cu、Pb、Zn、Co、Nb、Se、Sb、W、Sn、Mo、Au、Ag、S、稀土等30余种,最主要的有Ti、V、Nb、Cu、Co、S和稀土等,有的共(伴)生组分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如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丰富的REO和Ta、Nb;攀枝花钒钛铁矿中的V和Ti储量居世界前位。随着分离和应用技术的提高,这些共(伴)生组分将得到充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有些红矿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或者与有害组分嵌布紧密,难以选别回收,造成铁矿物选矿回收率低,大量有用组分流失到尾矿中。有些以中低品位为主但易采易选的磁铁矿矿床,其中夹有大量边际效益的低品位矿石,如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可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日益强劲,近20年来,钢产量翻了几翻,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铁矿山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5亿t能力的生产体系,并建成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等重要铁矿原料基地,铁矿石采掘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铁矿石生产集中程度也不高,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共有铁矿山3933处,其中大中型矿山224处,占矿山总数的5.7%。大部分铁矿石采用的是露天开采,特别是大型矿山,更是以露天开采为主。2006年全国有齐大山(1700万吨)、水厂(850万吨)、南芬(1200万吨)、南山(600万吨)、白云鄂博(1200万吨)、兰尖(600万吨)等年产矿石量超过300万t的露天铁矿山16座;而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地下矿山仅10座,如镜铁山(330万吨)、梅山(340万吨)、西石门(200万吨)、程潮(150万吨)等。全国有重点选矿厂35座。 大中型铁矿山露天采剥工艺多为组合台阶或分条扩帮开采工艺。开拓方式主要为铁路-汽车联合运输方式,或采用单一汽车、平硐溜井运输方式。

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建亚《公司》钢结构施工方案 一、实施目标为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科学组织安装作业,我们将选派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施工管理,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严格履行合同,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3)《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二、工程特点: 1、工期紧:本工程根据计划,从施工到交工验收共计90日历天,所以必须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工作时间及相互交接时间,且明确各工序的最迟交接时间,以保证工程如期竣工 2、施工范围大:本工程为制作焊接安装,各种构件布置必须分类就近堆放,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同进须合理安排起重机行走路线,以提高工效,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须做好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3、构件品种多:本工程因各种钢构件均在现场制作,因构件型号多,各种构配件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按图纸要求分类编号,小构件须分类打包做到有条不紊。 三,施工部署 一、实施目标为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科学组织安装作业,我们将选派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施工管理,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严格履行合同,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1)质量等级:优良。(2)工期目标:钢结构安装工期90日历天。(3)安全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工伤、死亡及一切火灾事故的发生,创文明标化工地。(4)科技进步目标:为实现上述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施工中积极采用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技术 (2)施工准备工作1、设计阶级:(1)根据建设单位意图,了解其总体设想,并根据中诒赛迪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施工图进行施工。(2)积极参与图纸会审,及时提出问题请求答复,并积极向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推荐优秀建筑节点图集。(3)设计过程中,根据建设单位的意图,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对各种材料进行选型、定货。 (3)所有采购材料必须索取材料分析单,检验书等合格证明文件。3原材料供应阶段:(1)根据经建设单位审核的施工图纸要求积极采购原材料,所有原材料的供应必须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2)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如某些材料市场未能采购到,应积极同业主联系,在业主签字认可的情况下遵循等强度代换原则方可使用。 4.所有采购材料必须索取材料分析单,检验书等合格证明文件。 四.制作阶段 (1)钢构件开始制作前,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2)技术交底完工后,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制作工艺方案,提出施工机具要求及安排制作人员、焊接材料等工作。(3)因本工程钢构件为厂内制作,厂外安装,所以钢构件制作应详细区分各安装单元构件,制作完工后根据验收签发构件合格证。(4)钢结构制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 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 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 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水,在洼地形成湖泊或沼泽。固体降水长期积累演化成冰川。 6、地下水运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迟缓的流速/层流与湍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达西定律v=KJ(雷诺数<1-10)谢才公式 第三章水循环量的计算与评价 1、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2、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A.算术平均值法。X=ΣXi/n适用于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B.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个点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C.等雨量线法。适用于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区域平均降雨量。(区域降水量资源的计算)W=1000FX,F区域面积,X区域平均降水量 3、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如何计算?P50 5、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为什么有重复计算问题? 在分别计算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那一部分会都计算到,从而产生了重复计算问题。所以,在进行水资源总量评价时,要去掉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部分。 6、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评价? 7、水资源总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1)按地表水地下水总和:总资源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量。2)按补给条件:总资源量=地表地下径流净补给+降水的径流补给+水资源地区初始储存量(地下水)。3)简单对比法4)典型年法5)开采试验法 8.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高校校友资源利用现状及措施研究

高校校友资源利用现状及措施研究 本文主要以高校校友资源的研究为主体,从高校校友资源的利用现状、有效利用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国内高校校友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状及采取网络平台建立大数据库、注重在校生校友意识培养、加大校友之间实时互动交流,打造学校“家文化”等措施,从而希望推动着高校校友资源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标签:校友资源;校友经济;大数据;家文化 一、高校校友资源利用现状 (一)利用的成就——校友经济 校友经济是2013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吕世杰教授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是指在校友的社会活动中以母校为中心,通过母校、校友、社会三方主体的互动交流,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校友经济就是利用校友和母校这层天然的关系所衍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友活动做得比较成功的除了清华、人大、浙大等国内顶级名校外,近两年来,武汉政府也十分注重校友经济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他们提出了“城市+母校+校友”的计划,在市内90多所高校推广“四大资智入汉”工程,为校友回归武汉、回馈母校等都给予相当大的政策支持。武汉市实施的这一计划不仅让校友感受到了母校的诚意和温暖,更大大促进了当地高校的发展。它的校友经济的这一模式也很好地让在校生感到了校友文化的力量,建设了他们留汉,回馈母校的心理,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友经济圈。 诸如武汉市的还有郑州市、深圳市等城市,他们都十分重视校友资源的开发。毕竟一个地方校友的力量不但造福母校,对城市的发展也极为重要。校友经济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二)利用的面临的问题——瓶颈研究 (1)校友资源利用面临的瓶颈。第一,沟通瓶颈。校友工作重线下、轻线上。校友信息交流不及时、不直接是现存校友工作最大的问题。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校友会,还举办过一些活动。但是,他们却难以做到校友信息的及时更新,校友与在校生的直接实时沟通。这种交流障碍极不利于校友资源的利用。第二,校友意识培养瓶颈。校友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系着校友与母校。可是现在高校一方面希望优秀校友能回馈母校,另一方面却不注重在校生也就是未来学校准校友的校友意识的培养。第三,校友回馈机制瓶颈。校友回馈机制较为单一,学校注重大额捐赠,并以其标榜优秀校友。但大额捐赠毕竟有限,而小额捐赠数量多且灵活便利。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小额捐赠的利用。 (2)瓶颈产生的原因。第一,学校服务的不完善,相关机制的缺失。很多高校都设有校友会,可学校校友数量庞大,校友会难以为每个校友提供直接专业

钒钛资源分类及储量

钒钛资源分类及储量 成都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邹建新 攀枝花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彭富昌 根据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攀枝花钒钛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等资料显示,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其中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其中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其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近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除含铁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铬、钴、钪、镓等元素,均达到相应元素的特大型矿山储量。其中: 钛的潜在资源量为19.8亿吨(以TiO2计,下同),探明资源储量约7.22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39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3%,为全球的32%,居世界第一位; 钒的潜在资源量为4463.8万吨(以V2O5计,下同),探明储量4290万吨,保有储量102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3%,居世界第三位; 伴生的铬、钴、钪、镓等元素,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均属海量。其中:铬(Cr2O3)保有储量为696万吨;钴(Co)保有储量为152万吨;钪保有储量为23万吨;镓(Ga)保有储量为21万吨,仅攀枝花、红格、白马三矿区伴生在表内矿中的镓储量就相当于55个大型镓矿床的储量。 参考文献: 1. 邹建新,彭富昌.钒钛概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2. 邹建新,崔旭梅,彭富昌.钒钛化合物及热力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3. 邹建新,周兰花,彭富昌.钒钛功能材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 广义水资源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是在河心设置_____________,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3. 凿井过程中,向井内灌注泥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冷却钻头。 4.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缆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牵引设备及安全装置 组成。 6. 海水取水构筑物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7.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时,在单井或井群_____________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 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 8. 井群干扰的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题2分,共计10分) 1. 管井过滤器的适宜长度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米。 (A)20 (B)25 (C) 30 (D)35 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管冲洗时,在洪水位时利用____________冲洗,枯水位利 用_________冲洗。 (A)正向,正向(B)正向,反向(C)反向,正向(D)反向,反向3. 对含沙量比较高的河流,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时,斗槽形式不可采用___________。(A)顺流式(B)逆流式(C)双向式(D)侧坝进水逆流式 4. 对于埋藏深度小于2m,厚度小于6m的含水层地下水,宜采用___________。 (A)大口井(B)辐射井(C)复合井(D)渗渠 5. 某城镇设计用水量1200m3/d,采用管井取地下水,已知每个管井出水量100 m3/d, 备用井数为10%-15%,设计最少的管井数为___________。 (A)12 (B)13 (C)11 (D)14 三、问答(共计55分) 1.湖泊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注意什么?( 6分)

山西省综合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省综合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赵阳 37 摘要:山西是资源储备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开采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山西经济社会资源发展与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本文分析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也是中部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是把双刃剑,资源优势很容易变成“资源陷阱”。长期以来,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形成了山西高度依赖的经济体系。山西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粗放经营推动,靠资源的成本优势维持产品的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代价相当大。全省矿产资源拥有量丰富,但多年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引发的资源短缺矛盾日逐尖锐。水、土地和森林资源严重缺乏,资源供应日益趋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全面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即是解决山西资源支撑不足困境的必然选择,又是实现“二次资源”价值化的现实出路,对中部各省资源开发路径的选择,亦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煤炭行业。 推广煤炭绿色、安全、经济开采技术、装备和工艺,坚持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煤与伴生资源共采,减少矿井废弃物排放量。加大边角煤、薄煤层以及高硫高灰煤的开采力度,提高煤炭回收率。优先采用输煤皮带、地下输煤通道等封闭储装运仓储系统,实现“煤不露天、煤不落地”,减少输送过程的损失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矸石矿井回填、矿井水循环利用、煤层气液化、煤炭气化以及循环发电等方式,实现煤矿固、液、气相废物的综合利用。 推广煤系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技术,推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复垦和生态景观重建”等模式来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工程。 多途径开发利用煤层气、煤矸石、矿井水等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以煤矸石直燃发电、治理沉陷区和裂缝区、煤矸石建材及制品以及复垦回填等大宗利用为重点,研发推广煤矸石制备化工产品、生产复合肥料、提取稀有元素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

我国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世界资源2008-04-01 11:07:03 阅读1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来源:资源网作者:吴荣庆发布时间:2008.01.2 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截至2006年底,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704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070万吨,占43.6%。我国铜矿类型繁多,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硅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等五大类,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44.4%、23.5%、11.9%、11.8%和6.7%,合计占总资源储量的98.3%。 我国铜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山西等地。五省已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全国已利用保有资源储量的70%以上。 我国铜矿一般品位较低,例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其他类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较高,但也只有1%左右,而智利四大斑岩铜矿平均品位达到1.68%,民主刚果海相沉积岩(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到3.96%,赞比亚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3.06%。铜矿品位较低,给我国铜矿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也为将来铜矿企业大规模利用低品位矿提供了机会。 2.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我国已开发的铜矿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地质勘查工作相对集中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各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已探明的大中型铜矿床,凡其矿区建设、水、电和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较优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选冶技术条件较好的绝大多数矿床都已开发,并形成了江西、铜陵、大冶、白银、中条山、云南、东北7大铜业基地。 但是,经过多年的开采,7大铜业基地现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在7大铜矿基地中,除江西铜基地的资源相对充足外,白银铜基地资源已经枯竭;云南铜基地的易门、牟定已列入关闭矿山,东川、大姚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中条山铜基地已经“三矿变一矿”,其中蓖子沟、胡家峪铜资源已经枯竭,铜矿峪资源虽保有一定储量,但品位太低;大冶铜基地的5座铜矿山中,有两座资源已经枯竭;铜录山、丰山洞等矿山也已出现资源危机。 目前,正在基建的铜矿山有云南新平大红山、江西城门山和富家坞、青海赛什塘及新疆阿舍勒。 尚未开发的大中型铜矿床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它们是西藏玉龙铜矿床,青海德尔尼铜矿床,内蒙古霍各气铜矿床,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和近期发现的东天山土屋-延东铜矿床等。 2006年全国铜精矿产量87.29万吨,由773个铜矿山生产。其中,大型矿山14个,占矿

【论文】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不足,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 管辖的海域十分广阔,共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 中分布十分广阔的大洋金属结核,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些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也已在东太平洋的C-C区圈定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已获联合国的批准。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海洋产业的状况及发展现状,以及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发展我国海洋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预测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前景。 Our country is a maritime country, sea area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ea is very broad, a total of 3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ry broad ocean metal tuberculosis, and plenty of natural gas and oil, which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our country also has set up a file in the eastern Pacific C-C the delineation of 15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open area,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 【关键词】:海洋资源资源利用现状发展前景海洋优势 【正文】: 我国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利用现状: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一、企业概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区域性公用热电厂,位于兰溪市区溪东区块内,是溪东区块承担区域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点。目前总装机规模为四炉三机,由两台35t/h纯燃生物质锅炉和两台35t/h燃煤链条锅炉、2台6000k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及1台3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组成。年发电能力12000万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92万吉焦。公司目前建有以公司为中心的东、西、中三条主干供热管线,供热管线达15.38公里,现有热用户50 余家,主要是冶炼、印染、制药、化工等工业和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汽。公司发出的电力通过10KV城热122线路和热电265线分别送入35KV城关变电所和110KV莲花变电所。 公司占地面积60038m2,现有员工 1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 二、项目情况 (一)项目批复情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是在农林废弃物资源调查及生物质发电技术调研基础上与高校合作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项目,2008年10月省经贸委以浙经贸电力[2008]576文核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将原四台35吨/小时燃煤链条炉改造为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锅炉,配套建设农林废弃物切割、输送、储存等设施,同步改造除尘设施。全厂总发电装机规模不变。项目总投资拟定4500万元。项目根据生物质燃料实际收集情况分步实施逐台改造。项目利用原厂区建设,不新增土地。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建成投入试运行。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两台(#2、#3)35t/h燃煤链条炉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改造,新建农林废弃物片料加工车间及片料输送系统一套,农林废弃物粉料预处理及输送系统一套和相应的储存设施,并同步完成除尘系统设施建设,全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1)

四川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童左贵 310106349181 指导老师:冯超群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我国国土辽阔,从北纬53.30至4.15,南北跨49个纬度;从寒温带至赤道带,从东经73.40至135.20,东西跨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直到欧亚大陆的中心,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4亿亩,约占亚洲大陆陆地面积的22.1%,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我国享有充分自主权的领海海域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从土地利用的类型的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若把我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部分,即从大兴安岭起,经河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盐池、永登和湟水谷地,到青藏高原东南划一界限,该线东南部,是我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及城镇居民点、铁路等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农、林、渔业集中的主要产区,土地垦殖系数较高。东南部在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农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则以水田农业为主。该线西北部,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冰川和永久积雪、咸水湖泊及草原,为我国主要牧区,垦殖系数低。 从我国地形情况来看,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形相

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xxx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x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xxxx县aaaaaaa,占地面积约1235亩,距xx县城约111km,距ab公路333km。公司共投资9999999万元分别于2018年8月、2020年10月建成并投产2×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产品产量、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生产的“xxx”水泥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xx于2011年10月8日与中国建材股份公司资产联合重组后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控股70%,AAAA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30%。公司大力弘扬中建材企业文化,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企业使命,以“创新、绩效、和谐、责任”为核心价值观,营造“三宽”、“三力”的人文环境,培育“敬畏、感恩、谦恭、得体”的干部素养。在中建材管理文化的融合下,员工和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在管理整合的道路上,企业实力得到增强。二、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2015年xx生产水泥1352.87万吨,生产熟料999.78万吨,窑综合运转率99.00%,窑综合台产105.78吨,熟料日产量2×2178.72吨/天,销售水泥1347.67吨(其中销售32.5级水泥1800.50万吨,销售42.5级及以上水泥1195.17万吨),销售熟料10.05万吨,散装水泥数量,1115.94万吨,散装率84.2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15亿元。 (一)、工业固废产生与利用情况 2015年我公司进厂xxx县AAAA公司生产产生工业废渣(黄磷渣)3.84

万吨,用于生料配料掺入比例平均为3%;进厂硫酸渣(铜渣)、铁渣1.38万吨,用于生料配料掺入比例平均为0.5%。进厂玉溪、通海、昆明等地废渣20.07万吨,用于水泥混合材,在确保水泥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废弃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我公司堆场库容较小,进厂工业废渣全部利用,利用率达100%。 其次,我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公司“降本增效”号召,寻找廉价混合材代替高价混合材。2015年全年进厂矿山剥离废弃物盖板石10.30万吨代替石灰石,进厂KKK绕城高速隧道开挖废弃物(硬石膏)15.68万吨代替天然石膏。 2015年4月至12月份共消耗硬石膏3.11万吨,目前厂区堆放12.57万吨,已经开始作为科研项目开发使用,目前正在厂区内安装破碎机进行破碎,目前已在32.5水泥中大批量使用。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二)、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情况 我公司无工业废水产生情况: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取自于地下水,生产用水大多用于冷却设备,一、二线各建有一个循环水池,生产用水经过循环水池沉淀、过滤、冷却后在次进行循环使用废水无外排情况。生活产生的废水大多经收集用于厂区绿化苗木灌溉用水,不存在废水外排现象。 (三)、工业废气处理与回收利用情况 2011年4月公司投资47320万元,建设45台余热锅炉、配15台设计功率为18.1MW的补气式汽轮发电机组,通过高效余热锅炉利用窑头、窑尾废气中的热能生产高温过热蒸汽,推动蒸汽发电机组发电,年设计发电量为6152456万kW.h,可满足本公司水泥生产线用电的88﹪左右。 2015年我公司两条窑窑头排风机、尾排风机共产生高效余热废气约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七月目录 前言1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2 (一)发展基础2 (二)主要问题3 (三)发展形势4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5 (一) 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6 三、重点任务 8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8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8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9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0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10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11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11 四、规划实施 11 (一)严格市场准入11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13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13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13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13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14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14 名词解释15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也是钒钛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到2015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冶炼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储量分布进一步探明。截至2010年底,探明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4290万吨,比2005年增加19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1%;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下同)7.22亿吨,比2005年增加2.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约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储量和开采量居全国铁矿的第三位,已探明储量98.3亿吨,远景储量达3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湖北郧阳、襄阳地区、广东兴宁及山西代县等地区。其中,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南北长约300km,已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6处。钒矿资源较多,总保有储量V2O5 2596万吨,居世界第3位。 钒矿主要产于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床之中,作为伴生矿产出。钒矿作为独立矿床主要为寒武纪的黑色页岩型钒矿。钒矿分布较广,在19个省(区)有探明储量,四川钒储量居全国之首,占总储量的49%;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次之。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及河北承德地区,黑色页岩型钒矿主要分布于湘、鄂、皖、赣一带。钒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古生代,其他地质时代也有少量钒矿产出。 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从成

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含钒钛磁铁矿岩体分为基性岩(辉长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辉长岩-辉石岩-辉岩)型两大类,前者有攀枝花、白马、太和等矿床,后者有红格、新街等矿床。总的来说,两种类型的地质特征基本相同,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基性岩相带部分的特征,后者除铁、钛、钒外,伴生的铬、钴、镍和铂族组分含量较高,因而综合利用价值更大。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钒钛磁铁矿一般技术路线为磁选-重选-浮选、浮选-磁选-重选、磁选-浮选-重选-浮选、浮选-弱磁-强磁-重选等相结合的选矿工艺。 例如:磁选-重选-浮选工艺,首先采用弱磁选,获得钒铁精矿,磁选尾矿经重选或者重选和强磁结合得钛精矿,重选尾矿再浮选除硫磷分别获得钴硫精矿和磷精矿。 浮选-磁选-重选工艺,首先优先浮选除S,获得钴硫精矿,再浮选除P,获得磷精矿,使钴、硫、磷最大限度富集在相应的精矿产品中,除杂效果也比较彻底,使浮选尾矿经磁选富集的钒钛磁铁精矿、磁选尾矿经重选富集的钛精矿的硫磷将至最低。 钒钛磁铁矿工业品位一般为:TFe≥20%,V2O5≥0.1—0.5%;TiO2≥12%,

中国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资源现状可以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一从中国的历史和资源应用的效果来看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二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主要的问题概括下来有三点:(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八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个八个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效的73%;第二个例子,我们的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率,一立方米产多少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

半。我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另外,我们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比如建筑节能、建筑高能耗问题十分突出。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2~3倍。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初期发展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再改变现在所付出的代价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2)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刚才谈到能源的密度,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了增长。也就是说,在2002年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的速度,在1980年—2000年的时候,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不到0.5,现在超过1。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从2000年开始就大于1,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资源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置,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中国的淡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列入严重缺水国家。全国陆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总量2 8万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2 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0.87万亿立方米,两者相互转化重复估算部分约0.77万亿立方米。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只拥有世界淡水量的7%,人均水资源量约24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居世界第88位,是水资

C4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设想

C4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设想 2008年7月 由于国内对乙烯、丙烯以及其他一些高分子材料需求的增长,我国将新建多套百万吨级的蒸汽热裂解制乙烯装置,副产C4烃将会进一步有较大的增量,因此,合理利用C4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五点设想:加氢精制,作乙烯裂解原料;C4烯烃歧化制丙烯;C4烃类回炼增产乙烯、丙烯;异丁烷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联产叔丁醇;MTBE-烷基化油联合装置。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C4烃类,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这些副产资源,进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前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裂化(FCC)副产的C4主要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和叠合汽油,以及作为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燃料;石油化工蒸汽热裂解C4馏分除其中的丁二烯部分用作合成橡胶原料外,亦多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用。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分离技术的进步,C4馏分分离后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的应用不断得到发展。 一、C4馏分资源状况 炼油厂C4主要来自催化裂化装置(FCC),减粘裂化、热裂化和焦化等虽然也副产C4,但是数量较少。催化裂化装置副产C4又因裂化深度和催化剂而异,通常为新鲜进料的9%-12%,其馏分组成的特点是丁烷(尤其是异丁烷)含量高,不含丁二烯(或者含量甚微),其中的丁烯质量分数为50%左右。 烯烃厂油品裂解制乙烯的副产C4的特点是:主要以烯烃(丁二烯、异丁烯、正丁烯)为主,尤其是丁二烯含量高,烷烃含量很低。裂解C4收率除了与苛刻度有关外,还与裂解原料有密切关系,若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时,C4的产量约为乙烯产量的40%-50%。 典型的炼油厂催化裂化和烯烃厂蒸汽裂解副产C4馏分的组成如表1。 表1 炼油厂催化裂化和烯烃厂蒸汽裂解副产C4馏分的组成比较 组成w/% 蒸汽裂解催化裂解 异丁烷 1 34 正丁烷 2 10 异丁烯22 15 丁烯14 13 丁烯11 28 丁二烯50 - 从表1中可以看出,炼油厂催化裂化和烯烃厂蒸汽裂解副产C4馏分两者的丁烯含量相近,但催化裂化副产C4馏分中的丁烷含量较高,而丁二烯含量甚少,故可不经萃取分离丁二烯而直接使用,蒸汽裂解副产C4则相反,因含有较多丁二烯,应首先萃取蒸馏分离丁二烯。 二、C4馏分的利用现状 我国C4馏分的利用一般分两种,即工业利用和分离化工利用。工业利用包括不经加工直接作为燃料应用的液化石油气、掺入汽油调节蒸汽压、直接作燃料气使用和经化学加工生成液体燃料等多种形式。通常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其中包括烃类和非烃类燃料。烃类如烷基化汽油、齐聚叠合汽油;非烃类如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分离化工利用是将C4馏分中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精制,然后用来做各种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由于C4馏分中各组分的沸点十分相近,有些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别极小,采用简单蒸馏方法难以有效分离;还由于C4馏分中各组分的凝点较接近,低温结晶分离能量消耗极为可观,而且这两种分离方法都难以保证分离组分的纯度,因此还要进行后续的精制处理,因而加工成本比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