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出院指导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等。需预防、识别与治疗能引起或加重心衰的特殊事件,特别是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行性感冒、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2.饮食宜低脂、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需戒烟。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心脏恶病质)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包括给予血清白蛋白。限制钠盐摄入,要避免成品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含钠量较高。钠盐摄入轻度心衰患者应控制在2~3 g/d,中到重度心衰患者应<2 g/d。限水: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液体摄入量应<2 L/d。

3.根据心功能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失代偿期需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应鼓励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但要避免用力的等长运动。较重患者可在床边围椅小坐。其他患者可步行每日多次,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强调严格遵医嘱服药,应会识别洋地黄中毒反应并及时就诊。应用利尿剂者,注意监测血钾、血钠,及时调整钠盐摄入。

5.监测体重变化:每日在同一时间、同一状态下测量体重。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液体潴留的可靠指标,因此对于CHF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如3天内体重增加2 kg以上,应及时加大利尿剂用量。多数患者经过上述相应处置症状会迅速改善。

6. 氧疗与通气支持:对心衰伴夜间睡眠呼吸障碍者,夜间给氧可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7、育龄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妊娠与分娩。

8、心理和精神治疗:

压抑、焦虑和孤独在心衰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预后因素。综合性情感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可改善心功能状态,必要时可考虑酌情应用抗抑郁药物。

9、常见引起心衰恶化的原因如下:

1).非心源性:①不遵从医嘱(盐、液体、药物摄入不当)。②最近的伴随用药(除胺碘酮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 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③感染。

④酗酒。⑤肾功能不全(过量应用利尿剂)。⑥肺栓塞。⑦高血压。

2).心源性:①AF。②其他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③心动过缓。④心肌缺血包括MI。

115

新出现的或恶化的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如出现再发症状如憋喘、水肿等要及时就诊。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