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授课教师:洪荣昭教授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壹、思考模式

贰、创意决策与愿景分析

参、建构决策「指标化」

肆、结语

决策态度量表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思考模式

问题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且有时解决一个问题伴衍另一些问题。但『面对阳光,阴影在您的背后』,意指面对问题者,才能没有放不下的事,而要如何面对问题,才不会被问题缠绊(如何面对阳光,而不被阳光灼烧双眼)。则必须有效地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选择适当的思考模式,才能让问题解决『一了百了』。

(一)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一般问题解决的思考,必须对问题有察觉力,再看问题的原因分析,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而言,问题可能是方法不对,或条件不够,而无法解决。是以问题解决的主要历程,通常包含下列几个要件:(发现问题、问题原因分析、根据问题做可能的对策、验证对策、综合概念整理、新问题)。

图一:问题解决历程的基本架构

从问题解决历程的理论来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含了:

①问题发现力、②原因分析力、③问题对策的假设力、④对策假设的验证力、

⑤解决问题的概念整理力。

1. 问题发现力:能感知任何不寻常的现象,或和过去经验没有『共振』的现象,

换句话说,感知『该有的现象,却没发生,不该发生的现象,

却存在』。

2. 原因分析力:试着联想(水平、类似......)因果或作用,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关系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质

变化的判断、归纳。

3. 对策假设力:以过去的知识或经验来进行取代、扩展、重组、缩小、组合等

推论,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或概念。

4. 假设验证力: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或概念发展的合理性。

5. 概念综合力:将类似可行的方法或合理的概念,找出共同的脉络,整理,碰

到类似状况,可以省略原因分析、对策假设及假设验证,直接

用验证过的方法或概念来解决问题。

这五个解决问题的历程,基本上每个步骤都在做状况、条件或情境分析,然后再进行策略性思考。但有些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的历程,常忽略其中一历程,而解决不了问题。

图二:解决问题的历程

从上图来看,问题解决者可能缺少问题发现力、或原因判断归纳力、或对策假设演绎力、或对策验证力,而造成问题悬而未决。然为何会产生这些解决能力的缺乏呢?

(二)问题解决的Micro思考模式

若把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当作问题解决的Macro思考步骤,则会影响每一个步骤的思考是可称为问题解决的Micro思考步骤。换句话说,每个Macro 思考步骤应含有几个Micro的思考步骤。Micro的思考步骤,大概可分成下列几个步骤:

1. 判断:凡事凡物皆有其理,做事路径须加判断。

①探讨何处有理不顺,即为问题发现力。

②探讨问题原因或路径所在,加以处理,即为原因判断归纳性。

③探讨假设和问题间、或路径间的关系,即为判断对策假设性。

④探讨对策验证方式、过程的效应,即为判断对策验证性。

⑤探讨解决问题对策或路径间的共同性,即为判断对策综合性。

2. 比较:察觉特性或路径异样,及异样的程度。

①比较发现问题的特点或路径,及严重性。

②比较问题发生原因或路径的重要性。

③比较解决问题对策或路径的假设包含性。

④比较对策验证的方法或方式的效应及概念模式或路径的周延性。

⑤比较解决问题对策与过去对策或路径。

3. 分类:归类对/ 错、可/ 不可或因素、如时间/ 空间......等。

①分类发现问题的类型或路径。

②分类问题发生原因或路径的重要层级。

③分类对策或路径假设的可行或合理的等级。

④分类对策或路径验证方法、方式的效应及概念模式。

⑤分类解决问题对策或路径之类型。

4. 选择:对方式、方法、概念、路径做优先级选择。

①选择自不同类型的问题或路径来分析原因。

②选择问题发生可能的原因或路径来做对策。

③选择对策或路径假设来做验证。

④选择验证对策或路径的方式或方法。

⑤选择方式、方法及概念与原知识库或路径综合。

5. 测试:对方式、方法或概念架构/ 模式或路径做测试。

①测试问题或路径的异样。

②测试问题或路径的原因来由。

③测试问题对策或路径的假设。

④测试对策的方式/ 方法及概念架构/ 模式或路径。

⑤测试知识库新综合新问题对策或路径的适当性。

6. 检查:对策之方式/ 方法或概念架构/ 模式或路径的正确性。

①检查问题或路径发现的正确性。

②检查问题原因或路径判断归纳的正确性。

③检查对策或路径假设的包含性。

④检查验证假设方法/ 方式或路径的正确性。

⑤检查知识库新综合新对策或路径的正确性。

根据Hart (1992) 认为,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一)乱猜乱试型;(二)尝试错误型;(三)演绎归纳型。其意涵说明如下:

1. 乱猜乱试型:碰到问题做了再说,若错了亦不会换一个方式或方法,或改变

假设。

2. 尝试错误型:碰到问题,亦是做了再说,但若错了,知道使用另一个方法或

方式,或选择另一假设。

3. 演绎归纳型:碰到问题先做分析、比较、归纳(分类),再推演解决问题的

假设或方法、方式,再进行选择、测试及验证。

在这三种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基本上,可以作为检验解决问题者的类型。

图三:解决问题的心智历程与型态

(三)问题解决历程与心智型态

1. 问题发现:在判断感觉事物有不对劲后,比较事物的特点或路径的异样,再

分类其异样,选择、测试、求证异样是否是问题,若有不妥,则

乱猜乱试型:回到选择另一事物的特点或路径来感觉是否异

样,再次测试及求证。

②尝试错误型:回到分类事物的特性或路径来感觉是否异样,再

次选择、测试及求证。

③演绎归纳型:回到判断事物的特性或路径来感觉是否异样,再

次比较分类、选择、测试及求证。

2. 原因分析:以各种联想来判断异样发生的特性或路径后,再比较异样发生可

能的特性或路径,分类异样发生的可能特性或路径,然后再选择、

测试及求证异样发生的特点及路径是否是真正原因,若有不妥则

①乱猜乱试型:回到选择另一可能异样发生的特性或路径来测试

求证。

②尝试错误型:回到分类可能异样发生的特性或路径再选择、测

试及求证。

③演绎归纳型:回到判断异样发生可能的特性或路径,再比较、

分类、选择、测试及求证。

3. 假设对策:以各种联想来判断假设对策的特性或路径,再比较分类、选择、

测试、求证其特性或路径是否适合解决问题,若不妥,则:

①乱猜乱试型:回到选择另一对策的特性或路径来测试、求证。

②尝试错误型:回到分类对策的特性或路径后选择、测试、求证。

③演绎归纳型:回到判断对策的特性或路径,再比较、分类、测

试、求证。

4. 验证假设:在假设对策提出后,进行验证,判断验证的方法或方式之特点或

路径,比较验证的方法或方式之特点或路径,再分类、选择、测

试及求证,若觉得不妥,则:

①乱试乱猜型:回到另一选择验证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径或特点,

再测试、求证。

②尝试错误型:回到分类、验证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径或特点,再

选择、测试、求证。

③演绎归纳型:回到判断、验证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径或特点,再

比较、分类、选择、测试、求证。

5. 概念综合:在多次验证对策后,进行概念综合,首先判断综合的方法或方式

之特点或路径,比较、分类、选择、测试、求证、归纳综合的方

法或方式之特点或路径,若有不妥,则:

①乱试乱猜型:回到选择归纳综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点或路径,

再测试、求证。

②尝试错误型:回到分类归纳综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点或路径

再,选择、测试、求证。

③演绎归纳型:回到判断归纳综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点或路径,

再比较、选择、测试、求证。

(四)问题解决的类型与思考力计算

基本上,解决问题的历程,包含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假设对策、对策验证、概念综合。但有些问题可能是很明显,或者是老问题,所以不必经历问题发现,可直接进行原因分析。又有些问题,亦早已知道确切的原因,不必经过问题发现与原因分析,可直接做对策假设的提出或修正。再者,有些问题亦有明确的对策,不必经过前面的阶段,可直接将对策做验证。如此类推,问题解决的类型可画分如下:

表一:解决问题的历程与类型

Type 1:问题初次碰到,必须从感知异样,做异样的原因分析,再做假设、验证及概念综合。

Type 2:问题明显,必须做或重做原因分析、假设对策、验证对策、概念综合。Type 3:问题及原因已知,但假设不对,须另对策及验证,再整理综合概念。Type 4:问题发现、原因及对策都已知,但只须重新尝试不同方法验证。

Type 5:同样问题发生,不必再分析原因、假设对策及验证,直接应用对策。Type 6:对问题察觉力不够,只要有察觉力,就知道原因何在,但有可能同样原因不同对策,需要验证后整理综合概念。

Type 7:知道同样问题,但随着时空变化,原因不同,然原因不同对策或已经应用过,从综合整理的概念找出即可。

Type 8:问题察觉和原因分析是需要,但问题本身早有对策,所以直接应用概念综合。

这些解决问题的类型,若包含愈多历程,问题解决的层次是愈高,如做vision 策略分析,对未来10年组织发展的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en 是很难预测的问题。发现未来自己的Strength (优点),Weakness (弱点) ,这一行的Opportunity (机会) 及Threaten (威胁) 是很不容易,何况要进行原因分析、假设对策,做对策模拟验证,但有些问题发现是既存性而非未来性,是比较容易察觉,只要凡事不习以为常。然事实上,教育方式会影响问题发现力,如小孩做功课有错别字,大多数老师直接打×(已知告诉小孩问题所在),而非标出三个错误请自行修订(错误发现),再问小孩,为何犯此错误(如大少一点,犬),如此可直接综合整理一个概念。

归纳而言,问题解决的类型以type 1最需思考力,其次type 2和type 6,再其次type 3及type 8,最后是type 4、type 5及type 7。这七种类型中,又以未来性的问题解决,比现存性的其思考力来得高。若简单地做加权,原来的问题解决对思考力的需求,则可以下表来定位之。

表二:问题解决历程的思考力应用假设加权值

换句话说,思考力应用值愈大值,可能脑神经原互动值亦愈大,如此,可以计算每个人工作的挑战性或伤脑筋的程度。另思考力应用频率在何种问题解决类型,亦可推断一个人的潜能。通常其频率计算,可以下表分层九级。换算时可以将1~9乘加权值,得每项思考力应用的积分,再总合加起来为合计之思考应用力。

表三:解决问题的类型及思考力应用频率

合计:

注(1):6个月以上没应用过该问题解决类型

(2):1~6个月内应用过一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3)1~6个月应用过多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4)1周~1个月应用过一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5)1周~1个月应用过多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6)1天~1周应用过一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7)1天~1周应用过多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8)1天应用过一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9)1天应用过多次该问题解决类型

(五)解决问题的思考力改善

通常决策权位愈高者,其思考力应用较会集中于第1组,其次第2组、第3组,最后是第4组。反之则从第4组到第1组。这些表的应用,可持续下去,检证或修正,可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是否在问题解决的表现上,是否有瓶颈。至于有瓶颈如何改善,则要从解决问题历程中的心智,历程的回路来分析。下表按心智思考micro回路之三种类型(1)乱猜乱试型;(2)尝试错误型;(3)演绎归纳型。

解决问题的历程上,若老是以乱猜乱试型,则可能比较会解决第4组(Type4、5、7)的问题,反之演绎归纳型则较会解决第1组(Type1)的问题。

表四:问题解决的Macro与Micro历程的发展

注:乱猜乱试型:

尝试错误型:

演绎归纳型:

有些人在工作上碰到所谓「彼得原理」,徒尸高名之位,但面对问题则束手无策,即是问题解决能力太弱,而问题解决能力太弱,则是解决问题的五大心智Macro思考历程不可缺一少二时,却缺一少二。问题仍然是问题,心智Macro思考历程不完整,则可能因Micro思考历程,从判断、比较、分类、选择、测试、验证中,不可只以乱猜乱试型,或以尝试错误型,来做思考,却不以演绎归纳型来思考。

若长久以来患了「彼得原理」症,则易形成所谓「焦虑症」,心里老是担心未来的问题不能处理,或解决过的问题,又衍生新的问题,如此心力交瘁「悔教自己觅封侯」,属不值得。

(六)结语:

解决问题,除了思考力外,通常包括了属该问题的专门知识及经验,尤其是实务经验(practical or hands-on experience)。若没有专门知识与经验,问题通常会像雾里看花,无法真正的解决。因而如何增加信息知识收集力,亦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之一。而思考力,除了上面所谈有Macro思考及Micro思考历程外,还有记忆力、联想力的应用。记忆力的应用,可以减少Macro思考历程的乱猜乱试(记取错误的特性及路径,不再重复)。联想力的应用可以减少Micro思考历程的尝试错误(对问题特性及路径可以较多元化)。

整体而言,解决问题的心智运用,包含了感觉力、联想力、记忆力、批判力及想象力。(联想力与想象力,不同的是,联想力是由类似关系、历史关系、空间、地理关系等既存性关系来思考。想象力则可能是事务间本来没有关系,来做假设性关系,如鸟为何在空中飞,鱼为何在水中游,兽为何在陆地走,编一个故事举出三者的可能关系。)感觉力应用于问题发现,想象力应用于思考假设对策。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心智运用力。当然,联想力除了在Micro思考历程有作用外,在Macro思考历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亦是必须的,否则原因的多元性,很难分析出。

另外,思考批判力,则可应用于问题解决中之(1)解释异样发生之规则性或要素;(2)分析原因之共变性及因果性;(3)推测假设对策之可行性;(4)界定概念综合之包含性(inclusion)及互斥性(exclusion)。

下表是提供批判思考之原因归属分析。一般批判思考可分客体批判及主体批判。客体批判是指事物间的特性归类,其一致性或差异性。主体批判是指事物间特性归类之一致性或差异性的程度。有了特性与其程度的批判,较可批判的合乎理性。

批判:一致性或类似性(客体批判)与差异性分析(主体批判)

?促进性vs.抑制性?假设性vs.事实性?卓杰性vs.平衡性

?防卫性vs.攻击性?实验性vs.本质性?完整性vs.割舍性

?结果性vs.过程性?目标性vs.手段性?方向性vs.领域性

?层级性vs.单纯性?局部性vs.整体性?直列性vs.多列性

?自律性vs.他律性?公正性vs.公平性?单独性vs.集团性

?权威性vs.民主性?变动性vs.稳定性?断续性vs.一贯性

?困难性vs.可行性?共发性vs.次序性?激情性vs.颓丧性

?习惯性vs.偶然性?夸张性vs.谦虚性?分解性vs.整合性

?效率性vs.效果性?互补性vs.独成性

总而言之,本文提供问题解决的心智运用,作为解决问题时着手下功夫的依据,另设计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表,可作为认定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定位,亦可作为改善问题解决能力的参考。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创意决策与愿景分析

牛缺去邯郸,路上有强盗,将之洗劫一空。牛缺表现神色自若,强盗问之,曰:「君子不因己需,而强夺他人之需要」。强盗认为牛缺言之有理,放了牛缺……。燕人知其事,路上遇强盗,亦日:「君子不因己需,而强夺他人之需要」,强盗认为该人言之有物,日后将成有用之人,他日当官,回头抓这些人,而宰了他。(刘向说苑,理无常是,事无常非)。这个故事,让人世事,对错难定,一生中常碰到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若乱下决策,事情出差错,又碰到「犯错乃人之常情,原谅却非公司的政策」,所以决策错误比贪污更可怕。若上司常做错决策,干部又争相贪污,则前途是岌岌可危。

「小心不蚀本,惊惊不待等」,做决策太谨慎可能错失良机,但不小心匆匆忙忙又很难有好结果。孔子说:「三思而后行」,但一而思,再而思,可能机会难再,但不三思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种两难是决策的考验,一个好的决策者,应可根据事情发生条件之熟悉度,来判断是否要三思,才能下决策。基本上,就是要在时间和准确中拿捏。时间愈多,准确率通常愈高,决策质量愈好,这是在没有竞争或外在压力,或内在事情本身变化的情况下的假设。实际上,一切都是无常,决策只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是以如何让自己的决策不会陷入窠臼而遭致无妄之灾,就得用点创意。

(一)视野与决策效果

「好汉不提当年勇」意思是说,我们要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未来。然而,放在太多未来又变成「好高骛远」,很不实际,爱做白日梦。如此,把视野放在未来、现在、过去,三者的比重不同,会形成几种基本的决策心态。下面根据思考焦点放在未来、现在、过去的交集,可以划分出6个区域。(A)价值区;(B)安全区;

(C)行动区;(D)浪漫区;(E)乐观区;(F)幻想区。

D

A B C E F

过去现在未来

A 价值区是:好汉提当年勇的思考焦点。年纪愈大愈有此现象。

B 安全区是:思考停在不瞻前但顾后,对新创意的事一派反对。

(50±5岁的人较多)

C 行动区是:以现在思考为核心,既考虑过去亦考虑未来的「继往开来」。

(大概是40±5岁的人较多)

D浪漫区是:指只考虑现在如何冲,没有过去的纤伴,亦没有未来的寄望。

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在刚踏入社会的年青人身上较会

发生)

E 乐观区是:指思考大部分是在未来要做什么及如何做,但亦思考现在的

条件。(大约是30±10岁的人较多)

F 幻想区是:指仅思考未来如何如何,未考虑传统、现在。(大约是20

±10岁的人较多)

一般现象是年纪愈小愈会是F>E>C>B>A,反之年纪愈大愈是

A>B>C>E>F,如下图。然而有些人的视野,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视野就会停留在B区。又有的年纪超过30,但天天仍留在F区,亦是踩在云端,跌下来还是没学到经验。人最好一生思考在乐观区愈多愈好。

幻想

乐观

浪漫

行动

安全

价值

大年龄小

配合组织发展从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及再生(衰退)

F>E>D>C>B>A

及行动思考或视野的,尤其是最高主管太集中在思考安全区甚而价值区,则组织再造是很难。是以了解自己的决策态度是掌握决策视野的第一步。以下提供一决策态度量表,做为读者自我了解的参考。

另外,从人格特质而言,缺乏自信心或自我中心或保护太强的人也会有较多的价值或安全区的视野思考。亦即这类型的人当组织的主管,会烦恼,万一决策失败,自己会完蛋而不敢放手去做。

过去现在未来

A ○

B ○

C ○

D ○

E ○

F ○

除此之外,在思考过去、现在、未来的比例中,亦可能思考的着眼点有大、中、小的表示方式,如A图是思考过去大于现在更大于未来。B图是思考强调现在>过去>未来,依此类推,不同的组合方式,代表不同的思考模式,亦代表视野或愿景的锁定力。这是有许多主管在愿景分析的工作坊里,有相当多的争议。若在开愿景(VISION)分析会议里,有ABCDEF这6种人在一起,而且每个人权力位差(主管位阶及资深)太接近,这个愿景分析会议,通常是等于白开了。由于六种的视野产生各说各话的场面,因而要处理这种会而难议,议而难决的现象就得引入一些其它会议技巧,如Nominal Group Technigue (NGT),或精释法(Hermeneutic Method)。这两个方法,是可避免官大学问大,或大声者赢的会议结果,尤其做愿景分析,不能任己意而废人言,或借公议以扶私情,才能找出真正的发展目标,组织发展才有创新性,以下介绍这两个方法的要义:

(1)Nominal Group Technique (NGT)法

开会讨论难免「官大学问大」,行政权威导向无法避免。若要避免这个现象,可用前面所提的Delphi法,另外一个方法就是NGT法,这两个皆可避免情感作用。NGT法基本上是由团队来对某一主题,提出看法,然后由催化助理来

宣读或抄写在黑板上或OHP,然后由团队全体投票,以多数来决定看法的接受性。

NGT法进行时,是不准讨论或交谈,也防止情感作用或压力作用的互相影响(Levary &Han, 1995)其进行的步骤如下:

1. 利用专家会议,让专家写出对主题的看法。

2. 催化助理收集,并写出或念出。

3.可以进行第二次对主题的看法,每位专家对该主题,只提出一个看法,如此进行推论、没新看法者可以"pass"。

4. 搭便车的点子或看法是可以接受的(放弃自己原来点子或看法,补充他人的)

5. 没有必要批评别人的点子或看法。

NGT法的成败在于催化助理的忠实程度,若他有扭曲别人意见,则影响到投票结果,而使研究结果失去意义,另外,每位专家表达自己看法的表达能力,也会影响投票倾向。

(2)Hermeneutic method

企业从业人员或专家所谓专家日常忙碌,常造成其它研究方法难以配合执行,因而Cassell和Symon (1994)根据Hermeneutic的意义,发展了一套以质的过程、量的分析为主的研究方式,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研究过程,让研究人员得以做资料分析。Hermeneutic的主要理念是:

1. 这方法就是让参与者不断的建构和解释,而非大量的调查。

2. 这方法首先是参与者了解内容。

3. 所谓了解,它不是假设一验证性的研究,想当然尔的假设更不应该被提

出。

4.在做比较权重前,必须每个对研究内容不再有新点子(内容及分类),

称为「理念的饱和」,才能由各参与者填勾分数。

Hermeneutic方法进行步骤如下:(图一)

1. 首先研究群必须发展检核表(transcript)或草案。

2. 分别晤谈两组(偶数)的专长,最少各四位,来寻找参考性的点子。

3. 利用点子相似性或相异性来修正检核表。

4. 检核表可能必须重新设计,若参与专家认为不够周延性或割舍性。

5. 最后让两组专家填写分数(weighting),然后求一致性。

Hermeneutic方法可以快速下结论,重点是分组专长必须是真正专家,否则得到的结论可能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分组有研究群一组,外面专家一组的情形,这种情况必须在两方充裕构通内容后,才能进行勾选分数。勾选要同组人认同一个分数。换句话说,同组人要做Brain stroming或所谓Research conference才能

进行两组一致性考验。

资料来源:Cassell, C. & Symon, G. (1994). Qualitative Method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London:SAGE.

图一 Hermeneutic method 研究步骤

(二)决策思维的创造

决策本身都带有预测的本质,下了一个决定,其影响如何,若没有经验者,有因果的推理是很容易犯错。但是若经验重复而非丰富,则其预测视野有限,因果推论流于不够周延,如比预测力和问题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变化性)是反比,但和个人的心智力是正比,如下图。

预测力

变 化

事件模糊度 复杂性

1.列出項目的優先順序

2.兩組的codings 做

Kappa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3.修正優先順序,重新整理檢核表

1.歸類分組各專家在項目的群 (Cluster)

2.兩組群的項目進行

Kendall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3.調整檢核表的項目 1.研究群整理檢核表 2.進行專家分組晤談 3.專家Code 檢核表

1.比較專家和研究者的看法或兩組專家的看法

2.重覆A 、B 到內容及分類沒有進一步的意見

1.專家討論檢核表

2.專家瞭解各個分類及內容的意義

3.專家與研究者分類主題

1.研究群發展檢核表

2.討論並篩檢 A

B C

D

个人心智力

一般预测有几种现象:

(1)事件愈复杂时预测愈会流于主观。

(2)铁锤定律,用一种推理方式做各种预测。

(3)偶而成功的预测,就自诩为专家。

(4)预测的影响力大小在于社经地位而非正确性。

(5)情况愈复杂时,愈偏激的预测愈能耸动人心。

(6)愈偏激的预测,愈会引来对立的预测。

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每个人决策思维受到本身的经验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决策思维可以分成隐性与显性思维,而隐性思维可分(1)心智模式;(2)情感模式;(3)本性模式。另显性思维可分(1)心智模式;(2)知觉模式;(3)选择模式;(4)创造模式。以下做各个模式说明:

(1)本性模式:亦即前面所提决策态度(1)价值区;(2)安全区……

(2)情感模式:因个人过去对这事/人互动较多,会受「见面三分情」的

影响产生偏见或该人是喜欢的偶像亦会有双重标准的决

定。

(3)心智模式:思考多元化,愈多元、愈周密、愈弹性、愈批判,预测会

愈准确。

(4)知觉模式:感受到不寻常之处,才能掌握对与错,做决策或预测变更

的依据。

(5)选择模式:对人、事、物、地、时…等的意思决定的变化。

(6)创造模式:将偏差预测或决策做合理性调整,如将小圈圈的互动互惠

决策转换成依详细(数据、理论、模式)评估来做决策。

这几个模式,最核心的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会影响隐性的与显性的思维,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其相关作用如下图:

决策的意识层次

创造模式

显性

选择模式

行为

知觉模式

心智

模式

隐性情感模式

行为

本性模式

Source: Coleman, D.G. (1991-1992). Conscious/competence: Personalizing administrative theory.

National foru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journal, 8:2, P.74.

而心智模式若能培养统计性思考,则其思考更能多元化。为何如此?基本上统计性思考包含三个构面,(1)差异性的理解;(2)机率的分析;(3)数据的应用。(1)差异性的理解:←基本上任何事皆有差异;

↑管理就是差异的本质做决策;

→决策的目的是在改善差异性。

(2)机率的分析:←机率是多元化思考的根本;

↑多元化思考可提升决策的周延性;

→机率做信度与效度的验证,才可做决策的比重分析。机率

做信度与效度的验证,才可做决策的比重分析。

(3)数据的应用:←数据是决策的重要左证;

↑数据和图标是最好的解释数据;

→分析数据和图标的正确性是决策最重要的过程。

三、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建构决策「指标化」

从决策做的问题解决时,必须考虑到:(1)愿景的问题或态势如何;(2)问题重点为何?原因为何?弱点为何?(3)解决问题的机会如何?亦即做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en)的分析。做完SWOT分析后,依事件之(1)紧急度;(2)重大性;(3)倾向性(潜伏发展)来做指标化的选择,将不良的决策减低到最小限度。若为当然指标化的三维思考变项亦不一定是紧急度、重大性、倾向性,亦可能有其它三维变项如重要性、常用性、困难性。

四、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结语:

基本上,碰到问题要做决策时,必须(1)对问题的感知;(2)对问题因素构成能分析;(3)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4)对知识性问题具有相当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尤其是第4点是决策者,最重要的资源。对于空降部队而言,其决策可能会隔靴搔痒,源自于对新单位的专业知识知之有限,因而新任决策者,经常必须借助众人知识,但又不失去决策者的权威性,是可以借力使力,以NGT 等会议技巧来集众智以成大事,以减少决策的错误而招致反弹或攻诘。

决策态度量表

说明:针对以下状况,请以0-10间任何数目表示您对各种处理方法的赞同程度,数目总和必须为10。

范例:隶属您的一名主管曾多次旷职。在您给予叱责之后,您又发现他在上班时间在办公室里玩字谜游戏,您会:

a. 0 不处理等他自己觉醒

b. 4 忽略该情况

c. 0 要求他解释

d. 6 按公司规定予以解雇

e. 0 给予训戒以PERT来检讨工作进度

f. 0 江山代代出人才不适合这边的只好开除

1. 你是公司某小组成员的主管。很不幸地,你的管理哲学与公司的管理哲学互相冲突,而且你对上级主管的影响力又有限。你的组员们不满公司的政策。你会要求职员们:

a. 无论如何配合主管政策

b. 尽量配合主管政策,成败我不必负责

c. 依服从大多数人的决定请同仁帮忙沟通

d. 将在外,君命可不受遵照自己的作法

e. 与上级主管沟通,精诚所至,精石为开

f. 让主管自行其事反正出问主管会自己觉醒

2. 你手下一群职员发展出一种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十生产力的工具(设备)。实际生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他们不愿将有关该设备的资料提供给技术工程师,您会:

a. 告诉技术工程师

b. 满足于百分之十的成长率

c. 与部属各别谈话对事情做评估

d. 要求部属继续增加生产量

e. 召开研发与生产协调会,公开情报并报请奖励干部

f. 技术工程师、干部应会自己查觉

3. 你是公司生产部门的主管,公司以生意前提严格规定不准喝酒。一个闷热的下午,你发现一资深员工正浅尝一瓶啤酒。您会:

a. 任何情况下均不予检举

b. 确定该职员看见你后忽略该事件

c. 要求解释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 A. 对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C 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_ A. 变通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先进性(C )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_ A. 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 给定途径(C) 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 认知性(A ) 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_的问题 A. 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C.无结构 (C ) 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一般性 D. 认知性(B) 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 C. 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B) 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问题检验 D. 问题解决( D) 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无目地的幻想 B. 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 比较 D. 发明创造(D) 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_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 理解问题(A) 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 问题结构 B. 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 问题空间(D ) 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9-10-22 浏览次数:1393 [大] [中] [小] 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一、问题解决及其分类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逐渐解除疑惑、得到明朗的理解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①初始条件②目标③障碍④解决方法 (二)问题的分类 1.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2.结构不良问题 这类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都是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而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习者要自己明确问题的目标,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图8.1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建立问题表征 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problem representation),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学习者要分析问题的表述,明确把握问题的基本要点,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所求的目标、各个条件与目标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也就是要建立问题表征。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表征不是问题的客观的描述或存在形式,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心理表征。在分析、理解问题的表述时,学习者实际上需要激活、调动自己有关的背景知识,来澄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系,明确问题的结构。 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这就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problem schema)。 研究表明,专家由于具有更丰富的领域知识,有更丰富、更精细的问题图式,因而可以更好地把当前的问题与有关的问题图式和原理知识联系起来,更快、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二、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搜寻解法 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问题类比 研究表明,学习者并不总能看到当前问题与以往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当给学生一些提示线索时,他们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这种相似性,但如果不给他们提示线索,他们常常难以联想起自己曾解决过的问题。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 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 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 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 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 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 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 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 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 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 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 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 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 】P139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P139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P138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系统思维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常用基本方法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2.灵活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能力,学会多角度、有 条理地分析问题; 3.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尝试在工作中开展实践,寻找创意独特、新颖可行的问题 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章导言 人们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为了用这种思维模式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创造性思维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多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经营管理、新品开发、技术更新等企业发展中去。要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这些方法与技巧,使之成为激发创造力、寻找解决最佳解决方案的工具,成为超越对手的有力武器。 第一节系统思维法 系统思维方是一种运用系统论理论及成果,来创造新概念、新思路、新事物的方法。用系统思维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作一个有机的关联的系统来观察、分析、研究、解决。 一、系统思维法的原理与发展 从本质上说,系统思维法是人们以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加以考察和研究,以达到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系统思维法最基本的原理,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其含义是:一个系统,并不是组成该系统的各部分和简单相加,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相比,整体系统会产生更多的性质与功效,即所谓的“1+1>2”。 系统思维法是历史悠久而最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之一,在古希腊,就有德谟克利特“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之说;在中国,从老子、孙子,到五行相当、相克理论、中医的经络学说等,都闪烁着系统思维的光辉。上世纪贝塔朗菲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一般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一起,被称为“三大论”,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二、系统思维法的特点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1-23 TRIZ——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

这是一门神奇的课程 前苏联国家机密 三星公司成功的基石 中国众多公司的竞争利器 三天 你的公司就会改变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一、【课程背景】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间消息,汤森路透4日评选出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由于专利质量及影响力不足,中国公司无一上榜。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专利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 全球创新力百强企业在2011年的市值加权营收平均增长15%,表现普遍优于标普500指数,财务健全方面也处于明显优势。 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这就是前苏联国家机密——TRIZ,这项技术会帮助中国的企业快速找到创新的方法,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早日进入全球创新力排行榜。 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TRIZ)(萃智)是前苏联伟大的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先生总结创造的一套完整的发明创新理论与方法集成。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而实用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学,被誉为解决发明问题的神奇的点金术。在美日被称为超级发明术;TRIZ(萃智)是从全世界200多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中总结提炼的一整套解决发明难题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发明原理、解题模型、标准解法等系统工具与方法,完全改变了过去研发工作中靠千百次的反复试验,或靠

专家的灵感突发而解决问题的方式。TRIZ(萃智)提供给发明者一个清晰的发明创新路线图。根据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学习应用TRIZ(萃智)的实践结果,一个掌握TRIZ(萃智)理论的科技人员与不掌握TRIZ(萃智)的科技人员比较其发明创新能力提高6至10倍。科技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TRIZ(萃智)理论,可以由普通的专业人员突变成为一个新型的创新发明技术精英,大大提升人的价值,可为企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众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经在研发设计流程中实施TRIZ,使用TRIZ解决每天遭遇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甚至用来建构未来科技的发展策略。TRIZ目前正由福特、摩托罗拉、三星、3M、飞利浦、LG、Bosch、西门子、中兴通讯、华为、美的、南车集团等企业广泛推行。 应用TRIZ的行业:成套设备制造、采掘技术、动力技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医疗技术、电气技术、食品工业、电子技术、制药工业、汽车工业、包装技术、精密机械等,军工企业应用最为显著。 “你可以等待 100 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 15 分钟解决问题。”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二、【课程目标】 1、了解TRIZ 的基本概念,创造力相关基本概念; 2、定义技术矛盾,利用矛盾矩阵解决问题; 3、利用物场分析和标准解系统解决问题; 4、了解 ARIZ 的结构,掌握定义宏观和微观级别物理矛盾的方法; 5、综合利用 TRIZ 工具求解技术问题。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何特点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概括起来,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包含四个成分:(1)问题情境;(2)已有的知识、技能;(3)障碍;(4)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 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贮存下来,并成为学 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2.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有哪些 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许多,其中有代表性主要为试误说、顿悟说(相关内容参见第 3章)信息加工模式和现代认知理论等 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和西蒙。 现代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既不利用动物也不借助于计算机,而是研究人类解决某类问题的实际过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格拉斯的模式;基克等人的模式。 (1)奥苏伯尔和鲁宾森以数学问题的解决为原型,提出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呈现问题情境; 第二,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 起来; 第三,填补空隙,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 第四,解答后进行检验。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描述了解题的一般阶段,而且指出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各种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一模式是以数学中的几何问题解决为原型的,并不全适于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所以缺乏一般性。 1 2 3 4 5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模拟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B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C )。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B )。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D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情境)。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 创造性问题解决)。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这就是( 尝试——错误模型)。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顿悟)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分析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第X章关键能力:分析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需要的一项技能,每天的每一个小时,人们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从一定程度讲,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不停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分析性地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较少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但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成败。 第一节分析性解决问题 分析性地解决问题依赖于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法。分析性解决问题需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定义问题。定义问题包括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重点放在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问题表面现象上,即认识“真正的问题”。 例如一名员工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工作慢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本质原因有可能是这名员工的身体不好,或者士气低落,或者缺少培训不能胜任工作等。 第二步是提出备选方案,制定出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但是,考虑多种解决方案会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步是评估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在最后确定采用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必须仔细比较、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优劣。在评估备选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例如该方案是不是违反国家法律?是不是符合预算?是不是适应企业实际?等。 第四步是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在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小量成功”是一个提高实施效率的方法,即一点一点的对问题加以解决,先解决问题中最容易解决的部分,解决完成后再解决另一个容易解决的部分。另外,有效的实施还需要追踪。追踪不仅有助于确保问题解决方案有效的实施,还能提供信息反馈,保证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 第二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 分析性解决问题能够显著的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但是,分析性解决问题具有局限性。学会和实践分析性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不能保证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如果我们面临的问题比较直接、备选方案比较容易确定、相关解决问题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得、判断解决方案正确性的标准比较清楚时,可以很容易的使用分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随着商业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能够正确地分析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越来越少,因此,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在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概念障碍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概念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每个人都由概念障碍,只是程度不同。概念障碍大多是无意识的,很难被我们识别。下面的例子能够清楚地说明概念性障碍: 把同等数量的蜜蜂和苍蝇放进透明玻璃瓶子里,将瓶子水平放置并将底部朝向窗户。蜜蜂努力在寻找瓶子的出口,但是一直无法找到,都聚集在瓶子底部,直到疲劳而死。而苍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全部从底部相反的瓶子出口飞了出去。 蜜蜂的智力高于苍蝇。在这个例子里,蜜蜂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出口必定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而头脑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14.4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在众多的问题解决模式中,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创造力中心所发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CPS),算是相当周延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Parnes,1967),除了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外,特别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方案之前,应尽可能想出各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盖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决途径、寻求接受。每个阶段又分为扩散性思考与聚敛性思考两阶段。兹将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六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发现困惑 指困惑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尽可能将过去的经验、角色,从目前的机会中放开出来;在聚敛阶段应该接受各种挑战,作有系统的努力,尽量反应出问题的情形。 (二)发现事实 指事实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广泛搜集资料,由许多不同的消息及观点来审视问题的情境;在聚敛阶段应该将大部分重要资料做出定义及分析。 (三)发现问题 指问题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对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陈述;在聚敛阶段应该将一个工作的问题陈述出来。 (四)产生想法 指想法的产生在扩散阶段应该对问题的陈述发展出很多的可能选择;在聚敛阶段能选择较具有独创及实用的意见。 (五)寻求解决方法 指解决方法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列出可能的批判;在聚敛阶段能选择几个批判标准来加以评价,并且能让意见更好。 (六)寻求接受 指接受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考虑所有可能的帮助或支持,并且发展潜在的实行步骤;在聚敛阶段能面对部份证实的方案采取行动计划。 问题解决过程由于一般固有方式无法加以解决,必须产生新的反应,使问题解决过程圆满。而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即是希望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时,能跳脱问题的情境,从有别以往的知识、经验,作各种可能的反应,同时兼顾新奇性与实用性,以建立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出来。 不论信息再怎么发达,科技再怎么进步,问题解决终究需要人来加以主宰。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社会结构单纯,各种问题解决藉由一些既有经验、方法即可以加以解决。然而当今社会现象复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现有物质条件也未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问题的解决或发现,是需要藉由创造力来展现更高的运作,使问题解决更能符合社会现象。问题解决过程若要具备有创造性,应该建立以下五个方式: (一)心思创造性 指心思的改变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应该敞开心胸、跳开既有的认知方式,使问题解决过程更新颖及独特。 (二)问题创造性 指问题的定义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对于问题的发现往往可以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及多面性来加以进行。 (三)随机创造性 指来源的运用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运用周遭各种可能的相关事物、人物、情境线索来加以构想、解决问题。 (四)技术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 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人格。 4.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 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指给定 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结构不良的问题指给定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中有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界定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求解策略和启发式求解策略。算法求解策略是保 证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或程序,是一种规则系统。启发式求解策略是一种通用的、适应面较广的问题解决策略,较多地被应用于复杂的定义和不完善问题的求解。通常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纽韦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认知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选题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同学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公主”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 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情境性问题 D.程序性问题 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A.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2.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13.下列最符合真正的创造的是()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1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是()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 A.个性 B.好奇 C.创新 D.努力 19.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0.()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 B.解决问题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2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创造性问题解决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创设了一种新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依托。以讨论探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问题、新观点,鼓励学生“教师没教过的也敢做”的创造精神,对学生的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 2.探索性原则。面对数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情讨论,踊跃发言,善于交流,勇于探索。 3.问题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老师没有讲过的也敢想”的问题意识,从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情境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诸如生活、问题、讨论、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判断和推理中学数学、做数学、 用数学。 5.民主性原则。课堂教学氛围要互动和谐、生动活泼,师生、生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教师要主动引发学生自由发现、探索数学问题。切忌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个体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教学,允许学生存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时间差和程度差,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主体,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不同层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创设出以教学耳标为中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学初探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通过应用评价来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完善建构。上述教学思路实际上是课堂教学过程发展的基本程序,我们把这个程序归纳为“设境引疑——创造质疑——讨论解疑——交流反馈——整合归纳——多元评价”六段式教学结构模式。 1.设境引疑。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创造性地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学生认识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创造性地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矛盾和数学问题。

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

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 主讲:张老师Richard(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曾任某世界著名的的管理培训公司专职讲师多年,现为市场、销售等领域特约讲师) 课程对象:需要对自己一贯的工作方式进行反观和思索的在任的经理、主管;需要许多实用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新上任的经理,以及任何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技巧的人员。 【课程背景】 企业和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从问题发生到问题解决,花费的时间和资金远远超出可以忍受的范围; 遇到一些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当前可以尝试的方法; 一些老问题解决后总是不断的重复发生,严重影响情绪和效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后,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巨大的阻力; 团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说各话,浪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法。 【课程价值】 本课程将通过一个贯穿全过程的完整案例的剖析,同时穿插大量实际问题的讨论,帮助学员正确地面对问题,有效地分析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并且挖掘和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潜能,不断提出针对问题的创新想法,实现企业持续的改善和提升。 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 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和部门内部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显著改善企业绩效;勇于面对问题,把问题视为不断改善的机会,并且解除焦虑、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 快速形成各层面对问题相对一致的定义,找到对企业和团队发展有益的共同目标; 找到在资源和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决策风险,提升团队和个人解决问题的执行力; 能够全面分析问题,避免经验主义导致的武断行为和决策;

利用创新工具讨论出多个、可行的、性价比高的方法,从容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有效提升个人领导力,帮助他人成功。 适宜对象: 所有不同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尤其需要 【培训内容】 1 、创造性解决问题概述 主要目标:帮助学员理解问题的定义从而重新选择问题的思考方式,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清楚创新的核心价值,形成对于问题的共识,建立创造性解决问题所需的环境。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练习、案例、点评 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 什么是问题 选择应对问题的态度 问题的四种类型 解决问题的三个关键因素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逻辑 发散思维的三个条件 2 、为问题设定合适的目标 主要目标:帮助学员理解: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在于设定合适的目标和选择合适的问题范围,为创新建立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良好前提。通过练习帮助学员合理选择问题的差距,并且寻找到创新的主要思考方向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案例、点评 目标的来源 定义需要减小的差距 区别事实和态度 选择问题的范围 高质量的阐述问题 分析自身的资源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授课教师:洪荣昭教授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壹、思考模式 贰、创意决策与愿景分析 参、建构决策「指标化」 肆、结语 决策态度量表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思考模式 问题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且有时解决一个问题伴衍另一些问题。但『面对阳光,阴影在您的背后』,意指面对问题者,才能没有放不下的事,而要如何面对问题,才不会被问题缠绊(如何面对阳光,而不被阳光灼烧双眼)。则必须有效地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选择适当的思考模式,才能让问题解决『一了百了』。 (一)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一般问题解决的思考,必须对问题有察觉力,再看问题的原因分析,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而言,问题可能是方法不对,或条件不够,而无法解决。是以问题解决的主要历程,通常包含下列几个要件:(发现问题、问题原因分析、根据问题做可能的对策、验证对策、综合概念整理、新问题)。 图一:问题解决历程的基本架构 从问题解决历程的理论来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含了: ①问题发现力、②原因分析力、③问题对策的假设力、④对策假设的验证力、 ⑤解决问题的概念整理力。 1. 问题发现力:能感知任何不寻常的现象,或和过去经验没有『共振』的现象, 换句话说,感知『该有的现象,却没发生,不该发生的现象, 却存在』。 2. 原因分析力:试着联想(水平、类似......)因果或作用,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关系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质 变化的判断、归纳。 3. 对策假设力:以过去的知识或经验来进行取代、扩展、重组、缩小、组合等 推论,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或概念。

创造性解决问题课

创造性解决问题 一、创造性思维特征 创造性思维特性?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二、创造性的产生 (一)、哪些管理问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来解决 任何管理创新都是有成本的,并非所有的管理问题都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比如: 1、结构化的问题。对当下状态和期望状态很容易确定的结构化的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就可解决,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出现一般的技术差错,或者库存现金与账面余额不符,解决这类问题,现状和期望状态就是很容易确定的,用专业的财务核对或盘点方法就可以解决,一般也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 2、规范性的问题。解决规范性的行为产生的管理问题,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一种约束部门和员工的行为规范,虽然制度可以创新,但是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遵守执行,违背了制度就要按规定接受处罚,解决这类问题不需要运用创造性 思维方法。 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是非结构化和开放性的管理问题,这样的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的可能性,或者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例如以下几种经典的管理问题: 1、如何改进现有产品以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 2、如何把握市场机遇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3、如何通过有效方法降低成本? 4、如何有效开发市场和增进销售? 5、如何通过更好的售后服务留住顾客? 6、管理者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 7、公司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 8、如何在不提高薪水的情况下留住优秀员工等等。 因为这些问题的期望状态和目标状态往往难以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 样的,就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