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实施方案

福建省霞浦县第十中学

一、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纷至沓来,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一人类教育的永恒课题开始令人瞩目地凸现出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却令人担忧。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传统应试型教育的结果。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普通课程中,虽然也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不科学,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心理教育,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和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可搞可不搞的无合法地位、无明确要求、无具体措施的状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固定的时间和相应的研究检测手段,使之进入合法、规范的轨道。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将心理辅导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并在这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但是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所以迫切需要找到适合我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模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正是对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批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导方向。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极为重要的载体,它的作用是其他各种“心育”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着重从本质上探索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等内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观点如下: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单个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个体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团体成员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和对团体内一定价值规范的认同和遵守,使得团体内具有个体所没有的动力特征及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团体成员安全感的满足及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产生。在具有内聚力的团体中,团体个体成员将自己的动机、需要与团体目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自觉地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工作,促使个体成员的思想、行为与其他团体成员趋于一致。可见,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个体成员的行为要比单个改变的行为更为容易,而在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比单个教育学生的效果好。

(二)发生认识论

它认为活动是一切认识和心理产生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活动视作其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个体的认识产生于主体的活动,活动时主体认知结构不断形成、丰富和发展。他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的分化都离不开活动这一中介物,借助于活动,主客体得以不断的互为建构,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当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倾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信任、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些无一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体现。

此外,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情境(学校背景情况)分析

霞浦十中是霞浦县的一所农村中学,学校以“求德从善,求知博学”为校风,以“教而有方,研而无止”为教风,以“学而有法,思而无界”为学风,注重和谐、纯洁的育人环境的建设。

但由于地处农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包括家长、学生以及绝大部分的老师。所以,我校虽然从2000年就开始尝试开设心理健康课,但由于后来的几任

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任课老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校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和基础等等原因,课程的开设、开发一直停滞不前。

现在大家慢慢地有了这种的意识,领导也较为重视,我校不仅在初一年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还开设了心理辅导室,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四、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3、培养学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4、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五、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一)课程的组织

1、课程组织的呈现形式:活动课

2、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人格、生活和职业四个方面,这四项课程内容又有不同的要求。

(一)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注意和记忆能力,学会学习的策略能做好自我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做好人际交往的教育。学会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能正确调节情绪,面对挫折;

(三)学会与其他成人的沟通。侧重休闲、消费和生活适应,为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的需求,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学习,使学生全面提升学习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会与他人间的交往的技巧。如宽容、倾听,克服嫉妒等;

(五)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处于健康状态;

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专题目录(参考)

1、我是谁-自我认识 6、走近网络世界

2、“丑小鸭”与“白天鹅” 7、神奇的大脑

3、让我自己来 8、学会快乐

4、播撒友谊的种子 9、亲情无价

5、我来当家 10、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二)课程的实施

1、课程的时间安排

每周一节课,排入正式课程表,此外,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安排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2、教学方法

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五类,即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

①.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情境模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某种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某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小组调查为了了解学生某些方面心理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教学方法。

④.讲座包括演说、谈话或其他形式的口头表达方式。

⑤.讨论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⑥.视听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课程实验和推广。

本校本课程大致按照先开发后实验推广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实验和推广。主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一是组织科研力量,编写活动用书及辅导用书。

二是试点实验。以初一年各班作为实验班级,积累好相关的实验素材,作为进行课程评价的基础。

三是在实施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修订校本课程教材并推广到学校的所有班级。

六、课程的评价

下面从两个方面明确本课程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变化。

一是就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实验班级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前后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变化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变化。

二是对比实验课程的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测试情况,分析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变化。

2、观察记录学生活动表现定性分析。

注重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活动表现、日记等),分析确定学生前后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二)课程本身的评价。

1、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校本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评价方式。

2、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标准。

有效性。在信息与它描述的现象之间保持一致(内部效度);从某处归纳出的结论应适合其他类似的地方(外部效度)。

客观性。全体评价者的意见达到高度的统一,所采用的评价技术有助于消除偏差。

及时性。过早实施评价或过迟评价会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

4、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面谈法;教师日记法等。

5、课程本身评价的过程。

制定计划:主要是成立评价组,确定评价目标,拟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活动内容和要求。

收集信息:根据计划内容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报告: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或描述性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全面总结评价的各方面资料,撰写评价报告。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754819.html,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菊华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07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笔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落脚点 “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或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教师本位课程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须开展校本课程理论学习,确立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二、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素材的来源 1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能动性,积累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素材 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形式,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寻求教师与学生和谐交流的最佳结合点,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同时积极探究如何切实地完成语文教师角色不断转换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地总结成文字资料,把这些“土专家”的自编教材提升为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的素材,并用这些成果去培训其他语文教师,以帮助其他教师的提升。 2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补充,积累教辅资料类校本课程素材 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学校中大多数课程决策是由教师个人做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对中央编制的课程进行修改,形成教师本位课程,将之加以利导,使其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公司职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公司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为保障公司员工得人身及公司财产得安全,在发生火灾事件得同时,为我们得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公司一直本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得宗旨,提高大家得安全意识,特对公司员工进行职工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成因与发展趋势 火灾,就就是目前世界各国发生频率较高得灾害之一。各国都极力从火灾发生得原因中寻求预防对策。我国公安消防机构,在总结消防工作经验教训得基础上,研究火灾发生得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 一、火灾 火灾按其性质、物质燃烧特性、起火原因、损失情况、发生场所不同有不同得分类方法。 国家消防标准(GB4986——85)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把火灾分为四类: (一)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燃烧时一般产生灼热得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二)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与加热熔化得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清、石蜡火灾等。 (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四)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等金属

火灾等。 二、火灾损失分类 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公通字[1996]82号《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得第6条规定: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得人员伤亡、受灾户数与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将火灾划分为三类: (一)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得火灾,为一般火灾。 三、火灾成因 人类同火灾作斗争,就就是一项长期得、复杂得工作,就就是一项利国利民得千秋功业。因此,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消防技术规范指导人们预防火灾,保障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财产得安全。 火灾得发生有其固有规律与特定得因果关系,但它与社会得环境、经济得繁荣、财富得集聚、人为得过失、潜在得因素就就是分不开得。就就是有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预防火灾得发生。 (一)生产、生活中人为因素造成得火灾 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在历年发生得火灾中,引起火灾得直接原因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小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经过深入思考,我校提出:构建起“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本课程为补足,特色活动为辅助”的课程结构体系,以“为发展而教育”理念为统领,进行“中华国粹我能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将美育、德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让学生享受到各种美感体验,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自信,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有素质、有品位”的好少年,形成“自信”的办学特色。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学生、教师需求,开设了一些本校特有的课程,即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必修课程是“品格教育”,属于课程新编。品格

教育是针对1-6年级全体学生开设的德育校本课程,在小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期开设这类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位学生必上。 课程内容 六级品格:第一级孝;第二级礼;第三级勤;第四级责;第五级诚;第六级思。每个年级一级。 课时安排: 每班级周一安排一节品格教育德育校本课,学期16课时;由班主任老师授课,授课在自己班级教室进行。 选修课是“京剧、武术、国画、国学”,学生自选。 京剧:3——6年级学生选学 京剧校本课属于课程拓展。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使学生学会演唱并表演京剧的著名唱段,了解京剧的起源、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特点等基本常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弘扬我国国粹艺术。 课时安排:周五第七节课,学期16课时。 武术:1——6年级学生选学 武术校本课属于课程拓展。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学会五步拳、罗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的基础上,我们一中语文组开发了一中《书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书香伴我成长》校本课程体系。

公司职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公司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为保障公司员工的人身及公司财产的安全,在发生火灾事件的同时,为我们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公司一直本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宗旨,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特对公司员工进行职工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成因与发展趋势 火灾,是目前世界各国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之一。各国都极力从火灾发生的原因中寻求预防对策。我国公安消防机构,在总结消防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火灾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一、火灾 火灾按其性质、物质燃烧特性、起火原因、损失情况、发生场所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国家消防标准(GB4986——85)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把火灾分为四类: (一)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燃烧时一般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二)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加热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清、石蜡火灾等。 (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四)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等金属火灾等。 二、火灾损失分类 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公通字[1996]82号《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第6条规定: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将火灾划分为三类: (一)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三、火灾成因 人类同火灾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功业。因此,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消防技术规范指导人们预防火灾,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火灾的发生有其固有规律和特定的因果关系,但它与社会的环境、经济的繁荣、财富的集聚、人为的过失、潜在的因素是分不开的。是有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一)生产、生活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 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在历年发生的火灾中,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

舞蹈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 宁安市三陵学校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

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2。基本功练习3。基本功练习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7 。健美操8 。健美操9。健美操10。健美操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4。民族舞15。民族舞16 。民族舞17 。现代舞18。现代舞19 。现代舞20。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021年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朱昌球 一、定位及目标 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1、“书册阅读”部分 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 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 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 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 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 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 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 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

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准备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员工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员工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1、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每名员工应做到“四懂四会”,“四懂四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 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3、什么是第一、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和疏散引导员? 答:发生火灾时,在火灾现场的员工为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在1分钟内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应急力量为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在3分钟内开展火灾扑救;发生火灾时,单位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部位负责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的工作人员为疏散引导员。 4、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处置初起火灾? 答:1、靠近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2、靠近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3、现场员工迅速引导人员疏散。 5、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组织开展火灾扑救? 答:1、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迅速展开指挥,召集各行动小组按程序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3、通讯联络组迅速通知员工赶赴火场,并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4、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火灾; 5、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疏散现场人员; 6、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7、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6、疏散引导员设置要求及如何引导人员疏散? 答:单位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佩戴荧光袖标或马夹,手持灾光棒),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 7、怎样打火警电话? 答:1、火警电话119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3、要讲清起火的具体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8、各岗位员工如何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2016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新理念,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和“重基础、激潜能、育特长、促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成长、成人、成功”的教育目标,为建设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形成元庄二初中语文教研组“一组一品”特色做出积极贡献。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 1.基础课、拓展课、研究型课相统一原则; 2.立足于校情、生情、学情原则; 3.“两纲”教育统领课程“三维目标”的原则; 4.校内、校外资源有机整合原则。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师生潜能,发挥学生内驱力。 近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经典。

中期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解读和传承中 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感悟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精髓的情趣。 远期目标:在诵经典、激情趣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辨传承中华经典的哲理美,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课程基本要求 1、丰富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 2、注重诵读,强化体悟,内外兼修。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方法有:教、化、悟、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倡导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名称:参观校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时间: 活动任务: 师:带领学生按一定顺序参观。 生:认真数数,快速记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入学校不久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不美?(美)想参观一下校园吗?(想,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校园,老师在当导游的同时给你们一项任务,要求你们数一数每处都有多少物体? 二、参观活动 (1)首先参观操场 师:同学们,操场上的设施你们认识吗?(认识)看看都有什么?(生:篮球、排球、网杆、足球门、木马……)谁能快速的告诉老师这些物品的个数?现在就请你们数一

数(学生纷纷跑去数) (可能有的同学不用一个一个的数,而是2个2个的数,无论怎样数,只要在脑中形成数就可以。 (学生报数,篮球架4个,排球网杆4个,足球门2个,木马7个,单杆2个,红旗杆1个) 操场四周的松柏树,学生汇报后,师问如何数的。 (2)参观甬路 站在甬路向两边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说) 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甬路两边的树数出。 (3)数教室 你们数一数有多少间教室,教室前有多少花池子。(分成两组数,男生数东边,女生数西边,看一共有多少总结时,告诉学生两边数的加在一起是总数,你们分别数和在一起数是一种合作方法,今后在学习中要学会合作学习。 (4)参观实验室、图书室 进入屋内有何感觉(自说) 活动总结: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名称:读儿歌、辨拼音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分辨字形和读音相近的声母和韵母,以便更好地使用汉语拼音识记汉字。 活动时间: 活动任务: 师:图画制作 生:找规律 活动过程: 一、师生话引入: 同学们,想不想把字母牢固记在自己头脑中?请看图画(1)小女孩头饰(2)皮球 师总结:a是半圆带辫子o像皮球圆圈子 二、师出示b—d 问:谁能看出b像数字几(学生像6) 师:正6 b反6 d(学生自说) 师出示:p—q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还能够启发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使学生具备别具一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及其语文学习功底。本文就对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为初中语文教学有益补充,创设优质、高校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教学的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际,更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力。同时,校本课程能够给初中语文教学充分的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充分文化与内涵,使学生的素养与文化功底得到熏染。因此,教师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使语文教学发挥最佳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在授课时,教师不单单传授教材知识给学生,还结合 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语文知识。其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初中语文教学补充了大量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情境,熏染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校本课程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符合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1.结合现行教学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在教学中,无论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校本的开发,结合现行教学体系,开发出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热爱学习的校本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去课外观赏校园风景,培养学生看景写作的能力,用这样的写作方式丰富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教大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写作技巧与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很多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创作出有内涵、有功底的作文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了综合训练的课程,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指导方式使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改善,培养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好习惯。初中语 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写作量及其写作的技巧与阅读的理解能力,读写综合训练是学生锻炼自身读写能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对发散思维的启发有很多的帮助,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在长期的读写训练中得到循序渐进的熏染,有利于学生内在潜力的释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享受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同时,在课堂上增加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让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既生动又有趣,创设初中语文优质课堂 2.结合校本课程打造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学习、探究。首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拓宽教学活动。初中语文的文化底蕴是博大精深的,是源远流长的,更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那些内容,因此,要拓宽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方法,打破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针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无限延伸,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顺序、技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导读:范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实施的“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必须根据本校、本年级及任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发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将语文课程的培养总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由此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点,是底线,而不是全部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知识特点,去开发教学内容和供学生学习的各种资源。 年秋,我校成为及我们所属市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标准将全民推行实施,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成为直接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客观形式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决策方面的责任感,切实研究,认真探索,完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切实推进基础课程改革,也为在实验结束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提供材料。 (二)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科书,从教材中挖掘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封闭的,教条的,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中结果轻过程,中知识能力轻情感态度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填充式的,这样势必会抑制师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光靠传统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实现的,即便是知识本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书本不在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多媒体、网络的高度发达,极大地吸引青少年学生,使得如今的学生距离书面文字远了,距

【精品】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纲要计划安排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基本说明 1、开设年级: 初一至初三 2、课程名称: 妙笔生花不是梦 3、开设意义: “口若悬河,妙笔生花”几乎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生瞩目的焦点。本次校本课程,一切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精雕的原则,满足学生对写作的渴望。 4、可利用资源: 校本课堂、学校内的景物、校本课本、与语文特色常规“练笔本”结合 5.主讲教师 初一至初三语文老师 6.教材类型 改编、选编 7.课程类型 必修 8.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9、信息化应用情况

电子白板 二、具体安排 1、课程目标: 1)一至三讲,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作文基本的写法“三步走” 即:想作文、说作文、写作文,训练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2)四至五讲开始把难度加深,通过以文章的题目为讨论点进 行探索,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构思。 3)六到十讲,通过从“文章骨架”、“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抓住特征,盯住细节”、“引发共鸣”和“刻画人物”五大方 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解除学生无话可说,一说就淡如开水的忧虑, 让那些作文不受关注的学生重拾信心。 4)最后四讲通过特地设计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巩固一学期的 技巧,提升自己的作文。 2、课程实施: 本次校本课程共开设十四讲,每一讲都照顾到了现代中学生 的特点,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指导。 每讲不仅有这丰富的写作理论,写作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具有 代表性的例文,借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借鉴学习。 主要借助教室或者校园内优美的环境将作文的体验式写作和 序列化写作推行起来。 3、课程评价: 教师评价:

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1、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每名员工应做到“三懂三会”,“三懂三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3、什么是第一、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和疏散引导员? 答:发生火灾时,在火灾现场的员工为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在1分钟内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应急力量为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在3分钟内开展火灾扑救;发生火灾时,单位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部位负责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的工作人员为疏散引导员。 4、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处置初起火灾? 答:1、靠近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2、靠近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3、现场员工迅速引导人员疏散。 5、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组织开展火灾扑救? 答:1、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迅速展开指挥,召集各行动小组按程序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3、通讯联络组迅速通知员工赶赴火场,并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4、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火灾; 5、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疏散现场人员; 6、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7、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6、疏散引导员设置要求及如何引导人员疏散? 答:单位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佩戴荧光袖标或马夹,手持灾光棒),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 7、怎样打火警电话? 答:1、火警电话119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3、要讲清起火的具体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8、各岗位员工如何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校长为课题组长,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组成。 七年级以《书香幽径》为主题,包括经典古诗文、名著选读。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以及随着学校图书室藏书的丰富,发现本书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了,如古诗词,学生都已经学习过了,就不必要再教学了。因而,本学期另外推荐学习诗词和一些名著,对校本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通过综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地处农村,学生来源素质较差,家长一般为普通农民的子女,几个是外来民工子女。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息的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更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个别有藏书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有组织的上好校本课程。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坚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3、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每月推荐阅读1-2本书,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推进学生阅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