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摘要:以赤潮及压载水常见的7种藻为受试藻种,研究了紫外线照射对不同藻类的抑制效果以压载水常见的3种藻为受试藻种,将经紫外线照射的藻液分别放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了试验藻的光复活特性。结果表明1)紫外线照射对各种藻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藻在相同的紫外线剂量下灭活率不同。在照射剂量为60mJ/cm2时,梅尼小环藻的灭活率为82%,而镰形纤维藻的灭活率仅为47%。在光照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最不易灭活,照射剂量为800mJ/cm2时,灭活率仅达73%。2)紫外线灭藻的效果还与藻细胞的形态有关系。尺寸较小的小球衣藻较易灭活,在照射剂量为20mJ/cm2时,小球衣藻的灭活率为50%,尺寸较大的镰形纤维藻的灭活率仅为30%。3)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藻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随着照射剂量的提高而降低,但在照射后暗培养的条件下藻细胞几乎不能修复。4)镰形纤维藻、小球衣藻和盐生杜氏藻照射后暗培养,紫外线剂量为50mJ/cm2、100mJ/cm2、150mJ/cm2时,灭活率均在照射后的3天之内出现最大值。

关键词:压载水藻类紫外线灭活剂量

船舶压载水所导致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已经并且正在威胁着海洋环境、公共财产和人类健康,所以对压载水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海洋生物对于化学残余物比较敏感,所以化学性消毒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际海事组织(IMO)对压载水提出五项标准即安全、实用、经济、有效且环境容许。IMO公约规定压载水的排放标准为:小于50μm但大于等于10μm的可生存生物的浓度不大于10个/mL。一般认为介于这一粒径范围的可生存生物为各种藻类。因此为满足这一标准就需要研究藻类灭活技术。由于海洋生物对于化学残余物比较敏感,所以化学性消毒均存在一定的风险。紫外线消毒由于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及管理方便的优点,在水处理行业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紫外线灭藻的研究,均集中于湖泊富营养化中的常见藻类如铜绿微囊藻等,而对于赤潮及压载水带来的海洋生物入侵中常见的硅藻、绿藻等研究较少,尤其还未见“暗培养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对多种藻

类灭活效果”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分别对“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紫外线对多种藻灭活效果”进行研究,为紫外线灭藻在压载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 紫外线工作原理

紫外线是波长在200~400nm的电磁波,其中能杀菌消毒的紫外波段是200~300nm。这一波段的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时,其体内的蛋白质、RNA和DNA 能吸收紫外线。生物膜中蛋白质对紫外线的高吸收使得细胞膜被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当紫外线剂量较低时,DNA或某些病毒中的RNA吸收紫外线导致微生物不能复制。用于处理水中的藻类时紫外线所作用的主要靶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膜质体、细胞骨架及光合作用系统等,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机制:1)紫外线破坏蛋白质结构并使之变性;2)紫外线破坏核酸分子的结构,如引起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和DNA发生水合反应导致其死亡;3)损害细胞,抑制细胞活性;4)降解漂白细胞的色素,阻碍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藻种及培养

受试藻种如表1所示,均购于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

表1 受试藻种及其特征

名称门形态(长度单位为μm)培养基梅尼小环藻硅藻细胞近鼓形,10~30 119 镰形纤维藻绿藻长纺锤形,20~80 SE

卵形隐藻隐藻椭圆或长卵形,20~80 WC

小球衣藻绿藻球形,8~19 SE 铜绿微囊藻蓝藻细胞球形或近球形,3~7 BG11 三角褐指藻硅藻细胞纺锤形,25~35 F/2 盐生杜氏藻绿藻细胞呈梨形,16~24 F/2

试验藻的培养基配方由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提供,用超纯水配制。藻种培养、转接、培养基配制均使用经过高压灭菌的玻璃器皿。各藻种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对于“照射后光照培养”的试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包括4种藻:梅尼小环藻、小球衣藻、镰形纤维藻和铜绿微囊藻;第二批包括卵形隐

藻、三角褐指藻和盐生杜氏藻。第一批培养光强7200lx, 第二批培养光强2400lx 。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温度23℃、每日光照14h 即光暗比为14:10、手动摇藻1次/天。 “照射后黑暗培养”的试验藻包括镰形纤维藻、小球衣藻和盐生杜氏藻,照射后放入黑暗的生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2℃,光照对照样仍放在照射前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温度为23℃,光强为2400lx 。 2.2 紫外线照射源

在微生物实验中,一般用紫外线准平行光束仪来测量某种微生物对紫外线照射的敏感性。紫外线准平行光束仪内装有1根40W 低压紫外灯管,距离照射水样33cm 。UV-B 紫外辐照仪测定试验水样表面接受到的最大紫外线光强(254nm ),分光光度计(型号UV-2401PC )测定试验水样的吸光度(254nm ),根据紫外线照射试验的标准方法确定平均光强(I ),从而根据式(1)计算设计紫外线剂量(Dose )下所需的照射时间(t )。

t I Dose = (1)

取30mL 试验藻液于直径90mm 的培养皿中,放入转子,将培养皿置于紫外平行光束仪正下方,磁力搅拌器的上面,使藻液接受设计时间的紫外线照射。 2.3 藻细胞计数

用移液枪将藻液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在10×4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 3),所以可以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藻细胞数目来换算单位体积内的藻细胞总数。 2.4 紫外线照射对藻类生长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

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试验藻每经过24h 进行一次藻细胞浓度测定,由此得到不同紫外线剂量下藻细胞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曲线。

以未经照射的藻样作为对照来计算藻的灭活率,其计算公式为:

-1N N

=灭活率 (2)

式中0N ——未经照射的藻样中藻细胞个数

N ——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后等量藻样中藻细胞个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光培养条件下紫外线对藻类灭活效果的研究

将经过紫外线照射(最大紫外线光强介于0.14~0.19 mW/cm 2之间)藻样分别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选择长势良好的实验藻液,观察形态并计数。根据藻的种类及形态设定紫外线照射剂量,将经过照射的藻样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24h 观察计数1次,研究在光培养条件下紫外线对7种实验藻的抑制效果。

由图1可以看出,在强度固定的条件下(最大辐射强度为0.170 mW/cm 2),紫外线照射对小球衣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藻液其细胞浓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在照射后的第3天(以照射当天为第1天计)照射后的藻细胞浓度又开始回升,且经过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后其细胞浓度差异逐渐减小,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吻合,因为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光复活和暗修复的协同作用使藻细胞又逐渐恢复活性。另外由空白对照组可以看出小球衣藻处于对数生长期(logarithm phras ),这一时期的藻细胞代谢旺盛,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因此从第3天开始,照射样与对照样的生长趋势一致。

0510********

1

2345

678910

藻细胞浓度/(108c e l l s /L )

时间/d

对照

20mJ/cm240mJ/cm260mJ/cm2

80mJ/cm2

图1 与小球衣藻类似,紫外线照射对其它6用。趋势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形态及生长期不同,浓度逐渐恒定时,根据式(2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藻,同藻在相同的紫外线剂量下灭活率差异较大。

量为400mJ/cm2时灭活率仅为19%,这说明铜绿微囊藻这种蓝藻对紫外线有很强的抵抗力,这是由于其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壁的缘故。梅尼小环藻较易灭活,在照射剂量为60mJ/cm2时灭活率就达到了82%,这是由于梅尼小环藻藻细胞较小且处于延滞期的缘故,因为延滞期的藻细胞正处于恢复状态,其生理活性较低,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也相对较弱。

卵形隐藻、铜绿微囊藻和三角褐指藻三种试验藻接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相同,但是抑制效果均不同。相比较之下,对硅藻三角褐指藻的抑制效果要差一些。而对隐藻卵形隐藻和绿藻盐生杜氏藻的效果要好一些,尤其是在照射剂量较高时这种差别较大。这说明紫外线对藻类的灭活效果与藻的种类有关。而对于同属绿藻的镰形纤维藻和小球衣藻,在紫外线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灭活率也不同,相比较之下,对小球衣藻的抑制效果更好一些。这说明紫外线灭藻的效果与藻细胞的大小与形态有关。小球衣藻为球形,直径在8~19μm之间,而镰形纤维藻的长度在20~80μm之间,而且为纺锤形,故更容易聚集,影响紫外光的透射,从而降低了抑制效果。

表2 7种试验藻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的灭活率

藻/UV剂量(mJ/cm2)20 40 60 80 90

12

40

60

80

梅尼小环藻29

%

78

%

82

%

——————

小球衣藻50

%

52

%

58

%

63

%

—————

镰形纤维藻30

%

38

%

47

%

58

%

—————

盐生杜氏藻——37

% —63

%

85

%

———

卵形隐藻——32

% —70

%

77

%

———

三角褐指藻——25

% —27

%

60

%

———

铜绿微囊藻——————19

%

53

%

73

%

3.2 暗培养条件下紫外线对藻类灭活效果的研究

选择长势良好的3种绿藻:镰形纤维藻、小球衣藻和盐生杜氏藻进行试验。将照射后的藻液放在黑暗的生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24h对试验藻进行细胞数量的测定。

由图2可以看出,暗培养条件下对照样中的藻细胞浓度明显比光培养条件下对照样中的藻细胞浓度低,这是由在暗培养条件下,镰形纤维藻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所致。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藻液其细胞浓度迅速降低,在黑暗培养期间,镰形纤维藻由于没有光的催化作用使得光复活现象受到抑制,从而进行另一种可能的修复机制即暗修复。这一现象同以前的研究结果类似,暗修复作用不显著,藻液黑暗培养期间藻细胞数目变化不大。

与镰形纤维藻类似,对于小球衣藻和盐生杜氏藻,暗培养条件下对照样中的藻细胞浓度明显比光培养条件下对照样中的藻细胞浓度低。对于盐生杜氏藻,未经照射的藻样在放进黑暗培养条件后细胞浓度迅速降低且逐渐趋于稳定,这可能是盐生杜氏藻对光照条件要求比较高,在不能满足光照条件的情况下藻细胞浓度即迅速降低的缘故。

图2 暗培养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对镰形纤维藻生长状况的影响

3种试验藻的灭活率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均在照射后的第3天达到最大灭活率,见表3。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小球衣藻最不易灭活,镰形纤维藻最易灭活。对于3种试验藻,紫外线剂量从100 mJ/cm2提高到150 mJ/cm2时,

灭活率变化并不大,这说明试验藻接受紫外线照射可能存在着“剂量饱和”。

表3 暗培养条件下3种试验藻的灭活率

藻/UV剂量

50 100 150

(mJ/cm2)

镰形纤维藻65% 83% 85%

小球衣藻19% 60% 60%

盐生杜氏藻74% 76% 84%

4 结论

紫外线照射对所有试验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光照培养条件下蓝藻最不易灭活,梅尼小环藻较易灭活。紫外线对藻类的抑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试验藻的种类有关,还与藻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系。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藻细胞浓度在经过短暂的下降后又开始回升,但若将照射后的试验藻液放在暗条件下进行培养藻细胞浓度并未出现明显回升的情况,这说明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藻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这种能力需要光刺激。由于船舶压载水中的藻类处于黑暗条件下,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照射后的光复活现象。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紫外线对藻类的灭活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 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 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60CFU/25cm2 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对水体中藻类的正确认识与 合理科学利用

对水体中藻类的正确认识及合理科学利用 总述:正确认识藻类: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是水体中物质循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水体生产力的体现,明确藻类生长繁殖的生态意义。控藻是要让藻类在水体中生长繁殖,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更高一级来消化生长繁殖的藻类;通过精准地对于目标水域进行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控制来调整水体水生动物生物种群数量与群落总量,准确地控制水体中藻类的总量。这对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藻类的认识 平常我们一提到藻类,首先想到的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想到的是“蓝藻”的爆发,“水华”的发生,“藻毒素”对于人体的危害等等。这实际上是我们对藻类的一个很偏面认识,而事实上: 1、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是水体生产力的体现。 浮游藻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体内具有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等将CO2、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机物转变为葡萄糖等有机物,供其他次级消费者利用,这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浮游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开端,是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的承接者,对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提供氧气、提供饵料、物质转化。 浮游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依靠藻类的存在。 2、藻类是自然界物质循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藻类的分子式近似地为C106H263O110N16P(藻类原生质)可以看出,自然界的碳、氮、磷的循环都得依靠藻类来完成,藻类在自然界中是很重要的一类物质。“8种科学的末日预言”中的第四条预言就是关于藻类的:藻类危机(有某一日,地球上的硅藻不利用太阳能将水形成氧气与氢气而是变种不能利用水分子或者其他的替代物,它有可能转化为利用盐为原料时,结果释放出氯气,没多少年就足以毁掉整个地球。),这足见藻类在自然界的重要性。 3、了解藻类生长的关联因素。 温度、水体的PH值、水体中的氮、水体中的磷、光照等等都对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关联。其中的温度、水体的PH值、光照等等都是自然界的因素,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水体中的氮磷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水体中的氮磷的含量高低不是决定水体藻类爆发的直接因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只是提供了一个“后缓支持”而已。控制水体中的营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验证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TECHPOOL BIO- PHARMA CO., LTD.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验证

目录 1、概述 (3) 2、实施日期及时间安排 (3) 3、验证小组成员 (3) 4、仪器和设备 (3) 5、材料与试剂 (3) 6、验证过程 (4) 7、验证结果记录 (6) 8、再验证周期 (7) 9、相关SOP (7) 10、QA职责 (7) 11、修改事项 (7) 12、文档 (7)

1、概述 进入微生物室的物品通过传递窗,经过紫外消毒后进入微生物室。为了确认传递窗紫外灯的消毒效果,特起草本方案对其进行验证。本验证用于QC微生物室、无菌室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检查。 2、实施日期及时间安排 2007年月日开始进行验证。 3、验证小组成员 4、仪器和设备 5、器材 5.1灭菌刻度吸管(1ml,10ml) 5.2灭菌试管

5.3灭菌平皿 5.4酒精灯 5.5载体:(1.0×1.0cm的玻片) 6、材料与试剂 6.1纯化水 6.2营养琼脂培养基 6.3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6.4营养肉汤培养基 6.5改良马丁培养基 6.6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6.7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6.8大肠杆菌[CMCC(B)44 102] 6.9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6.10稀释液(0.1%吐温80,0.1%蛋白胨溶液) 7、验证过程 7.1 试验环境 试验在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每次操作开始前,开紫外灯照射1小时。 7.2 培养基的制备 7.2.1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方: 营养琼脂培养基粉31.0g 纯化水1000ml 配制: 根据需要量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粉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照射杀毒是医院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但紫外线杀菌灯具由于制造、使用方法和使用寿命等原因,造成紫外线消毒达不到规定的效果。为了确保紫外线发挥出最好的杀菌效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消毒效果进行常规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紫外线杀菌的关键因素是紫外线消毒器辐射253.7nm波长紫外线强度和其他保障措施,所以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有工艺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一、灯管选择及安装:紫外线杀菌灯已由原来的臭氧型发展为低臭氧型,紫外灯由石英玻璃抽真空制成,紫外灯的好坏决定灯管质量(有无气泡、气线)真空度和灯线灯头上工艺水平,紫外灯是不可见光,穿透力弱,直射,杀菌紫外线为c波段,中心波长为253.7A(nm),杀菌效果决定紫外线强度的照射时间。(一)选择合适的紫外线杀菌灯具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常用40W和30W直管式热阴极低压汞灯,小型消毒柜和超净工作台内常选用20W和15W低臭氧直管紫外线消毒灯,特殊消毒器内经常使用H型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及其他专用紫外线杀菌灯具。 (二)正确的安装 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以采用垂直正向照射、反向照射和侧向照射。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0±0.2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将带有反光罩的紫外线灯采用可升降式吊装进行反向照射或装在移动式灯具车上进行正反向照射;侧装即将紫外线灯装载墙壁上进行侧向照射。不管何种安装方式都必须保持灯管之间距离均匀,使得空间辐射强度分布均匀。 (三)达到规定的辐射强度 室内空气消毒需要安装紫外线灯的功率分布达到平均1.5W/m3即每20m3 安装30W紫外线灯1支。 (四)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紫外线消毒空气首先应照射足够的时间和频率,一般在常温下、相对湿度60%,每次照射30~60min,每天照射不少于2次或每次工作之前照射。紫外线消毒受相对湿度和空气中灰尘及灯管表面灰尘的影响,所以应注意对灯管表面的清洁和环境的条件。 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 采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检测紫外线消毒器辐射强度是比较方便而且又准确的方法,是《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1. 照度计检测原理根据紫外线消毒器特定波长(253.7nm),选择特异性光敏元件制作接受元件(受光器),当受光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通过放大传输,在仪表上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显示出来。 2. 测试方法先将紫外线灯打开照射3~5min,将调试好的照度计受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直到仪表表针或数字不再上升即可读值。 3. 应用范围用于对新出厂的灯管检验,生产厂家可用照度计检验出厂各种紫外线灯管。按国家标准制定,新出厂30W紫外线灯管在下方中央垂直1m

如何控制水族箱中藻类的生长

如何控制水族箱中藻类的生长水族箱的藻类有很多种,有些藻类如果数量较少的话,还能帮助维持水族箱的生态平衡,但如果过量出现的话,就会破坏水族箱内的生态环境,不但会降低水族箱的观赏价值,还会影响其他水生物的成长。 罗汉鱼(详情介绍) 一、藻类形成的常见原因 1、鱼缸中的藻类滋生主要是由於水中过盛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 2、当营养物质、氮、磷和有机碳是过盛造成的,这些过省养物质超过了水体和过滤系统的自净能力,同时为藻类生长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环境。 3、特别是在光照充足合理的情况下,藻类生物会繁殖生长的更为旺盛和频繁。鱼缸中最为常见的藻类生物有,绿水、膜状藻、丝状藻、青苔、黑毛藻、矽藻等等。 4、绿水主要是水中累积有过量硝酸盐及磷酸盐而快速的生长繁殖。 5、膜状藻常出现在新缸或者频繁换水的水族箱中,它会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水草生长不良。青苔在未优养化至高度优养化的水质中均能生长。 6、有趣的是,藻类的量多或量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水族缸所设立的环境条件,有时我们的环境适合水草或鱼类生存,自然

藻类就少一点,或少到肉眼看不到。相反的,如果因为疏于照顾或设立条件不正确所经营的环境,这时藻类正好占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大量增生,一般我们所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这种“藻类共和国”泛滥的水族缸。所以藻类要多要少完全是操之在我们的手中,而不是藻类自己随便长出来的。即是黑毛藻(或称刷状藻)也不是随随便便会长在一个光合作用旺盛,繁花似锦的水草缸中。 罗汉鱼(详情介绍) 二、如何控制鱼缸藻类的方法 1、藻类能在水中迅速繁殖生长,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水质环境中的pH值迅速上升,大量的死亡藻类会消耗掉鱼缸水环境中的大量氧气,从而破坏鱼缸的水质环境,影响水族类生物的成长。 2、当鱼缸出现大量的藻类时,养殖者可以调节好水的硬度、调节水温、稳定池水的pH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3、常在水中有足够余氯的情况下,藻类繁殖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可以选择专用的除藻剂结晶硫酸铜,去合适的量,然後让其溶於水中,等待水呈现蓝色。这种专业的药剂极易溶於水,并且除藻的效果非常的好。 4、当发现鱼缸大量的繁殖藻类生物是,养殖者有必要为鱼缸更换新水,并且清洗鱼缸,将鱼缸壁上的藻类生活清除乾净,以此方法来清除水草。 5、同时,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还要定期的做好水质清洁工作,有必要定期的进行除藻,减小鱼缸出现大量藻类繁殖的机率。 藻类的出现一般都说明了你在护理水族箱的过程中是有问题

01 紫外灯照射消毒效果确认方案

紫外灯照射消毒效果确认方案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2012年06月01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质保部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保部()份质检部()份 生产部()份物资部()份 设备部()份采供部()份 销售部()份行政部()份 财务部()份 变更记载: 修订号执行日期 00 2012年06月01日 01 02 目录 1、引言 2、验证目的 3、风险评估 4、验证范围 5、参考资料 6、人员职责 7、验证内容 7.1安装确认(IQ) 7.2运行确认(OQ) 7.3性能确认 7.4确认周期 7.5本次确认结果与评价

1. 引言 1.1 概述 原辅料在传入D 级区前,先在气锁间或传递窗将其表面微生物用紫外灯杀灭,以保证D 级区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 1.2目的 1.2.1确认该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安装运行符合设计要求。 1.2.2确认设备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3文件 《紫外灯使用管理规程》编号: 存放处: 2. 验证目的 通过对不同车间各随机选取一个紫外灯进行验证,从而证明所有紫外灯净化效果符合要求,保证所传递物品等不会对洁净区产生污染。 3. 风险评估 为了找出风险关键点所在,加倍关注这些风险因素并消除其影响,降低人员进入洁净区服装不会对洁净区造成污染。见风险分析表: 4. 验证范围 洁净区传递窗或气锁间紫外灯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5. 参考资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 6. 人员职责 6.1验证实施小组成员表 序号 项目 潜在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高、中、低) 避免措施 是否可以 降低风险 1 人员职责 职责不明,造成验证过程 中出现工作遗漏,影响验 证工作开展、进度 中 起草方案时制定验证 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小组人员在方案上签字确认 可以降低风险 2 方案的 培训 方案的培训可能不到位, 方案的执行者可能不熟悉 本方案的内容 中 对参与本方案的全体 人员进行祥细的培训,使之全面熟悉方案中的内容 可以降低风险 3 紫外线 消毒效果 生物指示剂无效,造成验证失败 高 必须做阳性对照试验 可以降低风险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验证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验证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验证 目录 1、概述 (2) 2、实施日期及时间安排 (3) 3、验证小组成员 (3) 4、仪器和设备 (3) 5、材料与试剂 (3) 6、验证过程 (4) 7、验证结果记录 (6) 8、再验证周期 (6) 9、相关SOP (7) 10、QA职责 (7) 11、修改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进入净化车间的零配件或其它物品通过传递窗,进入微生物室的物品通过传递窗,经过紫外消毒后进入微生物室。为了确认传递窗紫外灯的消毒效果,特起草方案对其进行验

证。本验证用于生产车间、微生物室、无菌室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检查。 2、实施日期及时间安排 2007年月日开始进行验证。 3、验证小组成员 4、仪器和设备 5、器材 5.1灭菌刻度吸管(1ml,10ml) 5.2灭菌试管 5.3灭菌平皿 5.4酒精灯 5.5载体:(1.0×1.0cm的玻片) 6、材料与试剂 6.1纯化水 6.2营养琼脂培养基

6.3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6.4营养肉汤培养基 6.5改良马丁培养基 6.6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6.7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6.8大肠杆菌[CMCC(B)44 102] 6.9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6.10稀释液(0.1%吐温80,0.1%蛋白胨溶液) 7、验证过程 7.1 试验环境 试验在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每次操作开始前,开紫外灯照射1小时。 7.2 培养基的制备 7.2.1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方: 营养琼脂培养基粉31.0g 纯化水1000ml 配制: 根据需要量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粉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7.2.2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42.0g 纯化水1000ml 配制:

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应用 作者:彭亚锋, 周耀斌, 李勤, 薛峰, 冯俊, PENG Ya-feng, ZHOU Yao-bin, LI Qing,XUE feng, FENG Jun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上海,200233 刊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英文刊名:CHINA FOOD ADDITIVES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27条) 1.Harding T.S History of trehalose,its discovery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1923 2.Koch E.M;F.C.Koch The presence of trehalose in yeast 1925 3.Elbein A.D The metabolism of a,a-trehalose 1974 4.程池天然生物保存物质--海藻糖的特性与应用 1996(01) 5.尤新功能性低聚糖生产与应用 2004 6.袁勤生海藻糖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 2005(04) 7.聂凌鸿;宁正祥海藻糖的生物保护作用[期刊论文]-生命的化学 2001(03) 8.刘传斌;云战友;冯朴荪;苗蔚荣海藻糖在生物制品活性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1998(07) 9.于春燕;郎刚华;刘万顺海藻糖研究进展 2000(02) 10.姚汝华;周青峰海藻糖及其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5(04) 11.马莺酶法合成海藻糖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3 12.张玉华;凌沛学;籍保平海藻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 2005(03) 13.Peter Piper Differential role Hsps and trehalose in stresstolerance 1998(02) 14.黄成垠;安国瑞;王庆敏;戴秀玉 周坚海藻糖对医用诊断工具酶活性保护研究 1997(06) 15.杨小民;杨基础不同糖对纤维素酶保护的机理研究[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16.李晓东以淀粉为原料利用微生物酶生成海藻糖的新方法 2000(01) 17.涂国云海藻糖的性质、生产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食品工业 2003(03) 18.马春玲;王瑞明;刘建军海藻糖的性质及其生产 2003(03) 19.胡宗利;夏玉先;陈国平;蔡绍皙海藻糖的生产制备及其应用前景[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04) 20.Crowe J.H Preservation of membranes in anhydrobiotic organism:the role of trehalose[外文期刊] 1984 21.Colaco C Food packaging and preservation 1994 22.Timasheff S N查看详情 1993 23.Mauro Sola-Penna;Jose Roberto Meyer-Fernandes Stabilization against thermal inactivation promoted by sugars on enzy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why is trehalose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sugars[外文期刊] 1998(01) 24.Mike A Singer;Susan Lindquist The ying and yang of thermotolerance affecting trehalose 1998 25.Danforth Parker Miller Rational design of protective agents and processe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biologicals 2001 26.查看详情

(完整版)紫外消毒验证程序方案

紫外线消毒验证程序方案 方案编号:20160816001 生效日期:2016年8月16日 实施日期:2016年8月16日

目录 一、目的 (3) 二、验证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3) 三、培训 (3) 四、相关法规或文件的符合性 (4) 五、设备描述 (4) 1. 设备功能描述 (4) 六、确认前准备 (4) 七、偏差及偏差处理 (7) 八、完成验证报告 (7) 九、验证结果评审 (7) 十、验证文件变更历史及归档 (7) 十一、附件 (8)

一、目的 本方案为确认紫外线消毒柜能够对物体表面进行有效的消毒而进行验证。进入车间的来模或其它返修召回产品,经过紫外消毒后进入生产作业区;成品出货前经紫外线消毒柜消毒后进行包装出货。为了确认紫外线消毒柜的消毒效果,特起草方案对其进行验证。本验证用于接收区来模和成品出货紫外线消毒柜表面消毒效果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二、验证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三、培训 验证小组组长应在本确认方案批准后组织对本确认小组成员及其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本确认方案及确认与本方案相关 SOP、技术资料的专项培训,并确保所有参加本次确认工作的人都已悉知本方案及相关 SOP、技术资料的要求。

四、相关法规或文件的符合性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 五、功能描述 1. 设备功能描述: 紫外线消毒柜主要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内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只适用于表面杀菌。紫外灯的杀菌力度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以点燃100h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把紫外灯点到70%额定功率的点灯时间定为平均寿命,紫外灯使用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更换,国产紫外灯“平均寿命一般为1000h。紫外灯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准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紫外线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70uW/cm2以上。 六、确认前准备 1.文件资料确认 2.仪器、试剂的准备: 2.2.器材

藻类的控制

摘自《沼泽缸之家》 好久沒從德國訂書了, 在忍耐了好一陣子以後, 上個月我終於購買了三本德國的水族圖書, 老實說我出手得有點勉強, 我現在已經習慣閱讀學術研究文獻, 對於休閒嗜好等級的圖書刊物, 早就已經興趣缺缺。 不過能夠藉由書籍來看看目前德國水族界的進展, 也是另一種不錯的管道, 畢竟平面媒體還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這次要探討的, 是德國知名水族網站aquamax 的站長Bernd Kaufmann 先生所發表的專書「水族缸藻類手冊(Algen-Fibel Aquarium)」。 本書可說是Bernd Kaufmann 先生將其網站內有關藻類的文章, 進行了一次彙整並稍做補充, 組成了一本總頁數達96 頁且搭配了約200 幅照片的圖書。 這是很不容易呈現的一個作品, 至少在台灣,

我很難想像一本專談藻類的書能有多大的銷售量, 德國人的閱讀風氣很是令人欣賞。 德國知名水族網站aquamax 站長Bernd Kaufmann 先生。 言歸正傳, 先前為了忠於aquamax 網站的原汁原味, 我在翻譯發表時並未做任何的修飾或評論, 也就是內文的看法並不等於我的想法。 現在我買書回來了, 總算可以從一個讀者的角度, 來探討作者Berned Kaufmann 的論點了。 本書的架構分成了幾個大單元, 分別探討了自然界和水族缸中的藻類與水草、換水、水族缸中最重要的藻類,另外還有藻類、食藻生物和對抗藻類的水草等小圖譜。 不論是在Bernd Kaufmann 的圖書或網頁內, 有關藻類的名稱鑑定和精美的顯微圖片, 學名的正確性是無庸置疑的(或許吧), 而照片的品質也是令人讚嘆的。 至於在水族缸藻類手冊一書中的爆藻論點, 也是維持了和aquamax 原網站相同的看法。 這方面我個人就有不同的意見了。 我們做詳細的調查和觀察,

紫外灯照射灭菌消毒验证方案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紫外灯照射灭菌消毒验证方案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

验证方制订 验证方案审批 验证结果最终审查及批准

目录 1、引言 1.1概述 1.2目的 1.3文件 2、安装验证(IQ) 2.1设备情况 2.2材料 2.3配电 3、运行验证(OQ) 3.1目的 3.2认可的质量标准 3.3检查及结果 4、性能验证 4.1目的 4.2标准 4.3方法 4.4结果 4.5结论 5、验证周期 6、本次验证结果与评价

1、引言 1.1概述 原辅料在传入D级区前,先在气阀室将其表面微生物用紫外灯杀灭,以保证D级区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 1.2目的 1.2.1确认该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安装运行符合设计要求。 1.2.2确认设备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3文件 《紫外灯的使用方法》编号:存放处: 2、安装验证(IQ) 2.1设备情况 2.2材料 评价:a、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标准?

偏差: b、设备的安装、连接是否符合现行GMP要求? 偏差: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2.3配电 3、运行验证

3.1目的 在空运转情况下,确认该设备运转情况达到设计要求。 3.2认可的质量标准 设备各功能均达到制造厂家使用手册规定和设计的要求。 3.3检查及结果 4、性能验证 4.1目的 按UV 传递窗的操作进行,验证经其传入的物料表面达到消毒要求。 4.2标准 物料(包装)表面无活的微生物。 4.3方法 4.3.1棉球擦抹法 将要传递的物料按最大装载放置,过一定的时间后,在物料表面取样检查,每件物料表面取 三点。 4.3.2生物指示剂法 4.3.2.1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使用前测定其初期菌数,应不少于10个。 4.3.2.2在消毒灭菌前,将装有生物指示剂表皿置于紫外灯内的周边及中间部位灭菌前打开表皿,灭菌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放入大豆酪素消化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3天,看细菌是否被杀灭,若没有细菌生长,则为合格。 4.3.2.3表皿放置图 4.4结果 4.4.1棉球擦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在医院,食品厂,水处理等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灯管辐射强度低及应用不当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为了保证满意的消毒效果,在使用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监测和管理措施。 1.灯管的辐射强度: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m2 (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 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用。 2.灯管安装的数量 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2分册(医院消毒规范)规定,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30W紫外线灯,在垂直1m处辐射强度高于70μW/cm2)为平均每立方米

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 2m,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 n,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如果是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照射表面应以1m为宜,杀菌才有效。 3.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紫外线辐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辐射强度降低,如温度下降到4℃时,辐射强度则可下降65%~80%左右,严重影响杀菌效果。一般以室温20~40℃为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最大且稳定,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4.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高,紫外线辐射穿透细胞减少。有关文献介绍,相对湿度在55%~60%时,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最强,相对湿度在6 0%~70%以上时,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率降低,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甚至反而对微生物有激活作用,可使杀菌力下降30%~40%。刚刚湿拖地和擦桌面后立即进行紫外线消毒,会使室内湿度增大,影响消毒效果。因此,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

海藻糖的应用

功效应用例 糕点抑制淀粉老化(抑制硬化、维持透明感) 降低甜味、提高糖度、 增加耐冻性(抑制冷冻变质、抑制冰晶形成、维持保形性) 抑制失水(提高保水性) 改善口感,防止吸湿(维持酥脆感) 防止过度上色 防止砂糖析出结晶 提升气泡稳定性(取代乳化剂) 抑制油脂酸败异味 保持鲜度 调整水分量 减少加热后的不良气味 团子、大福 豆馅、鲜奶油 冷冻烘焙产品 鲜奶油、豆馅 派、饼干 鲜奶油、豆馅 羊羹、磅蛋糕 海绵蛋糕、戚风蛋糕 冷冻蛋糕、派类 冷藏蛋糕所用的鲜果 各式糕点 巧克力、可可豆 糖果、面包降低甜味,改善口感 防止过度上色 防止回潮 改善口感(维持脆爽) 保持口感(抑制老化) 增加耐冻性 提升气泡稳定性(取代乳化剂) 糖果、蜂蜜蛋糕 白面包、饼干 糖果、豆类零食 糖果、饼干 米粉、面包、三明治 冷冻面食半成品 吐司面包 冷饮、甜点降低甜味,改善口感 抑制蛋白质变性 防止离水 抑制冰晶成长 提升牛奶口感(减少加热后的不良气味) 提高保形性 防止吸湿 冰淇淋、果冻 布丁、果冻、慕斯 冷冻布丁、果冻 雪酪 卡士达馅、牛奶布丁 果冻、慕斯 水果脆片

饮料低着色性 低甜味 矫香矫臭 提高溶解度 抗氧化 缓释能量 果蔬汁、氨基酸饮料 各式饮料 含柠檬、牛奶、豆奶、 矿物质等的饮品 含钙、多酚类饮料 果蔬汁 运动饮料 面类抑制淀粉老化 防止面条结团 防止面条过软 防止干燥 缩短煮面时间 乌冬面、饺子皮、拉 面、荞麦面 调味料抑制吸湿放湿 抑制淀粉老化 抑制蛋白质变性(减少浮渣) 增加耐冻性 抑制异味 防止过度上色 提高固形物含量(延长保质期,防止水分转移) 粉末调味料 含淀粉的液状调味料 肉类用调味料 沙拉酱、酱汁 液状调味料 液状调味料 液状调味料 水产品加工抑制蛋白质变性 抑制淀粉老化 抑制吸湿放湿 提升风味 改善口感(弹性、松脆) 防止褐变 减少鱼腥味 减少异味 防止崩解 提升耐冻性 冷冻鱼糜、炸鱼板 含淀粉的鱼糜 海苔、干燥鱼贝 冷冻鱼糜、海鲜佃煮 鱼板、蟹肉棒、竹轮 鱿鱼丝,、吻仔鱼 秋刀鱼、青花鱼 各式水产品 红烧鱼 加工鱼片

(整理)V-D-004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验证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2. 验证目的 (2) 3. 职责 (2) 3.1验证委员会 (2) 3.2工程部 (2) 3.3生产部 (2) 3.4质量部 (3) 4. 验证内容 (3) 4.1验证条件 (3)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3) 4.1.2 验证所需的试验条件 (3) 4.2验证步骤 (4) 4.2.1 消毒前的准备 (4) 4.2.2 紫外线照射消毒 (5) 4.2.3 消毒效果确认 (5) 4.3拟订再验证周期,起草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程序 (6)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6) 5. 附件 (6) 1.概述 紫外线灭菌灯(简称紫外灯)主要用于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料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其特点是: ①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只适用于表面杀菌; ②紫外灯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以点燃100h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把紫外灯点到70%额定功率的点灯时间定为平均寿命,紫外灯使用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更换,国产紫外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

③紫外灯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 ④紫外灯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准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⑤紫外线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uW/cm2以上。 2.验证目的 为确认紫外线灭菌灯能够对洁净厂房进行有效的消毒,确定紫外灯的使用寿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3.职责 3.1验证委员会 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工程部 1.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3.3生产部 1.负责洁净厂房的清洁。

传递窗紫外线消毒效果验证

传递窗紫外线消毒效果验证 福州健立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验证报告 名称: 传递窗紫外灯表面消毒效果 验证编号: 生效日期: 编写: 日期年月日审核: 日期年月日批准: 日期年月日 1. 验证目的 进入洁净区(十万级)的物品通过传递窗,经过紫外消毒后进入洁净区。为了确认传递 窗紫外灯的消毒效果,对传递窗紫外灯消毒效果进行验证,对其在今后日常生产中可靠性和 质量稳定性提供保证。 2.验证设备及器材 设备及器材名称型号或规格 SW-CJ-27-D 净化工作台 YX280B 高压蒸汽灭菌锅 DHP-9162 恒温培养箱 LRH-150F 生化培养箱 DHG-9140A 电热恒温干燥箱 1ml 灭菌刻度吸管 灭菌试管 90mm 灭菌平皿

1.0*1.0cm 玻片 3(验证材料及试剂 蒸馏水 营养琼脂培养基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B)25923] 枯草芽孢杆菌[ATCC(B)9372] 大肠杆菌[ATCC(B)25922] 白色念珠菌[ATCC(F)10231] 稀释剂0.9%NaCl溶液 4. 验证内容 4.1 辐照强度测定 4.2照射剂量 4.3细菌及其芽孢和真菌杀灭效果的测定 5(验证方法 5.1 试验环境 试验在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5.2试验前准备 5.2.1器具灭菌

将所有与试验接触的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备用。 5.2.2 试剂和培养基制备 取试管20支,加入10ml 0.9%氯化钠溶液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 20min备用。 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方: 营养琼脂培养基 31.0g 蒸馏水 1000ml 配制: 根据需要量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三角烧瓶,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 20分钟。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42.0g 纯化水 1000ml 配制: 根据需要量称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三角烧瓶,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 20分钟。 改良马丁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培养基 28.0g 纯化水 1000ml 配制: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8-13 查看次数:997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照射杀毒是医院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但紫外线杀菌灯具由于制造、使用方法和使用寿命等原因,造成紫外线消毒达不到规定的效果。为了确保紫外线发挥出最好的杀菌效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消毒效果进行常规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紫外线杀菌的关键因素是紫外线消毒器辐射253.7nm 波长紫外线强度和其他保障措施,所以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有工艺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一、灯管选择及安装:紫外线杀菌灯已由原来的臭氧型发展为低臭氧型,紫外灯由石英玻璃抽真空制成,紫外灯的好坏决定灯管质量(有无气泡、气线)真空度和灯线灯头上工艺水平,紫外灯是不可见光,穿透力弱,直射,杀菌紫外线为c 波段,中心波长为253.7A (nm ),杀菌效果决定紫外线强度的照射时间。 (一)选择合适的紫外线杀菌灯具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常用40W 和30W 直管式热阴极低压汞灯,小型消毒柜和超净工作台内常选用20W 和15W 低臭氧直管紫外线消毒灯,特殊消毒器内经常使用H 型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及其他专用紫外线杀菌灯具。 (二)正确的安装 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以采用垂直正向照射、反向照射和侧向照射。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0±0.2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将带有反光罩的紫外线灯采用可升降式吊装进行反向照射或装在移动式灯具车上进行正反向照射;侧装即将紫外线灯装载墙壁上进行侧向照射。不管何种安装方式都必须保持灯管之间距离均匀,使得空间辐射强度分布均匀。

海藻糖的特性及应用

海藻糖的特性及应用 海藻糖(Trehalose)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天然糖类,1832年由Wiggers将其从黑麦的麦角菌中首次提取出来,随后的研究发现海藻糖在自然界中许多可食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都广泛存在,如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蘑菇类、海藻类、豆类、虾、面包、啤酒及酵母发酵食品中都有含量较高的海藻糖。 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1,1-糖苷键构成的非还原性糖,有3种异构体即海藻糖(α,α)、异海藻糖(β,β)和新海藻糖(α,β),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科学家们发现,沙漠植物卷叶柏在干旱时几近枯死,遇水后却又可以奇迹般复活;高山植物复活草能够耐过冰雪严寒;一些昆虫在高寒、高温和干燥失水等条件下不冻结、不干死,就是它们体内的海藻糖创造的生命奇迹。海藻糖因此在科学界素有“生命之糖”的美誉。国际权威的《自然》杂志曾在2000年7月发表了对海藻糖进行评价的专文,文中指出:“对许多生命体而言,海藻糖的有与无,意味着生命或者死亡”。 海藻糖又称漏芦糖、蕈糖等。 作用 海藻糖对生物体具有神奇的保护作用,是因为海藻糖在高温、高寒、高渗透压及干燥失水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在细胞表面能形成独特的保护膜,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分子不变性失活,从而维持生命体的生命过程和生物特征。许多对外界恶劣环境表现出非凡抗逆耐受力的物种,都与它们体内存在大量的海藻糖有直接的关系。而自然界中如蔗糖、葡萄糖等其它糖类,均不具备这一功能。这一独特的功能特性,使得海藻糖除了可以作为蛋白质药物、酶、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的优良活性保护剂以外,还是保持细胞活性、保湿类化妆品的重要成分,更可作为防止食品劣化、保持食品新鲜风味、提升食品品质的独特食品配料,大大拓展了海藻糖作为天然食用甜味糖的功能。 生产工艺 海藻糖是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采用按国际制药标准建造的成套设备,以当地特有的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天然木薯淀粉为原料,在国内首家以规模化形式生产海藻糖,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种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海藻糖系列产品,使生物制剂、化妆品、烘焙产品、水产畜产加工、米面制品、饮料和糖果以及农林种植等各个行业广泛受惠。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复习过程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 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 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

(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 (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 (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 (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 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 (1)采用物理方法: 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 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紫外灯对洁净区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案

紫外灯对洁净区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案 1 目的 检查并确认紫外灯对洁净区的消毒效果,使洁净区符合GMP、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检验规程的要求。 2 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紫外灯对洁净区的消毒效果的验证。 3 责任人 验证成员由生产一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质检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生产计划部人员、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组成。 质检部负责组织制定验证方案、验证中取样检验和验证资料的归口管理。、 生产一部负责协助配合质检部制定和实施验证方案。 生产计划部负责验证工作的协调。 总工程师负责验证文件的审核。 副总经理负责验证文件的批准。 4验证依据 洁净区技术要求 SMP07001A0 验证管理程序 5概述 】 洁净区是进行最终和非最终灭菌产品生产、口服溶液产品生产、灌装或组装、封盖以及进行产品的微生物培养和检验的工作场地。本公司洁净区消毒方法是用注射用水进行清洁卫生后,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对洁净区的墙面、顶棚、地面、门窗及工作台等进行擦拭,并向空间喷洒适量的消毒剂或进行熏蒸、用紫外灯照射,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使洁净区能满足该洁净区的要求以及使洁净区符合GMP、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检验规程的要求。紫外灯对洁净区消毒效果的验证主要由紫外线的波长、紫外线的强度、照射时间的确认和消毒后效果及有效期的确认等组成,以证明所用的紫外灯对洁净区的消毒是可行的。 6验证方法 通过用紫外灯对洁净区消毒后,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细菌挑战性试验、表面污染试验,确认洁净区能达到该洁净区的要求、符合GMP和本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检验规程的要求。 7验证程序 紫外灯、紫外灯波长的确认 对洁净区的紫外灯的强度进行测试,测试点的选择如下图,结果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