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

(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 (2)a 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 3∶1 普遍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

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____________。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模拟_________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____________组合。

(5)计算____________组合。

【学习目标】

1.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2.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认识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 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列出表

(4)统计小球组合

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

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问题全解:

46.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见“内容全解1”。

47.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注意事项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注意事项

①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

②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

③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2)成功的关键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小组统计与全班综合统计相结合。每个小组的统计数据不同。有的可能接近理论值,有的可能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对全班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结果会更接近理论值。

【学习方法指导】

1.做此实验一定要结合实验结果来理解基因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雌雄个体各产生两种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由于配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因此后代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先统计本组实验后代性状比例,再把各组得到的数据加起来进行统计,这样可以充分理解3∶1的性状分离比是在后代数量较多时才越接近此比例。

2.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购买小球时,须注意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且要有一定的重量,以避免人为误差。而准备代表不同配子的小球时,如果小球为彩色的,可以不在小球上标上D和d,只要操作者记住哪种颜色代表哪种基因就可以了。如果小球为同一种颜色,则必须在小球上标上字母D和d,以区别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时,容器最好采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

4.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5.最好是2人1组,互相配合。此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时以2人1组为宜。实验中1人抓球,每次抓取小球前,再顺便搅拌一下桶内小球,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可事先自定左手专抓甲桶、右手专抓乙桶,放回时可避免弄混),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另1人做记录,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2人可以交换操作。

6.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重复几次模拟实验。

【知识拓展】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生物学中很多研究对象直接用来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因而模拟实验成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请设计一实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设计1:将包有红(或其他)颜色塑料皮的细铜线剪成4段两两等长的2种长短不一的线段(模拟母方的染色质或染色体),将包有黄(或另一种)颜色塑料皮的细铜线剪成与红(或其他)颜色一一对应的线段(模拟父方的染色质或染色体)。分别模拟:

(1)间期:将两种颜色不同大小的细铜线各取1条共4条,代表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但仍呈细丝状),然后模拟复制过程,将其余的细铜线与这4条一一对应,在对应的2条细铜线之间的一点用少许橡皮泥(或口香糖等)粘合起来代表着丝点。

第一次分裂:将等长的一组颜色不同的细铜线进行分别配对,模拟联会,然后将每一根细铜线螺旋起来,模拟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的过程,再将表示联会的染色体排列在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接着模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各种情况,最后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将由橡皮泥粘合在一起的细铜线分开,模拟着丝点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情况。

设计2:(略)。

【同步达纲训练】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四次抓取是DD的概率是

A.1/4 B.1/2 C.0 D.1

2.如果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估算是DD组合的机会是A.0 B.1/4 C.1/2 D.1

3.若D代表高茎,d代表矮茎,当你统计了200次后,矮茎植物约占

A.1/4 B.1/2 C.1 D.0

4.每次抓后统计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表示两种配子的数目要相等B.避免小球的丢失

C.避免人为误差D.小球可再次使用

5.代表各种雌、雄配子的小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方面应彼此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6.由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认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____________,形成两种数目____________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的过程。

7.若D代表豌豆圆粒基因,d代表豌豆皱粒基因,某同学抓取100次后,统计小球组合数结果为:DD组合为0,Dd组合为100,dd组合为0,你如何解释此结果?

参考答案

1.解析:从甲桶内抓取D小球的可能性为1/2,从乙桶内抓取D小球的可能性也是1/2,两者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为(1/2)×(1/2)=1/4,每一次抓取都是独立的,对下一次抓取无影响,尽管该同学前三次抓取的都是DD,第四次抓取DD的概率依然是1/4。

答案:A

2.解析:无论抓取多少次,是DD组合的可能性都一样。

答案:B

3.解析:dd组合出现的概率为1/4

答案:A

4.解析: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答案:A

5.相同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6.分离相等随机

7.一桶内全为D小球,另一桶内全为d小球。后代组合只有一种情况,说明亲本各只产生一种配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 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例题2】(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1 :1 ,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例题3】(2009年上海生物,29)牡丹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深红色的牡丹同一白色的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的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例题4】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对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 l 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d)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面试真题-《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分离定律模拟实验是如何验证孟德尔假说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孟德尔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假说。 学生:回忆后复述假说 教师: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随机组合真的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 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选择实验材料 教师:分小组选择实验材料,并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一:两个带盖的盒子,内置黄豆和黑豆各10颗。 学生二:两个带盖的小桶,内置黄色和白色乒乓球各1 0个,在小球上标记D和d。重复做实验50-100次。 教师:为什么要在小球上标记D和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二:两个小球代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中F1代产生的配子,D表示显性遗传因子,d代表隐性遗传因子。 教师:分别从两个桶或盒子中各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相当于什么过程?为什么实验要做50-100次这么多呢? 学生齐答: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配子结合形成下一代。重复次数多是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操作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活动程序 1、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2、方法步骤 ⑴分装、标记小球〈设定雌雄配子〉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一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如果甲桶中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配子,乙桶中小球代表的是雄配子。 ⑵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⑶随机取球〈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做50—100次。 ⑷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小球组合〉 统计不同的小球组合的数量并计算出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之比,以及含有小球D的组合与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 ⑴三种组合DD、Dd、dd的数量之比接近1:2:1。 ⑵含有D和dd组合的数量之比接近3:1。 4、课后讨论 ⑴如果在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 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⑵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更深的 理解和认识? ⑶假如当时孟得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 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高一生物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精编版

高一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初步学会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二、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个。 2.分别摇动两个小桶,使桶内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每抓 一次,在不同的小球组合后用“正”字形式记录)。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按步骤3重复50 ~ 100次(重复次数越 多,模拟效果越好)。 5. 统计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6. 计算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三、结果记录 四、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实验评价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相吻合吗?如果与预期不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误区警示 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 ②此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时以两人一组为宜。实验中一人抓球,另一人做记录,并 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两人可以交换操作。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 ③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④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小组统计与全班综 合统计相结合。每个小组的统计数据不同。有的可能接近理论值,有的可能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对全班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结果会更接近理论值。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二、探究创新 为什么说模拟实验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人教版必修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实验过程 (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3.实验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中,DD∶Dd∶dd比值接近1∶2∶1,彩球组合类型代表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桶内的彩球模拟的是F1产生的两种配子() (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答案(1)√(2)× 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装置图,分析问题:

1.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 提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抓取小球时应随机抓取;(2)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3)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 (4)重复多次。 3.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最新《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三、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往往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假说—演绎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

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于D对d的显性作用,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 /2 /4 /4 分析:P:AaF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

高二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 五、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2)a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3∶1普遍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____________。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模拟_________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实验操作方面:学生有一定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 本实验需要实验器材、用具种类少、容易准备,普通实验室具备该实验条件。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 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 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 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 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 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 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 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 裂方式产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 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整理]4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性状分离比。 1.常规性状分离比。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3:1。 例1:南瓜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一株开红花和一株开黄花南瓜杂交,F1全为红花。让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 AA ×黄花aa ↓ F1 Aa 红花 F2 3红花(A ):1白花(aa) 1.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 例2: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高杆DDTT×矮杆易感病ddtt ↓ F1 DdTt高杆抗病 ↓ F2 9高抗病(D T ):3高感病(D tt): 3矮抗病(ddD ):1矮感病(ddtt) 2 性状分离比偏离类型。 2.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1。 例3:玫瑰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红花(CC),黄花(Cc)和白花(cc)三种花色,将一株红花玫瑰与白花玫瑰杂交产生子一代,再自交获得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CC×白花cc ↓ F1 Cc黄花 ↓ F2 1红花(CC):2黄花(Cc):1白花(cc) 2.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2:4:1:2:1:2:1。 例4:茉莉花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深色花对浅色花为显性,浅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叶片的形状受另一对基因K(k)控制,圆形叶对锯齿叶为显性,锯齿叶对长形也为显性,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请描绘出一株深色花长形叶与一株白色花圆形叶杂交,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的遗传图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 (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 (2)a 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 3∶1 普遍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分析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遗传学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这部分题目的难度较大,是决定考生生物成绩高低的关键。命题的侧重点是遗传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考查的形式较多,如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分析实验等。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遗传学部分的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遗传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为2011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作试验材料,最先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面从一道高考遗传题来看孟德尔比率的变化,掌握好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高考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启发。 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下面试图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以期广大师生能从中获得启发。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 盖作用。F2比例:9 : 3 : 4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如图 或 (3)9紫:3红:4白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 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F2 比例:9 : 6 : 1 【例题2】(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