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最新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最新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可持续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学校: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3.10.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背景与设计

提示课前两周将预习探究作业发给学生,课前一周学生完成情况汇总再次下发学生学习探究典型案例

学生学习探究作业

学校:北京市第55中学授课教师:王京授课时间:2013.10.23

授课班级:高二(1)班组别: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题: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力):

掌握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应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等学科技能。

过程与方法(可持续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知识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调

查研究和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可用性,摆脱了课本的束缚,让学生们任意遨

游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与参与程度,同时,本节知识还通过让学生自己

去调查研究城市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帮助学生学会珍视、节约这些珍贵的资源,并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合理运用资源的实际情况,意识到用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资源节约的使命感、责任感,进而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的美

德和价值观。

三、课前预习探究一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预习:复习人教必修五3.4基本不等式,填空:

基本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注意:一____________ 二________ 三________

结论1:两个正数积为定值,则_______ 有最_值,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两个正数和为定值,则_______ 有最 _值,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基本不等式探究解决下面问题:

问题1:调查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

指导探究: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它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生活在这里,倍感

自豪,但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你关注过北京资源的使用情况吗?是否存在资源浪费、资源

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呢?赶快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呢: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市政府决定在京郊建造一些长方体形无盖蓄水池,一个蓄水池

容积为4800立方米,深为3米.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的大小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呢?

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并

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

问题2:调查汶川地震造成的资源损失情况以及城市重建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

指导探究: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北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69227 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难关,灾后重建、刻不容缓,作为设计师,你又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重建问题:

北川农场有毁坏的猪圈一座,留有旧墙一面长12m现准备背面靠旧墙重建一个矩形猪

圈,如图所示,猪圈面积为112 m2,工程条件是:(1)修1m旧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的

25% ;(2)拆去1m旧墙用所得材料建1m新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的50%,问施工人员如何利用旧墙最节省?

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汶川地震的资源破坏以及灾后重建资源使用情况,并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

获?

12m

问题3:调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资源使用的优秀案例或失败案例,找一找利用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资源合理使用问题?

要求: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展示一个资源合理使用的优秀案例。

2 、准备一道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课堂应用探究题目备用

四、课堂应用探究(详见学生学习探究典型案例)

课堂应用探究题目由学生通过问题探究3的完成来选择,学生自编导自解决,共同探究!

五、课后:指导应用探究-预习探究

将课前预习探究及课堂应用探究的问题总结归纳完整,写出总结归纳报告。

六、小结:

1、知识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巩固了哪些数学知识?

2、能力方面:通过这节课的调查研究及学习,你觉得自己提升了哪些学习能力?

3、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今后在生活中会更加关注和

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数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第 四节的内容, 共三课时, 本节“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是该节内容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基本不等式实际背景的前提下, 用基本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应用中的 最值问题。

由于在高一阶段已经完成了“基本不等式的探索、 证明, 以及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 问题”的教学, 所以本节课将更深层次的将数学知识的运用放在实际生活中, 通过教师的引 例以及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发掘拓展真正的让学生们意识到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广 泛的解决最大(小)值问题,学生为重点班学生,能力较强,每组学生分组时均在学习上以 弱带强,小组能力相对较均衡, 所以本节课学生将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独立搜集资料、 发现 生活中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实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成为知识的掌舵者。

本节课的设计很好的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特别是问题 3 的设置具有 开放性、 批判性的双重特点, 通过让学生独立调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资源使用的优秀 案例或失败案例, 亲自找出能够利用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们正反两 方面的去寻找资料, 给了学生们充分开放的发挥空间, 而后将学生们搜集的问题集中, 再次 开展第二次课前预习探究——典型案例, 通过典型案例的解决, 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些孩子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并质疑基本不等式解决问 题的科学性与局限性,虽然有些知识存在偏离课堂主题问题,但是因为学习过程已经前移, 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 及时引导, 还可以很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批判性教学的思想, 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 大胆的的阐述本人的 观点, 勇敢地设想更加光明的解题思路, 通过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用实践知识来做出应对, 我 认为这种教学过程真正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能力, 的知识、价值观和理论。

本节课的设计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典型案例的过程中, 献计献策, 小组合作认真出色, 模式带给数学教学很多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的同时, 学思路 ,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发生、 发展与应用, 甚至创新,

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到了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到了知识的真谛和精华。

更加让学生获取了超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 我发现学生们在准备课前预习探究以及 所以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育人 还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 拓展了数学教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8.2.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学感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能突破这个难点,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呢?老师们在一起探讨后,都认为不好教学。于是今天把我的教学课堂实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探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运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教学难点: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1、简阳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将于5月28号在简阳市举行,下面老师带来了一组云龙学区篮球运动选拔赛的图片。 2、涌泉初中女子篮球队代表云龙学区租车去参赛,从涌泉初中到简阳市路程是50千米,他们打算2小时到达,请你他们算一算,司机的车速至少是多少?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篮球运动会这一具特定情境的设置,不仅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还顺其自然引出了蕴含的数学信息,真正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大胆尝试,上面问题中不超过2小时,则速度应满足什么? 50/x≤2 50/2≤x 2x≥50 及时分析三种方法,并表扬学生 (设计理念:复习不等式的几种情况,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参赛完后要回来时,老师想给家人买点礼物。比赛场地有甲、乙两家超市正在搞活动,请帮老师选择。 甲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 乙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 问题1:从这个活动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问题2:如果老师打算购买40元的一件礼物,去哪家超市好呢?80元呢?大于100元呢?(设计理念:通过购物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这里学生有可能得出两种结果,那就让学生探究到底哪家商店便宜;如果学生们只有一种答案,那么教师可举例说120元呢?180元呢?让学生知道两种结果都有,那么怎么界定这两种结果呢?进入探究) ①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 ②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 (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③我们先来考虑方案: 设累计购物x(x>100)元时,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 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解释这样列不等式的根据是什么?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最后老师进行点评。 (设计理念: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展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④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 (设计理念:这是上面问题的重现,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上面所学的内容,可以说一举两得) ⑤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是一样的;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又有三种情况: A、什么情况下,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 B、什么情况下,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C、什么情况下,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 (设计理念:过程的重现就是解题过程的重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 3、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9.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1]

9.2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学反思 安阳市第十一中学陈丽娜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找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及带有字母的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学中我采用类比(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只是最后系数化为1不同,其它的步骤是相同的,强调最后一步“负变,正不变”,学生掌握得很好。并强调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可以画简易数轴,“<”是向左拐,“>”是向右拐,空心是不包含,实心是包含。让学生在易错点上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探究新知的环节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尝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在课堂的整体把握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学生整体回答时,都非常认真、投

入,整个班的班风、班貌非常好。课堂巡视时特别关注与学生的交流,能及时肯定、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板书,自己讲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本节课的几点遗憾: 1、在例1的处理上有点稍快,虽然强调了易错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部分学困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应加强跟踪训练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 2、在列不等式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懂如何用不等式表示“负数”、“正数”、“非正数”、“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其实质内涵,为后面的应用题作准备, 3、部分学生虽然会做题,但是由于粗心导致出错,说明细心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掌握还是不踏实,在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养成细致、耐心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渗透到解题中。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换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尽力做到每一次都是精彩的课堂!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a2+b2≥2ab ..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1.解有关不等式的应用题,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再由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然后解列出的不等式(组),最后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写出答案. 2.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若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同样必须确保“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一正”即必须满足“各项为正数”;“二定”即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拼凑成其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必须使其和为“定值”;“三相等 ”就是必须验证等号是否成立. 3.对于形如y =x +k x (k >0)的函数,如果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条件不存在,那么这时就可以考虑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 (1)当x >0时,f (x )=x +k x ≥2k (k >0),当x =k 时取“=”.另外, 我们还可以证明f (x )在区间(0,k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k ,+∞)上为增函数,据此单调性来求函数的值域. (2)当x <0时,∵f (x )=x +k x (k >0)(x ≠0)为奇函数. ∴f (x )在(-∞,-k ]上为增函数,在[-k ,0)上为减函数. 一、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 方法链接: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时应注意自变量的实际含义. 例1 一个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辆)与创造的价值y (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y =-2x 2+220x .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 6 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 反思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房县城关四中黄小妹 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

面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为了照顾学困生,让学生起来回答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蕴育自信,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认识不等式教学反思

认识不等式教学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等式是中学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和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不等关系,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早就有所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使学生对不等式有较完整的认识。 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不等式的相关定义,根据题意列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已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行”,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在”,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这节内容《认识不等式》我就是抱着这种的思想理念去设计的。用5个例子分别得出了五种不等号,为接下来概念的得出作了铺垫。 根据刚才得出的五个式子,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这几个关系式的共同特点,很顺利的得出了不等式的概念。学生了解了概念后马上让他们开启自己的智慧大门:判断下列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并能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通过了这些练习之后,我想学生应该对不等式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我出示一道列不等式的例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列不等式并能注意到其中表示不等的关键词语,为了验证掌握情况,我利用了2个练习。 在过渡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一个实数,将不等式的范围分解成无数个实数,借此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在数轴上表示无数个实数(不等式)的方法,特别提醒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应确定实心点或空心圈以及方向。由于这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简单的不等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分析和归纳。 一节课下来内容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反映情况却不是很好,我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不等的现象,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但是 学生对于能不能相等的情况还比较模糊,要注重题意的理解。 ②在得出概念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仍旧没有掌握关键,应该着重强调学生 要关注有没有不等号,与是否含有未知数无关。 ③在列不等式时重点还是应该找寻数量关系中表示不等的词语,让学生多练 习为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另外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学习不等式时的练习应该全都是不等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尽量减少因审题不清所产生的错误。 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是本节课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由于学生的数轴基础知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数轴三要素进行强调,所以使得不等式的表示学得很困难。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由于归纳出一般情况的不等式表示,使得学生在表示具体数值的不等式时遗漏了原点和单位长度,这是我在教学中的疏忽。 ⑤总结课堂内容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概念的好机会,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随时创新的学习方法。本应该全部让学生自己得出,由于课堂时间不够,一部分由学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另外总觉得自己小结是语言匮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形式多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改正缺点,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多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1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沪教版必修1教案

基本不等式是每年的高考热点,主要考察命题的判定,不等式的证明以及求 最值问题。特别是求最值问题往往在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上设置一些问题。 考 察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和与积转化作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基本不等式,了解变式结构;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和”、“积”放缩作用。 会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 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增强学生的信心,获得探索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逐步 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难点:恰当变形转化,构建出满足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 要点梳理 1、基本不等式 若a 、b € R,则a 2+b 2> 2ab,当且仅当a=b 时取“=” b 2(a 、b 同号) a 3、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p(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s(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若正数a 、b 满足ab=a+b+3,求ab 的取值范围, 1 9 例2、已知x>0、y>0,且一 一 1,求x+y 的最小值 x y 2、 若 a 、b € R',则 常用变形形式: 宁,ab ,当且仅当a=b 时取 ■- ab 2 b 2 ——b a 0,b 0 ④ 2 b 2 2ab ab 2 a 2 b 2 2 概括为:

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使得我这次的转正课能够顺利完成。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前辈老师讲课,我显得紧张。特别是我们初一数学科组的各位老师建言献策,给了我充分的鼓励与帮助,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设计“不等式的性质”学习卷。在集备组的多次建议修改下,我把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不等式这三个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基本思路是:用比较数的大小引进不等式的概念;利用表格对不等式两边进行运算来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并展开小组讨论加深对不等式性质3的认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x a a >是常数的形式(其实就是解简单不等式,但本节课还没出现“方程的解”这个概念)。 本节课用的是平行班,强调的是实用性。从新课到练习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讨论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自己在这节公开课吸取的经验是: 1、 充分准备是保证。从怎么引入怎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及探索性质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写了份大概的讲话稿,在脑海里反复演练,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 2、 专业术语阐述不够清楚,需要加强。部分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是负数”、“是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理解不清,我只是从字面上给予解释,并没有对学生为什么出错进行深究,导致学生在复习回顾环节出错又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出错。 3、 对性质3这个难度的教学不够。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了对性质3的探索,但由于我对设计意图没有说清楚,导致有几个小组在不等式两边乘了不同的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教学完全回避了(我以为除法都可以化作乘法来做,所以讲乘法就够了),结果学生在遇到250>-化作25x <-之类的题目都卡住了。

【新教材】 新人教A版必修一 基本不等式 教案

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理解基本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2.会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梳理 1.基本不等式错误!≥错误!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不等式取等号. 2.几个重要不等式 (1)a2+b2≥2ab(a,b∈R); (2)错误!+错误!≥ 2 (a,b同号); (3)ab≤(错误!)2(a,b∈R); (4)错误!≥(错误!)2。 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和最小. 利用这两个结论可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求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 热身练习 1.若a,b∈R,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D) A.a2+b2>2ab B.a+b≥2错误! C。错误!+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2 A、C中,a=b时不成立,B中,当a与b均为负数时不成立,而对于D,利用基本不等式x+y≥2错误!(x>0,y〉0)成立,故选D. 2.已知a,b为正数,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D) A.ab≤错误! B.ab≤(错误!)2 C。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 易知A,B成立,

对于C ,因为a 2+b 2≥2ab ,所以2(a 2+b 2)≥(a +b )2, 所以错误!≥(错误!)2,所以错误!≥错误!,故C 成立. 对于D,取a =4,b =1,代入可知,不等式不成立,故D 不成立. 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3.周长为60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A .225 B .450 C .500 D .900 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 则2(x +y )=60,所以x +y =30, 所以S =xy ≤(x +y 2)2 =225,即S max =225. 当且仅当x =y =15时取“=",故选A 。 4.设函数f (x )=2x +错误!-1(x <0),则f (x )(A) A .有最大值 B .有最小值 C .是增函数 D .是减函数 f (x )=-[(-2x )+(-错误!)]-1≤-2错误!-1, 当且仅当x =-错误!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f (x )有最大值,所以选A 。 5.(2017·山东卷)若直线x a +错误!=1(a >0,b 〉0)过点(1,2),则2a +b 的最小值为 8 。 因为直线错误!+错误!=1(a >0,b 〉0)过点(1,2), 所以1a +错误!=1, 所以2a +b =(2a +b )(错误!+错误!)=4+错误!+错误!≥4+2错误!=8, 当且仅当b a =4a b ,即a =2,b =4时,等号成立. 故2a +b 的最小值为8.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大小关系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初一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讲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知识导航图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课标要求 三、知识梳理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 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 的解集是x>b,即“大大取大”. (3) 00a b >??<的解集是a

(4)00a b ?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 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 四、题型例析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例1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例2 3.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3 4.解不等式组例4 5.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例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前热身】 【知识点链接】 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 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 x a x b ??>? 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 x a x b >??

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互动。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还不错。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成功之处: 1、复习引入让学生更易接受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类比探究新知让学生更易把握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3、分析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的异同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4、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习事半功倍 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在白板上及时书写,修改错误之处,都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时间。 二、不足之处 1、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导致后面的目标检测部分课上没有时间完成。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时,语言规范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回答问题的思路脉络,在这里花费了很多时间。 3、整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把握的不是很恰当,主要是由于课前预设不到位。 4、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表扬性语言很单一而且生涩。 三、改进措施 针对本节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备课,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前,充分预判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处理方法,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问题要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 如果重新讲这节课,我会缩短探究不等式的性质的时间,因为类比等式的性质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要重点强调不等式的性质3,这样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易出错的问题比如不等式的性质3的应用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

七年级数学导学稿 一、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姓名:所属小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 ? ? ? > > 2 1 2 x x ?? ? ? ? > - < 3 1 2 x x ? ? ? - < - < 3 1 x x ? ? ? < > 5 2 x x 记忆口诀: 四、自学任务与方法指导:探究1: 3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回答问题: (1)“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按原先的生产速度,10天的产品数量_ 500 (2)“提前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提高生产速度后,10天的产品数量____500 (3)根据以上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并解不等式组: (4)根据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并回答问题: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 (5)检验,确定实际问题的答案;(6)答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关键词有“不大于,至少,不超过”等)

3、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设列解(结果)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 未知数 找关系一个范围 根据题意写 出答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未 知数 找关系一组数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有若干男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晚上在一宾馆住宿时,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有20人住不下;相同的房间,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还有一间住不满也不空,请问:这群男学生有多少人?有多少间房供他们住? 2、奖游戏规则:两小组比赛,各小组的小组长先确定一个糖果数量的数字(100以内)和小组的人数(10以内),然后与本小组成员讨论出一个要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的数学问题题目,并做出标准的解答,然后题目交给pk小组来解答,最快解答出对方小组的题目的小组就为胜方,胜方小组的每位成员就能从对方的糖果包中多得1颗的糖果奖励。 题目模板:把一些糖果分给某小组的成员,如果每人分()颗,那么余()颗;如果前面的每个人分()颗,那么最后1人能分到糖但分不到()颗糖果,问这些糖果有多少颗?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当堂检测题 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如果每个组3个人,则还剩10,如果每个组5人,则有一个组的学生数最多只有1个人,求该班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计划分的组数和该班的学生数。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这一节,又是不如意的一节。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内容,书上很少,用算式把不等式的后两个基本性质得出来,就是应用了。我觉得缺点什么,上课的效果也告诉我学生觉得很简单,都不用讲,居然还用了两节课。回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不教也会”,那么到底该教什么?内容是关于字母表示数。我这节的情况雷同。 课前定了目标:1.对比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化简不等式;3.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比较大小。 后来看了些资料,又重新制定了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任意实数a、b的大小关系;3.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不等式公理:a>b←→a-b>0,a<0.(后来发现,时间仓促,我没理解这个不等式公理的作用。) 因为英语老师外出培训,调给我一节课,加上早自习就是三节,周五早自习是例行周考,发放了1.3-1.4的小试卷,后面两节中间隔着课间操。下面先回顾前一节的状况: 做了简单的课件,内容如下图: 怎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初步接触的不等式呢?我带着困惑打开了第一个问题,问学生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提法。大家明显也一头雾水,有人喊起我前面试翻页笔时看到的平面坐标系。 师:我承认是这么准备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继续不解。)

我只好问大家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异口同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师:咱们还没学呢,要用它先得…… 生:“证明!”(杨健和季全博一起说。) 师:对,还没有经过论证正确性的东西,要暂且放下不能用。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继续引导,)如果这里<的位置是=,咱们能解决吧?(我写下x+4=0。学生们大声说x=-4。) 师:嗯,你用的什么办法? 生:等式的基本性质1。 师:嗯,这是用代数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可不可以数形结合,用图像法解方程呢?(有人回忆起了二元一次方程组,顺势回顾了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整个过程,梳理出先将该方程当成函数值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对待,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得到一条直线,然后找这条直线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写出它的横坐标,即可解得该方程。)梳理完之后,我板书展示了这一过程,就势追问: 师:可否用此图解决不等式x+4>0呢? 生:应该可以。 (师继续展示,将横轴上-4的位置挖空并向右覆盖) 师:这便是能使函数值大于零的x的范围,可以表示为…… 生:x>-4。 (展示完毕,由学生来试一试,完成-x+4<0和3x-6>0的函数图象求解。) (张宁宁和李小伟分别进行了两道题目的解决,张完成下台,李画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 知识与技能 目标[来源: 学科网 ZXXK] 1.掌握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来源.Com] 过程与方法 目标 2.培养将实际问题向数学模型转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3.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 点 会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 点 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调整意见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⑴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一般情况下,问什么设什么(直接设未知 数法). 当然还有“间接设未知数法”“设辅助未 知数法”. ⑵列:根据所设未知数和找到的等量关系列方 程. ⑶解: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⑷答:检验所求解,写出答案 类比列一元一次方 程解应用题的一般 步骤,使学生联想列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 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问题探究新知新课导入: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 并且又 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 元商品 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 计购买 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 顾客怎 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分析: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100 元 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 50 元 后。 分类讨论: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 两店购 物花费有区别么?(消费一样)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而不超过 100,则 在哪家购物花费小?(乙店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则在甲 开门见山,直接提 出节学习目标,强化 本章的中心问题.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 问题展开讨论,突出 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思想 引导学生探寻解题 思路并对各种发生 的情况进行分析,培 养学生的分类讨论 思想。 规范解题步骤,培养 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表达的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检验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基本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的研究,本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具有条件约束性、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等的特点; 2、本节主要学习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为选修4-5进一步学习基本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也是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 3、在学习了导数之后,可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但是,借助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特殊类型的最值问题简明易懂,仍有其独到之处; 4、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地位不仅特殊,而且重要,它与高中数学很多章节都有联系,尤其与函数、方程联系紧密,因此,不等式才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有时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等式的性质和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没有系统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尤其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以前接触较少; 3、对于最值问题,学生习惯转化为一元函数,根据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解,对于根据已知不等式求最值接触较少,尤其会忽略取等号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探究的过

数学: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主要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体验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数学与日常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并通过解题过程,抽象出不等式模型,总结出解应用题的思路与步骤。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题思路。同时,应用题中不等式模型也是高考经常经常涉及的问题,其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三维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数学建模 四、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归纳、总结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如何抽象不等式模型及解不等式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比较两实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2、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方程以及函数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0△=0△<0△=b2— 4ac Y=ax2 +bx+c (a>0)的 图象 ax2 +bx+c=0 (a>0)的 根 ax2 +bx+>0 (a>0)的 解集 ax2 +bx+c<0 (a>0)的 解集

(二)情景引入 b 克糖水中含有a 克糖(b>a>0),若在这些糖水中再添加m (m>0)克糖,则糖水就变甜了,根据此事实提炼一个关系式 ,师:引例就是不等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引出课题) (三)、典例分析: 例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去同一地点,甲有一半的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 若要解决此问题,只需比较t 甲,t 乙的大小即可 解: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由题意得 s n t m t =+ 2 2 甲甲, 乙t n s m s =+22 所以 t 甲= n m s + , t 乙=mn n m s 2) (+ 所以t 甲— t 乙=n m s +—mn n m s 2)(+=()[] ()mn n m n m mn s ++-242 =()() n m mn n m s +--22 其中s,m,n 都是正数,且m ≠n,于是t 甲— t 乙<0 ,即t 甲<t 乙 答:甲比乙先到达指定地点。 方法二:做商比较。 回归情景:对糖水问题你能给出证明吗? 例2、有纯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桶中的农药不超过容积的28%.问桶的容积最大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