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题

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竞赛试题

一、填空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

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5、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等。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7、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8、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9、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包括()()()()()()

10、学生的生活经验是()。

11、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应对()()()()等教学活动方式加以重视。

12、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

二、选择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合课程

D.生活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3、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4、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A.感受

B.感情

C.感悟

D.感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为指导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C. 学生社会生活

D. 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三、判断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3、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4、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人是课程的基础。()

5、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四、简答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什么?

3、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

4、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

5、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 2-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凝结了家人多少的(关爱)和(付出)。3.“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该要(和睦相处)。4.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5.从(出生)、(成长),再到死亡,这是我们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6.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人在65岁以前算(中年人)。 7.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 8.我们挽救他人生命最常见的方式是捐献骨髓和(捐献器官)等。 9.报警请拨-(110);发生火灾请拨-(119);病人急救请拨(120);交通事故请拨-(122)。10.现在,家庭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了,除了固定的工作、劳动所得,有些家庭还有别的收入来源,如打工、银行利息和(炒股)等。( 11火灾发生时,除了(自救)和-(救人)-以外,还要正确运用一些(灭火方法)来减缓或防止火势的蔓延从而降低危害的程度。 二、判断下面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20分(每题2分) 1.即使家里有钱,我们也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2.丽丽说“用白纸或报纸包食物吃,自己的手不会弄脏,真是简单又方便。”(×) 3.小明和小强总喜欢模仿残疾人的动作,他们觉得很有趣。(×) 4.买了保险就不用注意安全了。(错) 5.有些小朋友喜欢在高压线下面放风筝。(×) 6.奶奶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用湿衣服或者湿毛披在身上以免被烟呛到或被火烧伤。(√)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测试题试卷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测试题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爷爷是爸爸的( ) 2、奶奶是爸爸的( ) 3、春天到了,白天变( )了,夜晚变( )了。天气变( )了。小燕子从( )飞回来了。小草变( )了。( )花开了。 4、彩虹有()种颜色。 5、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把每年( )月的第( )个星期日作为母亲节。 6、中午我们的影子最()。太阳在东面我们的影子在()。 7、我们祖国妈妈的名字叫()。 8、我们的国庆节是()月()日。 9、国旗是()色的,左上角有5颗()色的星星,()颗大,()颗小。我们学校一般在星期()举行升旗仪式。 二、我当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我给奶奶倒水。() 2、爸爸不帮我系鞋带,叫我自己学系鞋带,他不爱我。( ) 3、妈妈帮我做作业,妈妈非常爱我。( ) 4、小明躺在床上看书。() 5、我给爷爷捶背。() 6、小红不帮妈妈扫地。()

7、爸爸拖地时,小明非让爸爸带他去动物园。() 8、我们每天要做到早晚正确刷牙,饭后及时漱口。() 9、用凉水洗头很凉快。() 10、正闹流感,小孩子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 11、上下楼梯要分左右。() 12、下课了,明明跑去玩。上课铃响了,才上厕所。() 13、笑笑在大街上玩皮球。() 三、我会选。 1、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 ①不骂人、不打架②淘气、任性③有礼貌、懂谦让 2、预备铃响后该怎么办?() ①再玩一会儿②上好厕所③进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 3、上课时应怎么做?() 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②想回答就大声喊:“我会,叫我” 4、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①乱扔垃圾②认真做作业③与同学打架 5、新学期,我想:() ①睡懒觉②看电视③成绩比上学期更好 四、我会连。 3月12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8日国际儿童节 6月1日植树节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期末考查题(时限:30分钟)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来做小法官 1、反思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恰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2、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不是自爱的表现。() 3、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4、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是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其后的蓝田人是最早的直立行走的人。 () 5、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6、我国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7、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习俗,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是民族团结、友好相处、共 同繁荣的保证。() 8、海洋的主体部分是海,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9、地球是一颗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蓝色美丽的星球。() 10、如果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我来做个小侦探 1、下面属于不良习惯的是_______。 A 读课外书 B 长时间上网玩游戏 C 课前预习 2、人们常把______比喻成“慢性自杀”。 A 喝酒 B 吸烟 C 吸毒 3、艾滋病不会以下面的_____方式传播。 A 血液传播 B 母婴传播 C 握手传播 4、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是______。 A 元谋人 B 炎帝和黄帝 C 蓝田人 5、稻谷是在______遗址发现的。 A 半坡 B 大汶口 C 河姆渡 6、_____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火把节 7、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是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 A 非洲 B 亚洲 C 大洋洲 D 欧洲 8、我们家乡的地貌是____。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首先给课程定位,它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6-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两部分,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 从以上的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 三、课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门课程标准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另外要注意,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30分) 1、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第一单元,第 1 课) 2、生活中的陷阱有:(赌博、暴力游戏、烟酒、黄色录相、吸食毒品)。(第一单元,第 4 课) 3、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第一单元,第 3 课)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第二单元,第 3 课) 5、我们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中国人)也走出了国门,标志着中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第二三单元,第 34 课) 6、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第三单元,第 4课) 7、(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第三单元,第 2 课) 8、自古以来,我国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我国唐朝着名僧人(鉴真)东渡日本讲学;(唐僧)西天取经学习印度的佛教文化;明代初年,(郑和)七下西洋。(第四单元,第 1 课)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B )(第三单元,第 2 课)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不知道 2.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的作者是(C )(第四单元,第1 课) A.牛顿 B.华罗庚 C.阿基米德

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品德与生活(社会) 一、填空.(每空分,共分) .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地基本特征. .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地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地评价方法主要有、、 、、.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地、促进学生地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和地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三方面地九项内容. .教材是一个综合地资源体系,包括、、、、和等多元化地教学活动材料. .课程地资源是、地,包括各种和地资源. .品德与社会地设计思路是、、、. 二、选择题(共分) . 品德与社会课程地基本特征是() .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 . 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课堂和学校课堂和生活学校和生活学校和社会 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地内容() . 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发现问题调查实践 . 教材地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地( )能力. 思维水平阅读审美习惯接受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为核心地综合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分,共分)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地儿童作为教学地出发点和归宿.() .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地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合作开展地学习与探究.() .教师要根据不同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地学生组成小组.() .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地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四、简答题(共分) . 品德与生活课程地基本理念是什么? . 品德与社会课程地基本理念是什么? . 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建议? .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地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分) 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有效组织适宜地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最新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 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

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

品德与生活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2、1983年国际消费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 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4、(真实性)和(教育性)是教学情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5.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6、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和(学习结果)。 10、从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和《敢于承认错误的乔治.华盛顿》中,你知道了(有错就改、诚实的可贵) 11、水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生活废气弃物)(化肥、农药)等。 12、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尤其是残疾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有(张海迪)(霍金)(贝多芬)等。 13、交通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我们所在的地方常使用(公路运输)。 14、发票是购物凭证,是我们享受商家提供售后服务的凭据。 15、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16、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合理运用,就能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课程标准修订中,非常重视突出课程的导向性,以下四个选项哪个不符合要求?( d ) A.面向所有学生,推进素质教育。 B.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视传承优秀文化。 D.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强调教师引导学习。 2、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a b d)的过程。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真实体验生活 B.主动参与生活 C.还原生活 D.创造生活 3、为了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师应能够? ( a b c d )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缩小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 B.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并能准确反映课程目标要求。 C.依据教科书把握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 D.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双基培养。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b c )。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实践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生活性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以下选项中正确的组合是(a)。 A.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C.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行为与习惯。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b)。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程D.生活课程 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7.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b )。 A.110B.122 C.119D.120 8、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a)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发展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 C.傣族 D.蒙古族 10.“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c)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 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 11、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实施意见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

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1)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 1.我们的()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 2.人在()岁以前算中年人。 3.我们的生命是()和()给的,所以它不只属于我们自己。 4.我们挽救他人生命最常见的方式是捐献骨髓和()等。 5.该安全标志我们经常在()地方看到,它提醒人们要()。 6.报警请拨();发生火灾请拨();病人急救请拨();交通事故请拨()。 7.消费者权益日是在每年的()月()日。 8.现在,家庭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了,除了固定的工作、劳动所得,有些家庭还有别的收入来源,如打工、银行利息和()等。9.我们周边的购物场所有超市、专卖店还有()等等。二、选择 1.我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应该是() A父母总批评我,我不好好吃饭了,生病了就让他们担心。 B他们宠着我,我就对他们也好点。

C我是他们的希望,我要为他们好好学习、成长。 D命是我自己的,我爱怎么活就怎么活。 2.叔叔最爱和朋友去野外抓蛇烤着吃,我说() A野生动物传染疾病,不要吃 B蛇太可怕了,吃就吃吧 C吃蛇不吉祥会遭报应的 D小心点,别让毒蛇咬了 3.选择食品主要看() A 保质期越近越好 B 食品配料越丰富越好 C 价格越低越好 D 包装袋越漂亮越好 4. 交通灯中表示通行的颜色是()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紫色 5.下列哪种心情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A.生气 B.悲伤 C.开心 D.痛苦 三、判断题 1. 白纸很干净用它包食物一定没问题。() 2. 奶奶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3.中午我在学校就餐,不对胃口,倒了算了,反正我交了饭钱()4.交通规则是专门为有车人制定的,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5.火灾发生时,不管外面浓烟、火势大小,一定要冲出门外。()6.父母为家庭提供收入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不需要去珍惜。()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我的学校是(),我们在校园里愉快地生活,共同( 学习)、共同( 游戏),茁壮成长。(第一单元第2课) 2、我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 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向(书本)、(媒体学),还可以向他人、(向生活)学……(第二单元,第2 课) 3、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第二单元,第3课) 4、生活处处有(规则),它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保证。(第三单元,第1课) 5、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 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 ( 社会要求)和( 责任)。(第四单元,第2 课) 6、自己的事情,能做的( 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 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应该( 积极参与)。(第四单元,第3课)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家里不存在安全隐患。(×) 2、规则是老师和学校制定的。(×) 3、在学校要遵守规则,在家和社会上就不用遵守规则。(×) 4、教室的卫生该由值日生负责。(×) 5、集体的活动我们都要积极参加。(√) 三、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一家人之间不应该( C )。 A、和睦相处。 B、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C、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 2、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C )。 A、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 B、见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 C、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3、珍惜时间不正确的做法是( B ) A、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B、不参加课外活动。 C、今天应该完成的事不推到明天去做。 4、小红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 B )。 A、放弃,不再学了。 B、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C、走捷径,想办法少用脑子。 D、抄写学习好的同学的作业。 5、学校里的《小学生守则》是由( C )制定。 A、小学生自己。 B、老师和家长。 C、由老师,教育专家代替小学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规则有什么好处?(第三单元,第2课) 答:活动规则是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学校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的学习和游戏;卫生规则是为了保持学校和教室的卫生;课堂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学习的井然有序。 2、生活中,你都有哪些“老师”,给大家说说吧。(第二单元第2课) 答:我的老师有他人、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家庭、学校、社区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游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doc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这次质量检测试题范围广、题型新、知识活、运用强,具体表现为: 1、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教给了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不仅落实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完成了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 2、试题在设计上具有人性化。如:试卷题目用“精彩补白”、“择优录取”、“明辨是非”等这些带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来表达。 3、试题把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 第三题判断第(9)小题:班干部可以由班主任指派。() 第四题回答下列问题:第(3)小题,说一说你们班里的民主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题注重考察学生主观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如: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二、试题分析 第一题、请你认真思考,把题中得每空填好。 本题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满分仅达15%,无零分学生。【存在问题】: 1、学生错别字太多,书写普遍不过关,卷面混乱,阅卷教师无法辨认是什么字。 2、既然是按要求填空,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不高,不能用教材中准确的词语来表达题意。 第二题、选择题。 本题从学生得分情况看,学生做的不够理想,本题满分仅达到15%,无零分学生。 【存在问题】: 1、学生对字母A、B、C、D的书写不规范。 2、改错时,不是把原来错的答案划去修改,而是在错的字母上乱描,使阅卷教师无法看清。

3、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再提高。 4、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第三题、判断。 本题从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做到正确分析,合理判断。无满分,无零分学生。 【存在问题】: 如:第9小题(班干部可以由班主任指派。)有的学生过于粗心,以至不能正确判断。 第四题:回答下列问题。 本体从得分来看,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但是有的同学审题不清造成丢分的现象。 如:第(4)小题请你设计一张诚信卡,并写上自己的诚诺。很多同学没有设计成卡片的形式,只写出了自己的诚诺。 四、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把学生的书写基本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教学中应抓好学生对题目的审题指导和答题方法指导。 3、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能力。 4、应注重对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培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5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 6 学习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7 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8、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9、“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10、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12、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5分) 1、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 2、车牌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意思(各省市的简称)黑龙江的简称或别称 (黑) 3、我们需要的所有物品有的是(农产品)、有的是(工业品), 还有的是原料来自(农村),然后又由(工厂)来加工生 产。 4、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 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5、交通运输不仅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 火车站)、(汽车站)、(港口)° 6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7、我们现有的通信方式种类有(寄信)、(打电话)、(发传真)、(发电子邮件)。 8、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区农产品 的种类会有所不同。(对)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地区发展比较平衡。(错) 3、工厂就是生产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的地方,汽车就是一种工业品。( 1

4、由于行业的不断变迁,以及各种行业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人们从事的工作也会不断改变。(对) 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传统的交通运输方 式已经不起作用了。(错) 6父母可以私拆并阅读孩子的信件。(错) 7、汽车的污染主要是噪音污染,其次是尾气污染。(错 8、所有的报纸和杂志都适合我们看。(错) 9、羊是农产品,但用羊毛做成的毛衣是工业品(对) 10、上网电脑容易中毒,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学电脑。(错)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B )就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A家乡B老家C故乡 2.(___ C)是交通的一大问题?。 A尾气污染B 空气污染C汽车污染 3.1903年,美国的(___ B)兄弟,让第一架动力飞机飞上了蓝天 A瓦特B莱特C皮特 4古时候的通信方式是(A ). 2

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 2.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 四个方面的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的 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和 的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三方面的九项内容。 6.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和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7.课程的资源是、的,包括各种和 的资源。 8.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 二、选择题(共10分) 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A.开放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实践性 2. 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A.课堂和学校B课堂和生活C学校和生活D学校和社会 3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的内容() A. 搜集信息B处理数据 C 发现问题D调查实践 4.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的( )能力。

A思维水平 B 阅读C审美习惯D接受能力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为核心的综合课程。 A学生实践能力提高B学生能力培养 C学生全面发展D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3分,共15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2.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与探究。() 3.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 4.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 5.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四、简答题(共20分) 1.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视障儿童教育规律,改革和加强盲校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视障儿童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盲校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视障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视障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盲校小学中高年级视障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本课程根据视障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视障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身残志坚和心理卫生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视障儿童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意志、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视障儿童平等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自强不息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视障儿童的成长,发展视障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身残志坚、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视障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视障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视障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视障儿童的生活,反映视障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视障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视障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视障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视障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有效性和缺陷补偿性是课程的追求 视障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视障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视障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视障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视障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视障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