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02.html,/jishuwenzhang/20071027214839.html

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

(3)煤的反应活性;

(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

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

;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

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

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

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

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

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

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

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

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Y值是

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

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

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图30-11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1 2

3 4

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

Y值≤20mm 误差1mm;

Y值〉20mm 误差2mm;

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

计算到配煤Y值,可以估算配煤炼焦Y值的较佳方案。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几

个煤层的综合Y值。它的缺点一是规范性强,煤样粒度、升温速度、压力、煤杯材料、炉转耐

火材料等都能影响测试结果。所以必须使仪器、制样和操作等都符合严格规定;二是用样量大

,一次平行测试需要煤样200克,在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

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

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549-85)

,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

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

块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罗加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R.1=[(a+d)/2+b+c]/3Q×100

式中:

a——焦渣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

b——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

c——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

d——第三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

Q——焦化后焦渣总量,g;

罗加指数是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要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同一化验室平行测试

误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测试误差不得超过5。取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报出。

罗加指数表征煤的粘结力的优点是煤样量少,方法简便易行。它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

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

煤的粘结指数(G.R.I或G),是我国现行煤的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力的

主要分类指标之一。其方法测试要点是:将1克煤样与5克标准无烟煤混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焦化

,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两次,测试焦渣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煤的粘结指数,其计

算公式如下:

G=10+(30m1+70m2)/m

式中:

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

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 ;

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当测得的G<18时,需要重新测试,此时煤样和标准无烟煤样的比例为3:3,即3克煤样和3克

无烟煤,其余与上同,计算公式如下:

G=(30m1+70m2)/5m

煤的粘结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应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G≥18时,同一化验

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4。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

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1;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2。以平行测试结果的算

术平均值为

最终结果。

(4)煤的奥压膨胀度

煤的奥压膨胀度(b值,%),是1926~1929年由奥蒂伯尔特创立的,1933年又为亚纽所改进,

现在西欧各国广泛采用。在国标分类中,与葛金焦性并列作为硬煤分亚组的两种方法之一。我国

1985年以国标GB5450-85发布,并与Y值并列作为我国煤炭现行分类中区分肥煤的指标之一。

煤的奥亚膨胀度的测试要点,是将煤样制成一定规格的煤笔,置入一根标准口径的膨胀管内,

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压在煤笔上的压杆纪录煤样在管内的体积变化,以体积曲线膨胀上升的最

大距离占煤笔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煤的膨胀度b值的大小。

奥压膨胀度曲线如图30-14所示。

T1——软化点,体积曲线开始下降达0.5mm时的温度,C;

T2——始膨点,体积曲线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膨胀上升的温度,C;

T3——固化点,体积曲线膨胀上升达最大值时的温度,C;

b——最大膨胀度,体积曲线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

a——最大收缩度,体积曲线收缩下降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

有关国标、行业标准GB 3715-91 代替GB 3715-83

2、煤的燃点

煤的燃点时将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叫做煤的燃点(也称着火点,临界温度

和发火温度)。测定煤的燃点的方法很多,一般是将氧化剂加入或通入煤中,对煤进行加热,

使煤发生爆燃或有明显的升温现象,然后求出煤爆燃或急剧升温的临界温度,作为煤的燃

点。

我国测定燃点时采用亚硝酸钠做氧化剂。在燃点测定仪中进行测定。煤的燃点随煤化度增加

而增高,风化煤的燃点明显下降。

3、煤的反应性

煤的反应性又叫反应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的气体介质(CO2、O2

和H2O蒸气)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反应性强的煤,在气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焦炭

在燃烧、气化和冶金中的重要指标。反应性强的煤,在汽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胶的反

应性。具体测定方法见GB220-89。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

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煤的矿物质成分

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

GB219-74。

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

ST(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图30-13 奥亚膨胀曲线

由于煤灰熔融性不能反映煤在气化炉中的结渣性,通常用测定煤的结渣性来判断。

测定方法见GB1572-89。主要是将煤样送入炉内与空气气化,燃尽后冷却称重,用6mm 筛分

出大于6mm的渣块占总重量的百分数,称做结渣率。

5.煤的工艺性试验

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

1.3.1 结焦性Ch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结成焦炭的性能mm mm mm

1.3.2 粘结性Cak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mm mm mm

1.3.3 塑性Plastic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mmmm mm mm

1.3.4 膨胀性Swell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mmmm mm mm

1.3.5 胶质层指数(sapozhnikov)plastometer indices 由勒.姆.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表示mm mm mm

1.3.6 罗加指数ROGA INDEX 由布.罗加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粘结无烟煤能力的指标R.I. mmmm mm

1.3.7 粘结指数Caking index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烟煤粘结性的指标Gr.i. mmmm G指数

1.3.8 坩埚膨胀序数Crucible swelling number;free swell-ngindex 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CSN mm 自由膨胀指数1.3.9 奥亚膨胀度Audiberts arnu dilatation 由奥迪勃斯和亚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和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mm mmmm 1.3.10 基氏流动度Giseeler fluidity 由基斯勒尔提出的以测得的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mm mm mm

1.3.11 葛金干馏试验Gray-King assay 由葛莱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mmmm mm mmmm

1.3.12 铅甄干馏试验Fisher Schrader assay 由费舍尔和史莱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馏实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mm mm mm

1.3.13 抗碎强度Resistance tobreakage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mmmm mm 机械强度

1.3.14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一定粒度的煤样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性能TS mmmm mm

1.3.15 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Carboxyre activity 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A mmm mm

1.3.16 结渣性Clinkering property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Clin mmmmm mm

1.3.17 可磨性Grindabili-ty 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mm mm mm

1.3.18 哈氏可磨性指数Hardgrove grindability 用哈氏仪测定的可磨性表示硬煤被磨细的难易程度HGI mmmm mm

1.3.19 磨损性abrasiveness 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mmmm mm

mm

1.3.20 灰渣融性Ash fu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mmmm mm 灰熔点

1.3.21 灰粘度Ash viscosity 灰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mmmm mm mm

1.3.22 灰的酸度Sah acidity 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mmmm mm mm

1.3.23 灰的碱度ash basicity 灰的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之比mmmm mm mmmm

1.3.24 透光率transmittance 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Pm mm mm

1.3.25 酸性基Acidic groups 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泾基mm 总酸性基mmmm

1.3.26 腐植酸Humic acid 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多种缩合的酸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HAt 总腐植酸mm

1.3.27 游离腐植酸Free humic acid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mm mm mm

1.3.28 黑腐植酸Pyro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的丙酮mmmmmm mm mm

1.3.29 黄腐植酸Fulvic acid 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mmmm mm mm

1.3.30 综腐植酸Hyma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中等的腐植酸,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mm mm mm

1.3.31 苯萃取物Benzene extracts;benzene soluble extracts 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Eb 苯抽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一、煤炭的生成 煤炭的生成。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当泥炭层形成后。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 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

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 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kw.h。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块煤:﹥13mm,最大块不得大于300mm 主要分为三类混煤 末煤(助燃用):粒度﹤13mm (3)煤炭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具体分类如下: 1.褐煤(HM) 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CY) 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

Proximate Analysis/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Moisture :最高内在水分MHC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内在水分可以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内在水分即称为最高内在水分。 挥发分V(Volatile matter )、固定碳FC (fixed carbon ): 煤的挥发分是指煤在900 ℃下隔绝空气热分解后气体产物的量,称作挥发物质产率。 挥发分不是煤的固有物质,而是煤在特定温度下的分解 Mf Ma Ma Minh

产物。在900 ℃的高温下,不仅煤的有机质会发生分解而且煤中的矿物质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热分解。 作为煤分类指标时是要用干燥无灰基的挥发份产率Vdaf %表示 FCad = 100 –( Mad + Aad + Vad ) FCdaf= 100 –Vdaf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MHC与挥发分Vdaf的关系 煤中固定碳FC:煤在隔绝空气下高温热解后残存在焦渣中的以碳为主的有机部分。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 矿物质:原生矿物质(1% ~ 2%)、次生矿物质和外来矿物质灰Ash :Major:SiO2、Al2O3、CaO、MgO >95 % The rest:K2O、Na2O、SO3、P2O5、铁磁性物质 Is important : 灰熔点,熔渣粘度,流动性 Ultimate Analysis (daf%)/煤的元素分析: C、H(< 7 %)、O (30%~1%)、N (0.5 ~3.0%):2.5以下, Ndaf = 0.3 Hdaf、S(0.1 ~10%):St = So+ Sp+Ss+ Se Sp:团状黄铁矿一般可洗,极细的难除。So:有机硫典型烟煤的热解Pyrolysis process of typical bituminous: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 (3)煤的反应性;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 -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 0280310340370400430460490520550580610640670700 73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16 0图30-11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12 34

备煤车间工艺流程

备煤车间工艺流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备煤车间 概述 本车间是为455孔JNDK55-05型5.5m单热式捣固焦炉(年产干全焦万t)配套设计的,日处理炼焦煤量约为9341t(含水10%),年处理煤量约万t(含水10%)。 本项目所需炼焦用煤,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进厂,预留火车运输。 工艺流程 为了提高对煤源及煤质的适应性,本车间采用先配煤后分组粉碎的工艺流程,另外还考虑了无烟煤的配用,以提高焦炭的块度及强度,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备煤车间主要由受煤工段(汽车受煤装置)、贮煤工段、破碎工段、配煤工段、粉碎工段(包括无烟煤粉碎)、混合室、煤塔顶层以及相应的带式输送机通廊和转运站等组成,并设有推土机库、煤焦制样室等辅助生产设施。并预留解冻库系统、翻车机系统和火车受煤装置。 设施及主要设备 1.3.1受煤工段 本工段由4排汽车受煤坑组成。 项目的炼焦煤经采样合格后,到汽车受煤坑进行卸车作业。汽车受煤坑布置成4排,每排有效卸车长度48m。其中2排采用自卸车将煤料卸至汽车受煤坑中;另2排采用桥式螺旋卸车机卸煤,每排设1台跨距8m的桥式螺旋卸车机(单台最大卸汽车能力为250t/h)。在汽车受煤坑下部每个斗槽的下部卸料口处

设有电液动颚式闸门,将斗槽内的煤卸至带式输送机上,再经运煤带式输送机送入贮煤场。 1.3.2贮煤工段 贮煤工段的作用:各种炼焦煤经过贮煤场贮存后,使煤质更均匀,并达到脱水的目的,保证焦炉连续、均衡生产,稳定焦炭质量。 贮煤场长430m,宽200m,其操作贮量约万t,相当于4×55孔JNDK55-05型 5.5m焦炉约25昼夜的用煤量。 贮煤场设计3台DQ800/120030堆取料机进行堆取作业,单台DQ800/120030堆取料机的堆煤能力为1200t/h,取煤能力为800t/h,堆取料机设计采用通过式,电源电压10kv。 采用堆取料机作为贮煤场的倒运设备具有重量轻、生产能力大、电耗少、操作容易以及土建工程量小、投资省等优点。 由受煤工段运来的炼焦用煤,可以通过堆取料机下方的带式输送机直接运往破碎工段,也可以通过堆取料机按照煤种分别堆存到贮煤场上;堆存在贮煤场上的各种炼焦用煤,根据来煤先到先用、后到后用的原则再由堆取料机按照一定的顺序取煤,经运煤带式输送机将炼焦用煤送入破碎工段。 贮煤场附近设有推土机库,配有推土机和轮式装载机进行堆取煤的辅助作业。贮煤场两端设有煤泥沉淀池,两侧设有挡风墙。 1.3.3破碎工段 破碎机室主要用于冬季破碎冻煤块,从而保证生产顺利和质量稳定。 破碎机室设计2台 1000 1000双齿辊破碎机,单台生产能力为400t/h,1开1备。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就是烟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的能力。煤的热解结焦性就是在工业焦炉中结成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是评价干馏、炼焦、气化、动力用煤的重要依据。 煤粘结性是在煤的热解,即干馏时考虑的,特指烟煤。从煤的热解过程可知,褐煤、无烟煤无粘结性。 4.1.粘结指数GR.I---GRI 是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性的主要分类指标。测定方法是:将一定质量和专用无烟煤,按规定的条件混合(1:5),快速加热成焦,所得焦块在一定规格的转鼓内进行强度检验,以焦块的耐磨性强度,表示煤样的粘结能力。 4.2.胶质层指数 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以Y表示),焦块最终体积收缩X及收缩曲线三个参数来描述煤样的粘结能力。方法是煤样在杯中逐渐加热,并观察记录过程情况。奥阿膨胀度与此类似。 4.3.葛金低温干馏试验 是用来评价煤的结焦性的的指标。最后以焦型来定粘结性和结焦性。 试验方法如下:将煤样装入干馏管中,置干馏管于葛金低温干馏炉内,以一定升温程序加热到最终温度60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产率,同时将焦炭与一组标准焦型比较定出型号。从A到G粘结性越来越大。 A:不粘结 B:微粘结 C:粘结 D:粘结微熔融 E:熔融 F:横断面完全熔融 G:完全熔融,开始膨胀 4.4.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 为了评定煤的炼油适合性以及干馏产物,常用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要点是:将煤样装在铝甑中,以一定程序加热到51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和煤气的产率。评价煤的低温干燥焦油产率时用空气干燥基指标Tarad。Tarad>12%称为高油煤,Tarad=7—12%称为富油煤,Tarad≤7%称为含油煤。

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07.8.30

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粘结和成焦则是煤在一定条件下的热解的结果。由于命名尚未统一,除“热解”(Pyrolysis)这一名称外,还常用“热分解”(thermal decomposition)和“干馏”(carbonization)等术语。 煤的热加工是当前煤炭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大规模的炼焦工业是煤炭热加工的典型例子。研究煤的热解与煤的热加工技术关系极为密切,对煤的热加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炼焦工业可指导正确选择原料煤,探索扩大炼焦用煤基地的途径,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可以对新的热加工技术的开发,如高温快速热解,加氢热解和等离子热解等起指导作用。 煤的热解与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可通过热解研究阐明煤的分子结构。此外,煤的热解是一种人工炭化过程,与天然成煤过程有些相似,故对热解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对煤化过程的研究。 炼焦是将煤放在干馏炉中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达到1000℃左右)。煤中有机质逐渐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呈气态或蒸汽状态逸出,成为煤气和煤焦油,残留下的不挥发性产物就是焦炭。焦炭在炼铁炉中起着还原、熔化矿石,提供热能和支撑炉料,保持炉料透气性能良好的作用。因此,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是以能得到机械强度高、块度均匀、灰分和硫分低的优质冶金焦为目的。 1 粘结性烟煤受热时发生的变化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煤的有机质随温度升高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气态(干馏煤气)、液态(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产物。 煤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室温到350~400℃ )。从室温到活泼热分解温度(Td,除无烟煤外一般为350~400℃),称为干燥脱气阶段。褐煤在200℃以上发生脱羧基反应,约300℃开始热解反应,烟煤和无烟煤的原始分子结构仅发生有限的热 作用(主要是缩合作用)。120℃前主要脱水,约200℃完成脱气(CH 4、CO 2 和 N 2 )。 (2)第二阶段(Td~550℃)。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活泼分解,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生成和排出大量挥发物(煤气和焦油),约450℃排出的焦油量最大,在450~500℃气体析出量最多。烟煤约350℃开始软化,随后是熔融、粘结,到500℃时结成半焦。 烟煤(尤其是中等变质程度烟煤)在这一阶段经历了软化熔融、流动和膨胀直到再固化,出现一系列特殊现象,并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液相中有液晶(中间相)存在。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固体产物半焦与原煤相比,芳香层片的平均尺寸和氦密度等变化不大,这表明半焦生成过程中缩聚反应并不太明显。 (3)第三阶段(550~1000℃ )。又称二次脱气阶段。在这一阶段,半焦变成焦炭,以缩聚反应为主。析出的焦油量极少,挥发分主要是煤气。煤气成分主要 是H 2,少量CH 4 和C的氧化物。焦炭的挥发分小于2%,芳香核增大,排列的有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 (3)煤的反应性;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 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 值)、最终收缩度(X 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 值应用的最广。Y 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 之间),X 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 值、X 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图30-11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1 2 3 4

备煤系统工艺规程

青钢焦化厂备煤筛焦工艺技术规程 1 目的 为适应青钢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的需要,根据我厂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艺技术规程,用于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青钢焦化厂备煤车间所有相关岗位。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96-2003《冶金焦炭》 Q/AG J(N) 02.021-2011《冶金焦用煤技术标准》 YB/T4318-2005《焦粉和小颗粒焦炭》 4 产品目录及技术标准 产品:焦炭、焦粉、小颗粒焦炭 产品技术标准:焦炭,应符合标准GB/T1996-2003《冶金焦炭》。 焦粉和小颗粒焦炭,应符合标准YB/T4318-2005《焦粉和小颗粒焦炭》。 5 原材料及技术标准 原材料为炼焦用煤,由配煤车间提供,应符合标准Q/AG J(N) 02.021-2011 《冶金焦用煤技术标准》。 备煤系统工艺规程 一.整体介绍 备煤系统的任务是将外来炼焦煤进行贮存、加工成符合焦炉生产要求的装炉煤。本系统是为265孔炭化室高度为7m的顶装焦炉制备装炉煤,日处理炼焦煤料约6575t(含水份~10%),年处理煤量~240万t(湿),粉碎后配合煤细度<3mm粒级煤料约占78~81%。 二:岗位信息传递

1、厂长 ↓ 车间主任 ↓ 工段长(班长) ↓ 备煤控制室 ↓ ↓↓↓↓↓ 环保设施操作皮带操作煤筒仓可逆式皮带操作滚轴式除杂物机操作 ↓ 皮带卸料车操作 ┌配煤盘操作 ├取样 ├筛分室 2、厂长→作业区主任→工段长(班长)→主控室→├粉碎机操作 ├混合机操作及焦油渣添加 ├皮带操作及除铁器操作 ├回转布料机操作 └环保除尘设备操作 3、厂长→作业区主任→工段长(班长)→筛焦主控室→┼焦仓放焦操作→ ┌晾焦台、刮板放焦机操作 ├环保设施操作 │┌焦沫≤10mm └>10mm焦仓 ├双层筛操作 ├皮带称重计量 └皮带操作 三、工艺流程 1、备煤岗位工艺流程 根据煤源、煤质情况,备煤系统采用工艺过程简单、设备较少、布置紧凑、操作方便的先配煤后筛分粉碎后混合的工艺流程。 整个系统由贮配煤室、预筛分室、粉碎机室、混合及焦油渣添加站、煤塔顶层以及相应的带式输送机通廊和转运站等生产设施组成,煤制样室与小焦炉实验室合建。

黏结性碎煤射流预氧化破黏与流化

2014年6月 CIESC Journal June 2014第 65卷 第6期 化 工学 报 V ol.65 No.6 黏结性碎煤射流预氧化破黏与流化 赵飞翔1,2,赵志刚1,张聚伟1,曾玺1,初茉2,许光文1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具有黏结性(黏结性指数10~30)并高灰的劣质煤,如洗中煤难于适应于现有气化技术,但焦化等行业对 这些煤的气化高价值利用具有极大的需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提出了黏结性煤射流预氧化流化床气化技 术,采用含氧气体向流化床气化炉稀相区喷射供料,有效破除煤的黏结性,同时强化气固接触和气化反应,实现 对黏结性劣质煤的高效转化。采用小型射流预氧化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黏结性指数为20的一种煤通过射流预氧 化的破黏与实现流化的效果。分别考察了射流气过量空气系数(ER )和氧浓度(2O C ) 、加热炉设定温度(T )对预氧化破黏及煤颗粒流化的影响效果,分析了反应器内射流区的温度分布与生成气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 预氧化后的半焦进行了电镜观测和气化反应活性测试及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通过射流预氧化 有效破黏、实现黏结性煤颗粒流化的工艺条件为:T > 950℃,2O 21%C =,ER > 0.1。在有效破黏的条件下射流 区内的温度变化平稳,生成气中H 2与CO 含量较低,波动较小,而结焦条件下射流区内温度逐渐下降,生成气中 H 2与CO 含量增加。经历结焦的半焦表面生成了黏结性物质,而经过预氧化成功破黏后的半焦其表面大部分官能 团消失。 关键词:流化床;气化;黏结性煤;预氧化;破黏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06.007 中图分类号:TQ 5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4)06—1993—10 Caking property destruction and particle fluidization for caking coal in fluidized bed by jetting pre-oxidation ZHAO Feixiang 1,2, ZHAO Zhigang 1, ZHANG Juwei 1, ZENG Xi 1, CHU Mo 2, XU Guangwen 1 (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Complex System ,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 CAS , Beijing 100190, China ; 2Institut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3, China ) Abstract : The existing gasification technologies can hardly treat the coal like washing middlings that has caking index above 10 and also ash content, as high as above 40% (mass). Coal industry, such as coking industry, however, has great need to gasify this kind of coal for realizing its value-added utilization.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IP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proposed the jetting pre-oxidatio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JPFBG) to treat such a kind of coal. Coal particles are fed into the dilute zone of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with a gas jet containing oxygen to implement the destruction of coal’s caking property. The jetting feed also strengthens gas-solids contact and accelerates gasification reaction. This study was devoted to characterizing 2013-06-17收到初稿,2014-03-04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张聚伟,许光文。第一作者:赵飞翔(1988—),男,硕士 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7050400);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06209)。 Received date : 2013-06-17. Corresponding author : ZHANG Juwei, jw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02.html,; XU Guangwen, gwxu@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02.html, Foundation item : supported by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XDA070050400)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306209).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 0.2mm 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 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焦性。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 y 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 1932 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最终体积收缩度 x 值和体积曲线类型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 (1)方法概要。称取 100g 粒度小于 1.5mm 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胶质体层不断变厚。温度再继续升高,最下部的胶质层间开始固化,所以胶质层厚度又开始减少。在胶质体层厚薄变化的全过程中,用金属探针测出胶质体层的最大厚度,在温度为 730℃时测定结束。在胶质体层内部,由于煤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但因胶质体透气性不好,而使气体积聚在胶质体层内,促使胶质体产生膨胀。由于膨胀产生的内应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02.html,/jishuwenzhang/20071027214839.html 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 (3)煤的反应活性; (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 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 ;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 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 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 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 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 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 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 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 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Y值是 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 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 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图30-11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1 2 3 4 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 Y值≤20mm 误差1mm; Y值〉20mm 误差2mm; 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

煤化学 第七章 煤的化学性质

第七章煤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煤的氧化性质 一、不同氧化条件下煤的氧化产物 煤的氧化是研究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同时又是煤炭加工利用的一种工艺。煤的氧化是在氧化剂作用下煤分子结构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氧化的温度越高、氧化剂越强、氧化的时间越长,氧化产物的分子结构就越简单,从结构复杂的腐植酸到较简单的苯羧酸,直至最后被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钠、双氧水、空气、纯氧、硝酸等。煤的氧化可以按其进行的深度或主要产品划分为表面氧化、轻度氧化中度氧化、深度氧化和完全氧化。 (一)煤的表面氧化 氧化条件较弱,一般是在100 ℃以下的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发生在煤的内外表面,主要形成表面碳氧络合物。这种络合物不稳定,易分解为CO、CO2和H2O等。煤经氧化后易于碎裂,表面积增加,使氧化加快。煤的表面氧化虽然氧化程度不深,但却使煤的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如热值降低、黏结性下降甚至消失、机械强度降低等,对煤的工艺应用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煤的轻度氧化 1.轻度氧化条件及产物 氧化条件有所增强,一般是在100~300 ℃的空气或氧气中氧化、100~200 ℃的碱溶液中用空气或氧气氧化或在80~100 ℃的硝酸溶液中氧化。氧化的产物主要是可溶于碱液的高分子有机酸,称为再生腐植酸。 再生腐植酸与煤中的天然腐植酸结构和性质相似,通过研究再生腐植酸可以得到煤结构的信息,同时,腐植酸又有许多用途,如作为肥料使用,可刺激植物生长、改良土壤、蔬菜病虫害防治、饲料添加剂等;在工业上可用做锅炉除垢剂、混凝土减水剂、硬水软化剂、型煤黏结剂、水煤浆添加剂等。 泥炭、褐煤、风化煤被碱所抽提的物质称为腐植酸。腐植酸具有弱酸性,它不是单一的化合物,是由多种结构相似但又不相同的高分子羟基芳香酸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的组分既不具有塑性,也不具有弹性,而是一种高分子的非均一缩聚物。它既不溶解于水,又不结晶,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胶体。按腐植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颜色,一般可分成三个组分,即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见图7-1)。

备煤工艺

备煤工艺 选择配煤工艺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炼焦煤源和改善焦炭质量.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于煤料的粉碎加工方式,备煤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先配煤后粉碎的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流程是将组成炼焦煤料的各单种煤先按规定的比例配合,然后进行粉碎。这种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适用于煤料粘结较好、煤质较均匀的情况,我国大部分焦化厂采用这种流程。这种流程不能按不同煤种控制不同的粉碎粒度,当煤质条件差、岩相不均匀时不宜采用。 2.先粉碎后配煤的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流程是将组成炼焦煤料的各单种煤先根据其性质进行不同细度的分别粉碎,然后按规定的比例配合,最后进行混均,所以该流程又称为分别粉碎流程。这种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需多台粉碎机,配煤以后要有混合装置,所以投资大、操作复杂。由于各单种煤的结焦性和粉碎性各不相同,该流程可以按各单种煤的性质分别控制不同的粉碎度,保证煤料的最佳粒度范围,有助于提高焦炭质量。为了简化这种流程,可采取只对一部分单种煤进行单独粉碎,然后再与其它煤配合、粉碎的方法。一般进行预粉碎的煤种粉碎性差。如气煤,所以往往只对气煤进行预粉碎。这样可以改善煤料的粒度分布,对于不同的配煤比选择适宜的预粉碎细度和配合煤细度有助于提高焦炭质量。有实验表明:对气煤预粉碎炼焦后,焦炭抗碎强度指标M40提高2%以上,耐磨性指标M10降低0.5%以上。

3.选择粉碎流程 按参与配煤炼焦的各煤种和岩相组成的硬度的不同,以及要求粉碎的粒度不同,将粉碎与筛分相结合。煤料经过筛分装置,大颗粒的筛上物进入粉碎机再粉碎。这样既消除了大颗粒,也防止了粘结性好的煤种的过细粉碎,从而改善了结焦过程。单种组分,如无烟煤,焦粉等,先粉碎后再配入到煤料中,再进行混合粉碎也属于这种流程。图2-5为往煤料中配入焦粉的生产流程,图2-6为往煤料中配入无烟粉煤生产铸造焦的生产流程。

备煤工艺

备煤工艺规程 1、工艺总述 备煤和配煤是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煤和配煤又是炼焦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将洗精煤由卸车转运到贮煤场,合理地按区分层堆放确保煤质的均匀稳定的过程叫备煤工艺。将不同性质的各单种煤分别送到相应的贮煤槽,通过给料装置和电子秤小皮带,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后并达到煤塔的过程叫配煤工艺。我厂采用“先配合后粉碎”工艺流程:煤场煤由装栽机经受煤坑、皮带、贮煤槽(配合好的煤)、粉碎机(粉碎混合)、煤塔。焦粉由备4按比例配入煤中。2、工艺流程 煤场→(装载机)→受煤坑(A、B)→往复给料机(A、B)→备2皮带机→备3皮带机(装有三通卸料车)→配煤仓(A、B、C、D、E、F、G)→平衡阀门→电子配料秤(A、B、C、D、E、F、G)→备4皮带机(装有除 焦粉 铁器)→粉碎机(A、B)(除尘器)→备5皮带机→备6皮带机→备7皮带机(装有电子秤)→备8皮带机(装有犁式卸料车)→煤塔 焦粉工艺流程除尘器排入大气 (粉尘) 料坑(焦粒) 皮带热风炉烘干机皮带提升机 焦粉按比例汇入煤皮带粉仓球磨机干焦粒料仓 (粉尘) 除尘器 排入大气 3、工艺特点 优点:1)不必再设混合设备;2)配煤槽利用好,易下料,易操作;3)可使设备的进料量保持均匀;4)粉碎设备少,消耗电能少。 缺点:1)配煤的准确度差;2)配合煤中各组分的粉碎程度不均匀,小于0.5mm 的煤尘含量较多,大于3mm粒聚集的煤含量较多。 4、工艺管理 4.1配合煤的质量要求 4.2 a保证炼出的焦炭质量符合要求 b在焦炉内不致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以免损坏炉体和造成推焦困难。 c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化学产品的产率。 d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使用焦煤等优质煤,尽可能多配入气煤和劣质煤,降低成本。 4.3炼焦配煤比的确定 要确定炼焦配煤的配煤比,除了符合上述的配煤的基本原则外,应首先做配

煤化学第3章-煤的工艺性质

3煤的工艺性质 (多媒体课件脚本) 教学目标: 掌握煤的黏结性、结焦性及发热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主要表征指标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 了解煤的可选性、低温干馏性及煤的气化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 煤的可选性 煤炭气化的工艺性质 煤的发热量 指煤在一定加工工艺与转化进程中表现的性质。 了解煤的工艺性质,是合理选择煤的利用途径的前提。 3.1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3.1.1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的概念 (1)煤的(高温)干馏过程 干馏 固化黏结 收缩 无烟煤 软化——熔融——胶质体————半焦——焦碳 (2)概念 粘结性——指烟煤在干馏时黏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的能力。它反映烟煤在干 过程中能够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黏结的能力。 结焦性——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黏结成半焦,以及半焦进一步热解、 收缩最终形成焦碳全过程的能力。 (3)关系:结焦性描述的范围比黏结性宽,温度不同;粘结性好是结焦性好的重要条 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粘结性最好——肥煤,结焦性最好——焦煤。 3.1.2粘结性和结焦性的主要测定方法

3.2 煤的可选性 工业上,从煤中选除矿物质——选煤,一般用水作选煤介质——故称为洗煤。 开采后未经洗选的煤——原煤 原煤选除部分矿物质后——洗精煤或精煤 选煤时的副产品: 中煤——由夹石矸、矸石、精煤组成的混合物 煤泥——直径小于1mm的精煤 矸石——从煤中分离出的粒块状矿物质。 煤的可选性——按要求的质量指标(A、S等),从原煤中分离出矿物质,选出合格 产品的难易程度。 3.2.1可选性曲线 方法:筛分试验——沉浮试验——绘制可选性曲线 (1)筛分试验——求粒度组成——矿井生产质量的依据,影响煤的洗选。 方孔筛筛孔边长mm:150 100 50 25 13 6 3 1 0.5 筛级mm:+150,150~100,100~500……,3~1,1~0.5,-0.5表征:各筛级质量,质量百分数,累积百分数,粒度特性曲线。 (2)浮沉试验——密度(比重)组成 以密度液(比重液)作为分离介质,通过浮沉,将煤分成各个密度级。 密度液:ZnCl+H2O,CCl4+C6H6,CCl4+HCBr3 密度级:烟煤 1.3,1.4,1.5,1.6,1.7,1.8,2.0 无烟煤 1.6,1.8,2.0 浮沉方向浮沉后,各级上浮物洗涤,烘干,测定灰分。 表征,各密度级质量,质量百分数,灰分。 (3)列表作图——可选性曲线 共五条:浮物曲线β——浮物累积产率与其平均灰分的关系。 沉物曲线θ——沉物累积产率与其平均灰分的关系。 密度曲线δ——浮物(沉物)累积产率与重液密度的关系。 密度±0.1曲线ε——某一密度±0.1密度范围的浮物产率。 灰分特性曲线λ——浮物(沉物)产率与其分界灰分的关系。 (4)可选性曲线的应用 λ曲线——表灰分在各密度级煤中的分布。 β、θ曲线——表浮物(沉物)的理论灰分,或给定灰分下的产率。 δ曲线——可由浮煤灰分,查出分选密度值。 3.1.2可选性标准 有±0.1含量法,中煤量法等多种方法。我国常用±0.1含量法(MT56),如分选 密度1.5,其±0.1范围为1.4~1.6,其间含量越多,表明煤与矿物质混杂严重,越 难洗选。可选性分类等级:p54,表3-2

煤的黏结性指标测定方法知识点解说.

煤的黏结性指标测定方法 黏结指数,是我国煤炭分类新标准中烟煤的主要分类指标之一。定义:以在规定条件下烟煤加热后黏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的烟煤黏结性指标。 烟煤黏结指数的实质是试验烟煤样在受热后,煤颗粒之间或煤粒与惰性组分颗粒间结合牢固程度的一种度量。它是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最终结果;是煤在各种热加工工艺过程(焦化、气化、液化与燃烧)中最重要的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供需双方把黏结指数作为煤价结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准确测定煤的黏结指数,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和确定最经济的配煤比,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黏结指数分级 烟煤黏结指数按下表分级: 表烟煤黏结指数分级 二、黏结指数的测定 1.方法提要

将一定质量的试验煤样和专用无烟煤,在规定的条件下混合,快速加热成焦,所得焦块在一定规格的转鼓内进行强度检验,用规定的公式计算黏结指数,以表示试验煤样的黏结能力。 2.试验煤样 试验煤样按煤样制备方法制备成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其中0.1~0.2mm的煤粒占全部煤样的20%~35%。煤样粉碎后并在实验前应混合均匀,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制样后到试验时间不应超过一星期。如超过一星期,应在报告中注明制样和试验时间。 3.专用无烟煤 测定黏结指数专用无烟煤(简称专用无烟煤)必须使用经国家计量部门批准的国家标准煤样。 4.仪器设备 (1)分析天平:感量0.1mg。 (2)马弗炉:具有均匀加热带,其恒温区(850±10)℃,长度不小于120mm,并附有调压器或定温控制器。 (3)转鼓试验装置:包括两个转鼓、一台变速器和一台电动机,转鼓转速必须保证(50±2)r/min。转鼓内径200mm、深70mm,壁上铆有两块相距180°、厚为3mm 的挡板。 (4)压力器:以6kg质量压紧试验煤样与专用无烟煤混合物的仪器

备煤工艺与装备

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3:炼焦行业清洁生产调查-----产品指标(2005年)

表4:炼焦行业清洁生产调查-----污染物产生(2005年) 表5:炼焦行业清洁生产调查-----废物回收(2005年) kJ 千焦(103焦耳)GJ 吉焦(109焦耳) 1、精煤贮存方式/设备 指精煤的储存方式和相关设备。如a)室内煤库或大型堆取料机机械化露天贮煤场设置喷洒水设施(包括管道喷洒或机上堆料时喷洒) b)堆取料机机械化露天贮煤场设置喷洒水装置 c)小型机械露天贮煤场配喷洒水装置。 2、精煤输送方式/设备 指精煤的输送方式和相关设备。例如:带式输送机输送、密闭的输煤通廊、封闭机罩,配自然通风设施。 3、配煤方式/设备 指配煤工艺与设备。如:自动化精确配煤。

4、精煤破碎方式/设备 指精煤破碎的方法和设备。如:新型可逆反击锤式粉碎机、配备冲击式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5%。 5、装煤(除尘设施、效率、捕集率) 如:地面除尘站集气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9%,捕集率≥95%,先进可靠的PLC 自动控制系统等。 6、炉门类型 如:弹性刀边炉门、敲打刀边炉门等。 7、加热系统控制 分为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仪表控制两类。 8、焦炉机械 推焦车、装煤车等操作装置。例如:选项1)推焦车、装煤车操作电气采用PLC 控制系统,其它机械操作设有联锁装置;选项2)先进的机械化操作并设有联锁装置;选项3)其他 9、荒煤气放散 装有荒煤气自动点火装置,或其它处理方式。 10、熄焦工艺 熄焦工艺有干法熄焦、湿法熄焦等。 11、焦炉煤气利用率 焦炉煤气利用率即焦炉煤气利用量与焦炉煤气总量的比值。 12、水重复利用率 即重复水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 13、炼焦耗热量 炼焦耗热量是指1千克入炉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热量。 其计算公式为: 当量干煤炼焦耗热量=实际湿煤炼焦耗热量(吉焦/千克)(湿煤)/(1-实际装炉煤水分(%)) 实际湿煤炼焦耗热量(吉焦/千克)(干煤)= 加热煤气量(米3)×煤气热值(吉焦/米3)/实际湿煤装炉量(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