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

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心理健康辅导的概念,了解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本特征。

教案方法:讲授

学时:2

教案过程:

第一节心理辅导的概念

学习要求:

1、识记:心理辅导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2、领会:张小乔、仓石精一、威廉森、罗杰斯等人从不同侧面对心理辅导的论述。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广义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列入心理辅导的范围。狭义的心理辅导指以一定的理论和手段为背景的心理辅导。狭义的心理辅导则不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检查、心理测验,只局限于辅导者和来访者双方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

二、对心理辅导含义的各种论述

张小乔(1993)认为:心理辅导是来询者(或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有专业技术的咨询人员进行诉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日本心理学家仓石精一(1966)将心理辅导定义为:在心理适应方面存在问题并需要帮助解决的个人,与受过专门训练并具备咨询资质的专家面谈,咨询专家主要通过语言手段施以心理影响,以帮助求询的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将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求询的个人称为来访者(client),将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counselor)。

威廉森等(1949)将心理辅导广义地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咨询者,B就是来访者。

罗杰斯(C.R.Rogers,1942)则将心理辅导狭义地解释为:通过与个体继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其行为、态度的变容的过程。

总之,所谓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心理辅导含义

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体系,维护对方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咨询形式

1、门诊咨询

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固定时间进行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2、书信咨询

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人群,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3、电话咨询

公布办公室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4、专栏咨询

专栏咨询是结合实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辅导对象共同完成。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5、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群体对象的实际开展团体辅导工程。

心理辅导模式及分类

心理辅导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辅导思想、目标定向、促进其心理辅导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心理辅导基本模式的确立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心理辅导模式的分类会因为不同学派的理论、不同技术、不同的服务对象而有所不同。

根据在心理辅导中采取的技术和理论可以划分为:个人中心辅导模式、心理分析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交互分析治疗模式等;

1、按学科划分有:医学(生理)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

2、按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同,还可以分为: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

(1)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有心理障碍、患某种心理疾病,并已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的辅导对象,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来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因而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矫治功能;

(2)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是包括正常个体在内的心理服务,其目的是通过心理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而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预防功能;

(3)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所有发展中的个体,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第二节心理辅导的发展简史

学习要求:

1、识记:心理辅导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帕森斯和罗杰斯,以及标志性事件。

2、领会: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发展,特别是智力测验的发展。

一、心理辅导的兴起

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是心理辅导的开端,而心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对个体差异的研究;罗杰斯的《心理辅导与心理疗法》的出版提高了人们对心理疗法的关心程度。

指导运动是在19世纪末,美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伴随着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批年轻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些人面临着城市适应尤其是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于是有一批博爱主义者试图去帮助这些年轻人合理地选择职业。一名叫帕森斯的人,首先在波士顿创办了一所职业事务社。帕森斯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帮助顾客(求职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一是训练另一些教师来做职业辅导工作。帕森斯将职业指导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协助当事人了解自我,包括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志向和局限性等;二是帮助当事人了解职业和工作,包括职业要求、成功的条件、优点和不足、机会、发展前景等;三是帮助当事人在对两方面事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作出职业决策。职业指导很自然地现在学校中得到迅速发展。此后近50年的时间里,美国学校中的学生辅导一直称为“指导”,近几十年里,这个词才逐渐被“学校咨询”所替代。当学校里的学生指导逐步专业化后,学校里的辅导员逐渐被要求承担一些职业指导以外的职能,如学生的学习问题、纪律问题和品行问题等的辅导工作。这样,学生辅导便逐渐带有一些治疗色彩,更有一些辅导员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生的行为矫正上。这为以后的指导运动与心理卫生运动的结合为心理辅导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心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对个人差异的研究也部分地与指导运动合流,人们开始渴望以职业咨询为基础的心理检查能够产生并推广。

罗杰斯的《心理辅导与心理疗法》的出版提高了人们对心理疗法的关心程度。4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不少人开始受到了精神压抑、心理不安和焦虑等问题困扰,人们感到了心理疗法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渴望在社会适应和情绪调整、人际改善时得到心理咨询学家的帮助。

二、心理辅导的确立

1951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了“心理辅导·指导分会”,使心理辅导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而存在。1953年改名为“心理辅导学分会”。该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辅导专家的培养标准,并指出了心理辅导的三个目标:(1)通过促使人的关心趋向于动机、情绪的调节,从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2)通过发展个人必要的能力、动机,援助并达到个体与环境的调和;(3)正确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提高社会对心理辅导的理解。

三、心理辅导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心理学术活动的恢复,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发展和展开。

(一)学术活动的恢复

80年代初,我国学者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书籍。

(二)实践的展开

80年代初,最早设立心理辅导机构的是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到这里来求助的人主要是神经症病人。那些遇到生活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问题的人都不愿意到精神病和精神心理辅导机构求助。

从1987年开始,我国在大的综合性医院普遍设立了心理辅导门诊,重点大专院校也开展了这项工作。之后,在大城市有了心理门诊咨询服务,中小城市也逐渐开展了这项工作。

第三节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学习要求:

1、识记: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在对象、关系和过程三个方面的不同点。

2、领会: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比较。

现代心理治疗发源于欧洲,一般认为,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治疗体系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治疗。它主要由精神科医生来实施,主要在医疗机构或治疗色彩较浓的地方实施,较习惯用“治疗”“病人”这类术语。心理咨询源于美国,最先不是在医疗系统,而是在教育、人员安置等部门发展的,所以它不太强调“治疗”,而强调教育、问题解决、生活决策等特性。

提供专业帮助的人:在美国咨询和心理治疗最发达,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的专业训练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心理学专业(一般设在心理学系科)、咨询专业(多设在教育学院,也有设在心理学系科的)、精神医学专业(其中精神医学专业培养的人多为精神科医生,这些人多数从事心理治疗,也是唯一有使用药物权力的人。)、社会工作专业(一般设在社会科学系)。

一、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对象不同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对象在名称、程度、来源上都有所不同。

1、对象名称:心理辅导的对象称为“来访者”;心理治疗的对象称为“患者”。

2、对象程度:心理辅导的对象“来访者”所受困扰的程度轻,受到心理干扰的面较小,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是在“适应和发展上出现困难的正常人”他们面临着工作、家庭、婚姻、事业、人际关系、学业等方面的问题,费时从1次到数十次不等;心理治疗的对象“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受的心理干扰的面较广,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是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人,例如,神经症、人格障碍、行为障碍等,费时从数周到数年不等。

3、对象来源:心理辅导“来访者”一般都是出自自愿,当他们感到心理不适时,会主动来接受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家长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在接受专门的诊断后,才被列为治疗的对象。

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

辅导者和治疗者的关系随着实施内容的不同,可明显地将其间的关系分为辅导关系和治疗关系。

实施内容不同(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辅导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力,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因此,重点在预防,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而心理治疗多在弥补病人过去已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重在治疗或矫治。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和“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者与接受治疗者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过程不同

辅导过程是一个情感分享的过程,治疗过程是一个客观分析、冷静诊治的过程。

辅导过程是一个情感分享的过程,目标是对来访者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方法,去除来访者内心的消极情感。强调教育和发展的原则,重视当事人理性的作用,重视发掘、利用当事人潜在的积极力量,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过程是一个客观分析、冷静诊治的过程,目标是通过合适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治疗并学得疗效。强调人格的改造、问题行为的矫正,重视症状的消除。

(材料: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心理治疗)之间的关系,陈仲庚(1992)认为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无论在关系的性质上,在改变和学习过程上,在指导的理论上都是相似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也是人为的、非本质的。可以列举下述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力,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因此,重点在预防,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而心理治疗多在弥补病人过去已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第二,对象和情境不同。心理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涉及日常生活问题,在学校、工厂等团体中开展工作。而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病人,是在临床和医疗情境中开展工作,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心理保健。①

第三,工作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之中,如参与他的直接环境,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应用更多的日常生活的设施(如电话咨询等),设计和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动。而心理治疗的形式则更多为成对会谈。

第四,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有关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工作指导、学习辅导等,因此多采用认知和论理的途径,从而引导到个体的现实世界。而心理治疗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地是与无意识打交道。)

因为对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方法与心理疗法很难给予确切的区分,心理咨询需要心理疗法的辅助,特别是较严重的心理不适应、焦虑不安,需要心理疗法中的诸如精神分析、自由联想、催眠疗法和音乐疗法等的配合和采用。在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之后,又往往需要继之以心理咨询。因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又很难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分享同样一些人格理论,同样的心理病理学理论,同样的方法和技术。二者所追求的改变,也都是当事人在心理学范畴的改变。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四节心理辅导基本过程

学习要求:

1、识记:面谈前的准备内容,辅导记录的原则,辅导中的限制,以及和儿童谈话的真实性的分析。

2、领会:在辅导中首次接触时辅导者应考虑的问题,辅导者合适的自我表露,辅导者使用的提问方式,辅导中的沉默以及辅导者知识帮助解决问题的角色。

一、面谈前的准备

从周围环境到时间安排,甚至辅导者自身的外表,情绪情感都可能是妨碍儿童接受辅导的因素,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要首先考虑使来访者安心、放松、舒适、注意力集中和保守秘密。咨询室内一般应光线柔和、安静舒适、色调优雅,也可以反映咨询者的风格。咨询机关如果条件比较好的话,应设置供个人咨询用的咨询室、团体咨询用的房间较大的咨询室及儿童咨询用的咨询室。咨询室内应配备沙发、桌子、茶几、检查用床等。如果需要做精神分析疗法、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的话,还要准备音乐治疗椅、催眠用的靠背椅等。儿童咨询专用的房间也要配备供游戏疗法用的玩具等。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机构还应具有以下的装备。

电话。最好是录音电话,用于咨询预约或必要时的联络。

录音机。必要时可以将来访者的咨询会话及咨询者的应对等录下来,以备咨询者自我检查时用。

摄像机和录像机。主要用于儿童咨询时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表情和行为反应时用。

电脑。电脑主要用于心理测验、心理统计等,也可用于对来访者个人档案的管理等。

复印机、幻灯机、照相机等。

另外,咨询场所除以上物质条件的确保之外,还需要整个咨询气氛的协调。而咨询气氛的协调自然需要咨询人员和工作人员多多上心留意并加强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

咨询场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咨询面谈的形态,从咨询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几,到咨询室内椅子的配置、房间内部的装饰、咨询者的服装、游戏疗法时的玩具、摆设等。

咨询面谈的形态应该根据来访者咨询的目的予以选择,有时可以根据咨询者和来访者的意愿来决定。

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采取的是一对一的咨询面谈形态。成人的神经症、各种精神障碍、心理不适应等往往也限定于一对一的咨询形式。但是,如果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牵涉到夫妇间的感情调整,有时就需要夫妇同席咨询。给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也往往采取亲子并行咨询的形式。使用何种咨询形态或方式,主要看咨询者和来访者间所达成的契约及要达到的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的位置关系一般以对面坐法为多(见图 6-1,图①)。但是,这一位置关系会加重那些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怀着不安、焦虑的心情第一次来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咨访关系的建立。而对于那些对人恐怖感较强的来访者来讲,来自对面咨询者直接的视线又会加重心理上的紧张不安。对这样的来访者,可以考虑斜坐法、90度法或180度法(如图6-1中图②③④)来进行。

空间位置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某些空间位置关系看起来很简单、很无所谓,但在人际关系中可以产生很重要的心理效应。图6-2表示了心理咨询场面构成中椅子的配置。如前所述,对面法很容易造成来访者拘谨,也容易使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眼神特别敏感。180度的并排坐法固然解决了由对面法所造成的来访者的紧张和不安,但并排而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亲密关系的位置象征,咨询室内可以放长沙发,但应避免咨询者与来访者并坐长沙发上。因为这种坐法容易使咨询者产生逆转移或对抗感情转移,从而影响心理咨询的开展。况且,这一坐法使咨询者不容易看到来访者的全身,特别是无法观察到来访者的脸色和眼神。

二、首次接触应考虑的问题

无论是辅导者还是来访者,首次接触时都会陷入焦虑。对此,可运用谈家常、单刀直入、认真倾听、适当地询问、探究一定的行为、获得方式、说明回顾等方法来缓解焦虑。

三、辅导记录的原则

无论是记录方式还是特殊情况下的使用,都必须征得儿童及其家长的同意。

四、辅导者合适的自我表露

辅导者为了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

五、辅导者使用的提问方式

先要仔细倾听,同时避免审问和质问的语气。

六、辅导中的沉默

沉默可能是儿童需要整理思路,也可能是儿童表示拒绝辅导,辅导者可视情况来灵活运用适当的沉默或化解沉默。

沉默(silence)是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虽然来访者听到了咨询者的问话,但持续数十秒,甚至数分钟不做任何反应,保持沉默的状态。

造成沉默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往往表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一种抵抗,还可能是一种最有效的、最积极的、最生动的抵抗。

一般情况下,沉默从含义上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咨询开始时不知所以然的沉默。第二,属于在调整自己的思考和情绪的沉默。第三,等待咨询者的回应时的沉默。第四,在自我表现时遇到排斥、抵抗时而产生的否定态度式的沉默。第五,某一课题出现僵局时的沉默。第六,感到无聊、烦闷时的沉默。第七,大脑出现“空白”时的沉默。

作为咨询者,应该学会洞察和确认此时此刻来访者之所以出现沉默的原因,并且努力去把握在咨询过程中出现沉默的含义。咨询者不应轻易地否定来访者的沉默状态,而应该通过真诚的态度和艺术的诱导、耐心的等待来打破沉默的僵局。

首先,用温和的语气轻轻地重复来访者最后所说的话。例如,来访者说完“今天没有什么可说的”“今天什么也不想说”而不吭气的话,咨询者可以重复刚才来访者所说的话“噢,今天没有什么可说的……”“今天什么也不想说……”。这样,来访者就可能会回答:“并不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我知道必须说,可是……”。这样就可能修复交谈的正常轨道。

其次,咨询者猜测来访者之所以沉默的原因并直接说出来。“是不是因为我是女的才不愿意开口?”“你是不是担心在这里说出来的话会被别人知道了?”“你是不是感到说了也没用……?”“是不是担心说出来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想说,可又感到不应该说,是吗?”等。并不是一句话接着一句话地质问来访者,而是要仔细地观察来访者的表情和反应并慢慢地说。

第三个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入手直接问问看,“这个星期天是怎么过的?”“怎么样?最近几天睡得好吗?”等。

第四个方法,直接询问来访者对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以此作为话题来打破沉默的局面。“怎么样,你对我有什么看法?比如说,感觉不错,或感到不怎么样……”“其实我也并不觉得讨厌您……”“噢,原来是这样,并不讨厌我,可是呢?”就这个样子,就可以了解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容易建立比较协调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了解是否是因为产生了感情转移现象所造成的

最后,通过身体的接触拉近彼此心理的距离。走到来访者的旁边或背后,为来访者按摩一下肩膀或轻轻拍一下来访者的肩膀。可能来访者会说:“痛得很”“好痒”“已经够了”,咨询者可以在按摩的同时,一边杂谈些什么。如果来访者希望替换一下为咨询者按摩的话,可以让来访者给按摩一下肩膀。如果来访者不采取强烈反对或拒绝的态度的话,可以这样持续下去。不排斥的话,就说明接受了咨询者,尽管来访者是被动的,但这样的结果,可以形成咨访双方相互沟通的关系。

如果以上的方法仍不奏效,但来访者却能够按时前来咨询室,这说明已经确立了比较良好的、值得信赖的咨访关系。这样的时候,可以让来访者来时带来一些文章(日记也可以、信也可以,当然感想等也可以),由咨询者来朗读。朗读完后,咨询者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如来访者是孩子,可以让他画画,以此作为媒介来尝试进行交谈。

七、帮助解决问题

辅导者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并不直接给予建议,要避免造成来访者不负责任以及产生依赖

八、辅导中的限制

接纳和不批评是辅导者的必备品质

九、儿童谈话的真实性

辅导者不能随便下结论,仍然要仔细分辨儿童谈话的真实性。

思考题: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2、首次接触可能碰到的问题是什么?说出三种以上的应对方法。

3、辅导中的记录原则是什么?

4、辅导者合适的自我表露问题方面,各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辅导中的沉默?如何化解?

6、简析在辅导中,辅导者避免给来访者建议的意义。

7、简述避免用“为什么”提问的理由。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环 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的儿童大致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统一和谐;性格特征良好。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深人了解其影响因素,对改善和促进幼 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人的遗传基因不仅表现为在人体结构和机能方面有所不同,也表现为由 此引起的行为上的差别。 2·先天素质 儿童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它主要是由妊娠期孕妇的疾病、用药、营养、环境污染、烟酒以及孕妇的情绪等对胎儿的影响造成的。 3·机体损伤 脑的损伤和疾病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又一因素。(二)心理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因主要有学前儿童的动机系统、情绪 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期经验等 工。 (三)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伦理 道德、生活方式等直接对幼儿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 (1)儿童的行为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从小衣食无忧,享受到家庭温 暖的儿童心理发展往往是健康的。而从小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精神上饱受摧残的儿童,行为异常的概率往往较高。 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2)学前儿童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情感表达得最充分,对儿童健全人 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往往会引起种种行为问题。 刖丿L童社会化行为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的。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各 (3)学一 种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会使儿童的心理适应发生困难。此外,对儿童过分溺爱会导致儿童养成自私、任性、骄横、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对儿童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方式粗暴衢单等,则会造成儿童心理负担过重、自卑、冷漠、不合作等不良的心理倾向。 2·社会 幼儿园是儿童最早进人的社会环境,对儿童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师幼关系融洽与否往往影响儿童心理的平就如教师脾气粗暴、情绪反复无常,往往会造成儿童的心理紧张。一切不适合儿童身宓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出现儿童不自信、胆怯、自卑等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另外,物质环境中的不当温度、光线、噪声、。污染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 绪和行为。不良压力、环境过于单调或者过多的刺激等。会造成儿童心理紧张、不适应、寂寞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情绪的认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地进行宣泄。成人要善于进行疏导,引导幼儿学会用一些方式来宣泄自的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倾诉、 运动、大哭等。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心理角、心情小屋等,布置一些软靠垫、毛绒玩具或一些好吃的零食。让幼儿能够释缓自己的不良情绪。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

一、填空 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 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 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 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 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 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 干预,可以是(发展性)干预,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 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 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 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 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 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 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 障碍,称为(异食癖)。在睡 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 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 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 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 (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 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 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 情)现象。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 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 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 化法),又称(鼓励强化法)。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 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17. 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18. 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活动、(家长榜样)、(游 戏)、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 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19. 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 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 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 的持续存在。 20.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0-3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 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 21.4-5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 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 好,可以开始用(复述)、(联 想)、(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 法。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 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 制能力),所以对于儿童,一 般适宜于4 岁以后。 23. 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 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 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 激等。 24. 儿童虐待包括(躯体虐 待)、(性虐待)、忽视和心理 情感虐待。 25. 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 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 为评估、(智力测量)和(人 格测验)等。 26. 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 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 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 家长和儿童工作者采取适合 儿童气质的(教养方式),预 防和干预行为问题。 28. 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 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 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 现为显著的(智力水平低下) 伴学习困难及(社会适应能 力)欠缺。 29.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 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 关节、皮肤触觉、视、听、嗅 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 (运动)相结合。 30.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 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 31.降低儿童早期营养不良有 助于降低以后的(反社会)和 (攻击)行为。 32.2~3岁是婴幼儿形成(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探寻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 B 三、填空题 1.脑 2.客观现实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0~6 5.冯特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③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心理现象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制约,很长时间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心理的实质;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把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心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①心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尽管人的心理活动对客观显示的放映不同于镜子和照相机,但是,不论心理活动过程多么复杂,其内容都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找到源泉。脱离客观现实,个体就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现象。 ②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个体的心理按其内容、源泉和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客观现象的映象总是在不同个体的大脑中形成,因此又是主观的。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简单、被动的复制,而是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六、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源于实践的,但同时又会为实践服务。 1.学前儿童心理学源于社会实践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材培养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进化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建立,神经生理学、医学等科学的发展,及录音录像、微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更好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提供了前提。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家长如果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就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为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领域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其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和服装设计工作等,只有在结合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更具生命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描述

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①动作发展正常②认知发展正常③情绪积极向上④人际关系融洽⑤性格特征良好⑥没有严重的心理及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的特性:①相对性②连续性③可逆性④动态性 认知教育:认知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0-3岁] 1.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与材料玩具与材料适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牢固的,无毒的,便于清洗的,有一定的体积)②孩子喜欢的(只要孩子喜欢就是好的,不是越贵越好)③多功能性④灵活呈现,数量是当(藏,换)⑤充分利用生活物件(药盒,个性特点,不同年龄差异)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户外运动,扩大生活范围 3.鼓励,支持婴幼儿的自发探索(不贸然打断,干扰。成果欣赏并鼓励探索中有困难,鼓励,让体验成功快乐) 4.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游戏(符合婴幼儿感知认知的,循序渐进增加游戏难度。时刻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反应。同一游戏可以举一反三玩出新花样提起兴趣。游戏需反复进行认识红黄蓝) 情绪情感教育:注意问题:营造安全,温馨,愉快的心理社会环境(周围精神氛围,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婴幼儿的消极情绪,帮助婴幼儿学习识别他人和自己的情绪,通过经常性的游戏促进积极情绪的发展。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立体型原则,活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结合(知行结合)原则。 认知教育应注意的问题3-6岁:树立正确的目标管,选择贴近幼儿经验的探究内容,提供机会扩大生活圈,累积丰富经验,注意幼儿多感官的参与,教给幼儿适当的方法,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家园合作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问题行为的定义: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其智能和人格的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系列行为。 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异常行为:①正常行为:指个体所处的年龄段和社会文化相称的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应性行为。异常行为:严重偏离常态的障碍性行为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考点讲课讲稿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试卷考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性因素的是( )A.托幼机构 B.动机C.先天素质 D.情绪 2.下列适用于筛选检查法的评估工具为()A.儿童行为调查表B.丹佛发展筛选量表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和()A人本主义 B 认知主义 C完形主义 D 神经学 4.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要生存动机是()A良好的人际互动B追求卓越,摆脱自卑C满足各种需求D自我实现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 B.拉扎鲁斯C.劳恩菲尔德D.鲍尔比 6.船船说:“笑笑,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围巾吗?”笑笑说:“你没看正戴在我的脖子里吗?”这段话反应了哪种沟通分析的类型()A互补性沟通 B暧昧型沟通C交叉型勾通 D有意义沟通 7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的( ) A.韦克斯勒量表 B.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量表 8良性口吃,经过2年或2年以上可自行消失,发生于()A.1—2岁 B.3—6岁C.3—8岁 D.3-11岁 9.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下面哪个方面()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 D自我概念 10. 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不恰当的言语表达是() 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 B.鼓励使用现在时 C.多问“为什么” D.鼓励使用陈述句 11.将“正常”看作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的是 ( )A.病理学的标准B.统计学的标准C.理想状态的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12.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属于遗传因素的是() A染色体异常B营养不良C孕妇用药不慎 D生理发育迟缓 13.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D自我概念 14.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压力是()A社会经济状况 B动机冲突C教育机构状况D心理创伤 15.儿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说:“我今天头疼,听不清楚。”使用的防御机制是() A转移作用 B投射作用C 合理化 D压抑作用 16.角色扮演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行为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7.开创和拓展理性情感治疗的心理学家是()A皮尔斯 B波纳C艾利斯D狄雷库斯 18.团体疗法的实施条件是() A团体中成员的年纪必须相近 B必须有大人参加C必须施以同一种训练方法 D必须在托幼机构中进行 1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这三大类 ( )A.生理标准B.心理标准C.社会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 20. 帮助儿童学习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方式,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产习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等,这属于()的内容A心理辅导B积极心理教育C心理治疗D行为指导 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内容()A自我认识B自我实现C 自我评价D自我调节 22. 艾力克森曾描述儿童面临与精神压力有关的4种类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A动机冲突B社会经济情况C满足各种需求D心理创伤 23. 玲玲在玩玩具的时候,三岁的表姐抢走了她的玩具,玲玲很生气,哭闹得很厉害,但突然嘴唇青紫,完全发不出声音,大概过了半分钟才慢慢恢复过来。玲玲的症状属于() A暴怒发作B屏气发作C恐惧不安D儿童抑郁症 24. 儿童生来来就有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冲动,喜欢探索周围陌生的世界,尝试了解和理解,这属于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认知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5.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问题:() A思维的可逆性B看待事物只专注一点C自我中心化D对关系认知的欠缺 26. 别的小朋友在区角玩耍时,明明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动,老师引导他去娃娃家玩,他总是说“我不会玩”,以此躲避。明明这种行为对应的生活地位是() A“我行——你行”类型 B“我不行——你不行”类型C“我行——你不行”类型 D“我不行——你行”类型 27.沟通分析理论的辅导方法中,辅导者的角色不包括()A家长的角色 B环境的角色C同伴的角色 D教师的角色 2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A阳性强化法 B消退法C非指导性游戏法D系统脱敏法 29.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使()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健康C人际关系融洽D动作发展正常 30.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A人格特征B个体生活经C体质状况D行为习惯 31.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弹性的规则,这属于哪一种家庭教养类型() A.权威型 B专制型C.容许型 D.忽视型 32.儿童在某些年龄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暂时性的程度较轻的恐惧,一般在3岁时的恐惧对象是() A巨声、失去支持 B陌生人C入厕 D孤独一人 33.“非常贪婪而不开化,只对自己的需要感兴趣,一点儿也不听从现实和理性的指引”这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A超我 B本我C自我 D大我 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理性情感治疗理论的内容:()A着重现在B强调选择C非理性信念 D自我防御机制 35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这是属于()的内容。A积极心理学B个体心理学C完整分析理论D理性情绪理论 36阿德勒学派认为,赞美是一种有条件式的接纳,鼓励是注重过程,注重儿童本身,所以不论儿童是否完美成功,鼓励早已存在,下面属于鼓励的语言的是() A你琴弹得很不错 B我知道你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C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D我喜欢你处理这件事的方式37ABCDE取向的辅导中,E代表()A发生的事件B个人如何评估事件C后果或情绪 D针对非理性信息回答的理性想法 38.大多数艺术治疗家都认为儿童的艺术治疗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Orton(1997)提出的描述大多数儿童的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其中4、5-7岁的儿童处于()A涂鸦阶段 B图像阶段C人像画阶段 D现实主义表现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 导平时作业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 年级专业: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 姓名:胡晓敏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中班活动《小熊让路》 设计意图: 《小熊让路》是中班幼儿园教育活动册上的一个童话,是我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着作,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该活动涵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以语言内容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随着故事讲述和角色表演进入有情节的情境中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注意倾听,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 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大路、草丛、水沟和大树背景图各一幅。 2.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头饰若干。 3.《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熊和大狮子图)小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你们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讲到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头饰。 (2)小熊对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来学一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辅导 安徽省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结才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一个人最终形成成熟后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保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信息既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晶,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我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三)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 (四)关于关键期的概念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整理

选择题: 1.提出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的心理学家是( b ) A.皮亚杰 B.河合隼雄 C.劳恩菲尔德 D.拉扎鲁斯 2.将“正常”看作不存在心理病理问题的是下列哪种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c ) A.理想状态的标准 B.统计学的标准 C.病理学的标准 D.适应过程的标准 3.为从出生到6岁儿童设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发展任务,检查出儿童在动作、语言和社会性等发展方面的明显迟滞的是( a ) A.丹佛发展筛选测验 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C.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D.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4.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皮亚杰 B.拉扎鲁斯 C.劳恩菲尔德 D.鲍尔比 6.罗杰斯的______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b ) A.“沙箱疗法” B.“患者中心疗法” C.“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D.“行为治疗法” 7.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c ) A.增强个体的责任感 B.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 C.增加幸福,减少痛苦 D.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 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 a )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统一协调的行为 9.下列哪一个理论不属于 ...行为主义理论( d ) 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1.皮亚杰认为,0-12岁儿童可能完成______个阶段的认知发展。( b ) A.三B.四 C.五D.六 12.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c )。 A.皮耐尔出版《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B.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成立 C. 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成立 D.比尔斯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根据儿童的______来归纳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 a ) A.年龄发展 B.心理发展 C.经验发展 D.思维发展 14.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 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这是( a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5.增加幸福,减少痛苦是下列哪种理论的主要目标? ( d ) A.行为主义学派 B.个体心理学派 C.沟通分析理论 D.理性情感理论 16.妊娠期妇女营养不良、用药不慎或情绪过激,都会影响儿童的( c ) A.遗传因素 B.机体损伤 C.先天素质 D.生化改变 17.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在理论上的探讨最具说服力的是( d ) A.“生物”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8.20世纪初,开拓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制订了儿童“发展时间表”的心理学家是( d ) A.比尔斯 B.亨特 C.皮亚杰 D.格塞尔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

实用文档 平时作业要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 实用文档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大班教案:夸夸自己 设计意图: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身上有的优点和缺点孩子们可能都没有清楚的概念,通过今天这个教学,我们以动物关于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引发幼儿对自身优缺点的关注。通过自己找优缺点和同伴相互找优缺点,引导幼儿正确看待优点和缺点,同时引发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缺点等正确人生观。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首先是从幼儿看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讲讲这些动物的特点,了解动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其次是通过故事帮助幼儿感受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第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让幼儿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间相互找优点,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优点,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3、引导幼儿发现和学习同伴的优点,宽容对待同伴的缺点。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知道不光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难点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优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准备:猴子、狗熊、大象、鳄鱼卡片5——6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2、今天老师这有很多的动物,请你们小组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3、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二、听听动物夸自己 1、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3、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中班教案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会对自己身体各部位以及用处感兴趣,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些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和功用,知道自己长大了,进而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能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 活动名称:身体上的器官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身体各器官,进一步了解各器官的名称、功能。 2、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活动准备: 人体轮廓图,绘画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身体的器官。——了解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及他们的功能。 提问1: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的器官,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提问2:请指给大家看看,它们长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长在脸上的器官叫五官,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闻到香味、听到声音、尝到味道。手和脚可以称为四肢,能够让我们走路,做许多的事情。 二、找找“一个和一对”。——进一步探索身体各器官,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 1、出示人体轮廓图是,请幼儿从头开始往下找。 提问:说说哪些器官我们身上只有一个?(教师用笔画画出幼儿说到的器官) 小结:我们身上有一个头、一只鼻子、一张嘴巴……。 提问:再找找,我们身上哪些器官是一对?它们长在哪里?(教师用记号笔勾勒或画出幼儿说到的器官。) 小结:我们身上有一双手、两个肩膀、两只耳朵……,我们的身上有各种器官,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用处,所以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些有用的身体器官。 三、画出身体上的器官。——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 提问: 小结:我们身体的器官原来本领那么大,它随着我们小朋友的长大,也在不断地成长,现在,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些身体器官吧! (每个幼儿取出纸笔进行绘画,画完后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