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61数据源配置和数据

发现童鞋们在安装NC61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非常多,尤其是建立多个帐套的时候更是问题多多。

我总结了一下,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数据库的表空间、用户、UAP配置等关系没有理清楚。

如果这篇文章帮助你解决了问题,希望你能把你出现问题的截图发上来,并告诉大家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

写了一个下午,看完好歹给个回复。

--------------------------------------------------------------------------------

问题症状往往表现为:

1.数据源配置的时候测试通不过;

2.数据源配置的时候测试能通过,但在建库的时候通不过,比如到10%的时候弹出错误“物理布局错误”,到30%的时候弹出错误“表或视图不存在”等等。

3. 按照下面的方法,UAP配置测试通不过,出现ORA-12519错误的时候,可以尝试先关闭中间件,再测试。

小伙伴们,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建议你继续往下看,一定要看到最后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相信很多童鞋都还不知道呢。

在NC61安装盘的根目录下,有三个文档,你们都看过么?

还有其他的那些文件,你们都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么?

既然是放到安装盘里的内容,肯定是有用的吧。

在NC61安装盘的DOC目录下,有很多的帮助文档,你们都看过了么?

还记得配置数据库的时候我们用了几段代码么?

其实就是《NC6.1 数据库参考脚本及临时表要求.pdf》这篇文档里的,自己去找找看。

看完上面这些东东,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有木有!

哦。。。原来解决方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

下次再遇到问题你还会直接就去问别人么?

也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都共享出来哦!

其实我还有别的小秘密,下次告诉大家吧。

下面进入正题了,本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我重点讲讲我的理解和方法。--------------------------------------------------------------------------------

1.数据库配置

下面是用命令的方法,大家还记得这些命令是从哪里来的吗?

《NC6.1 数据库参考脚本及临时表要求.pdf》去找找看,都在这里了。

1--创建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NNC_DATA01 DATAFILE 'd:\nnc_data01.dbf' SIZE

500M AUTOEXTEND ON NEXT 5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UNIFORM SIZE 256K ;

CREATE TABLESPACE NNC_INDEX01 DATAFILE 'd:\nnc_index01.dbf' SIZE 500M AUTOEXTEND ON NEXT 5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UNIFORM SIZE 128K ;

复制代码

注: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两个表空间,NNC_DATA01 和NNC_INDEX01,并指定数据存储路径、文件大小

、自动扩展、区分配大小。

重点:这里是很多同学会犯错的地方。NNC_DATA01 和NNC_INDEX01 不能改成别的名字,用户可以随便起名字,但是这两个表空间不可以。

如果表空间不使用NNC_DATA01,会出现“表或视图不存在”的问题。

猜测原因:系统建库的时候需要往名称为NNC_DATA01 和NNC_INDEX01 的表空间释放数据表,找不到这两个表会报错。

所以,NNC_INDEX01这个表空间我们没用过,但它还是有用的。

2--创建用户:

create user nc611 identified by nc611 default tablespace nnc_data01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

复制代码

注: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就是:创建用户,设置默认密码,指定默认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临时表空间使用数据库默认的TEMP即可。

3--给用户授权:

grant connect,dba to nc611;

复制代码

注: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就是:给用户授权,connect 和dba 这两个权限是必须的。

--------------------------------------------------------------------------------------------------------------------------

除了命令,还有其他的方式配置数据库,可以参照《NC6.1 产品安装部署及配置指南.pdf》-2.4创建oracle用户。

我的方法是用Database Control 来配置数据库,建议大家采用这种方法,能让你对表空间和用户的理解更深刻。

你在配置的过程中看看能否跟命令对应上。

1.用sys登陆,身份为sysdba。

2.创建和配置表空间NNC_DATA01 和NNC_INDEX01

3.创建和配置用户

----------------------------------------------------------------------------------------------

2.数据源配置

打开NcSysConfig

UAP配置工具中的帮助文档对数据源配置的描述如下:

数据源配置

1:首先“读取”,可以查看已经配置的数据源信息。

2:选择“添加”或修改数据源,界面处于可编辑状态,编辑数据源信息。

注意:“数据源的OID标识”为大写字母或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并且不能以Z开头。

3:修改完成后“确定”,界面不可编辑,可以“测试”修改的数据源连接情况。4:“测试”成功后“保存”。

好吧,看完之后好像没什么帮助。。。

下面谈谈我的理解

1.【数据源】跟【数据源名称】是对应的,当你在【数据源名称】输入内容的时候,会自动产生对应的【数据源】,只是个名称,用于辨识,没有什么本质的含义。

2.其实偶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但是感觉跟【数据源】类似,和【数据源】保持一致就好,应该也是用来辨识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含义。

3.【数据库类型】注意不要选错了,跟你用的数据库版本对应好,很多童鞋会把这里忽略了。设置错误应该测试通不

过的。

4.【数据库驱动类型】默认就好,应该是跟你选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的。

5.通常也保持默认,跟你选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的。

6.给你的【数据源】起个名字,这个应该是随意的,没有特殊要求,只是个名称,用于辨识,没有什么本质的含义。注意不能含有中文。

7.我们应该都是用的本地地址吧:127.0.0.1

8.【数据库端口】如果你的数据库没有改过,那就保持默认:1521

9.【数据库/ODBC】如果你的数据库没有改过,那就保持默认:orcl

10.【数据源OID标识】大写字母或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并且不能以Z开头。不同帐套的【数据源OID标识】不同即可,用于辨识,没有特殊要求。

11.【用户名和密码】是数据库里创建的用户,比如我建的NC61。前面说【数据

源】,只是个名称,用于辨识,没有什么本质的含义,但是当【数据源】跟数据库的用户关联起来的时候就有意义了。

本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我谈谈对【数据源OID标识】的理解:

我把它理解为数据表前缀。当在一个表空间里建立多个帐套的时候,数据表前缀需要不同。

举例:

假设程序建库的时候需要往表空间释放一个名称为DATA的数据表,那么再建立一个帐套的时候,就会再次释放一个名称为DATA的数据表,结果就是要么不能建立多个帐套,要么就会把之前的DATA数据表覆盖。但是加个数据表前缀就不同了,第一次建立帐套使用前缀A1,那么释放的所有数据表都会是A1_DATA这样的形式,第二次建立帐套使用前缀A2,那么释放的所有数据表都会是A2_DATA 这样的形式,这样两个帐套的数据表就不会产生冲突。

这也是同一个表空间能建立多个帐套的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多个帐套为什么要建立在同一个表空间里,以为这样会产生混乱,其实不然。

总结:

1.表空间必须有NNC_DATA01和NNC_INDEX01;

2.建立不同帐套只需要在数据库里建立不同的用户名,用户名即帐套;

3.用户的默认表空间必须是NNC_DATA01;

4.帐套和用户名、数据源、数据源OID标识是对应的;

5.所有的帐套都使用相同的表空间NNC_DATA01和NNC_INDEX01。

数据库表和数据库关系的实现

第五讲数据库表和数据库关系的实现 5.1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表的字段、声明程序中的变量时,都需要为他们设置一个数据类型。目的是指定该字段或变量所存放的数据类型,以及需要多少空间。 5.1.1整型:可以用来存放整数数据的字段或变量。有bigint、int、smallint、 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完全相同,一般建议使用numeric。 使用numeric或decimal时,必须指明精确度(即全部有效位数)与小数点位数,例如:numeric(5,2)表示精度为5,总共位数为5位,其中3位整数及2位小数。若不指定,则默认值为numeric(18,0)。精确度可指定的范围为1~38, 取其“近似值”。例如:23456646677799变成 2.3E+13,此类数据类型有float 和real两种。注意:使用float和real类型,若数值的位数超过其有效位数的限

其中varchar及text的实际存储长度会依数据量而调整。如:varchar(10)表示最多可存储10字节,但若只填入5个字符,那么只会占用5字节。char与varchar 最多只能存储8000个字符,若数据超过此长度,请改用text类型。 在使用char及varchar时必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char(50)、varchar(50); 的数据与字符串类型相当类似,Unicode字符串的一个字符是用2个字节存储,而一般字符串是一个字符用1个字节存储。此类数据类型有nchar、nvarchar、ntext。 在使用nchar及nvarchar时必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nchar(50)、nvarchar 据多用16进制表示,而且要加上0x字头)。此类数据类型有binary、varbinary 与image,其特性分别相当于字符串类型的char、varchar、text。image类型还可以用来存放word文件、excel电子表格、以及位图、GIF和JPEG文件。 使用binary及varbinary时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binary(50)、varbinary(30);若未指定,默认值为1。Image类型则不必指定长度。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在完成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之后,就可以建立空间数据库。建立空间数据库包括三项工作,即建立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和试运行。 1)建立空间数据库结构 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描述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得到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编写功能软件,经编译、运行后形成目标模式,建立起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 2)数据装入 一般由编写的数据装入程序或DBMS提供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在装入数据之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及格式转换(如专题数据库装入数据时,采用多关系异构数据库的模式转换、查询转换和数据转换)等。装入的数据要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最好是把数据装入和调试运行结合起来,先装入少量数据,待调试运行基本稳定了,再大批量装入数据。 3)调试运行 装入数据后,要对地理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程序进行运行,执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对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需要完成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等。经调试运行,若基本满足要求,则可投入实际运行。 由以上不难看出,建立一个实际的空间数据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2、空间数据库的维护 建立一个空间数据库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都希望能应用得好,生命周期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对它进行维护,即进行调整、修改和扩充。空间数据库的重组织、重构造和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等,就是重要的维护方法。 1)空间数据库的重组织 指在不改变空间数据库原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前提下,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将数据予以重新组织和存放。因为一个空间数据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数据记录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这就会降低存储效率,浪费存储空间,从而影响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所以,在空间数据库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重新进行组织。DBMS一般都提供了数据库重组的应用程序。由于空间数据库重组要占用系统资源,故重组工作不能频繁进行。 2)空间数据库的重构造 指局部改变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这是因为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需要对原来的系统进行修正和扩充,有必要部分地改变原来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从而满足新的需要。数据库重构通过改写其概念模式(逻辑模式)的内模式(存储模式)进行。具体地说,对于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重新定义或修改表结构,或定义视图来完成重构;对非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系统,改写后的逻辑模式和存储模式需重新编译,形成新的目标模式,原有数据要重新装入。空间数据库的重构,对延长应用系统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但只能对其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进行局部修改和扩充,如果修改和扩充的内容太多,那就要考虑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空间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注意了解各阶段的背景和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 3、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三、数据结构模型三要素 1、数据结构 2、数据操作 3、数据的约束性条件 四、数据模型反映实体间的关系 1、一对一的联系(1:1) 2、一对多的联系(1:N) 3、多对多的联系(M:N) 五、数据模型: 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语义即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ER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层次、网状模型、关系 六、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1、层次模型: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支持的联系种类太少,只支持二元一对多联系 数据操纵不方便,子结点的存取只能通过父结点来进行 2、网状模型: 优点:能够更为直接的描述世界,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联系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 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不易掌握,不易使用

3、关系模型: 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定义、运算) 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操作不过是从原来的表中得到一张新的表。 优点:简单,表的概念直观,用户易理解。 非过程化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不指明路径。 数据独立性,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 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由于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存储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 5、对象关系模型 七、三个模式和二级映像 1、外模式(Sub-Schema):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 2、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3、内模式(Storage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4、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 5、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结构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物理独立性。 八、数据视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而为用户提供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视图,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果—数据抽象。 九、规范化 1、几个概念 候选码(候选关键字):如果一个属性(组)能惟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其余的属性,那么这个属性(组)称为关系的一个候选码(候选关键字)。 码(主码、主键、主关键字):从候选码中选择一个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候选码作为码 主属性: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字段) 非主属性:除了候选码中的属性 外码:关系模式R中属性或属性组X并非R的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 2、函数依赖 (1)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集(Determinant)。Y=f(x)

关系数据库设计

目录 一 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二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阶段 三设计原则 四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也是门学问。 从笔者的经历看来,笔者更赞成在项目早期由开发者进行数据库设计(后期调优需要DBA)。根据笔者的项目经验,一个精通OOP和ORM的开发者,设计的数据库往往更为合理,更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如果追其原因,笔者个人猜测是因为数据库的规范化,与OO的部分思想雷同(如内聚)。而DBA,设计的数据库的优势是能将DBMS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能够使用SQL和DBMS实现很多程序实现的逻辑,与开发者相比,DBA优化过的数据库更为高效和稳定。如标题所示,本文旨在分享一名开发者的数据库设计经验,并不涉及复杂的SQL语句或DBMS使用,因此也不会局限到某种DBMS产品上。真切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开发者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帮助笔者查漏补缺。 一?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Edgar Frank 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并因为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81年获图灵奖。在1985年,Codd 博士发布了12条规则,这些规则简明的定义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的理念,它们被作为所有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方针。 1.信息法则?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都用唯一的一种方式表示——表中的值。 2.保证访问法则?依靠表名、主键值和列名的组合,保证能访问每个数据项。 3.空值的系统化处理?支持空值(NULL),以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空值,空值不依赖于数据类型。 4.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联机目录?数据库的描述应该是自描述的,在逻辑级别上和普通数据采用同样 的表示方式,即数据库必须含有描述该数据库结构的系统表或者数据库描述信息应该包含在用 户可以访问的表中。 5.统一的数据子语言法则?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可以支持几种语言和多种终端使用方式,但必须至少 有一种语言,它的语句能够一某种定义良好的语法表示为字符串,并能全面地支持以下所有规 则:数据定义、视图定义、数据操作、约束、授权以及事务。(这种语言就是SQL) 6.视图更新法则?所有理论上可以更新的视图也可以由系统更新。 7.高级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把一个基础关系或派生关系作为单个操作对象处理的能力不仅适应 于数据的检索,还适用于数据的插入、修改个删除,即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中数据行被视 作集合。 8.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不管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表示或访问方式上怎么变化,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 保持着逻辑上的不变性。 9.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对表做了理论上不会损害信息的改变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会保持逻辑 上的不变性。 10.数据完整性的独立性?专用于某个关系型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必须可以用关系数据库子语言定 义,而且可以存储在数据目录中,而非程序中。

数据库的创建与表间关系的各种操作

学科实验报告 班级2010级金融姓名陈光伟学科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验名称数据库的创建与表间关系的各种操作 实验工具Visual foxpro 6.0 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库结构的创建方式 2、表间的关联关系 实验步骤一、建立数据库。 1、在项目管理器中建立数据库。首先选择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建立数据库,出现的界面提示用户输入数据库的名称,按要求输入后单击“保存”则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并打开i“数据库设计器”。 2、从“新建”对话框建立数据库。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或者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打开“新建”对话框,首先在“文件类型”组框中选择“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文件”建立数据库,后面的操作和步骤与1相同。 3、用命令交互建立数据库。命令是create database【databasename ▏?】 二、表间关系的各种操作。 1、创建索引文件。可以再创建数据表时建立其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但是也可以先建立好数据表,以后再创建或修改索引文件。 2、索引的操作。A、打开与关闭。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一旦数据表文件关闭所有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B、确定主控索引。可以使用命令确定当前主控索引。命令格式1:set order to 【tag】<索引标识>【ascending| desceding】命令格式2:use<表文件名>order【tag】<索引标识>【ascending | esceding】C、删除索引标识。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并打开其表设计器对话框。在“索引”页面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后,单击“删除”按钮删除。 3、创建关联。在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时,把当前数据表叫做父表,而把要关联的表叫做子表。必须保证两个要建立关系的数据表中存在能够建立联系的同类字段;同时要求每个数据表事先分别以该字段建立了索引。A、建立表间的一对一的关系。在“数据库设计器”窗口中选择M表中的字段,并按住左键拖到关联表H中对应字段上,放开鼠标左键。这是可以看到在两个表之间的相关字段上产生了一条连线,表明两个表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对一”关系。B、建立表间一对多的关系。将M表的名称字段MC设定为主索引,或者候选索引;H表中的JG字段已经设置成普通索引。在“数据库设计器”窗口中将MC字段拖到关联表中对应字段JG上,放开鼠标左键。这时可以看到在两个表之间的相关字段上产生了一条显然与“一对一”关联不同形式的连线,表明两个表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对多”关系。 4、调整或删除关联。A、删除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首先必须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说明它已被选中。如果要删除可敲【del】。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删除关联”选项。B、编辑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首先必须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说明已被选中。在主菜单“数据库”选项的下拉菜单中的“编辑关系”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编辑关系”选项。 5、设置数据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在对数据库表建立关联关系后,就可以设置两个相关数据表之间操作的有效性原则。这些规则可以控制相关表中的记录的插入、删除或修改。

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课程结课报告 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关键字: GIS 空间数据库更新数据模型空间分析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多源数据多比例尺数据自动变化检测 1引言 地理信息产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面对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问题变得迫在眉睫。空间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庞大、高可访问性、空间数据模型复杂、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联合管理及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在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的研究颇受关注,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现研究成果表明,一旦GIS创建成功后,保持空间地理数据的现势性并及时进行地图数据库的更新,是保证GIS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也是今后地理信息工程中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而当前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强度大,更新周期长。 现在大家广泛认同的对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更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逐渐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去取代老数据库,但是这种方法速度慢,适合于为一个新的区域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二是检测、识别和更新变化部分,这种方法更新速度快,更适合于更新现有的数据库。但是针对不同的数据、数据模型及需求进行数据库更新技术都有不同的研究重心。本文中,我将针对多比例尺数据、多源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及不同数据模型进行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的研究理论、实现方法及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呈现空间数据更新技术的现有发展动向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2.1 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更新空间数据库[1]

研究表明空间分析技术是空间数据更新的基础,空间叠加分析、实体空间关系分析,以及基于实体空间关系的智能捕捉,是实现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和局部更新这两种更新方式的最主要的支持技术。在空间数据更新中引入智能捕捉CAD制图技术是解决在基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系统中边界重合问题的有效方法。 2.1.1 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与处理 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通常通过开窗方式更新窗口内的几类或全部空间要素。它要求源数据准确度能够得到保证,整体更新成本较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区域空间要素变更很大、数据现势性很差的情况下的数据更新。数据更新的前提是用于更新数据与被更新数据位于同一坐标系,使之具有可叠加分析,因此坐标匹配是数据更新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数据源的多尺度性,在实际更新中一般用大比例尺数据更新小比例尺数据,因此数据综合也成了数据更新的重要环节。叠加开窗是根据更新数据范围,在数据库确定被更新的区域,同时进行数据更新。数据接边处理是编辑处理数据库中被更新区域与周围数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2.1.2 区域空间要素的局部更新 用于区域局部对象更新的数据源可以有2种方式:电子数据、非电子数据(如直接输入坐标、直接勾绘)。局部更新操作对象是根据空间要素对象,根据空间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只需要更新点、线和面要素,注记与地物属性紧密相联系,可以根据属性实现自动更新。在变更过程中由于不同来源数据的精度不同,经常产生数据不匹配,因此匹配吹是局部更新的重要环节。 (1)数据模型对局部更新实现的影响 01.拓扑结构数据模型以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为基础组织管理几何要素。数据拓扑关系以整 个管理区域为单位建立,所涉及空间实体几何属性的编辑、更新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地理实体)就必须对整个区域进行拓扑重建,因此局部更新效率较低。但基于拓扑结构的空间数据更新可以充分享用实体之间拓扑关系,保持了图斑的基本特性。

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表空间的配置 NC61数据源配置和数据 发现童鞋们在安装NC61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非常多,尤其是建立多个帐套的时候更是问题多多。 我总结了一下,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数据库的表空间、用户、UAP配置等关系没有理清楚。 如果这篇文章帮助你解决了问题,希望你能把你出现问题的截图发上来,并告诉大家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 写了一个下午,看完好歹给个回复。 -------------------------------------------------------------------------------- 问题症状往往表现为: 1.数据源配置的时候测试通不过; 2.数据源配置的时候测试能通过,但在建库的时候通不过,比如到10%的时候

弹出错误“物理布局错误”,到30%的时候弹出错误“表或视图不存在”等等。 3.按照下面的方法,UAP配置测试通不过,出现ORA-12519错误的时候,可以尝试先关闭中间件,再测试。 小伙伴们,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建议你继续往下看,一定要看到最后哟。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相信很多童鞋都还不知道呢。 在NC61安装盘的根目录下,有三个文档,你们都看过么? 还有其他的那些文件,你们都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么?

既然是放到安装盘里的内容,肯定是有用的吧。 在NC61安装盘的DOC目录下,有很多的帮助文档,你们都看过了么? 还记得配置数据库的时候我们用了几段代码么? 其实就是《NC6.1数据库参考脚本及临时表要求.pdf》这篇文档里的,自己去找找看。 看完上面这些东东,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有木有! 哦。。。原来解决方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 下次再遇到问题你还会直接就去问别人么? 也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都共享出来哦! 其实我还有别的小秘密,下次告诉大家吧。 下面进入正题了,本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我重点讲讲我的理解和方法。 --------------------------------------------------------------------------------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 ). A. 数据项不可再分 B. 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 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 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优质解答D.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1).Access数据库属于(C)数据库。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2).打开Access数据库时,应打开扩展名为(B)的文件。 A)、mda B)、mdb C)、mde D)、DBF 3).已知某一数据库中有两个数据表,它们的主关键字与主关键字之间是一个对应多个的关系,这两个表若想建立关联,应该建立的永久联系是(B)。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一 4).下列(B)不是Access数据库的对象类型? A)、表 B)、向导 C)、窗体 D)、报表 5).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D)。 A)、数据项不可再分 B)、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6).下列对于Access2000(高版本)与Access97(低版本)之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通过数据转换技术,可以实现高、低版本的共享. B)、高版本文件在低版本数据库中可以打开,但有些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C)、低版本数据库文件无法在高版本数据库中运行. D)、高版本文件在低版本数据库中能使用,需将高版本转换成低版本. 7).不能退出Access 2000的方法是(C)。 A)、单击"文件"菜单/"退出" B)、单击窗口右上角"关闭"按钮

C)、ESC D)、ALT+F4 8).Access在同一时间,可打开(A)个数据库。 A)、1 B)、2 C)、3 D)、4 9).对表中某一字段建立索引时,若其值有重复,可选择(D)索引。 A)、主 B)、有(无重复) C)、无 D)、有(有重复) 10).创建表时可以在(C)中进行。 A)、报表设计器 B)、表浏览器 C)、表设计器 D)、查询设计器 11).不能进行索引的字段类型是(A)。 A)、备注 B)、数值 C)、字符 D)、日期

1如何判断数据库表空间使用情况

如何判断数据库表空间使用情况 经常会有一些同事反映数据库表空间不足,使用率达到90%以上,我远程后发现,其实表空间还有很大的可扩展空间,之所有查出使用率95%以上,是与数据文件的扩展属性与查询语句有关,本文档介绍如何查看表空间最大可扩展空间。 1,数据文件与表空间介绍 表空间是一个逻辑概念,数据文件是物理概念,数据文件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磁盘上的文件。一个表空间可以1022个数据文件,公司项目中的一个数据文件如果开启了自动扩展属性,那最大可以扩展到32G。 2,查看数据文件信息 公司的绝大部分RAC环境是使用ASM方式管理数据文件的,可以通过数据文件名称直观的辨别数据文件是的存储方式,一般ASM磁盘名都是以加号"+"开头,例如"+DATA"、"+FRA"之类。如果是单机环境,那数据文件会存放在本地文件系统上,例如D盘或E盘的某个目录下,使用select * from dba_data_files;命令查看当前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信息,如下图: 建议按tablespace_name排序,图中DLMIS表空间有12个数据文件,而且12个数据文件都开启的自动扩展属性(AUTOEXTENSIBLE=YES),都存储在+DATA 磁盘组上,最大可扩展到12*32G=384G。目前DLMIS表空间有4个文件扩展到了32G(图中红框标示)。另外8个数据文件还有很大的可扩展空间,目测估计还有约130G左右的可扩展空间,所以DLMIS表空间当前是足够的。其他表空间也是这样查看。 3,增加数据文件 如果某个表空间的所有数据文件都快扩展到了32G,那就需要手动增加数据文件,以DLMIS表空间为例,向DLMIS表空间增加一个数据文件:

数据库定义表之间关系(带图)

如何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特别说明 数据库的正规化是关系型数据库理论的基础。随着数据库的正规化工作的完成,数据库中的 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最主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将数据元素如何分配到各个关系数据表中。一旦完成了对这些数据元素的分类,对于数据的操作将依赖于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这些数据通过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例如,如果你不知道哪个用户下了订单,那么单独的订单信息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你没有必要在同一个数据表中同时存储顾客和订单信息。你可以在两个关系数据表中分别存储顾客信息和订单信息,然后使用两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同时查看数据表中每个订单以及其相关的客户信息。如果正规化的数据表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的话,那么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则 是建立这些基础的基石。 出发点 下面的数据将要用在本文的例子中,用他们来说明如何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通过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后,产生了七个关系表: Books: {Title*, ISBN, Price} Authors: {FirstName*, LastName*} ZIPCodes: {ZIPCode*} Categories: {Category*, Description} Publishers: {Publisher*} States: {State*} Cities: {City*} 现在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如何在这些表之间建立关系。 关系类型 在家中,你与其他的成员一起存在着许多关系。例如,你和你的母亲是有关系的,你只有一位母亲,但是你母亲可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有关系的——你可能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同样,他们也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如果你已经结婚了,你和你的配偶都有一个配偶——这是相互的——但是一次只能有一个。在数据表这一级,数据库关系和上面所描述现象中的联系非常相似。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关系: 一对一:在这种关系中,关系表的每一边都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每个数据表中的关键字在对应的关系表中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或者没有对应的记录。这种关系和一对配偶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要么你已经结婚,你和你的配偶只能有一个配偶,要么你没有结婚没有配偶。大多数的一对一的关系都是某种商业规则约束的结果,而不是按照数据的自然属性来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些规则的约束,你通常可以把两个数据表合并进一个数据表,而且不会打破任何规 范化的规则。

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创建与数据导入

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创建与数据导入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熟悉ArcCatalog的操作。 2、理解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相关概念,掌握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 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拷贝实验数据 2、启动ArcCatalog,点击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data 的连接 3、打开coverage、shapefile文件夹,查看下的要素及属性,理解两种数据模型。 4、打开montgomery.gdb 空间数据库查看并理解montgomery.gdb数据库中包含 的要素集、要素类等信息,在预览窗口预览要素类等几何特性。 4、查看属性信息 在此预览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可以看到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5、向Geodatabase导入coverage数据 (1)在ArcCatalog中右击Water 数据集,指向Import,点击Feature Class(multiple) (2)单击Browse 按钮,定位到laterals coverage中的弧段要素类, 单击Add. (3)单击OK,此时laterals_arc 要素类加入到Water 数据集. (4)在arccatalog中将laterals_arc要素类重命名为laterals (5)右击Laterals 并单击Properties,为该要素类输入别名“Water laterals”(6)单击Fields 标签,单击OBJECTID 字段并为该字段输入别名“Feature identifier”. (7)单击Preview 标签察看其特征.

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 题目:空间数据库 姓名:张广元 学号:Y151021422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葛利 2015 年12 月15 日

【前言】 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 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oracle10g数据库的表空间查看和修改

oracle数据库表空间大小的查看、修改 1、通过oracle客户端连接到oracle数据库 a)安装好oracle客户端后,通过net manager工具配置本地net服务名, 依次点击开始,程序,Oracle - OraClient10g_home1,配置和移植工具,Net Manager。 b)进入Net Manager配置窗口。

c)依次点击本地,服务命名。 d)可以看到左侧的号变成绿色,此时可以点击该,弹出net服务名的 配置窗口

e)这里的网络服务名是指的oracle客户端所在机器的本地服务名,随便设 置个名字,例如sbzw,点击下一步。 f)默认设置,点击下一步。 g)在主机名后的输入框中输入oracle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ip地址,例 如:192.168.1.236.,点击下一步。

h)在服务名后的输入框中输入oracle数据库的全局服务名,例如tjsb, 点击下一步。 i)此处不要点击完成,先点击测试查看连接是否正常。

j)在连接测试窗口中显示的应该是测试没有成功,此时请点击更改登录。 k)修改了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确定,然后再次点击“测试”,提示连接成功后,关闭连接测试窗口,点击完成,至此本地net服务名配置完成。 2、通过oracle客户端的企业管理器修改数据库的表空间大小

a)依次点击开始,程序,Oracle - OraClient10g_home1,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企业管理器)。 b)进入了oracle的企业管理器 c)依次点击数据库,sbzw,弹出登录窗口,

实验三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试验( 二 ) 题目: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运行 姓名: 班级:测绘工程10-2班 专业:测绘工程 时间:2013.10.9

实验内容: 建立数据库及要素集和要素类 实验要求: 根据ArcGIS参考教材,熟悉基本功能及操作,要求自主构建数据库,熟悉流程。实验过程及图示: 一:创建新 Shapefile (1)在 ArcCatalog 目录树中,右键单击需要创建 Shapefile 的文件夹,单击 New,再单击 Shapefile (2)打开 Create New Shapefile 对话框,设置文件名称和要素类型。要素类型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 Polyline、 Polygon、 MultiPoint、 MultiPatch 等要素类型。 (3)单击编辑按钮,定义 Shapefile 的坐标系统,打开 Spatial Reference 对话框(4)单击 Select 按钮,可以选择一种预定义的坐标系统;单击 Import 按钮,可以选择想要复制其坐标系统的数据源;单击 New 按钮,可以定义一个新的、自定义的坐标系统。

(5)如果 Shapefile 要存储表示路线的折线,那么要复选 Coordinates will contain M Values,如果Shapefile 将存储三维要素,那么要复选Coordinates will contain Z Values。(6)单击 OK 按钮,新的 Shapefile 在文件夹中出现。 二、 Geodatabase 数据库创建 1、建立persornal database 在ArcCatalog的目录树中,定位到要创建数据库在磁盘上的位置,鼠标右键,选择-<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改为 myGeoDB 。右键选中这个文件夹,在出现的菜单中,点击<新建>-<个人Geodatabase>,这时会创建一个名称为“新建个人Geodatabase.mdb”的数据库文件,将之改名为:“Yunnan”。 2、建立要素集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Yu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集的名称Kunming、点击下一步,为其指定一个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World->WGS 1984.prj

空间数据库论文

空间数据库概述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每一次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变革都带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革命。本文是一片综述性文章,首先阐述了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内容、特征,然后介绍了空间数据管理的发展过程,其中对象—关系数据库是目前空间数据的主要管理模式,最后探讨了空间数据库的前沿发展。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模型 1空间数据库概念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具有通用数据库的基本内涵, 是指以特定的数据结构(如国土、规划、环境、交通等)和数据模型(如 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表达、 存储和管理从地理空间中获取的某类 空间信息,满足不同用户对空间信息 需求的数据库[1]。 2空间数据库内容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几何特征和离散特点的地理要素,即空间对象数据,如点、线、面、体等对象;另一种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变化的地理对象,即场对象数据,如某一地理空间的数字高程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栅格影像数据等,因此以应用性质划分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可分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以及元数据库[2]。 (1)矢量地形要素数据库: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种数字地形数据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包含有居民地、水系、测量控制点等内容。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的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 (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是定义在X、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的以高程信息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是计算机存储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管理软件的集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可以用于和高程信息有关的地表形态分析、坡度分析、通视分 1

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 表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收藏 可以在数据库图表中的表之间创建关系,以显示一个表中的列与另一个表中的列是如何相链接的。 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利用关系可以避免多余的数据。例如,如果设计一个可以跟踪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您需要创建一个名为 titles 的表,它用来存储有关每本书的信息,例如书名、出版日期和出版社。您也可能保存有关出版社的信息,诸如出版社的电话、地址和邮政编码。如果您打算在 titles 表中保存所有这些信息,那么对于某出版社出版的每本书都会重复该出版社的电话号码。 更好的方法是将有关出版社的信息在单独的表,publishers,中只保存一次。然后可以在 titles 表中放置一个引用出版社表中某项的指针。 为了确保您的数据同步,可以实施 titles 和 publishers 之间的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关系可以帮助确保一个表中的信息与另一个表中的信息相匹配。例如,titles 表中的每个书名必须与 publishers 表中的一个特定出版社相关。如果在数据库中没有一个出版社的信息,那么该出版社的书名也不能添加到这个数据库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表关系,请参阅: 定义表关系 实施参照完整性 定义表关系 关系的确立需要通过匹配键列中的数据(通常是两表中同名的列)。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关系会将一个表中的主键(它为每行提供了唯一标识)与另一个表的外部键中的某项相匹配。例如,通过创建 titles 表中的 title_id(主键)与 sales 表中的 title_id 列(外部键)之间的关系,则销售额就与售出的特定书名相关联了。 表之间有三种关系。所创建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相关列是如何定义的。 一对多关系 多对多关系 一对一关系 一对多关系 一对多关系是最普通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A 表中的一行可以匹配 B 表

SQL Server中模式、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SQL Server中模式(schema)、数据库(database)、表(table)、 用户(user)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的初学者往往会对关系型数据库模式(schema)、数据库(database)、表(table)、用户(user)之间感到迷惘,总感觉他们的关系千丝万缕,但又不 知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对一些问题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下面,我们就以SQL Server为核心,对其模式(schema)、数据库(database)、表(table)、用户(user)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模式。 先明确一点,SQL Server中模式(schema)这个概念是在2005的版本里才提出来的,因此SQL Server2000不支持模式这个概念(本人曾在此处吃过亏)。 模式又称架构,架构的定义是形成单个命名空间的数据库实体的集合。命名空间是一个集合,其中每个元素的名称都是唯一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架构看成一个存放数据库中对象的一个容器。 上面的文字描述过于晦涩,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要在电脑硬盘存放东西时,我们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一个文件夹里,而是会把不同的文件按照某一个标准分门别类,放到不同的文件夹里。而在数据库中,起到这个作用的就是架构,数据库对象(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存放在不同的架构里。有过java编程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命名空间名其实就是文件夹名,因此我们非常明确一点:一个对象只能属于一个架构,就像一个文件只能存放于一个文件夹中一样。与文件夹不同的是,架构是不能嵌套的,如此而已。因此,架构的好处非常明显——便于管理。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用户和模式(schema,即架构)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架构可以容纳多个数据库对象,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访问某一个架构里的内容的,这就是所谓的权限。看下面一张表:

空间数据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1.分析的重要性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2.需要分析的过程和任务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也是越发的普及,人们对于自由旅游的意向越来越浓重,大量的出游人群都会选择自驾游。但对景点的路线规划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的犹豫,不知该如何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进行了这个课程设计,简洁方便的找出去某个景点的最佳方案,我们建立“任行”旅游查询平台让游客更加方便的进行查找,比如去某个旅游景点的最优路径。 需求分析的阶段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面向游客介绍,评价系统。 问题识别 就是从实际出发,了解我们设计的平台的适用范围,我们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标准),可靠性需求(不发生道路寻找混乱的情况),方便需求(寻找最优化路径)。 分析与综合 对每一步的连接窗口进行监测,避免发生逻辑混乱。逐步细化每补的功能,分析是否能满足游客的切身需求,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增加需要的能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