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护理

发表时间:2012-04-16T11:24:51.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苏航苏亮徐宁燕慧玲王敏[导读] 定期复查病程中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随时就诊。

苏航苏亮徐宁燕慧玲王敏(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65-02 【摘要】目的为甲亢危象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早期识别甲亢危象的表现。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结果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结论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甲亢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thyroidstorm),简称甲状腺危象或甲亢危象,是指甲亢未得到治疗或虽经治疗但病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因某种应激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而危及生命,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迅速死亡的紧急状态。甲亢危象是少见的内分泌急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4-1:8。

1 资料

患者女性,28岁,未婚,身高168cm,体重50kg,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30mg/d,2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头晕、咽痛、发热,体温达39℃,心慌,心率达到130次/min,患者自认为感冒,停用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等抗甲状腺药物,自服复方阿司匹林、感冒冲剂,未就诊。

2 对症支持治疗与护理

(1)迅速采取有效降温措施:①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等;②遵医嘱用退热药,多用乙酰苯胺类药物,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此类药物可与T3、T4竞争结TBG,提高FT3、FT4浓度,且大剂量水杨酸类药物本身可增加机体代谢率;③严重者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异丙嗪、哌替啶各50mg 静脉注射,此法不仅有降温作用,且可阻滞中枢神经冲动,较物理降温疗法效果更好。(2)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亢患者糖皮质类固醇代谢加速,肾上腺皮质负担过重,反之有储备功能不足的倾向,加之危象时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求量更为增加,故常有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相对不足,而且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退热、抗毒、抗休克作用,能减轻危象对机体的应激作用,并可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抑制T4在周围组织转变为T3,因而适用于甲亢危象的治疗。(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因高热、大汗、食欲减退及呕吐、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通过口服或静脉及时补充足量液体,以维持液量平衡。其中常见为低血钾和低血钠等,有的患者发生低血镁及低血磷,也应注意纠正。原则上在保证血镁浓度正常的条件下进行补磷,否则有加重低镁血症的危险。(4)指导患者摄人充足的营养,重视氧及维生素的补充。(5)寻找和去除诱发甲亢危象的各种刺激因素如积极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致病菌特点,选用有效、广谱抗生素[1]。(6)积极处理并发症。对本病常见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要早期加以防治、监护。

3 护理

3.1基础护理①创造安静休养环境,促进睡眠:安置患者于安静、清爽、舒适、室温偏低的环境中,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对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以促进睡眠。②减轻高代谢引起的不适症状:甲亢危象时代谢率高,大汗淋漓,湿透衣服增加患者的烦躁不适。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关心,病房应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20℃左右,以减少出汗。指导患者多进饮料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但要避免给浓茶、咖啡、酒等兴奋性饮料。协助患者擦浴更换内衣,让患者穿着轻便、宽松、干爽的衣服。

3.2心理护理由于高甲状腺素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患者多表现极度烦躁、失眠、紧张、焦虑。

3.3家庭支持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控制各种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的信息,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

3.4健康教育甲亢危象的病死率高,这与并发症的存在与否、处理得当和及时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强调预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3.4.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甲亢危象的常见诱因,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对重症甲亢患者或甲亢患者有上述危象诱因存在时,应警惕甲亢危象的发生。

3.4.2专科护理配合①药物治疗的配合:告诉患者注意观察和监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主要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急性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等。②外科手术前的准备与配合:甲亢患者需做择期手术者,应酌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3个月,使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心率维持正常,血清FT3、FT4 降至正常,手术前服用复方碘溶液2-3周;对急症手术来不及使甲亢得以较好控制的患者,可用普萘洛尔及大剂量碘溶液做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放射性碘治疗的配合: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使患者症状控制后再改用放射性碘治疗。由于放射性碘治疗显效较慢,甲亢病情严重者,为防止在显效前出现甲亢危象,应在未显效期间暂时用药物治疗甲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3.4.3饮食护理配合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碘、低纤维素的饮食,避免进食辣椒、芥末等辛辣的调味刺激品,禁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4.4定期复查病程中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随时就诊。结果: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结论:甲亢危象是在各种应激状况下,机体肾上腺素能效应增强,加上血中游离甲状腺素(FT3、FT4)含量骤升,此双重作用引致甲亢危象。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及治疗方法的改进,甲亢危象已少见,预后亦明显改善,但如发现晚,处理不当,仍可导致死亡,其病死率在20%-50%。因此,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王崇华.护理社会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 55-6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3-354.

[3]徐得龙.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6):366-368.

伤寒护理查房

2016年5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伤寒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6年5月23日下午16:00分 地点:感染科护士站 主持人:聂琴琴(护士长)记录人:韦丽红(护士) 参加人员: 聂琴琴(护士长):伤寒(Typhoid) 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世界上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的发病率已降到0.4~3.7/10万,重点在输入病例的控制。WHO估计,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高达540/10万。 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μm,宽约0.4~0.9μ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伤寒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

征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第2~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 2、传播途径 (1)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 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遍布于全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饮食饮水条件差的地区可引起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其中以水型暴发为主,食物型暴发约10~15% 2、时间分布:季节:终年可见,以夏秋季居多。 3、人群分布: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暴发疫情中也以青壮年居多。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近期内是否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病毒感染的表现;发病前是否存在劳累、缺氧等。 2、评估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乏力等心脏受累的表现;是否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绀;有无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无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及肝脏大等循环衰竭体征。 3、评估患者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发热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衣物清洁、舒适,床单整洁、干净,并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 2、病情观察: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平稳。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及皮肤粘膜颜色。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3、用药护理: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宜偏小,并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防止水、钠潴留诱发心力衰竭,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表现,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

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微笑服务,耐心询问病史,做到细心、体贴,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及少食刺激性食物。 2、活动:出院后需继续休息半年,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一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向患者及家属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劳累。 3、自我保健及监测: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饮食卫生,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脉搏的方法,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急性期卧床休息数周至三个月,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病毒性心肌炎以青少年及儿童居多,此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反复向患者宣教积极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理解,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3、患者体温过高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防止降温过快发生虚脱。降温过程中,应注意更换患者的床单、衣服,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晚期,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是★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免疫反应 C、变态反应 D、病毒复制 E、病毒侵犯微血管 2、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居首位的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柯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流感病毒 E、腮腺炎病毒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感染史发生在起病前★★ A、1周 B、2周 C、3周 D、1~3周

E、2~3周 4、病毒性心肌炎无并发症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长时间后,再全休三个月★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半年 5、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在于★★ A、充分休息,保证丰富的营养 B、坚持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 C、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D、增强机体抵抗力 E、绝对卧床3个月,低盐饮食加强锻炼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有★ A、血清GOT增高 B、脾肿大 C、颜面蝶形红斑 D、病理性Q波 E、抗“O”升高

7、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金黄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D族链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8.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全身无力 B、发热 C、肌肉酸痛 D、食欲不振 E、气促 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 A.采血5ml B.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C.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 D.连续一次性采血,分成3份做血培养 E.用过抗生素者,持续用药2-7日后再采血 10.下列哪种心包疾病为临床最常见★★

A、急性心包炎 B、慢性心包积液 C、粘连性心包炎 D、亚急性渗出性心包炎 E、以上均不是 11.心包炎的特异性征象是★★ A、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B、心尖搏动减弱 C、心前区疼痛 D、呼吸困难 E、心包摩擦音 12.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发绀 B、干咳 C、呼吸困难 D、声嘶 E、吞咽困难 13.大量心包积液时下列哪项最具特征性★★ A、呼吸困难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充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稳定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有心里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婴儿避免剧烈哭闹。 二、饮食护理 给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切忌饱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小婴儿喂奶时防止呛咳。 三、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1.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和血压变化。有明显心律紊乱者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有心力衰竭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尽量保持其安静,静脉给药应注意点滴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应偏小,注意观察有无心率过慢,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和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上述症状暂停用药并与医生联系处理,避免洋地黄中毒。 3.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物质和扩张血管药时,要准确控制滴速,最好能使用输液泵,以避免血压过大的波动。 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酌情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五、健康教育 1、对患儿及家长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减少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耐心向家长及患儿讲解休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及饱食对疾病产生的不良 后果,使患儿及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告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识,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带抗心律失常药物出院的患儿,应让患儿和家长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副作用,嘱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令狐采学 【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 【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4.生活指导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重点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几率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泄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等。 2.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给与氧气吸入,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Ⅲ度房室传导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措施 1.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泄,甚至室速、室颤。一般不需要治疗,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即可消失。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症状明显是可给β受体阻滞药或镇静剂等对症处理。 2.心力衰竭重症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10%~20%) (1)镇静: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呼吸困难。对老年人、意识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L,可流经25%~70%乙醇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3)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4)利尿: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药,如呋塞米20~40mg 或利尿酸钠25~40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

病毒性心肌炎试卷

病毒性心肌炎试卷 层级:N1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 下列哪一点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依据() A.心功能不全 B.室性早搏成二联律 C.心脏扩大 D.发病前1~3周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2.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最有价值的确诊依据是() A.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B.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病毒 C.从患者的心包穿刺液中分离到病毒 D.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B.保证蛋白质的供给 C.给予易消化饮食 D.记录出入量 4.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张大量使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5.不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体征的是() A.第一心音增强 B.奔马律 C.心包摩擦音 D.心动过速 6.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哪一种最常见() A.流感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埃可病毒 7. 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体征是() A.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B.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减弱 C.心包摩擦音 D.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和早搏 8. 病毒性心肌炎血象检查错误的是() A. 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B.乳酸脱氢酶增高

C.心肌肌钙蛋白降低 D.抗心肌抗体可增高 9. 患儿男孩,10岁,上呼吸道感染后2周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现突 然发生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及末端发绀。曾经心电图检查示各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和频繁室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现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频发室性早搏 B.心源性休克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0. 患儿女孩,8岁,因胸闷、心悸、乏力就诊。心脏听诊每分钟心率130次/ 分,伴早搏,每分钟3~5次。心电图检查示房性早搏,胸前导联T波低平。 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在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扩大或心衰者卧床休息3~6月 B.对有心力衰竭者,洋地黄剂量宜偏小。 C.急性早期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静脉点滴大剂量维生素C 二.X型选择题(每题5分) 1. 下列哪些心电图的改变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 A.窦房传导阻滞 B.多源室性早搏 C.室性并行早搏 D.窦性心动过速 E.Ⅱ房室传导阻滞 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A.心源性休克 B.心脑综合征 C.Ⅲ房室传导阻滞 D.严重心力衰竭 E.急性早期病例 三.K型选择题(每题5分) 1. 下列哪些血生化指标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最有价值:() A.LDH升高 B.CK-MB升高 C.AKP升高 D.cTnI阳性 2.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激活细胞免疫,损害心肌 C.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激活体液免疫,损害心肌 D.病毒血症引起乙型链球菌繁殖 四.问答题(每题20分) 1.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 2.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考试题教学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低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的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 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的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 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严重性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 Fiedler心肌炎病因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的症状() A.发热B、咽痛 C、咳嗽 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的预后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 柯萨奇A病毒 B. 柯萨奇B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流感病毒 E. 埃可病毒 中高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和散在性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的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 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的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 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严重性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 Fiedler心肌炎病因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的症状() A.发热B、咽痛C、咳嗽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的预后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 柯萨奇A病毒 B. 柯萨奇B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流感病毒 E. 埃可病毒 11.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和散在性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 1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 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查房

2016年12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时间:2016-12-13 查房地点:儿科办公室 查房内容:病毒性心肌炎 主持人:儿科护士长蒋庆林 参加人员:刘永芬、杨娜、全 院护士长、儿科全体护士 一、查房目的: 1、通过护理查房,掌握病毒 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二、查房内容:——赵芳 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胡雨晗床号:28床性别:女年龄:8岁3月职业: / 婚姻情况: / 病历号:165016 家族史:否认即往史/ 2、病情介绍 主诉::间断性咳嗽2周,加重伴心悸4天。 生命体征:T37.0℃,P10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 (3)现病史: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嗽,无发热,咳痰,无胸闷,气喘,未予治疗,四天前咳嗽加重,次数频繁,伴间断心悸,每次症状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好转,今为诊治来我院就诊,查肌钙蛋白:0.373ng/ml,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收入我科。

(4)辅助检查结果(阳性):血常规:wbc:12.6×10^9/L,肌钙蛋白:0.373ng/ml,心电图:S-T段偏移。 3、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处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近年统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在上升,但重症患儿仍然占少数。 4、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多病毒引起心肌炎。主要是肠道和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其次为埃可病毒。其他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可引起心肌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也可引起心肌的损害。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病毒早期经血循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有关,另外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也与发病有关。 5、临床表现:1、呼吸道感染:咳嗽;2、心悸,乏力。 6、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胸片 7、治疗原则:1减轻心脏负担,强调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 8、护理计划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万珊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同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很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较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约占30%至50%。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肝炎病毒,HIV等也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均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典型病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以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至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 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病人常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者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猝死。 3.主要体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心尖部第 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困难,一般急性期定为3个月,3个月至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心 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增高。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 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 断。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护理 发表时间:2012-04-16T11:24:51.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苏航苏亮徐宁燕慧玲王敏[导读] 定期复查病程中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随时就诊。 苏航苏亮徐宁燕慧玲王敏(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65-02 【摘要】目的为甲亢危象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早期识别甲亢危象的表现。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结果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结论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甲亢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thyroidstorm),简称甲状腺危象或甲亢危象,是指甲亢未得到治疗或虽经治疗但病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因某种应激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而危及生命,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迅速死亡的紧急状态。甲亢危象是少见的内分泌急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4-1:8。 1 资料 患者女性,28岁,未婚,身高168cm,体重50kg,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30mg/d,2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头晕、咽痛、发热,体温达39℃,心慌,心率达到130次/min,患者自认为感冒,停用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等抗甲状腺药物,自服复方阿司匹林、感冒冲剂,未就诊。 2 对症支持治疗与护理 (1)迅速采取有效降温措施:①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等;②遵医嘱用退热药,多用乙酰苯胺类药物,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此类药物可与T3、T4竞争结TBG,提高FT3、FT4浓度,且大剂量水杨酸类药物本身可增加机体代谢率;③严重者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异丙嗪、哌替啶各50mg 静脉注射,此法不仅有降温作用,且可阻滞中枢神经冲动,较物理降温疗法效果更好。(2)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亢患者糖皮质类固醇代谢加速,肾上腺皮质负担过重,反之有储备功能不足的倾向,加之危象时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求量更为增加,故常有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相对不足,而且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退热、抗毒、抗休克作用,能减轻危象对机体的应激作用,并可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抑制T4在周围组织转变为T3,因而适用于甲亢危象的治疗。(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因高热、大汗、食欲减退及呕吐、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通过口服或静脉及时补充足量液体,以维持液量平衡。其中常见为低血钾和低血钠等,有的患者发生低血镁及低血磷,也应注意纠正。原则上在保证血镁浓度正常的条件下进行补磷,否则有加重低镁血症的危险。(4)指导患者摄人充足的营养,重视氧及维生素的补充。(5)寻找和去除诱发甲亢危象的各种刺激因素如积极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致病菌特点,选用有效、广谱抗生素[1]。(6)积极处理并发症。对本病常见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要早期加以防治、监护。 3 护理 3.1基础护理①创造安静休养环境,促进睡眠:安置患者于安静、清爽、舒适、室温偏低的环境中,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对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以促进睡眠。②减轻高代谢引起的不适症状:甲亢危象时代谢率高,大汗淋漓,湿透衣服增加患者的烦躁不适。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关心,病房应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20℃左右,以减少出汗。指导患者多进饮料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但要避免给浓茶、咖啡、酒等兴奋性饮料。协助患者擦浴更换内衣,让患者穿着轻便、宽松、干爽的衣服。 3.2心理护理由于高甲状腺素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患者多表现极度烦躁、失眠、紧张、焦虑。 3.3家庭支持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控制各种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的信息,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 3.4健康教育甲亢危象的病死率高,这与并发症的存在与否、处理得当和及时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强调预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3.4.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甲亢危象的常见诱因,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对重症甲亢患者或甲亢患者有上述危象诱因存在时,应警惕甲亢危象的发生。 3.4.2专科护理配合①药物治疗的配合:告诉患者注意观察和监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主要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急性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等。②外科手术前的准备与配合:甲亢患者需做择期手术者,应酌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3个月,使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心率维持正常,血清FT3、FT4 降至正常,手术前服用复方碘溶液2-3周;对急症手术来不及使甲亢得以较好控制的患者,可用普萘洛尔及大剂量碘溶液做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放射性碘治疗的配合: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使患者症状控制后再改用放射性碘治疗。由于放射性碘治疗显效较慢,甲亢病情严重者,为防止在显效前出现甲亢危象,应在未显效期间暂时用药物治疗甲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3.4.3饮食护理配合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碘、低纤维素的饮食,避免进食辣椒、芥末等辛辣的调味刺激品,禁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4.4定期复查病程中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随时就诊。结果: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结论:甲亢危象是在各种应激状况下,机体肾上腺素能效应增强,加上血中游离甲状腺素(FT3、FT4)含量骤升,此双重作用引致甲亢危象。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及治疗方法的改进,甲亢危象已少见,预后亦明显改善,但如发现晚,处理不当,仍可导致死亡,其病死率在20%-50%。因此,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王崇华.护理社会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 55-6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3-354. [3]徐得龙.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6):366-368.

急诊科护理查房.

急诊科护理教学查房 时间: 2014年4月4日 地点: 急诊科示教室 分管护生:陈碧峰(方丽英老师)、李丽娜(陈霞老师)、徐霞清(蔡国英老师)主查老师:蔡国英 主持人:关素琴 主讲人:陈碧峰 参加人员:急诊科总带教、实习生 查房病历:支气管肺炎病人 查房病人:林俊豪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炎临床病例的讨论,应用整体护理思想对该婴儿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掌握该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护理该疾病的婴儿,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让婴儿早日康复。 一、疾病介绍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以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肺炎。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病情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 (一)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血杆菌肺炎日见增多。发达国家儿童肺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发展国家为细菌为主。病原体常有呼吸道入侵,少数由血行入肺。 (二)临床表现 共 6 页第 1 页 本病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大多较急,发病前数日多数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 1、轻型肺炎: 1)呼吸系统的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咳嗽及咽部痰声,一般早期就很明显,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使呼吸和脉搏的比例自1∶4上升为1∶2左右,常见呼吸困难,严重者呼气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l.舒适的改变,胸闷、心悸与心肌受损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潜在并发症 (l)心律失常:与心脏的自律性及传导功能障碍有关。 (2)心力衰竭:与心肌收缩无力有关。 (3)心源性休克:与急性心排血功能障碍引起组织和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减轻心脏负荷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 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病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 3.对症及用药护理 (1)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 (2)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 (3)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5)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4.健康教育最根本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病毒感染,流行期少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病及时就诊治疗。注意营养,严格按心功能状况保证休息。接受医务人员的康复指导,防止复发。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精选.)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 一.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有心衰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二.作息指导: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心理指导:多陪伴病人,关心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四.用药指导: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1)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 (2)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 (3)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5)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五.行为指导:平素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六.病情观察指导: 1.有无病毒感染史及引起或加重不适的因素,如劳累、紧张等 2.目前的活动耐力。 3. 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病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 4.有无组织灌注不良的症状。 八.出院指导: l.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适量体育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出院指导:抗病能力。对于转为慢性者,出现心功能减退,持久性心律失常时应限制活动并充分休息。 2.限制钠盐,不宜过饱,禁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避免诱发因素,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4.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 1 、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晚期,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是★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免疫反应 C、变态反应 D、病毒复制 E、病毒侵犯微血管 2、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居首位的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 B 、埃柯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流感病毒 E、腮腺炎病毒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感染史发生在起病前★★ A、1周 B、2周 C、 3 周 D、1~3周 E、2~3周

4、病毒性心肌炎无并发症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长时间后,再全休三个月★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 3 个月 E、半年 5、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在于★★ A、充分休息,保证丰富的营养 B、坚持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 C、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D、增强机体抵抗力 E、绝对卧床3个月,低盐饮食加强锻炼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有★ A、血清GOT增高 B、脾肿大 C、颜面蝶形红斑 D、病理性Q波 E、抗“ O”高

7、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金黄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 D 族链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8.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全身无力 B 、发热 C、肌肉酸痛 D、食欲不振 E、气促 ★★ 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 A. 采血5ml B. 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C. 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 D. 连续一次性采血,分成3份做血培养 E. 用过抗生素者,持续用药2-7日后再采血

10. 下列哪种心包疾病为临床最常见★★

护理查房记录

护理查房记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学查房记录 科室:透析中心 主讲人:梁亚燕 主持人:兰丽君 记录人员:陈剑敏 参加人员:陶惠琴、兰丽君、梁洁玲、陈剑敏、刘清宏、梁亚燕 内容 兰丽君老师:现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你们可以开始了。 梁亚燕:各位老师、同学好,我是汇报人梁亚燕。我的查房患者是杨亚进。1.病史介绍 姓名:杨亚进 性别:男 年龄:39岁 干体重: 职业:个体 文化程度:大学 籍贯:广东广州 费别:广州医保 经济状况:良好 住址:广州白云区沙太路 患者于2010年3月30日行肾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硬化型IGA肾病。2013年6月8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始首次血液透析治疗。同年6月15日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14年7月19日行肾移植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因7月27日突然移植肾穿孔,遂急诊行移植肾切除术+右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2016年7月22日患者规律性血液透析3年,因畏寒发热伴左前臂内瘘处红肿半月余入院肾内科。7月27日于血管外科在臂丛麻醉下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假性动脉瘤修补术。于8月3日出院。 2.临床诊断 ★慢性肾脏病(CKD5期)

★肾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假性动脉瘤修补术后 3.辅助检查 4.透析处方 透析方式:HD 透析时间: 3次/周,4小时/次 抗凝剂:克赛 IV 血管通路:左上肢内瘘(2013年8月开始使用) 口服药医嘱: 降压药:可多华1#Qd 拜新同1#Bid 阿尔马尔1#Bid 降磷药:醋酸钙碳酸钠1#Tid 胜普乐注射液5ugIV 1次/周 5.查体 生命体征: T:℃ P:68次/分 R:20次/分 BP:149/86mmHg 一般状况: 发育:正常体位:自动体位 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 右下腹处可见2×13cm的疤痕。 内瘘:左前臂处可见一长约2×12cm的手术疤痕,皮温正常,无红肿热痛,可触及明显震颤,血管杂音清晰。 6.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有心衰的风险:与患者体液过多、贫血、尿素症毒素的作用有关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避免诱因,规律透析。 ②饮食:低盐,少于3g/d,每日饮水量等于前1日尿量+500ml。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查房完整版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查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6年12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时间:2016-12-13 查房地点:儿科办公室 查房内容:病毒性心肌炎 主持人:儿科护士长蒋庆 林 参加人员:刘永芬、杨娜、 全院护士长、儿科全体护士 一、查房目的: 1、通过护理查房,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二、查房内容:——赵芳 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胡雨晗床号:28床性别:女年龄:8岁3月职业: / 婚姻情况: / 病历号:165016 家族史:否认即往史/ 2、病情介绍 主诉::间断性咳嗽2周,加重伴心悸4天。 生命体征:℃,P100次/分R24次/分 BP100/60mmhg (3)现病史: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嗽,无发热,咳痰,无胸闷,气喘,未予治疗,四天前咳嗽加重,次数频繁,伴间断心悸,

每次症状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好转,今为诊治来我院就诊,查肌钙蛋白:ml,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收入我科。 (4)辅助检查结果(阳性):血常规:wbc:×10^9/L,肌钙蛋白:ml,心电图:S-T段偏移。 3、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处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近年统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在上升,但重症患儿仍然占少数。 4、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多病毒引起心肌炎。主要是肠道和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其次为埃可病毒。其他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可引起心肌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也可引起心肌的损害。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病毒早期经血循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有关,另外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也与发病有关。 5、临床表现:1、呼吸道感染:咳嗽;2、心悸,乏力。 6、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胸片 7、治疗原则:1减轻心脏负担,强调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 8、护理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