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

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等

B. 已会种植庄稼

C.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懂得人工取火

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3.从使用的劳动工具的特点来划分,河姆渡居民应该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传说时代

D. 史前时代

4.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5.仔细观察图,判断此图是()

A.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B. 春秋形势图

C. 战国形势图

D. 秦朝疆域图

6.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

为()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7.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图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

序排列应该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8.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并

演绎了文物“商鞅方升”(见图)的前世今生。这

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

A. 奖励军功

B. 奖励农耕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9.为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

流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10.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想要完成这一建设,必须首先做到

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兼爱

C. 有教无类

D. 仁政

11.《论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思想?()

A. 兵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1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

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3世纪早期

C. 公元前2世纪晚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1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汉字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和历史。我国

文字得以统一是在()

A. 西周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14.2011年,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南昌市大塘坪乡观西村一座山上发掘了一座古墓,认

定为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坟墓。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

A. 民间传说

B. 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 特殊的地理位置

D. 专家推测

15.有人说秦朝是“过把瘾就死”,只存在了15年,但后继的汉朝却存在了400多年。

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6.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

A. 张良

B. 主父偃

C. 董仲舒

D. 张骞

18.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张骞

B. 班超

C. 霍去病

D. 卫青

19.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填入()

A. 洛阳

B. 长安

C. 咸阳

D. 敦煌

20.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B. 秦始皇南服越族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 王昭君出塞

21.纸张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典籍的流传,为造纸技术的改进作出

巨大贡献的是()

A. 萧何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

22.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B. 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C. 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D. 佛教的传人,丰富了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3.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

你认为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

①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获胜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获胜②

A. ①官渡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B. ①淝水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 ①淝水之战②前秦统一北方

D. 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4.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

别是()

A. 蜀、吴、魏

B. 魏、吴、蜀

C. 魏、蜀、吴

D. 吴、魏、蜀

25.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北方统一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流

D. 文化昌盛

26.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商鞅变法

C. 张骞通西域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27.“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

诗称赞的是()

A. 诸葛亮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郦道元

28.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 锺繇

B. 司马迁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29.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

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A. 卧薪尝胆

B. 退避三舍

C. 草船借箭

D. 纸上谈兵

3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隋朝、唐朝、元朝

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遺址,出土大量陶器和石锛、石斧、石锥、石锤等石器,还有众多的纺轮、石镞等磨制石器,制作精良,专家称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纺织厂”。

--广州文史网问题一: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哪一原始居民也掌握了纺织和制衣的技术。为了适应黄河流域的气候,这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材料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华夏第一陵”,陵园里的轩辕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装饰精致华丽。

--百度百科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轩辕庙正殿如果要挂一个牌匾,你认为上面应该书写什么内容。和轩辕黄帝同一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还有谁?

材料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是秦献公至孝公时期(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汉刘邦初期

的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威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

--中国考古网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栎阳城是不是商鞅第一次变法时的秦都。你的依据是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四: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的司马迁祠,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陕西省韩城市韩奕坡悬崖上。

--陕西旅游网问题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司马迁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其代表作是什么?这一代表作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问题五:根据对本题的探究,归纳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32.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

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问题一: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字,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问题二:对比图一、图二,图一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他有什么权力?其创立者是谁?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

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三中的“国”还是“郡”。为了解决材料三国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问题四: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二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3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仲尼弟子传》问题一:材料一的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

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材料四: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毀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五:

问题三:根据材料四,汉武帝把什么权力收归了中央?带来了什么影响?在秦汉之际,24铢为一两,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货币的重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六: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问题四:材料六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

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B。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3.【答案】B

【解析】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故选:B。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

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

图中所给的文物上都带有文字,这些文字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ACD三项表述与题目不符。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字的演变的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文字演变的过程。

5.【答案】C

【解析】

由图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争雄知道,这是战国七雄的争霸形势图。

故选: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的知识。需结合所学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的知识的掌握。需学会看图分析战国争霸的知识。

6.【答案】D

【解析】

公元前771年(即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7.【答案】C

【解析】

①是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②是曲辕犁,出现于唐朝。③是耒耜,出现于原始社会。

故选:C。

本题考查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知道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曲辕犁出

现于唐朝,耒耜出现于原始社会.

本题考查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

“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

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具是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

法中的统一度量衡。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

9.【答案】A

【解析】

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为此汉初统治采取休养生息

政策。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休养生息”政策来源于道家的无为思想,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统治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

续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孔子教育思想,知道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孔子的教育思想。

11.【答案】D

【解析】

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论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了有关孔子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相关思想家的主张。

12.【答案】D

【解析】

在将公元纪年转换成世纪纪年的时候,首先将公元(或者公元前)保留;然后

看公元纪年的后两位,如果是00,则将之划去,剩余的数字不变,如公元2000年就是公元20世纪;如果不是00,则在将后两位划去的同时,将剩余的数字加1,如公元2016年就是公元21世纪。则本题中的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纪。具体到是某世纪的什么时期,公元后的划分,大体为1--30年为早期(或前期),31--70年为中期,71--00年为晚期(或后期);公元前则相反,即

1--30年为为晚期(或后期),31--70年为中期,71--00年早期(或前期).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年代换算问题.

注意学会历史年代的换算.

13.【答案】C

【解析】

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

发展。故我国文字得以统一是在秦朝。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知道我国文字得以统一是在秦朝。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

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解析】

2011年,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南昌市大塘坪乡观西村一座山上发掘了一座古墓,认定为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坟墓。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出土文物和文献史

料相互印证。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是研究古代

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

于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的作用。

15.【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达到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盐铁官营、统一铸钱,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故选:D。

本题以西汉达到鼎盛的帝王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本题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C

【解析】

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

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元封

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故选:C。

本题以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为依托,考查刺史主要负责。注

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刺史主要负责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着重考查汉武帝的思想统治措施。

准确识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8.【答案】A

【解析】

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故选:A。

本题以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为依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主要史实。

19.【答案】B

【解析】

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

一条陆路交通线。

故选:B。

本题考查和丝绸之路的起点。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西域都护设立之后。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故选:C。

本题以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为依托,考查西域都护设立。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1.【答案】B

【解析】

纸张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典籍的流传,为造纸技术的改进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蔡伦。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故选:B。

本题以纸张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为依托,考查蔡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知识。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

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

东汉明帝时在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东汉明帝时,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的创立与传入中国的时间等史实。

23.【答案】D

【解析】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理解。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和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知识点。

24.【答案】C

【解析】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表现。由题干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

故选:B。

本题以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民族融合的有关内容。

26.【答案】D

【解析】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

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影响。

27.【答案】C

【解析】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后来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之星”。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冲之的相关史实。

28.【答案】D

【解析】

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王羲之有关。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故选:D。

本题以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为依托,考查王羲之。注意掌握相关

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9.【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要求,卧薪尝胆-告诉我们要要发愤图强,知耻而后勇;退避三舍和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用智慧和计谋进行战斗;纸上谈兵-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夸夸奇谈,不干实事;上述四个选项中ABC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成语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相关的成语故事及其含义。

30.【答案】A

【解析】

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三国),二

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

故选:A。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干燥,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 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结构出现差异的原因为() ①地理环境的不同 ②气候条件的不同 ③种植农作物的不同 ④都会制作乐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 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 3.“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 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 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4.实物史料和图片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发展 变化。观察下列图片,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A. 建筑技术的发展 B. 冶铸工艺的提高 C. 战争武器的改进 D. 生产力不断进步 5.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变法运动 C. 百家争鸣 D. 民族交融 6.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这样作n我介绍:“我的姓名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 中地理位置最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你能猜出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吗() A. 秦齐 B. 齐燕 C. 楚秦 D. 秦燕 7.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8.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 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等 B. 已会种植庄稼 C.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懂得人工取火 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3.从使用的劳动工具的特点来划分,河姆渡居民应该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传说时代 D. 史前时代 4.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5.仔细观察图,判断此图是()

A.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B. 春秋形势图 C. 战国形势图 D. 秦朝疆域图 6.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 为()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7.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图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 序排列应该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8.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并 演绎了文物“商鞅方升”(见图)的前世今生。这 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 A. 奖励军功 B. 奖励农耕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9.为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 流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10.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想要完成这一建设,必须首先做到 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兼爱 C. 有教无类 D. 仁政 11.《论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思想?() A. 兵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与如图信息有关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想查阅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 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 A. 黄帝和炎帝 B. 尧 C. 大禹 D. 秦始皇 3.中国古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4.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 原始的方法是() A. 形声 B. 会意 C. 指事 D. 象形 5.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如图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6.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 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A. 张骞 B. 董仲舒 C. 司马迁 D. 张仲景 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 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8.“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 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 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 当图幅大小一样时,下列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A . 嘉兴市政区图 B . 浙江省政区图 C . 中国政区地图 D . 四川省政区图 2. 图中某飞机从乙地起飞,沿箭头路线前往甲地,则其飞行的方向为() A . 一直往西南 B . 一直往正东 C . 一直往东北 D . 一直往正西 3. 下列河流注人大西洋的是() A . 尼罗河 B . 伏尔加河 C . 叶尼塞河 D . 亚马孙河 4. 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是30°S,160°E,关于该点的描述正确的是该点() A . 以东是东半球 B . 以南是北半球 C . 以北是低纬度 D . 以南是低纬度 5. 一艘游轮从印度前往意大利威尼斯,其最短的航线须经过() A . 马六甲海峡 B . 霍尔木兹海峡 C . 苏伊士运河 D . 直布罗陀海

峡 6. 莫斯科市中心有许多历史建筑,有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其他古老的宫殿。市内有1200多家图书馆,还有世界著名的国家大剧院。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 A . 国家政治中心 B . 现代化大都市 C . 历史文化名城 D . 工业交通中心 7. 图是某大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对该大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B . 黑色人种的故乡 C .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 直接濒临印度洋 2.(2)丙处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带宜发展的经济是() A . 发展高山滑雪旅游 B . 适合发展渔业生产 C . 可放牧羊驼、骆马等畜种 D . 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8. 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生活体验活 动。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B. 烧烤食物 C. 制作磨制石器 D.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2.“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 主角。”这是某部纪录片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能够最先吃到米饭的是() A. 半坡人 B. 河姆渡人 C. 元谋人 D. 北京人 3.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的追求。下列我国古代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4.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灿烂的文明包括()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 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②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向天子纳贡。 ③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在编写历史短剧《诸子百家论治国》时,为扮演孟子的学生设计的台词 应是() A.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3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2分)“江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朝廷。”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 A.修建含嘉仓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D.三次征辽东 2.(2分)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反映了他() A.吸取了隋亡的教训B.使用了魏征等人才 C.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2分)制作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是烧胎,称为素烧,烧成温度约在1000℃左右,给素胎刷涂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釉料,再进行釉烧() A.制陶技术的发达B.民族关系的和睦 C.世界声名的显赫D.经济生活的繁荣 4.(2分)通俗历史系列书籍《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第6本描写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这本书的书名最可能是()A.《绚烂的世界帝国》 B.《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C.《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D.《海与帝国》 5.(2分)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追求享乐,不思进取,朝政腐败,出现“安史之乱”() A.唐玄宗缺乏治国才能B.多变性格影响国家命运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6.(2分)崔致远,新罗人,12岁入唐求学,在唐朝居住生活十六年后回国。上述史事可用来佐证唐朝()A.频繁的民族交往B.多彩的文学艺术 C.发达的宗教文化D.开放的对外政策 7.(2分)历史课上,林老师展示了如地图,他在这节课上可能会说()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深圳市龙华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24分) 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并用楷体字书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的名句是:?。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默写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 2.(4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2)qīng jié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zhòng。 (4)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便再忙,妈妈也总要抽时间将家里收拾得一丝不苟 ....。 B.不肯将想法付诸实践的人们总会觉得奋斗目标是那么高不可攀 ....。 C.交警打击酒后驾驶的力度这么大,有些驾驶员却还不肯收敛 ..,仍旧酒后驾车。 D.她刚附和着同桌说了班长几句坏话,就发现班长正站在她们身后,真是太尴尬 ..了。 4.(3分)下面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读时为突出初春的特点应重读“朗润”、“涨”、“红”三个词语。)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赏伟大的母爱。 D.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句中加点字“是”词性是动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2分)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分析右图所示化石,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A.学会了使用火B.能够直立行走 C.结成群体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 2.(2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A.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3.(2分)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 A.制造船只B.制作陶器C.创造文字D.养蚕缫丝 4.(2分)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联盟的首领依次是() A.尧、禹、舜B.尧、舜、禹C.舜、尧、禹D.舜、禹、尧 5.(2分)“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启继承了禹的位置,王位世袭 D.夏朝实行禅让制 6.(2分)如图所示利簋腹内铸有武王牧野伐纣的铭文,该文物最可能出自()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7.(2分)小明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三家分晋”的典故,其中“三家”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A.秦、楚、赵B.燕、齐、韩C.魏、蜀、吴D.赵、魏、韩 8.(2分)___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上述材料中模线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管仲变法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李悝变法 9.(2分)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万里长城B.灵渠C.都江堰D.修建骊山陵 10.(2分)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德治国,他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11.(2分)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C.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 12.(2分)下列文字中,在秦朝时期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A.甲骨文B.小篆C.行书D.草书 13.(2分)“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材料描述的是() A.秦的统一B.秦的巩固措施 C.秦的暴政D.秦的灭亡 14.(2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Can you complete the work before five o'clock,John? --Maybe not. I need your help.() A. do B. begin C. finish 【答案】C 【解析】do做;begin开始;finish完成.根据Can you complete the work before five o'clock,John,可知约翰,你能在五点以前完成这项工作吗. 故选:C. --约翰,你能在五点以前完成这项工作吗? --也许不能.我需要你的帮助. 首先要掌握这几个短语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题目,就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2.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Why did you ask Mary to do it? ---She is good at it. She can do it better than any other people.() A. takes care of B. does well in C. thinks of 【答案】B 【解析】takes care of照顾;does well in做得很好;thinks of考虑.根据She is good at it.可知她很擅长.故选:B. --你为什么要叫玛丽去做? --她很擅长.她比任何人都能做得更好. 首先要掌握这几个短语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题目,就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3.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Listen! The bell is ringing. --Yes. It's time for class.() A. shaking well B. getting well C. making a sound 【答案】C 【解析】shaking well摇动;getting well变好;making a sound发出声音;根据Listen! The bell is ringing,可知听!铃在响. 故选:C. --听!铃在响. --是的,该上课了. 首先要掌握这几个短语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题目,就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4.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to Hong Kong? ---Of course, I'd love to. I want to go to Disneyland in Hong Kong.() A. fly B. get C. travel 【答案】C 【解析】take a trip 旅行,fly 飞,get得到,travel旅行,此题根据语境:你想去香港旅行吗?当然,我很想去.我想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 故选:C. 你想去香港旅行吗?当然,我很想去.我想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 此题考查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在熟知同义词、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题目,仔细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5.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Look at the rubbish on our way to school. ---We should call on all the students not to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 make …dirty B. make …popular C. make…quiet 【答案】A 【解析】pollute 污染,make dirty 把..弄脏,make popular使..变的流行,makequiet使安静,此题根据语境:看看我们上学路上的垃圾.我们应该呼吁所有的学生不要污染环境. 故选:A. 看看我们上学路上的垃圾. 我们应该呼吁所有的学生不要污染环境. 此题考查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在熟知同义词、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题目,仔细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6.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Did you go to Shenzhen Book Mall yesterday? ---Yes. It's quite large. There're more than 28,000 books in it.() A. about B. over C. under 【答案】B 【解析】about大约,over超过,under在下面,此题根据语境:你昨天去深圳书城了吗?是的,它很大,里面有28000多本书. 故选:B. 你昨天去深圳书城了吗? ---是的,它很大,里面有28000多本书. 此题考查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在熟知同义词、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题目,仔细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7.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Do you like the light show in Futian District? ---Yes. Lights in the tall buildings light up the whole city. It's beautiful.() A. make …clean B. make …beautiful C. make …bright 【答案】C 【解析】make …clean使干净,make …beautiful使漂亮.make …bright使明亮,此题根据语境:你喜欢福田区的灯光表演吗?是的,高层建筑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很漂亮. 故选:C. 你喜欢福田区的灯光表演吗? 是的,高层建筑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很漂亮. 此题考查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在熟知同义词、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题目,仔细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8.选出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最佳选项. Where is your new school? ---It is over there across the street.() A. beside B. on the other side of C. at the end of 【答案】B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七年级(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蓝田人 2.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 山顶洞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 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项技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 A. 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 B. 降低了造纸成本 C. 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D.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6.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7.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 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 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 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9.“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 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以“德”教化人 10.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 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 的是() A. 因材施教 B. 兼爱 C. 有教无类 D. 仁政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 陈 B. 大泽乡 C. 巨鹿 D. 荥阳 12.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孙权 1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加强对地方控制 B. 推行新儒学教育 C. 排斥法道诸学说 D. 巩固大一统王朝 14.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 少胜多的战役吗()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 30万-20万年 B. 70万-20万年 C. 170万-100万年 D. 130万-70万年 2.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发展,半坡人主要种植() A. 粟 B. 黍 C. 菽 D. 水稻 3. 三皇五帝传说时期,传说治水有功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禹 D. 蚩尤 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 约公元前2070年 B. 约公元前1600年 C. 约公元前1046年 D. 约公元前771年 5.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下列文字属于“会意” 字的是() A. 日 B. 田 C. 明 D. 正 6.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中,其统治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地区的是() A. 晋文公 B. 楚庄王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7.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等。废井田后,农民得到的 土地性质属于() A. 国家公有 B. 诸侯所有 C. 村庄集体所有 D. 农民私有 8.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 仁 B. 义 C. 礼 D. 信 9.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攻势,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秦国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 是() A. 赵国 B. 魏国 C. 燕国 D. 齐国 10.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 A. 渔阳 B. 函谷关 C. 荥阳 D. 大泽乡 11. 文景之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政策,这一时期田赋降到了() A. 十五税一 B. 二十税一 C. 二十五税一 D. 三十税一 12. 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桓帝 13. 东汉的首都是() A. 西安 B. 咸阳 C. 洛阳 D. 北京 14. 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是() A. 张骞 B. 董仲舒 C. 主父偃 D. 司马迁 15. 造纸术的改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东汉改进造纸术的是()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张角 16.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政治上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A. 袁绍 B. 袁术 C. 曹操 D. 刘备 17.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时期 C. 西晋 D. 西汉 18. “闻鸡起舞”的成语来源于东晋北伐英雄() A. 祖逖 B. 温峤 C. 庾亮 D. 嵇康 19. “草木皆兵”的成语源于() A. 长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城濮之战 D. 淝水之战 20. 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是()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胡昭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良渚遗址 D. 陶寺遗址 2.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 B. 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3.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 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分封制日益巩固 4.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 兴起,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各国展开了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变法运动 C. 百家争鸣 D. 民族交融 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 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轻徭薄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 秦汉 B. 西汉东汉 C. 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8.某电视剧组准备拍摄以下四组历史镜头,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刘邦在灯下阅读《史记》 B. 刘邦带兵逃入寺院 C. 汉武帝练“五禽戏”强身健体 D. 张仲景在纸上为病人开药方 9.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 响最大的是()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三顾茅庐 D. 七擒孟获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史学界对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作 用的是() A. 科技的不断进步 B. 对古文献的整理 C. 考古的不断发展 D. 对神话传说的研究 2.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北京人的寿命如表,出现表格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狩猎生活,危险过大 B. 不会用火,只吃生食 C. 没有工具,食物匮乏 D. 个体生活,难以生存 3.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 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4.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介绍了西方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将民族学上的各种社会 加以分类排列的理论,其演进模式为:游团(地域性的狩猎采集集团)——部落(一般与农业经济相结合)——酋邦(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复杂社会)——国家(阶级社会)。据此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当于() A. “游团” B. “部落” C. “酋邦” D. “国家” 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 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 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9小题,共63.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B. 德国、日本法西斯战败 C. 美苏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 D. 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美苏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题的关键是“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2.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 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这一事件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给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的帮助,这应该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马歇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马歇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3.“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 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C. 建立欧洲共同体 D. 推行杜鲁门主义 【答案】A 【解析】“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表明这段话旨在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题的关键是“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 A. 山顶洞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良渚人 2.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这一年属于() A. 公元前19世纪 B. 公元前20世纪 C. 公元前21世纪 D. 公元21世纪 3.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 夏→商→东周→西周 B. 西周→东周→商→夏 C. 西周→东周→夏→商 D. 夏→商→西周→东周 4.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资料是() A. 关于商王的传说 B. 关于商王的故事 C. 甲骨文记载 D. 电视剧 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6.人们常将湖北称作荆楚大地,山东称作齐鲁大地,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 实行的()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7.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 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A. 年代最早 B. 内容丰富 C. 影响深远 D. 造字成熟 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于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卧薪尝胆④草木皆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A.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B. 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 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 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0.《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 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墨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11.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品中, 哪一项是中原原有的() A. 核桃 B. 小麦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 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是() A. 粗糙的石器工具 B.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 烧制的陶瓷碎片 D. 大量的稻谷种子 2.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会建造房屋 B. 能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能饲养家禽家畜 3.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 发现了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A. 传说是不可信的 B. 传说都是历史事实 C. 传说中有些资料是可靠的 D. 传说太夸张,应该完全否定 4.《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 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 尧 B. 舜 C. 启 D. 禹 5.鼎,作为礼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可僭越(超越本分)。据文献记载,西周天 子用九鼎祭祀,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分封制有所动摇 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天子与诸侯趋于平等 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6.《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 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7.《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 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秦朝 B. 晋文公齐国 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国 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9.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 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統,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 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西汉实行“推恩令”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5分)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著名远古人类代表,研究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古代诗歌C.学者推断D.考古挖掘 2.(1.5分)如图是《河姆渡遗址》邮票,展示了我国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5分)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殷墟遗址属于() A.夏朝遗址B.商朝遗址C.春秋遗址D.战国遗址 4.(1.5分)西周初年出现了鲁、宋、燕、卫等诸侯国,这体现了()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 5.(1.5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

A.B. C.D. 6.(1.5分)司母戊鼎是存世的中国青铜时代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器。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 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 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 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1.5分)天子死后,王室还要向诸侯乞讨丧葬费,王室控制的土地还不及中等诸侯国,这种现象发生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1.5分)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C.当时以牛肉为主要食物D.孔子的这两位弟子属牛 9.(1.5分)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①孔子反对苛政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10.(1.5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历史学家研究山顶洞人最可靠的材料是() A. 神话传说 B. 口述史料 C. 化石遗址 D. 文献记述 2.下列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是() A. 已学会种植农作物 B. 建造干栏式房屋 C. 广泛使用打制石器 D. 使用木结构水井 3.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指的是() A. 夏朝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4.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 夏→商→东周→西周 B. 西周→东周→商→夏 C. 西周→东周→夏→商 D. 夏→商→西周→东周 5.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A. 殷 B. 杭州 C. 洛邑 D. 毫 6.如图是一件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文物,刻写在该文物上的文字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7.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新王朝的开创者 B. 爱民如子,重用人才 C. 王朝鼎盛的建立者 D. 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8.《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9.对春秋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重建王室权威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诸侯争霸 D. 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10.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不断,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官渡之战 11.“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A. 楚 B. 齐 C. 秦 D. 韩 12.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农业生产 B. 增强秦国实力 C. 限制商业活动 D. 废除旧贵族的实权 13.下列关于都江堰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 B. 对防范岷江的泛滥起到关键作用 C. 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D. 是由秦朝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14.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 A. 齐桓公 B. 嬴政 C. 项羽 D. 刘邦 15.“世纪”和“年代”是表示时间的重要形式。439年可以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