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表格安全检查表.doc

行政管理表格安全检查表.doc
行政管理表格安全检查表.doc

精品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02398859.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安全检查表

精品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02398859.html,)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

专项安全检查表

专项安全检查表 工艺安全检查表 序检查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备注号项目 1、工艺指标按工艺卡片严格控制。 查看相关工艺文 2、工艺卡片指标临时变动必须按规定1 卡片件、资料及履行审批手续(必须总工程师批准)。管理记录 3、每年或一个运行周期修改一次。 1、岗位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按照 工艺卡片平稳操作,巡回检查并有检查标志(按频次拨巡检牌)。 查看相关操作2、操作记录真实、及时、齐全、字迹的 2 纪律工整、清晰、无涂改。记录; 管理现场查验 3、班前会上班长应作安全讲话,班组 安全活动记录要内容完整、真实、工整。 1、检查关键部位管理,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查看培训、2、工艺指标修改和平稳操作情况。关键演 3 部位3、车间、班组事故预案学习及演练情练、校验记管理况。录 4、报警系统准确可靠、定期校验,保存校验记录。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安全标志安全检查表 序检查检查检查标准号项目结果 颜色安全标志所用的颜色应符合GB2893规定的颜色。 1 1工厂、车间、厂区内、车间内都应设有安全标志。 2标志牌不应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2 使用要求 以免标志牌随母体物体相应移动,影响认读。标志 牌前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 1安全标志牌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部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2在修整或更换激光安全标志时应有临时的标志替换,以避免发生意外的伤害。 3疏散通道或消防车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阻塞” 标志。

4设有火灾报警电话的地方应设置“火警电话”标志。对于没有公用电话的地方(如电话亭),也可设置“火警电话”标志。 5在下列区域应相应地设置“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禁止放易燃物”、“禁止带火种”、“禁止燃放鞭炮”、“当心火灾??易燃物”、“当心火灾??氧化物”和“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等标志: 3 检查与维修a.具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的生产厂区、厂房等 的入口处或防火区内; b.具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的仓库的入口处或防 火区内; 6设置的消防安全标志,应使大多数观察者的观察角接近90?。 7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8室外用标志杆固定的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高度应大于1.2m。 9设置在道路边缘的标志牌,其内边缘距路面(或路肩)边缘不应小于0.25m,标志脾下边缘距路面的高 度应在1.8—2.5m之间。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压力容器安全检查表 序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号 基本参数是否齐全 名称标牌、安全使用证是否齐全: (1)要有设备名称、制造铭牌和安全使 用证并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1 铭牌标志 (2)设备名称、制造铭牌和安全使用证 应挂在醒目的位置 (3)超期未检要有批准手续 1安全(1)有应定期校验标志阀 (2)应灵敏可靠,手动试验是否灵活有2爆破片效 3爆破安(3)铅封完好铅封印记显示记录是否在帽全2 4减压定期校验有效期内附阀件 (4)外观无异常 5易熔寒 6紧急 切断

院内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

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内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收藏 10:55 PM|发布者: 秋天童话|查看数: 325|评论数: 0 摘要: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签名得分项目赋分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评分得分备注 A B C D 操作前准备10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注射盘内放一次性 ...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签名得分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 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 (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 (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 (3)输血前再次双人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 (4)携输血用物至患者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及血型。 (5)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6)根据患者情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 (8)再次核对血型,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3.指导患者: (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 (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 2.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最新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产妇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 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 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 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 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 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 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 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 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 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 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是患者对接 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 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育史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 药品,并发症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出血情况会阴及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离开。 (8)产房与新生儿室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

专项安全检查表..

附表5.8.2.3-1 专项安全检查表--现场布置 记录编号: 检查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工程项目 (单位) 所有编号: 检查 部位 结果 表示 合 格√ 无此项- 不合格× 检查项目 序号 检 查 内 容 检查 结果 基本要求 1 施工生产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2 主要进出口处设有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禁令标示标牌 3 总体布置应满足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及环保要求 4 施工实施的布置符合防汛、防火、防砸、防风、防雷及职业卫生要求 5 交通频繁的的施工道路、交叉路口应按规定设置警 示标志或信号指示灯 6 施工现场的井、洞、坑、沟、口等危险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采取加盖板或设置围栏进行防护 7 临水、临空、临边部位设置不低于1.2米的安全防护拦 生产、生活、办公区、仓库布置 8 选址地质稳定,不受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及危石等威胁 9 交通道路畅通,避免与施工主干线交叉 10 车间、职工宿舍、办公室、仓库的间距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11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远离其它区布置 其它 12 办公生活区噪声应符合有关规定 13 生活区大气环境质量不低于GB3095三级标准 14 生活区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15 根据施工人员发布情况修建公共厕所或移动厕所 备 注

专项安全管理检查表—施工道路 记录号:工程项目(单位)使用编号: 检查部位结果 表示 合格√无此项- 不合格× 检查 项目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 结果 永久道路1 永久性机动车辆道路、桥梁、隧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并考虑施工运输的安全要求进行设计修建 2 轨道运输线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临时道路3 道路纵坡不大于8%,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不超过15% 4 道路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15m 5 路面宽度不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 6 单车道在可视范围内应设有会车位置 7 路基基础稳定坚实,排水沟完好畅通 8 在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设有相应警告标志,叉路、涵洞口以及施工生产场所设有指示标志 9 悬崖陡坡、路边临空边缘设有安全墩、挡墙及反光警示标志 10 上部高边坡处理符合安全要求,必要时设有防止坍塌、滚落石的防护措施 11 保持路面完好、平坦、整洁、无堆放器材、弃渣、无积水,并经常清扫、维护和保养 12 交通繁忙的路口、危险地段设专人指挥、监护 备注 检查人:负责人:年月日

企业各专业专项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日常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春季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夏季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秋季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冬季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厂房建筑专项安全检查表.. (3) 厂区内机动车辆专项安全检查表 (4) 电气和机械设备专项安全检查表 (5) 防火防爆和安全设施专项安全检查表 (7) 防尘防毒专项安全检查表 (9) 压力容器专项安全检查表 (10) 锅炉专项安全检查表 (12) 气瓶专项安全检查表 (17) 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检查表 (19) 仪表专项安全检查表 (20) 综合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春节节前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庆节前安全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科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

转科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 科别: 姓名: 年龄:岁 性别:床号: 住院病历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转出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转出科室: 转入科室: 入院诊断: 转出诊断: 转出情况: 1 、护理级别:□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意识状态:□清醒 □嗜睡 □意识模糊 □谵妄 □昏睡 □浅昏迷 □深昏迷 2 3///mmHg %、生命体征:体温 ℃ 脉搏 次分 呼吸 次分 血压 气饱和度 4 、转出方式:□平车 □轮椅 □步行 □其他 5 、皮肤情况:□完好 □不完整 部位: 压疮:□无 □有 部位: 面积: cm 2、静脉通路:□无 □有 6 P1CC :□无 □有 部位: 封管:□无 □有 通畅:□否 □是 CVC :□无 □有 部位: 通畅:□否 □是 头皮针:□无 □有 部位: 数量: 个 留置针:□无 □有 封管:□无 □有 通畅:□否 □是 穿刺局部皮肤:□正常 □异常 □红肿 □外渗 □其他 □面积 cm 2 静脉泵:□无 □有 镇痛泵:□无 □有 7 、管路情况:□无 □有 □气管插管 □通畅 □堵塞 □胃管 □通畅 □堵塞 □尿管 □通畅 □堵塞 □吸氧管 □通畅 □堵塞 引流管:□ 根 ml 名称: □通畅 □堵塞 □引流液量 引流液颜色 ml 名称: □通畅 □堵塞 □引流液量 引流液颜色 ml 名称: □通畅 □堵塞 □引流液量 引流液颜色 ml 名称: □通畅 □堵塞 □引流液量 引流液颜色 8 、护理记录: 页 9 、携带物品:病历 □无 □有 影像资料 □无 □有 血液 □无 □有 药物 □无 □有 药物各类 种 10 、其他: 转出科室护士签字: 转出科室护士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第 页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 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转科)时必须有医师、护士陪送,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及登记,转出科医护人员必须向转入科负责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交待病员情况及有关事项,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并写转入记录。 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科)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做好交接程序与记录。

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 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附: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流程 急诊科患者病情稳定或确诊 ↓ 急诊科电话通知相关科室 ↓ 简单介绍病情 ↓ 病房护士通知医生 并做好迎接准备,必要时备抢救物品 ↓ 急诊科护士评估患者病情 ↓ 完善护理记录

↓ 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 ↓ 严格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

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 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 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3、急诊护士或医生(病情危重者必须有医生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 室。 4、急诊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神志、 生命体征、诊断、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内容、患者的腕带、病历资料。 5、急诊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手术室,以备核查。 附: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流程 紧急手术患者 ↓ 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 ↓ 简单介绍病情 ↓ 同时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 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

石油化工专项安全检查表

-石油化工专项安全检查表

————————————————————————————————作者:————————————————————————————————日期: ?

石油化工专项安全检查表(zjxqlhl001) 检查人: 检查时间: 序号检查项 目 检查标准检查结果检查记录 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安监总办〔2013〕73号)中要求的危险化学品领域专项检查内容 (一)危 险化学 品生产 环节。 企业落实“三同时”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审查时不符合项和企业内外部间距不符合规 范要求的整改情况,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和自动化改造情况,设备维 护保养、检维修作业、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及重点危险工艺、重点监管危险 化学品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光气、 液氯、液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情况;完成 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专项行动任务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储罐安全监控检 测情况(液位、压力、温度报警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执 行直接作业安全标准,有效防范直接作业环节事故情况。 □符合 □不符合 (二)危 险化学 品使用 环节。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与重要场 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和总体布局情况,厂房、作业场所、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设备、 工艺合规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 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 全操作规程建立情况,安全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情况, 应急管理情况。 □符合 □不符合 (三) 危险化 学品储 存环 节。 重点检查储存有毒(特别是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大型石油、成品 油储罐区,涉及氯、氨、液化气体等被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工企业,以及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单位。 □符合 □不符合 (四)危 险化学 品经营 环节。 重点检查经营剧毒化学品和交通运输工具用加油(气)站、液化气体充装单位。 □符合 □不符合

患者转科交接制度与程序

患者转科交接制度与程序 患者转科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 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一、患者转入程序转入病房接到通知后,由主班护士通知责任护士和主管医 师,责任护 士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床位及仪器设备。 责任护士接患者到床旁,并协助患者安排好体位。患者转入及转出护士认真查看腕带,核对患者姓名、诊断、住院号、转出科室等有关信息。 主班护士交接病历,检查病历是否完整。 责任护士或治疗班护士了解患者当日治疗及用药情况。观察病情、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等清况,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并详细记录。特殊问题做好交接,认真填写《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 二、患者转出程序 主班护士遵医嘱确认转科患者,通知责任护士联系转往科室事宜。责任护士将转出患者病历按要求整理,并书写护理记录单。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危重患者转运时,应根据病情,备好氧气袋、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及抢救用药,由医生、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转出。 患者转运途中突然发生意外,以就地抢救为原则,进行心肺复苏。 护士应认真查看腕带,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交接患者液体、引流、皮肤、用药等情况并将病历及用药、CT 片等与转入病房护士交接无误后,认真填写《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 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交接程序 (一)术前接患者: 手术室护士工作人员必须和病房的护士查对交接后才可以 接走患者,交接事宜如下: 1.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手腕带标示是否准确清楚,过敏史、血型等。

2.术前准备是否完善(皮肤准备,是否插好胃、尿管,术中带药,有无手术标识等)。 3?患者假牙、身上的首饰是否取下。 4.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带手术室的物品,核对无误之后签名接走病人。 (二)术后接病人: 1.病房或重症医学科(ICU)麻醉恢复室准备:责任护士准备床单位,相关用物(如心电监护仪,氧气,负压吸引、两个输液架,必要时根据手术或者病人情况备用物,如年老体弱大手术后需卧床时间较长等患者备防压疮充气垫,甲状腺手术的床头备气切包、无菌手套等) 2.患者交接:由麻醉师和手术室或麻醉恢复室护士将病人送回病房,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核对患者如姓名、住院号等信息。将病人移至床单位,整理好床单位:交接病人的生命体征、切口、各引流管的性质、颜色、量、置管长度,营养管深度多少等:输液交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现在使用的液体手术中使用的液体,如有深静脉置管的应交接置管的深度:交接由手术室带回的物品;以上交接应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上记录完整,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 3.责任护士迎接患者,认真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伤口、引流、输液、皮肤情况,连接固定引流管,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完整word版)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产妇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 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应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育史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出血情况会阴及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离开。 (8)产房与新生儿室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过程情况羊水情况饮食与二便情况出生后评分情况新生儿一般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填写产房与新生儿室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转科、转诊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转科、转诊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一.转科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1、当主管医生发现病人患有其他专业的疾病并需专科治疗时,经科主任同意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诊,双方共同评估病情,确需转科治疗,才可以转科。在会诊或转诊前,要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验检查。对需转科治疗的病员,应告知转诊、专科理由,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做好相应准备,选择适宜时机。对不适宜转诊转科的病员,应告知转诊转科利弊,可能导致的后果,同样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2、转科前,由主管医生开出转科医嘱,完成本科所有处置记录,并书写《转科记录》,按照预定时间转科。普通病人由责任护士/值班护士陪送到转入科室,危重病人按《危重病人转运规程》处理。 3、转科后,双方科室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交接。接诊后医生、护士应立即察看病人,评估病情,修订医疗护理计划,接诊医生在病人转入后半小时内,开出转科医嘱。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写好转入记录。 4、转科时药物处理 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室及转入科室负责病人交接的护士,应将病人在转出科室当日尚未使用完的所有医嘱药品的名称及数量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交/接患者所带物品栏”中详细记录并做好药品交接。病人转入后,转入科室医生应详细了解病人在转出科室的用药情况及转入时所带人的药品情况,根据病情下达转入医嘱时,临时医嘱注意使用病人转科时所带入的药品,对于不可继续使用的药品,由转入科室护土负

责在当日交予药学部各调剂室统一处理。对存在质量隐患不可作退费处理的药品,由药学部各调剂室回收统一销毁并做好记录。 转科病历要求 1、病人入院2小时以内转科者,转出科应在门诊病历上作记录,不必写住院病案,转科后由转入科写住院病案。如果病情危重,应在本科按疾病诊疗规范及时抢救治疗,不要转诊,并请有关科室会诊,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同时在门诊病历上详细记录抢救治疗情况。 2、病人入院后超过2小时转科者,均由转出科医生写“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相应的“病程记录”及“转科记录”。除特别紧急情况外,转科前必须完成“转科记录”,“转入记录”应在病人转入科室后8小时内完成。 3、住院2天(含2天)以上转科者,转出科须写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4、住院3天(含3天)以上转科者,转出科须写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5、转科前所写病案的质量由转出科负责,转科后所写病案的质量由转入科负责。病案质控由转入科统一负责。如转科前所写病案需补充和修改,转入科应及早通知转出科,转出科须在病人出院前完成补充和修改。 6、转科途中的任何病情变化及与转科过程有关的任何特别情况,应记录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转科病历记录应随病人同时转移。 二.转院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1、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无法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者;病人已完成主要治疗须转当地医院就近进行康复治疗者;病人因为交通、

锅炉房专项安全检查表

君乐宝公司锅炉房专项安全检查表 编号:JLB-AQ-JC-ZX-02 分厂名称:检查人:检查时间: 目的对锅炉房的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以确定隐患或有害、危险因素或缺陷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使企业符合《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要求。 要求 按照《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对查出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暂时无法处理得应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立即向安全管理办公室处或公司领导报告。 内容见检查项目 计划每年不少于四次检查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检查评价 符合(√、×)不符合及主要问题 1 管理情况主管领导履行每月一次现场检查指导锅炉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查看记录 2 有锅炉的产品合格证查现场 3 有锅炉使用登记证,并固定在锅炉房的醒目位置,其上方有检验有效期的标志查现场 4 司炉工有操作资格证,证书级别与锅炉容量相符合查现场 5 水质化验人员持证上岗,有操作资格证查现场 6 安全阀每台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阀)查现场 7 安全阀垂直安装,并装在锅筒的最高位置查现场 8 安全阀装设排气管,排气管直通安全地点,保证排气畅通,排气管应予以固定,排 气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省煤器安全阀上应装排水管,并通至安全地点。排水管上 不允许装设阀门。 查现场 9 在用锅炉的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校验后加铅封查现场 10 水位表每台蒸汽锅炉至少装两个水位表,均可正常使用查现场

患者转院(科)交接制度

转诊(转院)患者交接制度 1.需要转院的患者由主管医生提出、科主任批准,医务处备案,患者所在科室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转入医院同意后方可转院。 2.确保患者转院安全,转院前主管医师须认真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3.危重患者转院时原则上派医务人员护送;根据病情准备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4.患者转院时,应将患者病情和相关病历资料随同转出,以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患者,医疗事务中心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落实安排,做好转诊患者相关信息登记,并将双向转诊上转单转交给接诊医生:接诊医师根据转诊医生的病情介绍及提供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资料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查和诊疗。 6.符合下转条件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主管医生填写双向转诊下转单,注明治疗经过和目前病情状况及下一步康复计划,由转诊患者转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事务中心电话通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做好转诊患者相关信息登记。

转科患者交接制度 1.对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医生须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转科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2.危重患者由护士和(或)医生护送,随带患者病历:未用液体至转入病房,做好床头交接班。 3.保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酌情备带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 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6.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转院病人交接制度 1、根据医嘱将转院日期及转往医院通知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转院准备并办理转院手续。 2、协助病人整理用物,清点床单位用品、终末消毒。 3、救护车护送重病人转院时,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根据病情开通和维持静脉通路,备有氧气装置、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药箱、简易人工呼吸器等。 4、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5、向接收医院的护士交待病情、治疗及护理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 转科病人交接制度 1、医师开出转科医嘱。 2、护士应根据医嘱将转科时间及转往科室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护士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 4、通知转入科室护士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工作。 5、根据病情需要带好抢救用物,选择病人合适的转运工具。 6、危重病人由转出科室护士或医生一起护送,并带病人的病历、未输完的液体、口服药、胸片等送至转入科室。 7、各责任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包括病情、皮肤、管道、液

体、治疗等未完成工作)。 8、转入科室责任护士向本科室医生报告并执行本科室医生的医嘱。 9、转出科室主班护士撤消病人标识卡及电脑上病人信息。床单位终末消毒如有未返回的检查、化验单报告等,待取回后及时送到转入科室。 病人转运交接流程 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程序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转送目的。 (2)转送前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确认选择转送途中的监护仪、特殊需要仪器、药物,充分估计转送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机械通气病人转送途中需有供氧装置及简易呼吸气囊。 (3)与检查科室电话联系确切时间。 (4)护送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病人病情变化,保证必要的管道通畅。 (5)注意安全,平车或病床运送时必须有床栏保护病人。 (6)妥善安置病人,搬移时尽量平稳,取合适卧位,防止各种管道滑脱或受污染。 (7)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双方交接,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交接后记录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2、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2.1送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流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门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转科相关制度: ⑴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⑵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 ⑶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⑷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⑸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医师应向转入科医师当面交代病情。 ⑹如病情需两科共管者,应以原所在科室为主,共同负责协商解决,定期按时查房。 8、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⑴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⑵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9、门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

转科及转院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转科及转院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一、转科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1、对需转科治疗的患者,主管医师应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做好相应准备。 2、转科前,转出科室应完成医疗文书,按照预定时间转科,医务人员陪送到转入科室。 3、转科后,双方科室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交接。 4、转科时药物处理:患者转科时,转交接科室护士应将患者在转出科室当日尚未使用完的所有医嘱药品的名称及数量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交/接患者所带物品栏”中详细记录并做好药品交接。患者转入后,转入科室医师应详细了解患者在转出科室的用药情况及转入时所带人的药品情况,根据病情下达转入医嘱时,临时医嘱注意使用患者转科时所带人的药品,对于不可继续使用的药品,由转入科室护土负责在当日交予药剂科统一处理。对存在质量隐患不可作退费处理的药品,由药剂科回收统一销毁并做好记录。 5、病案要求 (1)患者入院2小时以内转科者,转出科应在病程记录上作记录,不必写入院记录,转科后由转入科写入院记录。如果病情危重,应在本科按疾病诊疗规范及时抢救治疗,不要转诊,并请有关科室会诊,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同时在病程记录上详细记录抢救治疗情况。 (2)患者入院后超过2小时转科者,均由转出科医生写“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相应的“病程记录”及“转科记录”。除特别紧急情况外,转科前必须完成“转科记录”,“转入记录”应在患者转入科室后8小时内完成。 (3)住院2天(含2天)以上转科者,转出科须写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4)住院3天(含3天)以上转科者,转出科须写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5)转科后的病案排列次序 住院期间:按转入科(现科)的“转入记录”、“病程记”,转出科(前科)的“转出记录”、“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次序排列,其余项目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出院时:病历排序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转科及转院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

成都市东区医院 急诊抢救患者入院、转诊及转院病情资料交接制度 为了做好急诊抢救患者的入院、转诊、转院病情资料交接,确保患者在交接后接受方医护人员能尽快掌握并熟悉患者的诊疗情况和目前病情,迅速开展后续诊疗,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诊疗,制定此制度。 一、入院病情资料交接 患者在急诊科通过处置、生命指针趋于稳定,但仍需住院观察治疗,或经过48小时留观治疗,仍需继续住院后续治疗的,应转入相应专业住院治疗。 .急诊医师应将患者的急诊病历书写完善,然后复制一份,连同入院证一起交护士或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后转入住院治疗。 .患者或家属拒绝住院治疗的,应履行告知同意签字手续。 .急诊科医师认为应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或患者及家属不愿进入本院住院治疗,要求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按转院流程交接和办理。 二、转科病情资料交接 当主管医生发现病人患有其他专业的疾病并需专科治疗时,经科主任同意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诊,双方共同评估病情,确需转科治疗,才可以转科。在会诊或转诊前,要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验检查。对需转科治疗的病员,应告知转诊、转科理由,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做好相应准备,选择适宜时机。对不适宜转诊转科的病员,应告知转诊转科利弊,可能导致的后果,同样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转科前,由主管医生开出转科医嘱,完成本科所有处置记录,并书写《转科记录》,按照预定时间转科。普通病人由责任护士/值班护士陪送到转入科室,危重病人按《危重病人转运流程》处理。 .转科后,双方科室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交接,具体操作按照《病人转运流程》和《危重病人转运流程》执行。接诊后医生、护士应立即察看病人,评估病情,修订医疗护理计划。接诊医生在病人转入后半小时内,根据《医嘱制度》开出转科医嘱。并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写好转入记录。 .转科时药物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