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A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A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A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原始大气不是由火山喷出的气体组成

B . 原始大气含有氧气

C . 原始海洋中不存在有机物

D . 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 (2分)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A . 原始地球上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B . 闪电紫外线等

C . 原始海洋

D . 原始大气

3. (2分)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

A . 喷射的火山

B . 原始大气

C . 原始海洋

D . 原始陆地

4. (2分)原始大气在当时的自然条件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A . 简单的无机物

B . 简单的有机物

C . 复杂的有机物

D . 各种有机物

5. (2分)下列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

A . 有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

B .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C . 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

D . 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功能

6. (2分)用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的科学家是()

A . 巴斯德

B . 海尔蒙特

C . 米勒

D . 雷迪

7. (2分)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C .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 .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8. (2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A . 太阳的辐射能

B . 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

C . 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

D . 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

9. (2分)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哪项顺序最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A . 光合作用→厌氧呼吸→有氧呼吸

B . 厌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 .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厌氧呼吸

D . 厌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10. (2分)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推论,原始生命最可能起源的场所是()

A . 原始大气

B . 原始海洋

C . 原始陆地

D . 火山附近

11. (2分)下列关于原始生命起源过程的推测中,相对合理的是()

A . 高温雷电→简单有机物→原始生命

B . 原始大气成分→无机物→原始生命

C . 高温雷电→无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D . 原始大气成分→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12. (2分)就你所学的知识而言,你能大胆猜想的是原始大气中肯定没有()

A . 氨气

B . 氧气

C . 氮气

D . 甲烷

13. (2分)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气、甲烷、水蒸气等气体,但不含游离的氧

B . 两栖类的四肢是由鱼的胸鳍和腹鳍演化而来

C . 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因此银杏树与桃树一样,同属于被子植物

D . 相对其它动物类群,哺乳动物的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4. (2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A . 原始陆地

B . 原始大气

C . 原始海洋

D . 火山口

15. (2分)科学研究往往因条件限制而无法直接实验和测量,故需进行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 . 甲:用酒精和水混合来研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实验

B . 乙:用篮球和铅笔移动来研究地球是球体的实验

C . 丙:研究支持化学进化假说来解释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

D . 丁:研究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腔状态和隔肌运动等特点的实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

16. (1分)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表面温度________之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逐步演化而成的.原始的________是生命的摇篮.

17. (3分)对生命起源的假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些现代科学家相信生命起源的________假说。认为最初的原始生命是由原始地球上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过程演变而来,从________小分子到________小分子、到________高分子、到________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

18. (5分)如图是用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__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________,为实验提供能量.

(2)沸水主要是为了产生________,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学者________设计的.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

19. (4分)在探索生命起源的研究中,美国学者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水加入500毫升烧瓶中,抽真空后,从左侧活栓泵入的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下列;

A . 甲烷

B . 氧气

C . 氨气

D . 氢气

(2)再把500毫升烧瓶中的水煮沸,是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沿玻璃管流入5升烧瓶,此时钨电极连续放电,模拟的是下列;

A . 宇宙射线

B . 地球喷发出的热

C . 大气圈的闪电

D . 地球岩石产生的放射线

(3)混合气体在5升烧瓶中反应7天,经冷凝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U形管中,对U形管内混合物分析发现,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主要是________,U形管相当于________;

(4)该实验表明________。

20. (5分)关于生命的起源,有些人认为,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________或________创造的,多数人则认为,生命是由________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

21. (7分)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的可能性很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如图是他的实验装置图。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________ (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如果在实验中通入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那么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________ 。

(3)在绝大多数的实验中都用水作为冷却剂,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观察到实验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物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做出的推是________ 。

22. (5分)(2014·绍兴)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2)尼达姆的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________ 的猜想。

(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________(选择“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四、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

23. (4分)化学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

24. (7分)村料分析题: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米勒认为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资料1: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经研究揭示,月球表面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甲烷和氨气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线辐射裂解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

资料2:天体学家已发现数十种星际分子(是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

(1)结合米勒的观点,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请简要说明。

(2)根据资料2,你会提出什么假设?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

16-1、

17-1、18-1、18-2、

18-3、19-1、19-2、

19-3、19-4、

20-1、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22-3、

22-4、

四、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

23-1、

24-1、

24-2、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测试题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A、原始大气 B、闪电紫外线等 C、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原始海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3、原始生命气成分是()A、水蒸气、氨、甲烷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水蒸气 D、水蒸气、甲烷、氧气 4、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5、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 9、下列植物中,最低等到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0、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以上三者 11、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 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 12、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13、某植物单株年产量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教学提纲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姓名:蒋巍燃 学号:16444025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建管161 生命的进化与人类的未来

摘要: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生物的起源,也同时思考着他们如何进化,但终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果,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都是未解之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从现代综合理论,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很快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断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给予了我们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生物起源、生物进化、生物技术发展 正文: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其中“进化论”是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提出的,是现在最具权威的理论,也是现在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让我们看看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吧: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这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变异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他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源泉理论。该学说指出了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斯曼、德福里斯和20世纪初的约翰森和摩尔根等人。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的研究二推出了新的达尔文进化论。

浅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浅谈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 谢丽聪 201215080104 预防一班 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不仅用生动活泼的纪录片等让我们对生命进化有了了解,更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何为?生命,何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质,直到上世纪初,生命起源的研究才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远古的时候,人类的智力还很低下,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世界上千姿万态、繁茂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对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充满了困惑和神秘感。因此,人们把这个大千世界中未知的神秘现象,编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有“白羊化石”、“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 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只是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确认了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它的物质基础是碳、氢、氧、氮,此外还有少量的硫、钙、磷和其它20几种微量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在地球环境中自发产生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与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生命和非生命的基本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由几千个或百万个氨基酸分子构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切生命

的基础。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生物体的骨架,催化生物化学过程,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基本单元是核苷酸,由磷酸和核糖分子联成长链。核酸有两大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遗传基因的化学实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另一种叫核糖核酸,简称RNA,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生命科学家们力求通过深入了解生命体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地球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这颗体积不大貌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却进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丰富多彩。关于地球的起源比较公认的假说是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开始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逸散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形成行星,而地球约于46亿年前形成。人类的历史只不过只有短短的数百万年该如何确定地球的历史呢? 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化石按保存类型不同可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这些不同分类的化石亦可分为标准化石和非标准化石。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应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我们称之为标准化石,如只生存在古生代演化特征明显的三叶虫。非标准化石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演化缓慢,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腕足动物舌形贝,其在寒武纪已经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然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doc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 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引入新课]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课堂讨论]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同

学们完成两个任务: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2. 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 1.h2o、h2、nh3、ch4、co2、h2s;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阅读资料2: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3.米勒 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 1.h2o、h2、nh3、ch4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3:分析陨石成分,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阅读sts──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学生分组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导学提示: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型新授 主备初审终审人备间上间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你了解多少? 2、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各有什么作用? 3、你自己先描述一下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4、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 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 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5、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单( )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 原始单细胞生物 (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 )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三、系统总结 四、生活链接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7、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8、原始大气层里不含()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 9、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10、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 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 D、原始的高山 11、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以上三项都需要 12、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那时,地球的温度,地面上常常发生,天空中常有。 13、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14、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形成了降雨,这些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中。 15、下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该装置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 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和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为其提供能量。 (3)图中B里为。 (4)C中为含有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4、(1)①、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②、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③、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5、有机物有机物原始海洋 35 四、生活链接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7、A 8、A 9、C 10、C 11、 D 12、46亿很高火山喷发电闪雷鸣13、有机物14、有机物有机物海洋 15、(1)原始地球原始大气(2)闪电(3)沸水(4)、有机物 (5)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生命起源简史与早期生命演化

生命起源简史与早期生命演化 一、概述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二、冥古宙 开始于地球形成之初,结束于38亿年前。 地球从环绕早期旋转的积吸盘中形成。根据大碰撞假说,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数百万年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命形成的环境。地球原始大气富含甲烷、氨、二氧化碳、水汽等,这些气体在外界高能(紫外线、闪电、高温)的作用下,首先合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结合成更复杂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有机物质,经过进一步演化,终于产生了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的、结构非常复杂的多分子体系,由此产生了原始生命。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就之后就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之后它们开始在膜内发展,形成了原始的细胞。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来抽取能量。 三、太古宙 太古宙起始于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约为38.4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 生物的最后共同祖先出现,细菌及古细菌分裂。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之后逐渐演变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它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使得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 四、元古宙 元古宙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3亿年前。 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的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而且有更多更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没有细胞器,结构简单。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细胞核内具有染色体,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进行蛋白质合成,成为代谢中心。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化,增强了变异性,使得真核生物能够向高级体制发展。最接近的可能是古细菌。大部分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 之后出现有性生殖和多细胞生物,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引发更快的演化。大部分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经历斯图尔特冰期后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及其他多细胞生物在海洋出现。刺胞动物及栉水母是最早由神经元的生物,神经元只是一个简单的网,没有脑部或中央神经系统。氧气的积累使臭氧层形成。而臭氧层可阻挡太阳的有害辐射,使生命可以在陆地上发展。寒武纪大爆发产生了现今动物的主要的门。以三叶虫为主的节肢动物是最主要的门。脊索动物的皮卡虫可能是人类的祖先。

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章节测试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2、A、原始大气B、闪电紫外线等C、原始海洋D、原始大气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3、原始生命气成分是() A、水蒸气、氨、甲烷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水蒸气 D、水蒸气、甲烷、氧气 4、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5、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来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

9、下列植物中,最低等到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0、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 11、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 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 12、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13、某植物单株年产量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4、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 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自然选择就是造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5、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A、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为获得足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 C、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一点能说明高等动物() A、起源于水生的脊椎动物 B、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生命起源与演化史

生命起源简史与早期生命的演化 生命是世界上很奇妙很独特的东西,不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对自己本身的由来以及生命的起源有着浓厚的好奇心,都试图去了解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全部过程。这学期很荣幸的选上了《生命起源与演化史》这门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领略了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神秘过程。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地球只不过是亿万星球中的普通的一颗,然而在这个星球上却发生着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第一个生命出现在38亿年前,可以看到从地球诞生到第一个生命出现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地球在其形成的早期,没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那时地球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不一样,缺氧、缺氮,大部分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等,这种条件是不适合生命生存的,而且那时的大气层很稀薄,经常会受到小行星的撞击和宇宙射线的侵扰,再加上当时地球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不可能会存在生命的迹象,那时的地球就是个人间地狱。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陆续凝结,原始海洋的出现为生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约在38亿年前,水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出现了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菌类和蓝绿藻,至于最早的生命是如何来的,化学演化说给出了它的说法: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和太阳辐射的能量作用下,逐渐变成了原始地球上的第一批有机分子。这个理论的依据在于美国一位研究生所做的实验,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说,米勒将甲烷、氨气、氢气混合在接有正负电极的容器中将加热沸水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容器,通电反应一周用冷凝水冷凝并接收反应产物,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四种是生物蛋白质中所含有的,米勒当时才23岁。于是我们可以知道生命物质化学演化的过程:无机小分子演化为有机小分子演化为大分子演化为多分子体系演化为原始生命。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的诞生,标志着生命起源化学进化阶段的结束,生命的演化开始进入生物演化阶段。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由原核细胞生物进化为真核细胞生物却用了18亿年的时间,大约在2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了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如此漫长的时间令我们无法想象生命的进化竟是如此的艰难。最先出现的真核生物依然是藻类,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更加强大,不断地释放氧气和消耗二氧化碳,使得地球上的游离氧不断地增多,地球也开始向富氧的环境发展,绿色藻类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地球变得更易于生命生存,生命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前寒武纪晚期。软躯体后生动物在震旦纪冰期之后得到突发性的迅猛发展,在距今7亿~6亿年间成为海洋生物的统治者。进入寒武纪(距今6亿年)后,软躯体后生动物衰退,带壳后生动物随之兴起。这一生物发展阶段出现了发生在澳大利亚著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作为生物演化的产物,埃迪卡拉动物群可能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因为它的演化只经历了一段时间,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人类进化的视频资料;搜集各种神话传说资料;提前两周同兴趣小组成员,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肉汤的对比实验。 学生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报道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四.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推翻这一观点? 教师展示: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的“技能训练”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材料,并且能够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测。 【宇生说】 过渡语: 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学说是“宇生说”和“化学起源说”。 教师展示材料: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等在达斯马尼亚陨石中发现了和真菌相似的纤维包体,此陨石却与太阳同龄。这一发现似乎是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分子所必需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姓名:蒋巍燃 学号:16444025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建管161

生命的进化与人类的未来 摘要: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生物的起源,也同时思考着他们如何进化,但终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果,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都是未解之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从现代综合理论,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很快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断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给予了我们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生物起源、生物进化、生物技术发展 正文: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其中“进化论”是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提出的,是现在最具权威的理论,也是现在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让我们看看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吧: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这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变异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他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源泉理论。该学说指出了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4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二、教法 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因此,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应用于实践→概括总结三、学法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新的平台上“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力图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并提供相关问题情境,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联想生物的进化过程和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①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六、课时按排 1课时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证据

【公开课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

生命起源与进化史论文

生命起源与进化史论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摘要:如果我们把地层比作一本书,化石则是书中的一种文字,它记载着地球的演化历史。虽然这本“历史典籍”不可避免地有残缺之处,但它仍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而从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生物演化的历史,实在是一个十分迷人又令人惊叹的过程。 关键词:生物演化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在上了一个学期张建平老师的《生命起源和进化史》的课后,我对生命起源和进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生命起源和进化中的一个部分——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做出了以下总结。 1.显生宙以前的化石 根据现今测定的数据,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所占时间最长,约为40亿年。冥古宙是地球刚刚形成的时代,生命可能正在开始发生化学进化,所以找不到细胞形态的化石。太古宙时期,地球外周有了大气圈和原始的海洋,在此时期的地层中找到了很原始的生物化石。例如在澳大利亚西部找到的丝状体化石,可能是微生物遗体的化石。在南非的沉积岩中也找到了直径为5微米到25微米的碳质球状体和丝状体,有人认为也是原始微生物化石。此外,在太古宙地层中还发现了很多的称为叠层石的化石,叠层石是蓝藻和光合细菌等原始生命代谢生长产生的碳质和硅质沉积物积累而成的多层结物。叠层石的存在说明了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原核细胞或光合自养的原核生物了,太古宙之后为元古宙。元古宙的叠层石也很多。说明这一时期的原核生物已经很发达。在元古宙晚期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是真核生物的化石。例如在澳大利亚的9亿到7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绿藻化石;在美国的一些8亿到6亿年前的白云石中发现了丝状分化

(完整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 1科学地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D.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4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能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 A.脂肪B.氨基酸C.葡萄糖D.基因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A.原始的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以上三个选项都是 6有人根据从宇宙探测获得的资料推测,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较低等的生命类型,推测的依据是() A.火星上存在游离氧气 B.火星上有丰富的氨基酸 C.火星上存在DNA

D.火星上存在着水 7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汤需要加热沸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烧瓶中为什么有微生物生成?________,通过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与我们学过的巴斯德________实验相似。 能力提升 8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A.雨雪现象B.熔岩横流 C.火山喷发D.电闪雷鸣 9原始大气,经宇宙射线、紫外线等作用,形成的物质是() A.简单的无机物质B.简单的有机物质 C.复杂的无机物质D.复杂的有机物质 10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 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 C.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

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众所周知,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自那时起,地球便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而此后出现的生命体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球多变的环境而演化着。 根据科学调查表明,46亿年前的地球上到处在下雨、地震、火山爆发……很难令人置信,这些活动都是原始地球在做着制造生命体的准备。接着,也许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大气中的无机物结合,再与原始大海中的物质结合,形成了有机物如磷酸、核酸碱基、核糖等等。这些有机物再进行结合,便有了核苷酸、氨基酸这些可以构成生命体的物质。 又是数亿年的时间,很多氨基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蛋白质,而很多核苷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聚核苷酸,也就是RNA。特别强调,由于RNA有着自我复制功能,所以很多人认为生命活动就是因RNA 开始的,称之为“RNA的世界假说”。 但是凡事都是向着完美来发展的,RNA也是如此,又是几亿年,为了自己的繁衍,RNA和蛋白质进行了结合,出现了DNA的世界! 在约38亿年前,细胞膜开始包围着比RNA更加稳定的DNA和核糖,便形成了最初的细胞——原核细胞。有人可能说:当时没有氧气,细胞该怎么活下去啊?其实不然,这种不需要氧气的细胞叫做厌氧性原核细胞。 当有光合作用的蓝藻开始制造氧气之后,为了使厌氧的DNA存活下去,细胞用膜包裹住了DNA。于是,真核细胞出现了!

接下来的近10亿年间,真核细胞成为真核生物,又变成了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看似十分漫长的旅程,但在生物的发展史上却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陆地生物的出现,生物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复杂。为了与越来越复杂的地球气候相抗争与适应,生物也演化得越来越高等,但这往往需要数亿年的时间。相比较而言,人类的文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真的很难以一己之言把46亿年的进化概括在一篇文章中,我拣出的,也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如此看来,生命也真是宝贵,能在生物演化的漫漫长河中发出一星光,真是多么幸运啊! 很难想象,在此后的多少一年中,人类,哦不!是生物,会向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本篇为原创,摘录请注明,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