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教案_模板

《一氧化碳》教案_模板
《一氧化碳》教案_模板

《一氧化碳》教案_模板

《一氧化碳》教案怀宁县石镜初中陈善文[知识教学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板书]: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板书]: COH2C 可燃性2CO + O2 == 2CO2蓝色火焰2H2 + O2 == 2H2O淡蓝色火焰C + O2 ==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板书]:(1)气体燃料(2)冶炼金属:Fe2O3 + 3CO == 2Fe + 3CO2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总结、扩展]1.CO和CO2性质的差异。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布置作业]1.教材P100习题2。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重点难点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壮举、直玻璃管,带导管单孔塞。

药品:木炭、活性炭、红墨水(或红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观察金刚石、石墨。

通过实物使学生有亲切感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铅笔写字

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边观察,边记录: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色呈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2.石墨是一种色有不透明的细磷片状体。它的硬度,有感,能够。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及它们的用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2)它们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最好用计算机演示),并加以说明。

设想、思考。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性质有较大的。

引起思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结合实验教学

联系实验学习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一

及时记忆

[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

观察、比较、记录

联系实验学习

[演示实验]1。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课本P.80~P.81实验5-2、5-3)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座讲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讨论

思考、理解并记录:

因为木炭具有结构,可以。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常见的炭

阅读识记

联系实验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二

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它可以做等。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说明它们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但它

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而造成的。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课堂练习二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1] [2] 下一页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1] [2] 下一页

课题

蛋白质和维生素

新授

第三课时

知识

技能

(1)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几种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那些食品中可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4)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区别某些有机物。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联系日常生活和生物医学的常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知识。会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3)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4)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性质特征,知道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并会区分某些有机物。

教师: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镊子、鸡蛋白(生)、棉纱线、饱和硫酸钠溶液、浓硝酸、乙酸铅溶液、0.5%的淀粉溶液、碘溶液、PH试纸

学生:(1)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几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2)头发、维生素C片、梨汁、白菜汁、橘子汁(约30ml)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参考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 (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 (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探究]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仿写,该注意些什么? 一、明确作文课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学生这一节作文课学会什么? 这指导着老师备课。指导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 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精当。 二、选好示范文章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 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因此,课前老师 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 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 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 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 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 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 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前面说过中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学生运用 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 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 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 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 对初一学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毒性 教学难点: (1)CO与CO 2 的性质比较;CO与C的化学性质比较 (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题引入: [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 ——CO、CO 2,CO分子比CO 2 分子少一个O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给 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的煤 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CO的神秘面 纱,研究CO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 一、CO的物理性质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总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学习CO 也不例外。 (展示一瓶CO 气体) 请阅读课本P121第五段,归纳CO 的物理性质,提示:从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归纳]CO 的物理性质,与CO 2对比(用电脑逐步显示下表) [小结]CO 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从物理性质看出,CO 与CO 2有着很大不同,那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致呢? 我们来看看CO 的表现吧。 二、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实验探究1]电脑演示实验 [提示]观察要点:(1)火焰的颜色;(2)烧杯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CO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22 22CO O CO 点燃 + [提问]CO 具有可燃性,若不纯时点燃会有什么后果?点燃前一定要注意什么?(回答:会爆炸,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讨论]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什么气体在燃烧? [分析]上层22 22CO O CO 点燃 +中层CO CO C 22 高温 + 下层: 22CO O C 点燃 + [小结] 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是CO 在燃烧。 [思考]前面我们学过木炭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一氧化碳是否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呢? 2、CO 的毒性 [过渡]我们常常听到煤气中毒、煤气爆炸等等事故发生,所谓煤气就是CO 的俗称。煤气爆炸是因为CO 具有可燃性,那么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呢?多发生在

医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 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临床医学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篇二:医学类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1 2 3 4 教案末页 5 篇三:教案设计模板 二、教学设计基本模板 注:蓝色字体标注可写可不写,要略写;红色字体必须写,详写;黑色写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要简写,学情分析要多;写几十个字就可以) *******知识处于***水平 *******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 情:教育心理学常识及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主线)例:本课要完成的*********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一般就考1课的教学设计,可忽略不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深入探讨,探索心知 (三)知识延伸,拓展升华 (四)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板书设计] 课题:**************** 一:**************** 1.****************** 2.******************* (1)*****************

(2)***************** 三、教学模板主体板块的扩展内容讲解 1、首先要做的是熟悉你所考试科目的课标和教材(通读和精读)--百度可搜索 (一)教学目标: 1. 实验: 2. 目标(具体化、操作化)与目的 3. 怎样确定目标:课标要求,学生实际 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应用***定律分析***问题,坚定***信念,养成***习惯***热情。教给学生******,教师将分析****。(黄字标注不能出现)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主要列出几项即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以利用谈话、提问与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 生活、问题等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演示等手段导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2.探究新知:包括讲解、探究等: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关键处做适当点播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演示实验,阅读,朗诵,学生实验 4.巩固练习:纸笔,操作 5.课堂小结:教师,学生 6.布置作业: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统筹、分层、定时定量 (四)常用教案示例 1. 条目式 2. 表格式 3. 卡片式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并加强指导和培养,建议采用条目式和表格式教案(教案集展示) (五)流程 课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重点、难点确定 演示实验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课堂教学,而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实验,它主要把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跟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手段,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演示,往往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的特点 趣味性;灵活性;时间性;简单性 二、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 2、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设计要准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可见度要大,趣味性要强。 3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 4、演示实验要操作规范

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

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 【指南针】 回顾总结 作文快速破题的方法 本课重点 记叙文、散文的整理阅读与训练 建议提醒 随笔选题 课后作业 一篇记叙文阅读题 【基础拾贝】 记叙文基础知识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事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抒情散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12、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2H2O 淡蓝色火焰 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大学教学说课稿格式范文

大学教学说课稿格式范文 写好说课稿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有大学教学说课稿,欢迎参阅。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基础,所以 _________________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B、C (2)能力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 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 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 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 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 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 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 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 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 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 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指导课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作文指导 教案内容: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生动的记叙文的写作。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调动情感,活跃氛围。 同学们:如果大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同学们可以毫不含糊的说:美就在我们同学的身边。有一首歌曲的名字是“爱你没商量”,我盗用一下,改为“喜欢作文没商量”,请同学们大声的说一遍:“喜欢作文没商量!”随即板书课题: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二、习作指导(一)(重点的突破)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明确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学生答:鲁迅先生熟悉那里的生活,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所以写起来充满了无尽的童趣。 面对我们大家再熟悉的班主任老师,大家的第一感觉或者说是第六感觉是什么? 学生回答:美丽。(教师随即板书:外表美丽)那么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老师是怎样的美丽?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我最欣赏的是老师脸上灿烂的笑容和非凡的气质。请同学们看我的描述: 每逢高兴的时候,老师的脸上露出的笑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有如骤雨初歇时的朝阳,艳丽无比,灿烂极了!她的气质是如此的摄人心魄,犹如天际边飘忽的一抹淡淡的云裳。 师述:老师的美丽令许多女同胞嫉妒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她还让我们这些同科的男同事的嫉妒,同学们能够猜到其中的一二吗?那就是她任教班的成绩第一名非她莫属,从来不谦虚的让我们尝试一下第一名的滋味。同学们说说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呢?学生回答:工作负责,同学们喜欢她的语文课。 教师随即板书:内在美师问:请一位同学起来讲述一件老师工作负责的事实。 生答:老师家住学校外,但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从不请假耽搁我们的一节课,作业批改认真—— 师述:上面大家列举了老师的很多值得写作的优点,但我想来想去,还觉得不够舒服,同学们光说老师的好处,但我觉得不尽然吧,比如前几天我在办公室碰见一个同学站在墙角处,在悄悄的流泪呢?这位同学能够站起来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吗?生述,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材料的价值,随即板书:(严厉,耐心) 2.教师举例,让学生明确作文要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 师述:有了上面的材料,那么同学们如何将这些材料生动的表达出来呢?老师想将自己的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 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1)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2)分别向空气、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会有什么现象?(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授课人汤高辉学校抚州市临川七中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点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仪器、药品仪器: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两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烧杯、小型喷雾器、镊子、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酒精灯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稀醋酸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推测CO2的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请学生观察和闻气味。并简介闻气体的方法。

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 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 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 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 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 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学写传记 【知识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母亲小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

六(3)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六(3)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煤气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到了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不免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煤气中毒。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二、介绍煤气的生成及危害 气压低、吹南风、气温升高的时候特别要预防煤气中毒!南风倒灌烟囱是罪魁祸首!北方许多居民家中的烟囱设置在房屋的南侧,突然间北风转南风使得许多烟囱发生倒灌现象,煤炉子‘呼吸’不畅,从而导致室内滞留大量一氧化碳气体。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扩散能力弱,也是导致煤炉 ~ 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突然上升,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所以,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 ①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中毒、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疾患。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②煤气中毒的原因是吸入工业生产煤气、矿井炮烟、内燃机废气以及家庭中 ③轻度中毒者,感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脱离中

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后即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加重外,尚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嗜睡甚至昏迷。一般治疗1至2天即可恢复,无明显后遗症。重度中毒可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深度中毒常并发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神经精神障碍。 > 三、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处置预案 1冬季室内使用煤炉取暖,必须安装烟筒。 2定期打扫烟筒里的灰尘,保持烟筒排烟通畅。 3若发现烟筒漏气或堵塞,要做到及时清理和补救。 4伸出室外的烟筒要加装遮风板或拐角,以防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 】 5经常保持燃气器具和煤气管道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 6、要经常开窗换气,以防煤气中毒。 7、若发现煤气中毒,首先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并迅速将病人移到室 外。 8、中毒严重的必须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或拨打县医院急救中心“120”电话 四、学生谈论自己知道的煤气急救方法,教师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八年级作文教案 【训练题目】 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成长,是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成长的感受,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就像一棵小苗长成大树,有阳光雨露,也有风吹雨打,有欢乐甜美,也有困惑痛苦。要写好这个作文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先审好题,明确题眼是“滋味”,即要把滋味写出来。二、要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苦涩甜蜜的,还是欣喜惊奇的。三、要有典型的材料,从材料中自然生发感受,诉说自己对成长的真切体会。要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观察出对生活的认识,对成长的感受。你可以议论,表达你对成长的思考;你可以记叙,诉说你的一段成长的故事;你可抒情,抒发你对成长的感受…… 【升格示例】 成长的滋味 成长是大家共同品尝过的一种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咸,五味皆全,仔细一品,却发现原来还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涌上心头,那就是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出生到学会说话,成长总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学会叫妈妈时,母亲那和谐的脸上挂着笑容;当我学会穿衣服,爸爸慈祥的脸上显视出那高兴的样子,然后说:“我的乖女儿长大了,不在需要我为她穿衣服了!”直到捧着那厚厚的字典查阅那生字生词;直到笨手笨脚把那咸不可入口的土豆丝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母亲、父亲那带着喜悦的口中说出:“乖女儿,终于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的笑一笑,能让日夜奔波在外,而不能按时吃饭的父亲歇上一歇。母亲的微笑是她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父亲喘息的平缓便是我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小时候,就不愿喝牛奶,童年的想法是不愿和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孩提时,看见别人采摘那漂亮的花,就会心疼,天真的念头是花儿也知道疼痛;自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水滴,是不是它哭了,鱼儿为什么总生活在水里,而不被呛死……自小说喜欢揣摩世界上的一切一切,满脑子充满稀奇古怪的问号,于是搂着爸爸的脖子,问一大堆一大堆的为什么,缠着放学回家的小姐姐问那些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我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升格导议] 这篇散文的整体构思还是不错的,小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自己成长的感受。但内容不够充实,结尾也不够简洁有力。为了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文章开篇之后,用类比的方法讲述成长的快乐,结尾部分应精心设计,力求有一箭三雕之效,既要点题,呼应开头,又要深化文章的中心。 [升格佳作] 成长的滋味 成长是你品、我品、他品的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多滋多味,仔细品品,噢,原来别有一番滋滋哧在心头,成长是一种幸福。 羽翼渐丰的幼鹰,带着对广阔苍穹的向往,努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成功了,它一展稚嫩的双翼自由自在地飞翔;刚出生的小牛犊不愿再跪在柔软的草地上,带着对奔腾渴望,努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成功了,它稳稳地直立起小小的身子,一声奶气的:哞“是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飞翔是幼鹰的幸福,腾跃是牛犊的成长。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呱呱坠地到咿咿呀呀的学语,成长始终伴我左右。会奶声奶气地喊妈妈时,温馨的笑声荡漾在母亲的脸颊;会自己穿衣服了,爸爸舒心地说一声:“乘女儿,长大了!”直到会自己捧着厚厚的字典查阅不认识的生字,直到笨手笨脚地把咸得不可入口的土豆丝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从母亲、父亲口中说出:乘女儿,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地笑,能让整日奔波的父亲歇一会儿了。母亲的微笑是她的幸福,父亲喘息的平缓便是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自小就不愿喝牛奶,童年的理论是不愿和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自小看到别人摘花就心疼,天真的理论是花会疼;自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水点,鱼儿为什么在水里却不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 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CO)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课题3 一氧化碳(初中化学九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知识面狭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还是比较好,在讲授课程时,精讲精练,认真分析,巩固知识。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O的毒性),同时与学过的CO2相比较,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与社会决策、为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

↓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的其他氧化物吗?(讨论交流)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他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意味着他们的性质也相同吗?(产生疑问,大胆设想) 二、合作探究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泄漏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体会一氧化碳你和二氧化碳性质上的第一个不同点)

高校教师应聘试讲教案模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教学详案 第五章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学目标: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概念和内容,通过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通过综合人才测评手段使大学生充分地、科学地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明确个人知识、能力和德育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正大 学学业计划和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学生奋发向 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如何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统计软件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及职业倾向综合测评。 五、教学课时:6课时 六、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其学习兴趣。 1.案例导入:通过一个本专业毕业生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的重要性,使其带着问题和兴趣来学习新的内容。 2.任务设计: 通过三个调查任务的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查询,驱动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层、分组:将学生分层分组,按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将学生分为三个协作小组,各组中分别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相互帮助,互相合作,集大家智慧去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2)分工:课下在组长的指导下去完成不同的任务。

最新初中教案-课题3一氧化碳 精品

课题3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 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技能性目标:1、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体验性目标: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 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台、有关实验仪器(一氧化碳性质实验)。

板书设计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略小难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 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CO+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附: 课堂练习一 1、不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途径是() A、燃着的香烟 B、煤炉烤火 C、紧闭门窗的空调房间 D、浴室中使用着的燃气热水器 2、不适合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A、它具有还原性 B、它具有可燃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 4、用哪些方法可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燃烧时有蓝色火焰 D、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A、氢气 B、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化合生成E;C 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 B , C , D , E , F 。 4、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