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理解生命

“所谓的生命,就在于记忆和延续。”——柏格森

19和20世纪之交是新旧哲学的交替时期,西方主要国家(英、法、德等)涌现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他们对传统哲学都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着传统哲学的痕迹。本讲主要讲生命哲学,说明新旧哲学交替时期的过度特征。

生命哲学是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德国有狄尔泰、奥伊肯、在英国有怀特海,在法国有柏格森。生命哲学这些倡导者的理论没有明显的因袭相承关系,但他们的理论有一些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材31——32页)

1、生命哲学家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的意义,生命的本原不

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物质,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而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力,一种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可称为“活力”或“生物

能”。

2、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

中心是“存在”,它的意义是本原、本质;生命哲学的中心点是:“生成”,它的意义是过程,是创造。生命本质是活动,活动本质是自由创造。更重要的是,世界不是冷漠、孤寂的,它是有价值的、“人化”

的世界。

3、生命哲学又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几乎所有的生命哲

学家都涉足伦理和美学领域。他们普遍认为,人的道德生活应当是创造,而不是服从;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沉思;应该是进取而不是保守。

生命哲学家中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奥伊肯和柏格森,足见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柏格森的哲学是一种非理性哲学,就这个特征而言,他的哲学与叔本华、尼采一脉相承。

在柏格森看来。当时盛行的崇拜理智以及以理智为工具的科学都是有缺陷的,都不能了解生命与自我、运动与世界等等的真相,而他的哲学就是要改正这些缺陷,建立一门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我、生命、时间、运动与世界。

一、柏格森其人及主要著作

柏格森是最具原创性的现代法国哲学家之一,他在世时,俨然是现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名声如日中天,甚至远播西方以外的世界,20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中国人就曾经被他的哲学所吸引,西方世界

的柏格森热也在中国发生过。然而,与黑格尔的命运相仿佛,柏格森

死后,曾一度几乎被人遗忘,不仅是热衷时尚的法国人,其他各国的哲学研究者,包括我们中国人,都将他只作为一个文化遗迹来看待。

柏格森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这不是他的责任,而是他的学派的责任,因为柏格森所代表的学派——生命哲学——已经像一件古董一样,被淹没在历史的陈堆里了,于是他也一样。

然而,有两个理由我们现在不能不提柏格森,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最显赫的哲学流派乃是生命哲学,而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二是柏格森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整个现代哲学史,也只有柏格森、萨特、罗素、奥伊肯四位有这样的荣幸。一个这样的人物,自然应当介绍一番了。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生于巴黎。父亲是波兰犹太人后裔,音乐家,母亲是爱尔兰籍犹太人。柏格森自小便接受典型的法国式教育,对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有深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在中学学习期间,柏格森表现非常出众。数学和人文学科成绩尤为突出。数学论文被权威的《数学年报》全文发表,参加全国竞赛获得拉丁文演说、英语、法语、作文第一名。柏格森并没有因自己的成绩出众而傲慢自大,据说,毕业时老师给她的评语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彬彬有礼的中学生”。

中学毕业时,柏格森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这时候他可以选择文科,也可以选择理科,如果学理科,他也许可以成为法国的高斯或欧拉;学习文科的话,他也可以成为一个卢梭或者伏尔泰。经过再三权衡,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所爱,柏格森最终选择了文科,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志向所在乃是哲学。于是,18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法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88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外省和巴黎的许多中学任教。他每次讲课都吸引了大量旁听生,有一个人听完柏格森的讲座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柏格森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治理世界的箴言。”

1889年,柏格森抓紧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并交给巴黎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并顺利通过,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被译成英文,书名改成《时间与自由意志》,成为他的第一本著作。1896年,柏格森出版了他的新作《物质与记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897年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师,1900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希腊哲学讲座。他在那里讲座吸引了众多的听众,他的演讲本身成了巴黎的一种时尚。当时有人形容这种盛况是:“除了参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之外,没有什么比得上的。”

1903年发表了《形而上学导言》,这是柏格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了解柏格森思想的必读作品;1907年发表了更有影响的著作《生命进化论》。这本书使柏格森树起了生命哲学的大旗,也使生

命哲学思想迅速成为传播最广的哲学思潮。柏格森则更上一层楼,成为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哲学家之一。

1901年他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院的研究员,1914年当选为该科学院主席,并被膺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历任驻西班牙和美国大使。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1922年担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任主席。赢得了“外交家”的美誉。

1925年,他突然患病,全身瘫痪。这无疑是命运之神对柏格森的致命一击,不过命运之神并没有彻底地抛弃柏格森,在另一方面眷顾了他,这就是192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卓越的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高度评价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批判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机械论和决定论,解放人类思想方面的巨大意义,认为《创造进化论》是“一篇震憾人心的雄伟诗篇,一个含蕴不竭之力与驰骋天际之灵感的宇宙论”,“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颁奖辞》)

晚年的柏格森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纳粹迫害犹太人。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立即大肆迫害犹太人,1939年9

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5月进攻法国,紧紧六个星期后,贝当政府就签署了投降协定。贝当傀儡政府上台后,随即搞起了反犹运动。1940年12月贝当政府通过了反犹法令,要求所有的犹太人进行特别登记,但鉴于柏格森的崇高声誉,特许他免予登记。柏格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早就下决心与他苦难的同胞同受苦难。

1941年1月3日,82岁高龄病在病床上躺了十余年的柏格森,在家人的搀扶下,勉强地站在了巴黎犹太人登记的长长队伍里。这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柏格森在寒风中一连站了好几个小时,他可怜的体质如何承受得了,他一下子染上了肺炎,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巴黎人民在巴黎圣母院为他举办了弥撒,既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意,也表达了他们对纳粹的抗议。

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进化论》(1907)、《生命与意识》(1911)、《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1932)等。

二、柏格森的主要思想

1、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

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形而上学,或者说建立新的形而上学。虽然形而上学一词产生于希腊时代,但早在中世纪,它就已经像哲学一词那样,成了最高科学的名称。到了近代,它被正式引进哲学之后,几乎成了哲学的代名词。形而上学的危机,就是哲学的危机;而改造形而上学,就是要改造哲学;要建立新的形而上学,就是要建立新的哲学。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柏格森,虽然不像德国哲学家那样对西方文明持严重的悲观态度,但这个文明的内在问题他还是深切地感到了。他指出,过去一个世纪西方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精神方面并没有同时跟上,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大部分产生于这种灵肉比例失调。按照他的看法,科学处理的是物的问题,而精神的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管辖范围。精神不能跟上物质的发展,证明形而上学出了问题。在柏格森看来,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这是因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这就使它无法把握生命的本质。为了说明这一点,柏格森从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入手。

2、生成的存在

柏格森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存在”做了新的诠释。在他看来,存在不是实体,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的实体;存在只是流动和变化。

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永动不息的生命冲动。存在只是流动和变化。他说,在现实中,运动变化比事物更恒久、更根本。(教材34页)

3、绵延(连续不断)

绵延是柏格森哲学最独特的概念。绵延或者纯粹绵延乃是柏格森哲学之焦点和最有名的概念。时间、运动等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绵延。了解了绵延也就了解了柏格森哲学。

绵延与柏格森哲学的重要概念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时间、运动、自我、直觉等,这些柏格森哲学的概念如果考究其核心则只有一样——绵延。例如,时间是一种绵延,而运动无疑也是绵延。在柏格森这里,绵延几乎就是一切,从时间到运动,到直觉,到自我与实在,等等,都是绵延。

第一,时间性。绵延指的就是科学上的时间,使时间的可以空间化的延续,是许多不同的刹那汇在一起,互相贯通,互相渗透,即在它们那里,现在、过去与将来的一切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融为一体。

第二,运动性。绵延之为绵延,意味着它是永恒变动的,永远不会有静止的一刻静止在任何时间都不是绵延的特性,静止只是由我们

的心灵摄取的绵延的一张照片,而绵延自己是永远不会停止运动的。这绵延就像一条河,一条无底无岸的河,它没有任何可以确定的方向,它的属性就是“流动”。

第三,它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质的变化之流。

在柏格森看来,可分割性只是空间的特性,作为时间、运动与绵延等都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永远是一个整体,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如此。绵延的这种不可分割性使它不能以任何方式被分割开来,包括现在、过去与未来,它没有现在、过去与未来的分割,而是现在、过去与未来三位一体的连续过程。在这里,过去包容在现在里,同时它们持续于未来。

第四,由于绵延只是质的变动之流,是不可分割的,永不静止的,因此,它也是无形无影的。人的肉眼或者任何感官都无法知觉。就像真正的时间一样,请问:我们都知道时间在流逝,但又有哪个人看得见它在流呢?

4、两种时间和认识

为了解释生命之流与有形事物之间的关系,柏格森由分析时间入手,时间问题也是他的思想的核心问题。时间我们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的持续不断保证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本质就是时间之流,时间常流,生命常新。这些都是诗意的说法,如果更为具体地说,时间对于我们就是钟表上的指针或者太阳的东升西落。现在的问题是,柏格森也认同这样的时间的观念吗?柏格森的答案是:不同意。

对于何为时间,柏格森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解释,就是他将时间分成两类:

纯粹时间和物理时间。(教材35页)

与纯粹时间和物理时间相对应,有两种认识途径:直觉和理智。(教材36页)

5、物质与记忆

从生命之流观点出发,去解释身心问题。记忆是精神与物质的融合点。

他把记忆分为两种:机械的记忆和纯粹的记忆。(36页—37页)

6、两种社会和道德

从生命之流观点出发,去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他把社会区分为两种社会: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总之,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那是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赞。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理解生命 “所谓的生命,就在于记忆和延续。”——柏格森 19和20世纪之交是新旧哲学的交替时期,西方主要国家(英、法、德等)涌现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他们对传统哲学都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着传统哲学的痕迹。本讲主要讲生命哲学,说明新旧哲学交替时期的过度特征。 生命哲学是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德国有狄尔泰、奥伊肯、在英国有怀特海,在法国有柏格森。生命哲学这些倡导者的理论没有明显的因袭相承关系,但他们的理论有一些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材31——32页) 1、生命哲学家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的意义,生命的本原不 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物质,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而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力,一种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可称为“活力”或“生物 能”。 2、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 中心是“存在”,它的意义是本原、本质;生命哲学的中心点是:“生成”,它的意义是过程,是创造。生命本质是活动,活动本质是自由创造。更重要的是,世界不是冷漠、孤寂的,它是有价值的、“人化” 的世界。 3、生命哲学又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几乎所有的生命哲 学家都涉足伦理和美学领域。他们普遍认为,人的道德生活应当是创造,而不是服从;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沉思;应该是进取而不是保守。 生命哲学家中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奥伊肯和柏格森,足见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柏格森的哲学是一种非理性哲学,就这个特征而言,他的哲学与叔本华、尼采一脉相承。 在柏格森看来。当时盛行的崇拜理智以及以理智为工具的科学都是有缺陷的,都不能了解生命与自我、运动与世界等等的真相,而他的哲学就是要改正这些缺陷,建立一门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我、生命、时间、运动与世界。 一、柏格森其人及主要著作 柏格森是最具原创性的现代法国哲学家之一,他在世时,俨然是现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名声如日中天,甚至远播西方以外的世界,20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中国人就曾经被他的哲学所吸引,西方世界 的柏格森热也在中国发生过。然而,与黑格尔的命运相仿佛,柏格森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也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形而上学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柏格森认为,他的思想既不同于经验主义只研究其实在事物,而不研究其实在性;也不同于唯理主义只研究概念,而不研究思想;更不同于实证主义只研究形式,而不研究意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从外部静止的角度去考察事物,而不是从内在的、活动的方面去考察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中。柏格森围绕着时间——生命问题,以直觉为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不同的新见解。在哲学的本体论上,他提出创造进化论来说明世界的本原。他一反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的真实的实在和本原,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冲动”,只有它才构成哲学研究的对象,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所谓“生命冲动”则是指内在于生命中的“生命欲”或意志,有了这种冲动,生命就变化、发展,因此,生命的冲动是创造进化的动力,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生命(心理意识或精神)的冲动为根本动因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都不过是在无限的生命之流中,亦即在一种意识之流中。这样柏格森就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世界、客观实在的物质性,以及它们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认识论上,他主张直觉,反对理性。怎样认识世界?如何把握生命冲动?柏格森认为,理性(理智)是无能为力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靠直觉。所谓直觉就是一种使认识摆脱经验和理性的内心活动,它能使认识对象与认识的主体融合在一起,即“突然地看出处于对象里面的生命冲动,看到它的整体”,从而把握到无法言传的实在。显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是企图把认识过程归结为人的意识的自我体验或内心反省,这无疑具有神秘化的色彩。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柏格森竭力贬低理性思维的能力,贬低它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理性思维是通过概念、符号、分析、综合等形式认识真理,同时理性还受到功利的支配,因而只能停留在静止的、表面的、相对的地步,不能把握生命的整体,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在社会观上,他从根本上否认人是一种社会存在,否认人的社会性,否认人具有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社会看成纯属“自然的”状态,把社会的人和一般生物等同起来,把人的存在价值引向撇开现实生活的神秘主义的境界。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所谓“封闭的社会”和“开放的社会”的理论。封闭的社会受静态的道德和宗教支配,只会遵守道德规范和信奉教条;开放的社会受动态的道德和宗教的支配,向往英雄的崇高行为,重视圣者的神秘经验。他所说的这两种社会理论,完全是一种宗教的教义,是一种麻醉人民的理论。

第1章 第3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课时达标第3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卷)命题“?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 A.?x∈R,?n∈N*,使得n<x2 B.?x∈R,?n∈N*,使得n<x2 C.?x∈R,?n∈N*,使得n<x2 D.?x∈R,?n∈N*,使得n<x2 D解析由于特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特称命题,所以“?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为“?x∈R,?n∈N*,使得n<x2”.故选D. 2.(2019·北京朝阳期中)已知命题p:?x∈R,2x>0;命题q:在曲线y=cos x上存在斜率为2的切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是假命题 B.q是真命题 C.p∧(綈q)是真命题 D.(綈p)∧q是真命题 C解析易知命题p是真命题,对于命题q,y′=-sin x,设切点坐标为(x0,cos x0),则切线斜率k=-sin x0≠2,即不存在x0∈R,使得-sin x0=2,所以命题q为假命题,所以綈q为真命题,所以p∧(綈q)是真命题,故C项正确. 3.(2019·忻州二中期末)已知命题p:x>2是x2>4的充要条件,命题q:若a c2>b c2,则 a>b,那么() A.“p或q”为真B.“p且q”为真 C.p真q假D.p,q均为假 A解析由已知得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根据真值表可知A项正确.4.已知命题p:?x0∈R,tan x0=1;命题q:?x∈R,x2>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命题p∧q是真命题 B.命题p∧(綈q)是假命题

C .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 D .命题(綈p )∧(綈q )是假命题 D 解析 取x 0=π4,有tan π 4=1,故命题p 是真命题;当x =0时,x 2=0,故命题q 是假 命题.再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知D 项正确. 5.命题p :?x ∈R ,ax 2+ax +1≥0,若綈p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4] B .[0,4] C .(-∞,0]∪[4,+∞) D .(-∞,0)∪(4,+∞) D 解析 命题p 的否定是綈p :?x ∈R ,ax 2+ax +1<0成立,即不等式ax 2+ax +1<0有解.当a =0时,1<0,不等式无解;当a >0时,要使不等式有解,则a 2-4a >0,解得a >4;当a <0时,不等式显然有解.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0)∪(4,+∞).故选D. 6.(2019·太原模拟)已知命题p :?x 0∈R ,e x 0-mx 0=0,q :?x ∈R ,x 2+mx +1≥0,若p ∨(綈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2,+∞) B .[0,2] C .R D .? B 解析 若p ∨(綈q )为假命题,则p 假q 真.命题p 为假命题时,有0≤m <e ;命题q 为真命题时,有Δ=m 2-4≤0,即-2≤m ≤2.所以当p ∨(綈q )为假命题时,m 的取值范围是[0,2]. 二、填空题 7.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若“?x 0∈(a ,b ),f (x 0)+f (-x 0)≠0”是假命题,则f (a +b )=________. 解析 若“?x 0∈(a ,b ),f (x 0)+f (-x 0)≠0”是假命题,则“?x ∈(a ,b ),f (x )+f (-x )=0”是真命题,即f (-x )=-f (x ),则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a +b =0,即f (a +b )=0. 答案 0 8.命题“?x ∈R,2x 2-3ax +9<0”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可知“?x ∈R,2x 2-3ax +9≥0”为真命题,所以可得Δ=(-3a )2-4×2×9≤0,解得-22≤a ≤2 2.

柏格森思想评价及反思

柏格森思想评价 一位影响世界思潮 的哲学明星 哲学领域 西方学术界对柏氏哲学有许多称呼:生命哲学、直觉主义(直觉哲学)、变的哲学、绵延哲学、创造进化哲学等等,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标明了柏氏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的特.点,也标志着柏氏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他关于意识不断绵延、创新的理论开拓了法国的现象学——存在主义. 心理学领域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生命哲学的反动。的确,这种反理性主义的思潮并没有彻底揭示人存在的目的及本质,相反,带来了种种消极后果。但是从客观上讲,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因为他的基调也掺杂在现代心理学的交响乐中。与他同步的那些心理学思潮,表现在对理性的不信任,并最大限度地贬损理性,从詹姆士、麦独孤,到弗洛伊德、荣格,直到马斯洛,无论他们从什么角度去发挥他们对心理学的看法,都体现出了舍理性取非理性的趋向有可能导向主观唯心论甚至神秘主义化,从正面来讲,他也可以为我们展示心灵的另一面,这一面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不可能暴露出来的,也许他使得心理学走向全面揭示“人”的方向。 文学领域 文学现代主义得益于柏格森的哲学,从而放弃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遗产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文学自然主义倾向。柏格森的意识流思想和维护生命固有的内在创造力,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哲学基础,许多作家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柏格森的观点。巴特勒、贝尔纳、劳伦斯都深受柏格森的影响,甚至宣称没有读过柏格森的著作的沃尔夫也最终因柏格森的哲学而改变了他的时间与意识观点。 艺术领域 对于时间的独特阐释与界说是柏格森的哲学、美学的本源和出发点。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出发研究艺术问题,为美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古典时期,人只有在与对象世界的相互依赖中,才能感到自身存在的真实可靠,只有在对象世界中才能反观自己,内在生命只有被客体化为空间形式,才能得到表达。柏格森认为,这是把生命的时间形式空间化了,并没有把握住生命的全部。柏格森论艺术就是从这种“真正的时间”出发的。他视艺术为这种真正时间的产物,艺术作品是一种时间的,而非空间的存在。柏格森的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文艺的其他领域,如,音乐、雕塑、电影等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在其身后,这种影响力的余波还久久的回荡着。柏格森描述时间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不借可以标出的力量而流向任何一个方向,是一种状态的连续,其中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既往,预示着未来。 一位受人批判, 成为替罪羊的哲学家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2006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6第26卷第六期 总第44期 226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刁新强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 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 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关键词]柏格森;直觉主义;生命哲学 同尼采、叔本华等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不过他不象实证主义、马赫主义等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那样把哲学等同于实证科学或归结为科学方法论、认识论。他不否定哲学要研究世界的本质、基础是什么等所谓“行而上学”的问题。他同尼采、叔本华等反理性主义者一样企图建立一种新的行而上学他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在于不把世界看作是静止的、僵固的东西。他所使用的方法是非理智的和直觉的方法。柏格森认为这种新哲学的建立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但是柏格森与尼采、叔本华等人有所不同,他力图避免使他的新哲学与科学明显的割裂开来。他认为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科学的认识应从正确的前提出发,而这个前提只有用直觉方法建立起来的哲学才能提供。 一、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 柏格森是利用十九世纪以来科学的新发展与机械的自然观不能解 释这种发展这个矛盾来论证自己的哲学的。当时除了物理学发生了革命外,生物学、生理学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及关于历史和社会的科学也发展了起来。这种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流动、变化和发展的特性。柏格森把这些学科称为“关于活的东西的科学”。他们显然不能局限于用力学和数学中所运用的机械论的方法来解释。由于这些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有必要对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对世界的描述、以及科学认识的方法和原则等问题重新进行考察。着也就是要揭露机械论的缺陷和错误,提出新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机械论的批判成了他的哲学论说的出发点。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主要缺陷首先在于把机械的因果制约性绝对化了,排斥了世界的发展和创新。机械论的因果制约性原则认为,一定的结果总是可以有一定原因引起,而一定的原因也导致一定的结果。这种因果制约性甚至可以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表示,按照这种因果制约性解释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按照机械论的观点,发展的过程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每一事物都是由一些固定的、现成的部分拼凑起来的柏格森。柏格森认为这种由部分来说明整体的观点对于生命有机体是不适用的。 二、绵延、生命冲动和创造进化论 在柏格森哲学中,绵延、生命冲动指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动和过程。但这不是指现成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显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是一种物质的活动和过程。而在柏格森看来生命却是一种心理意识的活动。他说:“生命是心理的东西”、“意识、或毋宁说超意识是生命之流”。[1] 柏格森有时把绵延、生命冲动等同于作为心理意识活动主体的自我。绵延、生命冲动就是指自我的绵延、自我生命的活动。柏格森说:“至少有这样一种实在,我们都是运用知觉从内部来把握它,而不是运用单纯的分析。这中实在就是在时间中流动的我们的人格,也就是绵延的自我。”[2] 但是,柏格森不是把生命冲动当作是人的自我,而是进一步把他当作周围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也就是认为我们周围一切事物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在具体说明生命冲动怎样派生万物时,柏格森力图使自己的理论与受机械论支配的理论区别开来,又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具有科学分得色彩,他别是使之与生物进化论融合起来,他把自己的理论叫做创造进化论。在柏格森看来,宇宙见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显示世界事物的千差万别只不过表明生命冲动派生万物的方式千差万别。在这万千的派生方式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类型或者说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既他的向上喷发,他产生一切生命形式;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的逆转,即向下坠落,他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事物。这两种倾向根本对立、互相抵制。生命冲动的向上运动总是企图克服向下坠的倾向,克服物质事物的阻碍,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也必然牵制其向上的喷发。在生命冲动受坠落的物质牵制而发生“停顿”而与物质交接的地方,产生既有生命形式又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有机体。不仅如此,柏格森还把上至人的感情意志活动、下至无机物的存在,都当作生命冲动的产物。他认为那些沿着生命冲动的自然方向前进未受阻拦的生命构成了精神性的事物,例如人的意志、灵魂。而那些作为生命冲动的逆转而未获得任何生命形式的东西则构成了无机自然界,即所谓惰性的、物理的物质。柏格森一再强调生命冲动是 任意的、盲目的、偶然的发生的过程。[3] 他一再提到生命冲动的过程是一种自动创造的过程,不服从任何自然规律或理性规律。柏格森还强调,生命冲动作为一种纯粹的活动性,倾向是不可能有任何相对的静止和稳定、不可能有任何间断性的。 三、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与叔本华、尼采等人是一脉相承的。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能够认识实在,否认人们以理智的形式和理智的方法所表现和获得知识具有实在的、客观真理的意义,他公开鼓吹为了达到实在,获得真理必须依靠非理性的直觉。柏格森论证其反理性主义的基本论据是:理智的认识的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实践只能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达到实在;理智的认识形式和方法只能是静止、僵固的东西,不能达到处于不断流变中的生命冲动,从而不能达到实在。柏格森认为,立志以及以理智为基础的科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们与实践密切相关,它们是适应时间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服务的。更直接的说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实际利益服务的,因为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相关。在他看来,只要人们的认识服从某种实际需要、与人们的某种行动相关,那这种认识便必然知识抓住事物之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的那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从而忽视了事物类在的、本质的东西。既然理智的认识是与时间相关的,因此它们便必然抛弃事物的本质,不能达到实在。柏格森论证他的理性主义的另一主要手法是:把一切立志的认识形式都说成是绝对僵固的、静止不变的东西,把一切理智的认识方法都当作是以绝对静止的、僵固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同他的直觉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他贬低理性是为了太高直觉。他虽然曾一再表白他并不企图根本否定和取消理智的认识,而只是指出理智不能像他所推崇的直觉一样认识实在本身。实际上他是要使理智从属于直觉。因为他认为直觉是一种最高级、最深刻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科学属于理智的领域,哲学则属于直觉的领域,哲学和科学可以而且应当统一,但只能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统一也就是使科学超出理智的界限,或者说使理智超出其本身的界限,达到与知觉融合在一起。然而无论从对象、方式以及目的来说,知觉与理智都完全不同。 四、历史影响 尽管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当中有许多不合适宜的地方,但以他和德国的狄而泰、齐美尔等人为代表的生命哲学,是现代西方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由叔本华 等人的反理性主义通向现代存在主义的重要桥梁,具有承前期后的作用。柏格森哲学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在二十世纪初期曾轰动一时,以至出现所谓“柏格森狂”,他波及到整个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部门。影响最大的则是哲学和文学艺术。柏格森哲学对工人运动也产生过很大影响,二十世 纪初在法、意等国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的工团主义,就曾利用了柏格森的理论。柏格森哲学还曾涉及到解放前的中国,早在五四时期,柏格森哲学就成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当中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1928英文版,第257、261页. [2]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63,第4页. [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533页.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Henri Bergson and Ethic Means Abstract: Just as man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er, Bergson try to make his philosophy to surpass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that are two contrary philosophies. The methods he used to inquire into the world are not the concept, the analysis and the reason method, but unreasonable and intuitive methods. Key words : henri Bergson; intuition; philosophy of life 作者简介:刁新强,男(1978—),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研究。收稿日期:2006-5-14

计算机第一章第三讲答案

课程单元03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十进制正整数27的原码为 ? A.00011011 ? B.10011011 ? C.00011101 ? D.10011101 2 . 十进制正整数35的补码为 ? A.10100011 ? B.00100011 ? C.10010101 ? D.00100101 3 . 已知某整数的反码为11110001,则该数的补码为______。? A.11110010 ? B.‘11110000 ? C.’10001110 ? D.10001101 4 . 已知某整数的反码为0010101,则该数的实际数值为______。? A.-21 ? B.21 ? C.41 ? D.-41

5 . 已知某整数的补码为0010111,则该数的实际数值为______。? A.45 ? B.-45 ? C.23 ? D.-23 6 . 已知某整数的原码为11110001,则该数的实际数值为______。? A.-113 ? B.113 ? C.14 ? D.-14 7 . 十进制负整数-35的反码为 ? A.10100011 ? B.11101010 ? C.11011100 ? D.11011011 8 . 已知某整数的补码为11110001,则该数的原码为______。? A.11110001 ? B.10001110 ? C.00001110 ? D.10001101 9 . 十进制负整数-27的原码为 ? A.00011011 ? B.10011011 ? C.00011101

? D.10011101 10 . 已知某整数的原码为0010001,则该数的实际数值为______。? A.17 ? B.-17 ? C.33 ? D.-33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浅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摘要]柏格森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生命的冲动、绵延、直觉等,而这些思想对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命哲学,现代教育,意义 亨利·柏格森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关注自我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鼓励人们用直觉去感受渗透着生命本质的绵延。所以,认识和了解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背景 在柏格森生活的时代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因此,柏格森呼吁哲学家们应该承担起拯救生命于困境和危机的责任。他认为哲学是非常真实而普遍的人类冲动的一种反映,哲学应该满足个人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二)思想基础 (1)早期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希勒发展了康德的“美是感性与理性钱桥梁”的思想,并以“形式冲动”来统率“感性冲动”,认为审美者仅仅通过形式化的游戏冲动,就能够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性认识,将感性直观引入哲学中,开辟了以感性生命为对象的哲学。叔本华和尼采是最早以现实与感性的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以“生命”为核心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们都把“生命意志”看作世界的本源,试图从感性的现实生命而不是从理性地抽象生命出发,去解释整个世界。狄尔泰认为要把握生命现象,不能依靠传统的理性主意方式,而是通过感性体验生命。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影响很大,柏格森也受到进化论额影响。柏格森从不同的角度对达尔文的理论做出了自己的独特反应。他首认为,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中,我们分析心灵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实用器官,其兴趣不在于真实

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生命哲学概述 1、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时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它把揭示人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以及全部的认识和实践。 换言之,就是说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示。 第一,生命被生命哲学家赋予了本体论意义。生命在这里不再是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存在,生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世界就是一个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生命就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 第二,生命哲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关注点是世界的本质和本体,在那样的观点之下,世界是孤寂的、静止的和分裂的,哲学所探索的是世界的精神或者物质本原;生命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世界是生命的自由创造,是一个人化的和有价值的世界。 第三,生命哲学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作用。生命哲学所反对的理性是以机械论为基础的理性,反对对生命和世界做机械的分割,而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连续不可分的整体,都是有激情的蓬勃发展的绵延的存在。 2、生命哲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生命哲学的研究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一系列重要变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 科学方面的变更主要表现在近代生物科学的产生,它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着新的探索。 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德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发扬和突出了西方思想中强调生命和激情的传统,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在形而上学阴影之下的理性的界限。 3、生命哲学的发展 生命哲学的流传主要是在德法两国。 德国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等 。他们主要是从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出发,来探讨精神生活、文 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并且把这种探讨作为全部哲学的核心。 与德国生命哲学思考同时,法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法国的 集大成者是柏格森,他的生命哲学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仅德国以及周边的很多生命哲学家都深受其影响,而且,后来 的英美实用主义以及其他的例如天主教现代派等都深受其影响。 二、柏格森其人及其代表作 1、生平和作品 柏格森(1859—1941)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之家,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中学任教,后来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的讲课引起了巨大轰动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些人物也前去听讲。1914年被评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进

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

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 论文导读:柏格森哲学不仅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梁漱溟的影响最大。本文试图简要评介柏格森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关键词: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梁漱溟 柏格森哲学不仅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渗透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思想中。柏格森生命哲学大约是在辛亥革命后期传入我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一道,成为对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中国对柏格森的研究随着1920年《民铎》杂志出版柏格森专号而达到高潮,当时中国的不少的思想家,尤其是新儒家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其中对梁漱溟的影响最大,柏格森生命哲学成为梁漱溟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试图简要评介柏格森直觉主义,并分析其对梁漱溟哲学的影响及二者的异同。 一、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基本内容 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说,直觉是一种本能。他给直觉下过几个定义,其中一个是:“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1]综合柏格森对直觉的相关论述,可以把他关于直觉的思想归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直觉是理智的交融。柏格森以小说为例说明这一点。他说:“作家可以给他的主人的性格加上各种各样的特征,可以任其所好地描绘

主人的言行举止。但是,如果我有一刹那能使自己与主人本身同一起来,我就会体验到一种单纯而不可分割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与作家的上述这一切描绘不等值的。……这个人物是我一下子整个地把握到的。”[1]实际上,柏格森说的那“入戏”的过程就是直觉过程。就是说,认识者用心灵去感知对象的内在本质。对象若是认识者自己(深层意识或人格),直觉就是内省;对象若是外物(包括宇宙整体),直觉就是体会或体验。直觉是心灵直接接触,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 第二,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符号。柏格森认为直觉“是一种单纯而不可分割的感受”,他说,把握小说中主人公自身的过程就是直觉的过程,所把握到的东西就是生命的纯绵延,这种东西不是从外部可以感知的。语言、概念、逻辑线索等等,把人物的符号交代给你,而直觉则使你切身感受到符号下面涌动的真实生命。因此,要把握的真正实在是符号所不能给予的,而且直觉的对象是绝对的变易、纯粹的绵延,直觉的结果是与此相一致的一种独特的经验,所有这些也不可能用任何现成的,不变的概念、符号表达出来。 第三,直觉产生于本能。柏格森认为直觉产生于本能,本能中蕴含着走向直觉的基本要素,直觉从本能那里承袭的东西是生命的本性、有机性、内在性、以及对自身的共鸣,本能从来没有脱离生命。因此,他完全有可能揭示生命的奥秘。柏格森指出,“本能是在生命形态的基础上铸成的。如果说智力是用机械的方式对待一切事物,那么本能则是用有机的方式对待事物。假如沉眠于本能中的意识觉醒了,假如本能能够激起认识,而不是被怠懈为行动,假如我们能够向本能提问,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2003年1月第24卷 第1期东岳论丛 Dong Yue Tribune Jan.,2003Vol 124 No 11 [收稿日期]2002-08-20 [作者简介]王晋生(1948-),男,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哲学研究】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王 晋 生 (山东大学哲学系,济南250100) [关键词]柏格森;直觉;直觉主义 [摘 要]现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提倡直觉哲学。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觉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理性不能认识它,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不同的认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着意志的努力钻进对象内部,与其本质相交融。这种认识与人的物质利益无关,但并非对人生毫无意义。相反,它能使人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义,提升人的精神。因此,它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3)01-0093-05 一、直觉哲学 柏格森认为,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即自然哲学,以感觉知觉的方法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可以感觉到的东西。但自柏拉图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哲学家们开始引入理智的方法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因为他们认识到感觉的范围是有限的,单凭感觉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感觉不能达到的领域,要用抽象、概念、推理等的理智方法。哲学家们想用这种方法扩大感知的范围,以彻底认识世界。然而方法却与目的背道而驰。由于理智的方法具有抽象性,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没有扩大知觉范围,更全面地把握实在,相反,它“把大量的质的差别从实在中消除了,把我们的一部分知觉泯灭了,把我们对宇宙的具体 的洞察力削弱了。”[1] 可见,引入理智方法不是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好办法。但是,二千多年来,无论哪一派哲学家却都在采用理智的方法,以求全面地把握实在,解决形而上学问题。在柏格森看来,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认为他就担负着纠正这个错误的历史重任。这就是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哲学,这种哲学要求扩大感觉知觉以把握实在,而不是寄希望于理智方法。这样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或形而上学,而这就是他所倡导的直觉哲学。 柏格森的直觉哲学以直觉为中心概念,以倡导直觉为基本特征。有人把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仅仅理解为他在认识论上的一种观点,这是不准确的。在柏格森那里,直觉是一种认识能力,也是一 种认识方法。他特别强调直觉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认识论无疑是直觉主义的。但是,不仅如此。柏格森的认识论与他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是难解难分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认为,作为世界和万物本质、本体的生命或绵延,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从而直觉就成了宇宙本体有意义甚至存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他甚至认为,作为宇宙本体的绵延与作为认识活动的直觉是同一个东西,即绵延着的意识。这样一来,研究直觉也就成了形而上学研究的一个内容。从这两点都可以说柏格森的形而上学是直觉主义的。柏格森是把他的整个哲学而不仅是认识论称做直觉哲学的,据此,我们也应当把他的整个哲学而不单是认识论称做直觉主义。 二、世界的本体、本质或根本实在形而上学问题,即世界的本体、本质问题,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过,本文不拟详细讨论这一问题,而重点是讨论作为一种认识能力和方法的直觉,从认识论角度展示他直觉主义的内容。由于世界的本体是直觉认识的对象,不了解世界本体的特点,就不能真正了解直觉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我们首先简要讨论他的形而上学即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柏格森在一系列著作中讨论了宇宙、事物的本体、本质也即根本实在问题。他用以表达本体、根本实在的概念有生命(生命之流)、绵延、深层意识、基本的自我、变易等等。这些概念在含义上有的有区别,有的几乎没有区别。 3 9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自转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图示照片是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若O是北极星,则P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 C.顺时针D.逆时针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即向北极星方向看,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D 2.(2016·北京101中学测试)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6·岳阳一中检测)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B.9时

C.12时D.21时 4.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B.10时 C.18时D.22时 解析:第3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新的一天从90°W开始,即西六区区时为0时,则①地(45°E,东三区)区时为9时。第4题,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向北昼长增加,则图示晨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于60°E,则60°E为18时,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3.B 4.D (2016·天津南开模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第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晷针正下方—东南移动,故D项正确。第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

2021版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三讲 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含解析)

第三讲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ZHI SHI SHU LI SHUANG JI ZI CE 知识梳理·双基自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 (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 (3)对一个命题p的否定记作?p, (4)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真值表 p q ?p p∨q p∧q 真真假真真 真假假真假 假真真真假 假假真假假 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3)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 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3)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 命题命题的否定 ?x∈M,p(x)?x0∈M,?p(x0) ?x0∈M,p(x0)?x∈M,?p(x) (2)p∨q的否定是(?p)∧(?q); p∧q的否定是(?p)∨(?q). 重要结论

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 (1)“或”与集合的“并”密切相关,集合的并集是用“或”来定义的,命题“p∨q”为真有三个含义:只有p成立,只有q成立,p、q同时成立; (2)“且”与集合的“交”密切相关,集合的交集是用“且”来定义的,命题p∧q为真表示p、q同时成立; (3)“非”与集合中的补集相类似. 2.常用短语的否定词 双基自测 题组一走出误区 1.(多选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 A.命题“2021≥2020”是真命题 B.命题p和?p不可能都是真命题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特称命题 D.命题? (p∧q)是假命题,则命题p,q都是真命题 题组二走进教材 2.(选修2-1P23T2改编)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C) A.?x0∈R,lg x0=1 B.?x0∈R,sin x0=0 C.?x∈R,x3>0 D.?x∈R,2x>0 [解析]对于C,任意x∈R,x3∈R,故选C. 3.(选修2-1P18A1(3),改编)已知p:2是偶数,q:2是质数,则命题?p,?q,p∨q,p ∧q中真命题的个数为(B) A.1 B.2 C.3 D.4 [解析]命题p是真命题,q是真命题,因此命题?p,?q都是假命题,p∨q,p∧q都是真命题,故选B. 题组三考题再现

斯坦福哲学百科——伯格森(中英)

Bertrand Russell (who publishes an article entitled ?The Philosophy in Bergson?in The Monist in 1912) objected that Bergson wants to turn us into bees with the notion of intuition. Russell also noted that any attempt at classifying Bergson would fail, as his philosophy cuts across all divisions, whether empiricist, realist or idealist (Soulez et Worms 2002, p. 124). 罗素(他在1912年发表了《?伯格森哲学?中的一元论》为题的文章)反对伯格森,认为伯格森的直觉概念将人变成了蜜蜂。罗素还指出,任何试图对伯格森哲学进行划分都是徒劳的,因为他的哲学跨越了所有领域,他既不是经验主义者,也不是唯识论者或理念论者。(Soulez et Worms 2002, p. 124) Bergson published his reflections on Einstein as Duration and Simultaneity 伯格森通过反思与爱因斯坦的辩论,出版了《共时性与历时性》 一、多样性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multiplicity has two fat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ergsonism and phenomenology (Deleuze, 1991, pp. 115–118). In phenomenology, the multiplicity of phenomena is always related to a unified consciousness.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2011-06-18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beautiful life!~~ 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柏格森的生平及哲学概况 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外省中学任教。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本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使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96年《物质与记忆》一书使他一举成名。1900年至1924年任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最著:名的《创造进化论》(1907),提出生命冲动的学说,途写了《笑的研究》(1900)和《形而上学导言》等著作。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和一般科学理论如达尔文进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悉,也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义者的学说。在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期间,他的讲课非常常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巴黎的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前去听讲,这使他声名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柏格森狂"。1914年柏格森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32年他发表了《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至此他的哲学兴趣逐渐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他晚年接近天主教会,但并未正式成为天主教徒。1941年:月4日他在巴黎去世,时年82岁。 柏格森哲学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围绕时间-生命问题,提出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左的新见解。这些见解既吸收、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又试图超越科学和理性,达到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它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包罗与人有关的一切理论领域。处在世纪之交,柏格森哲学同时具有两个思想时代的特征:一方面,他承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