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诗集《剪愁集》

张恨水诗集《剪愁集》
张恨水诗集《剪愁集》

张恨水诗集《剪愁集》

怀旧二首

偏教花好月难圆,一度相逢一黯然。

睹咏双星空有恨,频书两字是无缘。

已非张绪当年柳,转悟维摩病后禅。

欲诉此情难解取,秋心写满薛涛笺。

恍佛灵犀婉转通,灵诗频过画桥东。

小西天外峨眉月,太液池边菡萏风。

好景空消愁病里,多情只在有无中。

银河耿耿凭栏望,搔首难言意自同。

用“能除烦恼何妨死”之句敬答诸和者

百年都是镜中春,湖海空悲两鬓尘。

身外皆为无用物,劫余转羡太平民。

能除烦恼何妨死,若道因缘莫当真。

应愧相如还卖赋,文章学得只医贫。

空剩浇愁笔一枝,为人儿女说相思。

能除烦恼何妨死,难得糊涂转学痴。

解闷那辞拼命酒,爱吟偏是断肠诗。

知音毕竟天涯有,但获相逢莫怨迟。

(原载 1929年1月16日《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送友

杀人不是英雄意,无奈苍生望救殷,

一片鸡声残月里,高歌背剑去从军。

(原载1923年9月3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与雪崖弟论作诗

平生不作呻吟语,意气虽豪理却输。

如此江山天醉了,相看能带笑颜无。

炉火纯青自古难,一言一韵要吟安。

平常正是工夫到,莫买胭脂画牡丹。

“平生不作呻吟语” (梁启超语)(原载1928年9月15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偶怀兼示郝三

冻云掩日古城寒,岁月匆匆似指弹。

好饮不多成醉易,卖文过苦得诗难。

微名愧自稗官得,慧业原当小道看。

一个故人终不及,春江回去一渔竿。

江南家住碧萝村,村外丛山绿到门。

一别早忘猿鹤约,十年犹忆水云痕。

风尘只剩贪茶瘁,笔砚无从报国恩。

欲问豪华何处去,半囊故纸葬诗魂。

斗室围炉岁又阑,盆梅盘果对书摊。

清贫志趣怜陶令,侥幸功名笑谢安。

月缺月圆忙里过,花开花落静中看。

诗心未敛浑闲事,怕向风尘拾坠欢。

(原载1928年12月27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榆关道上

一片风沙响,奔车抵故关。

古人原伯别,壮士不期还。

大漠空残照,长城跨乱山。

悲茄何处起,只在有无间。

一卧行千里,奔车十二时。

光阴本幻梦,踪迹似游丝。

荒草连天阔,平原落日迟。

凭窗寂不语,拈带忽成诗。

结交重然诺,慷慨赋孤征;

又上卢龙道,还听函角声。

壮年成食客,乱世厌儒生。

微笑无人识,萧然别旧京。

路犹连雪冻,关不放春来。

直入风沙里,奔车吼似雷。

甘称牛马走,岂是栋梁才。

留血酬知已,雄心莫尽灰。

(原裁1929年3月22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再版“没题目三十首”

一东

门前洋鼓卜通通,道是姑娘嫁老公。

一阵高跟鞋子响,如花笑入马车中。

二冬

洋房深入几多重,日上三竿午梦慵。

踏着拖鞋伸懒起,菱花镜里看烟容。

三江

元端丢了念书窗,终日消闲欠酒缸。

直待深宵扶醉起,归来一路梆子腔;

四支

胡同好是拐弯时,电杆亭亭立一枚。

君子远行几行字,粉墙无总画乌龟。

五微

履历三行不算稀,同乡我也是安徽。

如何可学时髦话,敝县无端变合肥。

六鱼

谭迷到此尚难除,哑嗓居然嫡派居。

最怪珠帘寨涨位,两元专卖叔岩余。

七虞

大将威风在酒壶,从来君子有三乎(不亦悦,不亦乐,不亦君子)。英雄说话俗中雅,一句前头带个“乌”。

八齐

男女平权一样齐,法螺吹得大来兮。

无端见了将军面,管作娇房第几妻!

九佳

南风北渐进江淮,声色南人第一排。

不信夜深听瞽曲,满街弹喝打牙牌。

十灰

挨了衣冠上舞台,旧锣旧鼓奏将来。

劝君莫笑跑龙套,都是如今命世才。

十一真

乱语胡言莫当真,平民之外有平民。

如今更有平民女,要向平民索欠薪。

十二文

不是新闻是旧闻,茶余酒后说纷纭。

等囚奉此同前项,人亦云云我亦云。

十三元

要吃肥鱼水兵浑,果然丰罗足鸡豚。空前大举华山会,酒肉交情在一门。

十四寒

垂老居然得一官,头衔博得妇孺欢。到头六尺坟头上,抵死生前觅地盘?

十五删

答必留西有日刊,墙间点点又斑斑。学生专干风流事,打破头颅在景山。

一先

悄悄依依女座边,少年动了爱心弦。美人一笑身前过,拉去同餐小有天。

二萧

满天风雨说新潮,打破贞操第一条。真个同居干又脆,免他女荡与男媒。

三看

登台不怕乱咆哮,总要能“肩水木梢”(“肩水木梢”,苏谚谓代人受过)。怪底先生夸口大,声声四万万同跑。

四豪

氅字如何当作鳌?乱加微号太牢骚。讳名讳姓浑多事,不见怡红本姓曹。

五歌

这个年头说什么。小民该死阔人多。清官德政从何起?摩托洋房小老婆。

六麻

钻敲吹拍碰溜爬,政客生涯七年夸。四大金刚安顿了,还须两将配哼哈。

七阳

一文一武合余杨,白牡丹花又捧场。乐坛戏迷逢礼拜,笑着三杰战兰芳。

八庚

难得名师传爱情,幽怀未达目先成。

各坛独辟锺情局,窃负而逃为女生。

九青

谈甚人生道德经,衣冠早已杂娼伶。

首都文物最高府,校董曾推李彦青。

十蒸

四月清和热来曾,古庵花事万人称。

一群姨太飞车列,不看丁香看小僧。

十一尤

时样梳装汉半欧,下光白腿上蓬头。

学生自有招牌在,不佩乌铛佩笔钩。

十二侵

佛也郎耶纸与金,相思默默到于今。

七年艾治三年病,费尽名医一片心。

十三章

郑声变自叫天谭,变到如今更不堪。

刻板古装梅派戏,一锄一带一花篮。

十四盐

谊到通家百不媒,鹊巢有客让鸠占。

自从官界开通后,国剩三维札义廉。

十五咸

见人过去便垂涎,到老官心总不芟。

垂死热衷挣扎做,讣文增上儿头衔。

(原载1928年10月28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游仙诗二十韵

一枚槐西梦,回头便十年。

多情难学佛,好事尚疑仙。

偶得文章侣,犹留邂逅缘。

停车香乍到,侧帽目先传。

浅笑添朱晕,佯羞整翠钿。

幽花姿落落,瘦蝶态翩翩。

初见浑无赖,不言更可怜。

惊鸿帘外去,归鹤雪中眠。

谢酒悲顽石,猜诗比素莲。

千行凝血字,百幅衍波笺。

断句烦青鸟,余生拟紫烟。

未登平等地,又近奈何天。

自愿相逢少,非关道路偏。

风波失小约,愁病悟空禅。

别况清明后,离魂夕照边。

从来意默默,最是恨绵绵。

终似云常变,翻宜月半圆。

心原成井水,胆已作秋蝉。

泪债君休散,书狂我欲颠。

押衙何处去,投笔一凄然。

(原裁1929年4月17日《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灯前(四首)

胆瓶瘦菊两三枝,把卷闲看便是诗。

坐久不言还一笑,此中禅味老僧知。

楚词闲读两三行,几榻凭添习习凉。

坐到夜深抛未得,一壶苦茗一炉香。

一作书痴百不宜,秋窗灯火尚吟诗。

算来羞煞当今士,输与王敦是可儿。

帘外寒光淡欲流,虫声催月下西搂。

吟成短句茶烟冷;不负人间此夜秋。

(原载1929年10月11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暮秋抒怀(五首)

一着棋差百事输,暮秋风雨黯归途。

而今慢说痴人梦,抛却怀中记事珠。

恨时真觉山难撼。愤权还如石样痴。

犹是闻鸡中夜起,十年尘梦一灯知,

少年白发浑闹事。呕尽心肝恰为谁。

只有春明沦落客,秋风和雨断肠诗。

顽石何曾解点头,生公说法不如休。

维摩便是知音客,面壁无言秋复秋。

平常不与杜康友,闷极凭浇一两杯。

胸中块垒果何似,不是春冰便是灰。

(原载1929年11月5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佣书余渖

生平愧少如椽笔,爱煞英雄写却难。

不似红氍毹上客,犹为古侠与人看。

卖赋终无投笔日,传家空有宝刀篇。

谁能柳敬亭身后,来作风尘鲁仲连。

无题

满天细雨湿尘埃,警报无声店铺开。

车子飞驰三百里,夫人烫发入城来。

革履西装本不差,圆章胸口佩如花。

乡人虽蠢还知趣,让路高呼大老爷。

(原载1938年8月23日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

文人(二首)

伤心千古遗山语,不信文章值一钱。

直以送穷拜宰相,几曾下第愧时贤。

英名甘入桃花扇,大著羞传燕子笺。

遮莫相如能赏赋,当泸有妇博人怜。

频鼓惊人入武昌,过江名士尚琵张。

何须洛蜀分门户,自有归逃辨墨扬。

裙带衣冠悲气节,庐山面目在文章。

诗翁新得登龙术,日候朱楼马厩旁。

(原载1938年8月18日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

十二月十三日

——感怀金陵怆然有作

一束黄花酒一升,携来山上最高层。

插花奠酒无人处,东望云天哭二陵。

江山如泣半模糊,此日前年失大都。

城里遗民三十万,可能一哭似予无?

百万哀鸿半死生,膻腥一片黯春明。

遥知黑月丹枫下,今夜陵前有哭声。

第一伤心泪不支,过江人士半荒嬉。

鹧鸪啼得肠空断,叔宝听来醉又痴。

纸醉金迷送合城,九州铸铁错轻成。

世家几个秦淮客,又向巴山颂太平。

看包公戏

笑比黄河不易寻,千年神话到于今。

清廉溺尽贪污海,想象人民渴望深。

(原载1945年4月3日重庆《新华日报》)

集俗语诗(四首)

古人长歌当哭,吾愧不能。集俗语诗四首,取代一日之评。作如是观,不必强求通否也。出墙柿子总先红,扶得西来又倒东。

得罢手时又罢手,人生何处不相逢。

存账而今一笔勾,十人见了九人愁。

出门不走回头路,烦恼皆因强出头。

举头三尺是青天,莫道无缘却有缘。

善恶到头终一报,凡人几个作神仙。

烈烈轰轰闹一场,乱时无主自为王。

强中还有强中手,莫管他人瓦上霜。

(原载1926年6月25日《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题画

浅水芦花半未开,瓜皮艇子过桥来。

看云小息长松下,自向渔肌扫绿苔。

黄昏细雨

疏风杨柳院,细雨菊花天。

小步驱愁思,微吟耸瘦肩。

黄昏又今日,贫寒似去年。

明灯更煮茗,来读晚窗前。

(原载1926年11月13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答知一君问

——题“关于张恨水”

欠通名字不关渠,下列刘篑自腹虚。

正似一江春水绿,此君有恨恰何如?

灰尽雄心未解痴,替人儿女说相思。

著书自卖长安赋,终胜沿街鼓板时。

画马先须化马身,稗官好处在传神。

此时若怕伤忠厚,画鬼都应画美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心肝呕出果何求?

平生老实天知道,大悔牺牲在笔头。

那得量珠在客边,更非张绪似当年。

人间亦有痴于我,何必奇由自己传。

(原载1927年1月31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张牧野枯木寒鸦图

俯仰乾坤惜一枚,夕阳屯外传归迟。

枯藤老树寒如此,凄绝苍茫独立时。

赋得有雨一街泥(得泥字)

一雨潺潺过,城中好试犁。

有洼都汪水,无巷不铺泥。

浮土芝麻酱,行人加里鸡。(加读入声)

宽街三面滥,窄巷两头低。

若是茫茫过,真堪滑滑啼。

汽车飞黑雪,骏马跑乌蹄。

小脚拖将去,长衣莫住提。

近行嗟蜀道,远望溃苏堤。

若把秧来插,当教草满溪。

除非租界内,最怕夕阳西。

污点谁能涤?歧途总易迷。

京华风土志,阴暗且休题。

雨后坐车上走街头,得此题,归于灯下赋此。虽不佳,尚不失黏也。1927年5月28日

有感

劫后空余笔一枚,替人儿女说相思。

强为欢笑谁能识,字字伤心是血丝。

小总求医转厌频,灵丹疗病不疗贫。

佣书呕尽心头血,换得金钱又赠人。

(原载1927年8月28日《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七夕诗

七夕诗,古今作者,何止千万。若不就本身略事寄托,更不必作,只集古人句,便可书所言矣。前年与故友张楚萍客金陵。七夕之夜,散步江边,见银汉横江,繁星照水,各有所感。楚萍谓今夕不可无诗,尔先咏之。予乃口占一绝曰:

一度经年已觉稀,参横月落想依依。

江头有个凭栏客,七度今宵尚未归。

楚萍因闺中无画眉之妇,故流落在外,且七年矣。读予诗,以为不谅而规戒之,凄惨不复能语。今吾友亦死七年矣,一忆此事,终日不欢也。婚姻不自由,谐杀人之道哉!(原载1936年7月8日《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健儿词(七首)

看破皮囊终粪土,何妨性命换河山。

男儿要赴风云会,笳鼓连天出汉关。

不负爷娘抚此生,头颅戴向战场行。

百年朝露谁无死,要在千秋留姓名。

未是木兰替老亲,亦非击鼓学夫人。

女儿自有凌云志,不让英雌独姓秦(指秦良玉)。

笑向菱花试战袍。女儿志比泰山高。

却嫌脂粉污颜争,不佩呜銮佩宝刀。

(下十四字集唐诗红楼)

只祝成仁不祝还,送行堪着白衣冠。

男儿死耳何须惧。一笑挥鞭上战鞍。

含笑辞家上马呼,者番不负好头颅。

一腔热血沙场洒,要洗关东万里图。

背上刀锋有血痕,更来裹创出营门。

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

(原载张根水著《弯弓集》,2332年3月北平远恒书社出版.)

《弯弓集》补白诗

百罗原来一刹那,偷生怕死计何差。

愿将热血神州洒,化作人间爱国花。

(原裁张恨水若《弯弓集》,1932年3月北乎远恒书社出版。)

打油词

送新贵

此去莫害怕,只要少说话。

但得故人心,自然帽子大。

(原载1938年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

新竹枝

官非官

既非百姓亦非官;革履辎装阔少般。

腿上工夫嘴上劲,十年混到面团团。

(原载1938年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

长相思

不自由,却自由,黑市黄金照样偷,有机谁不投?禁不休,作不休,越管黄金越发愁,牌价干脆收。

重庆客(三首)

先持汉节驻华堂,再结轻车返故乡。

随后金珠收拾尽,一群粉黛拜冠裳。

恢复幽族十六州,壶浆箪食遍街头。

谁知汉室中兴业,流语民间是劫收。

昂头天外亦豪哉,飞过黄河万事哀。

解得难民恩怨在,逢人不敢说飞来。

(原裁1946年4月7日北京《新民报》副刊《北海》)

慈辰七旬纪事

四月二十四日,慈帏七十寿辰,游子远客,无以为祝。晨起,此心砰然动,因赋短句八首,纪实也。

如醉如痴入蜀时,堂前拜别泪成丝。

嘱儿一语生平记,莫假展亲逐自知。

门前送我涩衰眸,日落云黄大地愁。

一路枯林飞老叶,狂行十里怕回头。

游子难忘父母年,五千里路阻山川。

杜鹃花里逢三月,一听鹃啼一路然。(四川春早,故云)

偶入歌坛忽变痴,四郎探母上场时。

低头忽见襟前泪,离座仓惶少客知。

八载回来喜欲狂,夕阳楼下置归装。

凭栏遥见慈亲立,拜倒风沙大道旁。

飞步登楼一笑盈,座前再拜叙离情。

八年辛苦吾何恨?又听慈亲唤小名。

为报知音一段情,又随铁马赋长征。

终忍老母李衣道:岂为家人负友生?

江南今日柳依依,祝寿堂前稚弱围。

生得犬脉尽游子,是谁代著老莱衣。

(原载1946年4月26日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

致苦茶斋主(二首)

报载周作入向法院提出申请复判状,为其自撰。文中有云:“对于六十三岁风烛残年之被告,减处徒刑十四年,似与无期徒刑无差别。量刑未免太重,画饼岂能充饥?”周误矣。法固以有老少论者,而与周所设想不同。知堂老人,苦茶斋主,窑喜作旧律诗,仿其体以酬之。

风烛残年愿尽赊,锒档铁索上京华。

空传小品千篇好,难免衰翁一念差。

曾笑关门存汉帜,未知娶妇误樱花。

红搂老友伤心甚,不复爹堂吃苦茶。

六十徒刑十四年,古稀得度亦徒然。

有生恐是牢中死,论老原难法外怜。

自道充帆来画饼,谁教投敌着先鞭。

襟怀谅不还冲海,鲁迅汹汹在九泉。

注:二十五年元旦,周曾以一律讥宋哲元,中有句云:“关门存汉帜,隔室戴尧天。”闲空,谓冀东伪政权也。1946年12月3日

丙戌旧历除夕杂诗

白发慈伟烛影前,江南今夕几时眠?

一般儿女成行后,人子思亲是晚年。

记得巴山度罗时,茅檐墨黑雨吹丝。

四部尽睡天如坠,豆大灯光独写诗。

二十三年冬由平南下过南京

枕上作

检点青衫半是尘,卅年沧海未归身。

家藏书旧残犹好,手种花开看更频。

含笑每忘人负我,率真无碍鬼为邻。

别来两鬓三分白,犹把平安报老亲。

苍蝇叹(五首)

拍打虽忙尽未曾,贪污莫道像苍蝇。

苍蝇还到冬天死,世上含污却“永恒”。

贪污要尽没来由,好譬吾人去剃头。

纵是今天头剃尽,明天头又黑油油。

官样文章走一选,藏猫式的捉贪污。

儿童要捉藏猫伴,先问人家躲好无?

历史教人鉴古今,从来误国是黄金。

圣人尽管朝朝有,不治贪官一片心。

正己正人路一条,老包面孔肯谁饶?

不贪先自本身起,天下贪污一半消。

(原载1947年8月29日北乎《新民报》副刊《北海》)

记者节作(二首)

记得兴衰事,昂头笑复哀。

英雄几铁石,第宅半葛莱。

怀笔修人史,观场过舞台。

春明旧逐客,劫后惨重来。

热肠双冷眼,无用一书生。

谁堪共肝胆,我欲志姓名。

月没星能替,风高风不鸣。

廿年犹是客,五柳枉盈盈。

(原载1948年9月3日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

游北京西山八大处

白果年高可拂檐,铺门小竹晚寒添。

徘徊人静三更妙,一寺花香月满帘。

浣溪沙二首

此日江南豆叶黄,邻家麦饭隔篱香。支颐端坐忆江乡。小病恰逢花又落,贪眠不觉日初长,抛书闲看燕归梁。

丁字帘钩亚字栏,绿槐低处屋三间。闭门空让一春闲。金兽一双焚瑞脑,锦屏十幅画春山,摊书相对美人看。

(原载1926年5月25日《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念奴娇

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月。憔悴旧时歌舞地,此恨老僧能说。旭日莺花,连天鼓吹,宴都休歇。凭栏无语,狐城残照明灭。披发独上西山。昂头大笑,谁是封侯骨?斜倚长松

支足坐,闲数中原豪杰。芥子乾坤,蜉蝣身世,坠落三千劫。怆然垂涕,山河如梦环列。

(原载1926年7月30日《世界晚报》副刊《明珠》)

蝶恋花

夏历四月二十三初度前一夕帘钓响动伊来到。屈指沉思,灯下低声道:

明日如何消遣好?良辰十万休烦恼。原来生日浑忘了,客里年华,多谢伊关照。我气伤心还

一笑,伤心不要伊分晓。

浣溪沙

入蜀三年未作衣,近来天暖也愁眉。破衫已不像东西。袜子跟通嘲鸭蛋,布鞋帮断像鸡皮。派成名士我何疑?

酸词余话

《浣溪沙》词发表后,读者有若干函赐和,抛砖引玉,自属幸事。唯此等酸文,偶然自嘲,

虽不伤大雅,若再三为之,似有意哭:穷读者不察,将谓《最后关头》同文向某抛下敲门砖,开始对奖助金进攻矣,恶乎可?请结束一诗曰:

不食嗟来四十年,戴将白眼看青天。

解嘲本属平常事,莫把文章事乞怜。

(原载1940年5月3日重庆《新民报》副列《最后关头》)

卢沟晚唱《水调歌头》哀梨

一洗沧海眼,大笑上卢沟。笑他当日东虏,好梦已全体。便是长江飞渡,亦有吴山立马,

此愿几人酬?误读金元史,大敌正同舟。沙漠漠,山隐隐,日悠悠。天风荡漾,依然气壮

古幽州。不见帝远寄,犹是单于夜遁,暴骨成山丘。长桥今古在,晓月照千秋。

(原裁1946年7月7日北乎《新民报》副刊《北海》)

禁夜市声

——白话《摸鱼儿》

卜居西四之西,街巷偏僻,值此冬防禁夜,愈感幽静。晚来佣书小倦,掷笔起立,窗外凉月

半环,霜寒压瓦。自启门户视之,长街如洗,寂无行踪,偶有三轮车过,始觉犹是梦境。忽

闻“萝卜赛梨辣来换”声,正是川居八年梦想境地之实现也。归室构思,填《摸鱼儿》一阕。

因押换字,非用鸾端词韵去声不可,(押上声入声,便不好听)。此韵极狭,颇为所苦,既成,亦颇引为得意也。录供读者一粲。

满长街电灯黄色,三轮儿无伴。寒风一卷风沙起,落叶枯条牵绊。十点半,原不是更深,却

已行人断。岗亭几段,有一警青衣,老枪挟着,悄立矮墙畔。谁咕唤?隔条胡同正蹿。长

声拖得难贯,硬面坤饽呼凄勿,听着教人心软。将命算,扶棍的,盲人锣打叮当缓。应声可玩。道萝卜赛梨,央求买,允计辣来换。

笔者按:此调以幽咽见长,平仄一定,填词家向不通融。十点半之十字,宜平。我没法换。

硬面二字宜平,萝卜赛梨之赛,亦宜平。吆唤声中,硬面向叫成银棉,赛呼成筛,只好从俗矣。反正是打油,我想见笑大方也没关系也。

二十三年冬由平南下过南京感而赋此(上)(二首)

临风无泪哭苍生,书剑飘零别旧京。

权世文章宁有价,出山泉水不能清。

黄河落日天如醉,大雪横江客又行。

三十五年流浪惯,轮蹄何必问前程?

船山律句纳兰词,二十年来向往之。

老辈当前甘俯首,斯人别后久无诗。

旧书便是千金产,负贩犹为一字师。

托迹未高飞不起,稗官写到鬓斑时。

1947年6月1日

二十三年冬由平南下过南京感而赋此(下)(二首)爱搏黄土种名花,也爱当炉煮苦茶。

静坐总胜无益事,微劳足遣有生涯。

十年豪放居河朔,一夕流离散旧家。

笑我人间惆怅客,却随冠盖看京华。

不必功名等白头,早将心迹托浮鸥。

国如用我何妨死,事总图人大可羞。

腹俭已遭家室累,卖文还作稻粱谋。

凭栏无限忧时泪,如此湖山号莫愁。

1947年6月4日

趋新_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_以张恨水_以新入俗_的小说分析为中心

第26卷 第3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Vol.26 No.3 2009年9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Sep., 2009 趋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 * —以张恨水“以新入俗”的小说分析为中心 摘 要: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关键词:趋新;文体;改造;张恨水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09)03-0015-04 汤哲声 (苏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主持人语:从关注通俗小说的观念到分析通俗小说的文体,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当下热点,本刊2009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丽女士的《何为张恨水的小说—张恨水文学活动方式文学史意义的重新阐释》一文也有所涉猎。本期推出的笔者的《趋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以张恨水“以新入俗”的小说分析为中心》论述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现代文体”如何形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是分析通俗小说的文体,但论文强调从通俗文学的自身出发,站在现代文学发展的高度予以讨论,这样既体现了通俗文学的特色,也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特色。通俗文学的批评应该有自身的批评标准,这一观点笔者曾多次强调,论文中再次介入。文学研究,必须根据作品和文本说话,这样的研究才是扎实可靠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以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深入通俗小说文体问题,对其进行详细考述。 对重要作家研究进行评述,每位文学研究者都有话可说。正是由于每一位研究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深浅不同,对这些重要作家的评述就有了不同的视角和独创性。对通俗文学的重要作家李伯元的研究述评并不鲜见,而当下的李伯元研究者又该如何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呢?胡全章的《百年李伯元小说研究述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肖霞的《<小说画报>语言的“日化”现象》看起来只是分析了民初一本文学杂志的语言,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 “欧化”,还有相当多的词汇来自于“日化”。这篇论文不仅对一些文学史惯性思维予以突破,还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提出了翔实的例证。文章很值得一读。 在前几年大众文化的讨论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讨论得很热烈,这些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文学大环境的变化,又被论者所关注。邢红静的《权力—知识—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认识》将这一话题提到了权力和知识的层面上论述,无疑大大开拓了论题的空间, 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JSBZW007 )

读了《金粉世家》有感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演绎了一出豪门的兴衰史,他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家”上,在描写上尽量生活化,语言上极具趣味性。冷清秋与金燕西婚姻悲剧可以看成《金粉世家》向前推进的一条线索,金家的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索。这两条线可以看成《金粉世家》的主线,在主线下面张恨水又设置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分线,如金家八个兄弟姊妹可以分别看成一条线,金铨与金家太太可以分别看成一条线,小怜与柳春江的爱情可以看成一条线等等,在小说中的分线其实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金粉世家》由这些线交织形成了庞大的网状结构,引出了许多或生动有趣,或可悲可气的故事。《金粉世家》可以看成是一部家族史,也可以看成是一部社会史,他展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各阶层不同的生活面貌,社会上层的官员、商人,社会底层的平民、戏子以及丫鬟等等人物形象都被张恨水刻画的细致入微,展现了他一向细腻的笔法功底。 《金粉世家》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一部巨着,这是张恨水吸收明清章回小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金粉世家》还是《红楼梦》他们都有意的抬高了女性的地位,站在了赞美女性的一方。在《金粉世家》中金家的四个兄弟个个是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而金家的四姐妹却都被塑造成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就是金家的丫鬟在张恨水的笔下也成了具有思想,极具个性的人物。张恨水在某些人物刻画上借用了《红楼梦》里人物性格的壳来导演自己全新的故事,如小说中的冷清秋与小怜其实都借用了林黛玉某些部分的性格特征。像是把一个人的性格拆分在这两个不同的人物上,然后在赋予这两个人物不同于林黛玉的其它性格特征,那么这就成为了作者造成出的新的人物形象了,因此我们说冷清秋与小怜都不是林黛玉,但在她们身上却能看到林黛玉的影子。 《金粉世家》在思想上批判了官场的腐败,揭示了官场斗争的险恶以及勾心斗角,反应了社会的黑暗。而张恨水的这种批判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而是通过故事的本身来展现的。用小说中人物的所做所见所听来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官场腐败的描写主要由凤举、鹤荪、鹏振三人引出,他们三人靠总理父亲的权利,顺其自然的就当上了官。可话说回来,他们不靠当总理的父亲,不去当官,还有其他赚钱的本事没有?事实还真没有。这也是金铨死后,金家惨败,最终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金家的子女全是靠当总理的父亲才会有安逸的生活,因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4篇_1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4篇《呼兰河传》描写的是旧时代的呼兰河城。呼兰河城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萧红写的非常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呼兰河城一片热闹的景象。那里车水马龙,花草茂盛,那里有小河慢慢的流淌。但是,在一条小路的旁边却有一个好大的泥坑,那里每年都会淹死牲畜和小孩,人们却想不出办法,有人说要种树,有人说要拆墙,虽然把坑填平很简单,却没有一个人想起,我感觉那里的人很愚笨。 书里的语言非常的奇怪,好像很不通顺,上句不搭下句,但是又非常的好懂。书里的故事非常好玩,有跳大神、扭秧歌、看河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这里的民俗很丰盛,让我见识了很多。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贫苦、艰难,没有一点儿绚丽的色彩。他们还很封建迷信,活着就是活着,死了也就死了,他们感觉死了到了阴间要比活着还要好。那里的人都非常的奇怪,人死了后他们也要观看一番,就好像是没见过死人似的,哪怕每年都有人被吓死。 《呼兰河传》让我了解了旧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极其平淡无味,封建无知,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不做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

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一个人只要读书就是在进步;也就像爬

读张恨水《夜深沉》有感

读张恨水《夜深沉》有感 对于张恨水作品的接触,大概是从《金粉世家》开始。犹记得,那年的我们狂热地追着看那部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可能由于年纪尚小,未曾拜读过原著小说,对于张恨水,更是无从得知。如今,我已阅读过张恨水先生许多的作品。比较脍炙人口的应该要数《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等,但是,我最近却十分喜爱他的另外一部小说—《夜深沉》。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成就应该高于其它作品,他在故事整体构思以及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更胜一筹。相比于张大师早期的女性题材小说塑造出的以冷清秋为代表的柔弱、多情又不失才气的民国女性,《夜深沉》中杨月容的形象又是自成一家的。她是一个孤女,没有家人的疼爱,感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她也不是知识分子,没有进过学堂,感受不到文化的氛围。她唯一可以骄傲的就是她可以唱戏,并且凭借这一长处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挣扎着、堕落着。 以前的我一直对《夜深沉》的地位屈居于《金粉世家》之下耿耿于怀。现在,终于释然,亦可以理解。相对于月容来说,冷清秋的角色更带着些许梦幻色彩。她的形象太过美好,再加上她的爱情也是感人至深,对于广大读者和观众来说,这样的故事才可以夺人眼球。用时下最能掳获人心的一种电视剧类型来说,它可谓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偶像剧。而《夜深沉》不吃香的原因,也正是出在此处。杨月容并不完美,甚至有很多人都称其虚荣。而且她与小说男主人公二和之间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缺乏浪漫情节。所以,同样都是爱情悲剧,大家所乐见的几乎都是前者的类型。 素有市民小说家之称的张大师大多数的作品都来源与老百姓之中,而《夜深沉》是我认为最市民性的代表。即使男主人公的出身很好,但他仍是落魄青年。所以,整本书展现的都是两个老百姓的挣扎生活和纠结爱情,揭露黑暗社会对人性的绞杀和普通百姓经历的命运浮沉。也正是因为如此,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注定不能开花结果。它的现实色彩和欲望色彩让很多读者不能接受,但是,我认为它是张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记得在某一部研究张大师著作中看到,张大师的作品有三大主题词:梦幻、欲望、正义。杨月容即使后来因为内心对金钱、舒适生活产生的极大欲望而沉沦,但她仍旧拥有小女生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之前和梦幻色彩。只是这些在生活面前、生存面前都已变得十分渺小,这也正能鲜明反映了梦幻与欲望在二十年代中国北方下层民众中的力量对比。至于正义,二和就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热血青年。在那个大变革时代,他仍能保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实属难得。 我想,看完《夜深沉》不评价这段悲剧性的爱情一二是说不过去的。月容与二和之间的爱情其实是十分脆弱的,它在萌芽时就被无情斩断。月容希望自己成为名角,希望自己成功,所以抛弃了平凡的二和,在这个时候就早已为他们爱情划下句点。不管之后月容的后悔,或者二和的留恋都无济于事。爱情,真的不能存在一丝丝的背叛、怀疑。当然,爱情,也不是件简简单单两个人的事。 综上所述,《夜深沉》是一部十分现实的女性题材爱情小说,太过梦幻的爱情终究破灭,太过实际的爱情即使如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爱情,该怎样面对生活,值得思考……

张恨水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张恨水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1.1912年底,父亲17岁,在苏州孙中山先生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念书。他那时仍怀着一腔“科学救国”的心愿。这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使父亲种下了文字因缘,并决定了他的一生,这就是他的第一次投稿。 ——张恨水 2.当时父亲十分清贫,但每个月总要省下两角钱,买一期《小说月报》。一次,他在杂志封底看到征求稿件的启事,每千字稿酬三元。于是趁着学校因闹风潮停课之机,穷三日之功,写了两则短篇小说。一篇是《旧新娘》,文言的,三千字,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笑史。另一篇是《桃花劫》,白话的,约四千字,写一个孀妇的自杀。稿子写好了,父亲悄悄地邮寄到《小说月报》编辑部。几天后接到回信,是主编恽铁樵先生亲笔所写,上面说:“稿子很好,意思尤可钦佩,容缓选载。”父亲大喜!后来父亲还和恽先生通过两回信,恽先生都客气地回了信。但是,父亲的那两篇稿子,一年又一年,直到恽铁樵先生离开《小说月报》,整整十个年头,也没能面世。 ——张恨水 3.稿子虽然没能发表,但是恽先生的亲笔信对他的鼓励太大了。可以说,是恽先生引导他走向了文学生涯。恽先生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如鲁迅、叶圣陶等,都是在恽先生主编的《小说月报》上首次刊载作品的。但恽先生后来却离开了《小说月报》,索性悬壶挂匾,成了海上名医。 ——张恨水 4.“恨水”的由来 1913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垦殖学校被迫解散。父亲回到故乡安徽潜山,之后闯到汉口。父亲的远房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办了张小报,父亲到他那里写点小稿填空白。这些短文和诗,都是用“恨水”署名。也就是说,从1914年起,“张恨水”便正式诞生了。 ——张恨水 5.父亲的笔名,曾引起很多读者的臆断,种种猜说不胫而走。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对我说起“恨水不成冰”的故事。其实这里既没有香艳的故事,也没有浪漫的情怀。那父亲为什么偏偏要“恨水”呢?这是他对自己的自勉。父亲曾对我讲过,早在苏州读书时,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愁花恨水生”,其典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从中领悟到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恨水”二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可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让光阴像水一样

呼兰河传读后感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一) 呼兰河,多美的名字!却是一个“人吃人”的小城。 整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围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琐碎、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黑暗”、“冷漠”,除了这些词,我再也不知该用哪些词来形容了,在那座城,可怕的不是鬼怪,不是战争,而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那群人。 而《呼兰河传》中最值得啧啧称赞的是那洗炼精简、毫无刻意雕饰痕迹的语言。这或许也是我喜欢读现代中国文学的原因吧。这段时期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涩,特别是能融入一些俗语和口语,让人觉得亲切、真实而熟悉,自然也增加了语言的临摹功能,将人物、事件、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小说在结构上也是别出心裁的,其安排脱掉了小说创作的俗套子,采取了由面到点的结构形式。作者先从整体上把握呼兰河小城,以及小城里的人和事,使读者对于背景有一

个直观明朗的感觉,然后再将笔触集中到一些典型人物的身上以及在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这样的艺术手法会渐渐地将读者带入小城中,去看、去想、去悟……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二)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天,萧红和他的祖父来到田野里。祖父给田地锄草,萧红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玫瑰花。一边给爷爷的帽子上插花,一边笑。祖父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说道:“我家的玫瑰花真香,哪怕十里路都闻得到。”听到爷爷如此夸张的说自家的玫瑰花,萧红情不自禁的开怀大笑。 从这段故事里,我可以体会到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另外也让我感受到她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但是我又为萧红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像她这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作家若还在人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多的优秀作品。 萧红的童年生活也让我忆起了我的美好童年生活。记得10岁时,我和姐姐在一片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当时我们打得不分胜负,两人脸上都洋溢出灿烂而快乐的笑容。虽然过去了好久,每当回忆起,我的心田间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

_八十一梦_与张恨水小说中的_新_

2006-09-15第8卷 第3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 R TVU J OU RNAL Sep15,2006 Vol 18 No 13 【教学研究】 《八十一梦》与张恨水小说中的“新” 王爱菊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摘 要]小说《八十一梦》是张恨水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八十一梦》,我们可以了解张恨水以特殊的身份和特 殊的角度,大胆吸取现代形式特点,对传统文学进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点化和转化,创造出一个由旧变新、新旧互衔的独特文学世界。 [关键词]张恨水;《八十一梦》;“新”;吸取;点化 [中图分类号] I20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49(2006)03—0084—02 写于1939年12月的小说《八十一梦》曾被称为是张恨水“一切杰作中的杰作”。这是张恨水在国 破家亡、山河变色之后,南下入川所写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本奇书”。它几乎融合了中外梦幻小说和寓言神话小说自由驰骋、诡奇潇洒的特性, 同时也具有社会批评小说(谴责小说和暴露小说)洞烛幽微,嬉笑怒骂的机智,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自创一格”。 《八十一梦》由一系列短篇构成,出入于真幻,来往于古今,暗示影射,嬉笑怒骂,极尽荒诞变幻、腾挪闪跌之能事,隐隐然和新文学作家以杂文笔法入小说的潮流相呼应。小说号称“八十一梦”,其实除了《楔子》和《尾声》,只有14个梦。究其原因,作者在楔子中有个有趣的说法,说是因为稿子上面沾上一点油腥儿,“刺激了老鼠的特殊嗅觉器官”,“误认这一本空虚无所可求的梦稿,也可以是咀嚼的东西”,因而到晚上,钻进这些“故纸堆”中把它“磨勘”一番,结果只剩下一捧稀破烂糟的纸渣。但“耗子大王,虽有始皇之威,而我也就是伏生之未死,还能拿出《尚书》余烬呢。好在所记的八十一梦是梦梦自告段落,纵然失落了中间许多篇,与各个梦里的故事无碍。”这里的“耗子大王”影射当时的重庆当局头面人物,暗示小说所揭露的黑暗社会现实,触犯了当局的忌讳,引来了“麻烦”。 这些“麻烦”与《八十一梦》犀利的批判现实的锋芒有关。张恨水运用中国古典小说《枕中记》、 《南柯梦》、《镜花缘》以及像但丁《神曲》之类游历“幻境”的笔法来写社会批判小说,在各“梦”里面都有极生动的表现。譬如《上下如今》之梦游“异域”,请了他古代的一位同道柳敬亭作向导,对生活在这个“异域”的“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尤其是亡国君臣和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社会名流一一采访,借古人之口谈兴亡之道,为今人敲响警钟,用心良苦;他这种打破时空界限,化真为幻,亦幻亦 真,把真实与虚构打成一片的艺术构思,现在看来,也是相当“前卫”的。《退回去了廿年》写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官场,“裙带衣冠”更胜于表面上壁 垒森严的“等级”,可谓是当代小说家刘震云的先驱,足见官场是一个“酱缸”,虽历经沧桑,而性质 居然不变。《号外,号外!》、《生财有道》写大后方重庆的商人们大发国难财,形形色色的商贩形象至今仍那么眼熟;《在钟馗帐下》对崇尚空谈、不务实际的“浑谈国”的辛辣讽刺,似乎也还没有成为过去的历史。 尤其是到了“第三十六梦”、“第七十二梦”,作者的批判笔调更加犀利,幻想更加狂放恣肆,痛快淋漓。在《天堂之游》中,“我”可以驾驶流线型汽车直上南天门,夹道是洋槐和法国梧桐。猪八戒可 4 8 3[收稿日期]2006-04-29 [作者简介]王爱菊(1968—  ),女,河南省济源市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文献综述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一、课题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和“章回体小说大家”,目前学界将其创作大致划为4个时期:1919年以前为其习作期;1920年到1935年是其成名期;1935年至1949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1949年至1967年由于张恨水的身体受疾病困扰,其创作开始进入衰退期。通读他每个时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社会言情小说为主,其中《春明外史》、《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欢喜冤家》(又名《天河配》)等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成熟期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爱国抗战为主要题材,但也不乏优秀的社会言情作品,如《如此江山》、《艺术之宫》、《北雁南飞》、《夜深沉》、《秦淮世家》、《丹凤街》、《纸醉金迷》等,其中《纸醉金迷》虽是以抗战期间陪都重庆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但取材依然是以小市民的物欲为主要内容。通读上述社会言情小说,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描写他们的世俗生活,并代表他们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市民形象是作者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因此笔者就从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形象这一角度入手,去深入分析了张恨水与市民文学的关系、市民形象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市民意识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二、相关研究成果 纵观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风格,不难得出其人物有类型化倾向。李洁非在《小说学引论》中分析类型化人物应具有如下特征:1.类型人物有固定的性格、才干、行为方式;2.特定类型的人物即使在不同的作品中,也都有明显的相似性;3.类型人物在作品中经历基本相似;4.读者容易识别并估计到人物的处境及结局。如上节提到市民读者对文本简单书写的选择原因之一就是人物类型化,作者之所以要将人物类化,除迎合读者的阅读能力以及欣赏水平以外,他自身也由于被现实生活所迫,需要批量化的创作文本,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说自己曾同时创作六部小说,这种产量可谓惊人,六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保守累计也不下百人,试想如果每部作品里的不同人物性格各有千秋,再加之故事情节也不尽相同,单是理清人物思路这项工程就足以令人顺舌。将人物类型化这一创作风格,也是张恨水在卷秩浩繁的创作中寻到的一条捷径。在他的社会言情

张恨水《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张恨水《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放爱一条生路洋洋洒洒百万字在不知不觉中就看完了,葡萄 藤上虽然开出了百合花,只可惜它最终还是凋零了,不一样的人 最后还是会分开的。我静静地凝想,或许沉默年代真的不该有太 遥远的相爱。爱,因为执着而美丽,也因执着而残忍。疼痛的爱 情执着于一次晚间 放爱一条生路 洋洋洒洒百万字在不知不觉中就看完了,葡萄藤上虽然开出 了百合花,只可惜它最终还是凋零了,不一样的人最后还是会分 开的。我静静地凝想,或许沉默年代真的不该有太遥远的相爱。 爱,因为执着而美丽,也因执着而残忍。疼痛的爱情执着于 一次晚间的邂逅。当月神带着深情的寄托向人间洒下温情的缕缕 柔光时,一位结着百合花般纯洁的少女随着迎风而起的纸片回眸 顾盼。她,冷清秋,就在这一刻走入燕西的视线,走进他的柔情,也走进他的苦泪。 他,金燕西,这位生长在绿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纨绔子弟,在锦衣玉食的外表下珍藏着那一份难能可贵的对爱情的忠贞。于是,他在大雨中追逐清秋的身影,在校园里寻觅她的声音,在 她家的周围感受她的气息。终于,他用自己诚挚的心与父亲用权 力筑造的金字塔终于击垮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的芳心。他们相 约在夜深人静的花前月下,浪漫于向日葵铺就的金色温床。金冷

的婚礼用奢华铸造了盛大的浪漫,也由浪漫牵引至爱的顶峰,在 绻绻温情的新婚之夜,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由权势撑起的金 粉世家是坍塌前的空中楼阁,在死亡之前尽情闪耀它回光反照的 美丽,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的爱情将是那绚丽的烟火在绽尽它全 部的感动与美丽后化为灰烬。 在那个除夕的夜晚,金家的高楼在星光璀璨的夜空下金碧辉煌,随着金凤举敲击洪钟大吕的声音,金家所有的家眷,善良的,阴险的,真诚的,恭维的都跟着金家老爷一起虔诚地跪拜,虔诚 地祈祷,祈求他们的祖先能够保佑这座奢华的空中楼阁永远歌舞 升平。然而,他们错了,善于玩弄权术的金家老爷也错了,再繁 华的坟墓也不过是生命的终点。沧桑的人生,变幻的官场没有永 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悲剧。因而,燕西与清秋的爱情也注定要 随着家族的崩溃而走向死亡。在一个没有平等,阶级对立,军阀 混战的年代,冷清秋作为一位才情充溢的知识少女在经历了浪漫 奢华的爱情之旅,体味了上层官宦家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后,终于 作出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决定,这是一位软弱女子在强大权力 与绝望爱情面前的最后挣扎。金铨奔丧后的金家,如一群失去父 母的孤儿,在习惯了阳光与雨伞的日子后,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除 了恐惧,束手无策。仕途渺茫的金燕西无法苦撑与清秋之间爱的 物质基础,无奈下决心追随白秀珠去异国另辟它途,天真地企图 借用白秀珠的痴情与财力振兴家业。这个无法令人理解的决定使 他们的感情顷刻破碎,而清秋在一场大火后的无声离去则彻底结

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完整版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 《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明白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明白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齐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搞笑和令人发笑的故事。个性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个性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到达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资料无关此刻,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我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述,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张恨水《金粉世家》节选批读

张恨水《金粉世家》节选批读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代表作《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等。 ★作品简介: 《金粉世家》是一部大书,堪比《红楼梦》,同样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其间的繁华、落败,世情、人俗,深情、薄幸……可堪回味良久。《金粉世家》因电视剧为人所熟知,而小说却比电视更精彩,且有所不同。张恨水先生文笔了得,加之学识渊博,旧学功底深厚,书中有许多的典故、词语、旧俗,读过之后令人生发“大有裨益,受益匪浅”之感。而情节之曲折亦让人极受感染,动情处直欲泣下。本篇所节选的是小说开篇的一个楔子,也是一个引子,其实是小说主人公最后命运的一个交代,而放在开首写出,极具引子的效果,使读者不由不提起兴趣去读全篇的小说。而楔子的笔触让人感觉这是真事一件,想一览为快的同时也引起了人的考据索引欲。 ★节选批读 楔子燕市书春奇才惊客过朱门忆旧热泪向人弹 人生的岁月,如流水一般过去。记得满街小摊子上,摆着泥塑的兔儿爷,忙着过中秋,好像是昨日的事。可是一走上街去,花爆摊,花灯架,宜春帖子,又一样一样地陈设出来,原来要过旧历年了。到了过年,由小孩子到老人家,都应得忙一忙。在我们这样一年忙到头的人,倒不算什么,除了焦着几笔柴米大账,没法交代而外,一律和平常一样。到了除夕前四五日,一部分的工作已停,反觉消闲些啦。这日是废历的二十六日,是西城白塔寺庙会的日子。下半天没有什么

张恨水作品分析

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 --浅析张恨水及其作品 初识张恨水,是我在小学时代看的有董洁、陈坤等主演的《金粉世家》。看着结局,主人公坐着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心里充斥着遗憾。当时虽未读作品,但是从电视剧的情节中,明晰的人物关系,通俗的话语,让我对这部剧很是喜爱,继而促使我找来原著读。渐渐的走进作者张恨水的世界,以及他笔下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作品。 一、作者的故事 作者张恨水,安徽省潜山县人,1895年生人,是我国当代“妇孺皆知”的作家,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虽然出生在晚清,但是他的成书风格没有清朝文人的那般典实丰富,多骈体文。他的书体风格有种平民、通俗之感,老少咸宜。以致于会出现这个情况:张恨水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读者为了可以尽快的看到接下来的故事,去报社门口等着出新报纸。即使是需要把报纸送到报童手里的,即使从报社到报童只需要一点时间,读者也等不及,迫不及待的买到新报纸,仔细阅读。这就是张恨水小说的影响。 张恨水走向文学之路并非偶然,这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张恨水的祖父是自幼习武,历练武职,其父亲也是有的一身好功夫,自然,作为后代的张恨水也是行伍出身,保举五品军功;后来也习得双手打算盘的绝活。祖父是二品顶戴,父亲又为人仗义,所以造就张恨水好品格和为人做事的标准。1901年,6岁的张恨水,被祖父送去蒙学读书。在朦胧中学习的他,渐渐对书结下不解之缘。虽然祖父因病去世,但祖父的高超武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武侠小说的经验来源。时间的流逝,到张恨水10岁的时候,父亲调任到新城的途中,有三百里的水路,与他们通行的四叔拿着一本《隋唐演义》在船上解闷。很快的,张恨水被吸引了过去,便接过来看下去。这是张恨水读小说之始。在后来的学习期间,先生一直让他做“试律诗”,半填鸭式的教学,让张恨水明白了诗句的平仄。不过,最让张恨水有兴趣的还当属小说:《三国演义》、《七国演义》、《左传》。当时家里还有《西厢记》、《红楼梦》,对于张恨水来说,是不能引起注意的。再长大一些,张恨水借阅同窗家的《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在某个暑假,在一个看楼上,张恨水把自己“关”里面两个月。在里面,张恨水读《聊斋》,这本书的批注很多,通过读批注,他明白了很多典故,也学到了很多的形容笔法。后来有用来阅读《红楼梦》,受益很大。在以后的创作中,张恨水可以娴熟的运用古典小说写人状物的笔法创作小说,与此不无关系。 1910年的暑假,张恨水考入甲种农业学校,这是要求“理化生政史地”全面发展的。张恨水值得顾及学业,无暇理会文学。但是假期一来,他又回到小说的世界,在此期间,他读了《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小说,这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讽刺笔法给他很大影响,后来写小说,惯用不动声色的冷峻嘲讽,影响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认识,描写社会写实类的文章,也赋予这特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后,父亲去世了。为了生计,放弃求学生涯的张恨水开始写作。他自称为由于穷而“自找出路”。在苏州垦殖学校读书的时候,张恨水鼓起很大的勇气,向当时发行量很大的《小说月报》投稿。一篇《旧新娘》、另外一篇《桃花劫》。即使到最后没有刊登,但给张恨水以很大的鼓舞。后来,学校

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早听妈妈说过,读完《呼兰河传》就像看了一部悲剧结尾的电视剧一样让人难以释怀,总想找人说说,总想找人分担分担。 暑假来临之际,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文章一开始就写“严冬封锁了大地”,在这样的季节里,地皮冻裂了,人手冻裂了,就连小狗也

冻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写,一下就带我走进了寒冷的呼兰河小城,在这个小城里生活着一群平凡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苦难加注在身上的考验,风霜雨地,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禁受着一年四季的考验,但至少也该有奋斗和抗争吧,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呢?可见呼兰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没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阳有时显得特别大,那也是没有温暖的。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笑声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了。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即便是作者后来有悲凉凄苦的人生,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依然温暖着她,支撑着她。 小说最让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她挨打的过程,可是那“不分昼夜,一直哭很久……”可见她禁受了怎样的摧残和毒打。到后来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周围的人也说长道短,说死说活的,只到把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整死。小说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追求又敢于抗争的勇敢者,当不幸降临,他失去了最爱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邻右舍都说他这回可非完不可时,他却照常地活在世

浅谈张恨水小说

浅谈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 姓名:张守梅 年级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所在学校:敦化电大分校

参考文献 1、周晓明;《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 2、袁瑾;《试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4年1期 3、张恨水;《金粉世家》;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年 4、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J];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03期

目录 一、生活的腐化 (1) 二、官场的腐败 (1) 三、女性的地位 (2) 四、爱情的悲剧 (3)

摘要 张恨水是中国现在“章回体”小说大家,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二年创作的了《金粉世家》为他在中国文坛上奠定了文学大家的地位。他的《金粉世家》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意识,是其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本文试从社会生活的腐化、官场的腐败、女性的地位、爱情的悲剧等四方面来反映上层社会的腐朽。 Abstract Zhang Henshui is a novel now "couplet" Chinese everyone, his literary works is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From 1927 to 1932 the creation of the "Jinfenshijia" for him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and lay literature we position. The plot of his "Jinfenshijia" ups and downs, the story vivid taste, reflects the feudal society's consciousness, is one of the most sensational works,.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life of corruption, official corruption, the status of women, the tragedy of love in four aspects to reflect the upper social decay.

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张恨水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家,作为一位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大师,张恨水的小说为我们塑造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张恨水的文学作品,按其创作题材,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社会言情小说、讽刺暴露小说、武侠小说、抗日小说、历史小说、故事新编。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张恨水创作的成名阶段,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言情小说,《金粉世家》是其代表作之一。所以《金粉世家》是探究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的重要渠道。 处在二三十年代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被印上了一种亦新亦旧的特点,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家庭环境,还是小说的艺术结构都被印上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新旧特点。 首先,就思想上而言,《金粉世家》中人物的思想都始终饱含着旧时代的名士情怀,同时也有着鲜明的与时代同步的新思想。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赋予两种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写法,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很难能欣赏到,而张恨水却独创出了这种写法,古典美中显现代美,这种亦新亦旧的写法,两种思想的交替发展,使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其次,就题材而言,一方面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贴近民众的内心,写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传奇,讲的是他们熟悉亲切的才子佳人,说的是男女主人公期待的真情实感,想的是一个大家族无法言说的喜怒哀乐;而另一方面,《金粉世家》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写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揭示了社会现实下的黑暗与动荡。同时其文章虽包罗万象,却始终立意端庄,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各阶层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15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15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1500字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著名长篇小说,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 我以前陆陆续续零散地读过她的一些作品,看过关于她的电影。 《呼兰河传》是第一次完整读完的。 矛盾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个人觉得《呼兰河传》是一部真实的童年回忆录,是一篇富有韵味的叙事散文诗。 与《丰乳肥臀》读后的沉重、压抑、烦闷相比,《呼兰河传》浑重又轻盈、朴素率直又凄婉细腻的笔调,回环复沓的歌咏似手法,纯真新颖又活泼明快的语言,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背景,值得每一个人,更值得中小学生去阅读、品味。 读完《呼兰河传》,文中几个人物鲜活地留存于我的脑海中。 祖父慈祥、善良、知书达礼、善解人意。疼爱"我",不但叫"我“读诗,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是"我”寂寞童年中的最好玩伴,是家庭中最让"我“感觉温暖的人,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 在"我”家的后园,有飞虫、有鲜花、有瓜果。“花开了,就像睡

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散文诗似的语言,清新活泼,童趣盎然。小孩子顽皮、天真,园子里各物自由自在地生长,在这样的园子里,爷爷铲地"我“也铲地,爷爷浇水我也浇水,"我“尽享着爷爷的疼爱。 读到这些,都让人喜不自禁,心驰神往,而百读不厌!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童年。我好想也有一位这样慈祥又博学的爷爷。记忆中,我的爷爷总是忙着下地干活儿,爸爸妈妈也忙着下地干活儿,我和弟弟在家随便跑着玩儿,半天半天不见大人的人影,渴了就用葫芦瓢舀了一瓢凉水轮流喝,饿了就拿馒头蘸点面酱吃,我们没有这样诱人的后花园儿,也没有大人的陪伴,更没有人教我们念诗,唯一让我们欣慰的一点就是比萧红多了一些玩伴儿。 萧红的童年寂寞中又充满了童趣,童趣中透露出寂寞。奶奶虽然严厉,父母虽然冷淡,同龄玩伴虽然没有,但祖父却是百般疼爱她。 文中另外一个人物让我心疼不已,几次不忍读下去,她就是小团圆媳妇,是赶大车的老胡家的童养媳,她刚刚12岁,刚来时健康、活泼、开朗、爱笑、率真,却在婆婆等人的吊打、烙脚心、滚水烫等等的折磨之下最终死去! 还有一个冯歪嘴子,靠拉磨、做年糕维持基本的生活,与王大姐结婚生子后,有过一段短暂的幸福生活,但也因此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儿子后离开了人世,她独自承担起了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坚强而悲苦地挣扎在人间。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长篇通俗小说。小说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了和金家有关的近百个人物,描绘了官宦豪门的崩溃结局。作者对平民女子冷清秋才艺、诗情、操守的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冰清玉洁的传统风范的向往,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的摧毁而引发的伤感。他在谈《金粉世家》的创作背景时说:“就全文命意说,我知道没有对旧家庭采取革命的手腕。在冷清秋身上,虽可以找到一些奋斗精神之处, 并不够热烈。这是在我当时为文的时候,我就考虑到的。但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法写那种超现实的事。〃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致,人物心理分析的细腻,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倒叙的开头,结尾呈现半开放式的状态等等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超越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格局,和新文学中的高雅文学形成了有机的融合,使通俗文学的创作融入了高雅文学的元素。“有人说,《金粉世家》是当时的《红楼梦》,这自是估价太高。我也没有那样狂妄,去拟这不朽之作。而取径也各有不同。《红楼梦》虽和许多人作传,而作者的重点,却是在几个主角。而我写《金粉世家》,却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主角只是作个全文贯穿的人物而己。〃⑤传统章回体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结合,使他的小说形成了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有机融合,吸引了一些高雅文学的读者,扩大了读者面。1930年《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在中国南方引起了轰动,小说能够打入鸳鸯蝴蝶派小说市场,是因为《啼笑因缘》超越了鸳鸯蝴蝶派的通俗小说。“在那几年间,上海洋场章回小说,走着两条路子,一条是肉感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