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我们这个时代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宏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在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中,汤因比把六千年的世界史分为二十六种文明。他的理论核心是所谓“文化形态史观”,或称为“历史形态学”。其主要论点是,(1)的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2)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3)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撤回了他们的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4)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和灵魂的分裂。

犹太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两个主要来源。它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导致了西方文明的产生。

1897年描绘的历史画卷将1868年以前的日本历史、183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1746年以前的印度历史、1694年以前的俄国历史统统排除在历史之外。它还将整个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排除在外,尽管在1897年,象在1973年一样,它们是拥有最多信徒的四大宗教中的三个,而佛教和伊斯兰教还是进行传教活动的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它们的传播范围与基督教不相上下。1897年的历史画卷还将基督教四大教派中的三个教派排除在外。这就是聂斯脱利教派、基督一性论派和东正教派。尽管在1897年,东正教拥有的信徒在数量上与新教和天主教当时拥有的信徒相差无几。

这一历史画卷的其他特征更为不可思议。犹太人从公元70年以后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这一年罗马人一度摧毁了耶路撒冷;希腊人从公元451年以后被排除在外,这一年基督教希腊神学家起草了卡尔西顿会议信纲。(从1821年起,希腊人又重新得到承认,因为他们在这一年发动起义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谋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

如何看待公元后5世纪罗马帝国的历史,始终是最令人费解的难题。在这100年里,罗马帝国在一直是其人口和经济重心的东方省份得以幸存,而在相对落后的西部诸行省却陷于崩溃。然而,由于帝国西部孱弱的末代皇帝于公元476年被废黜,流行于1897年的历史航图就对自此以后的罗马帝国不屑一顾,尽管帝国在东部地区依然存在,依然在人类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延续到12世纪末为止。的确,流行于1897年的航图对于公元476年这一时期从希腊到中国,从中国到中美洲和秘鲁的整个文明世界全都不屑一顾。从公

元476年起,这种荒谬绝伦的航图只对那些建立在罗马帝国西部省份残破江山上的蛮族国家大加青睐。

时至1973年,事情已经十分明了:曾被置之不顾的大量历史事实,其任何部分都不能再被人们视作无关紧要而一笔勾销。例如,人们曾认为,中美洲文明早已被科尔特斯一伙一举毁灭。但是,这种文明今天已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支离破碎的西方化虚怖下,显示出再现于世的迹象。至于东亚的历史,目睹1973年中国和日本现状的任何人都会认为,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其重要性自东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决不稍逊于当代西方的历史。1897年的历史学家也许会弃之不顾的东西,到1973年已成为历史的重要内容,无法置之不理了。现在他不得不把它们重新拾起,并与那些把西方带进1897年的残渣碎片重新结合起来。1897年流行的历史航图中保留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些残渣碎片。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事情加以叙述。人类的才智尚不足以在一种全景视野中将所有的事情兼容并蓄,必须有所选择,但选择必然是武断的。而且,用以选取的信息越丰富,对研究者作出的选择就越有争议。例如,1897年所选择的历史事件,在当时看来言之有理,但到1973年就可能显得荒诞不经。在本书中,我没有象传统的西方世界史研究那样对西方文明及其历史给以过分的突出,但我也尽量避免相应的错误,而仍对西方及其历史给予应有的重视。尽管如此,本书的中国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仍然使西方显得过于重要;而一个西方读者则可能觉得,我在努力为我们祖先的文明确定地位的时候"走了另一个极端"。在一部撰写于1973年的叙事史中,与人类历史的开端和最近阶段相比,中间阶段更为难于驾驭。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时间上约占人类历史的15/16),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类交往非常缓慢,变革的步伐更为缓慢。在最近的5个世纪中,人类居住的地区尽管还没有在政治方面融为一体,但已在技术与经济方面融为一体,因为交往速度的加快,已经超过了不断加快的变革步伐。但在中间的阶段,特别在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1500年的4500年间,变革速度快于交往速度,其结果导致各地区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一时期达到极点。即使在这一时期,也仍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大规模相互联接起来的时候。我总是试图抓住这种机会进行全景式的考察。使旧大陆的地平线得以扩展的实例有:公元前6世纪精神生活的新发展,希腊文明在亚历山大大帝赫赫战功之下的广泛传播;公元13世纪蒙古征服者对旧大陆几乎横贯东西的政治统一。安第斯历史上与之相应的时期则以查文文化和蒂亚瓦纳科文化的"地平线"为代表。但是,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期间的大部分时期,人类所居住的每一个地区是彼此分离,单独发展的。相互隔离、彼此区分,多于相互交往和彼此同化。各个地区性文明同时并存却互不相干。这就是一部叙事史著作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历史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不得不记录下同时发生的许多事件。笔者只得模仿杂耍艺人在空中同时抛掷几个小球的技艺。我让每个地区的历史依次抛起又落下。当我论及每一个特定地区的历史时,不更多拘泥于地区历史的连续性,这样才得以大致按编年顺序使世界历史形成一个整体。叙事体形式与分析比较的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以叙述形式对人类历史作一宏观鸟瞰,即是笔者向读者奉献本书的目的所在。

英国文学史上个大名家

1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①Historical plays: Henry VI ; Henry IV : Richard III ; Henry V ;Richard II;Henry VIII ②Four Comedies: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 威尼 斯商人 ③Four Tragedies: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④Shakespeare Sonnet :154 Three quatrain and one couplet, ababcdcdefefgg A sonnet is a lyric consisting of 14 lines, usually in iambic pentameter restricted to a definition rhyme scheme. 2. 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1608~1674 (诗人、政论家;失明后写《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①Epics: 失乐园 复乐园 ②Dramatic poem: < 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 ③论出版自由 为英国人民声辩 ④我的失明 This sonnet is written in iambic pentameter rhymed in abba abba cde cde, typical of Italian sonnet. Its theme is that people use their talent for God, and they serve him best sho can endure the suffering best. 3. John Bunyan约翰?班扬1628~1688 (代表作《天路历程》,宗教寓言,被誉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著作。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题材文学杰作。) Puritan poet(清教徒派诗人) ①Religionary Allegory:天路历程 4. John Donne the Metaphysical poet(玄学派诗人). Metaphysical Poetry(玄学诗):(用语)the diction is simple, the imagery is from the actual, (形式)the form is frequently an argument with the poet’s beloved, with god, or with himself.(主题:love, religious, thought) Artistic features: 1.conceits or imagery奇思妙喻 2.syllogism三段论 ①Meditations 沉思录 The Flea 虱子 ②Songs And Sonnets Holy Sonnets ③Valediction:

历史学家们为什么意见不一

历史学家们为什么意见不一 1. 大多数学生通常是通过一本厚厚的课本接触历史的,他们很快就被淹没在姓名、日期、时间和数据中。然后学生的技能通过考试来检验,考试考的是他们记住了多少材料。记得越多,分数就越高。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几条明显的结论:学习历史就是学习“史实”;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知道的“史实”越多,你学得就越好。专业的历史学家只不过是把大量的“事实”搜集在一起的人。因此,当学生们发现历史学家们即使在研究同一事件时意见也有很大分歧的时候,他们常常感到困惑不解。 2. 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常识做出的反应是,断定一位历史学家是正确的,而另一位是错误的。而且,据此推测,错误的历史学家给出的“事实”是错误的。然而,实际情况很少如此。历史学家的论证通常很有道理,并且有说服力。而且,“事实”——姓名、日期、事件和数据——常常是被证明是正确的。此外,学生们还经常发现争论不休的历史学家对事实大致持相同意见;也就是说,他们使用大体相同的材料。他们做出的结论不同,是因为他们看待过去的角度不同。历史,本来已定就是记忆“史实”,现在变成了从众多解释中挑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的事情。历史的真相成为了个人偏好问题。 3. 这种看法很难使人满意。学生们肯定会想,对同一事件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不可能同时是正确的;然而,他们没有能力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4. 要了解历史学家们为什么意见不一致,学生们必须考虑一个他们或多或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问题。他们必须问问自己,历史到底是什么。 5.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历史指的是人类过去的总和。比较狭义的概念是,历史是有记录的过去,即留下了某种记录的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民间故事、手工艺品或者有文字记载的文献。最后,历史可以被定义为历史学家们书写的过去。当然,这三种定义互相联系。历史学家们的记述以过去人们的遗留物为根据;显然,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每一件大小事件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了。因此,历史学家充其量也只能接近历史。没人能断言他们的调查研究已经结束。 6. 但是,这样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如果说历史学家不可能了解一切是因为有的事件没有被记录下来,他们也没有充分利用所有他们能得到的记录。相反,他们只选择那些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记录。此外,他们还对部分历史进行重新创造。就像侦探一样,他们把证据拼凑在一起来填补现有记录的空白。 7. 通过运用某种有关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历史学家们可以选择证据并且创造历史依据。这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不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比如历史学家在研究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可能发现,美国商船在公海上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与他们的研究相关。同时,他们最不可能使用的证据是,伍得罗˙威尔逊总统对在1919年头几个月买的一顶新帽子不满意。对事实的选择是以一种理论为基础的——不可否认,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理论——但是它确实是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这样表述:正在考虑是否参战的国家领导人,更有可能受到针对自己国家的挑衅行为的影响,而不大可能受他们对衣帽商的不满情绪的影响。 8. 如果选择真的如此简单,那么问题就可以轻松地得以解决。但是做出选择并不是如此容易。调查美国加入一战的历史学家会发现,除了德国潜水艇的战争行为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事实和正在研究的事件相关。例如,他们会发现英国政府的一个宣传机构正在美国运作着,尽力赢得美国民众对英国事业的支持。他们会发现,美国银行家给英国以大笔贷款,一旦英国战败,这些贷款将不会被偿还。他们会读到英国截获的“齐默尔曼密电”,在密电中,德国外交部长命令在墨西哥的德国公使,一旦发生战争,他须建议墨西哥和德国结盟,这样,在德国的支持下,墨西哥可以夺回在墨西哥战争中被美国掠去的领土。他们还会发现,美国许多政治领导人对欧洲的势力平衡十分关注,如果德国打败英国和法国,而成为欧洲唯一的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

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

世界伟人大排名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稣 " 4.释迦牟尼 " 5.孔子 " 6.圣"保罗 " 7.蔡伦 " 8.约翰"古腾堡 " 9.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11.卡尔"马克思 " 12.路易"巴斯德 " 13.伽俐留"伽俐略 " 14.亚里士多德 " 15.列宁 " 16. 摩西 " 17.查理"达尔文 " 18.秦始皇 " 19.奥古斯都"凯撒 " 20.毛泽东 " 21.成吉思汗 " 22. 欧几里德 " 23.马丁"路德 " 24. 尼古拉"哥白尼 " 25. 詹姆斯"瓦特 " 26. 君士坦丁大帝 " 27.乔治"华盛顿 " 28.迈克尔"法拉第 " 29.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 30.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 " 31. 拉瓦泽 " 3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33. 亚历山大大帝 " 34.拿破仑"波拿巴 " 35. 阿道夫"希特勒 " 36.威廉"莎士比亚 " 37.亚当"斯密 " 38. 托马斯"爱迪生 " 39. 安东尼"万"雷汶胡克 " 40. 柏拉图

" 41.伽利尔摩"马可尼 " 42.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 43. 沃纳"海森堡 " 44.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45. 亚历山大"弗莱明 " 46.西蒙"玻利瓦尔 " 47.奥利弗"克伦威尔 " 48.约翰"洛克 " 49.米开朗基罗 " 50.乌尔班二世 " 51.欧麦尔 " 52.阿育王 " 53.圣"奥古斯丁 " 54.马克斯"普朗克 " 55.约翰"加尔文 " 56.威廉"T "G "莫顿 " 57.威廉"哈维 " 58. 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 59.格雷戈尔"孟德尔 " 60.约瑟夫"李斯特 " 61. 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 62.路易"达盖尔 " 63.约瑟夫"斯大林” " 64.勒内"笛卡尔 " 65.儒略"凯撒 " 66.弗朗西斯科"皮扎诺 " 67.荷南多"科尔特斯 " 68. 伊莎贝拉一世 " 69.威廉大帝 " 70.托马斯"杰佛逊 " 71.让"雅克"卢梭 " 72.爱德华"詹纳 " 73.威廉"康拉德"伦琴 " 74.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75.老子 " 76.恩利克"费米 " 77.托马斯"马尔萨斯

大三_英国文学史(绝对标准中文版)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完整)最全面英国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英国文学史 I. Old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Late Medieval Ages 贝奥武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Epic: long narrative poems that record the adventures or heroic deeds of a hero enacted in vast landscapes.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 and elevated. Artistic features: 1. Us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 Some examples on P5 2. Us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Geoffer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1340~1400 (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writing style: wisdom, humor, humanity. ①坎特伯雷故事集: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 ②特罗伊拉斯和克莱希德 ③声誉之宫 Medieval Ages’popular Literary form: Romance(传奇故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派历史学家的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派历史学家的思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萧条席卷英国。一战造成的灾难性的损失伴随着的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收获,停战并未带来和平、荣誉和繁荣,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毁灭性的经济衰退、失业。经济领域内的危机对英国政治的冲击也是多方面的。 国内,一战后,工党崛起,并逐步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党制中的另一个支柱。在国外,英帝国的殖民体系也在战争结束后开始瓦解,帝国衰落引发的连锁反应 是英国调整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对外政策,由均势外交转为绥靖政策。面对如此局势,英国以赫恩肖、布莱恩特、菲林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历史学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威胁性事件给出了保守主义的解释。 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一个扩展的迪斯雷利的托利主义,形成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即人性不完美、推崇传统、重视宗教的作用、人天生不平等、保守和自由并行不悖。他们运用保守主义原则对英国社会的显著问题: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帝国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和反犹问 题等做出了解释。这种保守主义原则,连同历史学家对社会事件的解释奠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基调,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20世纪扩展的 迪斯雷利式保守主义理论,而且作为传统保守主义向新保守主义的过渡理论,对 二战后英国的保守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学家并不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执着、专注、多产的作家,是一个广泛的知识群体。但是,在保守主义思想的宣传中,历史学家的角色很重要。首先,与政治家相比,他们能够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或政治边缘,在关键问题上给出创造 性意见。 其次,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坚持用历史知识证明和解释保守主义思想在过去、

2-2-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2-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写道:“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哈格里夫斯B.瓦特 C.爱迪生D.贝尔 【答案】B 【解析】由《英国近代史》可知该发明家为英国人,排除C、D 两项;由“机械装臵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一种新的动力”可知该动力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关。 3.“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

事”主要指() A.东方从属西方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最能体现其客观上的积极性。 4.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A.深受工业革命影响B.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D.促进了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生产能力大为提高,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因而这些刚刚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主张实行贸易自由政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体化是在二战后,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C、D三项。 5.下面是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英国文学史一些重要的作家及其成就

1.(1)Chaucer:He is the earlist writer of humanist thought .he is the first man use many common English word in his writing.His early influence as a satirist is also important.Chaucer was a man of immense knowledge, culture and experience. He wrote wittily and observantly and never boringly. He lived at a time when English was beginning to emerge in something resembling its present form, which makes him accessible to the modern reader. Chaucer's great achievement was to establish English as a major literary language. Nothing like his "Canterbury Tales" had been produced before in English and it is a masterpiece of characterisation and narrative. He is able to present them with a wonderfully detached but sympathetic eye .he also might have been continuing an English tradition that had evolved from the alliterative verse of the Middle Ages and reflected the 'natural' rhythms of English speech. 1.(2)MIlton:h e is political both in life and art.he is a militant pamphleteer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 he is the greatest revolutionary poet of the 17th century;h e wrote the greatest epic in English literature,and he and Shakespeare have always been regard as two patterns of English verse;h e is a master of blank verse,he is the first man use in non-dramatic works;h e is a great stylist and famous for his grand style.h is sublimity of thought and majesty of expression have admired by many people. 2. "Of Studies" is written by Francis Bacon,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He is the first English essayist. "Of Studies" is the most famous essay of Bacon's collection of 58 essay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urpose of learning, shows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s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Also it tells that how study could have a subtle influence on human character. "Of studies" uses the marvelous and convincing language.It has concise and compact structure. Bacon reveals the objective attitude of learning to readers . AS its structure,he used many rhetoric methods,such as parallelism, Using this way could enhance persuasiveness of this essay. 3.(1)Shakespeare is a major representative in Renaissance.He has 154 sonnets,37 plays and 2 long narrative poems.He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realism in world literature.Shakespeare's work has mad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later theatre and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he expanded the dramatic potential of characterization, plot, language, and genre. His work heavily influenced later poetry. The Romantic poets attempted to revive Shakespearean verse drama, though with little success. Shakespeare influenced novelists such as Thomas Hardy, William Faulkner, and Charles Dickens. In Shakespeare's day,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were less standardize than they are now,and his use of language helped shape modern English.The popularity of Shakespeare is a worldwide phenomenon.His name has been known to China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and many of his plays have been widely read among Chinese people.Shakespeare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o be the summi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and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the world over.

21世纪与东方文化word资料5页

21世纪与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面临挑战,21世纪将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如果说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提起了人们对东亚儒教文化圈的重视的话,9?11事件以来一连串的世界局势则表明解决人类的文明冲突,以暴易暴是没有出路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才是解决的唯一途径。东方文化能否立足于其深厚的根基,找出其生长点,适时地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进行重构,以对21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9?11事件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宗教冲突。早在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先生就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预言到这种冲突的不可避免性。他还断言,西方文化不可能从这种冲突中自我解脱。解药只能在东方,在中国,在中国的文化。 汤因比先生不是一个武断的预言家。他倾毕生精力研究人类文明史,总结了人类史上存在过的33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和必然前景,写成了12卷的巨作《历史研究》(1961年)。为了使人们方便了解,将其巨著缩写成两卷本的《人类与大地母亲》和《历史研究》。前者概述了人类的历史,后者则是对人类文明史的哲学判读,句句箴言,语重心长。尤其重要的是,汤因比先生祖承西方,然而,他能超越文化的情感,立于哲学使命之高度,追随逻辑的轨迹将人类文明的希望之路指向东方。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东西方文化的基础的最根本差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西方的思维特点是分析。我们的一切文明、一切文化现象甚至科技不同于西方。三十年河西要过去了,我们就像接力赛一样,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接过这一棒,用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去除掉这些弊端。所谓综合,就是“整体观念、普遍联系”。西方的哲学思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从个别细节上穷极分析,而对这些细节之间的联系则缺乏宏观的概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清如水,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的寻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取代”不是“消灭”,而是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或许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的时代。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 二、文化建设成为时代强音 如果把整个20世纪分作两半,我们会看到20世纪上半叶,国际竞争的中心是军事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谁的武器更先进,谁的军队更强大,谁最后就是赢家,谁就成为国际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强国。 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个主战场转移了,就是在不再发生国际性的世界大战的格局之下,各国竞争的主战场转战到了经济。但是到了21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英国文学史

英国文学史: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ature(449-1485) : 1.William Langland威廉·兰格伦 : Piers the Plowman耕者皮尔斯 2.Geoffrey Chaucer杰佛利?乔叟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第一部杰作 ?The Renaissance Period (1485-1660) : Literary Genres : ?Prose :Thomas More (Utopia), Francis Bacon ?Poetry : Philip Sidney,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Drama : William Shakespeare, Christopher Marlowe, ?The 17th Century (1660-1700) : 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 Paradise Lost失乐园; Paradise Regained 复乐园; Samson Agonistes 力士参孙 John Bunyan班扬: 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 John Donne : The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 John Dryden: All for Love ?The 18th Century (1700-1798) : Joseph Addison艾迪生Cato 加图 Daniel Defoe丹尼尔?笛福 Henry Fielding亨利?菲尔丁 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 Alexander Pope蒲柏-poet ?Pre-Romantic Period: William Blake布莱克: Songs of Innocence天真之歌; 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Robert Burns彭斯: A Red,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 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The Romantic Movement (1798-1832) : William Wordsworth—poet George Gordon, Lord Byron—poet Percy Bysshe Shelly—poet John Keats—poet Walter Scott—novelist Jane Austen—novelist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 Lyrical Ballads抒情歌谣集 Lucy Poems露西组诗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e Solitary Reaper孤寂的刈麦人 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拜伦:

英国文学史上-The Renaissance

The Renaissance Period Reference: 1) 16th century, Thomas More, “sheep devoured men”羊吃人的时代 2)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6th century, absolute monarchy was formed in England. King Henry VIII broke off with the Pope, dissolved all the monasteries修道院and abbeys大修道院in the country, confiscated没收their lands and proclaimed himself head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3) The absolute monarchy in England reached its summit during the reign of Queen Elizabeth I. 4) Beginning of the 16th century, Thomas More, a outstanding humanist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wrote Utopia in which he gave a profound and truthful picture of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put forward his ideal of a future happy society. 5) In the 1st half of the 16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lyrical poems抒情诗by Thomas Wyatt怀亚特. Wyatt was the first to introduce the sonnet into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2nd half of the 16th century lyrical poetry became widespread in England. Famous lyrical and epic poets of the time were Philip Sidney菲利普?锡德尼, Thomas Campion托马斯?坎皮恩and 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仙后) 6) Various types of novels were developed in the 16th century. John Lyly约翰?黎里and Thomas Lodge托马斯?洛奇were authors of novels dealing with the court life and gallantry.(宫廷生活和侠士风流) John Lyly→Euphues: The Antatomy of Wit艳词(首创euphuism绮丽体这一修辞手段) Thomas Deloney托马斯?德洛尼&Thomas Nashe托马斯?纳什→developed the realistic tendencies发展了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风格(devoted to the everyday life of craftsmen, merchants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ower classes) 7) Drama→the greatest of the pioneers of English drama was 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 He made blank verse the principle vehicle of expression in drama.(把无韵诗作为英语戏剧主要表达方式His work→The Jew of Malta; 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8) A period of drama and poetry. The Elizabethan drama is the real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9) Three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Renaissance—rebirth or revival: ①new discoveries in geography and astrology(占星术) ②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and economic expansion ③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culture Definition of important literary terms: Renaissance:the activity, spirit, or time of the great revival of art,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i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14th century and extending to the 17th century, mar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P61 Works: Stage1→1590 The 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VI The 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VI 1591 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VI 1592 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III The Comedy of Errors 1593 Titus Andronicus泰特斯?安德鲁尼克斯(复仇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