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2017—2018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

2017—2018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判断题(1×10=10分)

4、问答题(10×2=20分)

5、材料分析题(20×2=40分)

二、题型说明: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紧扣教材内容,

主要考核对本课程基本命题、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

2、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中有关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

3、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意思;其次,必须紧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能运用教材原理分析的,尽可能

贴近教材内容;再次,要讲究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回答问题要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三、考试范围和复习重点

1、考试范围:2015年修订版教材第一章至第八章、党的十九大报告。答案以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准,请用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复习。

2、重点:各章的重要程度

依次为:第八章、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章、第六章、第一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四、复习要求:

1、对于客观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十九大报告,认真阅读,并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理解;

2、对于问答题,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3、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反映当今社会现

实问题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理解,尽可能把教材的有关原理搞清楚之后,关键在运用原理分析问题,注意把原理、材料、逻辑性有机结合起来。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7、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要推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主力军和动力。

3、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内容、特点。

3、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战略步骤的调整。

4、“中国梦”的主要内涵和实现途径。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哪些重大关系?

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7、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8、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含哪些要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0、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1、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什么是文化强国?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5、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7、怎样才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8、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详解:2017—2018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

(依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加粗的红色题干为本次新出的复习提示题目)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必考到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求每个题目都掌握好)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含哪些要点?(★★★问答题:P168,第2段,3点+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168,第2段,问答题、多选题)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69,第3段,材料分析题:①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②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

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③当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不是起全部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职责

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

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有效的政府治理不仅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

4、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问答题:客观必然性: P170,2-4段,每一段第一个句号为一点【下同】,3点;如何坚持:P171,1段,3点)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

体地位?(★★★★★问答题: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P171,第3段。为什么坚持:P171,第2段。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②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

济性质的根本体现;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定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④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定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定位为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定位的做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74-P176,单、多选题和判断题?)

7、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方针政策是什么?(★★★问答题:特点:P177,2段,3点;方针政策:P177,4段,4点。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③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④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总目标:P186,第2段。原则:P187,第4段,5点。任务:P188-189,5点。)

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P180-P183,5点,问答题)

10、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要求:P190,第2段。原则:190,第3段,4点。任务:P191,第3段,3点。)

11、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材料分析题:P191-193,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

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

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哪

些主要内容?(单选题和判断题: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93,2段,问答题;如何培育和践行P194- P195,5点,问答题)

14、什么是文化强国?联系实际谈谈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95,第3段。P196,3点,问答题)

15、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方

面的问题和不足?(★★★★材料分析题①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②失业人口持续增长;③公共卫生建设发展滞后;④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缓慢;⑤收入分

配仍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保障和改

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材料分析题P199-P200,5点,)17、怎样才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P201-202,5点,)

18、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样加强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示:紧迫性:P203,第1段。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

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怎样建设?★★★★★材料分析题: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P203,1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205,4点;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P206,3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参考“十九大考点清单:100题”。(必考到材料分析题、问答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要求把选择题都做一遍)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必考到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求每个题目都掌握好)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选择题、判断题:P148)

2、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三

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多选题)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问答题:P155-P156,2点)

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哪些重大关系?(P157-2段,6大关系,多选题)

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答题:P158,第3段-P159,第1段。①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障,要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6、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P161-1段,提示:①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②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

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手段。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P159-P161,4点,问答题)

8、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P163-P165,4点必须+“一带一路”,问答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必考到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求每个题目都掌握好)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特点。(★★★★★问答题:内涵:P133,第2段;如何理解科学内涵:P133-134,3点;重大意义:P134-135,2点)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问答题:是什么:P135,第3段;为什么:P136,

3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战略步骤的调整。(★★★★问答题:邓小平1987年推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将第三步细化为“两个100周年目标”:P141-2段。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对第三步的新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梦”的主要内涵和实现途径。(★★★★问答题、材料分析题:主要内涵:P143,第4-5段;实现路径:

P144-145,3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必考到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求每个题目都掌握好)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3点,问答题)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P6,第1段,P10-13,6点,问答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P6-7,3大点,问答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6,第1段,P19-22,10点,问答题)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内容:P33,第2

段;核心:P34,第3段,问答题。内在逻辑:P34,第3段;)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36,)

7、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要推行“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问答题、材料分析题:为什么要推行:P26,3段,3,点,首先,其次,最后15-20行都要详细答上。辩证关系:P27,1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二、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1)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2)全面依法治,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