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实验课时间

课时数

分组

实验目的: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xx试验810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

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

=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

/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

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

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

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器材:

天平、乳钵、玻璃棒、药筛、试管、纱布、软膏刀、温度计。

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1g

适量

液状石蜡

xx

2.操作加至20g

取水杨酸置于研体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1.0g

1.2g

2.0g

0.1g

16.8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甘油

苯甲酸钠

纯化水

2.操作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研钵中,加入甘油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质。用此基质同上制备水杨酸软膏20g。

三、乳剂基质的制备

1.处方水杨酸5g

硬脂酸甘油酯7g

硬脂酸10g

白凡士林12g

液状石蜡10g

甘油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1g

羟苯乙酯0.1g

纯化水48ml

2.制法将水杨酸研细后过60目筛,备用。取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加热熔化为油相。另将甘油及纯化水加热至90℃,再加入十

二烷基硫酸钠及羟苯乙酯为水相。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即得到乳剂型基质,将处理好的水杨酸加入上述基质中,搅拌均匀即得。

四、水杨酸软膏剂的体外释药试验

1.林格氏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0.85g

氯化钾0.03g

氯化钙0.048g

纯化水加至100ml

2.含指示剂的琼脂凝胶的制备

称取琼脂2g加入100ml林格氏溶液中,水浴加热溶解,趁热用纱布过滤除去悬浮杂质,冷至60℃,加入三氯化铁试液3m1(《中国药典》规定配制方法为:

三氯化铁9g,加水使之溶解成100ml,即得),混匀,立即沿壁倒入内径一样的4支小试管(试管长约l0cm),不得产生气泡,每管上端留lcm空隙供填装软膏,直立静置,室温冷却成凝胶。

3.软膏释药试验

在装有琼脂的试管上端空隙处,用软膏刀分别将制成的水杨酸软膏填装入内,填装时应铺至与琼脂表面密切接触,并且应装至与试管口齐平。装填完后应直立放置并于0.

5、1、

2、3小时观察和测定呈色区的高度,记录于下表。

0.5123K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用呈色区高度(即扩散距离y)的平方为纵座标,时间为横座标作图,拟合一直线,求此直线的斜率即为扩散系数K,填入上表,K值大释药快。从测得不同软膏的扩散系数K,比较各软膏基质的释药能力。软膏类型

123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1.采用乳化法制备W/O型或O/W型乳剂基质时,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溶液中,边加边按顺向搅拌。

若不是沿一个方向搅拌,往往难以制得合格的乳剂基质。

2.制备水杨酸乳膏时,加入水杨酸时,基质温度宜低,以免水杨酸挥发;另外,温度过高下加入,等冷凝后常会析出粗大的药物结晶;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与金属器具接触以防水杨酸变色。

3.尽管体外释药试验是模拟人体条件进行的,但体外试验条件与实际应用情况(如琼脂与完整皮肤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体外测定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是比较性的,可以作为选择软膏剂基质的实验手段之一。

思考题:

1.分析水杨酸乳膏的基质中各成分所起的作用?并判断其为何种乳膏剂型?

2.根据琼脂试验法结果说明各类释药能力的不同的原因。

水杨酸软膏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实验

软膏剂得制备 一、实验目得 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得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得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得影响。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得具有适当稠度得膏状外用制剂。它可在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与滑润皮肤得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基质为软膏剂得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得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得质量及药物疗效得发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得作用。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三类:油脂性、乳剂型、与水溶性基质。用乳剂型基质制备得软膏剂亦称乳膏剂,o/w型又称霜剂。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得性质用研合法、熔与法与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得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它基质研匀。所制得得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得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就治疗而言,首要条件就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得药物须以适当速度与足够得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得释放就是影响软膏剂作用得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得优劣。药物从基质中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得一种。它就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得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得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得速度。 扩散距离与时间得关系可用Lockie 等得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 为扩散时间(hr)、K 为扩散系数(mm2/ hr) 以不同时间呈色区得高度得平方y 2 对扩散时间X 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得直线,此直线得斜率即为K,K 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得大小。尽管体外释药试验就是模拟人体条件进行得,但体外试验条件与实际应用情况(如琼脂与完整皮肤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体外测得数据有一定得局限性,多数就是比较性得,可以作为选择软膏剂得实验手段之一。 三、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得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水杨酸1 g 液状石蜡适量 凡士林加至20 g 2、制备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体外生物测定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精)

体外生物测定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沈嘉 摘要:简介用体外模型以离体细胞或纯化酶测定试验样品,对受体及酶的拮抗或抑制作用的体外生物测定法在国外新药及标准提取物和日本汉方制剂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受体;酶;标准提取物;日本汉方药;拮抗剂;抑制剂 IN VITRO BIOASSA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EW DRUG DEVELOPMENT Shen Jia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5) ABSTRACT:The applications of in vitro bioassay which util izes in vitro model,isolated cells or purified enzyme to measure the antagonisti c or inhibitive effects on receptor or enzyme,in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tandard ext ract and Japanese-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Receptor; Enzyme; Standardized extract; Japanese-C 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Antagonist; Inhibitor▲ 无论以传统方法还是以最新的组合化学技术开发药用活性成分都需要筛选大量的化合物,这需要高效、快速、准确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作为筛选手段,而体外生物测定法正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各种成分的活性筛选方法之一。体外生物活性研究有多种形式如:细胞培养、模拟体内条件以离体细胞或纯化酶测定试验样品对受体及酶的拮抗或抑制作用等等。现在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简介后一种形式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1在传统植物药研究开发中体外生物测定的应用 对从北美金缕梅、锐刺山楂及欧洲七叶树中分得的8个化合物外加一个合成化合物进行体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作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明胶作囊材,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方法;制备扑热息痛微囊。 2.熟悉微囊的质量要求及其常规质检方法。 3.了解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二、实验提要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利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直径5μm~250μm的微小胶囊。药物微囊化后,稳定性增加,并呈固体粉末状,可供制备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使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本次实验采用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1.复凝聚法利用一些亲水胶体带有电荷的性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混合时,因电荷中和而产生凝聚。例如:阿拉伯胶带负电荷,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而在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药物先与负电胶体阿拉伯胶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在40℃~60℃温度下与等量的明胶溶液混合,然后用稀酸逐步调节pH至明胶的等电点4.5以下,使明胶全部带正电荷,则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包裹药物而形成微囊。 2.单凝聚法采用一种高分子亲水化合物作包囊材料,加入一种亲水的电解质(如Na2SO4),夺去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水合膜,致使囊材的溶解度降低,在搅拌条件下自体系中凝聚并吸附在囊心上成囊而析出,然后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三、实验内容 1.薄荷油微囊 【处方】 薄荷油 1.0g 10%醋酸适量 明胶(A型)2.5g20%氢氧化纳液适量 阿拉伯胶 2.5g硬脂酸镁适量

37%甲醛 1.25ml蒸馏水适量 【制法】取阿拉伯胶2.5g,使溶于50ml蒸馏水中(60℃),加入薄荷油1.0g于组织捣碎机中乳化1分钟。将之转入500ml烧杯并放入50℃恒温水浴锅中。另取明胶2.5g,使溶于60℃50ml 蒸馏水中。将明胶液在搅拌下加入上述乳浊液中,用10%的醋酸调pH4.1左右,显微镜下观察见到油珠外层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已成囊(此时囊形并不圆整,大小不一)。加入蒸馏水200ml(温度应不低于30℃),不断搅拌直到10℃以下。加入37%甲醛1.25ml(以蒸馏水1.25ml 稀释),搅拌15分钟,用20%氢氧化钠液调pH8~9,继续搅拌冷却半小时,除去悬浮的泡沫,滤过,用水洗涤至无甲醛臭,pH中性即可。抽滤,加3%硬脂酸镁制粒,过一号筛,于50℃烘干,即得。 【作用与用途】芳香药,调味及驱风药。根据需要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质量要求】 1、性状囊形应为大小均匀的球形或卵圆形,不粘连,分散性好。 2、检查 (1)包封率:照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ⅩE项下方法检查,不得低于80%;突释效应在开始0.5小时内的释放量应低于40%。 (2)溶出度:照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ⅩC项下方法检查。量取规定量经脱气处理的溶剂,注入每一个测定容器内,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微囊试样置于薄膜透析管内,然后进行测定。 【制剂评注】 (1)薄荷油制成微囊,不仅可起到防挥发的作用,而且使液态的薄荷油固态化,利于应用。 (2)微囊大小应符合其充当原料的有关剂型的规定,大小的测定可采用带目镜测微仪的光学显微镜,也可采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定。 (3)为了准确得知所制备的微囊的量,实验中在固化、洗涤后加入辅料制粒。 (4)制备时,为防止凝聚囊粘连成团或溶解,稀释蒸馏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2.扑热息痛明胶单凝聚微囊(Paracetamol Gelatin Simple Coacervate Microcapsules)【处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2g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 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乳膏剂(creams)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制备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乳膏剂。 糊剂(pastes)是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某些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与疗效有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理想的基质应该是: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③稠度适宜,润滑, 易于涂布;④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⑥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各种基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有一种基质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熔和法、研和法和乳化法三种,需根据其类型、制备量与设备条件选择制备方法。它们的工艺流程为 熔和法 加液体(半固体)基质 固体基质熔化物液化基质 搅拌 加热

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的体外释药研究

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的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比较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的体外释放度和透皮特性,为遴选研发其新剂型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以微孔滤膜、猪皮为透皮屏障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和体外透皮试验,分别于1、2、4、6、8、10、12、24 h取样测定,比较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中光甘草定的體外释放度(Fn)、透皮量(Qn)、透皮率(Sn)及光甘草定在猪皮中的滞留量。结果:光甘草定凝胶剂24 h时光甘草定的Fn、Qn、Sn分别为91.42%、902.81 μg、33.19%,其透皮动力学拟合方程为Sn= -1.8t3+3.2t2-0.4t+0.6,光甘草定在猪皮中的滞留量为(280.86±66.2)μg(n=3);光甘草定乳膏剂24 h时光甘草定的Fn、Qn、Sn分别为83.63%、396.48 μg、15.86%,其透皮动力学拟合方程为Sn=-1.1t3+2.3t2-0.3t+0.15,光甘草定(直径1.5 cm圆形)中猪皮的滞留量为(207.11±47.5)μg(n=3)。结论:光甘草定凝胶中光甘草定的Fn、Qn、Sn 及其在猪皮中的滞留量均高于光甘草定乳膏剂。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in vitro release rate and transd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bridin gel and cream,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R&D of new dosage form. METHODS:Glabridin gel and cream were prepared. The in vitro release and transdermal test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HPLC and vertical Franz diffusion cell method with microporous membrane and pig skin as transdermal barrier;in vitro release rate (Fn),permeation volume (Qn),transdermal rate (Sn)of glabridin and pig skin residue of Glabridin gel and cream were compared via sampling at 1,2,4,6,8,10,12,and 24 h. RESULTS:Fn,Qn and Sn of Glabridin gel were 91.42%,902.81 μg,33.19% at 24 h;fitting equation of transdermal dynamics were Sn=-1.8t3+3.2t2-0.4t+0.6;the retention of glabridin in pig skin (1.5 cm diameter circle)was (280.86±66.2)μg (n=3). Fn,Qn and Sn of Glabridin cream were 83.63%,396.48 μg,15.86%;fitting equation of transdermal dynamics were Sn=-1.1t3+2.3t2-0.3t+0.15;the retention of glabridin in pig skin was(207.11±47.5)μg (n=3). CONCLUSIONS:Fn,Qn and Sn as well as retention of pig skin of glabridin in Glabridin gel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labridin cream. KEYWORDS Glabridin;Gel;Cream;In vitro release test;Transdermal test 光甘草定是从光果甘草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抗炎、抗氧化及抗过敏等作用[1],不仅能抑制前列腺素E2(PGE2)[2]、一氧化氮(NO)[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等致炎因子的释放,还能抑制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从而减轻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炎症反应[5]。光甘草定能抑制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致炎因子白三烯(LTB4)、血栓素(B2)的产生[6],对皮肤炎症有着显著抗炎疗效。尽管目前市面上有水包油(O/W)的光甘草定乳膏,但乳膏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故需开发其新剂型。本研究通过制备光甘草定凝胶和乳膏剂,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和体外透皮试验,分析两种剂型的体外释药和透皮特性,为研发光甘

新的《生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目录 题目 (1) 关键词 (1) 摘要 (1) 引言 (1) 一生物制剂的介绍 (1) (一)概念 (1) (二)优点 (1) 二生物制剂的应用 (2) (一)克隆技术 (2) (二)血管发生 (2) (三)艾滋病疫苗 (3) (四)药物基因组学 (3)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 (3) (六)基因治疗(GENE-BASEDTREATMENT) (4) 三生物制剂的现状 (4) (一)生物制剂的出现 (4) (二)第一代与第二代生物制品 (5) (三)生产中的药物 (6) (四)基因表达的新形式 (7) 四生物制剂的未来发展 (8) 【参考文献】 (10) 本文共10页6886字

生物制剂新技术在药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摘要:生物制剂在药学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制剂的概念,它在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了它的应用,特别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制剂;应用;现状;未来发展 引言:21世纪的人们更加重视天然、原生态、生物,涌起了一股股回归自然的浪潮。因此,生物制剂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生物制剂现在的技术上,扩大它的应用领域,更快的发展,是我们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生物制剂的介绍 (一)概念 生物制剂就是选择性地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生物制剂不仅仅是原料与一般药品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1]简单的来说它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成为生物制剂。 (二)优点 生物制剂的优点是治疗直接,什么紊乱就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比化学药品直接,也比化学药物更加个体化。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主要特点为: 1、生物活性功能多,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 2、作用范围广,在体外这些生物制剂几乎对所有肿瘤细胞都有抑制效应。 3、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 生物制品是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充次体)、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毒素)以及动物和人血浆等制成的制品,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分为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软膏剂的制备 唐明星蔡姣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摘要】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制备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以及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类型的乳膏基质。结果:制备出四种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略带粉红色透明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无油腻感;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淡黄色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但油腻感很强;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膏状半固体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感小,易涂布均匀;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均匀细腻的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性较小,但比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油腻性大。 【关键词】基质制备水杨酸软膏 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又成为乳膏剂,按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中而制成的半固体软膏基质。易溶于水,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较快。可用于湿润的或糜烂的创面,也可用于腔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 油脂性基质:包括动植物油脂、烃类、类脂及硅酮类等疏水物质。润滑,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缺点是油腻性大,不易洗除;吸收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皮损;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主要用于对水不稳定药物的基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膏基质中的油相。 乳膏基质:与乳剂相似,乳膏基质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有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之分。稠度适宜,容易涂布,不妨碍皮肤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因含表面活性剂而较易洗除,并有利于药物与皮肤的接触。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①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②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 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6.降低治疗费用 7.避免法律纠纷。 ③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④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⑤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⑥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⑦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⑧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⑨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⑩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11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12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3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14 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它的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且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评价指标AUC,Tmax,Cmax。 15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16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7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8 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 19 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20 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1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单位为min-1或h-1。 22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23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乳膏制备知识讲解

乳膏制备

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李玮 0542215 05422班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前言】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可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型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中除植物油和蜂蜡加热熔合制成的单软膏和凡士林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外,其它油脂性成分如液体石蜡、羊毛脂等多用于调节软膏稠度,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2.乳剂型基质: 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乳化剂三种成分组成。常用的乳化有肥皂类、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脂类、多元醇脂类如三乙醇胺皂、月桂醇硫酸钠、聚山梨酯-80等。根据使用不同的乳化剂,可制得O/W型和W/O型软膏。用乳剂型基质的制备的软膏剂也称乳膏剂。3.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聚丙烯酸等。

对于制备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在基质的某一组分中溶解或共熔者外,应预先用适量的方法制成细粉。必要时软膏剂中可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保湿剂、防腐剂等。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不同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由半固体和液体成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常用研和法制备,即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它基质研匀(取少许涂于手上无砂砾感)。若软膏基质由熔点不同的成分组成,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时,采用熔和法制备,即基质中可溶性的药物可直接加到熔化的基质中,不溶性药物可粉筛入溶化或软化的基质中,搅匀至冷凝即得。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即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70~80℃使熔化(必要时可用筛网滤除杂质),另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加热至较油相成分相同或略高温度,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即得。 对于软膏基质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其熔点、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也是重要检查项目,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透皮吸收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但基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这些特性。根据制备工艺条件的不同,各种基质对药物的释放所产生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快,烃类基质中的释放最差。 考察不同基质对软膏中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可通过测定软膏剂中药物透过无屏障性半透膜到释放受介质的速度来评定,也可采用凝胶扩散法和离体皮肤法来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i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 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器材:天平、乳钵、玻璃棒、药筛、试管、纱布、软膏刀、温度计。 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1g 液状石蜡适量 凡士林加至20g 2.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体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1.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2.0g 苯甲酸钠0.1g 纯化水16.8ml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五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 2.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 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聚山梨酯80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3:石灰搽剂(W/O型乳剂)的制备 以氢氧化钙、花生油为原料,通过新生皂法制备W/O型石灰搽剂。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乳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阿拉伯胶、聚山梨酯80、氢氧化钙、花生油、鱼肝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酸山梨坦(司盘80)、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蒸馏水 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59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2:实验书59页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3:实验书62页石灰搽剂的制备 实验4: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处方:硬脂酸7.5g 单硬脂酸甘油酯7.5g 聚山梨酯80:5.5g 油酸山梨坦2g 液状石蜡12.5g 白凡士林7.5g 甘油12.5g 山梨酸1g 蒸馏水75g

制备:将油相成分(硬脂酸、油酸山梨坦、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及水)分别加热至80摄氏度,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变搅拌,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4、5、6:乳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2,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处方1 阿拉伯胶 处方2 聚山梨酯80 处方3 石灰搽剂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22) 摘要:目的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的方法。[1]了解软膏剂质量评定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融和法和乳化法制备软膏剂。结果软膏主要对皮肤,粘膜或创面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如消炎、杀菌、防腐、收敛等作用。 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可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 设备条件等适当选用。结论 [3]油脂性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O/W型 乳化剂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水溶性基质软膏为淡粉色半透明,表面细腻 光滑。 关键词:软膏剂研和法融和法乳化法基质 Preparation of ointment Huang Hua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trix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1] understand ointments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Methods research and method, integration method and emulsifying ointment prepare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ointment on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or wounds from protection, lubrication and topical treatment,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bactericidal, antiseptic, astringent effects. After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certain drugs, can also produce systemic therapeutic effect.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drug and the matrix,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eparation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Conclusion [3] oleaginous base ointment is white, fine and smooth surface;

实验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软膏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占软膏组成的大部分,所基质对软膏剂的质量、理化特性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质本身具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常用的基质有三类:即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吸收的影响不同,其中以乳剂基质释药为最快。不同类型软膏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制备量及设备条件不同而分别采用研合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制备。若软膏基质比较软,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磨法。若软膏基质熔点不同,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或药物能在基质中溶解,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多采用熔融法。乳化法是制备乳膏剂的专用方法。 2.制备软膏的操作注意事项 (1)选用油脂性基质时,应纯净,否则应加热熔化后滤过,除去杂质,或加热灭菌后备用。 (2)混合基质的熔点不同时,熔融时应将熔点高的先熔化,然后加入熔点低的熔化。 (3)基质可根据含药量的多少及季节的不同,适量增减蜂蜡、石蜡、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用量,以调节软膏稠度。 (4)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以下,且两相温度应基本相同,以免影响乳膏的细腻性。 (5)乳化法中两相混合时的搅拌速率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6)不溶性药物应先研细过筛、再按等量递增法与基质混合。药物加入熔化基质后,应搅拌至冷凝,以防药粉下沉,造成药物分散不匀。 (7)挥发性或易升华的药物和遇热易破坏的药物,应将基质温度降低至30℃左右加入。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实验课时间 课时数 分组 实验目的: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xx试验810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 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 =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 /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 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 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 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软膏基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软膏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指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的一种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占软膏剂组成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型剂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软膏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烃类、类脂类及动植物油等)、乳剂型基质(O/W型和W/O型)和水溶性基质。基质应无刺激性,使用前应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过滤备用。 软膏剂基质的制备方法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含固体药物时应研成极细粉,并用少量基质或液状石蜡研成细糊状,然后加其余的基质混合均匀。制备用具均应灭菌,并应在无菌操作柜内进行操作。 对于软膏剂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熔点外、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等也是重要检查项目。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蒸发皿、乳钵、电热水浴器、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写实验时所用到的) (二)实验部分 1、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 [处方] 硬脂醇 1.8g 白凡士林 2.0g 液状石蜡1.3ml 月桂醇硫酸钠 0.2g 尼泊金乙酯0.02g 甘油1.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20g [制备] (1)取油相成分硬脂醇、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于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 70~80℃左右混合熔化。 (2)另将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置小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3)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操作注意] 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 2、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软膏基质 [处方]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3.0g 尼泊金乙酯 0.04g 蒸馏水加至20g [制备] (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乳钵内,加甘油研匀,加入12ml水使完全溶解。 (2)边研边加入溶有尼泊金乙酯(防腐剂)的水溶液,研磨均匀,加蒸馏水至全量, 即得。 [操作注意]用CMC-Na等高分子物质制备溶液时,直接加入水中,需慢慢吸水膨胀后,才能加热溶解,否则因搅动而成团块,很难溶解制得溶液。但若先在CMC-Na中加入甘油研匀分散后再加水,则很快溶解,而不会结成团块。 [软膏剂的质量检验] 1、外观性状 软膏剂、乳膏剂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外观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乳膏剂还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的现象;软膏剂、乳膏剂应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无刺激性。 2、乳剂型软膏基质类型的鉴别 (1)加苏旦红Ⅲ油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2)加亚甲蓝水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蓝色则为O/W型乳剂。 3、稳定性试验 (1)耐热耐寒试验:乳膏剂分别放置于55℃恒温6小时与-15℃放置24小时,观察有无液化、粗化、分层等现象。 (2)离心试验将软膏剂样品置于10ml离心管中,离心30分钟(3000r/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 四、结果与讨论 1、将质量检验结果填入表6-1。 表6-1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质量评价结果 处方号性状鉴别类型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 1 2 为色的膏为色的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