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信任

什么是社会信任
什么是社会信任

什么是社会信任

危机

最近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事件表明,

中国社会正在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

有人已经把此称之为中国社会的“全民不信任运动”。

很多事件从表面上看,

好像都是个别事件,

而中国官方和媒体也总是乐意把它们称之为“突发事件”,但实际上,

从这些年来所发生的那么多、

每每被定义为“突发恶性”的事件来看,

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是具有必然性的。

如果继续把这样的事件简单地视为是“突发事件”,

只会是自欺欺人。

把它们说成是“突发事件”,也就是说它们的发生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政治说辞,官方可以推卸责任,也同时可以掩盖制度层面的一些严重缺陷。不过,这种认知或者误知非常有害。如果看不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最终只会导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现实生

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预感到这类事件的必然性。人们知道会发生这类事情,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他人身上,不知道的只是,什么时刻会发生,以及事件会以什么形式发生,是个体暴力、集体暴力还是其他形式。

缺乏安全感导致人人“自卫”

正是对这种情形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自卫”社会。体现在各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人人自卫,谁也不信任谁,互相欺诈,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急速提高。集体层面,一个村子不信任另一个村子,一个组织不信任另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群体不信任另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地区的人不信任另一个区域的人。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依靠筑城墙来求得自我保护。国家层面,政府本来是社会秩序的提供者,但政府本身也在自卫。很多党政官员整天呆在坚固的“城墙”里面,与社会隔绝,但同时恐惧于社会暴力,因此只能依靠暴力机器(例如维稳)来控制社会局面,以免伤害到自己。

各个社会角色的“自卫”是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针对“不安全”环境恐惧的产物。不过,这种理性只能导向最终的不理性,即越来越甚的不安全。

中国社会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但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社会不公”。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社会正义和公正,也就不会有

社会信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取得高速经济成长、使数亿人摆脱贫穷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却彻底失败于提供基本社会公平和公正。尤其在新世纪初以来,各级政府在GDP主义主导下以破坏社会的方式,来取得继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政府本身,不但没有起到维系社会和整合社会的作用,反而加速着社会的解体。本文主要想从司法的角度,来看看社会的信任危机甚至暴力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在任何社会,司法是保障社会正义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说得简单一些,司法关乎人民的财产与生命。一旦司法失守,社会公正和正义就会荡然无存。同时,司法也是日常社会生活,不同社会角色之间互动的中间或者缓冲地带。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雇主与被雇佣者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等等,都需要司法这个中间地带。一旦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矛盾或者冲突,而双方不能自行解决的时候,司法就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者介入,来保证基本的公正。这个宝贵的中间地带一旦失去,而各个角色之间的矛盾不能通过直接的沟通得到解决,就很容易演变成对抗关系,甚至是暴力关系。这种对抗和暴力关系尤其容易发生在弱势社会群体和强势社会群体之间,例如人民对政府官员、雇员对雇主、个人对集体等等。

也就是说,司法是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信任的基础制度。在这个中间地带,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社会角色,可以进行协商、谈判、和解,并且得到第三者(司法)公正的保障。在传统规模很小的地方共同体里面,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经常性的互动建立社会信任。但在比较大的共同体,尤其是在现代流动性社会,社会角色之间信任的建立和保障都必须依赖于法律,尤其是司法。

司法在中国成为廉价品

对执政者来说,司法更是社会和政治秩序的根本。法就是秩序,这是中国传统法家学说的核心。对任何统治者来说,对司法的信任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面,也是最后一根“稻草”。道理很简单,一旦社会失去对司法的信任,怀疑司法,这个社会就必然出现暴力横行的局面。所以,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会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不惜成本来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司法的尊严。不难观察到,在法治社会,统治者本身受到批评甚至攻击是小事,但帮助统治者统治国家的司法则是不可以遭到批评和攻击的。“藐视法庭”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行。

但很荒唐的是,司法在中国往往成为最便宜的东西,似乎可有可无。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藐视司法,把司法当儿戏。这里主要是司法的政治化问题。法的特性是一致性和普遍性,即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政

治化的特性就是多样化和特殊性,不同的人在法律面前有不一样的待遇。如果有钱者可以通过钱、有权者可以通过权来把司法过程政治化,无权无势者则可以通过花样繁多的形式如集会、游行、抗议、暴力(包括自杀)来求助问题的解决。这正是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形。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因为多年来的司法衰败,中国社会已经濒临无政府状态的边缘。实际上,在很多地方,无政府状态已经成形:政府依靠“维稳”来维持秩序,而社会则依靠暴力甚至自己的生命,来争取他们所认同的社会正义。

司法政治化的恶果

司法衰败是司法政治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对暴力的诉求,只是对党政官员藐视司法的反应。也就是说,执政者要对司法衰败负责。尽管改革开放一开始,执政党就马上强调法制和法治,但很多官员至今对此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法治意识。无论从积极面还是消极面来看,都在促使司法的政治化。可以举两个性质不同的例子来看。第一是“严打运动”。在一些阶段,一些犯罪行为多了起来,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这个时候,从秩序建设的角度来看,严打成为必要。很多国家也会这么做。但在中国,严打不再是司法的动员,而是政治的动员,政治替代了司法,破坏了司法。历次严打因此产生了很多的司法不公。另一个例子是

司法领域的先进人物评审。这样的评审也不是不可,但主要的目标应当是增进和强化司法人员的专业精神。不过,这个过程往往牺牲的恰恰是专业精神。评审的过程使得司法的过程演变成为政治的过程。司法领域的GDP主义(即要求司法人员的办案“效率”)更是糟蹋了司法精神。

而促使党政官员藐视司法的根本制度因素,就是执政党本身不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每一个组织(包括政党)都会有自己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任何成员违反了这些纪律和行为规范,就要受到惩罚。这是最正常不过了。不过,无论是纪律、行为规范还是惩罚,都不能和国家的法律相悖。法律具有普遍性,而组织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则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必须从属于普遍性。很简单,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其属于哪个组织,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

但在中国则相反。“党纪国法”中“党纪”先于“国法”。尽管从理论上说,这是因为执政党对自己的党员有更严格的要求,但在行为领域这种排列次序,阻碍着法制的有效性和法治社会的建立。

司法衰败和社会不信任已经使得各种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司法的衰败导致人们谁也不信任司法,都想用政治手段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司法的信任危机、司法的政治化反过来加剧司法的继续衰败。如果继续下去,可以确定的就是

大面积的无政府状态,也就是人人都没有安全感的“自然”状态。

如何跳出这个恶性循环?除了容许司法相对独立,没有其它任何办法。实际上,从政治上看,司法独立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一场双赢游戏。对老百姓来说,诉诸暴力是没有其它任何选择之后的最差选择。很简单,诉诸暴力的代价非常高,甚至是生命。只要司法能够保障基本的公正,司法还是老百姓的最佳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对统治者来说,如果没有司法这一中间地带,就要直接面对人民。任何政权不管其暴力机器有多么强大,光靠暴力来统治,最终都会被人民所推到。司法独立,牺牲掉的只是少数权势人物,而赢得胜利的则是整个政权。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简介

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4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从众、服从和顺从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从众、服从和顺从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采用幻灯片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交换 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Homans提出了社会交换思想。社会交换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是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行为,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往活动,无不受交换的影响。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1、功利主义经济学 *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主要观点:惟利是图是人的本性。在市场竞争中,人总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 *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权衡所有可行的选择,理性地选择代价最小但报酬最大的行为。 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当与他人交往时总是试图得到一些好处 不总是理性的,但在社会交往中的确要核算成本与收益 不具备完备信息,但知道有些信息是评价成本与收益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经济交换只是人们普遍交换关系的特例 交换中不仅追求物质目标,同时也交换非物质的东西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 *主要观点:人的行为是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为基本目的的 *Homans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命题引入到社会交换理论中: 任何情境中机体都将产生能够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机体将重复在以往曾经受到强化的行为。 在与过去行为得到强化类似的情境下将重复同样的行为。 从某一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高,该行为越不值得,机体可能产生替代性的行为以寻求其他的报酬。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1. 酬赏与成本 酬赏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事物对人是否具有酬赏作用因人而定,在一个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别人可能认为一文不值。 社会交换中的成本是指与他人交换过程中的付出或产生的负性结果,如社会交换需要时间、精力,有时还伴随着冲突和责难等,这些成本是我们与他人交往

人际信任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老师,你好! 使用以下标准表明你对下列每一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6=完全同意5=大部分同意4=部分同意3=部分不同意2=大部分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 对所有问题的回答无正确与错误之分,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即可。我们郑重承诺对你的真实想法保密,请放心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最好小心,除非他们拿出可以证明其值得信赖的依据。 3.除非我们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政界,这个国家的前途将十分黯淡。 4.阻止多数人触犯法律的是恐惧、社会廉耻或惩罚而不是良心。 5.考试时老师不到场监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作弊。 6.通常父母在遵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 7.联合国永远不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力量。 8.法院是我们都能受到公正对待的场所。 9.如果得知公众听到和看到的新闻多少已被歪曲,多数人都会感到震惊的。 10.不管人们怎样表白,最好还是认为大多数人主要关心其自身幸福。 11.尽管在报纸、收音机和电视中均可看到新闻,但我们很难得到关于公共事件的客观报道。 12.未来似乎很有希望。, 13.如果真正了解到国际上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那么公众有理由比现在更加担心。 14.多数获选官员在竞选中的许诺是诚恳的。 15.许多重大的全国性的体育比赛均受到某种形式的操纵和利用。 16.许多专家有关其知识局限性的表白是可信的。 17.多数父母关于惩罚的威胁是可信的。 18.多数人如果说出自己的扣一算就一定会去实现.。 19.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 20.多数理想主义者是诚恳的并按照他们自己所宣扬的信条行事。 21.多数推销人员在描述他们的产品时诚实的。 22.多数学生即使在有把握不会被发现时也不作弊。 23.多数维修人员即使认为你不懂其专业知识也不会多收费。

浅析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浅析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读《现代性的后果》有感 摘要:现代社会增强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性,使社会成员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活动永远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同时也使得原本可能毫无关系的若干人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人之间产生信任的基础就与传统社会熟人之间的信任区别开来,也引发了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本文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吉登斯有关信任的研究。其次,结合本书的内容将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归于两大类:主观方面——社会成员自身的本体性不安全;客观方面——抽象体系入口处的糟糕体验。最后,在建立个人信任、促进代理组织的完善和加强对代理组织的监督三方面尝试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信任危机抽象体系入口处代理组织 一、信任危机的出现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疏远。我们去农贸市场买菜,担心菜农缺斤短两,因此在农贸市场专门设了公平秤;菜农在收我们钱的时候,尤其是面值较大的钞票总要左看右看就怕收到假币,因此有人专门设有验钞机。这一来一回间,充分表现了彼此间的不信任。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成本。 信任危机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信任危机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社会交往成本。在信任缺乏的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受害者:民众输金钱、输感情,政府的信誉、形象受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个人信任度调查

个人信任度调查 感谢您参与本次实验!调查说明如下:1=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3=同意与不同意相等4=部分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第1项: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 1 ○ 2 ○ 3 ○ 4 ○ 5 第2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最好小心,除非他们拿出可以证明其值得信任的依据。 ○ 1 ○ 2 ○ 3 ○ 4 ○ 5 第3项:除非我们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政界,否则这个国家的前途将十分黯

淡。 ○ 1 ○ 2 ○ 3 ○ 4 ○ 5 第4项: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 1 ○ 2 ○ 3 ○ 4 ○ 5 第5项:考试时老师不到场监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作弊。 ○ 1 ○ 2 ○ 3 ○ 4 ○ 5 第6项:通常父母在遵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

○ 2 ○ 3 ○ 4 ○ 5 第7项:联合国永远也不会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有效力量。 ○ 1 ○ 2 ○ 3 ○ 4 ○ 5 第8项:法院是我们都能受到公正对待的场所。 ○ 1 ○ 2 ○ 3 ○ 4 ○ 5 第9项:如果公众得知听到和看到的新闻有多少已被歪曲,多数人会感到震惊的。

○ 2 ○ 3 ○ 4 ○ 5 第10项:不管人们说些什么,最好还是认为多数人主要关心的都是他自己的幸福。 ○ 1 ○ 2 ○ 3 ○ 4 ○ 5 第11项:尽管在报纸、收音机和电视中均可看到新闻,但我们很难得到关于公共事件的客观报道。 ○ 1 ○ 2 ○ 3 ○ 4 ○ 5

第12项:未来似乎很有希望。 ○ 1 ○ 2 ○ 3 ○ 4 ○ 5 第13项:如果真正了解到国际上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那么公众有理由比现在更加担心。 ○ 1 ○ 2 ○ 3 ○ 4 ○ 5 第14项:多数获选官员在竞选中的许诺是诚恳的。 ○ 1 ○ 2 ○ 3 ○ 4 ○ 5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产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它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作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这是对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功利主义的经济学的全面综合。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 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会的宏观层次。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它指个人为了获取回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活动。布劳还区分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的差别,引入了权力、权威、规范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论。 继布劳之后,对交换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埃默森等人。埃默森运用严密的数理模型和网络分析,阐述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社会交换的基本动因和制度化过程,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充实了交换理论的理论体系。 霍布斯在他早期发表的学术文章 (1958 年 ) 以及专著《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1961 年和 1974 年版 )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他理论的主要根据。在五种理论中,他的

社会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研究问题】 业主委员会作为全体业主的利益代表,是否能够切实履行其法定职责?其履行法定职责的程度如何? 【研究思路】 一.因变量:业主委员会履职水平 二.操作化:决定分为四个维度,三个维度是客观的,可以通过设计不同指标来测量,只需要通过调查业主委员会即可获得相应数据。而评价这一维度是主观性的,需要通过对居民发放问卷定性的测量居民对于业委会履职水平的评价。 因此,总体上需要设计两份不同的问卷,发放给不同的对象。但由于研究问题是一个,只是通过不同角度,所以分别发放后,分成两组收回,作为两组不同的数据处理,但是可以把最终数据结果放在一个坐标系的四个象限来显示业委会履职水平。 三.因变量操作化四个维度 1.履职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业主委员会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能够遵照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办事,从而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履行作为业主利益代表的责任。这一维度通过测量业委会是否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并且是否严格遵循,对于其是否能够切实履行其法定责任和程度这两方面问题都有涉及。 它的指标主要有:定期会议、问题处理机制、成员管理机制等。 2.履职效率 中国的政治组织其实很多都有着很完备的制度,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也能够不折不扣的遵循,但是遵循的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组织的员工由于组织流动性不强,没有工作积极性,可能导致官僚主义在组织内部的盛行,使得整体办事效率下降。因此,即使履职规范性很强,也无法表明业委会履行职责水平很高。于是决定设计几个指标来测量其效率。 指标:问题解决的平均时间、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绩效考核制度等。 3.业主利益和业委会利益契合度 业主委员会,其成立初衷和最终目的就是为业主服务,代表业主的利益。而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很可能与业主脱节,出现自己的利益团体,无法切实保障业主的利益。 此维度意在考察业主委员会是否真正代表了业主的利益,切实履行其法定职责。 主要指标:业委会内在结构、问题处置制度、业委会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等。 4.居民对业主委员会履职的评价 评价是主观因素,可以较为直接的了解到其满意度。 指标:对业主委员会的信任度、满意度 四.影响因素 业委会主任的特征:教育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职业、任职年限、任职经历等。 业委会成员的结构特征:平均学历、平均收入、职业结构、是否为同事关系、工作氛围居住区物理特征:区位、居民规模、建设年份等。 居住区社会结构:居民平均经济状况、居民来源特征、居民间社会关系等。

社会信任的精选作文

社会信任的精选作文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语言,是生疏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朋友之间友谊的开始,是亲人之间亲情的升华……它似一阵春风,吹醒了你心中枯萎的小草,它似一股暖流,润开了你心里凋谢的鲜花。 社会信任的精选作文1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不可以因为担忧会被骗就不将钱借给无家可归的路人,不可以因为担忧被老人讹就不扶老人。 人与人假如互相信任,也许你向别人借东西,别人会很爽快,不再小气,因为对方相信你有借有还,邻居的关系也不会差,这世上也许就没有小偷,也许人与人之间会相处的很好,无情的人少了、小偷少了、小气的人也少了,也再也没有“铁公鸡”这称号。 假如再多一点理解,我相信世上的冬天不再寒冷,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就像冬天的一把火,面对一位残疾人我们假如多一份理解,给残疾人一个浅笑替代一个鄙视、惊讶的眼光,也许残疾人不在会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假如公交车上我们尽量让老人。孕妇、比自己小的孩子、或有困难的人做,那么坐下去的人对你是一片感激、心里更是一片温暖,假如我们…… 生活上有着一些活生生列子,一群观众看见一名女子掉了下水,却没有人站出来去救人,一位刚赶到的青年人,把自己的手机、钱包交给一名观众,然后马上跳下水去救人,但救人上来,却发现刚刚那人不见了,唉!好人没有好报,却反遭被骗,那拿走别人钱包、手机

的人呢,我想问你良心何在?人与人之间总缺少了信任、理解…… 但往往信任却被不信任,被骗,假如真能多一份信任、理解,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多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会信任的精选作文2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习题记 犹记得在拓展训练中玩云中漫步时的情形,只容许一人站立的独木板在大风中被几根绳子扯的左右摇摆,人站上去就像一叶不受控制的扁舟,稳定不了。刚开始大家都很抗拒,没人愿意尝试,但教师说,这个项目方案看着难度大,但只要齐心协力,不成问习题。于是,当一个人挑战时,其别人都在下面拉绳、加油,挑战的人纵使一开始害怕,有了同学的帮忙,也大胆起来,最终,挑战成功。这份成功换来的的不单单是喜悦,更珍贵的是深思。 因为信任,我们克制了恐惧;因为信任,我们突破了自己;因为信任,我们收获了友谊。信任,拉近彼此心的距离;信任,点燃温暖之光;信任,实现双赢。 信任从身边人开始,但信任更需洒遍社会。 一年前,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萝卜大丰收,但由于价格低贱,他打算把萝卜免费送给群众吃。未料,来拔萝卜的人顺手牵羊把其他菜也拔个精光,这件事让他心酸不已。他给予了人们信任和奉献,却惨遭打击,不禁问:信任,值不值得? 近期,同样在郑州,七十七岁的卖馍老太张景珍,在摊位前贴上

2021年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2021年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简易版

2021年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 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调查地点:北京市 调查内容: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 调查方式:街头拦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近日发布一项 调查称,随着“地沟油”、“瘦肉精”、“塑 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曝光,42.9%的公 众将食品行业列为最不信任的承诺,除此之 外,电信、房地产、建材等行业也失去了公众 的信任;而垄断程度较低,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 赢得的信任度最高。 该调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于

20xx年7月开展,采用街头拦访的方式,调查涉及北京市16个区县,共发放问卷1030份,其中有效问卷976份。 调查显示,20xx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对个人诚信的不乐观转向了对企业、政府的怀疑。 公众认为,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只有在政府诚信度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今年发生的“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和几起政府强拆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此外,公众人物在诚信上的表现也不能让公众满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针对“公众人物在诚信方面的表率作用”,受调查者认为没起什么作用,甚至起到消极作用的占到65.5%。

社会交换理论完整版

社会交换理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八章社会交换理论(S o c i a l E x c h a n g e T h e o r y)本章授课要点: 1、明确交换理论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来源; 2、正确区分霍曼斯和布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各自的理论缺陷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 现代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着作中诞生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拨而发展起来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理论取向。在他们看来,交换是人类一切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把人看作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计,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社会交换论者吸收了以上关于成本、报酬、利润等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对商品交换的分析不仅适合于经济领域,也适合于社会领域。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以下这些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了一些基本思想。 (一)弗雷泽的澳大利亚土着居民姑表联姻模式: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着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着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交换心理学说: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研究时发现,居民中通行一种“库拉圈”的交换制度,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但这种交换主要的不是源于获得的经济动机,而是一种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区分出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这对现代交换理论摆脱功利主义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摩斯交换理论中的结构主义:马歇尔·摩斯既反对从个体的经济动机解释交换,也反对从个体的心理动机解释交换。在他看来,促使人们进行交换的力量不是来自个体,而是来自社会或群体。个体从事交换活动是根据群体规则进行的,又是任意的,它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而这种道德一旦出现并在交换中得到巩固,其作用就远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篇一: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告_毛概作业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告 班级:BX0907 组长:吴沛儒(学号:9) 组员:陈晟(22)、程婉君(5)、邓健(32)、顾佳伟(19)、姜伟男(30)、司 徒乐逸(25)、隋雅甜(27)、杨莹(15)、杨尚儒(36) 正文: 《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題記“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就是格守信义、信用和信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國現在追求的就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谐社会最最重要的就是诚信问题,有了诚信的保证才能建造经济诚信的可靠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

军事、科技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正在快步地向发达国家行列迈进。但是,我们在承认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时,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尽管政府高度呼吁诚信第一,并且将其列入八荣八耻中,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和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愿望,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网上信息发现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社会的流动,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熟人交际圈,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是在陌生人中进行的。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职业之间的流动、职位之间的流动、职业地域和生活地域等的流动,并且这些流动速度呈加速趋势。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短暂性,人们之间虽然交往的数量增加了,但熟识程度却降低了。可见,传统社会靠熟人去维护社会诚信的机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第二,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功利性经济,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引导人们如何获得经济利益,强调的是商品意识和金钱观念。可见,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传统社会的“安贫乐道”、“重义轻利”价值观已被市场经济的商品意识、利益观念所代替,用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约束现代社会中这些利欲熏心之人,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第三,机制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我国目前还是较多的靠传统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摘要: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原因,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正文: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信任是社会生活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信任常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以及社会系统的动力。在当前,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普遍信任发育不足的信任结构,以及制度信任尚未确立、社会信任总体存量下降现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因此,剖析信任危机现象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我们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政治课题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简单地说,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信任和传统的道德性的社会信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会信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 首先,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没有完全分化的熟人关系之中。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

际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跟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往常常是临时的、变化的,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可能是竞争性的。在熟人关系中,交往的动机和方式也不同于过去。因此,传统社会中那种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的信任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人际关系。但是,对于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人际信任,人们还缺乏准备,社会舆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引导,因此不少人难免误入歧途。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加强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觉得既然“先人后己”老吃亏,就干脆“先己后人”,多了利己之心;还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学”来,滋生了害人之心。 其次,现代社会中靠榜样示范来建立道德性的社会信任的方式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承认社会成员之间个体利益的分化,承认平等交换的正当性,因此,虽然市场经济不反对无私奉献的道德行为,但是,它更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付出和收获的平衡。按照这种逻辑,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和奖赏,而不是做自我牺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让一部分技能突出或经营有方的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正是这种逻辑的体现。可惜的是,我国的道德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新的道德规范。 第三,形成中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奉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每个人的市场经济行为便都不是与他人无关的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行为。不言而喻,孤立的个

关于社会信任度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调查报告信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自从人类脱离了他与自然及动物的那种植根关系,实现了族类的提升并开始社会交往以来,就始终存在着社会信任问题。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如此才能组成社会。其实在许多群居性的动物那里,就可以看到信任的萌芽,比如植根于血缘关系并以之维系的动物种群或群落,对外群的动物表现出相当的疑惧和戒备,而在本群内则能够相互照应,其间就存在着信任和依赖的问题。当然这种信任的自然血缘成分大于其社会成分,最多只是人类信任的自然前提。人类构成了社会之后,一方面生存和生产中相互合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群落内部和外部的交往活动,都对信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原来源于自然血缘性的依赖关系发展为社会性的信任关系。换句话说,没有基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相互联系的基本纽带,社会组织就无法形成,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信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如同空气和水分对人体生命般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如果每一项交易中,在社会的共同活动中,都缺乏或不存在信任,那么社会共同体就会瓦解,共同活动就无法组织和实现。实际上,从人类学的材料我们可知,原始人对部落领导如酋长、长老的信任和尊重,远远高于现代人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和尊重。正是这种信任,保障了原始氏族和部落之间的内部团结。在当今结构复杂的社会有机体中,社会信任的作用不仅没有衰减,而是变得更为重要了。社会规模越是

扩大,交往活动越是多样,社会结构越是复杂,就越是需要各个环节之阿间保持相应的合理衔接和配合,而没有一定的相互信任,这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信任渗透于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是社会团结的道德基石、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中最重要的整合力量之一。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信任既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文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信任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二是对维持社会信任机制的信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全的。“莞户担保”的现象既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互信的缺失,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信任机制的缺位。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信任作为一种减少社会交往复杂性的机制,可以使社会个体增加其行为的确定性。信任正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一定程度的控制,才成为建立社会团结、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信任总是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相联系,作为社会关系交往的润滑剂,它渗透于社会交往之中,折射出社会个体对人类本性的基本信念。信任的存在,可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的现象,促进社会高效率的交易与合作;信任也有利于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是无数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而信任则渗透于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是社会团结的基石、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及社会整合为有机整体的重要因素。人作为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作为个体性存在,需要维护

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调查与分析

《形式与政策》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调查与分析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一班 组长:邱东风学号:201204030056 成员:杨男学号:201204030035 成员:闫应贤学号:201204030054 成员:张帅兵学号:201204030017 成员:陈帅学号:201204030051 成员:张豪学号:201204030030 成员:郭佳盛学号:201204030067 成员:韩帅学号:201206040065 成员:任芳飞学号:201206040038 成员:李利华学号:201204030047 成员:琚青青学号:201204030062 成员:王玮学号:201204030001 指导老师:朱宏霜 时间:2012年11月14日摘要:如今,大学生社会诚信度成为公共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对100名同学发放了

调查问卷,回收了100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在社会能够诚实守信,受大众信任! 关键词:大学生信任感诚信度感想总结及建议 一.大学生有诚信意识,气愤不诚信现象 83%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从社会调查来看:有超过一半的人对不诚信的现象非常气愤,1/5人认为无所谓,13%的人选择能够容忍。绝大多数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原因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学生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4、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结合以上的调查,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诚信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进行

社会交换论

布劳将霍曼斯的分析扩大和延伸,得出了他自己的交换观。他的《日常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势》一书 (1964 年 ) 和两篇论文 (1964 年, 1968 年 ) 是研究他的观点的主要素材。布劳虽然不像霍曼斯引起那样多的争议,但他对社会学现象的研究方法还是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学者们对布劳的批评少于对霍曼斯的批评。布劳的观点之所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是他认识到发生特性是社会交换的控制因素,并且依靠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操作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霍曼斯信奉简化论;他相信任何复杂行为都能简化为他提出的几项命题。这一立场未能获得普遍赞同,继而发生了热烈的争论。 布劳承认,在人际交换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用双方过去的强化事例来解释的特性,这样他就避免了争议。他并不否认操作心理学的有效性,但也指出:操作心理学无法解释人际交换中的所有现象——不能解释发生特性。 按照布劳的观点,发生特性“实质上是一个结构之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关系虽然必定与诸成分共存,但并不寓于成分之内,它们限定了该结构。例如,人际社会交换中的发生特性就是交换双方之间的关系。从关系双方经历过的强化事例不一定可以看出双方取得的一致的性质何在。两人对对方采取某些人际行为,可能是因为在过去这样做曾一直使双方得益。除非双方都发现对方的反应有利可图,否则就可能无法继续对方所期望的行为。假定有一个人曾把做家务和受惩罚联系在一起,从这一过去的强化事例我们可能预料他将竭力逃避这类家务。但是,为了保持与别人的某一关系,他可能不得不分担家务。人们为了获取回报,有可能达成一些难以用过去的强化事例来解释的一致。这些一致甚至可能是出于对未来回报的期望,而不是基于对过去回报的记忆。 布劳运用经济学作为其主要理论基础。霍曼斯也谈论经济学,但他首先是从操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相反地,布劳固然承认操作心理学的重要性,却偏向于主要依靠经济学。 第一章中已指出,布劳看到了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之间的若干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社会交换的非正式性和非特定性。尽管如此,布劳还是相信,描述经济原理的方法 ( 如无差异曲线、供求曲线 ) 能被用来引伸出关于社会交换的可检验的假设。他正是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在工作群体中可以怎样用劝告来换得服从。诺德也对群体中社会赞同和社会一致的交换作了类似的分析。 大多数批评家对布劳运用经济学方法表示欢迎,但也没有忽略其中的一些问题。希思曾指出布劳对各种曲线的描述中的若干小错误;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质疑:我们在考察社会交换时能否符合经济模式中的数学假设。我们对社会回报的计算可能与经济模式的要求相抵触,某些社会回报的质可能与经济生活中商品的性质不同。所以说,布劳对经济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类比,但无法作出经精确的预测。 经济学的决策 布劳对人们如何决定行为的分析是以人们的期望为基点的。他写道:“可以作出的唯一假设是,人类在选择潜在合伙人或行动步骤时,首先对与他人以往的

学生诚信调查问卷报告

初中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调查报告 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诚信教育 实践研究课题组

诚信调查问卷(前测1) 一、选择题 1、拾到他人钱包,你会( ) A、据为己有 B、找到失主,交还钱包 C、交还钱包,索要报酬 2、假如爸爸妈妈拒不赡养爷爷奶奶,你会(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无可奈何 C、说服爸妈,改变态度 3.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应对顾客( ) A、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 B、只讲优点,不讲缺陷 C、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 二、请在符合自身情况的表格中打“√”

前测1问卷调查报告 中学生德育课题是一项围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而展开研究行为动作,通过研究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我们课题组为了确定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决定针对学生身边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展开问卷调查。课题组利用班团队会课对我校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关于中学生拾金不昧、孝敬父母、诚信状况的调查,共发出1279份问卷,收回1279份,收回率达100%,有效问卷1266份,有效率达99%。 一、对于问卷中的问题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拾到他人钱包,你会怎么办,据为己有占26%;找到失主,交还钱包占53%;交还钱包,索要报酬 21%。 2.假如爸爸妈妈拒不赡养爷爷奶奶,你会怎么做,视而不见9%;心里不满,无可奈何 49%;说服爸妈,改变态度42%。 3.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应对顾客如何介绍,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20%;只讲优点,不讲缺陷 20%;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 60%。 4. 二、正视问题,分析原因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

什么是社会信任

什么是社会信任 危机 最近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事件表明, 中国社会正在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 有人已经把此称之为中国社会的“全民不信任运动”。 很多事件从表面上看, 好像都是个别事件, 而中国官方和媒体也总是乐意把它们称之为“突发事件”,但实际上, 从这些年来所发生的那么多、 每每被定义为“突发恶性”的事件来看, 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是具有必然性的。 如果继续把这样的事件简单地视为是“突发事件”, 只会是自欺欺人。 把它们说成是“突发事件”,也就是说它们的发生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政治说辞,官方可以推卸责任,也同时可以掩盖制度层面的一些严重缺陷。不过,这种认知或者误知非常有害。如果看不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最终只会导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现实生

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预感到这类事件的必然性。人们知道会发生这类事情,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他人身上,不知道的只是,什么时刻会发生,以及事件会以什么形式发生,是个体暴力、集体暴力还是其他形式。 缺乏安全感导致人人“自卫” 正是对这种情形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自卫”社会。体现在各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人人自卫,谁也不信任谁,互相欺诈,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急速提高。集体层面,一个村子不信任另一个村子,一个组织不信任另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群体不信任另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地区的人不信任另一个区域的人。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依靠筑城墙来求得自我保护。国家层面,政府本来是社会秩序的提供者,但政府本身也在自卫。很多党政官员整天呆在坚固的“城墙”里面,与社会隔绝,但同时恐惧于社会暴力,因此只能依靠暴力机器(例如维稳)来控制社会局面,以免伤害到自己。 各个社会角色的“自卫”是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针对“不安全”环境恐惧的产物。不过,这种理性只能导向最终的不理性,即越来越甚的不安全。 中国社会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但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社会不公”。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社会正义和公正,也就不会有

XX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

XX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 xx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北京市 调查内容: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 调查方式:街头拦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近日一项调查称,随着“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曝光,42.9%的公众将食品行业列为最不信任的承诺,除此之外,电信、房地产、建材等行业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而垄断程度较低,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赢得的信任度最高。 该调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于20xx年7月开展,采用街头拦访的'方式,调查涉及北京市16个区县,共发放问卷1030份,其中有效问卷976份。 调查显示,20xx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对个人诚信的不乐观转向了对企业、政府的怀疑。

公众认为,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只有在政府诚信 度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今年发生的“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和几起政府强拆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此外,公众人物在诚信上的表现也不能让公众满意。从调查结 果可以看出,针对“公众人物在诚信方面的表率作用”,受调查者认为没起什么作用,甚至起到消极作用的占到65.5%。 企业在诚信上的得分在及格线以下,仅为53.6。 公众认为,企业最常见的失信现象表现为虚假广告盛行、假冒 商品盛行和东西缺斤少两;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 环境中不诚信 ___,失信成本过低和政府部门监管不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失信。 调查显示,居民个体的诚信得分达到60.6。 在此次调查中,44%的公众表示在面对诚信问题时能够坚持原则,45.9%的公众表示会视情况基本坚持原则,仅有8%的民众会先考虑自身利益。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 ?理论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交换规律 ?实践与应用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 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

社会交换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 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 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 “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 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酒店预订网络信任度评价因子调查问卷

酒店预订网络信任度评价因子调查问卷 ——基于顾客的视角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我们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现在做一项关于酒店预订系统可信度的调查,本调查成果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有问题均为匿名回答,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放心填写。非常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如有疑问,请向问卷调查员询问。(注:请将符合自己的选项涂成黄色背景,谢谢!) 基本信息 性别:0.男 1.女 年龄:1. 22岁以下 2. 22-35岁 3.36-45岁 4. 46-60岁 5. 60岁以上 受教育水平:1.初中及以下 2.高中或中专 3.大专 4.本科 5.研究生及以上 职业:1.政府机关或国企单位 2.事业单位 3.个体、私营业主 4.民企职工 5.离退休 6.家庭主妇 7.学生 8.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均收入:1. 2000元以下 2. 2001-4000元 3. 4001-6000元 4. 6000元以上 月均花费:1. 1000元以下 2. 1001-3000元 3. 3001-6000元 4. 6000以上 上网年数:1. 1年以下 2. 1~5年 3. 5年以上 ●第一部分问题(使用前): 1.如果我现在需要为一次出行预订机票和酒店,我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预订? 1.网上预订 2. 电话预订 3.向朋友咨询怎么做 4.直接购买,不会考虑事前预订 5.其他 2.现在要选择网上预订方式,这时有下列因素会影响到我是否信任该网站,请根据这些因 素对我信任网站的影响程度大小,从右边7个分值中选择合适的数值。 完全没有影响非常有影响 网站知名度高 1 2 3 4 5 6 7 亲朋好友推荐该网站 1 2 3 4 5 6 7 自己熟悉该网站 1 2 3 4 5 6 7 经常看到该网站广告 1 2 3 4 5 6 7 该网站经常搞产品促销活动 1 2 3 4 5 6 7 ●第二部分问题(网站使用中) 3.当登录某些网站后,我愿意停留在该网站,继续搜寻找我需要的信息。以下因素会在多 大程度上影响我的信任呢?请根据这些因素对信任的影响程度大小,从右边7个分值中选择合适的数值。 完全没有影响非常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