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经详解-乾卦

1易经详解-乾卦
1易经详解-乾卦

乾为天

【原文】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

【解读】

1、《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

2、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

3、《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变化生出万物。

4、“元亨利贞”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由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 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解读】

1、“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次是初、二、

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巽揲(die,二声)蓍(shi,一声)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

2、“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上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

【解读】

1、“九二”,“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

四、五阳爻,皆先称九(阴爻则先称六)。二为地之上,表示龙已经崭露头角,才华受到注意了。这时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栽培与磨练。

2、“大人”,德行完备的人,有此可以成为圣君(与九二对应的九五,为天子)。譬如,舜在耕田、捕鱼时,他的卓越表现开始受到尧的赏识,那么舜就是“利见大人”。通常,大人是指有位者,君子则是无位者。

【原文】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

【解读】

1、“君子”,九三是阳爻,亦即刚爻(阴爻则称柔爻),在《易经》的用例中,刚爻为君子,柔爻为小人。三、四是人位,所以九三谈到君子的表现。九三位居下卦(或内卦)之上,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唯有本着乾卦的精神,日夜精进。

2、“乾乾”是健行不息,“若”是词语,有“如此”之意,“厉”与“无咎”都是占验之辞,所论为吉凶祸福。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

【解读】

1、九四之位,上不在天(五、上),下不在田(初、二),中呢?它才由下卦移到上卦之初,进入新的世界,有犹豫不定的情况,所以

又可称之为“中不在人”。

2、“或跃在渊”的“或”是疑辞,“跃”与“在渊”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表示可上可下,要看时机与条件是否配合。保持此一机动状态,就不会有灾难了。在《易经》中,“或”字多用于三爻与四爻。【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九五:龙飞翔于天空,适宜见到大人。

【解读】

1、九五进入天位,又居上卦之中,并且阳爻居刚位(初、三、五为刚位,二、四、上为柔位),称为“当位”,这是既中且正的位置。

2、飞龙上天,可以行云布雨,大显身手。这时所见的“大人”可能有二义:一是天子,二是贤臣,要看此龙本身所居之位而定。事实上,这时龙所象征的人,自己也是德行完备的大人了,可以呼唤同伴共同发挥才干,造福天下百姓。程颐说:“圣人即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有此可知,大人可以指君,也可以指臣。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

【解读】

1、“上九”,每一卦的最上一爻都称“上”(上九或上六)。

2、“亢龙”相对于初九的“潜龙”,达到另一极端。在物极必反的原则下,必须周而复始。“亢龙”前无去路,高处不胜寒,所以“有悔”。

【原文】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用在乾卦整体,显示六个阳爻无首无尾,吉祥。

【解读】

1、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另加“用九”,坤卦另加“用六”。这二卦为六爻皆同的纯阳卦与纯阴卦,所以可以使用(或贯通)于全卦各爻。

2、“群龙无首”即六爻各龙顺时而变、随位而成。由于看出六爻为一个整体,没有首尾、本末、先后、上下之分,所以结果是吉祥的。万物的变化“始卒若环”(开始与结束像是一个连环),无法分辨先后,因此可以一往平等;人面对生命的历程,若能体认变化的微妙,在适当的时候做合宜的事,“顺受其正”(顺着情理去接受它正当的部分),自然心安理得。

【原文】《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彖传》说:伟大啊!乾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开始存在,它也由此主导天体。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各类物种在流动中成其形体。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地出现,爻的六个位置也按照时序形成了。然后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去驾驭天体的运行。乾卦的原理是引发变化,让万物各自安顿本性与命运。万物保存聚合并处于最和谐的状态,就达到了合宜而正固了。乾卦为首,创生出万物,普世

都可以获得安宁。

【解读】

1、《彖》即《彖传》,用来解释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卦义。最初,卦辞亦称彖辞,“彖”字音近“断”,意指裁断一卦的吉凶。后来,为了与卦辞区别,就专以《彖》代表《彖传》。《彖传》属于《易传》(十翼)之一,一般认为十翼是孔子及其后学的贡献。

2、本段所言,是为了解释卦辞“元贞利亨”,因此全文第一句说的是“元”,第二句说的是“亨”,第三句合说“利贞”。最后一句则是赞叹其伟大的效应,使自然界与人世间都平静安宁。

3、“乾元”是指原始的能量(元气),由此创圣出万物。万物处于变化之中,有开始也有结束,并且一直生生灭灭,因此需要一个总源头。《易经》就以乾卦为其象征符号,并且以龙的形象来展现其充满活力又变化无已的特性。

4、文中两次提及的“天”(“统天”、“御天”),在此意指天体(日月星辰以及风云变化等),是人在仰观时所见的至大之象。“天”的概念在古代有多重意义,在此所谓的“天”是指自然之天,与它相对的是大地以及两者之间的万物。自然之天的运行规律称为“天道”,但是一说天道又有二义:一是整个自然界(包括天地与万物)的规律,二是针对人世间的善恶所做的规范及其报应。这些概念将在本书相关部分说明之。

5、“六位”,依《说卦》所云:“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六位是指六个爻的位置,各依据其时而成立。而所谓

的“时”,则来自于对“大明终始”的观察。接着所说的“六龙”,则是指爻辞中以龙来象征六个阶段的表现。“御天”的主语仍是乾元,但是人可以效法这样的作为,依时而进。

6、乾道一直在“变化”之中,而其效应是要让万物各自“正”其“性命”,亦即在变之中有不变,并且使整体形成“大和”状态。如此即是“利贞”。

7、“首出庶物”的首,应指乾卦而言。程颐说:“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咸宁也。”他以乾道与君道对比,可知“首”是指乾卦,而不是“首先”之意。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象传》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

【解读】

1、《象》即《象传》,又可再分为二:《大象》解释卦象,附在《彖传》之后;《小象》解释爻象,附在爻辞之后。但是在《易经》中两者都用“《象》曰”来表示。在此乾卦中,《大象》与《小象》并未分列。自坤卦起,《小象》附在各爻的爻辞之后。

2、《大象》所言,一般都是从上下两个单卦(亦即基本的八卦,各有三爻)的组合上,分析卦象所显示的意义,然后再推述人在德行休养上应该如何取法。譬如,乾卦上下皆是乾,乾为天,乾为健,因此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然后,君子是指立志发挥人性潜能,成

就完美人格者,他在取法此卦时,所要做的是自强不息。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是因为这个阳爻在全卦的底部。九二爻辞“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是肯定德行可以普遍施展开来。九三爻辞“整天勤奋不休”,是说要在君子之道上反复修炼。九四爻辞“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是因为向上进取没有灾难。九五爻辞“龙飞翔在天空”,是肯定大人处于兴旺的时候。上九爻辞“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是说满盈的状态无法长久维持。用在乾卦整体,发现天体的运行无始无终,循环不已,因此不可认定自己居先。

【解读】

1、本位是乾卦的《小象》部分,共七句话,分别对应六爻的爻辞与用九。

2、九三的“反复道也”,是因为它处于下卦之上,为下卦之终,同时面临新阶段的开始,形成极大的挑战。九五的“大人造也”,是说德行完备的人一定会大有作为。

3、“天德不可为首”,乾卦虽位六十四卦之首,以其无限元气创生万物,但是由于万物变化不已,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可认定乾卦居于一个固定不移的首位。换言之,在乾卦六爻中,可以说“群龙无首”,而在全部六十四卦中,乾卦也“不可为首”,如此可以让其

他各卦自然展现。

【文言】

【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文言传》说:创始,是一切善行的首位。通达,是美好事物的会合。适宜,是正当作为的协调。正固,是具体行事的骨干。君子实践仁德,足以担任领袖。会合美好万物,足以符合礼制。维持一切适宜,足以协调义行。守正并且坚持,足以办成事业。君子就是要做到这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代表了创始、通达、适宜、正固。

【解读】

1、《文言》是对乾坤二卦之经文(文)的解说(言),亦即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此二卦代表天地,为一切变化之始,最为重要,所以额外加以说明。本段总述卦辞,以下接着分述六爻的爻辞。

2、有创始才有万物,一切价值由此开端,所以这是众善之长。万物彼此之间通顺畅达,所有的会合皆是美好的。凡是有利或适宜于万物的,皆有其正当性。然后,要完成一事一物,非有正固不可。君子体认“元贞利亨”,可以明白仁、礼、义并成就事业,无异于找到了人间世的康庄大道。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文】初九的爻辞说,“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隐遁的人。他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避开社会而不觉苦闷,不被社会认可也不觉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主张,别人有所疑虑,他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啊。”【解读】

1、本文以师生问答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乾卦各爻对人生的启发。“子”是指孔子。

2、既有龙德,为何要潜隐?因为位居初爻,时机未至。即使德行已著,但是尚未显示效应,尚未受到别人的肯定。有此可见,儒家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立场,同时也保持深刻的社会关怀。

【原文】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文】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处于正中位置的人。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为善于世而不夸耀,德行广被而感化世人。《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君主的德行啊!”

【解读】

1、九二居下卦三爻之中,所以成为“正中”。由于位置适当,龙德发挥了作用。其作用依然是从自己开始,要反身而诚,由近及远,再修己以安人,化民成俗。

2、“君德”,上述的表现已经是君主的德行,但是并未拥有君主之位。若是修养到了君子的程度,则担任君主亦非男式。

【原文】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译文】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应该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辞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知道时势将会如何到来,就设法使它来到,这样才可以同他谈论几微之理;知道时势将会如何终止,就坦然让它终止,这样才可以同他坚守作为。因此,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难啊。”

【解读】

1、九三居下卦之上,走到终点,但是尚未进入上卦,因此面临考验。就下卦而言,它处于上位,就全卦而言,它仍在下位,所以除

了进德修业之外,别无良策。这种考验培养了过人的智能,否则如何可以与他“言几”、“存义”。

2、“几”是几微之理,亦即可以洞烛先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看出了端倪,然后可以预作准备。“义”是适宜,在此指正当的作为,否则没有坚守的必要。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译文】九四爻辞说,“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上去或下来没有一定,但不是处于邪恶的动机;前进或后退也没有一定,但不会离开自己的同类。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都想要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难。”

【解读】

1、九四开始进入上卦,又以刚爻(阳爻)居于柔位(二、四为柔位),显得不够安稳,所以用“或”这个疑辞。由于配合时位而无常、无恒,反而是正确的表现,所以没有灾难。

2、“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表示不论是在出处进退的任何状况下,都必须努力进德修业。这才是“无咎”的真正原因。【原文】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译文】九五爻辞说,“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

意思?孔子说:“声调相同就会互相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吸引;水流向潮湿的地方,火会烧向干燥的区域;云随着龙而浮现,风跟着虎而飘动;圣人兴起,引来万物瞩目。以天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上的天,以地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下的地,万物都是各自随从他自己的群类。”

【解读】

1、九五之位既中(在上卦之中)且正(阳爻居刚位),所以充分彰显了乾卦龙德的精彩。本文所述为变化中各安其位,秩序井然。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圣人作”。“万物睹”的物包含人在内,表示自然界与人间世都获得了安顿。

2、“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说:“龙是水蓄,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这一段所说的是感应,只有圣人在位,万物才会依其感应而真正安定。

3、“本乎天者”是指日月星辰等,“本乎地者”则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

【原文】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上九爻辞说,“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地位尊贵却没有职位,高高在上却失去百姓,贤人居下位而无法前来辅佐,所以他一行动就会有所懊悔。”

【解读】

1、上九位居上卦之终,为全卦之最高位,但是已非九五之中位,所以虽然高贵,却无民无位,亦得不到贤人辅助。此时不必有所作为,否则将有懊悔的后果。

2、乾卦各爻形成一个对比:初九与上九是“潜龙勿用”与“亢龙有悔”,都不宜行动;九二与九五都强调“利见大人”,因为两者皆居中位;九三与九四在《文言传》中都提及“进德修业”,表示自强不息之意。此六爻形成一个整体,始卒若环,首尾相应。《易经》所标举的变化之意,在此得一最佳示范。

【原文】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译文】(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处于卑下的位置。(九二)龙出现在地上,这是因为顺着时势而一步步前进。(九三)整天勤奋不休,这是因为正要进行该做的事。(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这是因为要检验自己的能力。(九五)龙飞翔在天空,这是因为处于上位,可以治理百姓。(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困时会有灾难。(用九)乾卦的元气施展在全卦中,这是因为天下都治理好了。

【解读】

1、本段依各爻爻辞,说明人的行动如何配合时与位来表现。

2、“时舍”是指因时而舍。“舍”是古代行军或旅行时,到了一站住下来。九二的“时”是“地”的上位,并且处于下卦之中位,所

以有较佳的机会。

3、“乾元用九”,因为全卦皆为阳爻,可以上下贯通,无首无尾,形成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亦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与“天下治也”是互为表里的。

【原文】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阳气处于潜伏隐藏的时期。(九二)龙出现在地上,这是由于天下万物纷纭有序并且显现光明。(九三)整天勤奋不休,这是由于随着时势一起前进。(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这是乾卦进展的变革已经来到。(九五)龙飞翔在天空,这是上达天位,可以展现天的功能。(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由于随着时势走到穷困的地步。(用九)乾卦的元气施展在全卦中,这是由于显现了天的规律。

【解读】

1、本段依各爻爻辞,说明其相关的现象是怎么回事。

2、“阳气”是指阳刚的生命活力,亦即乾卦的元气。初九代表一切生命处于萌发状态。九二,阳气升到地面,万物显示了文采与光明。九三,顺着时势抵达下卦的终点。九四的“乾道”,是指阳气所形成的乾卦已经有其进展路线,而有下卦走到上卦了。九五的“天德”,是指天位而言,因为从阳气发展为乾道,接着所体现出进来的莫过于“天”。天德是就天而言,亦即九五已是天子之位,应该治理百姓。

最后用九所说的“天则”,是指天的规律,亦即真正的统治是让乾元的变化自然运作,显示“群龙无首”的和谐境界。

3、本段文字所形成的对比,与前段有所不同。初九与九四,是“阳气潜藏”与“乾道乃革”;九二与九五,是“天下文明”与乃“位乎天德”;九三与上九,是“与时偕行”和“与时偕极”。这三组对照,在《易经》中是常见的,亦即有相应的关系,就是上下两个单卦就其相同位置而呼应。

【原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文】乾卦所象征的是元气,是万物得以创始并且通顺畅达的基础。至于适宜与正固,则是就万物的本性与实情来说的。乾卦的创始作用能够以美妙与适宜在造福天下万物,但是它并不指明自己对什么有利,这实在是太伟大了!伟大啊,乾卦!刚强劲健而居中守正,本身是纯粹不杂的精气。六爻按时位进展运作,向外贯通了万物的实情。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是要驾驭天体的运行。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是要使天下获得太平。

【解读】

1、本段就是前面彖辞再做说明。

2、首先解释“元贞利亨”,“元”是始,“亨”是通,“利贞”则是指万物“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亦即万物要保持天赋的“性情”

(本性与实情)。

3、乾之“大”在于“不言所利”,就是不限定它对何物有利,也即是对万物皆有利,但是毫不居功。

4、乾的元气是纯粹精气,因为六爻皆阳,“其性刚强,其行劲健”,占有五位与二位,是为居中守正。“六爻发挥”,写下万物变化的状况,形成一个周流不虚的整体。“旁通”一词值得留意,因为六十四卦之间皆有此一可能。“云行雨施”,则万物皆蒙其利,而“天下平也”。【原文】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译文】君子以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标,要提现在日常可见的行为中。(初九)所谓的潜伏,是说隐藏而尚未显露能力,行动而尚未成就道德,因此君子不会有所作为。(九二)君子努力学习以积累知识,向人请教以辨别是非,以宽容态度处世,以人爱之心做事。《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因为他具备了君主所应有

的德行。九三上下皆为刚爻,又未居中位(二、五),往上没有到达天位,向下又离开了地位,所以要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难啊。九四上下皆为刚爻,又未居中位,往上没有达到天位,向下已经脱离地位,中间又失去了人的位置,所以用“或”字来描写它。所谓“或”,是疑而未决的意思,所以没有灾难。(九五)至于大人,他的道德与天地的功能相合,他的智能与日月的光明相合。他的行事作风与四时的秩序相合,他的赏善罚恶与鬼神的吉凶报应相合。他的行动先于天的法则,天的法则不会违逆他;他的行动后于天的法则,他就会顺应天的法则所界定的时势。天的法则尚且不会违逆他,那么何况是人类呢?何况是鬼神呢?(上九)所谓的“亢”,是说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只知道获得而不知道丧失。只有圣人吧?能知道进退存亡的道理而不致偏离正途的,大概只有圣人做得到吧?

【解读】

1、本段是对《象传》(包括《大象》与《小象》)所作的说明。首先谈的就是自强不息,“以成德为行”。以下接着分述六爻。

2、九二的“君德”,意指处于下卦中位,君主之德已具,但是毕竟未到九五可以大显身手的阶段。

3、九四比起九三,多了“中不在人”一语,是指它已完全脱离“地位”,而接近“天位”,这不是人的合宜位置。此时的“或”代表警觉状态,保持可上可下的弹性,所以“无咎”。

4、九五的一段描述是常被引用的材料,但是意思不够明确。“与

天地合其德”,是指天地有大生广生之德,在天地是功能,在大人则是道德。“与日月合其明”,是指大人的智能不会受到遮蔽,可以洞察一切真相。“与四时合其序”,表示大人的施政合乎时宜。“与鬼神合其凶吉”,所指应是大人对于百姓的善恶所作的裁决与赏罚,符合鬼神的吉凶报应。“先天”与“后天”二词,表示天的法则在运作上有一定的时机,所以应以“天的法则”来翻译“天”。至于此一法则所代表的是主宰之天或自然之天,则仍有讨论空间。

《周易本义》之乾卦

朱熹注《周易本义》 朱熹《周易本义》之第一卦乾 周易上经 周,代名也,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帮谓之易,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以其简表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画,文王周公之辞也,并孔子所作之传十篇,凡十二篇,中间颇为诸儒所乱,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尽合古文,吕氏又更定蓍为经二巻,传十巻,乃复孔氏之旧云。《易經》第一卦乾乾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一者,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各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晚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卦仿此。 初九:潛龍,勿用。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为初,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潜龙勿用,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爻之吉凶,所谓爻辞者也,潜,藏也,龙,阳物也,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此爻变者,当观此象而玩其占也,余爻仿此。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陷,泽及于物,物所利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二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蓍,常人不足

易经释义-----乾卦、屯卦

<易经>释义-----乾卦、屯卦 <周易>的研释,众说纷纭,仁智互见,各是其所是。钟情于它的大家比比皆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才如我等也想瞅瞅这座处于云雾里的大山,看看它到底长的是啥俊俏模样。 古来释周易,大抵对原文字句进行解释,即这句话为何如此如此,这个字应做如此如此解释,不妨先把这种方法姑且称为“顺释”,即前提是认为《易〉所言都是正确的,继而解释为何正确,然如果前提认为〈易〉所言是虚,继而以排除法证明<易>所言非虚,这种方法研读起来真别有一番味道,受益确是不菲。须知文学的最终功用乃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下面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众所周知,此卦为第一卦,名为乾。1〉潜龙,勿用,用之如何,用则其一欠火候,于事无补反而生害;其二分精神,不能聚齐一处,其效差矣;其三既定目标受其干扰,于进程有毁。2〉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未见大人,未得师教,其进步亦缓矣,且如迷惑于方向,则易做出南辕北辙之事。3〉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之爻,处正中,犹事之竟其半,此时洋洋自得,恐内外俱损,反不如其初矣。 4〉或跃在渊,无咎,此爻言为无咎,所谓天高海阔任鱼鸟飞跃,腹饱腿健自然欲自由翱翔,龟息弗动,不利其速进。5〉飞龙在天,其位也高,其气也骄,其势也大,不教前车之师作鉴,将有悔矣。6〉龙终日乾乾,无有悔恨,亢龙,必有恨事,然久处高位,所谓盈不可以久也,规律使然,为自然变化之功。用九:群龙有首,将有悔事,无首大吉,即处高位而不骄,纳谏如流,坚持民主平等的规则处事,则可延缓衰老。 将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次序颠倒如何,比如说潜龙,勿用。下面接着是飞龙在天,在下是或跃在渊,何如?根据字句的表面意思,大家联系起来想一下,就知道这一卦讲的是一个事物的发展历程,或说是发展规律。每一爻都是上一爻的情况的进一步发展,如阶梯状,大家不妨全部把顺序打乱重排,其结果是:原文却是最好的。 以上从两个方面的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其他六十三卦也可用此方法来释读,有兴趣的,不妨一试。 《周易》第三卦“屯”,其六三有云: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以上句子,应总结如下; 一、从地点上来讲,陌生复杂的环境、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环境不进入,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 二、从经营行业上来讲,切不可贸然踏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特别是资本投资,否则,往吝。

乾卦(原文+译文)

-25- 《周zhōu 易yì》上shàng 经jīng 乾qián 卦guà 第dì 一yī 乾qián 下xià 乾qián 上shàng 乾qián 为wéi 天tiān 《乾qián 》:元yuán 、亨hēng 、利lì 、贞zhēn 。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 共64卦,上经30卦,下经34卦。 本卦为上经第一卦:乾卦 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乾象征天 本卦上卦乾为天 下卦乾为天 故曰:乾为天 《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译:有天地,然后万物产生。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 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 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化生出万物。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天之阳气是开创万物的本源,称为“元”, “元”既元始,创始,开始。如:公元元年,元旦。 天能使万物流动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亨”既亨通,畅通,通达。 天能使万物适宜,各得其利,称为“利”, “利”既利和,和谐,适宜。 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贞”既贞正,正固,守正。 总之,天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谐,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乾坤两卦位列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之根本,也可称为“祖卦”,历来受研读《易经》者重视。 《易经》把乾坤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是有原因的。《易经》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本原,乾坤象天地,六十四卦象万物,天地在万物之先,所以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屯蒙诸卦列乾坤之后。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认为天体现着元始(元)、亨通(亨)、和谐有利(利)、正固持久(贞)四种德性,其所以如此,在于天乃积聚诸阳气而成,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而各有其利,坚固贞正而得其所终。这种运行不息的阳气,变化无穷,沿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 因此,《易经》赞美天,事实上是赞美阳刚之德,从义理上引申,揭示了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勉励人们要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易经第一卦《乾卦》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 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伟大呵,乾元!万物就是因为有了它才开始,故而本于天。云气流行,雨水布施,众物周流而各自成形,阳光运行于(乾卦)终始,六爻得时而形成,时乘(《乾》卦六爻)的六龙,以驾御天道。(本于天的)乾道在变化,(万物)各自正定其本性与命理,保全住太和之气,才能“利贞”。始出众物,万国皆得安宁。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 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解读】艾薇你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从古至今,你的才能越大,得到重用的机会就越小,小人物用你,可能你看不上他,大人物用你,又怕你功高盖主,所以宁可不用。你想一跃飞天,条件还没具备,时机远不成熟,先忍着吧!潜龙勿用就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利用低潮充实自己,早晚能大展宏图。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1 这一贴写得很艰难,经常是想得很好,但是写出来后是一堆胡言乱语。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易经》采用的是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并行处理信息,而书面文字是线性的,有先后次序的。结果就像把一个有图案的皮球,剪碎贴到平面版上,如果不知道原来皮球的图案,你从平面上是很难想象他原来的样子的。我想这是一切解释或解读《易经》的文献或书本都面临的问题,你不懂,不管你怎么看都不懂,你懂了,一看就明白。就像一个没吃过糖的人,你就算写一百万字,也还是不能让他明白糖是什么味道,但是如果吃过,一个字足以:甜。 一般我考虑执行问题时用西方的流程结构(金字塔或递阶控制结构),这时可以很清楚的写出框架来,就像我以前在管理帖子中写的那种风格,简单,明了。 但是我寻找创意时往往用意象,例如一条船,一幢楼,或者一座山等等。当采用这种意象来思考时,往往用的是类比的思维方式,这时由于是并行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要想把大脑考虑的东西整理成有结构,有层次的东西,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一般到筛选完各种创意后,才能形成单一逻辑的东西,这时才能用文字或语言说清楚我在想什么。(不知这样说是否清楚?) 所以本来信心满满的我,越写越没信心,尤其是乾坤二卦,是解读《易经》的入门,搞懂了乾坤,也就搞懂了《易经》。所以想写清楚非常不容易。现在看来,再怎么努力,也仍然是平面上的皮球拼图,而不是皮球本身。 我个人认为《易经》的思想基础仍然与《黄帝内经》一样是天人合一。同时采用的是同样的借象比喻,或借象附会法。 而且《易经》里的描述单词是多义的,看不同场合就有不同意思。这点我在写《黄帝内经》的帖子中已经提到,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描述并不一一对应,有时同样的单词描述的是不同对象,有时不同的单词描述的是同一概念。 而其中最为典型,含义最为复杂的莫过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N种含义和解释。而这是解释整个《易经》的关键。 不过在乾卦中,我认为元亨利贞描述了天的特性,解释是这样: 元:描述事情产生的根源,根本,例如元气或阳气,因为天的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 也描述一种空灵状态,中国传统是认为万物生于无(所谓无生有,有生万物),而有空才可以有载,有载才可以有物。元是一切的开始。这是一种博大的状态,一切皆可以产生。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是是指赤字之心:虚静,空灵,宽宏,包容,无情无欲。只有这种心境的虚空,才能包容万物。 亨:同理,亨的本义是通达,通透。天能使万物品类流布成形,无不亨通。 所以亨是一种一切无碍,一切畅通。是一切顺利的开始。而通达无碍正是天的特征之一。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时就是那种轻松,放松的状态:不滞,不执,不臆,不我,无惧,无待。也是想成大事必须有的状态。其实我们日常只要心中有滞碍,就会糊涂,身上有滞碍,就会疼痛。 利:利的本义是和,只有物和才会有成。其实天就是这样,阴阳平衡,四季往复,运行不息,并能使物性和谐,各得其利。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那种平衡、和谐、顾盼自如、神清气爽、自信平和。 贞:贞的本义是正,只有正成方可藏,才能有所得。天又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不偏,不倚,不急,不燥,中和,平实。(其实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中而不倚)。其实现实我们都知道投机者可是得逞一时,但是长远来看还是做事踏实稳健的人获得成果的多。 总之,天的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自然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的功德,故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四德。

论易经乾卦六爻与企业发展各阶段

论《易经》乾卦六爻与企业发展各阶段 【摘要】《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至今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而现代企业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他们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些关系,易经中的智慧是否能对企业有所启发,使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所启示?笔者据相关书籍、文章对《易经》中乾卦六爻进行阐释解析,来论述易文化中乾卦对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联系与启发。 【关键词】:乾卦六爻企业发展阶段 【引言】:《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指点人生,辅佐事业。《易经》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是说明宇宙变化的法则和运用的一门学问。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为首卦,其他六十三卦均要以它为指导才能获得正确的解释。因为爻是易经的最基本符号,所以乾卦的深刻内涵就蕴藏在其六爻的爻辞中。这样,乾卦六爻的爻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易经最主要精髓的一个反映。而乾卦六爻的爻辞完整地描绘出了一个事物发生、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这对我们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让我们懂得企业所做的一切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违逆规律。《易经》六十四卦中每卦分为六爻从下到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笔者认为乾卦六爻正好对应企业发展六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企业都有其具体特点,也有其发展策略。下面笔者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初九:潜龙勿用——创业期 龙潜于深海,雄志暂沉埋。 且待风雷日,长舒万里怀。 乾卦第一爻的爻位叫初九,其爻辞为“潜龙勿用”。“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六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对应于企业的创业期。在这个阶段,各种资源都刚刚从不同的主体手中汇集到一块,不仅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而且设备与设备之间,都还没有达成协调,企业组织也没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各方面的经验都不足,其运行效率和效益十分不稳。在这个时期,不管股权是怎样分配的,工作是怎样分

_周易_乾卦今古文考证

第29卷 第4期 Vol.29 No.4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年 8月 Aug.2013
《周易》乾卦今古文考证
陈居渊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 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 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 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周易;乾卦;今文;古文 中图分类号 : B2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3210 (2013) 04-0081-06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 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 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 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 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 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 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为了行文方便,今 本《周易》简称“通行本”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周易》简称“帛书本”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周 易》简称“阜阳汉简本”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 书《周易》简称“上博竹简本” 。 乾,元亨利贞。 “乾” , “乾”通“健” 。 《经典释文》 : “ 《说卦》 云: ‘乾,健也。 ’ ” 《广雅?释训》 : “乾乾,健也。 ” 证之今帛书本,此条卦辞“乾”字作“键” 。 “健” 、 “键”古音同属愿韵,可以互借。考《说文?乙部》 “ ,籀文乾” 、 《集韵?僊韵》 “乾,徤也。籀作 ” 、 《字汇补?乙部》 “ ,籀文乾字” ,知作“乾” 、 “键”同为今文,作“ ”为古文。 “元” , “元”通“顽”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乙本《道经》 : “众人皆有以,我独元以鄙。 ”通行 本《老子》第二十二章“元以鄙”作“顽似鄙” 。今
收稿日期:2013-05-03
帛书本于此条卦辞作“元” ,证之通行本涣卦六四 爻辞“元吉”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亦作“元吉” , 知作“元”为古文。 “亨” , “亨”通“享” 。 《隶释?酸枣令刘熊碑》 : “子孙亨之。 ”洪适注: “碑以亨为享。 ” 《说文?亯 部》 : “亯,献也。享,篆文亯。 ”段玉裁注: “据玄 应书,则亯者,籀文也。小篆作 ,故隶书作亨。 作享,小篆之变也。 ” 《玉篇?亯部》 : “亯,今作 享。 ” 《集韵?庚韵》 : “亨,古作亯。 ”由此,则“亯” 同为“亨” 、 “享”之古文。项安世《周易玩辞》卷 四“用亨”条考证云: “ 《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 子’ 、 《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 、 《益》六二‘王 用亨于帝’ 、 《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四爻句 法皆同。古文亨即享字,今独《益》作亨读者,俗 师不识古字,独于‘享帝’不敢作‘亨帝’也。 ”按, 古“亨”字兼有三义,加一画作“享献”之“享” , 加四点作“烹饪”之“烹” ,皆通用。黄侃《说文 笺识》 : “亯,古亦读喉唇二音。一读亨,一读烹。 亯有四义,一曰亯献,二曰亯受,三曰亨通,四曰 烹调。 ”考今本、帛书本,于此条爻辞皆作“亨” 。 又考上博竹简本,凡“亨”字皆作“卿” ,疑“卿” 字即为“乡”字。在金文中, “卿”与“乡”同为 一字。 《墨子?尚贤中》 “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 ,
作者简介:陈居渊(1 9 5 2 - ) ,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易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史。 ? 81 ?

易经乾卦详解

易经乾卦详解 作者:大成之道国学院张成院长 易经一书。自分数类。曰卦、曰辞、曰传、曰图。合之曰易经。实则卦与爻辞为经。余则传也。图说也。卦与辞又非同类。卦象在前。文辞在后。文辞亦有所别。有属原辞。传于口者。有属后人推衍成文者。有从他易续纂其言者。有合古今占候明着其义者。故易有数体。而皆以卦爻为主。卦爻自古迄今末有异也。虽因序有先天后天之殊。其卦末变也。因占有连山归藏之别。其象末易也。故伏羲文王易有异。而卦无异。用有殊。而象不殊。则以卦皆此卦。象皆同象也。卦用无尽。则其辞无尽。卦象不易。则其意不易。学者欲通其变。先求其常。欲究其用。先索其意。卦六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皆其常数。乾上坤下。水润火炎。皆其定义。学者当就是以求之。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及其彖象之辞。位时之义。凡关卦之所立。意之所存者。皆载于经。可一一进而研习焉耳。 六十四卦乾坤为首。明各卦皆自乾坤出。而坤又在乾后。明阴之生于阳。故言卦必先乾坤。而尤必先明乾卦。乾为万物之始。一切生化之本。其位高。其德全。故能为万物之主。今先就卦爻之象。与彖象之辞。分别释之。乾之卦象、以爻成。重之为。凡六位。此凡卦皆同也。六位者以天地上下具六位也。卦原三爻。六位则为六爻。以分配天地人而别其阴与阳也。天曰阴阳。地曰柔刚。人曰仁义。三者皆两故六。六位立。天地人之阴阳数皆见矣。夫后天之中。有阳有阴。不独存也。一刚一柔。不独生也。一善一恶。不独行也。故吉凶福祸。顺逆利害。正邪明暗。消息进退。莫不相倚而成。相丽而名。此天地人各有阴阳。而卦爻乃有六位也。乾之六位。上乾下乾。其象同。其名一。故为纯阳。纯阳由爻言之。非由位言之。既有六位自含阴阳。一三五阳位。二四六阴位。位自有阴阳。非爻之阴阳也。故三位之。则可名阳。若重之为六。是已生化而合阴阳。三属阳。六属阴。由阳生阴。故其生必阳。其成必阴。此就卦爻言也。若进而推之则阳生阴。阴又生阳。生化无穷。阴阳至纷。不可尽述。此则以卦之六爻。爻分阴阳言之耳。乾卦虽因爻位而备阴阳。然其体阳也。卦本无体。以爻为体。爻之阳者、卦亦阳。爻之阴者、卦亦阴。或以爻之类言。或以爻之数言。皆别于位也。故卦有阴阳。爻有阴阳。位有阴阳。时有阴阳。位者定方。时者异宜。有位则有时。有时而后位可明也。故六位有六时。或因时见位。或因位见时。故曰六位时成。苟无时。则位无用也。乾卦六位亦有时。故纪爻之数。一数其位。一数其时。一数其爻。一数其类。类者即阴阳也。故有初与上二三四五之数。九六之名。初言时也。上言位也。二三四五亦时亦位也。九六类也。以六爻赅时位。言时失位。言位失时。故时寓于初。纪其始也。位寓于上。志其高也。由时言之。则为初中终。由位言之。则为上中下。而二者并居不孛。并行不疑。用时。则自初至上。皆可以时数。用位。则自上至初。皆可以定数。而爻之所象不异。故六位时成

周易-乾卦第一

○初chū九jiǔ:潜qián 龙lóng ,勿wù用yòng 。 《象》xiàng 曰yuē:潜qián 龙lóng 勿wù用yòng ,阳yáng 在zài 下xià也yě 。 ○九jiǔ二èr :见xiàn 龙lóng 在zài 田tián ,利lì见jiàn 大dà人ren 。 《象xiàng 》曰yuē:见xiàn 龙lóng 在zài 田tián ,德dé施shī普pǔ也yě 。 ○九jiǔ三sān :君jūn 子zǐ终zhōng 日rì乾qián 乾qián ,夕xī惕tì若ruò厉lì,无wú咎jiù 。 《象》xiàng 曰yuē:终zhōng 日rì乾qián 乾qián ,反fǎn 复fù道dào 也yě 。 ○九jiǔ四sì:或huò跃yuè,在zài 渊yuān ,无wú咎jiù 。 《象xiàng 》曰yuē:或huò跃yuè在zài 渊yuān ,进jìn 无wú咎jiù也yě 。 ○九jiǔ五wǔ:飞fēi 龙lóng 在zài 天tiān ,利lì见jiàn 大dà人rén 。 《象xiàng 》曰yuē:飞fēi 龙lóng 在zài 天tiān ,大dà人rén 造zào 也yě 。

○上shàng 九jiǔ:亢kàng 龙lóng 有yǒu 悔huǐ 。 《象xiàng 》曰yuē:亢kàng 龙lóng 有yǒu 悔huǐ,盈yíng 不bù可kě久jiǔ也yě 。 ○用yòng 九jiǔ:见xiàn 群qún 龙lóng 无wú首shǒu ,吉jí 。 《象xiàng 》曰yuē:用yòng 九jiǔ,天tiān 德dé不bù可kě为wéi 首shǒu 也yě 。 ○《文wén 言yán 》曰yuē:元yuán 者zhě,善shàn 之zhī长zhǎng 也yě;亨hēng 者zhě,嘉jiā之zhī会huì也yě;利lì者zhě,义yì之zhī和hé也yě;贞zhēn 者zhě,事shì之zhī干gàn 也yě。君jūn 子zǐ体tǐ仁rén ,足zú以yǐ长zhǎng 人rén ;嘉jiā会huì,足zú以yǐ合hé礼lǐ;利lì物wù,足zú以yǐ和hé义yì;贞zhēn 固gù,足zú以yǐ干gàn 事shi 。君jūn 子zǐ行xíng 此cǐ四sì德dé者zhě,故gù曰yuē:“乾qián :元yuán 、亨hēng 、利lì、贞zhēn 。” ○初chū九jiǔ曰yuē:“潜qián 龙lóng ,勿wù用yòng 。”何hé谓wèi 也yě?子zǐ曰yuē:“龙lóng ,德dé而ér 隐yǐn 者zhě也yě。不bú易yì乎hū世shì,不bù成chéng 乎hū名míng 。遁dùn 世shì无wú闷mèn ,不bú见jiàn 是shì而ér 无wú闷mèn 。

易经的智慧乾卦六龙

易经的智慧06-乾卦六龙 素材来源:泰学传媒《易经的智慧》; 主要口述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 记录者:北京美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丽娜。 自古以来,龙作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被中国人所尊崇,中国人也将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在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的《易经》中,首卦便是以龙为代表的乾卦。乾卦以六条阳爻为卦象,表示宇宙的广阔和层出不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将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呢?而《易经》首卦的六条阳爻之龙,又暗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呢?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将引领我们一起感悟《易经》的智慧,请继续关注《乾卦六龙》。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叫做龙的传人,特别是当我们中国人跟西方人交流得多了以后,我们更是充满了疑惑。因为欧美,他们对龙的观感是不好的,多半认为龙是很邪恶的,为什么你们中国人会特别喜欢龙呢?我们任何地方,它都要把龙的形象,把它显示出来,甚至于把自己的子女,都当做龙子龙女来看待,这什么道理?因为,我们知道龙,它最起码有三个特性。第一个,它变化多端,它是最会变化的,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任何一种动物,没有它那么多变化。第二个,它比较难缠,你掌握不住它。第三个,它显得神通广大,你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它。因此,我们就想到两件事情,一个是说这么神通广大,这么难缠,这么变化多端的,我如果采取跟它敌对的话,那我一辈子痛苦,因为我搞不过它。我不如怎么样,抱着龙,跟

它合为一体,然后借力使力,随着它翻转,反而比较方便也比较安全,我想这是我们第一种想法。第二种呢,就是我们对龙很羡慕,说你看,你地上也能活,空中也能飞,当中你也可以安顿你自己。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它能够像龙一样的神通广大、随时应变、无所不通。我们都知道,人生要面临很多很多的困苦、艰难、阻碍,如果我们像龙一样,那该有多好,因此我们就会把乾卦这个具有充分创造力的一个能量,用卦来加以模拟。 乾卦的大象,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你看天空,它最主要是什么,就是云行雨施,它有云有雨才叫天空。如果天上有物质,它统统掉下来,它没有,它空无所有,所以叫天空。但是它有云它有雨,云雨要动,云雨不动的话,那这个天气凝固在那里,那是很闷的,那草木也很难长大,所以云要行,雨要施,所以叫做行。就是天如果不运行的话,那个空气不流通就糟糕了。健呢,健不是说刚而已,而且要持久才叫健。你很刚,一下折断了,很行,一下变不行了。持久地运行,才叫天行健。 我们看到太阳持久地不停地,起来,下去,再下去,空气不停地流动,有时候有云,有时候有雾,有时候下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就觉悟到,我做一个君子,我应该向天学习,学习什么?自强不息。 天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易经》中的乾卦,正是寓意着,宇宙自然万物统领于天,体现天的意志。那么在乾卦的六条阳爻,究竟都寓意着怎样的含义呢?自下而上、乾卦的初爻,又是什么意思呢?

2018尔雅《周易的奥秘》2套期末满分答案

尔雅- 《周易的奥秘》期末满分答案(2 套)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出自()。(1.0 分)
1.0 分
?
A、
《诗经》
?
B、
《道德经》
?
C、
《庄子》
?
D、
《周易》
我的答案:B
2
乾卦卦辞中的“元”可比作四季中()的德。(1.0 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A
3
“地中生木”出自()卦的象辞。(1.0 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选项出自节卦的是()。(1.0 分)
1.0 分
?
A、
泽上有水
?
B、
泽上有雷
?
C、
木上有火
?
D、
泽中有火

我的答案:A
5
“亢龙有悔”出自()。(1.0 分)
1.0 分
?
A、
《史记》
?
B、
《周易》
?
C、
《老子》
?
D、
《尚书》
我的答案:B
6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出自()。(1.0 分)
1.0 分
?
A、
《论语》
?
B、
《易传》
?
C、
《礼记》
?
D、
《老子》

1易经详解-乾卦

乾为天 【原文】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 【解读】 1、《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 2、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 3、《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变化生出万物。 4、“元亨利贞”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由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 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解读】 1、“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次是初、二、 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巽揲(die,二声)蓍(shi,一声)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 2、“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上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 【解读】 1、“九二”,“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

2019年周易的奥秘尔雅答案

1.1 1 《周易》后天卦一共有(D)卦。 A、8 B、16 C、32 D、64 2 坤卦代表(C)。 A、人 B、山 C、地 D、天 3 与否卦卦象相反的卦是(B)。 A、乾卦 B、泰卦 C、坤卦 D、艮卦 4 乾卦是纯阴卦。(×) 5 讼卦卦象是乾上坎下。(√) 1.2 1 《周易》中文言传、系辞传来源于(A)。 A、孔子 B、周公 C、文王 D、孟子 2 “生生不息”最早出自(B)。 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尚书》3 相传,各卦的爻辞是周公所作。(√) 4 《周易》在儒家看来,仅仅是本算命的书。(×) 1.3 1 乾卦代表(A)。

A、天 B、地 C、风 D、雷 2 乾卦卦辞中的“元”可比作四季中(A)的德。 A、春 B、夏 C、秋 D、冬 3 乾卦卦辞中的“亨”可比作四季中(B)的德。 A、春 B、夏 C、秋 D、冬 4 乾卦四德可以比作春夏秋冬四时。(√) 5 乾卦卦辞中的“贞”可比作四季中秋季的德。(×) 2.1 1 “自强不息”出自(C)卦的象辞。 A、坎 B、离 C、乾 D、坤 2 阳爻用数字(A)来指代。 A、九 B、八 C、六 D、四 3 “潜龙,勿用”是乾卦(D)的爻辞。 A、上九 B、九五 C、九三 D、初九 4 “亢龙有悔”出自(B)。 A、《史记》 B、《周易》 C、《老子》 D、《尚书》5 阴爻用“六”来指代。(√) 2.2

1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出自(B)的爻辞。 A、乾卦 B、坤卦 C、需卦 D、离卦 2 屯卦讲的是(C)。 A、天 B、地 C、人 D、风 3 屯卦是(D)之卦。 A、天子 B、大夫 C、自然 D、诸侯 4 “乘马班如,注血涟如”是屯卦(B)的爻辞。 A、初九 B、上六 C、六四 D、九五 5 “厚德载物”出自坤卦的象辞。(√) 6 屯的象是震下坎上。(√) 2.3 1 拥有“坎下艮上”卦象的是(A)。 A、蒙卦 B、需卦 C、屯卦 D、讼卦 2 需卦的卦象是(B)。 A、乾上坤下 B、坎上乾下 C、震下坎上 D、坤上坎下3 讼卦主要论述了关于(A)的世相。 A、争讼 B、自然 C、天地 D、君子 4

国学宝典《周易》第一卦:乾卦

国学宝典《周易》第一卦:乾卦 《周易第一卦: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

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周易乾卦对人生的启示

周易乾卦对人生的启示 《周易》乾卦對人生的啟示 張豐惠台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高雄分會秘書長 從文化發生的角度來探析、研究中國文化,則不能不首先想到《周易》。《周易》通行本和帛書本均含《易經》和《易傳》。《周易》或是中國古代卜官在長期積累起來的十分豐富的卜筮記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一部占筮書,所以宋代大儒朱熹云:「易本卜筮之書」。然而《周易》蘊含極豐富的哲理,豈可僅以「卜筮之書」視之,況且《周易》亦相當廣泛地展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結構以及生活方式、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心理結構等等。其次,《周易》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森羅畢備,層層推演,實是深具邏輯,可與時俱移的變動機制;而其所蘊含的天人合德中心思想,則屬中國騰衝超拔,歷百世未衰的不變核心。《周易》特有的「太極和諧」、「陰陽變易」、「剛柔相摩」、「時位中正」、「生生之德」等思維,尤為巧妙掌握「變與不變」分寸,既權變又守常的靈活思想。事實上,《周易》冠居群經之首的意義至為弘深,影響至為廣大。歷代大儒乃至今日的研究者均視《周易》為中華文化的本根,故班固《漢書〃藝文志》稱《周易》1之作乃「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因革損益,通先聖後賢之憂而成。《史記〃 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 2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漢書〃儒林列傳》云:「自魯商瞿子木受 3易孔子,……故傳受者不絕也。」而論及六家要旨內容,甚至直引「易曰:天下4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為其開宗明義。東漢鄭玄《六藝論》云: 「《易》者,

5陰陽之象,天地之所變化,政教之所生。」誠然,《周易》實乃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吳康《周易大綱〃序》云: 易為中國最古之哲學書,始以卜筮傳,逮十翼諸辭,先後間作,探賾索隱, 鉤深致遠。凡宇宙自然之理,人物事變之情,曼衍恢弘,涵苞無外,遂使 皇古卜筮之書,轉為幽思經緯之作;於象數之中,窮義理之致。而易為中 6土最古哲學經藉……洋洋乎宰制萬物之義,具存斯文矣, 可見《周易》確是中國學術之源,亦是六經機樞所在。張其成《易學大辭典》云: 《周易》構成中華文化最穩定、最本質的內核,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面貌、 特色和趨向,決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審 美意識及風俗習慣。它不僅在本體論、方法論上給人以指導,而且在行為 方式上給人以啟迪;不僅滲透到最深層的思維方式,而且滲透到實用性的 1漢〃司馬遷著,《史記》:台北:金川出版社,1977年7月,初版:,頁1704。 2見《史記〃孔子世家》,頁1937。 3漢〃班固著,《漢書〃儒林列傳》: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10月,初版:,頁3597。 4見《漢書〃藝文志》,頁1746。 5 東漢〃鄭玄著,《六藝論》,《百部叢書集成原刻景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頁1。 6吳康著,《周易大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11月,臺1版7刷:,頁1。 1 操作層面,不僅在哲學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人文社會科學、自 7然科學各學科均有重要影響。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活水』」。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云: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 8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周易乾卦与战略管理

第一章绪论 近些年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国的企业只有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界兴起对《易经》、《老子》、《论语》、《孙子兵语》等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热,这是管理发展趋势要求的反映。很多管理专家已经认识到《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21世纪将由科学管理走向哲学管理,这种发展趋势必然要求管理哲学的兴起和文化的回归。《易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竞争加剧,也就不难理解了。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类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发展前途充满变数。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之外,一些精明的企业领导人已经将视线投向传统文化领域,其中,《周易》对企业战略管理作用,已经得到了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用《周易》来解决企业管理中更现实、更客观、也更确切急需的“是”与“否”的问题。并且企业家更是直接利用《周易》来解决投资决策问题、人事甄选问题、企业经营环境问题、企业家的人身风险问题等等。《周易》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二章周易的简介 2.1 周易的介绍 《周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也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2.2 周易的内容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象与卦爻辞。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易经的乾卦与坤卦详解

易经的乾卦与坤卦 1、潜 乾卦第一爻:潜龙勿用 勿用就是站在不用不用的立场来用。 做好充分的准备,蓄势待发 2、现 利见大人:①表现得有大人的风范 ②要得到大人的赏识

3、惕 无咎:只要行得正、做得正,就算有些小过错,也会很容易得到谅解。 不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一定要尽力。 能屈能伸 警惕,是再准备,再充实,准备跳跃 4、跃 鲤鱼跃龙门,跃得过就是飞龙在天,跃不过就掉进深渊,天渊之别。

5、飞 九五飞龙在天。九五之尊就是从此爻而来 6、亢 飞龙在天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因为亢龙有悔。(是很惨的)话不可说得太满,事不能做得太过

乾卦告诉我们,就算是龙,在不同的阶段,也要做出不同的调整。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调整。 群龙无首: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当踩到霜的时候,要想到坚冰将至,提早做准备 此爻告诉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 直:向上,去支撑领导 方:立场坚定 大:肚量要大,心胸宽广 不习无不利:不要染让得意忘形那些劣习,要地道。地道就是地的本性

此爻告诉我们当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要认识到配合上级工作就是本分。 含:是内敛,是深藏不露(深藏不露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说的) 心里合理判断,嘴上妥当表达 或:是困惑,办公家的事要心存困惑,才能认真 无成有终:只是把事情做好而已,没有成就 此爻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去争夺功劳,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能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 括囊。像口袋一样,口风紧,说妥当的话 要多听少说,就不会引来麻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