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党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赣州市委“三送”办要求,现将《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转发给你们,请速发至各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驻村工作队。

中共瑞金市委“送政策、送温暖、

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28日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

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时刻,在纪念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于2012年6月28日发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是赣南苏区人民几代人、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梦想,是918万赣南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喜事。

《若干意见》得以顺利出台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的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间浸透了市委主要领导文清书记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若干意见》全文约1.2万字,除引言外,包括11章,45条。《若干意见》绘制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是赣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赣州亘古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开启赣州未来发展的新纪元。《若干意见》对赣州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指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要深刻领会,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充分挖掘《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扩展政策的容量、放大政策的效应。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机遇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

赣南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还存在着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这“四个特殊”是《若干意见》出台的总体背景。

1、《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若干意见》开门见山地提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赣南苏区的特殊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2)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3)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4)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2、《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历史贡献的真情回报。

《若干意见》在第一条明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突出表现在:(1)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持。据史料记载,赣南苏区240万人中有33万参加红军、60余万支前参战,很多家庭是“全家革命、满门忠烈”;在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有3名赣南籍将士倒下;赣南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7.5%、43.8%。(2)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了巨大的物质资源支持。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人民购买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公债368万元,占发行总数的76%,加上随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直属瑞金支行2600万元存款,两项折现银价高达1500多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南人民为支援国家建设

不遗余力、倾心奉献,1949年以来共调出木材2450万立方米,输出钨精矿130万吨和25万吨稀土。

3、《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困难的体察入微。

赣南苏区的特殊困难突出表现在:(1)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现在赣南苏区的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四成。赣州国土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0.41%、0.68%,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0.15%,全市财政支出中三分之二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2)是全国比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比其他一些贫困地区还要贫穷。目前,赣州18个县(市、区)仍有国定贫困县8个,省定贫困村1119个;10个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11个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县。

4、《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对赣南苏区特别的关心关怀。

《若干意见》得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关心和支持。去年底以来,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就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问题作出了13次重要批示。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对此也作了重要批示。一些中央老同志心系赣南,情倾老区、鼎力玉成。体现了中央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作为新一代苏区儿女要永远记在心上,赣南人民应该永记党恩、永铭党情,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二)《若干意见》出台的主要过程。

《若干意见》的出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酝酿阶段: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从2010年11月19日,市委文清书记在向省委苏荣书记汇报工作时提出,恳请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发展振兴规划工作,到

2011年11月上旬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若干意见》的酝酿阶段。

启动阶段: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2月。文清书记亲自部署正式启动了对赣州市情的全面调查,开展了贫困状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66个专题调研,形成了《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到2012年2月中旬文清书记主持召开了四届市委第十四次常委会,组建驻京工作组等机构,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工作。

出台阶段:从2012年2月到2012年6月。2012年2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带领调研组到赣州调研,4月10日-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同志率领国家42个部委149名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实地调研。5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代国务院起草形成《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并发函至53个国家部委征求意见,6月14日正式呈报国务院,2012年6月28日《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可以感受到《若干意见》来之不易,过程艰辛。

苏区振兴发展,整个过程体现了艰难、艰辛、艰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是一件通天大事。说它是通天大事,一是人民的事情大于天;二是顶层设计,它是国家战略;三是只有国家最高层领导审批后,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赣南仅仅是一个设区市,要做好这通天大事,难度可想而知。《若干意见》涉及几十个部委,他们都参与了调研,都必须签署意见。所以,《若干意见》从起草报告,到专题报告、调研报告、意见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到上会研究,再到最后批准,真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锤百炼。所

以为了争取说服部委这些同志,争取多给一些政策,多给一些好的政策,市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领导和部门及县(市、区)的同志,反复上门汇报、沟通、陈请,与国家部委开展了数十次高密度、大范围的对接,特别是当一些影响重大的政策被卡住时候,心中的那份焦虑、急躁,简直无法言状。“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这其中的艰辛,才能切身体会到这份政策的沉甸。在北京汇报和对接过程中,有的国家部委的领导不在,我们的同志就在部委门口蹲守;有时国家部委领导忙于事务,我们的干部就在其办公室坚守,直到见到部委司局领导乃至处长为止,从不轻言放弃,确实是非常艰苦、艰难、艰辛。国家部委领导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项,我们的干部能坚持不懈地解释汇报,全力争取。在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列财政专项和对口支援等重大政策争取中,文清书记以其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终于使几个关键部门形成共识,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与支持。《若干意见》能顺利出台,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的同志、县市的同志,包括赣州的一些老同志,都为这个《若干意见》出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工作,有4项工作值得一提。

一是文清书记为《若干意见》出台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没有文清书记对市情的准确分析,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德,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若干意见》。

二是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北京举行,引起中央高层和媒体关注。“ 80周年座谈会”和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为苏区振兴发展定了基调,国家各部委正是根据这个批示正式拉开了《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的序幕。

三是国家发改委牵头抓总作用不可或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国家发改委对苏区老区人民这种情感,没有这种关怀,《若干意见》肯定不可能这么快顺利出台。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它是多方努力共同推进的结果。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及有关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的号召,大力支持赣南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大批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赣南苏区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启动后,在较短时间里,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13次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曾13次亲临赣州考察调研,并多次强调“没有赣州的小康,就没有江西的小康;没有赣州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西的现代化”。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同志到江西工作不到1年的时间,就先后5次到赣州考察。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苏荣书记、心社省长数次赴京或致信,专门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高位推动。特别是在《若干意见》征求部委意见过程中,苏荣书记、心社省长连省党代表会议预备会都没有参加,专赴北京统筹调度、奔波操劳。许多省领导和省直部门的同志积极帮助沟通协

调,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对《若干意见》的出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国家部委倾情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倾力支持,主任张平同志、副主任杜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把帮助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为开年的一件大事来办;并牵头会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协同研究制定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同时,各部委领导和有关司局长均表示尽全力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今年4月1O日至16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由国家发改委杜鹰同志任组长,牵头组织42个部委149名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实地调研,带着感情倾力支持。通过实地调研,国家部委进一步了解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实情,看到中央苏区人民群众虽然生活困难,但仍然记着共产党好,部委的同志深受感动,纷纷慷慨捐助,有的人把身上带的钱都捐光了,甚至打电话叫家里汇钱过来。

四是市委卓有成效地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一届市委敏锐地把握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机遇和新趋势,并把它与赣南苏区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全力推动赣南苏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同志,带领市委一班人,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几乎调动和利用了自己在北京积累的、所有的人脉资源和关系,全力推进《若干意见》的出台。体现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鲜明的执政风格:

第一,体现了造福于民、实事求是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文清书记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这一事业中,秉承对人民负责,对

党负责高度统一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充分地肯定在历届市委的领导下,赣南苏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文清书记就此亲自点题,组织撰写《赣南苏区经济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为争取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第二,体现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气魄。一个人的气魄源于心底无私。俗话说,无私才能无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促成赣南苏区振兴上升国家发展战略,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胜算不大,一些人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赣南有特殊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地位,存在特殊的困难,需要特殊的帮助,但要争取中央的支持还需要特殊的气魄。如果没有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气魄,是断然出台不了如此高质量的《若干意见》。一个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说,一个地级市能拿下如此“含金量”的《若干意见》,是通天之人做出的通天之事。

第三,体现了非凡智慧、百折不挠的谋略。《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是市委充满高超智慧的过程,是市委领导,尤其是文清书记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要具有战略家的智慧和韬略,靠蛮干是不行的。要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顶层设计”,不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是难于达到的。当《若干意见》出台后,有一位资深政要评价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能上升国家层面的战略,确实是“非常人之功”,“文清书记真不简单”。

第四,体现了巧用沟通、亲力亲为的品格。从2010年10月开始,为了促成《若干意见》的出台,市委在文清书记的带领下,进行了系统设计:从农村“三送”,到城市“三治”,再到机关干部“三

治”;从“两红”人员补助,到“苏区革命传统展”,到80周年的纪念大会,再到《若干意见》的出台,等等。文清书记自始自终躬身亲为,深谋远虑,知难而进。作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一位“进口”老表,数十次亲自赴京拜会国家部委,数次向中央领导专门汇报。经常放下身段,为民呈请,反复沟通,从国家部委的处长、司局长到部委领导,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向他们介绍情况,终于促成了《若干意见》的出台。作为一个地级市在短短89天内能争取一个含金量这么高、支持力度这么大、全面系统的政策文件,是百姓之幸、人民之福。有一名记者说,赣南人是幸运的,赣南人是有福气的,这“幸运”“福气”,我们要感党恩、铭党情,要铭记为我们赣南人民谋福祉作出贡献的同志。

(三)《若干意见》蕴含的重大机遇

重大战略决策,往往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是全面性的、全方位的,不仅给了真金白银,而且给了重大政策。史文清书记在全市三级干部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视点,充分认识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深远意义。

1、《若干意见》为进一步促进思想大解放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中,分量最重的支持之一,就是赋予了不少试点试行、试验示范和探索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勇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同时,这一《若干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它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乃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搅动思想、开动脑筋,更加自觉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求科学发展、振兴发展的新跨越,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若干意见》为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体制机制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若干意见》给予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如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法律保障,这个权力可以说够威够力。再比如,《若干意见》提出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在金融、投资、土地、工业园区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政策探索,这必将为赣州振兴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注入强大发展活力和动力。

3、《若干意见》为构筑开放大平台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赣南是江西对接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桥头堡。《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鼓励开发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推进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区、市)设立产业集聚区、支持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性金融资源共享机制等。这些都是赣南对外开放的大平台,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载体。总之,《若干意见》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强与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为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4、《若干意见》为改善发展条件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若干意见》突出提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大幅提升区位优势,形

成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5、《若干意见》为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为多年来我们想解决但又无力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如解决农村大面积危旧土坯房改造、饮水安全、通路通电以及“两红”人员生活困难等创造了条件。这既有利于整体改变赣南苏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广泛凝聚苏区人民振兴发展的民心民力。

总之,《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赣南苏区发展带来金灿灿的机遇,同时也增添了沉甸甸的责任。一定要把握好《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做好《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

《若干意见》2-10章讲的是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其中,3-9章讲的是振兴发展要完成的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2-10章是文件主体部分,文件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在这里。粗略统计,这9章共有40条。这40条,条条都是“金条”,字字都值“千金”。下面,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对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全面肯定和升华

《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总体把握的要求。

1、《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将赣州市委提出的“四大理念”和“四化战略”上升到了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层面。

《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回答了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

“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将市第四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四大”理念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四化” 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表明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发展战略上升到了促进赣南苏区振兴的国家级战略层面,有利于赣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充分突出了赣南苏区的历史地位。

争取国家加大对赣南苏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是市委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初衷。这一战略意图在《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中得到确认。《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作为第一原则。为什么“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情况特殊: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所以,需要特殊的关怀和特殊的政策。为此,《若干意见》强调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

二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重点支持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去年底以来,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同志分别就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赣南苏区目前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应予特别支持。此外,其他一些领导同

志对此也作了重要批示。

三是赣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国家部委对赣南苏区的理解和倾力支持。

3、《若干意见》的战略定位是对赣州发展定位的提升。

《若干意见》明确了赣南苏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两区一枢纽”和“三基地一屏障”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这五大定位,是对赣州原先发展定位的提升,体现了“高准实”的特点。所谓“高”,就是立意高,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所谓“准”,就是清晰、准确地界定了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所谓“实”,就是符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实际。这五个定位,每一个定位都是一个落后地区按常规难以做得到的,但通过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是能够实现的。

4、《若干意见》的发展目标是对“两个发展”要求的丰富和发展。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两步走目标”,即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干意见》对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跨越发展的要求,将赣州发展的主基调由“两个发展”上升为“三个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这是《若干意见》的中心思路。

(二)《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突破了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难点、节点问题

《若干意见》3-9章讲的是振兴发展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一系列重大举措。制约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最为突出的难点、节点问题表现在:民生问题突出、农业基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和体制机制不活等七个方面。《若干意见》针对这7个方面的难点、节点问题,一一进行了突破。

1、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

《若干意见》强调要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农村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和道路建设、特殊困难对象生活等5个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具体地有4个内容:

第一,要加大土坯房改造力度。

土坯房改造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据调查,目前,赣州有171万户农户生活在农村,其中有69.5万户农民住在土坯房里,占农村总户数的40.6%。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在赣州调研的时候,看到许多群众解放都60多年了,仍住在阴暗危旧的土坯房里,心里很受震惊。因此,《若干意见》把“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臵于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首位。

省委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确保2015年赣州率先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任务,确保省级配套资金到位”。前不久,7月27日市土坯房改造动员大会,市委研究决定今年要完成10万户的改造任务。随着《意见》的实施,土坯房改造也必然要提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得到好处。

第二,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但不喝水只能活7天。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不容乐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饮用水监测指标会更加严格,加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合格率将会下降,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将会有新的增加。所以,《意见》提出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

现在不少农村家庭已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但因为不通电或电压低,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洗衣机成了装米杠、冰箱成贮藏柜、电视成了摆设。所以,《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

第四,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赣南苏区是全国的优抚大市,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一直是赣南苏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

《意见》讲的“特殊困难群体”主要是指,革命烈士遗属,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子女、红军失散人员遗属(简称“两红”人员遗属),老复员军人遗孀等特殊对象(简称“三类特殊对象”),且未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人员。据统计,全市共有革命烈士、“两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及其遗属遗孀104477人,其中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的7388人,占总数的7%;没有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的97089人,占总数的93%。《意见》提出要“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2、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振兴发展的突出位臵。

赣南苏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720.46万人,占总人口的79.43%,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农业产业仍然落后,农村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

《若干意见》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臵,打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若干意见》提出了三条重大措施:第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第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第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支撑要素。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赣南苏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以交通为例,千百年来,赣南的兴衰与交通条件休戚相关。在以河道交通唱主角的唐宋时期,赣州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但到了近代,随着海运的发展,特别是京广铁路的开通,赣州沦落为一个偏僻小山城。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赣南经济发展又有所改观。因此,《若干意见》突出提出,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必须大力发展交通,重点要加快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

赣州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交通要道,已有2条铁路--京九、赣龙等铁路,赣韶铁路在建;有4条高速公路--大广、夏蓉、济广、石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有1个4C级机场,具备“铁公机”三种交通方式,具备建设交通枢纽的条件和优势。但赣州还没有高铁、没有大吨位水运等运输方式,货物通达,人流通行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至今,赣州还没有一趟南下的始发列

车。人们出行不方便。

所以,《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了铁路、公路、机场、水运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第二,必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赣南能源建设长期滞后,能源保障能力十分不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在广大农村,停水停电仍是“家常便饭”,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面对当前大好的历史机遇,要用好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要加强支撑能源点建设,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推进重要电力通道建设,提高电网保障能力;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油气煤综合供应保障能力。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要借《若干意见》出台的东风,加快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标准;开展上犹江引水等水资源配臵工程前期工作,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章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逐步扩大赣南苏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覆盖面;将一般中小型灌区新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中小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纳入中央支持范围;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4、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个人要在社会立足,得有一技之长;一个地方要发展,得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后发展,其根源在于产业的欠发达、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赣南苏区自身“造血”功能,是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根本

依靠。怎样促进赣南苏区产业大发展呢?《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矿产业、先进制造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以及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

第一,要推动优势矿产业的发展。

《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按照国家稀土产业总体布局,充分考虑资源地利益,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赣州组建稀土企业集团”这条政策来之不易。为了保护稀土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国家准备在3-5年内将全国的稀土产业进行整合,最后保留少数几家企业集团。因此,为了争取南方稀土集团的落户,广东、湖南、广西、四川、江西都使出了18般武艺,打得难解难分。所以,《若干意见》几经反复,最终明确“考虑资源地利益,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第二,要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设立分厂”、“支持军工企业在赣州发展”,这将极大地提升赣州的制造业水平。

第三,要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包括要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赣南苏区红色景区的质量;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公务员培训基地,集中发挥革命旧居旧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等。

第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幅提升赣州商务环境。同时,扶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努力

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第五,要积极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调整行政区划,增设市辖区,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章康新区,扶持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出台,将大大加快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改变江西南部广大区域没有大城市带动的状况,推进赣南城市化进程,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5、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前提。

生态良好是赣南苏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若干意见》把赣南苏区定位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对我市生态环境的肯定,同时是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

赣州长期以来对钨和稀土的开采,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调查,全市共有废弃稀土矿区302个,尾砂(废土)累计积存量达1.91亿吨,毁坏土地面积达97.34 km2。《若干意见》提出“编制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我们可以将一些项目进行打包,尽量多争取国家的专项资金。

6、把发展繁荣社会事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若干意见》针对赣南苏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比较落后,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赣南苏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非常明确具体。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_心得体会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习体会 近来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收看学习,认识到《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省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实施的又一国家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等老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更是对老区人民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若干意见》共11章45条,字字千金,句句实在,每字每句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赣南苏区人民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要牢牢把握《若干意见》的重点内容,树立“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时期,把握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前进。 史文清书记在赣州市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上强调,《若干意见》的出台,只是振兴发展“万里长征第一步”。颁布只在瞬间,落实需要长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

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带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大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努力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八年大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面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若干意见》出台为新起点,以“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坚定信念,苦干实干,着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业绩。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落实好《若干意见》和史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对照《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找准责任、找准位置、找准任务、找准着力点,努力在保障发展和服务大局上有所作为。 一是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若干意见》及动员大会的精神。 二是要围绕《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主动融入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个伟大事业中去,依法履职,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工作职能。 三是要以《若干意见》出台为新的起点,以“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坚定信念,

中央苏区大讲坛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81年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1年风雨洗礼,苏区精神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赣州广大干部群众心中。 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所在地,也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成为苏区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不仅是历史赋予赣南的重大责任,更是时代赋予赣南的神圣使命。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当年,赣南苏区为革命奉献巨大,赣州市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 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异常艰难困苦的时期。四面白色恐怖,内部一穷二白;反“围剿”的战火持续不断,反经济封锁的斗争你死我活。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央苏区的革命事业就会寸步难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赣南苏区人民群众爆发出从未有过的革命热情,为了消灭敌人,为了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苏区群众倾其所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留下了很多生动的故事。 苏区人民心甘情愿支持革命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想起了在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他满怀深情地说:苏区人民太好了,我们欠苏区人民太多了(《共和国之魂》第149页)。 苏区时期,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直接参加支前作战的约60万人,参加长征的有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总人数的6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万人,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8%,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另外,红军长征后,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南苏区干部群众达5万余人,烧毁房屋6万余间。瑞金在苏区时期24万人中,有11.3万人参加革命,5万余人为革命捐躯。当年瑞金全县购买公债77.3万元,支援谷子25万担,捐献战争费用22万元。从这些数字来讲,都说明了我们赣南老区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 作为中央苏区主体和核心区域的赣南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预演地;第二,这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形成地,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写下的一系列著作,都为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这里是人民军队的锤炼地;第四,这里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培育了苏区精神;第五,这里是一大批开国元勋的历练地,十大元帅中有九大元帅,十大将中有八位大将,还有众多将军,省部级领导,都在这块红土地上进行了历练。(记者卢舰整理) 编者按

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

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 国务院正式批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的深切关怀,也是国家赋予赣南苏区各县(市、区)的新的时代重任。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赤色首都”,是原赣南苏区的核心,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若干意见》的批准实施并专门提出“设立瑞金经济振兴试验区”,这是党和国家对红都瑞金的特殊关爱,瑞金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开启新纪元。瑞金市委、市政府将团结带领67万红都瑞金人民弘扬苏区精神,深刻认清市情,立足核心地位,积极先行先试,着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 一、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开辟发展新境界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瑞金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开启了瑞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必须坚持长远谋事的理念,牢牢把握重大机遇,抓全局、想大事、谋长远,奋力迈开瑞金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步伐。 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积极探索赣南苏区扩大开放的新体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城乡统筹的新路径,全面加快瑞金脱贫致富步伐,着力培育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全面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现代化综合性经济开发示范区。积极争取、有效整合和充分吸纳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扶贫

改革试验区及旅游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相关支持政策,着力探索新时期欠发达地区推进经济开发的新路径、新模式,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依托对接海西“桥头堡”和长三角、珠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矿产开发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打造氟化工产业基地和新型建材、新型材料、电子制造及机械配套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打造密切协作的产业链条,构建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 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传播和弘扬苏区精神,全力推进红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业、红色文化传媒业、红色教育及培训业等产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二、融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全新实践,实现发展新跨越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一项全新实践,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坚持朴实做事的理念,扎扎实实打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努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契机,精心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鹰瑞梅铁路、瑞金火车站改造、瑞金机场、500千伏输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三是革命历史辉煌。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赣南红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资源禀赋独特。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83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9.3度、降雨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自然

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苏区精神 火热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不朽精神。苏区精神,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们在伟大的振兴路上阔步前行。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闪烁时代光芒,凝聚发展力量。 南康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土地肥沃,占地面积广阔,相对于赣南其它的县城平地较多。但是我县地理有部分丘陵地区,山地广阔,而山地经济发展缓慢,效益不高。这无疑拉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城市农村的共同发展。为此我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山地经济开发,通过政策优惠、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观赏苗木、药材、果树、油茶等林业经济开发,同时适度开发山地放养等特色养殖项目。依托山地,发展立体农业项目,扩大山地经济的综合效益,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新的门路。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中凝聚巨大力量。这不仅使广大市民早日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奠定扎

实的基础,更加推进我市凝聚力的稳固,为未来走向高品质高质量城市添砖加瓦。这是对于南康市土地资源管理之我见。 赣南农村在苏区振兴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是要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大力开发赣南广大农民智力资源。振兴民族要靠教育,振兴教育要靠教师。身为老师需要我们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学生观树立能不能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有趣的教学内容能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活动的机会去撞击成功、体验创造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做他们信赖的朋友的教师作用观树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课堂教学是具有时空性的、社会化的实践过程。总之做好一名小学教师在不同的教师看来有不同的方法和过程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己任就一定能在振兴赣南苏区教育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今天,沐浴着中央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和煦阳光,我们更应当铭记关怀、牢记嘱托,唱响永远热爱党、永远跟

5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范本

红色故事演讲稿范本 第一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XX 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就应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我想和大家一齐重温入团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用心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冷新生出席相关新闻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6月23日,我市召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周年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关注。 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介绍了《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我市振兴发展取得的成效,市领导杨文英主持,市领导张圣泽、周光华、刘建萍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冷新生说,《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赣州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赣南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政风到民风、从思想观念到工作作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赣州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效应加速转化;突出民生问题加快解决,民生福祉大为提升;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改革力度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 冷新生指出,虽然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市情仍未根本改变,仍然需要国家、省和社会各界给予赣州更多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一步,赣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组织、推动苏

区振兴,坚持内外兼修,进一步用好外部扶持政策,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中再创一等工作。 据了解,《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年均增长32%,增速保持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均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支出总量居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增速由全省末位前移至第一位。 冷新生说,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国家部委和省直厅(局)的倾力支持下,赣州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年均增长32%,增速保持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均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支出总量居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增速由全省末位前移至第一位。赣南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政风到民风、从思想观念到工作作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效应加速转化 冷新生说,《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中央和省配套政策密集出台,扶持措施持续发力。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个文件,38个国家部委出台43个振兴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赣州市

红色故事5分钟演讲稿2017_1950字

红色故事5分钟演讲稿2017_1950字 红色故事5分钟演讲稿2017【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

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该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

苏区精神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俗称赣南。这里不仅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金土地,还曾是一块壮怀激烈、神奇光荣的红土地。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经天伟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彪炳史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成立,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党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总结执政经验,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对于加快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艰辛探索奋战历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赣南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共同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4月,闽西地区红军五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十二军。6月,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第六(不久改称第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8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10月,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挥师江西,攻克吉安重镇,建立了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联成一片,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发动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随后,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二、三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预演,卓有成效地组织苏区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保障民主权利,改造社会环境,改良群众生活,苏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从1931年11月开始,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的严重干扰和影响,排斥了毛泽东对苏区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给中央苏区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8.7 万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突围长征。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组建了中共中央分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项英、陈毅等领导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定,赣粤边、湘粤赣边和汀瑞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部,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二、永恒丰碑光耀千秋

振兴路上之于都变化

振兴路上的于都 葛坳乡中心小学邮编:342326 杨来有 三十年风雨,三十年于都,三十年拼搏,三十年发展,演绎着于都人民动人的事迹。 于都,这片红色的热土。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激昂鼓点,百万于都儿女砥砺奋进,先行先试,用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跨越,绘就幸福于都的新篇章。 2013年,于都县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机遇,主攻贡江新区、工业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驱动、信息化为引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努力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先行者,建设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幸福于都。该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三年翻番;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2.3亿元,同比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16.5%。该县上下形成的发展合力前所未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呈现的发展态势前所未有,于都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振兴路上,于都正以先行者的昂扬风貌,阔步前行。 近日,于都县贡江新区,大型机械推土填壑,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忙碌…… 于都县将贡江新区、工业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作为振兴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全面展开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振兴发展步伐。他们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建设”的模式,扎实推进土地征收、房屋征收及拆违控违等工作,加快推进贡江南岸路堤景观工程(一期)、高速连接线升级改造、323国道绕城改线工程、贡江新区路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3.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20.55万。工业园区核准面积由原来的5.33平方公里,扩大到10.4平方公里,切实解决了矿业、机械电子、轻纺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完成土地平整2000亩,新增入园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8户,基本确立了“一园三区”发展格局,为把工业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工业园区,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于都县打造了岭背、禾丰小西湖、仙下龙湖脑、罗江庙子岗、罗坳大桥移民安置点、梓山山峰坝社区等在省市有影响力的精品示范点,加快镇村联动发展建设,岭背镇、禾丰镇列入全省百强中心镇,岭背镇被列为市级示范镇,高速沿线、国省道沿线民房整治、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形成了一批和谐秀美乡村精品示范点,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框架和规模全面拉开,“多点合一、众星拱月”的格局加快形成。 近日,思卡多电动汽车、大路通精密机械制造等企业施工正酣;格特拉克汽车变速箱年产15万台套变速箱、亚星电子等企业竣工投产…… 于都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驱动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的强大引擎,向上争取了

红色文化

赣南地区红色文化的研究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红色文 化经过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生活的磨砺,至今仍然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两种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参与者。红色文化的精髓就是“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主要包括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形态。 2. 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赣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大、精品多、地域性鲜明等 特点,其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在全国实属罕见。 1。1数量多、历时长、分布广 早在大革命时期,赣南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 单就土地革命时期来讲,从1928 年赣南各地农民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 年抗战 爆发后赣粤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赣南革命运动风雷激荡10 余年之久,期 间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也极为广泛。根据赣州市现行区划来看,现有的18 个县市中,全红县就有13 个,面积达32923 平方公里,占赣州现有19 个县市区 数的68.4%、面积的84%,有15 个县市被命名为“老区县”,红色文化资源广 泛分布于赣南的瑞金、于都、会昌、寻乌等十余县(市),在空间上形成了瑞金 市为中心、南部和北部为二翼、以瑞金、宁都、于都、兴国为基地的,东连闽西、 南下粤北、西进湘南、北上井冈山的赣南红色文化富集区。据不完全统计,赣南 拥有的红色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等就有337 余处,487 余个点 1.2 品位高,拥有许多国内知名红色文化资源 赣南高品位的红色文化与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性贡献是分不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培育了赣南红色文化的高品位。到2009 年3 月,赣南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教育基地位共计109 处153 个点,绝对数居江西省第一,全国前列。 目前,中央国家机关有40 多个部委办局在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部委旧址建立了本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寻找自己的精神之“根”。赣南 凭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名列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00 个“红色旅 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属“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苏区专题复习(带答案)

振兴中央苏区、造福苏区人民(专题) 一、【背景材料】 赣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在风雷激荡的烽火岁月,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抛家弃业、舍生忘死,其贡献和牺牲可歌可泣、光耀史册。中央苏区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二、【命题角度】 根据江西“服务发展、融入生活、突出特色”等命题原则和历年来江西中考试题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区振兴发展是今年中考关注的热点时事之一。该热点时事可从以下角度切入:1.挖掘、提炼苏区精神的内涵;2.弘扬、传承、践行苏区精神;3.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哪些观点或原理?)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级政府推出的振兴措施(如打造红色文化产业、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创建幸福赣州等); 5、为苏区振兴出谋划策; 6、根据苏区实际,在振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苏区人民在振兴的大潮中能做些什么?8、青少年为苏区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三、【链接考点】 1.公平正义 2.承担责任 3.高举旗帜 4.基本路线与基本制度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科教兴国 7.可持续发展 8.先进文化与民族精神 四、【实题训练】 (一)选择题(第1-4小题为单项选择题,5-11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从1987年起,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踏上赣州这片红土地,践行着“赣南老区不脱贫,扶贫绝不脱钩”的承诺。25年来,先后在赣州地区实施了近千个扶贫项目,直接帮助20.7万贫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国土资源部的扶贫行动表明( A ) A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帮助苏区发展是国土资源部的中心工作 C外来帮助是贫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的最重要因素 D赣南老区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2.赣州市不断寻求生态与发展的两全之策,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了许多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努力把赣州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这表明( D ) A、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互对立,水火不容 B、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更重要 C、实现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是赣州市的共同理想 D、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需要协调发展 3. 2011年,赣州整合200亿元资金,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这些民生实事不仅奠定了赣州发展的基石,也为赣南人民送来了幸福的信号。沉甸甸的民生“数字”告诉我们赣州市( C ) A、已经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B、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D、已经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4.赣州市宣传部长会议指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统领,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让我们体会到( B ) A、要把弘扬苏区精神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弘扬苏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C、弘扬苏区精神是振兴苏区的最根本的举措 D、弘扬苏区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 5.2011年11月7日,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中央苏区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重温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是因为( AD ) A、苏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B、苏区精神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C、弘扬和培养苏区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D、苏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6. 2012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制定工作启动会,这标志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ABC ) A、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有利于提高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环境 C、有利于促进赣南苏区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加快实现赣南苏区率先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 7.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稀土资源丰富的江西龙南县赣江村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却成了私挖盗采和违法加工的重灾区,水稻被严重污染,一些村民肝病缠身,多数村民离开家乡。这启示我们要( ACD ) A、依法打击私挖盗采和违法加工稀土的行为 B、保护稀土资源,禁止稀土开采和加工 C、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文明校园创建案例——以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文明修身.doc

文明校园创建案例——以红色文化引领 青年学生文明修身 【案例综述】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赣南师范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第一课堂、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引擎校园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成立红色文化学院,全面深入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机制、载体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做苏区精神传人、为苏区振兴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红色资源进校园“十个一”育人体系,在校园中大力培养红色文化土壤,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利用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育人的做法催生了强大的文化自觉。学校将学习苏区精神、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与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紧密融合。红色文化犹如春雨甘霖,滋润着每一位赣师学子的心田,引领着每一位学子自觉文明修身。学校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据统计,至今有6万余名毕业生扎根在赣南老区践行“为苏区振兴服务”的志向),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学校硕果累累,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

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指导策略】 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基本方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路径:融入第一课堂、融入日常管理、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工作策略:构建“十个一”育人体系。 一是建“红色智库”,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学校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建“红色展馆”,创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以某个时期革命斗争历史为主题的“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以及“红色文化育人展馆”,打造校内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三是建“红色课堂”,组织编写《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堂》等红色教材和专著,把红色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课教学计划,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是建“红色班级”,以赣南苏区地名和革命英烈的名字对班级进行命名,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有形附着于班集体,通过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五是建“红色社团”,成立大学生思源协会、苏区精神宣讲团、映山红合唱团、大学生明湖廉洁学社等“红”字号学生社团,繁荣红色校园文化活动。 六是建“红色基地”,以赣南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为依托,与地方共建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12篇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一):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头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

弘扬苏区精神总结

“弘扬苏区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月活动总结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弘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把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带进校园。我校制定了积极的活动方案。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1、学习宣传热潮。2月27日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学习苏区精神宣讲材料及南康是苏 区的历史材料(材料另发),在全校兴起学习宣称苏区精神的热潮。 2、传唱红歌。选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为内容的红歌,如《十送红军》、 《红星照我去战斗》、《苏区干部好作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让红歌在全校传唱,确保“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 3、观看红片。充分利用我校网络优势,利用星期六晚上展播优秀红色电影,如《党 的女儿》、《闪闪的红星》、《红孩子》、《中华儿女》、《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强化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记忆,让学生感受红色经典魅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学生。 4、品读红书。认真开展以“读红色经典,学革命历史,树崇高信念”为主题的读书 活动,通过品读红色经典,使全体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红色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革命信念,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深入理解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 红色经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红岩》、《星星之火》、《创业史》、《山乡巨变》、、《保卫延安》等 5、撰写心得。通过观看红片和品读红书,校团委、语文组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或读 后感,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将苏区精神转化为“争做文明学生”的具体行动,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党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赣州市委“三送”办要求,现将《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转发给你们,请速发至各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驻村工作队。 中共瑞金市委“送政策、送温暖、 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28日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 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时刻,在纪念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于2012年6月28日发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是赣南苏区人民几代人、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梦想,是918万赣南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喜事。 《若干意见》得以顺利出台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的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间浸透了市委主要领导文清书记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若干意见》全文约1.2万字,除引言外,包括11章,45条。《若干意见》绘制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是赣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赣州亘古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开启赣州未来发展的新纪元。《若干意见》对赣州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指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要深刻领会,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充分挖掘《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扩展政策的容量、放大政策的效应。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