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文化6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6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6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六

第六讲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首先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叫比德思想。比德,就是君子比德,这是形成于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理性主义精神影响下,人们对自然美的观照往往同人的伦理道德相联系、相比照,而形成君子比德的思想)。

自然界有很多事物,它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质或者叫性质。比如说梅花凌寒而开,你看漫天飞雪的冬天,别的话都凋谢了,梅花它开放了,不畏严寒。竹子中空有节,中国人历来讲节气。还有玉石宁碎勿折,具有这样特殊的品质,所以是追求高尚品德的人——君子,追求的一种品质,是一种学习的榜样,追求的一种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比德。大家也晓得,它是起于而且形成于先秦时期。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人做人是很有影响的。

那么我们园林里面就是比较多的突出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就是把君子比德的思想,同中国园林的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园林里面有山水、花木这

些元素。那么造园的时候,赋予这些元素的比德的这种思想,那就是我们园林里面常用的一种手法。

第二点,跟大家讲一下山水泉石的审美特性。我刚才说了,君子比德的思想在园林里面运用体现。怎么体现呢,一方面就是构园要素的处理,那么构园要素里面,在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里面,山水、植物是比较重要的,是精心的去处理的。我们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比方说建筑学、环境艺术这方面的同学,那就更应该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我们看一下,这个山水泉石在中国人眼里,它是有灵性的,它有时候还是有生命的,它有特点的。我们看一下,中国山石观赏形成一种观赏文化。对于石头,如何去观赏它呢,那么中国人眼里石头它有特性,而我们通常说的观赏石头,特别是江南的湖石——太湖石,观赏它有漏、有透、有瘦,有着三种说法。这就是李渔——清代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学家,在他的《闲情偶寄》里面就写到,石的观赏有三大特点,就是透、漏、瘦,后来有人又加了一个“皱”。这就是中国人观赏石头,它的特点。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的一种状态,是不是啊。石头这种奇怪的形状、独特的形状是大自然造成的,不是人工做成的,这就叫做鬼斧神工,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倾向——追求自然天成。所以我们去欣赏它的时候,就可以懂得这一点。

我们看看,这就是我在前面跟大家说过的上海豫园里面的一块名石——玉玲珑,你看是不是玲珑剔透啊,有意思啊,这个就是所谓的透。那么漏呢,就是透漏,你把水浇上去,它可以沿着那个缝隙流淌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叫漏。瘦呢,俊俏、挺拔、有精神是不是,这个“瘦”体现了一种精神。你看这就是我跟大家说的,苏州留园里面的一块著名的石头,被称为江南私家园林里面最有名的,三大名石之首排在第一位的冠云峰。你看这个石头,几米高,很高,再看它上面有一个通透的孔,很有特色,这就是瘦。还有后来又有人给它加了一点“皱”,特别是湖石,这是它的突出的特点之一,天然的生成的,皱皱巴巴的,更增添了它的一种天然的美感。这就是我跟大家说一下呢,晓得怎么去欣赏。中国的赏石有什么样的特点,抓住这些事物的最独特的方面,我们才能真正地去欣赏它。

我们看一下,在孔子《论语.雍也》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什么意思?它实际上同孔子眼里面的,自然界的一些事物跟人联系起来,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君子比德的思想。在孔子眼里,智者为什么去欣赏水呢,因为水是流动的,给人一种流动的这种感受,引起智者的一种想象。那么仁者乐山,山是巍然不动的。仁者,他面对大山感到一种很泰然的这样一种感受。这就是我们说的,就是主观和客观要产生一种共鸣,

才达到这种欣赏的境界。而我们传统文化就是增添我们产生共鸣能力的主要的渠道,这是我们应该清楚的。

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面对这个巍然的大山,我们是不是有一种静然、泰然的感觉呢,山的特点突现出来了。那么石头,山石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石头有它的特殊的品质——坚定,有一种不媚权贵的这种象征的含义。所以中国园林里面有很多有名的石头,它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一种志向,一种追求、一种情操。你看北京恭王府假山上就立了一块石碑,这个石碑上面刻着:“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实际上是源于《易经》上面的卜辞里面的句子。你观赏它要是有这样的一种修养的话,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观感。这是可以想象的。那么从我们平常所听到的,比方说“寿同金石”,这表明长寿,石头形成时间非常漫长,所以有人称石头为太古、万古、千古,这是对石头一种由衷的赞叹。它形成的时间非常漫长,所以我们民间,我们平常说一个人高寿,就说他寿同金石,可以看出来。还有呢,大家更熟悉的就是“海枯石烂”,表示两个人的坚定忠贞海枯石烂。除非像海枯干了,像这个石头一样烂掉了,这样一种比喻,可见石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么石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乃至是一种内涵。

说到石头,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古代有一些著名的关于石头的故事,爱石成癖。比方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石

头就很钟情,他就曾经留下对石头的感受,写下了咏颂石头的一些诗。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展开来说,我就说到了宋代一位著名的艺术大师,那应该是多方面的才能,就是米芾。米芾爱石成癖,爱石头已经成为了一种癖好。有一次这位老兄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看到朋友家里有一块怪石、一块奇石,他一看呆了,眼睛就不转了。就像钱迷看到一堆金子一样的,眼睛绿了,看了半天醒过来了,跪下去了,跟石头称兄道弟,结为兄弟。边上的朋友一看,完了,疯了,所以米芾就留下了一个绰号,也叫做美名啊,就叫米癫。你看到古籍里面很多米癫、米癫,就是指的米芾。癫,疯疯癫癫,留下了这样的美名。所以你看在中国文人眼里,这些自然界的事物给他一种什么感发,给他一种什么激励,这是可以想见的。所以君子比德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呢,是处处有这方面的体现。

第三个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花木的审美特征。花木在园林里面的地位很高,它体现了美,还体现的一种文化价值(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兼顾了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

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就是姿态的美、特征,还有颜色,我们前面讲过的,就是留听阁、远香堂,远香堂是一种嗅觉的感觉,有些植物还有一种气味,这个我们就不说了。我主要说一下植物花木在中国文化里,也就体现在我们古典园林

里面的一种什么呢,文化方面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人,中国人的一种理想,也就是君子比德的这种思想。

在园林里面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树木,比方说松柏,比方说竹子,比方说荷,比方说梅,比方说菊,比方说兰,这是常见的。松竹梅兰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在中国的绘画作品里面,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就是这些植物具有一种特殊的品质,这个是有文化含义的。

比方说松,就给人一种贞、一种古——古朴,一种挺拔这样的感受。你看孔子留下的《论语》里面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冬天的,别的植物呢,杨柳啊叶子都掉了,松树一样的坚挺,一样的挺拔,这个就反映了松树的一种特殊的品格,不被环境的,那种恶劣的环境所屈服。一个君子不能因为环境我就屈服了,这就是一种象征。

那么还有一种植物,我们看到松竹梅,竹子在中国文化里很有地位。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也是比较常见的。说到竹子呢,它挺拔,中空有节,不畏严寒,还有呢四季常青,这都是竹子特殊的地方。关于竹子就有很多文人,钟情的这些传说。比方说《世说新语》,毛主席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很有意境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就有这样的记叙,记叙了王子猷,就是徽之,王羲之的一个儿子,“尝暂寄人空宅住”——曾经寄住在一个人的空房子里面,暂时住一下,“便命种竹”——便叫人快点来种竹子,别人就不理解,你临时住几天,干嘛

要种竹子,就问“暂住何烦尔”——暂时住几天搞这么麻烦干什么。你猜这位老兄怎么想啊,他对别人瞪着个眼睛,你看——“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看了这些不理解的人,望了半天,突然来一句,一天都离不开竹子。从这个记叙里面,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个王子猷,就是徽之,他对竹子钟情到一种什么程度。

到了宋代苏东坡,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苏东坡对竹子也是钟情的不得了,怎么不得了啊,看一下他说的话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后面还有话,我不打出来。瘦了还可以医,俗了就完了。这表明了苏东坡追求高洁。他以竹子作为比喻,表明了他的一种追求。你看宁可吃饭不要肉,但是居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竹子给他一种什么啊——激发他的一种高超的情操,可以陶冶它的情操。面对竹子呢,竹子的特色就给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可以想到的。你看到了清代郑板桥,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很有骨气的一个人,著名的书法家、著名的画家。他就对竹子、对石头、对兰很钟情,他的作品多有这样的反映——“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后面我又引用了,就更表达了他的一种志向,更刻画的竹子的一种特殊的这种品质——“未出土时先有节,季凌云初上虚心”,你看没长出来,没出土的时候,笋子里面分了节,到了挺拔了,伸入凌霄了,中间还是空的,还是虚心的,把竹子的这种特性刻画出来了,

可以说是古代对竹子的刻画里面,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人。这是竹子。我们看一下图片上面,就看到了竹子的这种特性,看到没有。所以居住的四周应该种竹子,特别是学环境艺术的同学,以后要注意了,竹子布置在我们居住的四周是很有效果的。

再看一下梅。梅令人疏,令人产生一种高洁的感受。那么我们观赏梅的时候,我们就要联想到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就是诗人林逋。他对梅的刻画可以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林逋也是一个很有特性的人,终身是一个人,没有成家,通常的人说他是梅妻鹤子,就是伴梅和鹤生活,很高洁,追求一种高洁。所以当时很多文人都很敬重他。我上一讲里面提到的范仲淹,他就经常跟林逋去进行诗文的交流。所以一个人高洁,是可以获得别人的敬重的。你看他没有出仕,到了40岁以后基本上就住在西湖边上孤山上面,没有迈出孤山的范围,连近在眼前的杭州城,他不迈入一步,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后来人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林和靖先生。和靖处士、和靖先生都是皇帝赐予他的谥号,连皇帝都敬重他。这是宋真宗、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说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留下的众多的对梅的歌颂里面,有两句诗应该说是非常有名的,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的特性刻画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这是梅,那么梅,从和靖先生以后,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这是有一年我在东湖磨山去看到的梅开了,上面刚下过一场雪,我把它拍下来,可以看到这个梅,它有一种美的特点。

再介绍一下兰。兰的特性用《孔子家语》里面的一段话,可以把兰的特性刻画出来,就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芝、兰两个品种,生于深山老林,并不因不被别人晓得而不散发出它的芬芳。可见兰的一种特性。清代的郑板桥对于兰,我刚才说了,也是他的画面里面的主要题材之一。他关于兰有《题画》的两句,就是“兰花质性本清幽,卖与人间不自由”,可见他追求一种自由。这是郑板桥画的兰。

莲,莲令人洁、令人净。要说到莲是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中国的文化里面莲的地位很高。这个高可能在北宋以后,莲更得到人们的喜爱。这就要说到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就是周敦颐,他被称为濂溪先生,濂溪是他的号。那么从他以后,莲更得到人们的敬重、看重,这就源于我们前面提到他写下的《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名句对后来的人对莲的欣赏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那我们看了莲,想到了在这样的场景里面,看到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池里面的青莲,而且开出的莲花,洁白的莲花,我们就想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就是一种境界了。这是莲。

那么菊,菊令人瘦,令人逸,有这样的特点。那么菊,我们想到它就想到陶渊明。陶渊明对菊是很钟爱的,“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我们看到,这是他对菊的特性的一种刻画。素以菊的特点,从他的诗里面就可以看到,一种是野(菊的性格和环境),一种是悠(人的神态和情趣)。一种是菊的那种野趣,一种是观赏菊的时候,悠然的,观赏者的悠的这种心境。一个是野,一个是悠,很有意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就是审美里面的一种同化现象。一个是审美对象,一个是主体审美者,两方面产生一种共鸣,在美学里面这种共鸣就叫做同化。与菊同野——审美同化现象。这就是我强调的,一个是园林的自身,一个是观赏者自己,要产生一种共鸣,也就是美学里面所说的同化现象。这是我拍的几幅菊。

那么这一讲我们主要介绍了君子比德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里面的地位,同时在中国传统园林,也就是我们这里讲到的,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一种体现。在介绍的一些构园要素里面的,就是君子比德思想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我们这一讲到此结束。我们这门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六讲也就到今天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漫谈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描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中国园林文化一向都是崇尚自然、崇尚城市建筑中的园林文化的。中国的园林文化深受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文化上的色彩和思想上的意义。中国园林是自然式山水园林,园林的设计中体现着崇尚自然的原则。中国园林的文化中,水、亭、景的相互映衬虽然是人工之作,但是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究“巧夺天工”。这种在精致的园林之上追求的自然,有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上的含义。而道家的崇尚静的思想,也反映在了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之中。 我国古典园林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而西方规则式园林以“动”水为美,注重水法的千奇百态,多以喷涌、流动的水体为构园重心,以形成热闹、活泼的园林环境。而又由于佛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园林在讲究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还比较讲究意境。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诗意并且讲究诗意之外的意的话题。中国园林的讲究意境,不但讲究客观景观的自然美好,还要求这些客观的园林之境还可以与主人的心境和意识相互交融,完美地融合起来,以体现一种诗意的追求。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承载中国人的文化,这些文化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形式简单朴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是轻灵飞动的。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

用的石头,一般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湖石。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他是宣城人,宣石就是产自他的家乡。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现在想想真的是自己见识少,孤陋寡闻。“狮子林”一名,源于自然形成的镇园之宝狮子石,原来狮子林指的是石头呀!这狮子石,十分不一般。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专门讲述狮子林的视频,视频中带领我们认识和“游玩”了一遍狮子林。原来狮子林并非是林,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没了解和“游玩”了狮子林之前,从没想到过它居然存在在快速发展的苏州城市里。在“游玩”中,我真的十分欣赏园林主人的高雅情趣,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自由舒畅。印象中,那屋子里的美丽精致的建筑及家具,我认为才是观光的重点。古典的花纹,深色的木纹,美丽的装饰画,总让游人产生美妙的遐想:要是我能住在这里多好啊!“游览”完狮子林,令我想起了我高一暑假去的苏州“定园”。定园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现今的定园是在遗址上重建的,不是古迹。此园临近水乡乌镇,故所以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除了认识了这些外,对于苏州园林我还是十分印象深刻的,曲径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4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四 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今天我们讲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很多园林和园林里面的景点以及景点的意境,都直接取材于我们的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观鱼为主题的园林和景观。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告诉我,你认为这些以鱼和观鱼为主题的景观,它源于什么?那位同学你说一下。 学: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景占得比重比较多,水生动物里面,鱼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它可以为园林提供更多的活力。 夏:她认为从水元素和视觉的观感的效果,有鱼可以有好的效果。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鱼的典故,例如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谈话,所以我觉得在园林中引用典故,可以激发人的联想,增加园林的文化韵味。 夏: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是从文化典故产生的一种联想的角度去考虑的。那么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

观鱼的园林和景观,比方说杭州西湖就有玉泉观鱼,玉泉观鱼里面还有知鱼桥。那么到过杭州的同学就知道,杭州西湖还有一个关于鱼的景点,“花港观鱼”一听名子就觉得非常美。还有很多地方,比方说北京颐和园里面就有鱼澡轩,我们上一讲里面讲了,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这些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它主要是来自于什么呢?主要是来于《庄子.秋水篇》里面的一段对话,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濠就是安徽的濠河、濠水,梁就是河上面的桥。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到水里面的鱼自由自在的游,他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你看鱼在水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是鱼很快乐呀。惠子不是一个辩论家吗,是一个辩手吗,他还能放过吗,马上就出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晓得与快乐呢?庄子是何许人也,马上又回击:“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晓得鱼快乐呢?这段话对然很简短,但是它的含义非常深远。这段带有睿智的对话,让中国的读书人想象了两千多年,追求了两千多年。中国古典园林里面那么多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都是源于《庄子.秋水篇》里面这样的一段对话的。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到这些园林,到这些关于鱼为主题的景观去观赏的话,你想到庄子、惠子那一段带有睿智的对话,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们是可以去回味的。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 闵亚妮 摘要:在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具体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起源及发展、旅游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关系,并针对性的 提出改进措施。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旅游客体组成之一,在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 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古典园林文化建设,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旅游,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中国古代园林或中国传统园林,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在继承传统即连续性基础上有所创新和丰富。其 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形式中国山 水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和独创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 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由思想而指引人的活 动,进而产生空间构造。 (一)儒家的影响 儒家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 序。刘庭风教授认为在中国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 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的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人自古崇 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加之儒家的“仁爱”等观念,使人们对自然情有独钟, 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呵护与培育,有所谓“园,所以种树木也”之说。 (二)道教的影响 老庄思想主张无为,应顺从自然,追求万物和谐。在私家园林及道观园林的建造中,表现为祟 尚自然、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所谓:袖里乾坤,壶中日月。凿池堆山.移花植草均因地制宜, 得景随形 (三)佛教的影响 佛教则劝人向善也就是人与宇宙合一的精神,寺观园林则是通过宗教建筑、仪 式和部分的园景来表达宗教园林意义的。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对一些花木,有出于宗教意义的偏爱,如菩提树、莲花等。 (四)风水说的影响 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认为建筑周围山 上林木茂盛为吉,并种“风水林”以聚气。古人对庭园等的周边环境的重视远重 于建筑物本身,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借以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 口]。还有许多规定,如大门前不种大树(阻挡阳光,出入不便,且易招雷击等)。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等,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多为植 物生长特性总结。不过,风水说大多具有封建迷信糟粕的一面,如有人以传说杜 宅….唯伦最为豪侈,……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但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 史始于何时,至今仍是园林史界关注的焦点。园林建筑的出现是当生产力发展到 定历史阶段,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艺术水平之上,最初为帝王诸侯享乐 而修建的。园林是随着时代、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变化而演变的历 史过程。多数人认为,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的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 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初学记》定义为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2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二 第二讲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今天我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第二讲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一、一池三岛的起源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单位、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一种景观格局——挖一个池,池里面呢,建一个桥啊,堆几块石头啊,很多人看到,就不晓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呢,比方说很多学校里面就有这样的布置,那么受到这样的布置呢,就要说到神话,涉及我们的神话。 我先说一下我们民族的神话。中国的神话有两大系统,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范围里面的东西。哪两大系统呢?一个就是昆仑山系统,这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神话系统,所以我们说中国有一座神山,这座神山就是昆仑山,这是一套神话系统。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后来又形成了一种神话系统,这就是东海仙山系统。东海仙山系统在战国时候就有它的一个初步的形式。传说东海有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好得不得了,也美得不得了,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的地方。比方说在先秦时期对这个就有流 传。据记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到东海,去寻找这三座神山。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了,秦始皇比较迷信,有那样的权力,有那样的荣华富贵,他就想永远统治下去,所以对那个东海神山非常的向往。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方士,就来

忽悠秦始皇,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徐福。徐福忽悠秦始皇说那个东海上面有神山,神山上面长的那个仙药,如果烦人除了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就要追求长生不老,这正好应了他的愿望,他有所求才被徐福这样的人忽悠。秦始皇求仙不成,退而求其次,但是他对东海神山的那种向往、那种追求,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个不了的情结,他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一个池,这个池也就是湖,湖和池是相对的。我们一般的说就是池小湖大,其实也不尽然,也有很大的池,比方说这个昆明池——汉武帝上林苑里面挖的那个池就非常大,所以池和湖是相对的。那么秦始皇求仙不成,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池,池里面堆山——象征着东海和东海上面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以寄托他的一种愿望。 这样的事听起来是很荒诞的,是非常荒唐的,但是他的这种布置,就在园林里面的这种布局很有特点。乃至于起源于求仙这种荒唐的思想,但是这种园林的格局很有特点,于是就传承下来了。乃至于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单位、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格局。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这种格局,很多人看 到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我跟大家讲了它源于秦始皇的求仙。那么这种格局是秦始皇在他的兰池宫里面创造出来的,一直传承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经常的看到。我们现在的景观布置里面,还经常用到这样的一种手法。大家想一下,这样的布局好啊。园林里面挖池,池里面有水,水波荡漾。我们面对这个池水,可以引发我们的想象。池里面如果光有水的话,如果水面大了,我们观赏的时候就非常单调,在水里面堆积假山,可以让这个水面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使整个园林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这个就是一池三山这种布局的特点。所以起源于秦始皇求仙这种思想的一池三山的布局是很荒唐的,这件事,但是作为园林的布局确有它的特点,所以它被传承下来。如果没有特点,它可能传承两千多年吗?这是应该认识到的。 秦始皇的兰池宫的建成,在中国园林发展里面是很有地位的,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就是筑山理水,挖池不就是理水吗,在池里面堆山这就是筑山。筑山理水是造园的两大手法,并举——同时进行,首见于文字记载,这个实例就是秦始皇的兰池宫,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就是开启了皇家园林里面求仙的先河,这两点很有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6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六 第六讲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首先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叫比德思想。比德,就是君子比德,这是形成于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理性主义精神影响下,人们对自然美的观照往往同人的伦理道德相联系、相比照,而形成君子比德的思想)。 自然界有很多事物,它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质或者叫性质。比如说梅花凌寒而开,你看漫天飞雪的冬天,别的话都凋谢了,梅花它开放了,不畏严寒。竹子中空有节,中国人历来讲节气。还有玉石宁碎勿折,具有这样特殊的品质,所以是追求高尚品德的人——君子,追求的一种品质,是一种学习的榜样,追求的一种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比德。大家也晓得,它是起于而且形成于先秦时期。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人做人是很有影响的。 那么我们园林里面就是比较多的突出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就是把君子比德的思想,同中国园林的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园林里面有山水、花木这

些元素。那么造园的时候,赋予这些元素的比德的这种思想,那就是我们园林里面常用的一种手法。 第二点,跟大家讲一下山水泉石的审美特性。我刚才说了,君子比德的思想在园林里面运用体现。怎么体现呢,一方面就是构园要素的处理,那么构园要素里面,在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里面,山水、植物是比较重要的,是精心的去处理的。我们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比方说建筑学、环境艺术这方面的同学,那就更应该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我们看一下,这个山水泉石在中国人眼里,它是有灵性的,它有时候还是有生命的,它有特点的。我们看一下,中国山石观赏形成一种观赏文化。对于石头,如何去观赏它呢,那么中国人眼里石头它有特性,而我们通常说的观赏石头,特别是江南的湖石——太湖石,观赏它有漏、有透、有瘦,有着三种说法。这就是李渔——清代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学家,在他的《闲情偶寄》里面就写到,石的观赏有三大特点,就是透、漏、瘦,后来有人又加了一个“皱”。这就是中国人观赏石头,它的特点。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的一种状态,是不是啊。石头这种奇怪的形状、独特的形状是大自然造成的,不是人工做成的,这就叫做鬼斧神工,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倾向——追求自然天成。所以我们去欣赏它的时候,就可以懂得这一点。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 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正确 B.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正确 B.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 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正确 B.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ABCD) 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BC A.以人为尊

B.以民为贵 C.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夫妇有别 D.长幼有序 E.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仁 B.义 C.礼

D.知 2.颜渊问仁,子曰: (B)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为仁 C.仁者其言也讱 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 A.博学 B.审问 C.明辨 D.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共性 B.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辩证逻辑 D.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三 第三讲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我们今天讲第三讲: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那么自然界的美景丰富多彩,有高山大河、平岗小溪,也有茫茫海洋,还有涓涓流泉,相比较有悬崖绝壁,有大漠孤烟,也有长河落日。你看有气势宏大的那种美,也有秀丽精致的那种美,非常丰富。我们不能把自然美景照搬到园林里面,园林装不下啊,那么中国古代造园就是把自然美景,进行概括、提炼、浓缩,在赋予它人的感情、人的寄托和人的追求,再把它表现在园林之中。实际上园林的景观就是进行人化,人化也就是诗化、美化。自然界的景象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那么园林的景观的意境,就是来表现的自然界的景象。 你比方说的西湖就有平湖秋月,这就是表现自然风光,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化,也就是诗化,诗化自然风光的比较成功的例子。我们看一下非常美是不是。这就是把自然界的美景进行了人化,把它进行了艺术处理,也就是诗化,再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诗化自然风光。你看平湖秋月。 这是的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大家看一下月是自然界的,

风是自然界的,把它浓缩了以后、概括了以后,在园林里面表现出来,这就是诗化。看非常美。 这是留园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一听它的名字就富有了诗意。中国的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园林的园名和景点的名字都非常的美。中国人很注重名字,园林耿更是如此。我们一听这样的园林,没有去就感到有诗意。看看远香堂,多美。还有留听阁,多美。这就是拙政园里面的两处著名景点。远香堂,它取于宋代著名理学、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里面说到的“香远益清”,这就是它的来历。拙政园里面还有一处景点叫留听阁,为什么叫留听阁,它也是来源于一些著名的诗。唐代晚期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商隐,大家都比较熟悉,商隐有一首著名的诗,就是《宿骆氏亭寄怀雍兖》,这首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听”就是取义于这首诗。你看园名很美,它的取意也是来自与自然界的一些美景。 我们看到这些就想到,我们来诗化自然风光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正如乾隆,清代的皇帝乾隆所说的“贵在神似”(移天缩地,兼容并蓄,写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集景式园林,滥觞于晋,经隋唐宋元,到明清达到顶峰),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我们看一下中国很多园林,比方说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里面,大概有一百多个景点,都是来自于江南的一些美景,甚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阅读答案(二)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阅 读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北京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 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 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 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 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 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 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 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 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 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 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 “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就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因此 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

——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 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 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无 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是中国园林。”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 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一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载道化成 B. 崇德重义 A. 以人为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C. 《周易.震》 B. 《周易.艮》 A. 《周易.贲》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天文 C. 物文 D. 人文 B. 地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A. 儒道互补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4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C. 以仁为本 B. 以民为贵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浅谈中国园林文化

浅论中国园林文化 摘要:本文从园林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比较,明确中国南北园林的基本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加强各种文化范畴之间的交流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园林、南北园林、苏州园林 一、园林的定义: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描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二、中国园林的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

智慧树知到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全都抛弃 B:全都继承 C:传统文化是包袱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关于“农耕”、“文学艺术”、“制度规范”、“吃吃喝喝”、“侠精神”说法正确的是()A:仅农耕是文化 B:仅文学艺术是文化 C:仅侠精神是文化 D:全都是文化 正确答案:全都是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点是() A:多样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多样性,包容性,连续性,统一性 第一章 1、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

A:自然物 B:丝绸 C:羊绒 D:羽绒 正确答案:自然物 2、在中国,( )时代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并能织出较为精美的丝织物。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工业时代 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的本义是() A:染色技术的发现 B:后代比前代强 C:长江后浪推前浪 D:蓝色比青色好看 正确答案:染色技术的发现 4、“蔽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A:商周 B:魏晋 C:唐宋 D:秦汉

正确答案:商周 5、“被体深邃”这个词,说的是以下哪种服装款式() A:补服 B:胡服 C:襦裙 D:深衣 正确答案:深衣 6、秦朝的长冠,形如鹊尾,故俗称“()” A:鹊尾冠 B:冕冠 C:漆纱冠 D:平巾帻 正确答案:鹊尾冠 7、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A:外衣 B:内衣 C:三重衣 D:外套 正确答案:三重衣 8、()是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特点。 A:民族大融合 B:华美时尚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中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化。 据说,距今10万至4万年之前遍布欧、亚、非散三大洲的“古人”(尼安德特人),并无体质、毛发、肤色等差别,直到距今2万至4万年前的“新人”时代,才逐步分化为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说明了人类自身及其文化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生态环境等。这种人文基因层面上的根源性差异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思维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说,生活环境、发展模式与文化心态有着同构关系,所谓“得江山之助者”,各民族的文化,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地理环境给予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某种特定的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人们文化创造的发展趋向,从而塑造了各种不同文化类型和文化特性。导源于自然崇拜的古典园林亦如此,世界各民族在驾驭地形、地貌,选择构园素材、经营山水与建筑、创造艺术意境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文化表征,因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中国、西亚伊斯兰与欧洲。中国为自然山水写意式园林,西方园林和西亚园林则都以几何式园林形态为基本特征。即使同属于中国造园系统的日本园林,也呈现出同源异质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高级文明的园林文化基因,源自先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长期生活积累,源自对自然的恐惧、敬畏、神秘的心理,并由此产生的自然崇拜和对最佳生活环境的幻想,诸如产生了神话中的天宫、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境的构想等。秦汉帝王宫苑,主要模仿幻想中的天上世界和神话仙境。汉代私家园林开始模山范水,至魏晋,既富且贵的门阀士族,侵淫于玄佛之中,“玄对山水”,逐渐从青山绿水中找到了任人啸傲的“仙境”,于是挖池堆山,乐于丘亩之间,出现了“有若自然”的人士山水园林。中庸士大夫们找到了可供人日成趣的宅园这一园林样式,开中国文人写意园的先河。宋代则是世俗地主阶级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内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和成熟时期,园林主题园大量出现,文人将绘画所用笔墨换成山石花草,完成三度空间的立体画。元代带有不同于汉族的异域文化因子的皇家园林放出异彩,随着经济文化的恢复,江南私家园林在城镇星罗棋布。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王学左派的高扬人欲,明末清初迎来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最后辉煌,文人将园林作为“地上之文章”。但随后逐渐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鼎盛后的滞化现象,园林趋向定型化和程式化。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融和碰撞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异质文化因子逐渐增多,出现了以传统为主、中西合璧的园林,或以西洋园林为主,辅之以传统艺术手段的园林样式。 ·发展简史 ·上古时期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上古时代的人来说,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一切自然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