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因此,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我们应牢记: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辉县市胡桥乡中心校郭新童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关涉中学生的自杀行为,重在预防,破除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是必要的直接的措施,但要从根本上对中学生自杀进行防控,生命教育能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养成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 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 一) 了解生命: 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而要做到这 一点, 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上及其它活动中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 二) 敬畏生命: “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 大之物, 所以就对他产生敬畏的情感。这种敬畏感不是迷信, 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 情感。 ( 三)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也是一个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 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 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 四) 热爱生命: 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 定、深厚的情感, 它只会加深、加固, 而不会淡薄、消失。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而且, 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 才懂得对他人生命的热爱; 也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 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相互热爱之中: 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的人, 就一定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 五) 保护生命: 在敬畏、尊重、热爱生命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对生命加以保护。只有真正爱生命的人, 才会自觉地保护生命; 同样, 也只有注意保护生命的人, 才会有对生命的真正 的爱。 ( 六) 提升生命: 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原因的分析 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 生?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 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 得太渺小。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 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观察力增强了, 注意力较前有了进步,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 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内容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 一、主题: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二、时间:2019年5月13日 三、地点:九年级班教室 四、教学对象:八年级、九年级全体同学 五、教学背景: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 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 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 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 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 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教学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 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一)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上及其它活动中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二)敬畏生命:“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大之物,所以就对他产生敬畏的情感。这种敬畏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情感。 (三)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也是一个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四)热爱生命: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定、深厚的情感,它只会加深、加固,而不会淡薄、消失。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而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日期:2010-04- 10] 来源: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

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 [ 日期:2010-04- [ 字体: 来源:作者: 10] 大中小] 生命教育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一、生命化教育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 “生命化教育”的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间或从事道德教育原理研究。近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类主体教育(含主体间性教育)”、“生命与教育(含生命化教育)”、“教育公正”、“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等。2、生命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

生命教育的意义

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命,是一个人拥有其他一切的绝对前提。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的,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规律。关注生命,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的出发点。进入21世纪,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教育将对提升人生境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来说,生命教育对切实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按其顺序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事实上,人类的生理需要、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只有生理需要、生存需要满足后,才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 因此,从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层面提出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更贴近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在课堂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目前国内很多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其实,我觉得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引认识和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意义,其次,通过课堂、活动等多渠道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比如说,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回忆成长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既崇高伟大又脆弱渺小,因此应善待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来,也不能重生,因此必须珍惜,永不得放弃生命。再次,通过录像观摩、加强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创建“无毒校园”的专题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并制定行动计划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在课后的体会中,学生门纷纷写了自己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以及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 二、在死亡教育中诠释生命的价值 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亡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谈起死亡话题时,要么闪烁其辞有意敷衍,要么就是诸如化蝶高飞、破茧重生之类的美好童话。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这样的极端观点让他们在成长中很难洞悉死亡的真容。因此,开展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正如培根所说,随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正视死亡决不是正视尸体那么简单,如果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火葬场可能会加剧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事实上,死亡教育包括生命的探索、自我与人际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命意义的讲解上,而不是熟悉死亡后的程序。在课堂上,我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只剩下10天,自己会做哪十件最重要的事。使他们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必然,但在人们心中有许多情感足以压倒对死亡的恐惧:亲情可以淡化死亡,友情可以舒缓死亡,追求可以淡忘死亡,崇高可以藐视死亡,信念可以超越死亡。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应当更积极地探索生命,更积极地体验与别人共存的幸福,进而用坚强的品质延伸生命的长度,用积极的生活拓宽生命的宽度。惟有这样的死亡教育,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奇迹。 三、在社团活动中丰富生命的内涵 只有当一个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掘出内在的潜能,实现自由而充分的,持续而富有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并把学习当作自我需要、自我实现教育才能成功。为此,学校开展了多项活动,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一是不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不单纯以分数去评价学生,二是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并给学生学习选择权和时间支配权。学校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活泼向上的学习气氛。其中,心理社团除了在每周一次的活动中,教他们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之外,经常组织有趣的心理游戏或活动,还让学生轮流对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较普遍的问题,如: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预防、青春期异性交往、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专题的调查和访问,然后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或所感所悟通过学校广播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完善。有的学生,本来性格非常孤僻,渐渐的,变得合群了,也会主动去关心同学了;还有的学生,原来很自卑,逐渐恢复了自信,也乐于展现自己的能力了。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1968 年,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倡生命教育说。“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1976 年,1500 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1979 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 至此,生命教育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时代文明。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这和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是关于全人的教育。 认识生命,爱惜、尊重并欣赏生命,增进生活智慧,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 是关于人与他人、自然、宇宙和谐互动的教育。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如何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珍爱生命、呵护健康、安全成长、体会责任、创造幸福的教育。 (三)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总体目标”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是寓于其相对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的,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诸多层面。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尚未全面系统实施的情形下,目前主要依靠具有生命教育性质的安全专题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相关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予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也首次明确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并列同提,在教育政策高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重视。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得意义[日期:2010041 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得意义 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智慧、力量与一切美好情感得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专门得课程,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生命教育就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与全社会方方面面得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得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学校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得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得人来对待,尊重她们得人格与个性,保证她们有相对得人格自尊与自由。她们得任务不只就是“学习”,而应该就是“成长”。特别就是不要把她们作为我们自己得“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得得“工具”。应该让她们去追求自己得个性与自由,不要让她们成为学习得机器,给她们充足得时间与空间,让她们自由、快乐与幸福得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得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得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与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得目得,就是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得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得态度,增强对生活得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得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内在要求,也就是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课程,而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得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得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得丰富得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得关键,就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就是教师要具有强烈得生命教育意识与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得能力。 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需要,也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得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与生命与关怀得教育,帮助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之间得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得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得意义与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得态度,学会欣赏与热爱自己得生命,进而学会对她人生命得尊重、关怀与欣赏,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 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得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生命教育的意义

——参加“生命教育”培训心得 三月的季节正是春天的季节,万物复苏在一派春光明媚之中,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有幸参加1+1心联行动西宁市、玉树州心理骨干教师生命教育培训班。为期三天的培训告一段落,聆听了教授、专家讲座,我觉得用思想洗礼、文学熏陶来形容这三天的学习都不为过。 在这个春暖花开,世界又重现华彩的季节来讨论生命又显得别有韵味。正如郑晓江教授所说:当下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正侵蚀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人们把“知识改变命运”作为至上的法则,但我们却忽略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在“德”之上还有“道”,要把正确的知识和健康的思想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要真正让学生们在“道”的基础上去建构“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晓,你要是个“人”、要成为“人”,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特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不是仅仅从功利的角度去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性”,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素质”。而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本位,让学生学到生活的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

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纪教授通过许多生命斗士的故事讲述了这个问题,画家谢坤山在年少时因触到高压电线意外失去了双臂和一只脚。然而他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生活自理,还帮家里做家务,还练成了用嘴画画的杰出画家。看到这里,大家都很难想像这是真的,但事实却是如此。谢坤山画家的意志力坚强,他身体虽已这样,但对生活也没有失去勇气,依然露出亮丽的笑容,依然用他的快乐去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健健康康的真幸福。 好过不好过都是一天,我们不如快快乐乐的去过每一天,换种角度,换种思维去面对你的困难,你的不满。相信我们心里会好受很多,心情也会好很多。 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摘要:生命教育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 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 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 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 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个体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开自己的活动,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若教育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那么,它将永远是无限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如果我们脱开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识读,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动的倾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从事教育工作的话,那么,这种教育“将意味着生命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⑴ 由此可见,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⑵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命对每个人仅有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呢?在深深的惋惜之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自杀高居榜首。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教科医院普教所得一项调查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究其自杀原因,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无形杀手。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竞争的加剧,升学,就业的压力也就更为严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发展到极点。学生负担过重,父母期望过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求学的乐趣,还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

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2011.11.17晚上8:40-10:10 活动地点:机电楼D127 活动主题:生命意义主题教育 活动对象:热能093班 活动负责人:陈速老师 总结正文: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灵魂,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导致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荒废生命、淡漠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频繁出现,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警示。关注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使全班同学集体观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一、生命为本 生命是人的根本,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教育又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既然教育要以人生命为基础,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我们应该唤醒同学

的生命意识。生命既包括对人的物质生命的满足,又包括对人的精神生命的提升;它既包括对人的生命的价值、信仰的理解和追求,又包括对人生命实践能力、操作系统的养成。生命意识的养成,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能够养成他们丰富的生命情感和坚强的生命意识。 因此,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同学的生命意识,启迪同学的精神世界,开发同学的生命潜能,激发同学的生命活力,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可贵,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教师还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生命教育。教师要以自己认真的教学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中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渗透生命教育。比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听课和学习中要专注和投入,要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掉懒散的习惯,这本身就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悟到平等待人就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教师还要以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懈的追求来影响学生追求积极的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奋斗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奋斗,人生的意义则在于积累.不要乞求太多,每天一点点就足够了。所有的失望和不满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贪婪。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们就会拥有整个世界。是啊!什么时候我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真谛’多么圣洁的两个字啊!多么深远的词!词义的渊博!岂是我一个学识浅陋的人可以领会?‘感悟生活真谛’需要增添多少次人生的阅历?需要历经多少回生活的磨砺啊?又岂是懵懂的我在一朝一夕间可以悟化?生活的甜美与苦涩,需要我自己去经历!生活的快乐和忧伤,亦需要我自己去体验!生活就是在锤炼我,在锤炼中让我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想生活的艺术之一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因为生活即是矛盾:一方面它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张结时放弃一切。睿智者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紧握双拳;离去时,却松开了双手。” 我们当然得热爱生活,生活充满了奇迹和美丽。我们常只有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含悟到这条真谛。这是我们曾经的所有都已远去,而时光是不能倒流的。 我们怀念消失的美丽和逝去的爱,但更令人痛苦的是当美丽之花绽开时我们却视而不见;当沐浴着爱的光辉时却未能以爱来回报。 紧紧把握生活,但不要患得患失。这里它告诉我第二条真谛:正视我们所失去的,该去的就让它失去。不管是对感情,还是对事物!

不要乞求太多,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就是因为乞求的太多了,我们的人生才不完美,我们才会不幸福,其实,所有的不幸都是来源于我们乞求的太多了。 其实如果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或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应该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失望。难道我们就不能少一点乞求,多给自己点快乐吗?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上帝就是让我们赤条条的来的,一无所有,以后拥有的一切,都是上苍赋予我们一切,是上苍赐予了我们生命、亲友、思想和财物等等的一切,上苍待我们何厚?我们应该是何等的幸福啊! 但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我们的不满足和不快乐。 对生活祈求的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试想,过于沉重的生活,我们能感到幸福吗??祈求太多,太多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都成为了累赘了,这样终生不能轻松。试问这样的负担又怎么能让我们幸福呢? 任何奢望都是不应该有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不会长钞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愉快祥和的度过每一天,我们就是幸福的。 不要乞求的太多,每天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富翁!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张文玉) 摘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章也不断增多。然而在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容上,学界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学界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概念界定和内容的观点做了简单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概念内容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章也不断增多。然而在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容上,学界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不同地界定,本文旨在对这些界定进行简要地梳理,并在此基础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照。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 生命是一个意义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活、生存等基本涵义,而且包含了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生命才是值得追求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应如何提高生命质量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生命的存在是人生的基础,对生命深入而积极的理解是提高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积累和增长知识、锻炼生活技能、不断提高对于生命的认识和体悟的重要时期,加强对于他们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我国学者林东根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1可见,林东的定义基本包括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所有内涵,从内容上看包括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和关怀,基本包括了大学生生活中的所有方面;从目的上来看,既有大学生个人层面的“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的树立,也包括社会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既有对实际“生存技能” 1林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设计与创新》,《社会探索》,2006年第7期,第86页。

浅谈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0528950.html, 浅谈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作者:黄芳 来源:《幼儿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生命教育?那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能对此并不认同,觉得幼儿年纪太小,所知有限,生命教育意义不大。但回顾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青少年轻生事件,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生命教育是有缺失的。那如此重要的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是否操之过急?笔者认为,幼儿阶段即开始生命教育,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很有必要。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认知学习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幼儿的生命教育,对其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展其健全的人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缺一不可。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如何实施“深奥”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该把握以下几点: 1.幼儿生命教育重在浸润。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通过一两次活动不可能达成目标,需要融于幼儿生活的点滴。可以说,生命教育离不开生活,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注重安全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是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例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并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与同伴玩耍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用玩具砸同伴、不做危险的动作。二是培养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教育孩子不玩刀具、火等危险物品,外出时紧跟大人,不独自走开,不跟陌生人走,不攀爬危险的建筑等。其次,是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塑造人的品格的第一所学校,其对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父母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会给子女塑造一个沮丧、消极、失望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于外界的一切生命现象多少会表现出冷漠、敌意与憎恨,缺乏对生命的殷切关怀。反之,父母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润物细无声”,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熏陶。家庭的每日生活处处蕴藏着生命教育的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家庭氛围,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唤醒 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效果。 2.幼儿生命教育重在体验。

1 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

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① 侯晓明胡修金 内容摘要: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的兴起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的需要。学校生命教育目标按低段、中段、中高段、高段四段划分;课程内容的基本主题与领域分别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和生命与自我、生命与家庭、生命与社会和生命与自然。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两手,一是管理上要打造生命教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二是教学上要研究生命教育的特点和策略。 主题词:学校生命教育实施背景课程内容实施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中小学对教育本质与功能的进行了深入反思。大家认为,教育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应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命教育特征是什么?它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入学校呢?本文试图就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作一些探讨。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滥用、毒品、暴力与艾滋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危害青少年的问题,于是,人们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应对策略。并迅速进入课程领域,70年代,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到90年代美国中小学基本普及生命教育。日本《教学大纲》(1989年修订)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入我国学校教育的呢?我们认为,既有特殊的结点,更有深层次的原因。 社会呼唤生命教育。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日渐开放、科技日趋发达、物资生活的日益丰富,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出现了前途迷惘,人性异化,追逐物欲的倾向。人际关系表面化、精神生活世俗化业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特征。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物性的过分扩张就会导致人性的匮乏与生存危机”。所以,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提出,“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的设想。平衡的基本策略,就是人文教育。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从本质上讲,也是为了关注国民,直面生命,提升民族素质。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因此,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存生命、发展生命、幸福生活”。大学生生命教育在理念上,具有导向性、超前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模式上,具有系统性、整合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和精神性相结合的特征;在方法上,具有主导性、主体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特征;在教育对象及其成长现实上,具有反复性、传染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育者及其工作现实上,具有重复性、变动性与联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特点 生命教育是一种外延非常宽泛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价值研究,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则更加薄弱。2011年,笔者面向重庆市5所高校10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43.9%的学生认为高校很有必要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38.2%表示比较必要。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鉴于此,高校应该尽快加强理论研究,为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即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J. Donald Walters(杰·唐纳·华特士)在其《生命教育》一书的前言中,有意赋予书名《生命教育》两种含义。他说:“首先,我企图推荐一套教育系统方式,这套教育系统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而不光是训练他们求职或获取知识;除此之外,我的另一个企图是,帮助读者明了,不只是学生时代,人的一生都在受教育”。①受华特士生命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生命教育基金会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教育系统,它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个体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渐进步,最终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目前,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不同的理解,分歧较大。 从国外来看,美国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结伴同行,其内涵为“由死观生,生死互渗”;日本在道德教育中体现生命教育内涵即“尊重人性,敬畏生命”;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其内涵既包括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发展,还包括实现个人的健康与幸福,强调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以正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可能地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允许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保持独立的精神和责任感,达到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之发展的全人目标;澳大利亚强调对生命负责是公民的责任,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生命至上,生命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