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总所周知,糖尿病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就是长期哦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而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病变坏死,所以解决糖尿病并发症,首先要先解决微循环障碍问题。

大家可能对微循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呢?

大动脉就像一个管道,负责运送新鲜血液及营养物质;大静脉负责回收陈旧血液和代谢废物。由于,大血管壁厚营养不能通透过去,所以,他们不进行运送物资的交换,不给细胞直接提供营养。

血液到了微血管后,在微循环中流动。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直接贴近细胞,所以微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给细胞。可以说,微循环是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微血管也叫营养血管。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把营养素带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细胞有了营养才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把身体内的器官及组织比作大片的“农田”,那么,微循环就像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渠”。农田中的植物得到了水和养料才能旺盛的生长,“水渠”就负责向“农田”输送养料,同时将人体内代谢废物运出体外。微循环出现了问题,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直接影响到各个组织的功能。

糖友容易出现哪些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导致某些对微血管依赖性比较强的器官,出现了营养缺乏而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1.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通常是微循环的改变引起的。

眼睛的微循环特别丰富,从眼睛可以看到人体微循环的状况,这一点是其它器官不具备的。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典型微循环障碍,早期出现视物模糊或者视疲劳,晚期发展为白内障、失明。

2.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会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阻力增大,入球动脉阻力增高,超滤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损害将形成蛋白尿、水肿(浮肿)、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将导致末端循环障碍,末端循环障碍又导致身体末端的神经细胞营养的缺乏,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等。所以说,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周围

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

4.坏疽和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循环障碍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以及免疫细胞(白细胞)运行通路受阻。细胞如不能获得营养就易出现感染。如果此时,免疫细胞因为“道路不通”,不能到达该部位及时进行修复和消炎,最终可能导致坏疽,即足部细胞的死亡及伤口不易愈合。

5.容易忽视的是,骨骼的营养也是主要依靠毛细血管来提供的。微循障碍骨骼营养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如果关节滑囊微循环障碍,将导致软骨的代谢减慢,引起骨性关节炎。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

糖尿病护理诊断

糖尿病护理常规 1、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2、潜在并有感染的危险: 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 4、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5、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6、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血糖升高、尿渗透压增高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严重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 8、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 9、焦虑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 10、知识缺乏与缺乏糖尿病的预防与自我护理知识 2、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 1、饮食护理 2、运动锻炼 3、口服用药的护理 4、胰岛素注射的护理 1、饮食护理 1)制定总热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年龄在40岁以下)/100(40岁以上) 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与热量105-125、5kJ(25-30kcal),40kcal)以上,孕妇、乳母、营养不良与消瘦、伴消耗性疾病者在理性体重上酌情增减。 2)食物组成与分配: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主食的分 配应定时定量,1/5,2/5,3/5或各1/3或1/7,2/7,2/7,2/7 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4)保持大便通畅。 5)预防低血糖 6)手术期间病人的饮食,病人能承受的情况下早日恢复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2、运动锻炼 (1) 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 (2)时间:20~30分钟 (3)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60%最大耗氧时心率简易计算法为:心率=170-年龄。 (4)注意事项 ①运动前评估: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 ②预防意外发生: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

糖尿病吃什么改善微循环

糖尿病吃什么改善微循环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吃什么改善微循环*二、糖尿病如何预防*三、糖尿病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吃什么改善微循环1、糖尿病吃什么改善微循环首先要积极平稳控制血糖,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同时控制超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由于微循环障碍贯穿糖尿病病程的始终,因此改善糖尿病微循环用药应遵循“早期用药、合 理联合、足疗程”的原则。 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物、影响血液病变学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以及部分中药制剂等, 如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贝前列腺素钠、尼莫地平、桂哌齐特以及潘生丁和西洛他唑等。此外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植物药及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如银杏叶制剂、复方丹参滴丸、三七制剂等。 2、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 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 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 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如何预防防止和纠正肥胖。 避免高脂肪饮食。 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多吃蔬菜。 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 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最重要部位。 三、微循环的特点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1、微循环在属性上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的。因此,在临床上所说的微循环通常是指血液微循环,即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血液微循环是人们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清楚的领域。 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糖尿病护理诊断

糖尿病护理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2、潜在并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 4、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5、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6、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血糖升高、尿渗透压增高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严重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 8、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 9、焦虑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 10、知识缺乏与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 1、饮食护理 2、运动锻炼 3、口服用药的护理 4、胰岛素注射的护理 1、饮食护理 1)制定总热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年龄在40岁以下)/100(40岁 以上)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与热量105-125.5kJ(25-30kcal), (40kcal)以上,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伴消耗性疾病者在理性体重上酌 情增减 2)食物组成和分配: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主食的分 配应定时定量,1/5,2/5,3/5或各1/3或1/7,2/7,2/7,2/7 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4)保持大便通畅 5)预防低血糖 6)手术期间病人的饮食,病人能承受的情况下

早日恢复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 化的饮食 2、运动锻炼 (1)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2)时间:20~30分钟 (3)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60%最大耗氧时心率简易计算法为:心率=170-年龄。 (4)注意事项 ①运动前评估: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 ②预防意外发生: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 ③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微循环障碍是血液成份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内部原因。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其他重大疾病。 影响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因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毫米。在这么长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浊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目前医学研究,人的衰老、生病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这是比较公认的学说。那么微循环障碍会起哪些疾病呢?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患者朋友都很熟悉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即心、脑、肾、眼、足的血管疾病,至于第六并发症,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骨质疏松,并常局限于牙槽骨,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鉴于此,有学者建议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先有血管改变、组织缺氧,加上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此为牙龈炎;牙龈炎深入发展,波及牙周膜及牙槽骨,形成深的牙周袋,袋内脓液淤积,根面牙石附着,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龈缘溢脓、口臭、咀嚼乏力、或有消化不良,此为牙周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门牙呈扇形向外突出,此为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此为牙周萎缩。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牙周病的发病率越高,有人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牙周病。而牙周病经基础治疗后,又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 (2)糖尿病患者口腔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4)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牙周病,未罹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已罹患者应该认真治疗。 怎样防治牙周病? 防治牙周病的方法为: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做口腔保健一次,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研究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使用蚓激酶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格列齐特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蚓激酶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之后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好转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袢周情况积分、血液流态积分以及管袢形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积分均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疾病,使用蚓激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可积极提升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者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功能,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蚓激酶;格列齐特;药物安全性 Study on Rational Evaluation of Clinical Medication for Diabetic Microcirculation WANG Jian-hua1,WANG Ying2,LUO Shuai1,LI Ran1 1.61618 Force Outpatient Department,Beijing,100094 China; 2.61081 Force Outpatient Department,Beijing,10009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use of lumb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8 were divided selected an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liclazi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umbrokinase. Analyze the two groups of effect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blood sedimentation equation,low cut,high cut,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sedimentation equation,low cut,high cut,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iorbital condition score,blood flow state score and tube morphologic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improved in the above scores. In terms of improvem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P<0.05). Conclusion For diabetic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treatment with lumbrokinase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can posi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function of diabetic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there is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use.

微循环灌注不良诊断详述

微循环灌注不良诊断详述 *导读:微循环灌注不良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檄循环障碍是发生在微循环水平的血管和血流的形态异常和功 能紊乱。微循环障碍可导致组织血液灌流明显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缺血和缺氧性病变,严重时可造成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微循环障碍常发生于创伤、炎症、水肿、休克、肿瘤、超钦反应、组织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过程,以及与这些有关的疾病中. 微循环障碍时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血管、微血流和微血管用围等三方面的变化。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骨内损害: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骨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一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着四周的土地一样。也在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流经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

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需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微循环灌注不良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微循环灌注不良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在内,因此,近年来有人把血液微循环与淋巴微循环分开。本节讨论血液微循环。 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因此有人把微循环称作是一个结构不同而功能相似的“匀化”系统。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在很多疾病中均有微循环灌注障碍,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临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hypoperfusion syndrom e)。以严重感染为例,当其发展到出现低灌注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严重的乳酸血症、少尿、神志障碍等表现。 2、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无复流造成的组织损伤实际上是缺血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程度上

【重点】人体的八大系统与微循环

【重点】人体的八大系统与微循环 人体微循环与健康1.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 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2、什么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 微循环障碍的危害 1、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2、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人体呼吸系统

3、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人体消化系统 4、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 5、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6、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 7、妇科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障碍 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肿。8、微循环障碍之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微循环障碍会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血管堵了

糖尿病烂脚长期不愈合

糖尿病烂脚长期不愈合 糖尿病“烂脚”俗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位。现在全世界非外伤截肢中有50%为糖尿病患者,仅美国一年就有40000多名患者截肢,极大地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足呢?糖尿病足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微细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肢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下就让专家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坏疽的原因及治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糖尿病足坏疽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 1、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肢端坏死。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因素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因素。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 4、足部感染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形成、发展及恶化为坏疽的重要原因。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因素,如足部皮肤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等,也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糖尿病足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糖尿病足如何治疗?这是大多数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旦出现糖尿病足意味着被截肢的可能。在大型综合医院目前对于糖尿病足一般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在这里说一下目前糖尿病足常规疗法的基本步骤。 一,基础治疗 (1)综合治疗需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切忌只见局部伤口,忽略全身情况的做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控制糖尿病,尽量使血糖及血压正常;2.改善微循环及血管再通;3.抗感染;4.支持治疗。 二,内科治疗 (1)控制血糖及血压;(2)抗感染;选用敏感、广谱、足量、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原则;(3)纠正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积极改善心肾功能,控制高血压。(4)改善微循环;通过扩张血管、抗凝、将纤、血小板拮抗剂等途径,如ACEI、丹参液、前列腺素E、红花注射液等。(5)神经营养制剂:维生素B6、维生素B12,A TP、辅酶A、神经节甘酯等。 三,外科治疗 (1)足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神经足溃疡:1.应用改变压力的矫形鞋或足的矫形器来达到改变患者足的局部压力;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总所周知,糖尿病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就是长期哦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而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病变坏死,所以解决糖尿病并发症,首先要先解决微循环障碍问题。 大家可能对微循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呢? 大动脉就像一个管道,负责运送新鲜血液及营养物质;大静脉负责回收陈旧血液和代谢废物。由于,大血管壁厚营养不能通透过去,所以,他们不进行运送物资的交换,不给细胞直接提供营养。 血液到了微血管后,在微循环中流动。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直接贴近细胞,所以微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给细胞。可以说,微循环是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微血管也叫营养血管。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把营养素带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细胞有了营养才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把身体内的器官及组织比作大片的“农田”,那么,微循环就像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渠”。农田中的植物得到了水和养料才能旺盛的生长,“水渠”就负责向“农田”输送养料,同时将人体内代谢废物运出体外。微循环出现了问题,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直接影响到各个组织的功能。 糖友容易出现哪些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导致某些对微血管依赖性比较强的器官,出现了营养缺乏而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1.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通常是微循环的改变引起的。 眼睛的微循环特别丰富,从眼睛可以看到人体微循环的状况,这一点是其它器官不具备的。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典型微循环障碍,早期出现视物模糊或者视疲劳,晚期发展为白内障、失明。 2.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会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阻力增大,入球动脉阻力增高,超滤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损害将形成蛋白尿、水肿(浮肿)、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将导致末端循环障碍,末端循环障碍又导致身体末端的神经细胞营养的缺乏,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等。所以说,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周围

神经微循环障碍

神经微循环障碍: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就会发生多梦、失眠、头昏眼花、记忆不好、重者会发生中风瘫痪;心血管微循环障碍: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就会发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可能发生心梗死亡,长期微动脉,收缩致高血压动脉硬化; 心肌需求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猝死等; 脑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 中医认为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都和五脏六腑的心脏有着密切关系。心为五脏之首,主血脉,主藏神。 呼吸系统微循环障碍:胸闷、气短、咳嗽、哮喘、重者青紫发绀、呼吸骤停;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微循环障碍和五脏六腑的肺有着密切关系,而肺的主要功能,1主气和呼吸。2主行水。3朝百脉、主治节(指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消化系统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吸收不好,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肝微循环障碍: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微循环与我们的脾胃功能及肝,大肠,小肠等有着重大关系,脾的重要作用是运化食物,运化水液,主要生理功能主统血。而胃的作用是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主要生理特点主通降。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要生理特性主升发,(升发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主津(津指水液。) 肾脏系统微循环;导致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组织水肿、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脏系统微循环和肾,膀胱。肾的主要功能:藏精(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化气)。主水:主纳气(肺吸入的清新空气)。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肌肉骨骼微循环:代谢产物堆积,则会产生全身酸软无力、麻、疼痛、或发生关节炎,严重者可致残废; 四肢微循环:微动脉堵塞至脉管炎,静脉堵塞至静脉炎,静脉曲张、严重者跛行,刀割样疼痛,溃烂致截肢; 皮肤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淤斑、老年斑以及手足麻木、身体上有蚁走感,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 全身微循环: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通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健康长寿。 妇女:腰背痛、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 男性:性功能衰减、前列腺炎; 微循环不通畅时,就好像一块块“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不能及时得到水分就会慢慢枯死一样。前苏联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现代中医认为微循环和中医中的经络、穴位有着深远而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在相对的经络穴位上加以,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就可以去调理相对应的器官。 方法:1、在没有真正成“病”之前,进行调理; 2、采用没有任何负作用的调理方法; 3、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养生保健管理; 4、提高人体自身的系统修复功能; 5、增强人体血液供氧量,排除毒素; 6、改善人体微循环,达到健康长寿。

人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人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血液循环的发 现 ..................................................................... .......................................... 1 什么是微循 环, .................................................................... ........................................... 2 微循环障碍导致疾 病 ..................................................................... ................................... 3 人体血液的组 成 ..................................................................... .......................................... 4 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 5 齐冰石(托玛琳石)制作的纺织品的功效...................................................................... (7) 血液循环的发现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 认识。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578年4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 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

微循环障碍是心脑血管的罪魁祸首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有年轻化趋势,40岁左右的病患逐渐增多,甚至二十几岁就有轻微病症,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仅在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天约8200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俗话说:“微循环通,不会得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畅,全身都健康。”微循环几乎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器官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间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的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排出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这样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 人们通常认为脑中风的发生是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实,深层次的原因都与人体微循环障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体的微循环直接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将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体外。如果微循环内的血小板、白细胞或纤维蛋白相互粘集形成微血栓,随着血液流向全身,或沉积在血管内膜上,当拴子导致局部血流障碍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末梢神经炎等。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人体其他各系统微循环障碍均会出现相应症状。 更多微循环知识可登陆地龙蛋白科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112299473.html,

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他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这个词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如果告诉你,高血压,脑血栓等都是因为它而造成的,你会怎么想,那么想不想要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它的一些症状是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

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内部原因。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其他重大疾病。 影响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   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4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病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学者们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发病机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增多:高血糖可与血液循环中游离氨基酸和组织中的蛋白质非酶性结合,形成AGEs,被AGEs 前体修饰的细胞内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蛋白质糖基化可干扰基质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基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GEs 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向细胞外分泌基质,抑制基质分子清除降解,基底膜增厚,与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还诱导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参与炎性反应,AGEs 还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高血糖使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导致葡萄糖大量转换为山梨醇,造成细胞内髙渗状态,细胞结构破坏,细胞内山梨醇集聚还抑制了肌醇转运系统,使细胞内肌醇储备耗竭,细胞膜Na +-K +-ATP 酶活性降低,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山梨醇被山梨醇脱氢酶氧化为果糖,果糖及其产物3磷酸果糖激发非酶糖基化,AGEs 生成增加。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激活:高血糖使细胞内二酯酰甘油显著升高,导致蛋白激酶活性升高,PKC 的活化可使细胞外的基质合成增加,还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促使血管强烈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血管瘤形成;PKC 能够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分泌功能,促进高凝、低纤溶和高血黏度的形成,血管内容易出现微血栓。己糖胺通路:高血糖激发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活性,从而激活己糖胺通路,促进生长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炎性损伤。 氧化应激: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诱导氧化应激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高血糖增加多元醇通路、AGE 形成、PKC 活性和己糖胺通路的共同机制。病理改变微血管病变形成的程序大致为:微循环功能性改变,内皮细胞肿胀或脱落,内皮损伤,基膜增厚,形成高通透性,血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微血管瘤形成,最后是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特征是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①正常白蛋白尿期;②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中白蛋白>30mg/24h,≤300mg/24h;③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持续>200μg/min,或尿蛋白定量>0.5g/24h,可以出现水肿;④晚期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①微血管瘤;②出血;③视网膜水肿;④硬性渗出;⑤丝棉斑;⑥小动脉阻塞;⑦静脉扩张和串珠;⑧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⑨新生血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①糖尿病远端对称感觉运动性多神经病变:以感觉过敏和感觉缺失为主。②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死等;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食管运动功能失调、胃动力瘫痪、肠道功能失调等;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 治疗 共同治疗:①严格控制高血糖;②积极控制高血压;③纠正脂质代谢紊乱;④饮食治疗,控制体重;⑤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①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②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①药物治疗;②激光照射治疗;③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①维生素:维生素B 12的衍生物,维生素E 和C;②醛糖还原酶抑制剂;③抗自由基制剂:人参、黄芪等中药;④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 西洛他唑等。 前瞻性治疗:①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氨基胍;②蛋白激酶C 抑制剂;③中肌醇;④醛糖还原酶抑制剂;⑤抗氧化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以及“糖毒性”作用于一些组织器官导致功能及形态上损伤而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所致的死亡已明显下降,糖 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糖致微血管并发症机制研究的进展,证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致微血管损伤各条途径的共同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葛学民 266000青岛市市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4.004 (下转第14页)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