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建筑过程

主要景区构成

功能分类

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颐和园是历史的见证。

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

讲述法

提问法

通过颐和园的兴衰,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

“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

讲述法

提问法

演示法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长廊、佛香阁、智慧海、昆明湖、十七孔桥、白色石舫、谐趣园、苏州街、四大部洲

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

史料研习法

讲述法

提问法

演示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在清漪园的造园设计中,在万

寿山西麓宿云檐供奉关帝,在这里供奉为文昌帝君有文

武辅政之寓意。与文昌阁相邻的有知春亭,卧在清白石

雕造的海浪纹基座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铜牛,有镇服

水患之意。关于铜牛,民间有许多传说。在昆明湖的西北,又一著名建筑白色石舫,始建于1755年,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观赏昆明湖景色外,还用它来象征清王朝如磐

石般坚固。1860年被毁。现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慈禧将它改名为“清晏舫”(寓“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之意),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舱楼改成洋式,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石舫长36米,就形式和长度而言,在同类建筑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清漪园时代,后山的建筑规模同前山一样,雄伟壮丽,但经过1860年、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军两次大破坏,大多仅剩下残垣断壁和荒台废基。其中现存或修复的主要

建筑景观有: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

万寿山后山中部是象征佛国世界的四大部洲。四大部洲

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全部建筑按照佛教宇宙观设计的,完整地体现了佛国的形象。它是一座藏式的寺庙群,是

清朝政府推崇佛教,中央政权和一些信仰佛教的少数民

族加强联系的产物。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战火,今天所

见庞大的寺庙群是1984年按原样恢复的。

四大部洲指的是:北俱卢洲,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

牛贺洲,它们形状多不相同,依次为方形、三角形、半

月形、圆月形。据说这四种不同形状,又对应着佛教世

界四种元素:地(方形)、火(三角形)、风(半月形)、

水(圆形)。另外还有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的八小部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同的台殿,一个

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在阁

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

苏州街地处颐和园后湖中心,在乾隆年间称买卖街,

1860年被焚,1990年在原址上复建。它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完整景区。这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们逛市的商业街。苏州

街全长三百余米,设有六十多处铺面,一水两街,沿岸

作市。将中国西部西藏式样的寺庙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

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安

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堪称匠心独运,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中国园林中造园手法往往是大园包小园,颐和园中的谐

趣园就是其中之一。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家园林

中仿其意而建造的。原名惠山园,乾隆分外喜爱此园,

曾为其做诗15次,达151首。1811年嘉庆皇帝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现在的

谐趣园是光绪时重建的。园内的建筑和百间游廊全部环

池临水展开,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从清漪园的

总体规划来看,这个小园林既是前山前湖景区的向东北

方向延伸,又是后山后湖景区的结束。这种园中之园的

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在园林布局中,颐和园运用较多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这

种手法在前山和后山的景观塑造上巧妙地显示出来,与

前山的华丽、前湖的辽阔相比,后山后湖景区的特点可

概括为:建筑较少,山路曲折,绿荫幽闭,优雅恬静,

以山地景观为主,兼及小型水景,主要建筑有苏州街、

谐趣园等,布局紧凑,各有妙趣;与后湖以幽深见长,

两山夹一水的浓阴景致,展露了令人神往的江南风情。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通过适当补充和赞美颐和园风光的诗词或评语,让学

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颐和园的景色和价值有一个初步了解。

②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

的学习,使同学们如身临其境。

③可以利用本课导言,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出疑问即:

从金至清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选择此地建宫建园?乾

隆时为什么称清漪园,慈禧太后后来为什么改为颐和园?从引领探讨这些问题入手,展开课程的讲解。

④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一些重要概念的方式来导入,例如

可以首先介绍有关园林的造园艺术及风格知识,让同学

们在学习颐和园的过程中注意概括和总结,为解决重难

点做好铺垫。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

识点:颐和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功能分类、典型的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旨在让学生

对颐和园有个整体认识的同时,深刻了解到颐和园“虽

有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艺术

特色,并且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它的兴废发

展史、又是近代历史的缩影。处理本目时,建议教师:

①可采用问题式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设问

如下: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

重修?阅读完本目后请你给颐和园设计一个身份证。

②在讲述颐和园修建过程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

的近代史有关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以此发奋图强。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一目,学生需要掌

握有关的主要建筑景观:仁寿殿、东宫门、乐寿堂、玉

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帝王

勤政与否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宫廷区的建筑体

现出皇家园林的雄伟气魄和中国封建时代皇权至尊、君

临一切的气派。深刻了解到颐和园既显示了清王朝的兴盛,同时繁华景致之下的颐和园又掩盖不住大清王朝的

风雨飘摇。清王朝由盛转衰,颐和园可说是历史的见证人。讲解本目时建议教师:

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最好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关

趣味性的知识。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②晚清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发生在颐和园,或决策于颐

和园。教师应注意与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相联系,例如

光绪曾在仁寿殿召见倡导戊戌变法人士康有为。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在仁寿殿曾召见康有为,“历时九

刻之久”,历来召见大臣从未有过如此长的时间,他任

命康有为为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上行走。稍后,在变

法危机关头,光绪帝又在玉澜堂寝宫曾召见袁世凯,想

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变法维新”。变

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和北海的古柯庭,逢慈禧驻园期间将光绪帝带来囚禁在此,慈禧为了断绝

光绪皇帝与外界的联系,命人在正堂后墙及两厢均砌起

砖墙,将玉澜堂的原有的通道用堵死(现东西配殿内高至屋顶的砖墙尚存),出入只能走南门,由太监把守。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慈禧采取先利用后镇压的手段在

颐和园炮制出镇压“拳匪”的十多道谕旨。

③京剧是国粹,颐和园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学思之窗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点

拨和启发。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一目,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个景区,即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的主要建筑景观及其

特征,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和皇家

建设的重点项目,借助造景来表现天人感应、皇权至尊、纲常轮纪等的象征寓意,比一般园林在范围上更广泛,

在形式上更多样。建置有大量的佛教寺观,寓意封建统

治者试图以弘扬佛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一定的

政治目的,即团结和笼络蒙藏上层人士,确保边疆防务

和多民族国家统一。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将中国古代封

建秩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渗透于中,典型地反映了

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本目,使学生

还认识到颐和园中的许多景致,是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

方园林中的再现,也可以说是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内的

变体。讲解本目时建议教师: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的教学图片并适当补充史料,以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史料的能力。

②注意与重难点的结合与突破,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将宫殿建筑的严谨宏伟、宗教庙宇的庄严肃穆、北

方民居的方整密合、南方宅园的小巧玲珑包容在一个大

环境之中,形成了园林建筑造型丰富,色彩浓重辉煌的

艺术风格。这座园林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最后一处以传

统的建筑结构、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建筑设计、施

工程序与传统的施工匠作组织的所完成的最后一座堪称

里程碑的宏伟巨作,是中国现代建筑兴起前建筑史发展

主流的一个总结。

③可以从景区、主要景观、特征三个方面列表对比形式

来讲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此表,以加深对教材的

理解和把握。

总结:讲完本节课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颐和园所

具有的几个第一。然后讲述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来看,更加突出了它的

历史功能和文化功能,它将代表着中国皇家园林最高的

造园艺术成就,代表中国传统工艺与技术的创造水平,

是服务于当今时代的博物馆式的皇家园林和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场所,因而更具品牌特性。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可补充讲述它具有的文化价值。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散文诗: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

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

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

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

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

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

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

也苦费了科学钻研!

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

她并没有意料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

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教师提问]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学生回答]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说明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巨作;园林艺术上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证实陈毅和这位同学所总结的是否正确。

案例二“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讲述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个身份证。

[学生]

姓名:颐和园

原名:清漪园

别名:夏宫

年龄:约250岁

住址:北京西郊

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

特征: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中

国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

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

案例三讲解昆明湖景观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岁已巳,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

前芟苇茭之丛考,浚泥沙之溢塞,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

始之时,用事者咸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躇虑

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

又虑夏秋汛涨或有束虞。甚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

者皆是也。今之为牖、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汛涨乎?

非所以济沟塍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

之海甸无水男,今则水田日辟矣。顾矣不以此矜其能,

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得一人积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得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日,赐名万寿山昆明湖。乾隆十有六年岁次,御制并书。

──乾隆《万寿山昆明湖记》

[教师]这段材料不难读懂,请同学们阅读后回答:乾隆自述扩建昆明湖的主要目的和后果是什么?

[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兴修水利,其后果是昆明湖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增加了两倍,并和城里的护城河相通。

护城河的水量充沛,利于漕运,也增加了西郊的灌溉面积,海淀水田也日渐扩大了。

[教师]扩建昆明湖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乾隆为母亲祝寿。

[教师]为了给他母亲祝寿,把这个近四千亩的水域修成了一个寿桃型湖泊,并于1751年将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昆明湖的景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注意总结昆明湖景观的特色。

[学生]昆明湖景观的特色具有杭州西湖风格,江南园林的特色,并且还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师]除了以上同学总结的这些特征,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在此得到成功的体现。游览昆明湖,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以下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颐和园

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景区) 参观完颐和园的宫廷区,我们再来参观万寿山前山景区。 我们面前的这个城关叫做紫气东来城关,城关上南北题额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南面题额“紫气东来”,出自于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函谷关令尹看到东方紫气映空,知道将有圣人从此经过,便沐浴更衣准备迎接,第二天果然老子骑青牛缓缓来到,乾隆皇帝的命名既取祥瑞之意,有点明城关的地理位臵。 北面题额“赤城霞起”,出典于孙绰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名句。在清漪园时期,城关北面的山坡上裸露着一片赭红色的山石,每当旭日东升,阳光洒落在这些山石以及城关上,其景色及有赤城霞起的韵味。 请大家随我西行,我们去参观长廊。万寿山阳坡集中了数百处建筑,但无杂乱之感。因为长廊把各处建筑串联成一个整体。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自东向西建造了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四座观景亭。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留佳是美景常驻之意;寄澜是寄情感于波澜之意;秋水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清遥是视野深远,一望无际之意。长廊的绘画1.4万余幅,彩绘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山水.花鸟,人物。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顺着长廊从东向西前行,我们可以看到万寿山中轴线建筑群,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我们面前这个牌楼开始,牌楼北面额题为“云辉玉宇”,是云霞宫殿交相辉映的意思。“玉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喻以慈禧太后为长生不老的神仙,即为祝寿又歌功颂德。南面额题为“星拱瑶枢”,是群星环绕北极星的意思。将万寿山周围众多的建筑形象地比喻为环绕北极星的星辰,突出了排云殿作为北极星的尊贵地位。 向上进排云门,过金水桥就到了二宫门院落。二宫门上悬挂着“万寿无疆”匾,每年旧历十月初十,在这里为慈禧太后举行隆重的庆寿活动。典礼开始前,二宫门正中安放好专供光绪皇帝跪拜的拜褥,以及放臵祝寿表文的表桌,二宫门外两侧分列着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三品以下的官吏全部站在排云殿门外。早上七点以前,光绪皇帝赶到二宫门。慈禧太后从乐寿堂乘轿到排云殿,稍事休息后升入宝座,排云殿前奏响丹陛大乐,光绪皇帝率文武百官下跪,庆典礼正式开始。先由宣表官跪读祝寿表文,然后光绪皇帝跪接表文,捧表进入排云殿,在慈禧太后面前跪进表文后,再退回二宫门跪下,并率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慈禧太后回乐寿堂,庆寿典礼全部结束。 二宫门前的东西配殿为玉华殿与云锦殿,是慈太后庆寿典礼时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临时休息的地方。 过了二宫门是排云殿。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一句。寓意此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最早是明代圆静寺的旧址。乾隆皇帝为其母庆祝六十大寿,在圆静寺的旧址建造了大报恩寺中的大雄宝殿。重建颐和园后,改建为排云殿,是慈禧太后在庆寿典礼上接受朝拜的地方。

《颐和园》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趣味故事?西太后降旨重修颐和园 颐和园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下面讲一讲封建统治者西太后命令修建颐和园的故事。 颐和园是我国名园之一,在北京西郊,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花园。金贞元年间完颜亮设为行宫,明代皇室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时又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清光绪十四年,西太后为了要庆祝她的五十大寿,下令重修颐和园。西太后先把这项工程布置给贴身太监筹办。贴身太监对西太后的命令当然谨遵照办。但是他很有些为难:这样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很多的钱财,这笔款项到哪里去找呢?于是他便去和西太后商量。西太后很干脆地说:“你去找军机大臣。” 贴身太监听了很是奇怪,修颐和园应是内务府的事,怎么去找军机大臣呢?既然西太后这样说了,不找是不行的,只好就去找军机大臣了。 这时的军机大臣,就是光绪的爹。自光绪当了皇帝,他从一个没有实权的亲王,一下子当上了军机大臣,心里十分高兴。他为了讨好慈禧,一上任,就大修前海、中海、后海,还设立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 贴身太监来找他,说了西太后让来找他说修颐和园的事。军机大臣一听便心领神会,知道是慈禧太后要他用海军费来修颐和园。他觉得动用海军费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有一个幌子,才能掩百姓耳目。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说是在颐和园昆明湖训练海军用款。 西太后对军机大臣这种做法很是欢喜,又给他增加了一百万两海军费,并准许他随便动用海防捐和海关税。 这工程的规模是很大的,整个颐和园山上山下,湖内湖外,修得富丽堂皇,焕然一新。修完后,堂而皇之挂出一个“水操学堂”的牌子,装模作样地弄了些水师学员,在昆明湖里折腾起来。 西太后的生日到了。整个颐和园红火极了,张灯结彩,锣鼓齐鸣。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祝寿。西太后首先犒赏海军衙门,而后带领百官观赏颐和园里的亭台楼阁、湖光山色。来到长廊西头,过听鹂馆,穿百丈亭,只见有个石头兵船,上面有石缆石炮,炮口正对着万寿山。西太后一看,禁不住大发雷霆,声色俱厉地说:“怎么在这里修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快给我拆掉!”贴身太监低头弯腰地说:“老佛爷息怒。这兵船不可没有,不然用的军费可不好……”军机大臣也凑过来说:“启禀老佛爷,请不要介意,这不过是一个门面罢了。” 西太后对这样安排的用意,当然是很清楚的,但总觉得这石炮放在这里心里非常的别扭。她把语气缓和下来说:“那就只把石炮拆了吧!” 大臣们知道,西太后喜欢的是雕楼画舫,好在里面饮酒作乐。于是很快把石炮拆掉,重新把兵船修成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石舫。 西太后再来这里看时,高兴极了。后来,她还觉得水操学堂在颐和园里也有些不雅,干脆也把它赶了出去,这样使颐和园变成了皇家的禁园。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

提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不得不说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勤政殿)为代表的宫廷区,包括勤政殿、二宫门两进院落等,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占地0.96公顷,占全部面积的0.33%。 山前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占地255公顷,为全部面积的88%,是颐和园的主体。前山即万寿山的南坡,东西长约1000m,南北最大进深,山顶相对水体平面高出60余米;前湖即昆明湖,南北长1930m,东西最宽处1600m,湖中布列一条长堤,三个大岛,三个小岛。长堤“西堤”及其支堤将前湖划分为里湖、外湖、西北水域等三个面积不等的水域,“里湖”面积最大,约129公顷,“外湖”水面约74公顷。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顶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锁,气势磅礡。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后湖后山景区——“后山”主要为万寿山的北坡,“后湖”指后山与北宫墙之间的水道,也称之为“后溪河”。后山后湖景区占地24公顷,为全园总面积的12%,其中山地19.3公顷。后山较前山山势稍缓,南北最大进深约280米,有两条山涧—东桃花沟和西桃花沟。后溪河自西端的半壁桥至东端的谐趣园全长1000余米,建有“后溪河买卖街”,现称“苏州街”。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是很高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所以,园林中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文人画为蓝本,参与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下面,以颐和园为例,详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世界园林中, 按其布局格式而论,可分为三种: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它包含着两种意思:其一,园林的景色应以自然山水为主;其二,一切要顺其自然,以曲为美。 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颐和园_1

颐和园 导读:整体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大语文观出发,本课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吸收积累语言,从而去运用语言。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设计的教学时间可用两课时完成。 一、直观显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那里有天下闻名的故宫、长城、颐和园。今年暑假老师去北京旅游,在那拍了许多相片。今天,我把在颐和园拍的相片带来了。(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张介绍一张) 2、同学们,你们想去颐和园浏览吗? 3、放映《颐和园风光》,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和大。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做到了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充分地运用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认为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了解文章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可在书中画出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作适当的点拨。 3、交流所画的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同学们,初读课文,你觉得文中所介绍的颐和园如何呢?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颐和园的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再读课文,并把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同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指名回答: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四、品味语句,体会美景。 在以下的教学中,抓住描写各景点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朗读,品味,在读中感悟。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5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多媒体展示长廊画面,结合朗读,让生体会到长廊的长,以及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先让学生理解“掩映”的词义,然后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认识到佛香阁、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和颐和园建筑的特点。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09021121 曹希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所以要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我学习”、“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在读中去感悟,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了都会得到发展。 《颐和园》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组课文都是以“世界遗产”为专题的,本组课文呈现了我国各地多处被评为“世界遗产”的自然文化景观。这样编写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观赏世界遗产,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祖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学习游记的写法。本篇课文描绘的是著名文化遗产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向人们介绍了颐和园的三处景点。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处横槛上不同的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通过描写长廊两旁花木微风的美景来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从山脚下仰视佛香阁和排云殿,十分壮观,再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分别向下、向前、向东远眺,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用总分总的方法在开头第一段总述颐和园的“大”而“美”,中间介绍三处景色,体现“大”而“美”的特色,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积累语言,并尝试用游览顺序的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 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义的理解上还有欠缺,我会在他们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掌握生字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我将会一步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逐渐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学生都是爱玩的,这篇游记能

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

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一) 到北京的第四天,我们去了颐和园。我们乘车到码头,坐船去颐和园,河的两岸如诗如画,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丽景色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看见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既对称,又表示是皇家之桥。桥上的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有的狮子把小狮子踩在脚底,有的小狮子在大狮子头上嬉戏,有的大狮子把小狮子放在肚皮下玩耍,还有的把头顶在一起,像一对母子相依相偎,真有趣。 下船后,我们去了长廊,长廊有728米。据说一位皇帝到一个地方去玩,看到了许多美景,这时他要回京了,可他还想看美景,他就把景色画在长廊上,长廊上还画着四大名著的插图,美极了! 然后,我们去了光绪皇帝的家,屋顶上有龙、凤,屋外有一个大缸,是用来装水果的,屋内都是金的、陶瓷的、金丝楠木的,连洗手也用金盆。导游说,光绪皇帝因为不听老妈的话,被软禁在这儿,原来皇帝也不听话呀!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真是名不虚传啊。

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二) 今天,我和妈妈,还有妈妈的同学和小弟弟一起来到颐和园。 我们先走了进去,那儿树木茂盛,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接着我们上了一座山叫万寿山。那儿花儿盛开,小草高高,一片美景。过了一会儿我们继续上路,他们呀,从楼梯上上去,登山我是能手,直接从山石上爬了上去,一下子就到了山顶。接着,我们休息了一下,又下山了。 然后我们走进长廊,上面都是画,每幅画都不一样。走着走着,我们走出长廊,来到昆明湖。一只只游船在湖面上飘荡。我和小弟弟见了,恳求妈妈和阿姨让我们去玩。她俩异口同声地答应了。我们跑了过去,租了船,踩着船上的脚踏板,船飞快地前进了。坐在船上,我看见了长长的十七孔桥,白而美丽,桥上人来人往,多么热闹啊!我还看见了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和佛香阁。 今天,我玩得开心的不得了!大家也来颐和园玩玩吧!听说冬天的湖面结了冰可以滑冰,我期待爸妈冬天带我来这里玩。 参观颐和园观后感300字作文五篇(三) 今天,我们游览颐和园。 首先,我们一起进入颐和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颐和园的长廊。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它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大家可以仔细找找看,这些画中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 再往前走,就是万寿山,万寿山上有许多树。抬头冲山上看,一

颐和园相关资料

颐和园相关资料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2.97平方公里),与圆明园相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建成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所以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颐和园几经风雨和磨难,现在经过修复,终于恢复了美丽和繁华。 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纳入到中国乃至世界的重点保护景区。 颐和园前期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

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妙 的园林艺术构思,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

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 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 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地上有牛 郎铜牛,遥遥相望。 于是就有了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以及西岸被喻为织女化 身的耕织图。 据说很早以前,皇帝想在北京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建造一个供皇家游玩的大园子。最早有人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理由一是祖宗的遗训,说入关后,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护;二是说这个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 动不得!乾隆爷听了,心想咱们旗人入关时,是从李自成手里得的天下,跟前朝没那么大 的仇恨。就说“怕什么,给我挖”,下面的人哪敢不听!当然只能挖。谁知道一挖挖出了 乱子,乾隆爷亲到现场,看古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爷一看,就吓坏了。赶忙命人把土都填回去,随后还在万寿山上盖 了一座大庙,用来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以后的佛香阁了。 颐和园对于中国来说,是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尤其是颐和园中的建筑设计以 及藏有的国家级文化,其中就高达两万多件,比如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等,希望这 些国家级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建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 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 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 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 “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 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 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 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彪 形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 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颐和园长廊 (2)

颐和园的长廊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处迷人的北京风光。(出示图片)雄伟的万寿山,秀丽的昆明湖,漫步其中,沿途看山赏水,真是美不胜收。这就是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颐和园众多景点中,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出示图片)长廊全长728米,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颐和园的长廊。(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图片)找一位同学读生字,学生齐读三遍。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思考(出示图片)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颐和园长廊的美? (生回答: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师:回答的非常好,课文分别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 2、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首先我们来感受长廊的建筑艺术美(出示图片) 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7段,思考:长廊的建筑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有) (生回答: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

(师:对,课文从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三方面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 ②小组合作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 A、谁能说一说长廊的造型绝在哪里? (生回答,师:造型绝:像倒挂的蝙蝠。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倒挂的蝙蝠就预示着福到了,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来,你来说一说长廊的风水绝在哪里? (风水:从气候上看,冬暖夏凉;从环境上看,依山傍水。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 C、那么谁能再说一说长廊的结构又是绝在哪里呢? (结构绝:对呀,728米的长廊全部采用斗拱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这是建筑艺术的奇迹,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③这就是长廊的三绝,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感受长廊的建筑艺术美(出示图片) 3、长廊不仅建筑艺术美,而且绘画艺术也令人赏心悦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长廊的绘画艺术美(出示图片) 4、长廊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10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有)(1、多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啊,长廊的绘画艺术有两大特点,一是多,二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5、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长廊的画很多呢?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 关于北京的神话故事

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关于北京的神话故事 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的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韧时期的精神遗存。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英国的文学,其作品都深受神话的影响,两国文学都汲取了神话的营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篇一:牛郎织女 清乾隆十五年,初建清漪园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地上有牛郎,遥遥相望。 于是就有了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以及西岸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篇二:佛香阁的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皇帝想在北京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建造一个供皇家游玩的大园子。最早有人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理由一是祖宗的遗训,说入关后,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护;二是说这个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乾隆爷听了,心想咱们旗人入关时,是从李自成手里得的天下,跟前朝没那么大的仇恨。就说“怕什么,给我挖”,下面的人哪敢不听!当然只能挖。谁知道一挖挖出了乱子,乾隆爷亲到现场,看古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爷一看,就吓坏了。赶忙命人把土都填回去,随后还在万寿山上盖了一座大庙,用来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以后的佛香阁了。 颐和园对于中国来说,是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尤其是颐和园中的建筑设计以及藏有的国家级文化,其中就高达两万多件,比如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等,希望这些国家级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篇三:铜牛的传说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建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彪形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关于颐和园的神话故事篇四:昆明湖的传说传说在辽、金时代,瓮山是座光秃秃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庙里只有一个谁都不知有多大年纪的老和尚。后来,蒙古人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带兵打到了当时的北京。开始,他驻在海淀一带。 一天,成吉思汗带着文武大臣到西山打猎,新被召用的降臣耶律楚材一眼就看中了瓮山,他请成吉思汗把人马扎在瓮山脚下,然后一起来到山顶庙内。庙里的老和尚见了人只是打个问讯,就站在了一旁。成吉思汗问他有多大年纪,回答说耳聋;问他此山叫什么名字,回答还是说耳聋。几句话气得成吉思汗暴跳如雷,他从腰中抽出宝剑就要杀老和尚。耶律楚材在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8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dàn)宁堂、文昌院、耕织图等重要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园史介绍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是 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万寿山和昆明湖早在建园之前就已经是北京西北郊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自然景观以及某些人文景观都与此后的园

林造景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考查颐和园的历史也就不应局限于园林本身,而必须追溯其早年风景建设的情况。 一、建园以前 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北京城西南面的永定河,由于泥沙淤塞,河床极不稳定,河水经常处于暴涨暴落,难于控制的状态。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新的都城“大都”时,将玉泉山的泉水导引入城作为宫廷的专用水,百姓不能截取,甚至“濯(zhuó)手有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了补给大运河北端的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在昌平的白浮村筑堰拦蓄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然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瓮山泊,于瓮山泊往南开凿河道,沿河加筑大堤以障水南行,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之水门入城,在河道的南段先后修建了百座闸门——高亮桥闸和广源闸以控制水的流量,然后穿城而过,经通惠河注入通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身边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魄,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造物百余座、大小院降20 余处,3000 余间古建造,面积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造。 园中要紧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要紧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日子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阔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遨游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造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通青琐,气魄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曲折蜿蜒的西堤宛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脚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 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宛然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脚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闻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造。 多年以来,颐和园治理处以“ 文化建园” 为宗旨,用“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爱护、治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爱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爱护治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爱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连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颐和园景点介绍(二) 各位游客: 大伙儿好!我是**** 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 ,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伙儿共同遨游那个清代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希翼我的说解可以令各位中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如今即将前往的算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刻,我向大伙儿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如今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差不多开始在北京修筑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筑了金山行宫,将这个地方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筑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算是1588 年,这个地方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的称誉。 但是让这个地方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筑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算是1749——1764 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筑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个地方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造一样,这个地方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 年这个地方被英法联军抢掠同时烧毁了。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1)

《颐和园》同步练习3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3、昆明湖很静,很绿。比喻句: 四、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五、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⑤).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②). 3、这道题真好做。(④).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③). 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S),部首是(大),“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②)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①) 2、略 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颐和园是公园。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茂密的树丛掩映这白色的屋顶和宫墙。 3、昆明湖很静,很绿。比喻句:昆明湖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很绿,绿得像一块翡翠。 四、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要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这学期,小华作业的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箭一样)。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颐和园攻略

颐和园 大家印象 颐和园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体现出大方的特色。昆明湖的湖水很清澈,视野也辽阔,长廊的壁画最为经典。夏季的荷花和金鱼特别美,深冬的雪景也很赞。 走进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距北京城区15公里,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建议游玩:4-5小时 门票:30.00元、德和园:5.00元、佛香阁:10.00元、苏州街:10.00元、文昌院:20.00元;联票(含门票、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60.00元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6:30~20:00 停止售票时间:18:00 交通:地铁四号线北宫门站下车即到,D口出来后沿路步行到的,也可提前一站在西苑下车,经由同庆街西行到颐和园东宫门,此为正门。 食:颐和园太大,半天时间连一半都走不完,若逛得久点要多带点干粮,园内知春亭、排云殿东九间和石丈亭均有快餐亭,主要经营日常饭菜和面食,价格相对来说还算公道。 景点内路线:北宫门进,就是苏州街了,很有江南情调,接着就是爬佛香阁了,这里是颐和园的制高点,放眼昆明湖,游船点点煞是好看,从佛香阁下来顺着长廊(国内最长的游廊,雕梁画栋,特别漂亮)就到了画舫,在这儿可以坐船游昆明湖,到南华岛下船,然后走十七孔桥,看看大铁牛,接着顺着湖岸走,看看文昌阁,仁寿殿,东宫门出。颐和园离圆明园很近,可以一起游玩。

颐和园长廊壁画

颐和园长廊壁画 故事一: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景帝的玄孙刘备素有大志,韬光养晦,结交天下豪杰;一日与涿县屠户张飞、落难江湖的关羽相遇。三人各抒胸中志愿,谈得 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摆上酒席,祭告天地,结拜成为兄弟,决定 同心协力,救民救国。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个故事,历史上叫做桃园三结义。 秦娜敏的感受: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我们应该将这种“义”理解为一种志趣相投、共同奋斗和扶危救困、互相帮助的精神。

故事二: 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听了徐庶介绍,决心请他出山,共图大业。一日,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岗,叩孔明茅屋柴门,恰巧孔明外出未归。过数日,刘备探知孔明已回,便引关、张再上卧龙岗。在草堂见到孔明之弟,才知孔明昨日出游,不知去向。光阴荏苒,又及新春,刘备三人再访隆中,庄上小童告刘备说:“先生昼寝未醒。”关、张在门外相候,刘备徐步而入,拱立阶下,见孔明翻身将起,忽又朝里睡着,刘备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半晌孔明方整衣冠出迎。刘备不辞辛劳,三次访贤,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辅。 胡佳怡的感受: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体现出他不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而且懂得爱惜人才、军中人才的道理,这使他最后终于成为了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刘备这种积极正确的人才观,对今天的人仍然有 不少借鉴的价值。 故事三:

故事四: 三碗不过岗 “武松打虎”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碗不过岗”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山东 好汉武松路过景阳岗下小酒店,看到店前酒幌迎风猎猎,上有五个大字─“三 碗不过岗”。武松一口气干了满满的三碗酒,不禁赞道:“好酒!”酒家说道:“我的酒,只要喝下三碗,就会醉倒,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岗。”武松却酒兴未尽,一连饮了十八大碗。临行,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岗上有猛虎伤人,切不可 酒后过岗。然而,武松毫不在意,手提哨棒,大步流星向景阳岗赶去。 秦娜敏的感受: 故事五: 姜太公钓鱼:

颐和园游览资料

颐和园游览资料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从此结束。 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 东宫门、仁寿殿一带是颐和园宫廷区的“外朝”部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由大殿、配殿、庭院、宫门、朝房、影壁、牌楼及石桥和广场构成。建筑群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按照皇家建筑的统一模式,建筑逐渐升高,空间层次由旷到聚,形成一组格局严谨、布列有序的东西轴线建筑。 东宫门在清漪园时名大宫门,重建后改称东宫门。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顶,为三明两暗式,柱高3.8米。明间面东额枋柱上悬挂光绪帝御书的“颐和园”金字大匾,装修3间实塌大门,每扇门上横竖各排列9颗镀金园钉,有四个门簪。宫门前原为斜坡式台阶,1937年5月24日,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一块雕龙云路陛石,安置在台阶的中央。门前两侧,一对铜狮蹲踞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南雄北雌。宫门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 颐和园的园林建筑,继承了我国古代园休艺术的传统特点和造园手法,并且有所发展。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极好的基础。园的周围共有十三里(六公里半),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约三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在当时北京诸园中是水面最大的一个。因此,设计人抓住了水面大这一特点,以水面为主来设计布置。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是俯览湖面。当时取名“清游园”,也就是清波满园的意思。 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又一特点。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存一座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这座园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当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地分清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肪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绪合在一起。 鲜明对比的手法,是颐和园园林布局的另一特点。我们在颐和园中,不仅可以看到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还可以看到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不仅可以俯览浩荡

的昆明湖,还可以漫步怡静的苏州河(后湖);不仅有建筑密集的东宫门,还有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处处有阴阳转换,时时有矛盾开展,才觉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借景”的造园技法,是我国古代造园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在颐和园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园里建筑和风景点互相配合借用,而且把四周的自然环境、附近的园林以及其他建筑物,也一并考虑在内。当我们转过仁寿殿来到昆明湖东岸的时候,西山的峰峦,西堤的烟柳,王泉山的塔影,好像都结合在一起,也成了颐和园中的景色。这种不仅园里有景而且园外也有景的“借景”手法,使园的范围更加扩大,景物也更加丰富。 颐和园水中布置岛屿,也是继承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手法。用长堤把湖面划分成儿个区域,还在昆明湖中布置了凤凰墩、治镜阁、藻鉴堂等孤立湖心的岛屿,象征传说中的蓬莱、方丈、流洲的海上三神山。它的实际作用是打破广阔的昆明湖面的单调气氛,增加了湖中的景色。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我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巧中的又一传统经验。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