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口年龄金字塔

巴西人口年龄金字塔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中国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2010年地级市人口统计收集于2010年12月31日 城市 总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率非农业人口百分比 (万人) (‰) 地区市区地区市区地区市区 城市合计110297.04 30400.92 30797.59 17753.31 4.38 4.05 1.北京112 2.30 988.10 780.10 744.10 0.63 0.39 2.天津91 3.98 747.99 535.22 509.59 1.79 2.19 3.河北6291.96 957.93 1290.90 72 4.59 4.46 4.98 石家庄89 5.94 195.00 231.26 163.23 5.04 5.62 唐山700.15 168.82 193.89 127.92 3.10 2.26 秦皇岛268.20 69.97 78.05 52.11 2.50 2.14 邯郸844.33 134.89 154.47 10 6.91 5.25 5.55 邢台661.36 53.49 104.12 46.32 3.65 6.04 保定1062.43 89.06 166.96 63.55 5.46 6.55 张家口448.94 84.38 108.93 68.11 3.53 5.20 承德355.47 43.67 68.46 31.85 5.23 4.60 沧州673.55 46.78 114.71 36.83 4.04 6.95 廊坊381.59 71.87 70.05 2 7.76 4.90 7.28 衡水 4.山西2881.95 822.54 833.69 508.03 5.63 6.39 太原315.31 239.20 209.89 190.65 8.04 7.20 大同287.86 134.99 123.01 99.99 7.67 7.32 阳泉124.83 63.86 57.86 47.77 3.13 5.17 长治316.16 65.34 74.72 44.53 4.00 5.90 晋城210.63 26.45 41.04 1 8.03 4.01 6.31 朔州140.04 56.19 31.46 15.41 6.83 7.68 晋中303.30 52.20 74.76 25.96 3.20 4.78 运城484.90 60.80 74.00 1 9.61 6.24 4.19 忻州293.83 49.60 57.52 16.56 4.56 8.81 临汾405.09 73.91 89.43 29.52 6.62 3.89 5.内蒙古1603.83 523.06 623.01 346.75 5.99 6.89 呼和浩特211.83 108.38 95.92 81.75 7.47 8.53 包头206.16 138.93 127.31 114.65 8.39 7.24 乌海40.59 40.59 34.38 34.38 7.27 7.27

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12级工商管理 2012070136 谢金平一、概述 人口发展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为了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人口的素质。 二、背景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因此,要实施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而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强调人口文化智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提高,而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中国人口的现代化。 三、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现状 1、人口增长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 万。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2、性别比失调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经测算,到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婚姻挤压情况凸现,低收入及农村低素质者结婚就很困难。这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隐患。3、人口老龄化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

人口金字塔

1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其题目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组男子与女子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种是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第二种是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第三种是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

2 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探究点三人口结构 2.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常用年龄性别结构图来表示,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 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人口金字塔通常以5岁为一组,按人口实际数量或百分数作塔状图。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长度越长,表示该年龄人口 越多;左右长度不对称,表示同年龄或同年龄组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3

高考地理专题3.9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人口金字塔图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在金字塔图中,横坐标一般表示某国家或地区某一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些图是绝对数量;纵坐标一般表示年龄结构。如下图所示。 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 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人口继续增长。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

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事项 (1)判读性别比 根据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状况,判断出男女性别比例特点,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2)判断出生率

根据金字塔图中低年龄人口比重高低可判断出生率的高低;如果低年龄比重高,说明出生率高;如果低年龄比重低,说明出生率低。 (3)判断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比例(看塔形) 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4)分析老龄化情况 若图中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累计相加小于10%(7%),说明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若图中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累计相加超过10%(7%),说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5)分析育龄人口比重 主要看育龄女性(20~49岁)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如育龄女性所占比重较高,可判断出该阶段人口增长较快。 [典题示例]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资料讲解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高考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南京金陵中学钱旭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典例精析】 例1、下面是 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 题。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的年龄结构指一个人口集团(或群体)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现在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划分为三个大的年龄组:O~14岁为儿童少年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都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表明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动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人口总量中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就相对雄厚。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1、图为我国前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图(纵坐标表示年龄,由下至上递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姜婷)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学号:10160114 姓名:姜婷班级:10级地科一班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人口地域分布主要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和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 中国人口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这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准,西北人口密度较小,东南人口密度较大。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南半壁地势平缓,气候暖湿,人口密集,西北半壁地势高峻,气候干冷,人口稀疏。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向云南省的腾冲划一直线,其东南一侧占总面积42.9%,人口占94.3%,西北一侧分别为57.1%和5.7%。1995年前者(含港、澳、台)平均人口密度高达284人/平方公里,后者仅为13人/平方公里,相差达21倍。如果自黑龙江省边境的黑河市至云南省边境的瑞丽县城划一条直线,此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3%,而该线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有全国的5.7%。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完整版)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甲图乙图丙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甲图中0~4岁年龄组的人口所占比重约为多少? 提示:甲图中0~4岁年龄组中男性人口约占8%,女性人口约占8.5%,故0~4岁年龄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5%。 探讨2.(综合思维)甲、乙、丙三图中,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哪一个?其塔形有何特点? 提示:三图中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大的是甲图,其塔形表现为下宽上窄的特点。 探讨3.(综合思维)甲、乙、丙三图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哪一个? 提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丙图。 读图方法 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0~14岁儿童比例在4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4%以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0~14岁儿童人口比重占30%~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4%~7%,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0~14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3.析变化。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由甲图到乙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的不断转变而转变。如果某一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人口信息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行政管理、人口研究、了解市场供求、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

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我国东部地区滨临海洋,全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部分暖温带和一部分中温带;占据了三级地形中的第一台阶(海拨0~500米)的全部和部分第二台阶(海拨1000~2000米),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丘占全国总面积的25.5%;有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褐土、华中丘陵山地的棕壤、长江流域的水稻土等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农业人口。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平原等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都位于东部,这些地区也是世界著名的人口稠密区。西部地区占有全部的第三台阶(海拨4500米以上)和大部分的第二台阶,除高山和少数河谷外,几乎全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占全国面积15.5%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几乎全在西部。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为稀疏,仅绿洲和河谷灌溉带有较密的人口。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经济对人口地域分布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东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出以及沿海地区率先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累积牵动效应,已使中国人口地域分布自80年代开始,由建国以来的分散和均衡化转向向东倾斜的集中化方向发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人口大部分集聚于东部地区。解放后,国家化了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 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答案】1. D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再看看少年儿童比重,两者之间差异最大。故选D。 【2题详解】 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 考点:人口结构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反映该村 ( ) A.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4. 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故本题选D。 【4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故本题选B。 图中,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2002—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图乙为该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高考地理重点突破: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的年龄结构 指一个人口集团(或群体)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现在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划分为三个大的年龄组:O~14岁为儿童少年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都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表明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动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人口总量中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就相对雄厚。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人口金字塔模式 “人口金字塔图”的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变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不仅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而且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中国历史悠久,人口总量庞大,其人口分布受其自然条件和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1)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半壁地势平缓,气候温暖,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地势高峻,气候干冷,人口较为稀疏。胡焕庸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年的发展, 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在东南一侧,以江河沿岸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人口最为密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下游,杭州湾沿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在西北半壁,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和绿洲,大面积上人口均极度稀少,如藏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阿拉善高原,呼伦贝尔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等。 (2)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2000年,距海岸200公里范围内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74人/平方公里,200-500公里范围内为238人/平方公里,下降了整整一半,500-1000公里范围内为164人/平方公里,下降近2/3,1000公里以上的仅有23人/平方公里。 (3)人口主要分布于较为地坪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面海拔高程呈密切的负相关。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上,我国一、二、三级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人,7514人,31414人。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级阶梯。 二、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 史、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1)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明显制约。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很多,有地形、气候、水体、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等,它们彼此之间多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总的来看,受西高东低地形和东南季风气候的综合作用,使中国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地域结构模式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这使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同样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东部地带,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湿润,土地宜耕,因而单位面积对人口的抚养能力大,人口分布密度高;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带则相反。人口地域分布黑河至腾冲线一说,就几乎与干旱区、青藏区等气候分界线相对应。 (2)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应该说,经济发展水平也要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因此自然环境条件东优西劣的地域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进而也影响人口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相同的差异模式:东部地带,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度比较高;由东向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趋向落后,人口密度也相应依次降低。 (3)最后,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受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居住,会养成对当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根深蒂固的,饮食、服装、语言、建筑、风俗、心理乃至生理机能等等的特点莫不与此有关。

图表判读之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图表判读 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如各大洲人口比较柱状图、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通过读图名明确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和统计图的类型,回忆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征和相关地理事物的基础知识。 (2)读坐标(或图例):坐标或者图例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通常横坐标表示时间序列或空间地域,纵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量。读图名与坐标(或图例)是判读统计图的 (3)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如调研题中的户籍人口迁出率与迁入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4)分析数据:读数据一要读全(数值和单位),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够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特征。 (5)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概念: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一种表示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的条形统计图。可反 映某一地区过去和现在的人口统计趋势。 (2)特点:男左女右、上老下小 (3)类型及特点 第 第一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 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 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 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二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 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 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 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 人口缩减。 第三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 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 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 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 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 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 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 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 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

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人口地域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有多至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位依次为108.6万平方公里,158.5万平方公里,和692.7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日渐显著。 中国城乡人口分布情况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5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6212万人,占总人口的43%,乡村人口为74544万人,占5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 中国学生电脑消费市场独有的特征 初级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消费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总量快速扩张到结构明显升级,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市场。 广阔性:中国是人口大国,本土市场很广阔。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2008年期间,数码学习机市场销量年增率不低于30%,目前中国内地中小学生在校人数接近2.5亿,按照5%的数码学习机使用率来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巨变性:电教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蜕变,市场趋于成熟及规范化,经营品牌公司趋于明朗,经销商及消费者选择趋于明确 过渡性:从电子词典到掌上电脑无论是外观功能的“焕然一新”还是市场格局的“彻底洗牌”都足以说明这发生在电子学习产品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的影响与深度。 多层性: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转变,消费市场出现更多层次领域。 复杂性:在“教育经济”的带动下,数码学习成为各大卖场当仁不让的“明星”—火爆的销售,丰厚的利润,引得厂家你挣我夺。在一片片硝烟之中,不尽商机滚滚来。 消费市场三个新特点 首先,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大陆居民消费正处于转型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将从小康逐步达到富裕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与市场的关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人们的支出结构从传统的支出点向新的支出点转变。 第三,层次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点突出。支出取向由满足温饱向追求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方面转变,充满鲜明的个性化。在消费取向上,明显出现多元化趋势,一部份消费者仍遵循传统习惯,以实用耐用为主,讲究节省,属于理性消费;另一部份人则追求新潮,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

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与Ⅰ图的人口年龄结构相似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孟加拉国 D.中国 17.Ⅱ图所示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缓慢 B.劳动力不足 C.人口增长过快 D.少儿比重过小 18.Ⅲ图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为 ( ) A.① B.② C.③ D. ④ 17.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 新加坡 18.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获取资源数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19.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2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①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②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 ③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④沿海密集,内陆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22.若图乙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23.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被誉为“中华之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每年利用陆、海、空和网上通道,将市内外的30多亿千克蔬菜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10多个国家,成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寿光创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了全国蔬菜史上的“白色革命”浪潮(材料来源:《寿光蔬菜》?主编:胡国庆?人民出版社)。根据以上相关材料,回答以下11~13题。 11.近几年,寿光冬暖式温室大棚蔬菜的出现基本上改变了“南菜北运”的传统农业经济格局,甚至出现了“寿菜南运”的局面,你认为左右这种格局变迁的因素是 A.交通运输不方便 B.价格因素 C.消费者习惯的变化 D.气候变化 12.“温室大棚”能够反季节种植蔬菜,主要是通过改变以下哪一种因素而实现的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13.原籍寿光现定居济南的小刘在春节回家探亲时发现,济南的蔬菜价格要比寿光的蔬菜价格低,而且周围各地市所产的适宜长距离运输的蔬菜,大都运往寿光进行销售,从而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