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word版本

小学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

第一单元认识创造

【单元提要】创造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人们总是把创造活动与科学发明、辉煌成就等联系起来,甚至以为创造只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在一些人看来,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知识又不丰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造。这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所进行的创造或发现,即使是早已为别人所完成的,但只要对其本人来说是新颖的,就是创造性活动。

创造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从创造教育的重点来看,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教育的重点和针对性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创造的信心和兴趣是小学阶段创造教育的重点。创造素质的核心是对创造的信心。小学阶段开展创造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明白创造并不是神秘的,“创造力人皆有之”,每个小学儿童都有创造能力,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本单元承接三年级下学期《体验创造》,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创造”,要求比三年级的“体验创造”更高些。《创造就在身边》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创造的例子和机会,创造不是神秘的事情,使学生不畏惧创造。《创造需要勤动脑》则使学生明白,创造是智力活动,只有勤思考、常动脑,才能进行创造,使学生知道创造虽然随处可见,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一创造就在身边

【设计思路】本课从暖身操简单的“想办法”开始,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也具有创造能力。然后通过寻找和发现身边的各种创造现象和事例,让学生明白创造随处可见,并不陌生,从而克服神秘感和畏惧感。最后,通过金点子和自我批评测试,由彼及已,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造意识,也让学生明白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进行创造。

【辅导目标】认真观察并发现周围的创造现象,培养创造的意识,并树立创造的信心。【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小发明、小创造等创造事例。

课堂组织

本单元以“认识创造”为目的,要引导学生认识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不遥远,更不神秘。教材所选的例子全部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充分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经常见到的现象进行教学。可采用小组活动、竞赛等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暖身操答案可以有:用胶水或者浆糊粘;钻洞穿绳子;把纸张夹在相册里;用文件夹

等。

小故事大道理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善于发现物品的缺陷并进行改进就是创造。生活中有不少物品存在缺点,不仅要善于发现它们,如果动手去做,你也可以有许多发明创造。

七嘴八舌要启发学生从身边的物品入手,一边寻找一边思考。比如:盒装牛奶配上吸管,多用铅笔盒,配有装笔屑塑料盒的削笔刀等。

善于发现这一环节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求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还要认识该物品的改进过程,进一步加强对创造的认识。教师可以再举些例子启发学生,比如洗衣机从单筒到双筒,从半自动到全自动;手机从“大哥大”到“掌中宝”,从黑白屏幕到彩屏;铅笔杆从圆形到六角形等。

金点子本环节课前可要求学生做些准备,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还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外,作为促进学生创造活动的一种手段。

自我测试题目都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要让学生明白创造就是从身边开始的,也给学生指出了创造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提醒学生经常加强自我训练。

课后拓展

发现事物的缺点,想一想怎样改进,并做好记录。

【资料库】

“创造力人皆有之”

为什么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不是搞创造的“料”呢?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还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潜力,不相信自己的创造潜力经过开发后,在创造发明方面能有所作为。(1)创造力人皆有之,是指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创意和创造活动,只是我们没

2

有意识到,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位学者指出,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不止一个的专利型的创造性设想,如果认识到而又有意识地去开发就有可能成为拥有真正发明专利的人。水果店老板在店堂四周镶上大镜面,使货架上有限的水果通过镜面的反射而“增加了”几倍,当顾客走进他的店堂,仿佛站在琳琅满目的水果山中,仅凭感官的刺激,早已不闻自香,不

尝自甜了,水果店的生意自然好极了。水果店老板这一吸引顾客的办法不就是创造吗?可是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措是一种创造行为。农村常见的晾晒小件衣物的竹枝吊架,就

是把带枝的竹竿截一段,把每个分枝留四、五寸,这就是一件很实用的发明,可是第一个想出来做出来的人并不一定知道这就是创造。一整块煤燃烧不透,火力不旺,有人就想到在煤块上扎穿几个孔,这也是创造,蜂窝煤就是这样发明的。(2)创造力人皆有之,是指每一个大脑健全的人都具有先天的创造潜力(天然的创造力),然而这种潜力只有通过后天开发培养才能得以显现,经过培养训练才能得到提高。(3)创造力人皆有之,首先是针对初级层次的自我实现创造力而言。创造实际上有两类:一类由受过良好教育和具有高等技术背景的人从事,比如人造卫星等;而另一类只要稍具必要的知识,任何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都可以做到。

(4)创造力人皆有之,但创造力显示的领域因人而异,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创造力只可能在

熟悉的一两个领域得到充分施展。(5)创造力人皆有之,但人的创造力开发和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6)创造力人皆有之,如果在创造活动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心灰意冷,偃旗息鼓,那么,创造能力再强的人也不能取得创造成果。

二创造需要勤动脑

【辅导目标】

1.认识创造是勤动脑并进行实践的结果。

【设计思路】

本课从思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动脑筋,调动学习气氛。然后通过一位少年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说明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创造。动脑筋也是有方法的,教材结合具体例子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创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并要求进行具体的尝试,

强化对这些方法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争取使之能举一反三。

【教学建议】

3

课前准备

查找创造性思考的例子。

课堂组织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 10 种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初步认识怎样通过动脑筋进行创造。暖身操问题看似简单,但还是要动脑筋的。解决方法很多,比如用筷子夹、用勺子舀、

加水使其浮出来、把杯子倒扣过来、用吸管吸、用泡泡糖粘、摔破杯子等。

小故事大道理要启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经常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改进,这样才能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启迪园和试一试这两个环节中的 10 个方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一方面,要把每个方法的原理向学生解释清楚;另一方面,要通过举例让学生模仿。如减一减:鞋子——拖鞋。改一改:不少单位的大门用手推拉,费力又麻烦,于是改用自动门。联一联:收音机和录音机

——收录机。代一代:牛皮——人造革。反一反:单面穿的衣服——双面穿的衣服。

奇思妙想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运用 10 种方法进行思考,试一试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

可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当场练习,比如如何使雨伞发生新的变化?这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创造的信心。如果活动时间不够,此环节可作为课外拓展

材料。

课后拓展

运用学习到的 10 种方法进行创造,班级在一段时间后,举行征集“金点子”(创新的想

法)比赛或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资料库】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是思维的独创性。传说有画师收了四个徒弟,为了考察他们的智力,画师给每个徒弟一张纸,要求他们用最简练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四个徒弟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为了省纸,只画了无数骆驼的头;三徒弟在纸上画了无数圆点来表示有无数多的骆驼;小徒弟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山峰,一只骆驼从山谷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一个头和半截脖子。画师看了四个徒弟的画,选中了小徒弟的画,因为它最具有独创性。他在画面上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无数只骆驼吗?而其他三个徒弟无论在纸上画多少骆驼,

4

都是有数的。小徒弟做到了用最简练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

第二单元情感世界

【单元提要】

情感具有动力作用,不同的情感会激发人产生不同的行为,情感在教育工作的作用早己

被人们熟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情感的培养是一个突破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产生积极的行为。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避免消极行为的产生。在情感教育中,换一种角度想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转换思考的角度,和消极的想法辩论,以合理的想法代替不合理的想法,许多不良的情绪、情感就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

本单元三节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情感。《说说心里话》帮助学生利用“倾诉”的方式,获得

别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坏情绪来临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理的宣泄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情感红绿灯》教学生学会用

改变认知的方式来调节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三说说心里话

1.知道宣泄是一种有效调控消极情绪的方式。

2.通过向老师、同学、朋友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获得别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消除不良情绪。

【设计思路】消极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

积极情感外,还应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的方式很多,倾诉就是其中一种。当产生消极情绪情感时,向同学、老师、父母或朋友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痛苦,并接受他们给予的劝慰和帮助,能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达到调控消极情绪情感的目的。

本课“暖身操”给出不同的事件,让学生选择自己愿意倾诉的对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开放程度,这有助于内向害羞的学生敞开心扉;学生通过“特别的我”进一步向老师和同学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学生尽情地诉说自己的烦恼,宣泄消极情绪,并通过互相帮助,重新找回心理平衡,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