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食物结构

中国式食物结构
中国式食物结构

中国式食物结构

中国式食物结构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经过《黄帝内经》论述、在贵族知识阶层实行、反映中国人饮食理想的食物搭配模式,是一种合理的食物搭配模式。中国式食物结构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概念。

1、源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哲学的物质观是气一元论,气的基本属性分阴阳,阴阳和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华文化具有一贯性,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都奉行阴阳和平。<中庸>将儒家文化定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穿其中的基本原理就是阴阳和平。

2、经过《黄帝内经》论述。一般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经典著作,这种定位似乎有点狭窄,准确地说,《黄帝内经》是中华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的经典著作,阴阳和平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基本规律。人的生命与健康依赖于食物和药物,《黄帝内经》将食物和药物对人体的阴阳和平作用表述为“五味调和”。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五味调和既是对药物的功能要求,也是对食物的功能要求,《黄帝内经》论述了食物和药物功能强度,食物是用其所利,是利导性的,药物是以毒为能,是强制性的,所以,药物食物的五味调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很容易混淆,但决不能混淆。而怎样做到五味调和,《黄帝内经》提出了食物结构模型和药物药物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是五味调和进而是阴阳和平的实现方式、操作方式。这样,《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阴阳和平为理论基础,以五味调和为理论核心,以结构模型为实现方式。食物的五味调和及食物结构,形成了饮食养生学的分支;药物的五味调和及药物结构,形成了中医药学的分支。

《黄帝内经》直接论述了两个食物结构模型,一个是养充益助食物结构模型,即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另一个是君臣佐使食物结构模型,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另外,《黄帝内经》建立了天、地、人的认识结构,并认为这是关于人体健康的一种最重要的认识方法,从而论述了五时(天)、五方(地)、五态(人)对食物选择与搭配的影响,尽管没有直接论述为食物结构,但可以推论出态方时食物结构。这三个食物结构,囊括了食物选择与搭配的各个方面。

3、在贵族知识阶层实行。有人把《黄帝内经》论述的食物结构,简单地表述为中国人的食物结构,这是很不准确的。另有些人,抓住这个不准确,考察平民大众的日常食物结构,

从而否定《黄帝内经》食物结构的客观存在。这是《黄帝内经》食物结构理论长期不受重视

的原因。

《黄帝内经》的食物结构理论,有两个实现条件,一是物质条件,不存在选择食物的经

济障碍;二是文化条件,不存在选择食物的认识障碍,魏文帝曹丕认为历代书香门弟才能达

到知食的水平。在历史上,只有上层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才达到了条件,上层社会中的暴

发户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社会成员,不具备合理搭配食物的条件,所以,中国式食物结

构理论,并没有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大众化的饮食实践,只是少数社会精英阶层的饮食实践。

4、反映中国人的饮食理想。全面分析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一种是平民大众的饭菜结构

及瓜菜代结构,其特点是缺乏肉食,营养不足;二是权贵的厚甘肥腻食物结构,其特点是肉

食量大,营养过剩。这两种都是不理想的饮食状态,是偏离理想的两个极端。三是《黄帝内

经》食物结构,特别是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其特点是肉食适量,营养均衡。只有这个食物结

构,才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食物选择与搭配的卓越见识,反映了中华先祖的一种生活理想。

5、合理的食物结构模型。正确的行动,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所谓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大众性、民族性的特点。合理食物结构理论是一种先进的饮食文化,应综合体现先进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式食物结构,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基础,核心是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和君臣佐使食物结构,符合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大众性、民族性的特点,是合理的食物结构。

一是从民族性来看。一个国家的食物结构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和农业资源、人民消费能力、人体营养需要和民族传统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制约,由于国情不同,食物结构也不尽相同。我们所说的合理食物结构,是对中国人的合理性,首先要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基础。

中国传统食物结构,既包括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也包括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因其分别适用于日常生活与食补、食疗,这样,中国传统食物结构,既包括日常食物结构,也包括食补结构、食疗结构。

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产生于农业文明早期,人类处于以种植养殖为基础、有基本食物范围的第二次食物结构期,这个食物结构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动物性食物资源被上层社会垄断,平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很小甚至没有。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中五畜即动物性食物占有一定比例,这显然是上层社会食物结构,而平民食物结构中缺乏五畜、五果,主要是谷菜结构,又称饭菜结构,甚至是瓜菜代结构。这样,中国传统食物结构,既包括上层社会食物结构,也包括平民食物结构。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上层社会知识分子,同时占有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的优势,与单纯拥有经济实力的人不同,他们还有理性认识,反对五畜比重过高,反对厚甘肥腻,主张饮食有节,视养充益助式与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为理想的食物结构,极力倡导,在上层社会知识分子即精英阶层中实行,而厚甘肥腻食物结构与饭菜结构及瓜菜代结构,都是不理想的食物结构,是偏离理想的两个极端。

第三次食物结构变迁的特点,是打破上层社会对动物性食物的垄断,平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增大,过去只有上层社会少数精英才能实行的理想食物结构,现在有条件变成大众的食物结构,这种选择,意味着对饭菜结构及瓜菜代结构的放弃,也意味着对厚甘肥腻食物结构的摈弃。

中国传统食物结构,并不是说都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实际生活中的食物结构并不合理,只有经过知识分子理性提炼、在精英阶层实行的理想的食物结构,才是合理食物结构。因此,对于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而要去粗取精,选择性地继承精华部分。这样,中国传统食物结构,赋予特定内涵,特指以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和君臣佐使食物结构为核心的那一部分传统,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食物结构的卓越见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先祖的一种生活理想,这是传统的精华,也是民族的精华。

合理食物结构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理论基础,是从中华民族的生活基础、认识基础出发,是对理想食物结构的追求,这种理想食物结构对大众来说,过去是一种奢望,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现在要使它变成事实,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活。将民族的传统的理想变为现实,这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方式。

二是从大众性来看。研究合理食物结构,根本目标是为大众健康服务,正确的理论只有被大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因此,研究成果怎样被大众所知晓、所接受、所运用,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民大众的食物结构知识,并非是一片空白,等着我们去平地建立。在民间,即便是一个不识字的老人,也能就合理食物结构脱口说出许多谚语、警句。他们的食物结构知识或许似是而非,或许零星散乱,或许正误参差,但已然成为他们生活的指导。他们的食物结构知识来自祖辈的口口相传,来自生活认识的积累,也并不排斥书本知识的口头传播。在中国,关于生命、健康、长寿、养生、治病这一类知识的源头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许多重要观点,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调和,这些思想早已被中国老百姓知晓和接受,有的甚至变成了乡村俚语。

在中国普及食物结构知识,可以是最省心的,因为我们炎黄子孙自古就注重食物结构,自古

就注重食物搭配,有比较好的基础。如果根据老百姓已有的知识基础,讲道理、提建议,就可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在这个基础之外,另起炉灶另开张,给他们灌输一套完全不懂的道理,则可能事倍功半,而《指南》、《宝塔》正是采取了与中国传统不同的讲道理、提建议的方式。

在说理方式上,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是建立在气化学说基础上的,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由元气、精气、神气构成并推动,气的组成与气的运动,这是建立养充益助和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的依据。气的重要性,中国老百姓有深刻认识,所谓“人活一口气”,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谷、菜、畜、果的不同食物及食物的辛、甘、酸、苦、咸性质,在食物结构中都有特定意义,这也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用气解释食物,直接用食物分析食物结构,体现知行合一哲学观,这种用大众所熟悉的道理、事物,去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容易让人听懂,也容易让人接受。《指南》、《宝塔》是建立在营养素基础上的,不同的营养素在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必需营养素分为7大类40余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些宏量的营养素,似乎还能找到实物对应,钙、磷、钾、氯、钠、镁、铁、碘、锌、硒、铜、氟、铬、锰、钼和维生素A、B、C、D、E,离开了显微镜,谁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对于大众来说,非常陌生。而且,用营养素只能分析营养结构,所讲述的一切道理是营养结构的道理,并不是作为行动依据的食物结构的道理,在这里,知与行是脱节的。要变成食物结构方案,还必须将营养素换算为食物,而换算也蕴含很复杂的过程和多种可能,将某种营养素换算成某种食物并不是唯一途径,人体需要大量的淀粉,而提供淀粉的食物并非只有谷类,银杏树的种子含有大量优质淀粉,莲籽所含淀粉量大质优,草本和木本植物中含大量优质淀粉的品种还很多,质量数量甚至超过谷类,将淀粉为主换算为谷类为主存在理论的漏洞,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如五谷精气的解释严谨。这样,用人们陌生的、与行动脱节的、逻辑不严密的道理,去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也不容易让人听懂和接受。

在行动建议上,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用养、充、益、助和君、臣、佐、使表达不同食物在食物结构中的不同分量,表示大致的比例关系,食物选择的原则非常明确,行为导向性也非常强,尽管不精确,但是,这种大致的比例关系为进一步的精确分析提供了空间,如果需要精确,我们完全可以令其精确。《指南》、《宝塔》的表述是精确的,但原则淹没在具体分析之中,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怎么做,尽管用宝塔的方式具有直观的优点,但这种方式适合书面提示,不适合语言提示,而语言提示更深刻也更容易传播。

合理食物结构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理论基础,是从中国的情况出发,以大众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是为了提高大众的接受度。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才能被大众所实行,才能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目的。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基础,并不排斥吸收现代食物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定量分

析的研究成果,关键是根据大众的认识与实践需要。

三是从科学性来看。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以气化为理论基础,现代食物结构以营养素为理论基础,实际上营养素属于分子,分子还可继续分解,但分子保持了物质性质,继续分解的原子及更小物质丧失了稳定的物质性质,所以营养学及相关学科,选择从分子入手进行研究,因此,营养素理论实质是分子理论或称化学元素理论。气化理论与分子理论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用以研究生命,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命观。两种不同的生命观运用于实践,就形成了中医与西医,形成了中华传统养生学与现代保健学、营养学、康复学,形成了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与现代食物结构,以及形成了有关健康的其它一些分别,而中医与西医集中地反映了两种生命观的特点。

世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的创造,这是气化理论生命观与分子理论生命观的相同点,共同与神学生命观区别开来。物质可以从“形”与“征”两个方面去认识,形者形状、形体,可分大小,分宏观、中观、微观;征者征象、特征,可分表里,分现象与本质。认识“形”的哲学基础是具体,把一个东西掰开揉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去认识,把各个部分都弄清楚了,整体也就清楚了,其方法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征”的哲学基础是抽象,把一个东西的表层剥开,一层一层地剥一层一层地认识,直至找到最核心的那一层,称为本质,其方法论是透过现象抓本质。

西医理论的认识路线沿着“形”的方向发展,显微技术的发明,细胞的发现,对“形”的研究进入到微观层次,得出许多具体的科学认识,并转化为人工对身体功能的具体干预,产生了医学仪器、设备、工具、器械。近代化学、物理学的发展,对“形”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影响,为以“形”为认识方向的西方医学技术插上了翅膀,西医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今天的西医技术,达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与两千年前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现在,西方医学已经完全技术化了,技术成为决定性力量,一个西医医生,基本上是技术规范操作者,离开了技术的支持,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中医理论沿着“征”的方向发展,采用观象方法及望闻问切手段了解人体征象信息,显微技术以及一系列近代分析技术,都无助于对“征”的研究,中医发展因而缺乏技术性的支持,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现在的中医技术与两千年前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依赖于中医生的素养包括哲学素养,高明的中医生与平庸的中医生,无法外化出直观的判断标准,中医队伍良莠不齐,存在大量庸医,包括中医世家也存在大量庸医,因为素养不是技术,素养与天份是有关系的。但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变的征兆,信息技术、模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综合技术,可以通过图像、曲线等符号,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特征,这为中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中医的脏象、脉象、经络等涉及生命、健康的信息,现在可以技术地展现,具备了规

范化、标准化的条件;对医生个人素质的依赖度降低了,具备了普及的条件。尽管现在仅仅有了一些开始,但技术的发展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滞,中医对现代技术的利用也不会停滞,当中医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也会出现一个飞速发展期。中医的飞速发展期现在还没有到来,但是航程已经启动,就迟早会到来。

分析与综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方法,人类的进步总是交替向前的,分析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求综合技术的跟进,现在到了综合技术跟进的时期。具体与抽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类成果,也称为两种科学形态,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中医与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但结合并不意味着中医与西医向中间靠拢,丧失各自的特点,既不是抽象,也不是具体;更加不意味着一方融入到另一方之中,或者单一的抽象,或者单一的具体。结合应该是各自按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将不同方式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到更加符合客观的认识。

近代以来,西医对中医采取了傲慢的态度,外国人或者中国人学了西医,就对中医学、中医生傲慢起来。中医是有效的,但中医解释不了产生效果的原因,这是西医否定中医的经典说法。其实,中医的解释非常彻底,因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抽象,是透过现象抓本质,抓住了本质就能解释所有现象。中医的世界观、生命观是气化论,她描述气在人体中升降出入运动的全过程,以及气的运动在人体中产生的反应,人的健康与疾病就是气机的正常或非正常反应。她从特征上把气分为很多类型,但不在意气在大小,认为气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地有风、暑、湿、燥、寒五气,人体也有风、暑、湿、燥、寒五气,天人感应,气乃百病之源,从源头解释健康与疾病,一切疾病都从中得到解释。对于中医的解释,西医不能接受,要求按照门捷列夫首创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找到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找到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这才算解释清楚了产生效果的原因,这不是中医的认识方式,所以,西医宣布,中医解释不了产生疗效的原因。

西医用化学元素解释人体健康,从来不是彻底的,因为西医的哲学基础是具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类对具体问题的发现是无止境的,什么时候都不能说全部的彻底的解决了所有具体问题。人体必需营养素(化学元素)有多少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过去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说;后来发现维生素、矿物质也很重要,于是有五大营养素说;研究进一步发现,水也很重要,于是有六大营养素说;研究进一步发现,膳食纤维也很重要,于是有七大营养素说。七大营养素说的解释彻底吗?不一定,植物化学种类众多,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说不定那一天,八大营养素说横空出世,并且挡不住新的发现,挡不住九大营养素说、十大营养素说。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因素,现在知道得非常有限,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领域,还需要人类不断地去认识、去发现。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西医是不能号称自己用化学元素能够把

医疗效果彻底解释清楚的。中医在受到百年诘问时,也从来没有对西医发出相似的反问。

即使将影响人体健康的所有化学元素都弄清楚了,有些问题也是用化学元素解释不清楚的。人生活在高层建筑中,长期不与地面接触,即使严格按照化学元素摄取营养物质,人体也会出现健康问题。类似的,果树栽种在高层建筑的盆中,即使严格按照化学元素施肥,很多品种的果树只开花不结果,或者果品数量少质量差。气化理论认为,人与万物生活在天气与地气之间,人气和万物之气来自天地气交,不接地气就影响了气交的正常进行,就会出现异常反应,所以,人与万物都要接地气。有关气场、气交对人体健康影响是巨大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气化理论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但这些解释对偏执地坚持化学元素理论的人来说,照样是不能令他们信服的,认为没有解释清楚,但自己提不出合理解释。

合理食物结构以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为理论基础,是对气化理论的认同,以及对由气化理

论产生的中医、中华养生、中国传统食物结构的认同。科学不只是一条路,科学认识也不只

是一个结论,当认同气化理论时,也并不意味着对化学元素理论及西医、营养学、营养素结

构的否定,两者可以用来比较、鉴别、印证,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使我们的行动更

加趋于正确。

“中国式食物结构”词条根据刘全坤编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要健康就要这

样吃--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一书编写。

相关链接:

《要健康就要这样吃--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刘全坤(zgsswjg@https://www.360docs.net/doc/51155506.html,)编著,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黄帝内经》阐述的食物结构为依据,围绕“什么是合理

食物结构”、“怎样运用合理食物结构”等基本问题,解析了三个食物结构和一个药物结构、

两个饮食科学方法和一个饮食艺术方法、三种饮食生活状态,从而归纳出中国式食物结构养

生方案:大众日常饮食恒用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必要时奇用君臣佐使食物结构,参用态方时

食物结构。按健康状况区分,健康人恒用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参用态方时食物结构;亚健康

人恒用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奇用君臣佐使食物结构;病人恒用君臣佐使食物结构,奇用君臣

佐使药膳结构。采取食物结构个性化方式,家庭、个人形成以中为常的饮食习惯,国家、民

族、地区形成以中为常的饮食习俗。从而科学回答了“吃什么、怎么吃”这一饮食养生根本

问题。每一个人,无论身体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还是处于疾病状态;也无论生活在东南

西北中,还是生活在山区、平原、沿海,都可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中国饮食走向世界。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A.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 B.行为层次,包括烹饪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 C.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食文化 1.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 饮食与农业有密切联系。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何谓“农”?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此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其实,我国古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注意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今天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都得到发展。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开始种植。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夏、商、周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常常将五谷(黍、稷、麦、菽、麻)和六畜(猪、牛、羊、马、鸡、狗)、“桑麻”并提。当时粮食、园艺、畜牧收入之比为60:20:20,这还未包括桑麻渔采,可见是多种经营。 在我们自己发展的同时,还从国外引进了不少作物品种,有粮食,也有蔬菜佳果:据统计,仅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食物原料品种就有葡萄、石榴、苜蓿、芝麻、核桃、大蒜、豌豆、蚕豆、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莴苣、香菜、芹菜、胡萝卜、扁豆、大葱、金桃、蓖麻、胡椒、波斯枣、无花果、茴香、巴旦杏、齐墩果等许多种。明清时期从海外引进的粮食作物有:番薯(红苕,原产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入欧洲、东南亚。1953年,居住菲律宾的华侨陈振龙冒着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谷为养原理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之 五谷为养原理 中国古典哲学把构成世界的物质归结为气,气具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运动不息、无形有征的基本特征。气散气聚为气的基本运动方式,散则无形,聚则有形,从无形化生有形乃生万物。气化、液化、固化是物质化生的三种基本形式,有形的物质呈现为液态、固态,因此,气态、液态、固态是世界物质性的基本存在方式。中国古典哲学进而把构成有形(主要是液态和固态)的万事万物之气,称为精气,《管子?内业》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小到五谷,大到日月星辰,都是由精气构成的。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精气学说,她是研究精气的内涵、运动规律,并用以阐释世界的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有: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宇宙万物都由精气化生;精气运行不息,变化不止,因而推动和调控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变化、发展;精气是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将宇宙自然联结为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精气的理论去认识和解释。《淮南子》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是生命的容器,气是充盈身体的物质,神是生命的运行机制,形、气、神,是中国古典哲学用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由于精气相聚而成形,在这个意义上,精与形同义,所以又有精、气、神三要素说,并有“人生三宝”的说法。 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中医理论体系接纳了中国古典哲学精气学说的精髓,并用以认识和解释人的生命、健康问题,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精气理论。《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汤液醪醴论》、《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经脉别论》、《通评虚实论》、《太阴阳明论》及《本神》、《决气》、《经脉》、《厥论》、《奇病论》、《五藏别论》、《解精微论》、《根结》、《五癃津液别》、《大惑论》、《大奇论》、《刺志论》、《评热病论》、《举痛论》、《九针十二原》、《调经论》、《四时刺逆从论》、《刺节真邪》、《邪客》、《平人绝谷》、《疏五过论》、《痹论》、《卫气》、《九针论》、《宣明五气》、《五运行大论》、《五味》、《口问》、《天年》等篇章中,对精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精气理论的基础。 《黄帝内经》关于人体的精气,包括三种,一是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元气、原气、真气;二是水谷之精,指后天获得的源自水谷的精气,称为五谷精气、谷气,由于五谷被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

最新5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中餐经营模式的创新思路汇总

5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中餐经营模式的创新思路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之 中餐经营模式的创新思路 在新平民饮食习俗形成的过程中,餐饮业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餐饮业有专业团队的优势,也往往是大众尝试、学习、交流饮食体验的场所,对大众的饮食活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放大了餐饮业的导向作用,有时餐饮业会影响饮食时尚的兴衰,餐饮业追求高品位艺术和科学真理,就会在新平民饮食习俗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起阻碍作用的餐饮企业最终将被淘汰,只有起积极作用的餐饮企业才能伴随新平民饮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大众不同的食物需求层次,对餐饮业有不同的要求。在裹腹层次和补偿层次,食物属于稀缺资源,采购食物是餐饮业的生命线,掌握着食物就掌握着市场主动权,同样的价格,哪个餐馆能让顾客吃饱,那个餐馆就能发展。当大众饮食消费超越裹腹层次和补偿层次之后,哪个餐馆能敏锐地感受饮食观念的变化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个餐馆就能发展;那些只能让顾客吃饱的餐馆,迟早一天要倒闭,而当这些企业纷纷倒闭,标志着新的饮食时期已经到来。 在中国,新平民饮食文化时代正在进行中;在世界,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平民饮食文化时代。也就是说,世界上一些地区已经进入到平民饮食文化时代,一些地区正在进入,还有一些地区将来也会进入,这样,全球性的平民饮食文化时代也在进行中,中国的餐饮业在这个进程中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决定着中餐业的命运。要起积极作用,必须大胆创新,改变旧平民时代所形成的饮食经营模式,只有创造出适合新平民的饮食服务模式,才能真正地适应世界。

1、中国菜的神韵 一提起日本料理,人们很容易想到寿司;一提起韩国菜,人们很容易想到泡菜;一说到意大利饮食,人们很容易想到空心粉。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人们可能想到很多,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但最多的会想到川菜,或者是湘菜,或者是粤菜,这又是一连串的可能性。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菜博大精深,也说明中国菜的标志不明,缺乏形象代表。 川菜、湘菜、粤菜,是中国菜系之中的几种,菜系是中国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每一个餐饮企业,都有一定的菜系背景,并对餐饮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有八大菜系,这八大菜系是以行政区域差异为分类方法所产生的,这本身就存在众多的争议,没有进入八大菜系的行政区域很不服气,这使他们的餐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八大菜系之外的行政区域,都在不厌其烦地自言自语地陈述自己是第九大菜系的理由,且都能自圆其说,其实,既然菜系的地位影响餐饮企业的发展,中国有30多个行政区域,就应该有30个菜系,这才能平息争议,并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而调整。重庆从四川省的一座城市变成了中央的直辖市,重庆菜再叫川菜便觉得不合适,而应该称为渝菜,渝菜也确实与川菜有区别,重庆人正在致力于为重庆菜正名。重庆人的行为具有完全的合理性,这是以行政区域差异为分类方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比中国有多少菜系更难处理的问题,是什么菜系代表中国菜,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文化太博大了,没有一个菜系能够完全代表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没有一个菜系能够引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发展方向。 菜系是中华饮食艺术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中华饮食艺术本是一种鲜活的东西,所谓的鲁菜、川菜、湘菜、粤菜等,都已超出了行政区域划分的范围,并且同一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工业食品的创新思路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之 工业食品的创新思路 在传统手工业食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食品非常发达,传统手工业食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3000年前商周时代发明了黄酒,2000年前淮南王发明了豆腐,1600年前西晋时发明了粽子,诸葛亮发明了馒头(比汉堡早1000多年),唐代发明了面条、点心,等等,品种十分丰富。按食用功能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如饺子、包子、面条、馅饼、春卷、烧麦、汤圆等,副食如榨菜、泡菜、豆腐、豆干等。 传统食品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而成为早餐的主要食物。在一日三餐中,最重要一餐是早餐。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要补充夜间的能量和营养素消耗,又要满足当天上午学习、活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早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全天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早餐习惯,不仅利于当前的健康,而且对一些营养性疾病和慢性病的预防也起着重要作用。用于早餐的传统食品是否具有合理结构,决定人们的营养是否合理,决定人们的健康水平。 因此,有理由要求用于早餐的食品,在方便加工和食用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合理食物结构,使人们的早餐能够达到营养标准。这就要求食品工业对传统食品的加工工艺进行改造和创新,生产具有合理食物结构的方便快捷食品。 养充益助食物结构,适用于大众日常饮食,是生产结构型食品的主要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与养充益助食物结构的原理是一致的,并进行了量化处理,将“比例适当”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了食物合理搭配的精确度。所以,也可以按照《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比例,生产具有合理食物结构的方便快捷食品。理论上对食物合理搭配的精确度越高,食品加工中操作性越强。 1、主副食一体化,改造食品生产工艺 带馅食品如包子、饺子,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其发明思想是主副食一体化,就是主食和副食原料综合加工,主食与副食的营养成份融为一体,方便保存携带和食用。外国食品如麦当劳、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实施方案之主要五果品种的养生功能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实施方案之主要五果品种的养生功能

————————————————————————————————作者:————————————————————————————————日期: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之 主要五果品种的养生功能 果实包括坚果、核果、浆果、柑果、梨果、无子果实,以及部分草本植物的坚果和可以生食的瓜类。这种分类是根据子房或连同花的其它部分发育成果实结构而划分的,对于果实的分类还有其它一些分类方法,因而名称也很多,也存在名称混淆的情况。无论怎样分类,果实由种子和果皮两大部分组成,种子是植物的繁殖体,其可食部分是种仁,种仁的物质形态是水分含量小的干物质,在食物学上的称呼有种仁、仁果、干果、坚果、核果、壳果、硬果等,称种仁、仁果与可食部分相称。果皮是种子保护层,其可食部分是中果皮,中果皮的物质形态是水分含量大的可溶性物质,在食物学上称之为水果。不同品种的果实,中果皮的可溶性物质还存在差别,主要根据可溶性物质的固化程度,将固化程度高的称为肉果,将固化程度低的称为浆果。也就是说,水果主要包括肉果和浆果。肉果和浆果经过脱水处理丧失了水果的特征,称为果脯、干果、果干等,其中干果容易与种仁类在称呼上混淆。 1、仁果的养生功能 仁果是以种仁为食物的一部分果实,主要包括坚果和核果,都有一层硬壳包被种仁,起保护种子的作用。坚果的硬壳是外果皮,果皮不可食;核果的硬壳是内果皮,其外层还有中果皮和外果皮,中果皮都可食,外果皮有的可食,有的不可食。 坚果包括核桃、栗子、白果、开心果、榛子、松子、莲子、瓜子、芝麻、花生等。坚果在成熟过程中,外果皮主要由木质纤维组成,以坚硬的外壳保护种子,营养物质最大化的转化为种仁。种仁占果实的比重大,营养素密度高、干物质程度高。种子都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坚果是所有种子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类,有的在100年之后仍有发芽能力。一般来说,外壳坚硬度越高、密封度越强,种子生命力越强。因此,坚果种仁类是营养价值最高的植物性食物之一,对清除自由基、改善血糖和胰岛素平衡、降低心脏性猝死率、调节血脂、补脑益智有帮助作用,被现代营养学称为“健康食品”。 核果包括杏仁、桃仁等。核果具有外果皮、果肉(中果皮)、果核、种仁等比较复杂的多重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存留在果肉中,营养物质向种仁的转化率比坚果低,尽管营养素密度、干物质程度也比较高,但核果种仁占果实的比重很小,很多品种的果核被丢弃了,提高核果种仁的利用率,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食品加工课题。所以,在现有的食品中,种仁食物大量的是坚果种仁。 种仁类都含一定量的蛋白质,而在淀粉与油脂方面有较大区别,淀粉含量高的称为淀粉类坚果,

中国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其中的传统美食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传统美食有满汉全席、佛跳墙、驴打滚、粽子、糯米粑粑、饺子、汤圆、馄饨、面条、包子、狮子头、煎饼、千层饼、月饼、 油条、豆浆、拉面、刀削面、凉面、豆拌面、回锅肉、烤鸭、烤鸡、炖猪蹄、火锅、卤肉、川菜、粤菜、桂菜、湘菜、云南过桥米线、 扬州三丁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宁波汤园、烧饼、韭菜盒、蒸饺、馒头、饭团、蛋饼、皮蛋、咸鸭蛋、稀饭、蛋炒饭、地 瓜粥、馄饨、麻辣面、麻酱面、榨菜肉丝面、米粉、炒米粉、蛋花汤、紫菜汤、酸辣汤、糖葫芦、芝麻球、麻花、酸梅汁、臭豆腐、 油豆腐、麻辣豆腐、春卷、蛋卷、红豆糕、绿豆糕、糯米糕、煎饼、烧卖、手把肉、烤羊腿、火锅、烤红薯、爆米花。 “民以食为天”,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实,这些食物的由来都有它美妙的传说。 1.馒头。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 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 “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 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 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1 论述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内容及特点

论述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内容及特点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物作主食,副食则是新鲜的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烹调大多使用植物油且搭配大豆酱、醋等发酵食品。其特点是: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占人均60%-65%的主食谷物。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兼食水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的膳食指导 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即“五谷”,不仅有稻、黍(高粱)、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还包括玉米、莜麦、荞麦、薏米等。且以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法为主,完全区别于西方烧、烤为主的高温烹饪方式,不仅保证了食品安全(不含丙烯酰胺),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品种。除米饭、馒头、面条外,如八宝粥(包括红小豆、豇豆、蚕豆、花生、糯米、粳米、绿豆、莲子等)、八宝饭(包括糯米、红豆沙、薏苡仁、花生、瓜子仁、红枣、核桃、葡萄干等)、腊八粥(多种谷类、豆类干果混合熬制)、荞麦面、莜麦面和各种杂粮粥,米糕、面糕等。正是谷物带来的全面营养和保健功效,使中国人坚信“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世间万物米称珍”。人们保持了“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饮食清淡,素食为主”,“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日常膳食原则,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粮 物为主的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提倡食品来源多样化及不同营养成分食物之间的互补。孔子在《论语·乡党》篇指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指日常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无论什么场合,肉类菜肴再多,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食菜。这一论述框定了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而且模式流传至今,说明后人从生活实践中已经悟出这一理论是符合养生之道的。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典型表现,也是人类进化的基础。中国最早的农耕专著《齐民要术》中收集的食物原料,包括谷类(含豆类)10 多类,200余种;蔬菜20 多类,100多个品种(包括豆荚类);鱼、肉、蛋约百余种,充分体现了食物原料多样性的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结构具有的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使之不仅符合人类消化道的组织结构,适应人体生理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和种族繁衍,而且还能够缩短人类的食物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提高食物资源效益。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特点 我国人民当前的膳食结构既由目前的经济生活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人民千百年来的饮食生活经验积淀而成。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这里他指出了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这种模式流传至今,说明后人从实践中已悟出这一理论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饮食营养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由于四季气候存在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生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当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饮食,这也是值得重视的。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采用食物以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早在古代,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药补不如食补”的见解。在调治疾病、养生防病中,包括着不少药用食物。在运用食补过程中,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

中国传统节日(中英文对照)

中国传统节日 (中英文对照简介) 目录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Qingming Festival(清明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Double Seventh Festival(七夕)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阳节)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冬至)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the New Year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m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bustling. Since it occurs at the end of winter and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people also call it the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have many traditional customs relating to the Spring Festival. Since the 23rd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a, people start to prepare for the event. Every family will undertake thorough cleaning, do their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create paper-cuts for window decoration, put up New Year picturesb, wri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c, make New Year cakesd, and also prepare all kinds of food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 in the new. New Year's Eve is the time for a happy reunion of all family members, when they sit around the table to have a sumptuous New Year's Eve dinner, talking and laughing, until daybreak, which is called "staying up to see the year out". When the bell tolls midnight on New Year's Eve, people eat dumplings. In ancient times, midnight was called zishi (a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p.m. to 1 a.m.). Dumplings (jiaozi) are eaten because it sounds the same as "change of the year and the day" in Chinese. From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people pay New Year calls on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ustom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s the favorite activity of children in the Spring Festival. According to legend, this could drive off evil spirits. The continuous sound of firecrackers can be heard everywhere, adding to the atmosphere of rejoicing and festivity. Many places hold temple fairs. The wonderful dragon lantern dance and the lion dance performances, along with various handicraft articles and local snacks attract thousands of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大众养生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之 大众养生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思路 饮食业提供健康饮食服务,食品工业生产符合健康标准的食品,都需要一支专业队伍。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食医制度,主要是为皇家的饮食生活服务的,可借鉴用来为大众健康服务,建立大众食医制度,或称大众养生师制度。 1、中国历史上的宫廷食医制度 食补、食疗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漫长岁月,由萌芽而渐趋形成雏型,到达公元前五世纪的周代,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调制适宜的饮食,开始在宫廷设置“食医”以专司其事。食医这种职务,与疾医、疡医、兽医一起构成周代医政制度的四大分科,并排在诸医之首。《周礼·天官·冢宰》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众,凡君子之食恒放焉”。食医主要是对食、饮、膳、馐进行调和与搭配,对饮食寒温的确定,与四季的气温相比拟,即主食应当温,羹汤应当热,酱应当凉,而饮料与酒应当寒。对饮食五味与季节的搭配也有讲究,春天多吃酸味食物,夏天多吃苦味食物,秋天多吃辛味食物,冬天多吃咸味食物,无论哪一季节都要食用甘甜滑润的食物,可调和身体、润肠通便。肉食与主食的配合,牛肉应与粳米饭配食,羊肉应与粘黄米饭配食,猪肉应与高粱米饭配食,狗肉应与小米饭配食,鹅肉应与麦饭配食,鱼应与菰米饭配食。如此复杂、讲究的饮食调配,是对天子、王侯及上等贵族之家的日常膳食而言的,但也充分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对饮食养生健身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办法。王宫中把食医列于众医之首,又说明了当时对食养、食疗的重视。 周代之后,宫廷医事分科越来越细,到元代分为十三科,虽然没再设食医这个科目,但设置饮膳御医,与食医是类似。明清朝廷沿袭了元代的医事分科,食医制度实际上坚持下来。直至今天,食医制度似乎中断了,各级政府没有食医这一官职,但高级干部所配备的保健医生,实际上履行了食医的职责。 元代饮膳御医忽思慧,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食医,他对各种食物的养生功能、滋补作用乃至食物的毒性等,都非常有研究,他做出的御膳不仅有营养,而且在养生和治疗疾病上也

家庭饮食结构改善计划表

家长会材料三 改善家庭膳食结构,每天选择的食物品种越多越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膳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与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 据悉,行动第一阶段为“健康一二一”行动,其内涵为“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开展各种全民参与活动。随着活动的推进和深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最终将涵盖与健康相关的所有

生活方式和行为。“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各种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人的基本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疫苗接种、日常卫生和合理用药等六个方面,合理饮食排在第一位。 专家表示,要实现合理饮食,必须保证每天都能吃到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奶类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五大类食物。通俗讲就是,每天选择食物品种越多越好。如果条件所限无法面面俱到,可暂时用豆类代替乳类、肉类,或用蛋类代替鱼、肉。一般而言,成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量以250~400g为宜,需注意粗细搭配,少选择研磨太精的稻米和小麦;平时尽量选择新鲜和应季蔬菜,多摄入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韭菜、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红苋菜等。同时,每天最好坚持饮奶300g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吃新鲜卫生的水果。还需足量饮水,养成主动喝水习惯,不要感到口渴时才喝。晨起空腹、睡前2小时可喝一杯温开水,但不宜喝生水和反复加热的水。

中华传统美食英文小报手抄报

laba porridge Laba porridge is a kind of porridge cooked with a variety of ingredients on Laba Festival. Laba porridge, used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has been circulating to this day. In ancient times, on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he custom of eating Laba porridge spread among Chinese people. In Henan Province, Laba porridge, also known as "everybody's meal", is a festival food custom in memory of the national hero Dumplings Dumpling is a traditional and characteristic food lov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t is a staple food and local snack in northern China. It is also a food for New Year's Day. There is a folk song called "Big Cold Little Cold, eat dumplings for the New Year." Dumplings are usually boiled with dough wrapped stuffing. Glutinous Rice Balls Tangyuan,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nacks, is a spherical food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Generally there is stuffing, cooked with soup to eat. It is also the most distinctive food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with a long history. Eating dumplings means family happiness and reunion in the new year, so it is a necessary food for Lanter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中国烹饪中的食物结构分析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果为助五果:专指五种果品;泛指各种果品。五果为助的含义:食用少量的果品作为对粮食和肉、蔬菜的辅助、调节,维护人体健康有极大帮助。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果为助五果为助的烹饪运用:一是果品成为中国普通菜点的重要原料。二是许多果品成为食品雕刻等花色菜肴的造型材料,也是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重要加工对象。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畜为益五畜:专指五种动物,泛指肉、乳、蛋类荤食品。五畜为益的含义:适量地食用动物性食物原料,对人体健康特别是人的肌体的生长有很大的补益。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畜为益五畜为益的烹饪运用:一是动物性原料成为中国菜肴原料的核心之一。二是动物性原料成为中国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主要加工对象。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菜为充五菜:专指五种蔬菜,泛指各种蔬菜。五菜为充的含义:食用一定量的蔬菜作为对粮食和肉食的补充,可以使人体所需的营养得到充实、完善,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菜为充五菜为充的烹饪运用:一是蔬菜成为中国菜肴原料的又一个核心,并且在“益”、“充”配合、互补的原则下创制出众多荤素结合的菜肴。二是蔬菜也成为中国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主要加工对象。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3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及不足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1)符合中国人养生健身的总体营养需要传统食物结构正好提供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满足了养生健身的基本营养需要。(2)适合中国的国情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3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及不足传统食物结构的不足最大的不足是它的模糊性及随意性。在传统食物结构中,只有质的区别,而没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即主要强调的是各种食物品种、质量的搭配,而没有进一步指出明确的数量。具体而言,缺少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即荤料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少。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提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而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合理膳食的指导性意见。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正式公布,2007年9月进行了再次修订。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用比较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身体活动6千步每日基本活动量自行车7分钟拖地8分钟中速步行10分钟太极拳8分钟=2千步=1千步=1千步=1千步=1千步6 千步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特色(1)新增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容引入到《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全面。? (2)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为指导居民天天运动提供了参照标准。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特色(3)提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4)在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下注重慢性病的预防。(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居民对膳食认识的误区和难题。(6)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补充知识学生一日三餐安排参考早餐要吃好:谷类、奶类、肉类、新鲜蔬菜或水果。午餐要吃饱:饭菜要丰盛,量要足,可不断地变换食物品种花样,增加食欲。晚餐要吃少: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要清淡可口。饭后一小时吃点新鲜水果。不吃早餐的七大危害:1、易造成精神不振2、易致身体发胖3、老的快4、易

中国传统食物介绍英文版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There are so many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Chinese foods, according to the folk culture, district, religion, and festival. For the famous classes divided by district, there are style of Guangdong, Beijing, Shanghai, Sichuan, North-West, and so on…or by folk, there are kajia, Yunan, Fujian, etc. These all above mentioned styles are well-known in the worldwide. Here, introduce some special dishes, perhaps you have had it, or you have never heard : Doufu(豆腐) Doufu is the most popular food in Chinese Society. It is also the main food in a faming family. The recipe shown : Unicorn Doufu with Yunnan Ham(烹调方法:云南火腿酿豆腐) Major Ingredients : Bean curd, Yunnan Ham, Black Mushrooms Steamed Fish(清蒸鱼) Chinese always make the fish recipes by steaming style. Just only with some light soy sauce and some seasoning.(用黄豆酱以及一些调料即可) The recipe shown : Steamed Snakehead in Chaozhou Style(潮州菜形式煮) Major Ingredients : Snakehead, Preserved Lemon, Spring Onion Dim Sum(点心,虾饺) Dim Sum is the most famous food in world-wide. It is a Guangdong Style snack which served as light meal.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饮食审美观以及饮食礼仪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 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讲究主副食分明。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其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正如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此外,我们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不仅注重烹,更注重调,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全方位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 三、中国饮食审美观 中国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饮食文化本来属于形而下的活动领域,但要对此深入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必须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入手。中国传统旨学重视阴阳相配,强调宇宙大化的和谐统一,它是中国人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作为生存之本的饮食活动,中国人也讲究“配菜之道,需所配备物融洽调合,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 孔子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言论,尽管是基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但也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同时,这一观点又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审美要求。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的极好概括,即其精神实质在于以饮食为媒介,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领域的满足。从美食、美味、美器,美境的和谐统一所给人的愉悦,进入自由、充实、审美的理想境界,从中体会人生的乐趣和美妙。 四、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饮食礼俗和习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无论从古代的“饮和食德”,还是到如今的现代饮食文明,都充分体现了文化古国的文明饮食风貌。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包括了宴饮之礼、待客之礼、进食之礼、餐桌礼仪等诸方面,是较发达、完善的,并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之说。在中国,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对现代社会仍产生着深远影响,成为文明时代重要的行为规范。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整个世界都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我们积累下的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宝贵物质及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