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江西专版】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江西专版】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江西专版】【最新】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

步检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2.【最新】春节起,江西实行了“禁燃令”。图中表示“禁止燃放爆竹”的标志是()A.B.C.D.

3.在试管中进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收集气体

C.加固体粉末D.滴加液体

4.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6.“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7.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

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8.为避免矿井中发生瓦斯(含甲烷和一氧化碳)爆炸,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B.严禁烟火

C.检查电路是否损坏D.提高通风能力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分析或做法正确的是

A.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B.“釜底抽薪”: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C.电器起火:用水浇灭D.煽风点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二、选择填充题

11.下列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甲烷D.____

12.下列物质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可以直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______

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D.______

13.下图表示处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D 反应前后_____不变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__)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____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1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

三、填空题

16.公交车上常悬挂一块警示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上车!”。上面列举了各种禁带物品,易燃物:烟花、爆竹等。遇水易爆品:金属钠、镁等。易燃液体:汽油、酒精等。腐蚀性物品:硫酸、氢氧化钠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____。

(2)乙醇的化学式: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

(4)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

17.能源和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天然气。

(2)可燃冰是一种新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据资料介绍,“1体积的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3)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家用热水器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1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烯(C3H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按图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一氧化碳均可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它

们的______性。

19.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和240 ℃。

(1)图Ⅰ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发现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

(4)小颖同学进行图Ⅱ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当蜡烛火焰即将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20.超细碳酸钙可用作高档化妆品、香皂、洗面奶、儿童牙膏等的填料。在工业中超细碳酸钙是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和钙源添加剂,作为微生物发酵的缓冲剂而应用于抗生素的生产,在止痛和胃药中也起一定的药理作用。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石灰石加入石灰窑之前要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会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是CO2与Ca(OH)2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相互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转化,

“—”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F 和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D和E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涉及的反应都是本学期的知识内容)

(1)物质C是___,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F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B→D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六、实验题

22.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一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改进后的白磷由热水加热而引燃,由此可知红磷的着火点_____(“低于”或“高于”)白磷。对改进后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装置不需检查气密性

B 能减小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影响

C 实验结果误差更小

D 实验中会观察到活塞始终向左移动最后停在刻度4处

(2)图二中改进前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现有图中两低改进实验方案,你赞同方案_____(选填“1”或“2”),不赞同另一套方案的理由是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3.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

②NaOH溶液会与CO2反应,可用于吸收CO2;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

(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

(2)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_____________。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3)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你认为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二氧化碳___________(填2点性质),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八、计算题

24.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故选D。

2.B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选项错误;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接近试管底部,图示方法易导致收集气体不纯,选项错误;

C、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壁,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5.B

【详解】

A、活性炭能够吸附异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可以用作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

【点睛】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C

【详解】

A、进行垃圾分类,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A正确;

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C不正确;

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会净化空气,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

7.B

【详解】

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

B、氧气不是可燃物。B错误;

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8.A

【详解】

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A错误;瓦斯易爆炸,故应严禁烟火,B正确;若电路损坏则很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故应定时检查电路是否损坏,C正确;提高通风能力能降低矿井中瓦斯的浓度,降低其爆炸的可能,D正确。故选A。

9.B

【详解】

A、吹灭蜡烛,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属于固有性质,不会改变,A选项分析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B选项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C、电器起火不能用水浇灭,C选项做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煽风点火,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保证了足量的氧气,不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选项分析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正确做法,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以上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生活中一些常见火灾的正确灭火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10.A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但锰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电解一定量的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完全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接触就立即反应,固体质量立刻减少,石灰石中含有杂质,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选项错误;

D、完全分解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A 二氧化氮

【详解】

二氧化硫和雨水生成亚硫酸,能形成酸雨,二氧化氮和雨水也能形成酸雨,故选:A;二氧化氮。

12.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详解】

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CO,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实验室制取2

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故选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3.C 原子种类等

【分析】

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2CO+2NO 一定条件

N2+CO2

【详解】

A、该反应是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使有害气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体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无害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C。

补充: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4.B CH4等

【详解】

A、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泡发光、放热,不符合题意;

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甲烷、CO也具有可燃性,点燃CH4(或CO)与

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故选:B;CH4等。

15.A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

【详解】

A、分别向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符合题意;

B、隔绝空气灼烧,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如果气体燃烧,也不能说明气体是甲烷,是因为氢气、一氧化碳等也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取少量水样,加入肥皂水后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故填:A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

16.Mg C 2H 5OH OH - +624

H S O 【详解】

(1)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即镁元素可用Mg 表示,故填Mg 。

(2)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

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乙醇的化学式为C 2H 5OH ,故填C 2H 5OH 。

(3)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如果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为1,则省略不写,1个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氢氧根离子的符号写为OH -,故填OH -。

(4)标化合物中的元素化合价时,先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在相应的元素符号上方先写出化合价的正或负,再写出化合价的数值,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标为+624

H S O 。 17.石油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化合物 防止天然气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详解】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

(2)据资料介绍,“1体积的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所以气体所占的体积大;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烷属于化合物;

(3)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家用热水器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主要目的是防止天然气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18.热 362222C H +9O 6CO +6H O 点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还原

【详解】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烯(C 3H 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2222C H +9O 6CO +6H O 点燃,故填:热;362222C H +9O 6CO +6H O 点燃。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平底没有放水或细沙,高温生成物容易使集气瓶炸裂,改进措施是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打开门窗,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3)木炭、一氧化碳均可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它们的还原性,故填:还原。

19.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高 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要打开门窗

【详解】

(1)图Ⅰ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发现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隔绝氧气(或空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4)小颖同学进行图Ⅱ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密度减小;当蜡烛火焰即将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要打开门窗,否则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20.加快反应速率 放出 大于 Ca(OH)2+CO 2=CaCO 3↓+H 2O

【详解】

(1)石灰石加入石灰窑之前经过粉碎处理,能够增大石灰石的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加快反应速率。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3)过筛的作用是过滤,能够使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通过,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故填大于。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

+CO 2=CaCO 3↓+H 2O 。

21.氧气 作气体燃料(合理即可) 3

2CaCO CaO+CO ↑高温 化合 【分析】

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 和

B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且A 能转化为B 和

C ,B 和C 可相互转化,可推出A 为过氧化氢,B 是水,C 为氧气,F 和G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 能与氧气反应,且G 能转化为F ,可推出G 为一氧化碳,F 为二氧化碳,

D 和

E 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E 可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且D 能转化为E ,B 能转化为D ,可推出E 为碳酸钙,D 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物质C 是氧气;

G 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2)碳酸钙可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E→F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CaCO CaO+CO ↑高温; (3)B 是水,D 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2.225 4P + 5O 2 P O 点燃 高于 B 、C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 1 下层蜡烛先接触气流,火焰先熄灭与气体密度无关

【详解】

(1)图一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2254P + 5O 2 P O 点燃;实验改进后的白磷由热水加热而引燃,由此可知红磷(着火点240℃)的着火点高于白磷(着火点40℃)。对改进后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装置需要检查气密性;故选项错误;

B 实验过程中药品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能减小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影响;故选项正确;

C 实验装置气密性好,实验结果误差更小;故选项错误;

D 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活塞先向右移动,然后慢慢向左移动,最后停在刻度4处;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

(2)图二中改进前该实验,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现有图中两种改进实验方案,赞同方案1,不赞同方案2的理由是:下层蜡烛先接触气流,火焰先熄灭与气体密度无关; 23.CO 2 CH 4 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检验CO 2是否被完全除尽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

【详解】

(1)若装置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E 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气体样品中含有甲烷,E 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3)装置C 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除尽;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24.(1)25 (2)22.2g (3)8g

【分析】

由表格中第一次的数据可知加入20g 稀盐酸可消耗5g 碳酸钙;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

(1)由第一次的据可知20g 稀盐酸可消耗5g 碳酸钙,则第四次加入20g 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0g ,第二次加入20g 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30g ,第三次加入20g 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5g ;

(2)由图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8.8g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11144

8.8g

x

111

=

448.8g

x

解得x=22.2 g

(3)第4次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就是生成的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40

22.2g100%=8g

111

??;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22.2 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学期单元测练题参考答案

2010-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练题参考答案 (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B 4.D 5.A 6.C 7.C 8.D 9.B 10.D 11.C 12.D 13.D 14.C 15.D 16.A 17.B 18.B 19.D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21. 接触药品 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 洗涤干净 试管刷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3.(1)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漏斗④烧杯 ⑤量筒 ⑥集气瓶 (2)③ ⑤ ⑥ ⑥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4.(1)试管破裂 (2)药品会腐蚀胶头滴管的胶头 (3)药品会腐蚀标签 25. 图A 试管没有倾斜 试管口没有紧挨着试剂瓶口 标签没有朝向手心,瓶塞没有倒放 图B 试管里的液体超过其容积的31 试管直立 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26.(1)观察颜色 红色的是铜片 (2)尝味道 有甜味的是白糖 咸味的是食盐 (3)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4)闻气味 有酸味(刺激性气味)的是白醋 27. ④ 木炭被砸碎仅为形状改变;③木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不溶于水;木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8. 氧气 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 29. (11分)(1)无色液体 (2)有特殊的气味(3)酒精能溶于水(4)酒精灯燃烧 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变浑浊;无、液、特殊的、易溶 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0. (12分)(1)小 (2)a 、外焰 (3)C (4)导管口能点燃,导管内壁没有冷疑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导管内壁有冷疑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导管内壁有冷疑固体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D 2. B 3. A 4. C 5. A 6. A 7. B 8. B 9. D 10. D 11. D 12. D 13. A 14. B 15. C 16. B 17. C 18. B 19. A 20. A 二、填空题(共36分,其中22题每小题3分其它每空2分) 21.(1)氧气 (2) 二氧化碳 (3)水蒸汽 22.(1)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4)碳+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23. (1)没有在集气瓶里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集气瓶内氧气不足 二氧化锰 点 燃 点 燃 点 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

最新-九年级化学1-9单元测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1—9单元期末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种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有剧毒,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12 O—16 H—1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B、保险丝在电路中熔断 C、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利用铁的延展性制铁丝 2、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酱油 C .蒸馏水 D .葡萄酒 3、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糖 D .白酒 4、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 .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 .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 .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5、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垃圾的处理方法 中不合..理. 的是( ) A .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单独存放 B .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 C .用电磁铁将金属制品分离出来 D .焚烧垃圾用来发电 6、下列物品需采取防锈措施的是( ) A .铁制防盗网 B .不锈钢菜刀 C .铝合金窗 D .金戒指 7、图中不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8、某单质X 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Y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加热蒸发稀盐酸 D 固体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 时间 溶 质质量分 数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A 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B 一 定 量水中加入浓 硫 酸 C 0 溶质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习题 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九年级化学(第1~5单元)测试题(第十周) 班级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S-32Cl-35.5K-39 Fe-56Cu-64 Fe-56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4分) 1. “ 伐 薪 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 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消毒水C.海水D.蒸馏水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是 4.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 3H 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可以燃烧 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5.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3O 2 点燃 2CO 2 +3H 2 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A.C 3H 6 O 2 B.C 2 H 6 O C.C 2 H 4 O D.CH 4 O 6.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Fe B.H C.SO 42-D.2H 2 O 7、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8、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第13届省运会在惠州举行,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跑步、跳远使用的塑胶跑道B.排球、羽毛球使用的化纤球网 C.单杠、双杠使用的钢制或木质横梁D.跳高、拳击使用的海绵护垫 2、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钻了两个“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该营养液中主要供能物质是()A.水B.葡萄糖C.维生素D.氯化钠 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 A.提倡“低碳生活”B.开发绿色能源 C.分类回收垃圾D.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4、吃馒头时,越嚼感觉越甜,是因为()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B.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5、“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6、小林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B.安全知识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水能、太阳能——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C.元素与人体健康D.环保与物质利用 缺钙——易得甲状腺肿大缺氟——易生龋齿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7、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是,今年的主题是“打造无烟世界,关注女性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烟尘、尼古丁、焦油、CO等多种有害物质,青少年朋友要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香烟装有过滤嘴,吸烟对人体无害 B.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健康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检测题(8)

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五)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S —32、0—16、C1—35.5、Fe —56、Mg-24、2n —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的用途不但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与它的物理性质也有关,下列有关金 属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铝及铝合金制炊具,是因为铝抗腐蚀性好、质轻,和良好的导热性,且价廉美观 B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C 、银的导电性比铜、铝好,一般不用银制电线、电缆,是因为银的密度大,且价格贵 D 、锡丝可作保险丝,是因为锡的熔点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炼铁是用电炉 B 、工业炼铁的原料主要是:生铁、焦炭、石灰石 C 、高炉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把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成炉渣去掉 D 、高炉炼出的铁是纯铁 3、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电性 D. 延展性 4、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 .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D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5、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双吸剂”,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食品腐蚀变质。下列物质可作“双吸剂”的是( ) A 、生石灰 B 、铁粉 C 、炭粉 D 、烧碱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先用油抹布擦,再用干抹布擦 B 、在已生锈的金属防盗门表面上直接涂漆,防止进一步生锈 C 、在水龙头上镀锌、镀铬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 D 、在手表的表壳上镀铜,是因为铜不生锈且美观 7、将a 、b 、c 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 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 和c 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 表面有铜析出,c 没有变化。则a 、b 、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 A .c >b >a B .b >a >c C .a >c >b D . b >c >a 8、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各加入5g 镁和5g 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 .偏向加铁的一边 B. 偏向加镁的一边 C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 无法确定 9、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钢是很纯的铁 B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x H 2O C .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D .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 10、有等质量的A 、B 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线…………………………订…………………………装……………………………………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

第九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7.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减少50倍 B.增加50倍 C.不变 D.减少5倍 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 1.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A .延展性好 B .导电性好 C .导热性好 D .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 +6HCl===2FeCl 3+3H 2↑ B .Cu +FeSO 4===CuSO 4+Fe C .2Mg +O 2=====点燃2MgO D .Fe 2O 3+CO=====高温Fe +CO 2 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 B .钢是纯铁 C .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 .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4.下列关于金属或其制品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A .铜可以用来制作导线 B .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C .经常用水冲洗铁制品表面 D .不能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5.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 .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 .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 .可以用稀硫酸比较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6.金属镍(Ni)与物质X 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 +X===Cu +NiSO 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i 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 B .X 的化学式为CuSO 4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Cu 的金属活动性比Ni 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8.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B.钢是铁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9.铁、铝、铜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有银白色的光泽②导热性③与稀硫酸反应④与氧气反应 ⑤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A.②④⑤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10.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11.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1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化合物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测试题

化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 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2O3),有剧毒,2O3中的化合价为() 3 2 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 + 43 + 6H24 = 2X + 22↑+9H2O,反应中红色的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2O3 B、3 C、2(4)3 D、2S3 1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 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单元测练题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单元测练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B 4.D 5.A 6.C 7.C 8.D 9.B 10.D 11.C 12.D 13.D 14.C 15.D 16.A 17.B 18.B 19.D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21. 接触药品 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 洗涤干净 试管刷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3.(1)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漏斗④烧杯 ⑤量筒 ⑥集气瓶 (2)③ ⑤ ⑥ ⑥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4.(1)试管破裂 (2)药品会腐蚀胶头滴管的胶头 (3)药品会腐蚀标签 25. 图A 试管没有倾斜 试管口没有紧挨着试剂瓶口 标签没有朝向手心,瓶塞没有倒放 图B 试管里的液体超过其容积的31 试管直立 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26.(1)观察颜色 红色的是铜片 (2)尝味道 有甜味的是白糖 咸味的是食盐 (3)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4)闻气味 有酸味(刺激性气味)的是白醋 27. ④ 木炭被砸碎仅为形状改变;③木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不溶于水;木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8. 氧气 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 29. (11分)(1)无色液体 (2)有特殊的气味(3)酒精能溶于水(4)酒精灯燃烧 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变浑浊;无、液、特殊的、易溶 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0. (12分)(1)小 (2)a 、外焰 (3)C (4)导管口能点燃,导管内壁没有冷疑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导管内壁有冷疑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导管内壁有冷疑固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D 2. B 3. A 4. C 5. A 6. A 7. B 8. B 9. D 10. D 11. D 12. D 13. A 14. B 15. C 16. B 17. C 18. B 19. A 20. A 二、填空题(共36分,其中22题每小题3分其它每空2分) 21.(1)氧气 (2) 二氧化碳 (3)水蒸汽 22.(1)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4)碳+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23. (1)没有在集气瓶里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集气瓶内氧气不足 (3)试管内壁有水滴 (4)装置漏气或没有塞紧塞子, (5)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沿导管进入水槽 24. (1)试管口向上倾斜 (2)导气管未接近瓶底 (3)木条不放在瓶口 (4)瓶内未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二氧化锰 点 燃 点 燃 点 燃

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 第一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 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 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3、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劫机撞击世贸组织和五角大楼的事件。研究事件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 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 C、房屋钢筋熔化 D、大楼倒塌 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一般呈红色 B、铜能导电 C、铜能传热 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铜绿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 D、锥形瓶 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20 ml D、无法判断 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0、量取76 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 A、滴管 B、10 ml量筒 C、2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3、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 14、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15、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 B、放热 C、变色 D、爆炸 1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 、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17、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 D、用电热壶烧开水 18、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7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 B. 棉纱织布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 2.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水铸锅 B. 冰雪消融 C. 粮食酿酒 D. 酒精挥发 3.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水果榨果汁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鲜奶制酸奶 4.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研碎 B. 轮胎爆炸 C. 铁钉生锈 D. 干冰升华 5.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6.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A. 镁带燃烧 B. 蜡烛燃烧生成炭黑 C. 石墨导电 D. 水在4℃时密度最大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发光 B. 粮食酿酒 C. 干冰升华 D. 矿石粉碎 8.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铁丝变短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火星四射 D. 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粮食酿酒 C. 食物腐败 D. 白醋挥发 10.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刻舟求剑 C. 百炼成钢 D. 大海捞针 1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 B. 用粮食发酵酿酒 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1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挥发性 B. 溶解性 C. 导电性 D. 可燃性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湿衣晾干 C. 冰雪融化 D. 纸张燃烧 14.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美酒飘香 B. 鸡蛋变臭 C. 切割玻璃 D. 滴水成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竹编B.剪纸C.米酒D.木雕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3.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C)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准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干净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B.给试管加热C.滴加液体D.加入块状固体 5.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6.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A)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D.气味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8.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B)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 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C)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集气瓶B.烧杯C.量筒D.试管2.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碘酒C.石灰浆D.植物油3.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A.1∶2∶3 B.2∶3∶1 C.3∶1∶2 D.1∶3∶2 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6.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

的方法是( )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 7.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把固体研细 B.加热 C.搅拌 D.振荡 8.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 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9.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 .t 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 、B 饱和溶液中, A 的质量比 B 大 C .t 2℃时,A 、B 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A 、B 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 3℃降温到t 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10.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 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一个封闭的池塘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该水体 溶 解 度/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