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

介绍

抗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凝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凝血过度时,就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抗凝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关键的因子或酶来达到抗凝效果。

常见抗凝剂

1. 肝素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能够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肝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不分子量的肝素和低分子量的肝素。不分子量的肝素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而低分子量的肝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肝素具有广谱的抗凝活性,适用于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2.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循环来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它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等。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

凝血时间在合适范围内。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选择。这些药物的特点是方便口服、剂量稳定不需要监测,但价格相对较高。代表性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它们分别通过抑制凝血酶IIa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复合物来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1.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剂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场景有:手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等。

2.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抗凝剂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例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事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再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需要与体外透析器进行接触,而透析器表面的材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抗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透析器与血液接触过程中的血栓形成,提高透析效果。

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 出血风险

抗凝剂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风险。不同类型的抗凝剂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风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2. 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与抗凝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抗凝效果或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抗凝剂的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NSAIDs、阿司匹林、抗癫痫药物等,并告知医生。

3. 妊娠和哺乳期

抗凝剂在妊娠和哺乳期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某些抗凝剂可能对胚胎或胎儿造成损害,而且在哺乳期也可能通过乳汁转移给婴儿。在怀孕或哺乳期的患者中,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利益和风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

抗凝剂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不同的抗凝剂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不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剂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注意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抗凝药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来预防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发生。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抗凝药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Xa因子抑制剂。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形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来减少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因子Ⅶ、Ⅸ和Ⅹ,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华法林是一种代表性的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奏效慢而持久,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同时,药物和食物对

华法林有影响,需要注意避免与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同时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和对乙酞氨基酚等,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则会降低其抗凝作用。此外,一些中药和食物也可能会影响其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对其用药量进行监测。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几天内,需要进行多次监测,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如果INR未达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剂量。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每4周检查1次即可。 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钙是常用的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可以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Ⅹa、Ⅱa因子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肝素钙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深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对于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情况,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

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 介绍 抗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凝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凝血过度时,就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抗凝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关键的因子或酶来达到抗凝效果。 常见抗凝剂 1. 肝素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能够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肝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不分子量的肝素和低分子量的肝素。不分子量的肝素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而低分子量的肝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肝素具有广谱的抗凝活性,适用于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2.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循环来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它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等。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 凝血时间在合适范围内。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选择。这些药物的特点是方便口服、剂量稳定不需要监测,但价格相对较高。代表性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它们分别通过抑制凝血酶IIa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复合物来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1.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剂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场景有:手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等。 2.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抗凝剂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例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事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再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需要与体外透析器进行接触,而透析器表面的材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抗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透析器与血液接触过程中的血栓形成,提高透析效果。 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 出血风险 抗凝剂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风险。不同类型的抗凝剂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风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2. 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与抗凝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抗凝效果或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抗凝剂的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NSAIDs、阿司匹林、抗癫痫药物等,并告知医生。 3. 妊娠和哺乳期 抗凝剂在妊娠和哺乳期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某些抗凝剂可能对胚胎或胎儿造成损害,而且在哺乳期也可能通过乳汁转移给婴儿。在怀孕或哺乳期的患者中,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利益和风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浆与抗凝剂

使用全血和血浆检查,在采集标本时要加入抗凝剂,检查的项目不同,所加的抗凝剂也不同,常用的抗凝剂有: 1、草酸盐常用的有草酸钾、草酸钠和草酸铵,它们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钙离(Ca2+)形成不解离的草酸钙,失去Ca2+的凝血功能而起抗凝作用。常用于临床化学和血液学检查。高浓度钾离子(K+)或钠离子(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和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混合的抗凝剂。若用草酸钾或草酸钠作抗凝剂,与肝素为抗凝剂测定的血细胞比容比较,可降低8%~13%,此时的血浆量也相应增加,用它测定血浆中化学成分,结果可低5%左右。标本中加入高浓度的草酸盐抗凝剂,可发生溶血和改变血液pH,干扰测定血浆中的钾、钠和氯,还能抑制有些酶的活性。其优点是溶解度好、价廉,2mg草酸盐能抗凝lml血液。 2、肝素是生理性抗凝剂,抗凝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抑制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和稳定血小板的作用。所用制剂多为肝素的钠或钾盐,除有些因肝素能干扰的凝血机制检查项目外,绝大多数的检查都可用肝素作为抗凝剂。20U 肝素可抗凝lml血液。 3、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的是它的钠或钾盐,抗凝作用是与Ca2+络合而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适用范围与草酸盐基本相同。1-2mgEDTA盐可杭凝1ml血液。 4、枸橼酸盐主要为枸橼酸钠;抗凝机制与草酸盐相似。在血中的溶解度低,抗凝力不如前几种抗凝剂。多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5mg枸橼酸盐可抗凝1ml血液。 5、氟化钠与Ca2+结合而起抗凝作用,因其抑制细胞分解葡萄糖,故用于葡萄糖测定。

抗凝管中抗凝剂成分

抗凝管中抗凝剂成分 抗凝管是用于采集血液样本或保存血液样本的一种管子,其中含有抗 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下面将对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成分进行介绍。 抗凝管中常用的抗凝剂包括乙二酰丙酸钠盐、肝素、柠檬酸盐、EDTA (乙二胺四乙酸)和草酸盐等。这些抗凝剂作用的方式不同,下面将 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乙二酰丙酸钠盐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常用于采集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中。乙二酰丙酸钠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酶的形成而 实现抗凝的效果。凝血酶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关键酶,在乙二酰丙酸钠 盐的作用下它不能被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的目的。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肝素作用的 方式是通过结合并激活血浆中的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的形成,从而达 到抗凝的效果。肝素的抗凝作用非常强,常用于采集血浆、血小板制 备以及临床抗凝治疗等。 柠檬酸盐作为一种抗凝剂,主要用于采集血气分析样本和血清学检验。柠檬酸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实现抑制血液凝 固的作用。钙离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柠檬酸盐的作用是

通过结合这些离子,把它们从血液中排出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EDTA(乙二胺四乙酸)作为一种抗凝剂,常用于血液生化检验中。EDT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钙离子结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草酸盐作为一种强抗凝剂,主要用于采集血浆以及血小板等制备。草酸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钙离子,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达到强抗凝的作用。草酸盐的抗凝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有时也会对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成分多种多样,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在进行血液采集及检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抗凝管,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

常见抗凝血物质

抗凝剂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医疗用途:治疗静脉炎,阻止血块在静脉里形成。 体育用途:避免促红细胞生成素使血液变稠。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原理:使凝血酶原不能激活,Ca2+是凝血因子IV,其他的是蛋白类。 1.EDTA(乙二胺四乙酸) EDTA是临检工作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抗凝剂和试剂之一,其机制是通过与水相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的盐类有钾、钠、锂盐、均溶于水,钾盐较钠盐的溶解度大,全血胞计数最好使用EDTA的钾盐。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于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EDTA还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也不适于做止血学检验和血小板功能检验。用EDTA抗凝血制备的涂片对粒细胞形态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抗凝血放置时间和抗凝剂浓度有关。按照ICSH 建议EDTA的使用浓度为1.4~1.6g/L血液,迅速制备涂片,粒细胞形态特征有微小的改变,有时细胞核分叶不见,细胞肿胀。如果用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制备的涂片可出现细胞浆内颗粒消失,胞浆和细胞核有空泡,染色质模糊不清。用大于1.5g/L血液浓度制备的血涂片,粒细胞可完全变性,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有影响,尤其是血小板,可出现肿胀、破裂而产生碎片,影响其计数,造成结果偏高。获得血浆标本可通过不同的抗凝剂,肝素锂作为抗凝剂在国外应用广泛,而国内多使用肝素钠、EDTA-K2抗凝,与国外有所不同。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项目的开展,也使用了EDTA-K2作为抗凝剂,从而减少了对结果的影响。常用EDTA的钠盐或钾盐作为抗凝剂,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肝素 肝素是血液化学成分测定中最好的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其抗凝机制是与抗凝酶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X的作用。肝素的盐类有钠、锂、铵盐。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是10.0~12.5IU/mL血液。临床常用肝素锂,虽其价格较贵,但抗凝效果较好。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故不适于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学检验。通过试验表明,采血时加入肝素钠抗凝剂后,对测定血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会使其测得结果高于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

抗凝药物的种类 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和其他凝血相关疾病的药物。它们主要分为抗凝剂、血液淡化剂和血栓分解剂。抗凝药物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脏血管病,也可以预防手术期间凝血障碍。 抗凝剂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管黏液成分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管的黏液,抑制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比伐肝素、吡啶磺酰胺、普伐肝素、阿司匹林、重组人衍生的凝血因子Ⅲ、阿米替林和氯吡格雷等。 血液淡化剂是一类药物,它们可以减少血液的粘度,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它们可以降低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浓度,防止血管黏液的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常用的血液淡化剂有氟哌酸、非那雄胺、氯格伦血清素洛塞、氯去安定和维苏酯等。 血栓分解剂是一类针对既往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刺激血小板的自解的药物。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收缩,促进血栓的解体、溶解和消失。常用的血栓分解剂有葛兰素司汀、舒尼替尼和普拉格列酮等。 抗凝药物在治疗凝血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肝毒性、肾毒性等。因此,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此外,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液化验和肝功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抗凝药物是抗凝血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脏血管病等凝血障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抗凝剂、血液淡化剂和血栓分解剂。使用抗凝药物时,由于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血液化验,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凝血障碍疾病。

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 一、引言 抗凝剂是一种能够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肺栓塞等多种临床情况。抗凝剂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二、肝素 1. 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肺组织中。 2. 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促进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肝素可分为低分子量肝素和非低分子量肝素两种类型。低分子量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三、华法林 1.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2.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定剂量,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阿司匹林 1.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具有抗凝作用。 2.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从而达到抑制血液凝 固的作用。 3. 阿司匹林剂量较小时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剂量较大 时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五、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1.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抗凝药物。 2.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达到抑制血 液凝固的作用。 3.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多种类型。 六、总结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抗凝剂主要成分,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和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等。这些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抑制血液凝固 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注意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023常见的抗凝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全文)

2023常见的抗凝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全文)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相应部位血供障碍。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动脉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原因。 抗凝药通过阻止血液凝固而防止血栓形成,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抗栓药物,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疾病,广泛应用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AMI)、外周静脉血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1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1.1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抗凝机制 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Ⅱa、Ⅹa、Ⅸa、Ⅻa、Ⅺa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1.2 代表药物——肝素(UFH) 肝素为存在于肥大细胞分泌颗粒的氨基葡聚糖,因最早在肝脏发现而得名,后来证实肺含量最高。药用肝素主要从猪小肠粘膜或牛肺提取,平均分子量15000Da。

肝素为带大量负电荷的大分子,在肠道破坏失活,口服无效,皮下注射缓慢而不规则,常用静脉给药。 肝素使用注意事项: Ø肝素不可肌肉注射给药; Ø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器质性病变、视网膜血管疾患、服用抗凝血药者、孕妇及产后妇女慎用应慎用; Ø对肝素过敏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 Ø肝素代谢迅速,轻微过量停用即可,严重过量应用硫酸鱼精蛋白缓慢静注予以中和,通常1mg鱼精蛋白能中和100单位肝素,如果肝素注射后已超过30分钟,鱼精蛋白用量需减半。 1.3 代表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解聚制得的一种低分子量氨基葡萄糖,平均分子量约4000~6000Da,包括依诺肝素、那屈肝素、达肝素、亭扎肝素、阿地肝素、瑞维肝素等,低分子量肝素,并不是一种药品的通用名,而是一类药品的统称。 低分子肝素使用注意事项: Ø不能用于肌肉注射,一般选择深部皮下注射;

生化常用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 抗凝----应用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一、枸橼酸钠 【原理】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是枸橼酸钠的三钠盐。它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 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沉、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检查及血液保养液。 【用量】凝血象: 109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9;血沉: 106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阻止血凝。 【应用范围】一般血液学检查和血液粘度测定。不适于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检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浓度为1~2mg/ml血液。血细胞分析仪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 1.5~2.2mg/ml 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 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细胞比容测定、血液粘度测定和多种生化分析。 【用量】通常用肝素的钠盐或钾盐粉剂配成1g/L肝素水溶液。 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ml血液。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 血液采集中用何种抗凝剂 1、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均可与钙离子结全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Na2C10H14O8N2+CA2+CAC10H12O8N2+2NA++2H+ EDTA盐经1000C烘干,抗凝作用不变,通常配成15g/L水溶液,每瓶0.4ml,干燥后可抗凝5ml血液。EDTA盐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公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standard of hematology ,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1.5-2.2Mg (4.45±0.85μmol)/ml血液。EDTA-NA与

肝素注射液的功能主治

肝素注射液的功能主治 一、肝素注射液的概述 肝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主要成分是肝素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肝素注射液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 二、肝素注射液的功能主治 1.抗凝血作用:肝素注射液是一种强效抗凝剂,可抑制凝血酶活性,阻 止血液凝结。这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并发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2.预防心血管疾病:肝素注射液可用于心脑血管手术或患者冠心病、脑 血栓等疾病的治疗,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血液透析:肝素注射液可以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防止透析器内发生 血栓,并维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4.高凝血状态治疗:肝素注射液可用于高凝血状态的治疗,包括深静脉 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它能有效抑制血液凝固,避免血栓进一步扩散。 5.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肝素注射液可用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降 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6.孕产妇抗凝:肝素注射液可以用于孕产妇抗凝,预防孕产期血栓的形 成,维持母婴的安全。 三、肝素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使用前需将药液悬浮均匀。 –根据医生的指示和病情,确定剂量和给药频率。 •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使用时需按照医嘱正确给药,不能过量或缺量。 –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凝血指标,如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肝素注射液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和监测。 四、肝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过敏、恶心、头晕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如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禁忌症: –对肝素注射液过敏或有肝素相关的血小板下降症的患者禁用。 –有严重出血倾向、溃疡、血管破裂等情况时不宜使用。 五、总结 肝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其功能主治包括抗凝血作用、预防心血 管疾病、血液透析、高凝血状态治疗、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孕产妇抗凝等。在使用肝素注射液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书正确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在特殊人群使用时,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特别注意剂量和监测。

肝素片的功能主治

肝素片的功能主治 1. 什么是肝素片? 肝素片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以肝素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片剂,通常用于预 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2. 肝素片的功能 肝素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抗凝血作用:肝素可以通过激活体内一种称为抗凝血酶的物质,从而抑制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防止血液凝结,起到抗凝血的作用。 •预防血栓形成:肝素片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特别在高风险的手术、长时间卧床、肿瘤患者等情况下,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治疗血栓性疾病:肝素片也被广泛应用于已经出现血栓的患者,可以减少血栓的扩大和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从而促进血栓的溶解和吸收。 3. 肝素片的适应症 肝素片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和情况: •预防血栓:对于高风险的手术患者,如大手术、骨盆和下肢外科手术,肝素片可以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心脏血管病:对于心脏血管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肝素片可以用作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肝素片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扩大,降低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肺栓塞:肝素片可以用于肺栓塞的治疗,通过抑制血凝块的形成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血栓栓塞的程度。 •孕妇:对于孕妇,肝素片可以用于治疗妊娠期血栓形成和预防流产。 4.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肝素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用药剂量和周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用药剂量和周期,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出血风险:由于肝素片的抗凝血作用,患者使用肝素片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需特别警惕。

•药物相互作用:肝素片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抗凝剂,需遵医嘱使用。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肝素片中的成分过敏,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妊娠和哺乳期: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肝素片需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使用肝素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 •出血:如皮下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等。 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5. 用法和用量 肝素片的用法和用量需遵医嘱,在使用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建议用 法使用。 一般情况下,肝素片的建议用量为每日口服2-4片,分2-3次服用。具体用药 剂量和周期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6. 总结 肝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具有抗凝血、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血栓性疾 病的功能。主要适用于预防血栓、心脏血管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妊娠期血栓形成等情况。在使用肝素片时需要注意剂量和周期、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以及妊娠和哺乳期的特殊情况。正确使用肝素片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种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凝固: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经抗凝,也不做其他处理,通常在几分钟内便自动凝固。一定时间分离后上层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无FIB 抗凝:应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促凝:帮助血液快速凝固的过程。 促凝剂:帮助血液快速凝固以达血清快速析出的物质.一般成分为胶类物质. 二、常用抗凝剂的抗凝原理及适用 1、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

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EDTA盐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一般血液学检测。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 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盐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3、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 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分析和生化测验。 三、各种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用途

血液抗凝剂配制的疑问

EDTA抗凝剂配制的疑问? 各位战友好!我要配制EDTA抗凝剂,查了一下资料,有人说EDTA浓度应该是15gEDTA加到100ml水中;有人说EDTA浓度应该是15gEDTA加到1000ml水中。请各位指点,到底EDTA的浓度应该是多少? 每1ml血液中应该加入多少EDTA抗凝剂呢? 谢谢! 我找到一个资料,贴在这里,各位发表一下看法! 常用血液抗凝剂的应用 更多相关新闻时间:2009-11-5 14:37:12,点击:578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 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 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

宝典抗凝血,抗血栓剂

宝典抗凝血,抗血栓剂 抗凝血、抗血栓劑 伯基腸溶微粒膠囊 100公絲 ,乙醯水楊酸, BokeyEnteric-Microencapsulated Capsules 100mg ,Aspirin, 乙醯水楊酸(Acetyl Salicylic Acid,以下簡稱ASA)是傳統用於解熱鎮痛的良藥,近來隨著醫藥界的研究發現,ASA具有預防心臟病的功效,但經由研究更發 現,ASA經低劑量投與後,具有不可逆性阻斷Thromboxane A2 (一種血管收縮素)形成之作用,而能減少血栓形成。但在高劑量下,ASA卻會抑制血管內皮中Prostacyclin(一種血管鬆弛素)之生合成。因此,對於心肌梗塞之防治而言,具有不利的影響。又市售一般乙醯水楊酸製劑之主成分含量均高達500mg,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常需將藥片剝成數片,而造成投藥之不便及劑量之誤差。有鑑於此,本公司特別研製低劑量乙醯水楊酸??伯 基腸溶微粒膠囊,以供長期防治心血管性疾病之用藥選擇。此外,精心設計之腸溶微粒新劑型,不但可降低藥物對胃腸之刺激性 又可確保投藥後之有效性。因此,伯基腸溶微粒膠囊對於國人心血管性疾病之防治,應具深遠之治療意義。 【成分】每膠囊中含, Aspirin............................................................. .......100mg 【作用】 1.本藥可經由促進環氧酉每 (Cyclo-oxygenase) 之乙醯化而有效抑

制循環內血小板Thromboxane之生成,並進而緩解血管之痙縮 及防止血小板之凝集。 2.本藥之抗血小板凝集效應,可延緩或降低血栓性栓塞疾病之 發生及惡化。 3.本藥亦可抑制Thromboxane 於門脈循環中之生成,且經由系統前代謝(肝代謝) 後大多形成對血小板凝集不具影響性之代謝物Salicylate 。因此,進入全身循環 內之Acetyl Salicylic Acid 濃度極低,故殆不會抑制Prostacyclin之形成,而干擾藥效的發揮。 4.本藥內含以Acetyl Salicylic Acid 為主成分之腸溶微粒,可防止藥物於胃 中崩散而造成胃腸不適,並可藉由微粒之穩定釋放效果,使患者獲得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成果。 【適應症】 男性短暫性缺血性發作,預防心肌梗塞,預防心栓性栓塞症。 【用法?用量】 每日,粒配服開水服用。 本藥須由醫師處方使用。 【禁忌症】 1. 曾對本藥產生過敏反應之患者禁用本藥。 2. 嚴重肝、腎疾患、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患、糜爛性胃炎或 消化性潰瘍患者禁用之。 【一般注意】 1. 由於本藥使用後會延長出血時間,故欲接受手術之患者應於 手術前一週停藥。 2. 曾經因使用Acetyl Salicylic Acid 發生氣喘之患者或消化性潰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 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 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 1.5mg/ml 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 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常用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草酸钠的常用浓度为O.1 mol/L,与血液按1:9比例使用。但是,高浓度k+或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与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适当比例混合的抗凝剂,恰好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常用于血液生化测定,但不适用于K+、Ca2+的测定。由于生成草酸钙沉淀,红细胞会出现锯齿状,白细胞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