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1)列表假设。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②借助表格调整。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

①假设——发现矛盾

②比较与实际人数比多出8人少2人

③调整:5-3=2(人)小:8÷2=4(只)2÷2=1(只)

大:5—4=1(只) 5—1=4(只)

④检验大船→小船小船→大船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实录

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8页例2,以及29页练一练、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例题主题图。

师:春光明媚,暖意融融,同学们相约到公园划船。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

生:每船乘5人,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

师:可以想到什么?

生:这个班一共有50人。

师:怎么想的?

生:5×10=50人

师:现在把“每船乘5人”改成“大船乘5人,小船乘3人”,这时还是50人吗?

生: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10只船中有大船也有小船,我们不知道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

师:那可能是多少人呢?

生:如果都乘大船就是50人;如果都乘小船就是30人。

师:如果……

生:如果9只小船1只大船,就是32人。

师:奇怪,刚才说可能乘30人,现在怎么又是32人了?人数怎么变多了?

生:因为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可以多乘2人,刚才10只小船乘30人,现在把1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多乘2人,所以是32人。

师:照这样想下去,再用1只小船换成1只大船,人数会怎样?

生:人数又多2人。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也就是说,随着大船的增加,小船的减少,乘坐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师:反过来呢?

生:随着大船的减少,小船的增加,乘坐的人数会越来越少。

师:乘坐的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或少下去吗?

生:不可能。

生:因为一共只有10只船,如果都乘大船,最多乘坐50人;如果都乘小船,最少乘坐30人。

师:一开始的人数是确定的,而现在人数不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只有一种船的时候人数是确定的,现在有两种船,一种坐5人,一种坐3人,这里只告诉乘10只船,并没有说是大船还是小船。

师:是啊,乘坐的人数与大船、小船的只数有关系。到底他们租用的大船、小船有几只呢?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有42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指名读题。

师:这时候,大船、小船的只数能够确定吗?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具体乘坐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画一画,和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得出问题的结果?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解题的?

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可以坐50人。比实际多坐了8人。

师:多坐了8人怎么办?

生:现在要想使乘坐的人数正好是42人,可以把其中的大船换成小船。

(学生演示:把大船上的5人去掉2人,使之变成小船。一共换了4只小船,正好得到42人。)

师: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方法帮助我们思考。刚才我们假设10只都是大船,是否可以换一种假设?

生:也可以假设10只都是小船。

师:谁可以像刚才一样,用画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演示。

生:假设10只都是小船,这样一共可以乘坐30人,而实际是乘坐42人,少了12人,我们可以把每船增加2人。

师:为什么要每船增加2人?

生:因为现在少了12人,就需要把小船换成大船。大船是每船坐5人,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所以要把小船增加2人变成大船。

(学生在图上演示,其他学生一次报出乘坐的人数:32、34、36、38、40、42。)

师:为什么不继续换下去?

生:现在已经是42人了,符合题目的条件。如果继续换下去,人数有多了。

师:还有其它的假设吗?

生:……

师:也可以这样想,一共10只船,先假设有5只大船5只小船。

把5只大船和5只小船的图贴到黑板上。(图略)

师:谁能帮老师讲下去?

生:大船5只小船5只,一共乘坐40人,比实际的42人少了2人,只要把其中的一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多坐2人,也就是42人。

师:还可以怎样假设?

生:可以假设有6只大船和4只小船。

师:可能存在第一次的假设就是正确答案的情况。你真幸运。

生:可以假设9只大船和1只小船。

生:……

师:如果假设有7只大船和5只小船,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题目提供的只有10只船,而你的假设里有12只船,不符合题目的条件。

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假设不是任意的,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的假设不是正确答案,怎么办?

生:如果不是正确答案,要看情况。要是人数多了,就把大船换成小船;要是人数少了,就把小船换成大船。

师:那又怎样知道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

生:先算出假设的人数,再与题目里的42人比较就知道了。

师:也就是说换船的过程也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师:怎样知道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答案?

生:只要检验一下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答案检验一下。(学生进行检验)

师:谁能把自己的检验过程说一下?

生:大船一共乘坐的人数是6乘5得30人,小船一共乘坐的人数是3乘4得12人,30加12得42人,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所以6只大船和4只小船是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的验算抓住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共有42人,可是我觉得还缺点什么?

生:我要补充一点,就是还要用6只大船加4只小船得10只船,这样验算才是成功的。

师:非常完整的补充。题目中有两个条件,那我们的验算就要使答案符合每一个条件,而不是1个条件。

三、归纳总结,提炼策略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被我们解决了。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问题的答案的?

生:题目中告诉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我们就假设10只都是大船或都是小船,再通过替换,使人数符合正好乘坐42人这个条件。

师:这些方法都贯穿着一个思想,那就是假设。(教师板书:假设)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个答案,如果这个答案不符合题中的条件,就要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进行——检验,看解决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题意。(板书:假设→调整→检验)

师:你认为在假设时要注意什么?调整和检验呢?

生:假设不是任意的,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生:调整也要根据条件进行。如果假设的人数多了,就要把大船换成小船;如果假设的人数少了,就要把小船换成大船。

生:检验时要使结果符合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

师:像这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略)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略)

3.完成“练一练”第1题。(略)

五、全课总结,内化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习了假设的策略。假设的策略一般是先假设,再调整,最后要检验。

师:假设、调整与检验都要注意些什么?

生:假设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调整时要注意与题中的条件比较,检验要使答案符合每一个条件。

生:也可以通过计算使调整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答案。

……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反思

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习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也就是说对于策略的教学更强调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

正地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本课,老师带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较充分地经历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1.重视提前渗透。

假设策略的本质是对于一个新问题通过对其答案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调整逐步逼近正确答案,最后把答案给“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体现了一种逐步逼近的思想。也就是对于假设的策略来说,假设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本应该是调整,是通过调整来“找”出答案。因此,对于假设策略的体验与感悟应该以调整为重点。而对于调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生活接触较少,没有什么感性经验,如果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尝试解决,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课对于调整,设置了比较多的渗透,以帮助学生体验调整的策略。一开始,先出示了题目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如果有大船也有小船,则10只船乘坐人数的不确定。接着通过几个问题“为什么人数不确

定”“10只船可能乘坐多少人”“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一直少下去吗”让学生感受到人数的增减与大船、小船只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为后面的假设与调整做了有力的铺垫,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2.强调过程体验。

对策略的体验要经历过程,只有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丰富深刻。本课,在提出问题后,先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重点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考过程。或是从都是大船想起,或是从都是小船想起,或是从一部是大船一部分是小船想起,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想起,都让学生充分展示调整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结合直观图感受为什么要把大船换成小船,为什么要把小船换成大船,以及因为“换”带来的人数的变化等。充分展开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到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方向,调整的意义,进而形成策略。

3.及时归纳提炼。

虽然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要多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但这并不因此就否定或削弱总结与概括的作用。事实上,必要的总结、归纳与提炼对于学生形成对策略

的清晰的认识,建立策略模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当学生经历了铺垫渗透,探索感悟两个环节后,对假设的策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就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重点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假设策略的基本结构,就是假设→调整→检验;二是运用假设策略的注意事项,就是无论是假设、调整还是检验,都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提炼,学生对假设的策略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实际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

虽然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假设策略的运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学生都真正掌握了假设策略的精髓。假设策略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不仅仅是“鸡兔同笼”类的问题,而教材中提供的练习几乎都是同一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就算不甚理解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如果实际问题存在的情境稍微复杂一些,学生是否还能够选择假设的策略并正确运用?学生是否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正确运用假设的策略?学生是否能主动地自觉地使用假设的策略?这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策略的教学关键在“悟”,既要在操作层面上“悟”,也要在思想层面上“悟”;既要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策略的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

陈燕琦

今天,我评的是黄海妮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一课,本课是苏教六下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份数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份数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本课黄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在课的引入部分,黄老师直奔主题,春光明媚,暖意融融,同学们相约到公园划船。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每船乘5人,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师:可以想到什么?生:这个班一共有50人。然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把“每船乘5人”改成“大船乘5人,小船乘3人”,这时还是50人吗?这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心弦,唤醒学生头脑中潜在的与假设有关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用一个虚线框框出假设法的部分,巧妙地揭示出“假设法”的概念,而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假设帮助我们解决了将两个未知的量转化成一个未知的量这个难题。引入部分,顺理成章揭示课题,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二)引导交流互动,探究策略

当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分析,整理条件和问题。问为什么想到用假设的策略呢?因为这里出现了两个未知的量,没有办法直接求出。

明确策略以后,那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呢?

这时黄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实物图,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实物图,画一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永远是学生不断探索的阵地。本节课,黄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假设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假设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我觉得这样的安排非常好,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巧妙设计板书,突破教学难点

假设的策略,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需要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假设后发生哪些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就小学生而言,难点是假设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黄老师采用让学生“画一画”,去体验、感悟,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

板书让学生理解了假设的过程和假设后容器数量的变化、总量的变化,使学生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对假设的理解与掌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黄老师这节课层次分明,由浅到难,思维严谨,非常感谢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行更好的思考与实践。在黄老师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

林敬连老师

下面我就黄海妮老师执教的《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对于六年级孩子而言,假设法这一策略,或者是承载着这一策略的数学问题,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鸡兔同笼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奥数题中的典型问题,如今作为习题走进了小学数学教材,可想而知难度之大。要想使孩子掌握,只靠老师的讲解肯定是徒劳的。而黄老师设计活动单导学教学环节,很好的把握和处理了教学重难点。

1.多种尝试,体验策略。

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先引导孩子理解题意:怎样租用10只船正好坐满?这10只船可能有哪些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环节给孩子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学过的策略探究新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思考后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探究、交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孩子提出不同的假设,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孩子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感受到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2.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如何进行调整时本节课学习的难点,这里的调整孩子独立完成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解决假设成同一种船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老师适时地引领孩子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问题的追问,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

的研究能获得成功,归纳出假设法解题的思路。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来解决问题中,老师把关键的问题抛给孩子去研究、完成。这样,教师的引导探索和孩子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就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3.反思整理,提炼策略。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不但要养成反思的意识,更要学会如何去进行反思,这样一种能力需要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反思与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本课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的策略有了初步的体验,这时通过引导孩子进行两个层次的反思整理,帮助孩子及时提炼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以及如何调整,十分有利于孩子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我觉得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在《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课是再合适不过了。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Unit 9 Lesson 2 Staying Healthy》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柴侠指导教师李海军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涉及的是保持健康,也是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重点掌握的重要功能话题之一。本课是阅读理解课. 它承上启下. 在上一课听说基础上, 进一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深入理解与保持健康相关的语言知识,同时为下一课的语法知识讲解奠定基础即语法讲解要融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本课语法涉及使动词let, have, make和help的用法。它是中考考查重点语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有关有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的知识。但是对如何保持健康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情引趣。将学生带入探索求知的学习场。 2.初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已经凸显并且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英语课更具有开放性。 三、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实物配合个人动作演示和一组图片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接下来学生们进行读前讨论(根据一组图片)。在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之后,马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锻炼学生的查读能力以及快速抓住大意的能力。然后细读文章回答表格,进行课文的细节处理。最后是能力的生成部分。给学生们一个话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谈谈他们关于保持健康的想法。最后写一篇有关健康的小短文,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有关健康的部分信息,并能够就健康话题进行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英语课更具开放性。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要想保持健康就必须有规律地运动和健康饮食,同时要培养健康的爱好。健康是一种美。健康比财富更重要(Wealth is better than health.)。 2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能用相关句型如:help/make/have sb do sth等就健康话题进行语言交际。 ②难点:能熟练地运用相关句型就健康话题展开讨论,并且通过观察后,能够归纳出 help/make/have sb do sth等句型的用法。 3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细读―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英语课堂。 4学法指导 ①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将简单问题置于课堂前解决。 ②在课堂上能自觉与同学对话,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调动脑、口、手、耳等各大

题西林壁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评课 本文是关于题西林壁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评析】 一、“实” 实效性、有效性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追求的最终目标。本课的教学无疑是切实有效的。 1、关于字典的运用。字典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本课中,老师花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两次利用字典:一是用部首查字法从字典中查出“缘”,重点理解“缘”字第四、五画的名称,二是通过查字典区分“岭”“峰”意义的不同。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2、关于知识的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本诗的意思。教者拓展的“到底怎样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以及介绍有关庐山的古诗和最后对苏轼的词的歌唱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美” 语文是美的,尤其是经典的古诗。 1、古诗的韵律美。古诗具有韵律美,适合朗读与吟诵。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理解时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时多次安排学生自主诵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朗读热情。 2、古曲的意境美。教学时,教者有机地将四首古曲贯穿全过程,尤其时由学生自主选择后的配乐吟诵,更增添了诗味,使诗意更深远。 三、“活” 1、学生的自主。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选择学习的方式,研究的途径以及诵读的内容和古曲的名称。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形式的多样。诗意的理解,教者没有拘泥于简单的讲解,而是有效地采用写、画、查、读、议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去学习、去发现。所以“一堂课就是一湖春波荡漾的活水。” 【教师简介】:李伟忠,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副校长,1990年毕业于南通

师范学校大专班,2000年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该同志是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师范学校客座导师、南通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员、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曾获南通市、启东市教学基本大赛一、二等奖,2003、2004年两次获全国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近三年来,在《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探索》等全国、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

“提高课堂有效性”研讨活动评课反思

提高课堂有效性”研讨活动评课反思 教学研讨活动结束,我们的年级组注重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凝集集体智慧;注重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形成的教学合力,再次召开各备课组长会,交流总结反馈组内听评课情况。下面为各组评课反思情况: 语文组,孟校丹老师〈〈老山界》一课,授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解读内容到把握人物性格、精神品质,问题设计得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鲜明。本节课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比如,学生白由读书时间稍长,可以设计更多学生参与的形式。 数学组高东老师9月9日上了一节〈〈等腰三角形》的研究课。本节课教师用心准备,透彻把握学生,清晰地体现了几何学习的过程特别;学生亲白动手裁剪出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亲身经历几何学习的过程,体现出教学中的劫”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胸有成竹,设计鲜明,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又让听课的老师觉得 静”的舒服。有条不紊,恰到好处,整节课动静相宜,恰到好处, 受到听课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英语组,9月8日,王红梅老师以健康生活方式引领优质学习”为 话题展示了〈〈unit1sectionb3a? 一课。王老师的课很有特色: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领会了健康生活方式引领优质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王老

师的课还展示了我校初中部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优秀传统一一小论文 写作的成果。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师备课非常精心,对教材钻研得很 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 的互动非常好,显示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很到位。 生物组,9月10日,林玉芝老师在生物实验室上了一节题为〈〈探究小鱼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生物公开课。这节课多角度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所选事例、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注重了对教材的挖掘、延伸、拓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间题情 景一实验探究一交流讨论一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白行建构。 地理组,田红老师上了一节〈〈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复习课》。本节课中,老师利用分片记忆法,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按教材中所划分的七大分区进行学习全称,熟悉省区名称,并落实到认图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行政区空间概念。田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竞赛活动非常有益;但由于竞赛活动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竞赛活动受教学内容、场地因素、课堂秩序等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时间的分配等问题。 政治组,9月7日,余娟老师上了一节题为〈〈我爱我家》的政治公开课。在这一堂课中余娟老师安排学生一起看照片、说照片,为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 本文是关于《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出示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出示了两次提示,提示一:()的鹿角()的鹿腿 提示二: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水里的倒影,鹿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狮子扑来时,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a、指名说。 b、出示答案,学生自由练说。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板书:鹿角美丽送命 鹿腿难看逃生 3、出示句子: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师读课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6、你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鹿跑得非常快;生: 连凶猛的狮子都无法追上它,鹿腿真是太厉害了;生:鹿角被挂在树枝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紧张。)

评课该用怎样的标准教学设计

评课该用怎样的标准教学设计 What kind of standard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used in course evaluation

评课该用怎样的标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评课是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形式,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本教案根据说课评课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时下,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而每次开课后一般都要进行评课。在评课时,教师们大都能畅所欲言。可我发现,评课时教师的意见,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些是截然相反的。争论时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而争议却常常没有结果。屡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一堂课评价标准不一样,即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每个人的尺度都不相同。那么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呢?评价一堂课又有什么基本的要求呢? 20xx年12月xxx大学叶澜教授接受《厦门晚报》记者的专访,她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载 于20xx年12月16日《教育版》,)我觉得这对中学教师很有借鉴意义。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

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 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 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 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 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 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 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 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 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 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 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 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 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 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 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

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

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 一、听课 听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 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评课 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优化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及评课稿道里区97中陈亚芬

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教 学设计 哈尔滨市第97 中学 田秀梅

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教学设计 设计者:田秀梅单位:哈97 中学 课题: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一、教材分析: EEC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A Food Festival ”。本节 课属于听说课,重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课是以“谈论不同国家的饮食”为话题展开,中心话题是谈论饮食。为了使这节课能够达到以听为主,以说为辅的目的,我将这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重组和改编,通过边听边学习听力解题技巧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听力内容,并通过朗读,表演对话,自编对话,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通过学习,了解饮食习惯,结合听力材料,创设情境学会交际。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食品并能掌握有关食品单词及短语。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 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视、听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三种听力方法(即泛听,选择性听及精听)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 2 通过对话及表演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四四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效地进行合作探 究,将所学内容展示提升,通过反馈验收来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采用情感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竞争,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并学会文明就餐。 三、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 帮助学生完成听力练习,教会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本节课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型来进行语 言表达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 1、任务型教学方法 2、愉快式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情景一一激发兴趣一一组织活动一一指定任务学 生:交流探究一一合作活动一一锻炼能力一一升华习惯 五、教学环节: Step 1: Lead-in Create the situation to make the Ss interested in this subject to study . (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猜出不同的节日,导出本单元所学话题"Food festival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怎样有效的评课

怎样有效的评课 有课堂就有艺术,有艺术就有评论,于是评课也就孕育而生。看过许多关于评课的文章,虽然条条框框很多,我们可以一一对照,但细细读来,觉得好像都很空洞,理论性很强,没有实际操作意义。我们可以把评课进行简化,从最基本的——老师、学生、课堂着手,简简单单评课堂。 一、看老师是否心中有目标 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都要心中有目标,环环有目标,要非常明确自己的每一个环节要给学生什么,要得到怎样的效果,自己要进行充分的预设,这样教学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教师心中有目标,教学时会更加自信,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评课前可以先问问执教老师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感觉到目标定位清楚的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收放自如;反之,执教老师目标定位模糊,课堂杂乱无章,犹如一盘散沙。老师心中有目标是一堂课的基础,是一堂课的核心。 二、看学生是否有所得 我们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一切为了学生。确实,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那我们看一堂课最关键的是否也要看这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发展了什么,语言上的,情感上的,不必要去进行测试,我们听课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就会觉察到。现在,我们好多的课故弄玄虚,看似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早已一览无疑在心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也已经习惯了,他们知道如何迎合老师,替老师把戏唱完,其实这些内容学生早已心中有数,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只是陪着你浪费了40分钟时间。所以,对于不讲就懂的内容也不用再涉及,而要讲一些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有所得的内容。一堂课,学生有所得,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看课堂是否是真实的课堂 课堂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只有与学生真心交流,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真正的交流场所,老师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哪怕你的教案不是那么精彩,哪怕你偏离了教案,但只要你与学生真心交流,我想,这样的课堂就会让人感觉舒服,就会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真正学会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作秀课堂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那样的课堂,只会给学生埋下虚伪的种子,真实的课堂才是教育的常青藤。所以,我们评课者一定要抓住这棵常青藤,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让我们简简单单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简简单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一种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所以,新课程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向以学评教转变。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把“教”与“学”的双方纳入到评价的视野之中,既要评课堂上教师教的情况,又要评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情况。 一、从教师“教”的方面,我们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教师是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提倡主体性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鼓舞和激励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一堂课的整个

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孙银枫 授课时间:2014年3月6日 授课地点:余姚三中高一(5)班 授课内容:《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主持:陈海良 点评专家:鲁鹏飞 听课人员:鲁鹏飞赵仲华胡家宝褚佰荣陈海良陆娟芳潘天竹施柏迪虞挺 一、主持人发言: 陈海良:首先,让我们对孙银枫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表示感谢! 今天的评课流程是:孙老师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互动交流—专家点评。 二、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 孙银枫:首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课,我针对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如何备教材、备学生与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1、备教材 备教材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要对整节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知识的学习层次;第二次要根据学生情况判断教材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可行性。对于本节课,教材安排的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有一个力指向圆心的,这个指向圆心的力就定义为向心力,然后再通过一个定性实验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但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实验结构复杂,而且精确度不高,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到计算公式。如果学生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理解会模糊甚至不能理解,所以我判断教材的编写是不理想的,不利于学生学习,于是我重新调整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2、备学生 对于备学生,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基础),也就是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我在前面平抛运动教学中就将加速度的求解公式应用到了曲线运动的分析中,在前面的教学中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要备学生的学习能力。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推理涉及数学知识,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就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进行推导,因为这个推导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仅仅是一个难点。圆周运动是高考的常考点,所以老师要有“高考”意识,从新课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为高考服务。另外我还想谈谈两个观点: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安溪县第十小学黄全春 教学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实效性,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学评价语言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在11月份,我随机抽取了本人所在的年段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下表: 调查中,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和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受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在调查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比较平淡,含糊不清,“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等成了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感受不深。其实,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给予肯定和真挚的赞扬,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策略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孩子们喜欢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如我观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录像课《相遇问题》一课时,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吴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一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联系,吴老师说:高人在这呢!我都没看出来,像这样的学习多聪明呀!掌声给他。”老师热情昂扬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2.评价语言要准确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3.评价语言要注重引导,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这个地方再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用委婉的语句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4.评价语言要关注情感体验,体现人文性。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 下面是一则教学叙事: 别怕,请你勇敢试一试 在教学中,我总担心由于自己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每当课堂上有些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喜欢以平和的心态鼓励他们,然后慢慢地用问题一步一步地提示,直至能答到点上为止。 班上学生A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会在一边流泪,怎样

教导处听评课活动总结

听评课活动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引领,35名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听评课总结如下: 一、考勤情况: 刘惠玲缺1次,王汉涛缺1次,武静缺1次,周淑红缺1次。 二、各教研组经过集体听课、量化打分,按20%比例评选出优质课的老师有: 语文组:嵇丽琼刘静妮 数学组:张凡杨彩丽 英语组:韩晓菲赵晓琼 政史地组:梁莹李巧梅 理化生组:侯小红 综合组:温宏伟 以上每人责任制积分奖励0.5分。 三、活动取得成绩: 1.上课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环节齐全,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过渡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破有力,展示出了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

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2.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能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融合,注重重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知识容量大。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能普遍运用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能够较好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科的特点。文科教学注意指导学生阅读,以阅读促理解。理科教学重视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4. 课堂教学教态自然大方,语调亲切,有的还十分诙谐、风趣,能并不断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受到了学生欢迎,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九年级老师能将新课内容与中考考点链接,进行答题技巧指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社戏》教学设计及评课

《社戏》教学设计及评课 一、导入新课设情景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大多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专门回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篇文章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过先生大概觉得意犹未尽,又用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篇小说,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社戏》,来领略他为我们展示的那一份纯真和美丽。 (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抓重点 1、积累“ 归省、行家、惮、絮叨、怠慢、撺掇”等词语。 2、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童真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友谊。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是强调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纯真深厚的友谊。) 三、解题 社是会意字,“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呢,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社,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四、检查学生看学情 1、检查字音:全班齐读 归省行家惮絮叨怠慢撺掇凫水潺 蕴藻家眷皎洁漂渺 特别强调渔父中“父”的读音。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可知——“父”读作fù时,有两个义项:①父亲,如父子、老父;②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如祖父、伯父、舅父。 “父”读作fǔ时,有三个义项:①老年男子,如田父、渔父;②同“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③姓。 由此不难看出:

作文赏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文赏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因此本册的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以片断教学为主,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多样性,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适度,以便让学生轻松自由地走近习作的初始阶段。 三年级孩子刚刚进入习作的门槛,教学目标要求本年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孩子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我上课伊始就以孩子最喜欢的动画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给这节课开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课堂上我结合范文“找饿”引路,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内容的要求。通过让学生摆玩具,创设玩具情境,来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并且做充分地口头表述,为下节课的写作奠定基础。然后我又拿出一节课让孩子当堂习作,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把自己的构思写下来,在习作过程中对于孩子出现的共性问题我进行分类集中引导,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进行自改,而对个别习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习作,去除畏难心理。 在正式进行赏评之前,我先衔接习作指导课中的玩具情境,把学生很快地拉回到他们所创设的童话世界中,然后我就引领学生赏评一篇优秀习作,在赏评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互评表和回忆习作内容的要求要帮助学生抓住赏评要点,掌握习作评价的方法,

在赏评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紧接着我出示了学生习作中一些比较新颖的题目,通过这些新颍的题目,又抽拽出一些孩子的习作,不但可以给孩子作文命题方面找到范本,打开思路,还可以继续对习作进行全面的赏评,可谓一举两得。在学生交流佳作的过程中,我对孩子渗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和点拨,有意浮现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即大胆想象,完整叙事,描写生动有趣。

关于说课评课稿的写法

关于说课评课稿的写法 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简析教材 教材是实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2)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 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3)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水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 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实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5)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二、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3、说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能够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使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度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8、语气得体、简练准确。9、说出特点、说出风格。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

《肥皂泡》教学设计评课

《肥皂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吹肥皂泡的工具;课件。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高兴)像

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题《肥皂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搅拌溶化玲珑骄傲渡过婴儿 悬念娇软蘸水屏住呼吸 5、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四、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教你有效的进行评课

如何做到有效的评课 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具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同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评课

因数和倍数 南通市虹桥小学季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 3、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学生作业纸、学号牌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看屏幕,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2、学生活动: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在作业纸上用一道算式表示摆法。 3、学生汇报摆法,电脑出示。 4、归纳摆法,并板书算式。 5、介绍因数和倍数,引入新课。 (评:教师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促成学生对倍数、因数的认识,提升、巩固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6、举例内化:(1)每位学生写一道算式,让同桌说因数、倍数。 (2)老师出示:4×4=16 18÷6=3 让学生说因数、倍数。 (评: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不容易想到的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7、变式拓展:电脑出示数字百宝箱,让学生从这5个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因数和倍数说一段话。 二、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2、师巡视,收集学生作业。 3、结合学生作业,总结写因数的方法。 (评:教师即时捕捉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并及时创设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探究,在发现中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