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2、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

(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

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

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3)

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提到北京,大家能想到什么?同学积极回答。 北京不仅仅是我国的首都,她还有很多的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而有《颐和园》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景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颐和园里有哪些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纠正错字,正确读写生字。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 些了解? 板书:美丽大公园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栽满了花木,神 清气爽……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人教版四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一零版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

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颐和园》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趣味故事?西太后降旨重修颐和园 颐和园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下面讲一讲封建统治者西太后命令修建颐和园的故事。 颐和园是我国名园之一,在北京西郊,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花园。金贞元年间完颜亮设为行宫,明代皇室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时又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清光绪十四年,西太后为了要庆祝她的五十大寿,下令重修颐和园。西太后先把这项工程布置给贴身太监筹办。贴身太监对西太后的命令当然谨遵照办。但是他很有些为难:这样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很多的钱财,这笔款项到哪里去找呢?于是他便去和西太后商量。西太后很干脆地说:“你去找军机大臣。” 贴身太监听了很是奇怪,修颐和园应是内务府的事,怎么去找军机大臣呢?既然西太后这样说了,不找是不行的,只好就去找军机大臣了。 这时的军机大臣,就是光绪的爹。自光绪当了皇帝,他从一个没有实权的亲王,一下子当上了军机大臣,心里十分高兴。他为了讨好慈禧,一上任,就大修前海、中海、后海,还设立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 贴身太监来找他,说了西太后让来找他说修颐和园的事。军机大臣一听便心领神会,知道是慈禧太后要他用海军费来修颐和园。他觉得动用海军费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有一个幌子,才能掩百姓耳目。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说是在颐和园昆明湖训练海军用款。 西太后对军机大臣这种做法很是欢喜,又给他增加了一百万两海军费,并准许他随便动用海防捐和海关税。 这工程的规模是很大的,整个颐和园山上山下,湖内湖外,修得富丽堂皇,焕然一新。修完后,堂而皇之挂出一个“水操学堂”的牌子,装模作样地弄了些水师学员,在昆明湖里折腾起来。 西太后的生日到了。整个颐和园红火极了,张灯结彩,锣鼓齐鸣。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祝寿。西太后首先犒赏海军衙门,而后带领百官观赏颐和园里的亭台楼阁、湖光山色。来到长廊西头,过听鹂馆,穿百丈亭,只见有个石头兵船,上面有石缆石炮,炮口正对着万寿山。西太后一看,禁不住大发雷霆,声色俱厉地说:“怎么在这里修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快给我拆掉!”贴身太监低头弯腰地说:“老佛爷息怒。这兵船不可没有,不然用的军费可不好……”军机大臣也凑过来说:“启禀老佛爷,请不要介意,这不过是一个门面罢了。” 西太后对这样安排的用意,当然是很清楚的,但总觉得这石炮放在这里心里非常的别扭。她把语气缓和下来说:“那就只把石炮拆了吧!” 大臣们知道,西太后喜欢的是雕楼画舫,好在里面饮酒作乐。于是很快把石炮拆掉,重新把兵船修成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石舫。 西太后再来这里看时,高兴极了。后来,她还觉得水操学堂在颐和园里也有些不雅,干脆也把它赶了出去,这样使颐和园变成了皇家的禁园。

《颐和园》公开课教学设计

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和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4、通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的给课文分段。 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1、多媒体情境创设: (1)出示地图的图片,指认北京,交流记忆深刻的旅游景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地图?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北京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点? (2)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本课 师:现在让我们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 2、板题读题、交流: (1)板题读题,指导“颐” 师: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板书:颐)将这个字在草稿本

上书写一遍。再读课题。 (2)资料交流、方法介绍 师:关于颐和园你们收集到哪些资料?(教师短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但是记住一定要选择最方便、最值得记忆的资料。 3、过渡 师:作者会从哪一方面向我们介绍颐和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朗读课文。(要求备注:(一)同桌合作朗读课文。(2)合作完毕,相互抽读生字,词语。(3)遇到有疑难的时候相互交流。)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归类 师:将上面的生字按照要求归类。(备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 B、生字检查 师:指名抽读生字,并组词。(备注:左右结构:开火车;上下结构、独体字:指名男生) C、课件出示重难点字、形近字组词区分 师:在这些生字当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看看你们能够区分吗? D、指导书写生字、朗读记忆 师:将这些重点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同桌相互检查。齐读重难点的生字。 三、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结构: 1、听范文、完成思考要求 师:仔细听范文朗读,(一)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二)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根据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法仿写生活中的景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欣赏颐和园大门图片,板书课题。 二、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大屏幕出示第一句话,抓关键词“美丽、大”,朗读第一自然段。 3、从文中把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找出来。 学生读句子,老师完成板书画。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长廊” 1、长 (1)欣赏颐和园长廊图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找出文中相关句。 (2)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 (3)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了长廊的长?抓住700多米,联系操场长度,体会用数字的好处。板书:列举数字 2、画多 (1)欣赏横槛上的画,都看到了什么?

体会“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2)朗读体会“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3、美 (1)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没谢,()又开了”体会“美”。 (二)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1、出示佛香阁图片,欣赏“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 2、对比读 ①“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②“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体会句式变换后的情感。板书:变换顺序 (三)学习“昆明湖” 1、教师读。 2、个别读昆明湖相关句子。 欣赏昆明湖图片,思考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什么样的碧玉?板书:修辞方法 3、想象“滑冰”和“划船”的区别,体会文中“滑”字的好处。 4、男女生交换读,想象画面。 (四)学习“十七孔桥” 1、图配乐,欣赏十七孔桥上的小狮子。 (1)简单描述每一幅图片上小狮子的神态动作等,猜想它们在干什么。 (2)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 2、思考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十七孔桥?板书:抓住特点 (五)学习最后一段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颐和园其他景色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农远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主题与背景】 【案例描述及分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板书课题: 颐和园 生: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观赏了著名的十七孔桥。 师: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帮助同学们通过组内同学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深刻理解课文,进一步领略颐和园迷人的风光。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尝试一下?那么,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颐和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

生:我想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生:我想背诵课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园中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课文。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师:如果没有问题,就请各小组迅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大家可以结合以前的学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 (评析:课上,教师注意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特点,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媒体出示“农远”资源:长廊画面和文字片段,学生朗读。 师:是呀!体会得真深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课文。 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 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看投影)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应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训练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板书

篇一:18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双碑小学彭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颐和园》公开课教案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玩赏”等。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颐和园。目的是让学生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教师引言:这就是位于北京西部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同学们想不想仔细地去参观、游玩一番?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 出示13个生字。 我们再来看文中有哪些好词。 (三)知识扩展 同学们一定会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师: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和优美的景色及组成,特别是它的建造过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细致游览。

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教学设计 大隐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吴雪琼 【设计理念】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长廊特点写景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注意“颐”字写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板书:18颐和园)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8.颐和园。字音都读准了,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在字型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别挨拢了写。 2.检查预习情况,引出生字新词 在这样一个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里,又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来说一说呢?老师出示颐和园景观的一组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读的时候把词语读正确,尤其要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全班自由试读,指名读词,再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横槛、耸立、琉璃瓦 指导难读的词语:佛仙阁(佛字是多音字,但应该读FO),堤岸的堤的读音,画舫的舫读第三声,横槛的槛的读音,耸立的耸的读音,琉璃瓦的璃在这个词语里面要变调读轻声,老师读同学跟读。 【设计意图】扫清生字词障碍,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提出朗读要求 同学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人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出示初读要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那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哪里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随机板书(板书:美丽、大,美丽、说不尽)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出示首尾两段,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3.按照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都在赞美颐和园,那中间呢,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把这些景点圈出来。并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指名回答(依次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 那么,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指名读)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优秀教案

18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 《颐和园》教学案例

感受美欣赏美描绘美 《颐和园》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以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课件出示)“报名须知”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 谈谈你的感受。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实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教师根据“导游”的介绍,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生1:长廊真美,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间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 生2:我觉得长廊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一眼都望不到头,我真想去看看。 生3:那横槛上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奇怪的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那些画师真厉害。 (适时出示课件1长廊远景、近景、整体的、局部的风光片) 生4: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很漂亮。 生5:我知道佛香阁是八角宝塔形的,很像绳金塔。 (适时出示课件2佛香阁的风光及其特点) 生6:昆明湖的水又静又绿,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生7:是呀,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就像滑冰一样地滑过去,那水真静呀! 生8:我觉得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很吸引我,上百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更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哪两仅仅相同的。(适时出示课件3昆明湖,十七孔桥的风光) [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仅仅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那鲜艳的画面,配上清晰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既真切地体会了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远眺、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自由说)。师: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许多景点都举世闻名。其中有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播放图片。

师:大家看这几处,这是咱们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这是我们山东的泰山,这是江西的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安徽的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北京的长城,这是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来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风采,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重点讲解“颐”字书写。写颐这个字的时候,注意它的笔画顺序,横,竖,下面是个口字,竖折,右边是个页,最后一笔是点。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将孩子带入到情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体会结构美。 1、认读生字词。 师:课下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谁来读。找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第一组:长廊宫殿耸立雕(平舌音耸读的很准确) 第二组:远眺堤岸画舫 师:这些词语中,你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出示图片画舫,大家看这幅图,像这种装饰华丽,专供游览的船就叫画舫。借助图片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组:佛香阁横槛 师:谁来读读下面两个词语,佛和槛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多音字)你还知道这两个字其他的读音吗,各组一个词。出示图片横槛,

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廊、殿、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摘录最感兴趣的词句,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激情导语: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

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公园。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美丽大公园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三、再读课文。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课件出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画一画旅游示意图。这就是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乔松 一、学习目标: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颐和园的美景。板书课题。 2.出示生词,生读。 3.自读课文,作者带我们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学习课文: (一)我们一起来到长廊。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 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了长廊长的特点?生读句子。 3.比较两句描写长廊长的句子,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4.读描写长廊中画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1.自读第三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是怎样形容它们的特点的? 2.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体会他们的特点。

(三)登上万寿山,景色就不同了。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昆明湖样子的语句。 2.你知道昆明湖的特点了吗?(静、绿) 3.还能从哪里看出湖水的静?(出示句子)怎样读出它的静?生朗读。 4.比较两个句子,体会“滑”的好处。 (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现在我们近看昆明湖,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1.默读第五自然段,从万寿山下来,你会看到哪些景物? 2.说说昆明湖上最吸引你的景色是什么? 3.出示图片,这就是十七孔桥上雕刻的小狮子,你发现了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些狮子,你会选用哪一句? 4.读了这一句,你觉得与前面哪一句相同? 5.你知道画这些画,雕刻这些狮子的是谁吗?(古代劳动人民)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交流资料: 1.颐和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完,你通过查资料还知道颐和园有哪些美景,来与大家分享。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希望你有机会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四、小练笔: 1.我们也来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来对一处景物进行描写。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狮子雕刻) 2.根据出示的图片,运用“有的狮子……有的狮子……有的狮子……”的句式来描写十七孔桥,你想怎样写? 3.把你的描述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完成小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