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上课讲义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上课讲义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上课讲义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

【课题】

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热力学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

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内容。

〖新课〗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1.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

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

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密度 或比体积v、比内能u、比焓h等。

(1)温度 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 表示,单位为K (开)。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t = T -273.15 K 或 T = 273.15 K + t

t ——摄氏温度,℃。 (2)压力

S

F p =

F ——整个边界面受到的力,N ; S ——受力边界面的总面积,m 2。

绝对压力、工作压力和环境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负压)(正压);e

am b e am b p p p p p p -=+= p amb ——当地大气压力; p e ——工作压力。

(3)比体积和密度 系统中工质所占有的空间称为工质的体积。而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称比体积,用v 表示,单位为m 3/kg 。决定压缩机制冷量的重要参数。与工质密度互为倒数。

例2-1 锅炉中蒸汽压力表的读数Pa 103.325e ?=p ;凝汽器的真空度值,根据真空表读为Pa 105.94e ?=p 。若大气压力Pa 1001325.15amb ?=p ,试求锅炉及凝汽器中蒸汽的绝对力。

解 锅炉中水蒸气的绝对压力

Pa 1033.313Pa 1032.3Pa 1001325.1555e am b ?=?+?=+=p p p

凝汽器(电压电容)中的绝对压力

Pa 10633.0Pa 105.9Pa 1001325.1445e am b ?=?-?=-=p p p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T p =υ

R g ——气体常数

对于质量为m(kg)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pV=

mRT

V——质量为m(kg)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m3;其它各参数同前。

二、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一个系统。

在实际的工质状态变化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

q

=u

+

w

?

q——加给1 kg工质的热量,J/kg;

△u———1 kg工质内能,J/kg;

w——机械功,J/kg。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即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必须消耗功才能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

(2)任何形式的能都会很容易地变成热,而反过来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它影响的条件下完全变成其它形式的能,这种转变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热变为机械功,一定伴随有热量损失。

1.热量

(1)热量的定义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界面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①热量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热量与热力过程有关,当热量传递给系统即系统吸热时符号为正号,反之取负。

单位——J (焦耳)。 (2)热量传递的方式 ① 热传导 ② 热对流 ③ 热辐射 2.焓、比热容

(1)焓的基本概念 1 kg 的气体工质流入到装有一定状态工质的容器中后,带来的能量等于其全部内能与该气体流动功之和,其值称为焓。

v p u h += pV U H +=

H 表示质量为m 的工质的焓,h 表示1 kg 工质的焓,称为比焓,习惯上统称为“焓”,h 的单位为J/kg ,H 的单位为J 。

mh p u m pV U H =+=+=)(v

H ——质量为m 的工质的焓,J ; U ——质量为m 的工质的热力学能,J ; p ——工质的压力,Pa ; V ——工质的体积,m 3; m ——工质的质量,kg ;

u ——1 kg 工质的热力学能,J/kg ; v ——工质的比体积,m/kg ; h ———1 kg 工质的焓,J/kg 。

焓的变化量即是工质的热量,定压过程热和焓的表达式为

12121221h h p u u q p -=-+-=-)

()(v v (2)比热容 1 kg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叫比热容,用c 表示,其单位为kJ/(kg ·K )。

比热容与热量和焓的关系式为: 在定容过程中:

)(1

21221T T c u u q V -=-=- 在定压过程中:

)(1

21221T T c h h q p -=-=- 例2-2 在一个空气加热器中,空气的温度从27℃升高到327℃,而空气的压力没有变化。试求加热1 kg 空气所需的热量(按定值比热容计算)。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方程式,查表空气的比定压热容为1.004kJ /kg K p c =?()

。300K K 27273K 27311=+=+=)(t T ,600K K 273273K 27322=+=+=)(t T ,所以

kg /2kJ .301kg /kJ 300600004.11

21221=-?=-=-=-)()(T T c h h q p 3.熵

熵是状态参数。标志着工质的温度对热交换起着推动作用的状态变化的参数称为“熵”。工程上经常将温度T 和熵S 作为一个坐标系(称温—熵图),以反映系统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三、制冷技术中常用的热力学名词 1.显热和潜热

(l )显热 物质分子的动能变化而物质形态不变,这一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之为显热。

(2)潜热物质分子的位能变化,即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温度不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之为潜热。

2.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体转变成蒸气的过程就是汽化过程。

(2)液化液化与汽化是相反的过程。

3.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某种液体沸腾时所维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热工学中又将其称为在某一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一一对应。压力升高,饱和温度升高,不同液体,同压力下饱和温度不同。

4.过热与过冷

(1)过热过热度即过热蒸气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

(2)过冷过冷也有过冷度的概念,过冷液体温度比饱和液体温度所低的数值,称为制剂液体的过冷度。

5.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压力增加,气体的液化温度随之升高,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气体的液化温度与压力之间就不是正比的关系了,即使再增大压力不能使气体液化,此时的温度就叫做临界温度;与临界温度对应的压力被称之为临界压力。

〖板书〗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1.物质的三态

2.基本状态参数

例2-1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二、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1.热量

2.焓、比热容

例2-2

3.熵

三、制冷技术中常用的热力学名词

1.显热和潜热

2.汽化与液化

3.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4.过热与过冷

5.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第二节制冷压缩原理及制冷剂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内涵;了解制冷剂性质和选用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内涵。

【教学难点】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制冷剂蒸气被液化的条件是将温度降低到临界点以下。制冷技术中的临界温度在对制冷剂的要求上是一项非常重要参数。

〖新课〗

第二节制冷压缩原理及制冷剂

一、制冷系统的组成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制冷系统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节流阀)、蒸发器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路等。

完成一个循环只经过一次压缩,称为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包括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主要设备的功用及工质的状态变化

二、制冷循环

l.热功平衡分析

电能→热能

制冷剂吸收低温物体热量q0,向高温介质释放热量q k,(q0 < q k)二者差值即压缩机制冷剂所作的功w,如图。

2.压—焓(p—h)图的构成如图。

3.压—焓图的应用

(1)查阅制冷剂的各参数。

(2)制冷理论循环,如图所示。

(3)制冷的实际循环

①过冷循环在制冷工质在进入膨胀阀节流前具有一定过冷度的制冷循环,如图所示。

②过热循环指压缩机吸入的是过热蒸气的制冷循环,如图所示。

③回热循环为消除或减少有害过热的影响,在制冷循环内造成制冷工质液体过冷或蒸汽过热的制冷循环,如图所示。

三、常用制冷剂

1.制冷机的种类

(l)氟利昂类制冷剂饱和碳氢化合物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

R :制冷剂代号。

(2)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氨、水、空气和二氧化碳等。

R表示制冷剂代号,后面加数字。

如R717,7——无机物;17——表示氨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

(3)共沸溶液制冷剂不同工质按一定比例混合物。

R加5,然后按实验成功顺序依次排列。

如R500、R501、R502等。

制冷剂按标准蒸发温度和常温冷凝压力的高低及温度应用范围,又可分高、中、低温制冷剂。

2.对制冷工质各种性质的要求

(1)热力学性质要求在标准大气压下汽化温度要低;工作温度范围内冷凝压力不宜过高;单位体积的制冷量要足够大;制冷机的临界温度高,凝固温度低。

(2)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要求较高热导率、粘度、密度要小、无毒无腐蚀性、有一定的溶由性和水溶性。

(3)使用注意事项制冷钢瓶需安检;放置环境通风,防高温和太阳直射;分装和充加制冷剂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佩戴防护设施;使用后关闭控制阀;禁止明火对制冷剂加热,可用100度以下的水热敷。

3.制冷剂选用原则

考虑制冷机的工作压力、容积制冷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制冷剂的生产、价格、贮运等问题。

四、新型制冷剂介绍

无氟(HFC)制冷剂,如R134a,但也有一些固有缺点,如渗透性强、饱和压力高、水溶性高、润滑性能不够等;R600a,中温制冷剂,热导率高。

〖板书〗

第二节制冷压缩原理及制冷剂

一、制冷系统的组成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主要设备的功用及工质的状态变化

二、制冷循环

l.热功平衡分析

2.压—焓(p—h)图的构成

3.压—焓图的应用

三、常用制冷剂

1.制冷机的种类

2.对制冷工质各种性质的要求

3.制冷剂选用原则

四、新型制冷剂介绍

第三节其他制冷方式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其他制冷的方式及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吸收式制冷与半导体致冷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新课〗

第三节其他制冷方式

一、吸收式制冷

l.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

机内有两种循环工质——制冷剂和吸收剂。

系统图如图所示。

蒸气式压缩制冷剂的工作循环组成: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

吸收式制冷也是上述四种工作循环。低压制冷蒸气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剂吸收,维持低压,吸收过程中放热,热量被冷却介质带走,然后吸收剂与制冷剂的混合液送入发生器,升温,制冷剂又蒸发析出,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液体经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制冷。

吸收制冷机由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泵代替了压缩机。2.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质和工质发生过程

两种工质:制冷剂和吸收剂——工质对。

3.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循环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循环图。

4.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循环

5.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

氨—水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

水—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原理。

二、半导体制冷

1.半导体制冷原理(动画)

当一个P型半导体元件和一个N型半导体元件连接成电偶时,若此电路上接上一个直流电源,电流通过接头时,就会发生能量转移,电偶的一个接头放出热量(即热端),另一个接头吸收热量(即冷端)。若极性相反(把电源倒过来)则冷热端就互相交换,原来的冷端变成热端,原来的热端变成冷端。(吸放热端换)

2.半导体制冷器的应用

用于微型冰箱和空调器,如图所示。

两种半导体空调。

〖板书〗

第三节其他制冷方式

一、吸收式制冷

l.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

2.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质和工质发生过程

3.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循环

4.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循环

5.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

二、半导体制冷

1.半导体制冷原理(动画)

2.半导体制冷器的应用

第四节空气调节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知识。理解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空气调节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教 案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 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电子型(N型)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P)、砷(As)等,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磷、砷等5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余的价电子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

七年级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青岛版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好!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理解了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名词,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的服务方式。 二、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网络(network)?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概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的系统。 所以,我们定义:网络是指互联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 提问:网络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局域网(LAN)是C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公司组建,地理范围是建筑大楼或单位内部。基本应用:大学校园。 区域网(MAN)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简称,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范围100km以下,也叫城域网。基本应用:小型城市广域网(WAN)是Wide Area Network 的简称,把多个局域网和区域网连接起来,也可把世界各地的区域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全球网。基本应用:Internet。 提问:同学们知道网络(network) 渗透到哪些领域?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网络的渗透领域:在经济、军事、管理、科技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 日常的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也应用广泛。在20世纪末期,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通过Internet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球被迅速地连接在一起。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概念: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产生: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为实现军事通讯的需要,将远距离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建立的ARPANET主干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三)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以及分类 2)掌握网络的IP地址知识 3)掌握域名基础知识 2、技能领域 1)初步认识基础网络设备 2)学会判别正确的IP地址 3)能够依据网站名称拼写出域名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和研究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通过诗句引入网络,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环环相扣,通过布置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身边的事物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②利用网页作为学件,通过有效组织和呈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doc

会东电子科技学校 2015学年秋季学期 教 学 计 划 普坤俊 2015年9月1日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系统、详略得当。根据2015级机电、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而且都是文化课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较简单一些。而来到职中,学生将接触到很多的专业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看,本学期《电子技术基础》是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第五版。 本学期学习第一至第四章的内容,其中第一章为半导体二极管,第二章为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第三章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第四章为直流稳压电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实训室,实验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用电相关知识技能; 3.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知识; 4.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知识; 5.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知识; 6.掌握时序逻辑电路基本知识; 7.了解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尽量把知识讲活,而不是死板,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提高他们的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适用学时:前60(54)学时 编写日期:2006年2月1日

§绪言 学时: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性质 电子技术研究怎样通过各种半导体管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电路将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或重新组合,然后应用到各个领域。 电子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 1、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是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本书重点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它们的简单检测方法。 2、放大和振荡电路 放大电路的放大功能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 3、集成运算放大器 4、直流电源 5、晶闸管电路 6、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7、触发器和时序电路 三、课程目的和学习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虽然是专业理论基础,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学时:1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一般概念 2.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与导电特性 3.理解掺杂半导体的产生及导电类型 4.了解PN结的概念 5.理解PN结形成的原理及PN结的单向导电性 教学内容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a )硅和锗原子的简化结构模型 (b)晶体的共价键结构及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图 1.1硅、锗原子结构模型及共价键结构示意图 二、N 型和P 型半导体 1、N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五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其共价键结构如图1.2所示。常用的三价元素的杂质有磷、砷和锑等。 图1.2 N 2、P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三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其共价键结构如图1.3所示。常用的三价元素的杂质有硼、铟等。 图1.3 P 三、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 结的形成 所示。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 13 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

第1、2课时 课题半导体特性、 PN 结、二极管课型 教学了解半导体的特性和PN 结的形成与特性 目的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 重点PN结的形成与特性 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过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光敏性、热敏性、可掺杂性 2、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3、 N 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自由电子是多子 4、 P 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空穴是多子 二、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1、形成过程 2、特性:单向导电性 三、二极管 1、结构、外形、分类: (1)按材料分 : 有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等。 (2 )按结构分 : 根据 PN结面积大小 , 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二极管。 (3 )按用途分 : 有整流、稳压、开关、发光、光电、变容、阻尼等二极管。 (4 )按封装形式分: 有塑封及金属封等二极管。 (5)按功率分 : 2、主要参数 3、判别办法: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正、负极及好坏。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5、特殊功能二极管:稳压管、发光二极管 课后小结半导体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普通 二极管电路的分析主要采用模型分析法 稳压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结构与普通二极管类似,均由 PN 结构成。但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第 3、4 课时 课题半导体三极管课型 教学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2、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 目的3、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难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教学过程 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二、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 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 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的过程 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和复合过程 I C I B 3)电子被集电区收集的过程 二、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1、输入特性:i B=f(u BE)u CE常数 2、输出特性:i C=f(u CE)i B常数 课后小结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案.doc

周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授课次学时 1 绪论安全用电常识 2 2 15、16 级德育体验周, 17 级军训 2 3 触电急救 2 4 第一章电路的结构和常用基本 2 物理量(电压、电流) 5 国庆、中秋放假 2 6 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电位、电动 2 势、电能) 7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作用 2 8 秋季田径运动会 2 9 电路相关名词及基尔霍夫电压、 2 电流定律 10 第二章磁场及电磁感应 2 11 半期复习与测试 2 12 第三章电容、电感的概念、参数 2 标注及应用 13 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 2 念、相关物理量 14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 15 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结构及功 2 率 16 纯电阻电路的结构及功率、电路 2 教学执行 课外作业及考核 方式情况 思考: 1、冬季穿脱毛衣时,静 讲授电有上千v 的电压,为什么没有 出现电死人的情况? 电教练习急救措施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讲授课后习题三1、 2、 3、 4 讲授练习册1.3、 1.4 讲授练习册 1.5 一、填空题 电教练习册 2.1、 2.2 测试半期测试题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练习册 4.1 讲授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课后习题三、四 讲授练习册 4.2 4.5

的功率因数 17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与应 2 讲授课后题一、二、三 用 18 三相负载的连接 2 电教练习册 5.1 一、 19 三相电功率 2 讲授练习册 5.1 二、三 5.2 一、二、 三 20 期末复习 2 讲授复习试题 第一章审核签字课题 第一节 授课时数 2 课时授课时间第1 周第 1 ~ 2 课时 知识1、了解电路的组成。 与 2、掌握电路中每部分的作用。 技能 教 学过程 目与讲授法与图示法相结合,便于学生回忆巩固。 标 方法 情感 态度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来进行讲解。 与价 值观 新学期开学,学生身心状态还未收回,切寒假后,此前所学知识部分已经遗忘或模糊,学情分析 需要通过复习收心和巩固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准备。 教学重点1、电路结构2、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1、讲电路图形符号和实物结合,识读简单电路图。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13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教案设计(综合)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教案 项目一二极管单向导电板的制作 教案编号:01—01—0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2、了解PN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3、掌握二极管的符号、特性及特性曲线等; 4、会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质量。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极管的符号及单向导电特性。 难点:PN结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有关半导体、二极管等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而且这些容十分抽象难理解,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电阻、导体及绝缘体等相关容,而半导体就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因此,教师要如此引入过渡,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图形演示法 五、教具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的二极管、幻灯片及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在初中学习了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导体就是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铁、铝、铜等金属;不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绝缘体,如干木头、黑板等。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容——半导体

2、新授阶段 (1)出示投影(课本图1-1 二极管单向导电电路图) 让生认识电路图,了解图中的各元器件。并强调指出其中的二极管是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种元件。 (2)先了解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以及PN结等。 1)半导体:由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电性能的分类引出半导体。半导体的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如硅和锗等。半导体有光敏性、热敏性和掺杂性三种特性,特别是其掺杂性是形成半导体元件的重要基础。 2)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先介绍本征半导体,然后根据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离子可形成两种半导体,即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可结合投影出示本征半导体的原子排列图以及和掺入两种不同杂质时形成两种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图)。 3)PN结:出示投影(课本图1-2 PN的结构示意图),简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介绍PN结的形成过程。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3)二极管 1)出示投影(课本图1-3 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及其符号) 讲解二极管的定义、结构及其符号等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2)实物投影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二极管外形,之后拿出实物让生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意识。 3)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出示投影(课本图1-5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讲解二极管特性曲线的定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等概念。 讲述二极管特性曲线的形成规律及其特点。要让学生记住死区电压:对于硅管是0.5V,锗管是0.2V;导通电压:对于硅管是0.7V;对于锗管是0.3V。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2、了解网络的主要功能 3、了解网络的发展过程 4、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5、了解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的基本知识 6、掌握网络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网络组成、网络分类、网络协议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 组成网络相关硬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思考、记忆;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网络概念相结合 五、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提问学生对目前流行的网络理解,从而将Internet网与我们要讲的网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网络,构成网络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7.1 网络组成与分类 7.1.1 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 1、数据通信过程 提问:甲乙两地进行书信来往有些条件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信、发信方、收信方、两地邮局、信封格式。这与我们基本的数据通信过程的5个方面要素:消息、发送方、接收方、媒介、协议相类似。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协议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提问:同学们列举计算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的作用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的软件、硬件资源。利用幻灯片解释含义。 3、网络的起源和发展 提问:大家看书,然后谈谈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主机- 终端”系统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以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网络和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软件和网络硬件组成。 1、网络软件 提问:什么是软件网络软件又包括哪些内容网络协议是什么意义网络协议各层作用及其联 系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通信软件和网络协议等。

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课题】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容。 〖新课〗 1-2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1.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 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密度或比体积v、比能u、比焓h等。 (1)温度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表示,单位为K (开)。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t = T-273.15 K或T = 273.15 K + t t——摄氏温度,℃。 (2)压力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认识常见的联网设备。 (3)、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因特网的两类网址及其对应关系。 (4)、了解常见的因特网的接入方式,知道因特网接入所需的软、硬件及简单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与对话,理解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通过上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址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上过网吗?上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导入新课。在走进网络世界之前,先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各种网络。 设计意图: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情。 2、探究讨论、师生互动 活动一:讨论通常说的网络说的有哪些? 关系网电话网电视网电报网因特网 学生讨论时完成教材40页的表格填写 教师总结并概括其实,人类一出生就身处各种网络之中,古代的信件系统,现代的公路、铁路等都可以看作是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丰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构建起信息高速公路,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计算机网络世界。 活动二:看书思考: 自学书本p40至43页,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什么功能?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3)计算机网络模型中,那些是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让学生讨论一下哪些设备学生看见过,哪些没有看见。教师也可出示几种设备让学生辨认或教师予以介绍。 重点看书p42-43。教师介绍或出示实物设备。理清学校计算机房的相关设备。 交换机网卡网络线 3、小结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学习资料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教 学 总 结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 课堂练习 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作 业 1.名词解释(1) (P 36) 2.填空题(1) (P 36) 章 节 第1章 直流电路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学 时 1学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 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计算公式。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条件。 教 法 类比、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初中对电流是如何定义的? 引 入:在初中我们就知道:大量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就如同水流一般,在大量自由电荷(自由运动的水分子)的两端 加上电压(水压)就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水流)。 新课讲解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一、电能 1、设导体两端电压为U,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电场力所做 的功为:W = q U 而q = I t,所以 W = U I t 单位:W-焦耳(J);U-伏特(V);I-安培(A);t-秒(s)。 2、电场力所做的功即电路所消耗的电能W = UIt 3、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二、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某段电路传送或转换的电能。 W P= t 或P= UI 单位:P-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电能的常用单位(kW ? h) 1度 =h k W 1?= 3.6?106J 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定义:电气设备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时所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2)实际工作时,如果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会是使用寿命缩短获造成损伤;如果小于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气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3)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 额定电流—I N 例:有一功率为60 W的电灯,每天使用它照明的时间为4小时,如果平均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每月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合为多少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熟悉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熟练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 3.认识常见的设备,了解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功能,会连接简单的设备拓扑图。 4.学会认识和设定本机IP地址。 (二)过程与方法: 课件展示,任务驱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获得新知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2.常见的网络设备的识别及应用。 3.IP地址的认识及查看方法。 教学难点: IP地址的设定。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在启秀中学这样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与同学们进行一次美丽的邂逅。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是来自如皋市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电脑吗?电脑可以上网的举个手我看一下,几乎都可以上网,那你们平时上网都干什么呢? ………… 大家的网络生活都丰富多彩。 那网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网络基础知识》。 活动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本上P50-51§2.1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及2.2计算机网络分类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有什么功能,能否举出实例说明? 计算机网络功能: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事例一:同学们举例{我在网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网站上看到一则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我知道5月23日要到启秀中学致远楼参加活动。——信息传递}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2、了解域名的分类,知道域名代表的含义。 3、理解IP地址的表示法。 能力目标: 1、掌握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2、学会解析域名,能处理IP地址冲突引发的问题。 情感和态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域名的组成和分类 [设计根据]:学生会操作会上网,聊天打游戏个个都是高手,但缺乏理论的支持,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教学难点:IP地址的表示法 [设计根据]:二进制、十进制数的转换,许多同学认为没有用处,在此也可以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 二、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涉及到的知识点。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以许多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下载和节选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 2、调试机器,将提出的问题保存在计算机上,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准备文字、图片等素材。 4、课前分组每两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在学生开怀的大笑后,发问“同学们一定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大家都非常喜欢上网,但是你们了解网络吗?谁能告诉老师咱们的机房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网络呢?”。 学生回答:局域网。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A、首先以“提问法”引出,我设计了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网络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3):校园网属于哪一类网络? 让学生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答案。 学生们会选择看教材,或是上网查找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答案,同学们的记忆比较深刻。学生们知道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校园网和电子教室属于局域网,INTERNET是广域网,并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 课件出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 局域网(LAN):1~10KM 城域网(MAN):10~100KM 广域网(WAN):100KM以上 比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优、缺点。 B、通过“演示法”使学生了解域名的组成: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出示国际顶级域名的释义表和按机构分类的顶级域名,如COM表示商业机构,EDU 表示教育机构,GOV表示政府组织,ORG表示非盈利性组织……同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几个英文单词,然后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域名,让他们分析这些域名的类型和所在国家。 (1)、访问郑州中学内网可以在地址栏输入:10.1.147.249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等。(2)、了解域名的分类,知道域名代表的含义。 (3)、理解IP地址的表示法。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2)、学会解析域名,能处理IP地址冲突引发的问题。 3、情感和态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域名的组成和分类 [设计根据]:学生会操作会上网,聊天打游戏个个都是高手,但缺乏理论的支持,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表示法 [设计根据]:二进制、十进制数的转换,许多同学认为没有用处,在此也可以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 三、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涉及到的知识点。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以许多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用时、环境:1课时、网络教室

五、课前准备: 1、下载和节选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 2、调试机器,将提出的问题保存在计算机上,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准备文字、图片等素材。 4、课前分组每两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在学生开怀的大笑后,发问“同学们一定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大家都非常喜欢上网,但是你们了解网络吗?谁能告诉老师咱们的机房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网络呢?”。 学生回答:局域网。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A、首先以“提问法”引出,我设计了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网络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3):校园网属于哪一类网络? 让学生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答案。 学生们会选择看教材,或是上网查找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答案,同学们的记忆比较深刻。学生们知道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校园网和电子教室属于局域网,INTERNET是广域网,并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 课件出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 局域网(LAN):1~10KM 城域网(MAN):10~100KM 广域网(WAN):100KM以上 比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优、缺点。 B、通过“演示法”使学生了解域名的组成: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出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教案)

电子技术实验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电子电路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器件的基本性能、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基本的实验方法,从而验证理论,并发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条件,培养学生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的安排上,分成必做和选做题,同时配备了大量的思考题,使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本章内容是进行电子技术设计的基础。 3.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熟悉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三、预习要求 (1)阅读有关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部分内容。 (2)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主要用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测量交流信号电压时,应当使用万用表的交流档还是使用交流毫伏表?为什么? ②当示波器显示屏上的波形高度超出显示屏时应该调整哪个旋钮? ③如何得到频率f=1KHz,幅值为100m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回答上述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实验报告上。 四、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它们和数字万用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3-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示波器、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万用表接线用专用的表笔线。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开机预热,然后将示波器“垂直”显示方式置“CH1”或“CH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 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INTEN); 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AUTO”; 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POSITION)旋钮,使扫描亮线位于屏幕的中央。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四种显示方式,即“CH1”、“CH2”、“DUAL”、“ADD”。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SOURCE)”开关一般选为“CH1”或“CH2”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被测信号。 (4)触发方式开关(MODE)通常先置于“自动(AUTO)”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NORM)”,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LEVEL)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X轴方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示。 (5)适当调节“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及“垂直衰减”开关(VOLTS/ DIV),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