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科书P4页例2,P4页“做一做”及

P5页第3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学生在使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

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

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

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

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

分米。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

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

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

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针对学生选择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10

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知道是

什么吗?由此引出分米。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去发现分米和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了帮

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相互验

证,比划1分米的长度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认识。”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做单位的检验,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操作,用多种方法来展示。

练习一中的第4题,是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如,3厘米-6毫米=()厘米()毫米等。

第5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测,前两道题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认识分米一课重点是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能知道1分米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和计算,并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比一比一分米的长度、说一说那些物体大约一分米,再数一数一米里面有10个1分米得出结论1米=10分米。量一量桌子的长、宽、高、感受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和生活中分米的运用。画一画1分米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体会和运用,真正建立分米的表象。

在本节课的练习题中大部分同学也能正确利用分米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局部同学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如黄瓜长2(),孩子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看来还要让孩子加强练习和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米的认识》 教案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一第5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此题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 4.练习一第6题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转换。 5.练习一第7题是实践活动的另外一种形式。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小学数学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最新浅谈三年级数学的重要性

浅谈三年级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几个方面简论如下: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有浅入深,层层递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中间有0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知识,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按照课本的要求,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3、合理组织,适时拓展. 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县安洲小学高牡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4及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金所119希望小学杨朝安 教学内容: 义务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1页《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时间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学会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对秒的认识有特别的想知道欲望,而且对钟表有亲身感受,这对自主学习秒的知识储备了优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信息演示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教师谈话,和学生走在一起,准备亲切合作。 探究(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2、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教案

庆元旦——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 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4.养成珍惜时间及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1时=60分。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 助教学。 教具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幻灯片。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目标 师:元旦到了,同学们都在准备庆元旦,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晚会现场观看精彩的节目好吗?(幻灯片出示:庆元旦联欢会的场景及表示联欢会开始时刻的钟表)同学们晚会开始了,谁能告诉老师现在的时刻? 生:8时半。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在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过程中复习读时刻的方法) 生: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在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更好的演出,大家早就在做准备了,谁来告诉老师这个时刻。(幻灯片出示钟面显示5时) 生:5时,时针指在5,分针指在12就是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很棒,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正时和半时。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精彩的节目吧。(幻灯片出示第一个节目及播出时间的钟表)你们知道这又是什么时刻吗?(学生猜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进一步学习的时、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进一步认识钟面,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和你们小组成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大格中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学生评价。 师:是不是这样呢,来和老师一起数一数(幻灯片播放数格的过程,学生跟着数)。 师:也就是说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大格中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幻灯片出示,师生共同完成填空,做总结。) 2.知道分针走一格是1分,训练快速说出分针走过的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分针走一格是几分吗?(幻灯片出示分针走一格的钟面)生:1分。 师:那么走5格呢?(同时幻灯片出示走5格的钟面) 生:5分。 师:(出示走10分的幻灯片)现在分针走了多少时间? 生:10分。 师:谁和老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走一大格是5分,走了两大格就是10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导读: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

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元旦联欢会的第一个信窗《认识时、分》。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青岛版版二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而且,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有着较强的学习和交流的欲望。 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接触新知识慢。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 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三上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一)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填空。 1 千米=( )米 6000 米=( 千米1 米-()分米 70毫米=( )厘米 8【 分米=( 厘米 9 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70 厘米=( 分米9 米=( )厘米 15 米=( )分米 100 厘米二 米4 分米=( )毫米 3千米=( )米 80 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 )厘米 1 米—6 分米=()分米 57 分米-17分米=( ) 分米=() 米 8 千米=( )米+ ( )米 28 米=( ) 米+ ( )米 46厘米+ 54厘米=( ) 厘米=( )分米=( )米 、在()里填上">"" <" 或"=" 8 千米() 6000 米 2 米() 2分米 6 毫米()4厘米 4厘米() 4分米 9 分米( 2米 32 米+10米()50米 300分米( )300厘米5 厘米( 7毫米 9 毫米()3厘米 18毫米() 1分米 34 毫米( 9厘米 1 米()100厘米 60毫米() 6厘米 8 分米( 90厘米 3 分米()23毫米 5毫米() 1厘米—2毫米 1 米50厘米( )1米5分米 18. 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 19. 20.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21. 18.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1. 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2. 运动场跑道一圈400米,小明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6天跑多少米? 3. 用一根长4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8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有一根16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少?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 蜡笔长6( ) 2.跳绳长 2( 4.粉笔长75( ) 5.钢笔长14( 7.10张纸厚1( )8.旗杆高9(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 ) 11.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 13. 14.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 5()。 15. 15.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 17. )3.课桌高7( ) )6.小明的身高是140( ) )9.课桌高65( ) 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手腕一圈长约12 () )做单位比较合适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xx。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xx、xx。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xx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⑴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略的换算。 ⑵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取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习题。 ⑴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⑵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⑶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⑷提醒课习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⑴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互相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报告、交流。 提醒:为了看得更分明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均匀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老师提供一些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教具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米尺。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投影片)(1) (4厘米)(2)我们再看这一条线段长度有多少?(在投影片上用直尺度量)师:有的说这条线段大约长4厘米,有的说大约长5厘米,这就是说用厘米不能精确地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怎么办呢?二、新授师: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演示投影片:一个学生在制作飞机模型的情境图。问学生做飞机模型要看图纸吗?制作时对尺寸的要求高不高?它需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米的认识。1.请学生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2.教师在投影仪上映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mm)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刚才我们量的这条线段长多少呢?(4厘米5毫米)3.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4.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和五分硬币的厚度各有多少毫米。师:刚才那条线段长4厘米5毫米,也就是几毫米呢?(因为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5毫米=45毫米。)(二)分米的认识。1.出示一根米尺后提问:这根米尺长多少?把1米平均分成10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师:(出示学具长1分米的小棒)我们把这条长10厘米的线段叫做1分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米有多长,并用米尺画1分米的线段,再说说自己的一拃约长多少厘米。师:1根学具小棒长1分米,把10根这样的小棒连起来,接成的一长条长度是多少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宽各约有多少分米?3.练习,课本第6页第1题。填哪个长度单位最合适?(1)铅笔的长约是17( )。(2)墨水瓶的高约为60( )。(3)文具盒的长约是23( )。(4)大头针的长约是( )。(5)教室的高约是( )。4.练习,课本第3页第2题。在正确的答案上打。并请说一说为什么?(1)铅笔刀的长度约是:①80分米②80厘米③80米④80毫米。(2)芳芳身高是:①135毫米②135厘米③135分米④135米。5.练习,课本第6页第2题。量线段的长度。师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用毫米和分米来表示长度。以前还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并且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三)长度单位的化聚。1.出示例题:3厘米=( )毫米。怎样想?师:因为1厘米是10毫米,3厘米就是30毫米。试一试,口答:4米=( )分米, 5分米=( )厘米。2.50毫米=( )厘米。怎样想?师:因为10毫米是1厘米,20毫米就是2厘米,所以50毫米就是5厘米。试一试,口答:80毫米=( )厘米, 70分米=( )米,20厘米=( )分米。师:刚才在课本第2页图上看到的钥匙的长4厘米5毫米,就是45毫米。想一想,为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感悟和体验1秒与几秒的时间长短。 教具、学具: 钟表、秒表、题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呀? 生:教师节 生:春节 生:······ 师: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看过。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晚会的现场看一看。(课件播放春晚录像)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数:10、9、8······1. 师:过年好不好? 生:好! 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我们倒计时每数一个数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对!

师:大家很自信呀!很准?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吧。老师请一个同学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其他的同学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这位同学背一首诗用了几秒。(课件演示,其他的同学背对着钟面) 师:看一下钟表,说说你估计的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 生:我估计的时间正好是7秒。 师:你的感觉怎么样?(很准!) 生:我估计的慢了1秒。 生:我估计的快了2秒。 师:不用着急,我们再来做一次感受30秒的测试好不好?(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当你觉得30秒到了就睁开眼睛,悄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时间是几秒。(课件演示) 师:睁开眼睛时,你看到的时间是几秒?你的感觉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生:我看到的是28秒。 生:我看到的正好是30秒。 生:······ 4、探索秒与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确了!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秒针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的时间吧!(课件演示)感受的同时,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 师:对!我们又一次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60秒。(师指板书,生齐读) 5、认识计时工具(秒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秒表)认识它吗?它是专门用来测秒的计时工具。叫——秒表。秒表按一下计时开始,再按一下计时结束。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呢? 生:体育课上跳绳比赛的时候 生:开运动会跑步比赛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用秒表计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