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

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编辑本段

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

乡村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

旅游开发项目构思拙劣或项目匆匆上马,都可能导致开发失败(McKercher,2001)。缺少专门机构指导旅游开发会带来滥用建设资金的问题(Prideaux,2002)。目前我国农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的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在不断地弱化,如果不进行广泛的动员则无法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乡村旅游的定义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乡村旅游类型主要有:农业旅游、农庄旅游、绿色旅游、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外围区域的旅游等。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复习 导入 教学内容课堂总结课后作业1、古代、近代、现代是以哪些年份或历史事件划分的? 2、近代旅游中有哪些特点? 3、中国的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旅行游览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 主要大事: (1)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复习 导入 教学内容1、古代、近代、现代是以哪些年份或历史事件划分的? 2、近代旅游中有哪些特点? 3、中国的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旅行游览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 主要大事: (1)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

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

乡村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研究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了乡村旅游。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对于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的向往程度不断加深,乡村旅游也得以迅猛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在西柏坡举行了2006年我国旅游主题年——“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仪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乡村旅游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活动、民俗风情”等旅游吸引物来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游玩为目标,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亲身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希望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研究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市场中的消费行为,并对乡村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分析。关键词:乡村旅游;消费行为;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当时一些西班牙农场对私有牧场、房屋进行改造,装修成为景点、旅馆,专门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我国乡村旅游则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深圳举办的惹枝节、采摘节等活动,一举开创了我国开办乡村旅游的先河。我国的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旅游者需求方面,亲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已经日益成为市民休闲的主流方式,而自驾车旅游者的攀升更是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已广泛触及乡村旅游各个层面,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比较快,并受相关学科理论及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而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研究乡村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消费规律与特征,对乡村旅游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一)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 1.农家乐型 农家乐是以农家为主要旅游资源,以农村其它资源为辅助旅游资源,策划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农家乐”旅游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主要发展载体,重点突出一个“农”字。农家乐类型除了山东类型外,还有成都“农家乐”、湖

旅游者的类别划分

旅游者的类别划分 一.世界旅织游组(WTO )对旅游者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访问目的的旅游者类别分类 根据人们旅游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来访旅游者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消遣型旅游者、因公差旅型旅游者和因私事物型旅游者。我们将各自的市场特点做如下分析: 1.消遣型旅游者 总的来说,消遣型旅游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人数多,比例大 2)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 除退休者以外,所有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例如我国的黄金周出游人数会出现大规模的增加,而平时出游的人数则相对较少。 3)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对出游的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具体出游的时间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正因为其选择自由度大,因而消遣型旅游者也是同类旅游目的地以及同类旅游企业竞争最激励的市场部分。 4)对价格敏感 由于自费的原因,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比较敏感。他们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或选购旅 度假观光文化体育娱乐 会议公务商务 修学探亲中转其他 消遣 边民过境上下班工作者 外国人 过夜的外国机、船驾驶和乘务人员 未离口岸中转区域过境旅客 往来于本国与就任国之间的外交人员、家属及家 庭服务人 员 往来于本国与住国之间的军事人员、家属及家庭服务人员 游船乘客 不过夜游客 不过夜的外国机、船驾驶和乘务人员 永久移民 临 时 移 民 本国海外侨民 往来于本国与就任国之间的领事代表、家属及家庭服务人员 难民 差旅 不纳入旅游统计者 其他因私事务 旅行者 游客 过夜旅游者 游牧民 访问目的 纳入旅游统计者 一日旅游客

游产品时,往往都会对价格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2.因公差旅型旅游者 以商务人员为典型代表的因公差旅型旅游者是旅游业的另一重要客源市场。与消遣型旅游者相比较,因公差旅型旅游者的市场特点如下: 1)出游频率高 2)出游活动无季节性 3)出游活动的自由度小 4)消费水平高 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差旅型旅游者所注重的是服务可靠和舒适方便,因而他们的消费水平通常都比较高。 5)价格敏感度低 一方面,是因为差旅型旅游者并非自费旅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和更改旅游目的地的自由。 3.因私事物型旅游者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欧美洲开展乡村旅游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如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国外典型案例研究 1、法国 (1)发展历程:成立于1953年的法国农会(APCA)于1998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建立了名为“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有3000多户农民加盟,2004年,法国农村地区接待了全国28.2%的旅游者,本国公民在本国乡村旅游的消费额约为200亿欧元,影响巨大。 (2)产品类型:法国乡村旅游产品涵盖了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法国郊区农业旅游也出现多种形式,包括家庭农场、教育农场、自然保护区、家庭农园等,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3)经验做法:①加强宣传。法国出版了专门的宣传和指导手册,大力促销乡村旅游旅游。 ②制定相关计划。法国推出了的“农庄旅游”计划使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③社区参与,实行本地化策略。法国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强了培训和引导,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依托核心风景区发展特色“农家乐”——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 积极引导规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 树立品牌发挥优势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旅游——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 培育发展“农家乐” 唱响乡村旅游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 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 农家院带旺乡村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 积极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游——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 旅游金钥匙打开致富门——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 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明星乡镇——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 打造环境促发展旅游强镇助三农——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 乡村参与创新路旅游助农到实处——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 兴办乡村旅游建设和谐山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 抢抓乡村游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 以“湖”兴“旅” 省定贫困村变旅游专业村——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 旅游与三农联姻——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区温汤镇 创办生态旅游景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 围绕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整合资源共生双赢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 珠峰脚下的旅游之乡——扎西宗乡——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 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以旅助农”的优势——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依托大旅游振兴小乡镇——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 雨露江湾又一春乡村旅游尽朝晖——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发展乡村旅游构筑富足家园——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杨池村 亦耕亦娱半农半旅旅游助农最实惠——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云舍村 发展乡村旅游惠及“三农”——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李坑村 利用独特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五、民族风情依托型 依托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发展中的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村——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俗村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划分 出境旅游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活动 地方性旅游 国内旅游区域性旅游 全国性旅游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活动度假保健旅游 公务旅游 娱乐消遣型旅游 (三)按照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划分 团体旅游(涵义、特点、优点、缺点)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特点) (四)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划分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旅游活动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五)按照旅游活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 1、徒步旅游 2、汽车旅游 旅游活动3、自行车旅游 4、飞机旅游 5、骑马旅游

(六)按照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划分 豪华型旅游 旅游活动标准型旅游 经济型旅游 (七)按照旅游者的费用来源划分 自费旅游 旅游活动公费旅游 奖励旅游 (八)按照旅游者的年龄和身份划分 青少年旅游 中老年旅游 旅游活动学生度假旅游 新婚蜜月旅游 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征 (一)观光旅游(是旅游的基本类型和主体形式)特点为: 1、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都市风貌等)以静态观赏为主,缺乏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交流性; 2、旅游者喜欢知名度高的旅游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

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于2000年1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的700余名居民进行的关于旅游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中,旅游地风光占47%); 3、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活动空间范围和自由度大,逗留的时间短,重游率低;4、旅游者由于流动性大,因此,在旅游地实现的消费量较少; 5、受气候的影响大,旅游的旺季和淡季十分明显。 (二)文化知识型旅游 1、主要类型 科技交流旅游、工业旅游 文艺交流旅游、农业旅游 考古旅游、军事旅游 文化知识型旅游生物考察旅游、院校旅游 电影节、音乐节旅游、宗教旅游 民族风貌考察旅游、博物馆旅游 专业学习旅游、寻根旅游 2、主要特点 (1)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求知欲望强; (2)多数旅游者具有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和某种专长,希望在旅游活动中能

我国乡村旅游类型与发展方向

我国乡村旅游类型与发展方向 林刚梁向锋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近年来已在我国悄然兴起。报刊上先后发表文章,介绍国外乡村旅游的情况,呼吁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不少地方也在纷纷行动,积极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但由于认识不一,关于乡村旅游的不同讨论其涵义实际上并不相同;由于认识不够准确,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也影响了预想效果并不能如愿获得;因而,有必要通过交流和讨论加以澄清。 一、关于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浏览文献可见,不同人士使用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其涵义实际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业旅游 [1],有人认为乡村旅游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和民俗旅游等[2]。已有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过分扩大提出了批评,但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3]。我们认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不完全等同,更不能包括森林旅游、文化旅游和探险旅游,但可以有民俗旅游的成分在内。 人们提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的术语,应该是在地域上与都市旅游(urban tourism)相对应,是指在乡村地区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乡野的农舍村落和田园风光,与都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景象截然不同。小桥流水、麦浪梯田、耕牛炊烟等乡村景观以及置身在这些景观中油然产生的清新、恬淡、静谧、安宁的心境,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近年在市民当中逐渐兴起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风气。手工劳作的若干农家活动,引发市民的好奇而跃跃欲试,付出辛劳后收获的产品和成果,使人别有一番欣慰和喜悦。村庄中的特色建筑和分布格局,与生活在其中的淳朴憨厚的农家儿女一起,形成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从未见过或者久已不见这种风景的市民和境外人士。所有这些与都市区域不同的游憩魅力,是在乡村地区可能发展旅游的原因所在。 农业旅游(agritourism)虽然也发生于乡村地区,但与乡村旅游并不完全等同,是以田园当中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1],与近年兴起的工业旅游都是围绕着产业的生产开发的旅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_王浪

中国旅游报/2010年/3月/22日/第007版 景区?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王浪 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综合评价为前提,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是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但乡村旅游资源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如果仅仅套用国标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很难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判断。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技术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推广使用和应用性不强,尚没有实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因此,本文试图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体系 根据乡村旅游分类的同质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可将乡村旅游资源大致分为六个主类,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和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生物生态3个亚类,山丘型旅游地、独峰、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岛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树木、林间花卉地、动物栖息地等12种基本类型。乡村自然生态风光反映乡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风光与特征,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底和背景。 乡村田园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林区风光景观、渔区风光景观、草场景观、城郊景观6个亚类,农业生产场景、农业生产用具、水乡景观、旱地景观、梯田景观、森林景观、种植园景观、海洋渔场景观、淡水渔场景观、草原景观、草山草坡景观等11种基本类型。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包括乡村历史遗迹和遗址、聚落文化、居住地与社区、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游憩场所、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8个亚类,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特色聚落、乡土建筑、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展示演示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亭台、书院、度假区、墓(群)、桥、水库及观光游憩段落等14种基本类型。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以聚落和建筑等为物质载体,记载和反映了人文活动,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商品包括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2个亚类,风味食品、乡村特产、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4种基本类型。乡村旅游商品是乡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产和传统工艺等,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包括人物记录、艺术与文化、民间习俗、现代节庆4个亚类,人物、协会、地方文化、民间演艺、民间节庆、宗教活动、旅游节、文化节8种基本类型。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 乡村景观意境包括乡村景观通道、乡村景观意境2个亚类,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乡村山水环境意境、乡村聚落文化意境、乡村农耕田园生活意境4种基本类型。乡村景观意境是以乡村区域自然景观、区域文化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是超越物质景观实体的旅游资源。 资源评价体系

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标识的类型有哪些

乡村旅游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旅游种类,非常受到城市人的喜爱,而且旅行的时间不长,景区环境更是充满了原生态的乡村特色。这些都是乡村旅游越来越热门的原因之一。在游玩的同时,随处可见的各式标识牌为游客们也指引着方向,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乡村旅游标识中最常见的几种:景区介绍标识牌、农业景观介绍标识牌、文化遗产介绍标识牌、服务设施解说标识牌、多项指示标识牌和环境管理标识脾等。 1、景区介绍标识牌 景区介绍标识牌通常指的是全景导览图,它的作用是对景区的旅游资源、服务事项、道路交通、景点布局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说明。以便于游客根据自身爱好合理安排游程。它通常设置在景区的出入口处,帮助游客在未进入景区之前就对景区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了

解。其内容包括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产业特色、文化景观等。 2、农业景观介绍标识牌 游客青睐乡村旅游,是希望更多地接触当地居民。接触他们的生活,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氛围。农业景观是乡村旅游中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有规模化农作物形成的大地景观效果,当地居民农业耕作方式和游客参与的休闲农业活动等。农业景观介绍牌将产业规模、农产品特征、农业劳作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集中介绍,使游客对于农业活动能够有全面的了解。 3、文化遗产介绍标识牌 每个村落的兴建、发展和衰退,都有历史根源,都会留下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和艺术品。村落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观赏到的物质遗产。如民居建筑群、建筑装饰、术雕、砖雕、彩绘等。二是隐藏在内,由思想、价值观、风俗

民情等构成的精神遗产,如戏曲、传说、题词等。文化遗产介绍牌在解说上要注重历史真实与趣味性相结合。 4、服务设施解说标识牌 服务牌设施解说标识牌主要是对各类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解说,方便游客方便快捷地找到并使用这些设施。解说对象包括游客中心、餐厅、停车场、厕所等。功能指示牌应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标志符号,简洁、醒目,便于中外游客识别。功能指示牌大部分位于服务区或服务点,由于所处环境已有较大的人为改造。因此标识设计的风格上可以略为精细。 5、多项指示标识牌 多项指示标识牌在景区中的使用比较广泛。标示所在位置周边重要的景点、出人口、重要的建筑物等方位,便于游客迅速识别景区环境,顺利到达各目标位置。导向标识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指示目标方位的指示标识牌,引导游客沿着正确的路线行进;另一种是明

中国乡村旅游:类型、模式与政策导向

中国乡村旅游:类型、模式与政策导向 我国 25年来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约有7000万人左右,约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3。贵州省已经有近70万多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消除贫困。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更多的就业,从而减少了人口的流失,它还把城市的新观念带到乡村。农民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 总结四川、北京与贵州的经验发现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① 有景点依托;② 亲情服务,“家”的感觉;③ 强大的客源组织与分配能力;④良好的区位:在距离市中心1~2个小时车程的地带乡村旅游的成功概率最高。我国乡村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是成都“农家乐”和贵州“村寨游”,分别代表都市依托和景区依托两种类型的乡村旅游。 (一)成都“农家乐”模式 成都“农家乐”是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的代表,类似的还有北京的民俗村等。其主要特点是依托城市大市场,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类型包括:① 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② 观光果园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为代表。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以春观桃(梨)花、夏赏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③ 景区旅舍型:以远效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在景区附近的低档次农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④ 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在农业用地上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此外还有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川西民居型等。 政府通过免收管理费和税费、对农家户进行培训以及实行“三证”管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等方式给予扶持,同时采取星级管理、卫生环保整顿和推进规模、打造品牌一系列措施推进了成都“农家乐”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贵州“村寨游”模式 贵州省开展的民族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开发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文化的特性非常突出,前期主要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但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这种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表现出特有的发展潜力。在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朗德上寨被文化部授予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乡”、“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件保护单位”等称号,旅游者可以从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生产、娱乐、礼仪、道德、信仰等方面窥见苗岭山区的文化和历史。这种模式属于景区依托型,主要依托民族村寨或其他大型旅游景点来开展的乡村旅游方式。 在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以平坝县“天龙屯堡模式”最具代表性。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天龙村开创了“政府 +公司+旅行社+协会”四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 agrotourism )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 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 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 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 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 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 开发产品特色少、$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 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其中尤以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最高。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半数以上均为森林生态系统。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尤其是牧业利用草原后更增强其旅游价值;荒漠似乎荒凉沧桑,但其广漠之美、生物为抗争不利生存环境而具备的适应特性中蕴含着生命活力之美,仍有生态旅游价值。 (一)森林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的特定功能总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看重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二)草原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和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世界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连绵成片分布,缺乏散生乔木,是最典型的草原,旅游审美价值极高,城市绿化中,多模仿此种草坪;另外还有一种在湿生条件下形成的草甸,草甸据其生境又可分为河流旁的泛滥草甸,次生的大陆草甸及高海拔山地上的高山草甸,其中高山草甸夏秋之际特有的“五花草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温带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及新疆,高山草甸大面积分布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同时为我国牧场所在地,结合牧民浓郁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三)、荒漠荒漠是指在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对蒸发力而言)超过2000甚至5000mm(撒哈拉中央)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即所谓“不毛之地”。荒漠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它一望无际的旷远之美吸引游客。更为重要的是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丰富的“生态美”内涵。我国的荒漠属中亚荒漠的一部分,分布于西北各省,其中尤以新疆分布面积最广,近几年新疆旅游业正积极开拓荒漠的生态旅游。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是和陆地生态旅游资源相对应的另一大生态旅游资源,也是自然形成的。在众多的水体生态系统中,海滨、湖泊、温泉及河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一)、海滨海滨是指滨海的狭长地带,主要指平均低潮线与波浪作用所能达到最上界线之间的地带。中国近几年也大力开发海滨旅游资源,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少量在内陆地区,绝大部分均建在东南沿海的海滨地区。 (二)、湖泊地面上陆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泊以其烟波浩渺的旷远之美及与周围山地森林共同构成的“山青水秀”的景色,再加上湖滨的湖水潜在的游泳、潜水等水上娱乐功能,使湖泊成为对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世界著名的湖泊旅游胜地如欧洲的日内瓦湖、中国咸水湖中面积最大的青海湖、淡水湖面积最大的鄱阳湖、最深的长白山天池等湖泊所在地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太湖及云南滇池则辟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仅天然形成的湖泊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人类服务于农业灌溉的水库,即人工湖泊也成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之地。 (三)、温泉温泉是指水温超过20℃的泉水,也有人认为只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水才能称为温泉。由于温泉是地表水渗透后循环到地表深部,经地温加热,且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于沐浴对身体有显著的医用疗效和恢复疲劳的功能,故人类很早就将温泉所在地辟为疗养之地,如我国著名的华清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开发温泉,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节 旅游者类型及需求特点

第三节旅游者类型及需求特点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者有不同的分类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年龄划分:少年(6~16岁)、青年旅游者(16~40)、中年旅游者(40~60)、老年旅游者(60岁以上)。据调查,中青年旅游者在旅游者总数的50%以上。 2.按性别划分:男性旅游者、女性旅游者 根据调查,男性旅游者出行的概率要大于女性。中国男性旅游者可占整个国内旅游者总数的70%。 3.按收入划分:豪华型、大众型、经济型 4.按职业划分:商人、学生、公司员工。 5.按照旅游目的划分:可分为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公务型(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宗教朝圣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 6.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 7.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旅游者; 8.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可分为全包价旅游者、半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9.按照费用来源划分:可分为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社会旅游者、奖励旅游者; 10.按照旅游交通方式划分:可分为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公路旅游者、水上旅游者、徒步旅游者; 11.按照旅行距离划分:可分为短程旅游者、远程旅游者; 12.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化旅游者、人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访古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专项旅游者等。 1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可将旅游者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学历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学历越高,旅游者出行的概率越大。

二、旅游者消费的特点 (一)观光型旅游者 其消费特点主要有: 1.历史最悠久,最普遍的类型 该类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为普及、最基本的旅游者类型,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和价值取向,几乎所有的旅游者都不会排斥这种旅游活动。 2.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自由度较大 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既要看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大小,又要看旅游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考虑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因素。 3.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花费不大。 这是由于观光旅游者大多数是自费旅游,一般来说,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交通提高价格,旅游者会选择其他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4.旅游范围则以热点城市为主 旅游者喜欢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 5.以观赏、游览为主,缺乏参与性 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都是风貌)以静态观赏为主,缺乏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交流性。 6.外出旅游的季节性较强 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旅游资源(自然、人文)的特点存在着季节上的差异导致各个旅游景点在不同的季节吸引力不同; 另一方面,从旅游需求方面看,旅游者外出旅游主要利用带薪假期和节假日。 (二)消遣型旅游者 消遣型旅游者是指通过娱乐、消遣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以解除紧张,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消遣型旅游者主要包括度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等。 消遣型旅游者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1.旅游活动的自由度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