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多西他赛注射液说明书--多帕菲

多西他赛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多西他赛注射液 商品名称:多帕菲 英文名称:Docetaxel Injection 汉语拼音:Duoxitasai Zhusheye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多西他赛,其化学名称为: {2aR-[2aα,4β,4aβ,6β,9α(αR*,βS*),11α,12α,12aα,12bα]}-β-{[(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α-羟基苯丙酸[12b-乙酰氧-12-苯甲酰氧-2a,3,4,4a,5,6,9,10,11,12,12a,12b-十二氢-4,6,11-三羟基-4a,8,13,13-四甲基-5-氧代-7,11-亚甲基-1H-环癸五烯并[3,4]苯并[1,2-b]氧杂丁环-9-基]酯。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3H53NO14 分子量:807.88 Cas No:114977-28-5 分子量:807.88 辅料名称:柠檬酸,吐温-80,乙醇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澄明油状液体。 【适应症】 1.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2.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即使是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失败后。【规格】20mg 【用法用量】多西他赛只能用于静脉滴注。所有病人在接受多西他赛治疗前均必须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在多西他赛滴注一天前服用,每天16mg,持续至少3天,以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 多西他赛的推荐剂量为70-75mg/m2,静脉滴注一小时,每三周一次。 多西他赛注射液及溶剂使用说明: 1.制备多西他赛预注射液 1)若从冰箱中取出所需数目的多西他赛,需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 2)用一装有针头的刻度注射器将与多西他赛注射液对应的溶剂吸出。 3)将装药液的瓶子倾斜,将注射器中全部溶剂注入对应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瓶中。 4)拔出针管及针头,手工反复倒置混合至少45秒,不能摇动。 5)将混合后的药瓶室温放置5分钟,然后检查溶液是否均匀澄明(由于处方中含吐温-80,放置5分钟后通常还会有泡沫)。此预注射液应于配制后立即使用。然而其理化性质表明不论是在2-8℃或室温保存,预注射液的稳定性为8小时。 2.注射液的制备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12T09:25:39.9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胥英明李莉 [导读]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d1-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d1。对照组给予替加氟800mg/m2静脉滴注,d1-5;亚叶酸钙100mg静脉滴注,d1-5;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d1。3周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均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 关键词:胃肿瘤;药物疗法;奥沙利铂;替吉奥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1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Methods: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1(80mg/m2)/d,2 oral,d1-14;oxaliplatin 130mg/m2,intravenous drip,d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or 800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fluoridation,D1-5;calcium folinate 100mg intravenous drip,D1-5;L-OHP 130mg / m2,intravenous drip,D1.3 weeks for 1 cycles,2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effective rate(P0.05)in the two groups,the main toxic and sid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hematological toxicity an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onclusion:S-1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s safe,effective. 【Keywords】Stomach neoplasms Drug therapy oxaliplatin S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病灶,由于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胃癌的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有文献报道,约50%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胃癌对化疗相对敏感,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但目前,仍缺乏公认的、规范的高效化疗方案。本研究选自我院自2009年起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为57.5岁。初治20例,复治40例。组织病理学分类:低分化腺癌33例,中分化腺癌14例,粘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2例。其中肝转移13例,肺转移1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8例,盆腔转移8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3例,胰腺转移1例。所有患者ECOG评分≤2分,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均有影像学可测量病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正常。 1.2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d1-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d1。对照组给予替加氟800mg/m2静脉滴注,d1-5;亚叶酸钙100mg静脉滴注,d1-5;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d1。3周为 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时,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白介素-11等治疗,化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 1.3观察指标:化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每疗程化疗间歇期间再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查体并评价全身情况。治疗3个周期后,行CT、超声等检查以评价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按RECIST1.1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以CR+PR统计有效率(RR),以CR+PR+SD统计疾病控制率(DCR),按美国NCI制定的不良评价标准(CTC,第3版)评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Ⅳ级。随访时间从化疗结束始到死亡、失访或随访结束。疾病进展时间(TTP)为本方案化疗开始起,至出现疾病进展的时间。中位生存时间(MST)为治疗开始至死亡的时间。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本组52例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CR 6例(10.0%),PR 33例(55.0%),SD 12例(20.0%),PD 9例(15.0%),RR 65.0%,DCR 85.0%。至2014年6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9个月。 治疗组完成6个周期化学药物治疗,治疗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7例,总有效率(ORR)为86.6%,稳定(SD)2例,进展(PD)2例;另外,对照组完成6个周期化学药物治疗,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ORR)为70.0%,稳定(SD)3例,进展(PD)6例。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神经毒性

化疗--神经毒性 一.长春碱类 1.长春碱类抑制神经轴突的微管功能,产生神经毒性,尤其是长春新碱,神经毒性是它的限制性毒性。 2.长春碱类的神经毒性表现为周围神经、颅神经、自主神经损害。 3.周围神经损害:最常见最初的表现是腱反射减弱/消失和肢端感觉异常,分别从跟腱反射减弱及指尖感觉异常开始。甚至出现下肢无力、垂足、下肢轻瘫。部分患者用药时出现肌肉疼痛,数天后自行消退。 4.颅神经损害:可有眼肌麻痹、面瘫。 5.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便秘、排尿困难,甚至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 [治疗原则] 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停药后数周或数月,神经症状逐渐改善。 [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常规剂量用药,如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应考虑减量或改用其他替代药物。 二.顺铂 1.顺铂引起的神经毒性与重金属中毒引起的神经损害相似,可能与无机铂在神经的累积有关,并且是不可逆的; 2.顺铂可引起耳毒性,60mg/m2顺铂可引起耳鸣(10%)、高频听力下降(6%)、听力敏感图异常(25%); 3.顺铂亦引起视神经炎、暂时性失明、周围神经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等。 [治疗原则] 停药后数月神经症状可能恢复,细胞保护剂Amifostine对预防顺铂的神经毒性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事项]

应避免顺铂每疗程单一剂量过高及累积量过高(600mg/m2)。 三.阿糖胞苷 1.阿糖胞苷可用于静脉注射及鞘内注射,均能产生神经毒性,并可在用药后数天内急性产生。 2.常见的神经毒性是小脑功能失调,伴有头痛、精神症状、记忆减退、嗜睡;周围神经损害较少见。 3.鞘内注射可产生上行性脊髓病。 4.严重的神经毒性可能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停药后数天症状会改善,但严重的神经损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注意事项] 有以下危险因素时慎用阿糖胞苷: (1)年龄>50岁; (2)阿糖胞苷剂量>1g/m2(神经毒性发生率15%~37%); (3)曾反复阿糖胞苷治疗; (4)肾功能不良。 四.异环磷酰胺 1.高剂量异环磷酰胺引起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约30%。 2.神经症状表现为:幻觉、幻听、多梦、精神错乱、人格改变、焦虑、烦躁、小脑及颅神经功能紊乱、轻度偏瘫、癫痫发作、昏迷、偶尔引起死亡。 3.神经症状在开始用异环磷酰胺46小时可出现,停药后数天恢复。 4.异环磷酰胺引起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异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氯乙醛有关。 [治疗原则] 停药、静脉用地西泮及亚甲蓝。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7T13:12:32.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建娥郝雨峰 [导读]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经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 陈建娥郝雨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医院肿瘤科 026000)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进行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联合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经两个疗程化疗后无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41.7%,疾病控制率为70.9%,此方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作为新一代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起效快,消化道反应及对肝肾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晚期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19-0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好发于40~70岁男性。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经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晚期食管癌患者已无法再行根治性手术,常规治疗为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但该方案因其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肝肾毒性和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而限制了使用。奥沙利铂是顺铂第三代产物,对骨髓抑制作用和肝肾毒性小,作用迅速持久而得到广泛重视;多西他赛被认为是临床上单药治疗食管癌最有效地药物之一。我科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并进行疗效评定,以探索更有效低损伤的化疗方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治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为51岁。全部患者皆接受过DF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但未接受过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末次化疗距本次治疗时间超过四周。KPS评分均≥60,无化疗禁忌症,接受抗癌治疗可显效,周围血象数及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 1.2方法 75mg/m2多西他赛以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h,130mg/m2奥沙利铂以5%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2h,3周一次,为一个疗程。为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用药当天与前后两天口服地塞米松16mg,一日两次,8mg/次。开始静滴化疗30min前需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止吐。化疗后根据白细胞、血小板情况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或血小板调整处理。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联合用药疗效,对稳定及部分缓解患者,继续给予4个周期治疗,随访至2014年1月。 1.3疗效评判标准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判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总患者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患者数)]×100% 2.结果 2.1近期疗效评定所有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的化疗,CR患者0例,PR患者20例,占41.7%,DR患者14例,占29.2%,PD患者14例,占29.2%,总有效率为41.7%,疾病控制率为70.9%。 2.2随访结果 47例患者完成随访,1例迁居失访。47例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1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生存时间为7~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最长生存时间为24个月,仍健在。 2.3毒副作用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血液系统损伤、消化系统反应和脏器损伤。根据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分度标准[1]: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4.2%,以Ⅲ~Ⅳ度为主,有3名患者白细胞减少Ⅳ度以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 3.3%,主要为Ⅰ~Ⅱ度;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水平。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7.5%,脱发发生率为39.4%,均以Ⅱ度为主;未见明显心脏、肝肾及神经毒性。 3.讨论 食道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各部位恶性肿瘤的第4位。对于那些已确诊属于中晚期而不能手术或术后、放疗后又复发的食管癌,化疗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晚期食管癌传统化疗方案,因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欠佳,患者生存时间短。为控制晚期癌组织生长侵犯及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需要探索新的高效的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聚合状态下的微管蛋白结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抑制微管束的形成中断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多西他赛作为一种新药物,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其解聚的能力为紫杉醇的2倍[2]。奥沙利铂为铂类衍生物,与其他铂类物质一样,产生烷化物作用于细胞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阻止DNA链复制。但奥沙利铂相比顺铂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奥沙利铂与DNA结合迅速,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顺铂类则需要经过快、慢两个时相。另一方面,奥沙利铂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良好的耐受性和低肝肾毒性,消化道不良反应轻,有资料显示,对于铂类治疗失败的食管癌患者,奥沙利铂仍有40%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多西他赛结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具有起效快、消化道反应轻、肝肾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的特点,可作为传统治疗耐药的二线治疗方案,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8-33. [2]孙清,巢琳,赵伟,等.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22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3):229-231.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两组治疗方案的患者均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标签:卡培他滨;替吉奥;奥沙利铂;进展期胃癌;疗效对比 多数胃癌患者早期临床发现普遍较少,一般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半数以上已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如癌变向其他器官转移扩散或发生局部进展等[1]。临床上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及复治患者的治疗效果甚微,因此新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是当前胃癌治疗的热点课题之一[2]。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42~81岁,平均年龄为(55.4±6.7)岁。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41~77岁,平均年龄为(53.6±6.8)岁。入组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进展期胃癌,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原发肿瘤及骨髓储备能力较差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首次治疗时,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加入奥沙利铂130mg/m2,2h内静脉注射完成,同时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卡培他滨,卡培他滨用量为1000mg/m2,治疗3周为一个周期。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式,其中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

化疗用药:神经毒性不容忽视

化疗用药:神经毒性不容忽视 在以前,许多化疗药物并没有特异性的神经系统毒性,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药物在设计上是用来杀灭散布在相对休眠的神经组织中的活跃的生长细胞;更重要的是由于许多药物不能透过完整的血-脑屏障,从而保护大脑免受药物的毒性作用。近年来,由于化学药物的新进展以及新的给药途径,使得神经毒性增加,并且的确可导致大脑损伤,甚至死亡。化疗方法有时不仅不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反而发生更多的大脑损伤,因此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越发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烷化剂 经典的烷化剂与DNA链中的嘧啶和嘌呤结合,阻止DNA链的复制和/或精确转录,从而杀灭细胞。氮芥(N H2)是首个烷化剂类药物,后逐渐被其他药物代替,如环磷酰胺。通常情况下,烷化剂类抗肿瘤无神经毒性作用,个别神经毒性病例可能与非常规的剂量或给药途径有关。氮芥严重的神经毒性表现为意识混乱、定向障碍、头痛、幻听、幻视、嗜睡、震颤、截瘫、癫痫、眩晕等,可发生于静脉给药后0至34天(平均4天),剂量在0.3~2mg/kg之间,病程持续1 ~76天(平均14天)。剂量增加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增加。尸检未发现有神经元变性和白质、灰质神经胶质病变。 另外一组作用机理与烷化剂相似的药品是亚硝(基)脲,是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亚硝(基)脲的主要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和肺、肝、肾功能障碍。常规剂量下一般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但有研究报告高剂量或/ 和联合放疗,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脑损伤,如神经元缺失、神经胶质增生、肿瘤远处组织坏死等。高剂量卡莫司汀与顺铂联合化疗,甚至可发生双侧视网膜动脉分支闭塞、双眼失明以及累及下肢的腰骶部脊髓病变等。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一类具有抗代谢特性的化学药品,通过竞争性抑制二叶酸还原酶,阻断后者催化叶酸转化成四氢叶酸,从而干扰胸腺嘧啶脱氧核酸和嘌呤的合成,抑制DNA合成及细胞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白质及RNA的合成。由于甲氨蝶呤可特异性的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故对细胞增殖较快的组织,如肿瘤、骨髓、上皮细胞或胚胎细胞较为敏感。 常规低剂量全身给药时,甲氨蝶呤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只有在治疗或预防脑膜白血病,对白血病患儿鞘内给药时,可能会产生一过性或永久性神经毒性作用。无菌性脑膜炎是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最常见的一过性并发症,可表现为假性脑膜炎、头痛、恶心、呕吐,并常伴有脑脊液淋巴细胞中等度增加。这些症状常发生于给药后6~12小时并持续2~3天,而且再次鞘内注射时一般不会再次发生。 脑白质病是甲氨蝶呤给药后比较重大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常发生于四种临床情况:1)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同时接受预防性或治疗性颅内或颅脊髓的放疗和甲氨蝶呤治疗;2)原发性大脑肿瘤的患者接受放疗和鞘内、脑室内甲氨蝶呤或高剂量静脉甲氨蝶呤治疗;3)患有脑膜转移癌的患者接受颅内或颅脊髓放疗和鞘内甲氨蝶呤治疗;4)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骨肉瘤患者单纯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 脑白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神经功能损伤,包括痴呆、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瘫痪,比较严重的病例还可出现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高剂量静脉和鞘内甲氨蝶呤给药均与脱髓鞘、脑白质坏死、少突胶质细胞缺失、轴索肿胀、脑软化、脑白质萎缩有关。有文献显示甲氨蝶呤引发的神经毒性儿童患者胆碱-肌苷比率降低,这可能与髓磷脂代谢紊乱或糖代谢受抑制有关。甲氨蝶呤还可引起高半胱氨酸相对过量。高半胱氨酸过剩是叶酸缺乏的副产物,可导致小静脉病变。 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嘧啶药物,竞争性抑制DNA或RNA合成或功能过程中酶的活性。5-FU转化为活性物质氟尿嘧啶脱氧核酸磷酸盐,与胸腺嘧啶脱氧核甙酸合成酶结合,阻断

铂类不良反应及处理

五种铂类药物细对比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50年前,1967 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从此打开铂类药物抗肿瘤的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癌机制可分为4个步骤:跨膜转运、水合解离、靶向迁移、作用于DNA,引起DNA 复制障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目前国内常用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共有五种,第一代顺铂,第二代卡铂及奈达铂,第三代奥沙利铂及洛铂,五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但适用范围、用法及不良反应又各有何千秋呢? 一、五种铂类药物的基本情况 1代:顺铂——1979 年首次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 物,应用广泛,但它缺乏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代:卡铂——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及Johnson Matthey 公司于1986年合作开发,是进入临床的第 2 个铂类络合物。结构上以环丁烷二羧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增加了化合物的水溶性。特点如下:(1)化学稳定性好,水溶性是顺铂的17倍;(2)胃肠道等毒副反应程度低于顺铂,病人耐受程度较高;(3)卡铂与顺铂具有相同的载体基团,对顺铂产生 耐药性的患者,再用卡铂时效果也不佳。 奈达铂(中国未上市)——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于1995 年6月 首次在日本上市。结构上以乙醇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溶出度大约是顺铂的10倍,作用比顺铂好,且肾毒性较低,原因是由于这种药物在肾脏的分布不同所致,给予小鼠同样剂量的奈达铂和顺铂时,前者在肾脏的累积量仅为顺铂的40%。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9813918.html,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倩雅卢秀仪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09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 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A和化疗组B,各150例。化疗组A采用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化疗组B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晚期结肠癌治疗效果;入组时和治疗结束后卡氏评分;化疗过程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组 B患者晚期结肠癌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化疗组A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结束后化疗组B卡氏评分为(78.18±7.71)分,显著高于化疗组A的(70.43±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https://www.360docs.net/doc/519813918.html,ki.11-5547/r.2017.09.046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CHEN Qian-ya, LU Xiu-yi. Department of Oncology,Guangzhou City 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300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hemotherapy group A and chemotherapy group B,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Chemotherapy group A received oxaliplatin + calcium folinate + 5-fluorouracil for treatment, and chemotherapy group B received oxaliplatin + capecitabin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Karnofsky score of admission and after treatment,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chemotherapy process in two groups. Results Chemotherapy group B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86.67% than 76.67% in chemotherapy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chemotherapy group B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Karnofsky score as (78.18±7.71)points than (70.43±7.29) points in chemotherapy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Oxaliplatin; Capecitabine;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afety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比较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比较 魏光敏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一科,河南 南阳473000)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替吉奥;进展期胃癌〔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2-0369-02;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2.068第一作者:魏光敏(1973-),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疾病的临 床诊治工作。 胃癌现已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无法行根治术,因此化疗成为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往5-氟尿嘧啶、顺铂及阿霉素等组成的化疗方案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其毒副作用大;近年来随着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替吉奥胶囊等新药问世,给进展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 。本文分别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 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进 展期胃癌患者78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Karnofsky 评分≥60分,之前未进行过放化疗,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年龄39 78〔平均(57.3?11.2)〕岁,其中ⅢA 期13例,ⅢB 期17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6例,黏液腺癌9例;对照组39例,年龄38 76〔平均(56.2?10.1)〕岁,其中ⅢA 期14例,ⅢB 期18例,Ⅳ期7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第1天 给予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制药集团生产)130mg /m 2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点滴;第1 14天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0mg /m 2,分早晚两次口服,4w 为1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 奥沙利铂用法同对照组,同时第1 14天给予替吉奥胶囊(鲁南制药集团生产)80mg /m 2,分早晚两次口服,4w 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奥沙利铂用药期间注意保暖,给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治疗,维生素B 12(1000μg /d )保护周围神经功能,必要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3 疗效判定 按WHO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 判定:完全缓解(CR ):肿瘤完全消失并且至少维持4w ;部分缓解(PR ):肿瘤缩小50%以上并且至少维持4w ;无变化(NC ):病灶缩小不足50%,或增大未超过25%,至少维持 4w ;进展(PD ):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 +PR )/总例数?100%。毒性评价依据WHO 急性、亚急性不良反应,毒性标准分为:0、Ⅰ、Ⅱ、Ⅲ和Ⅳ度。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2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n =39)组别CR PR SD PD 总有效率(%) 对照组21716448.7观察组 3 18 13 5 55.3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外 周神经毒性、 手足综合征以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食管癌应用多西他赛(DOC)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1)采用DOC+OXA化疗,对照组(n=41)采用DOC+顺铂(DDP)化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53.66%,与对照组的4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及中位进展时间(TTP)为(9.25±2.52)个月、(6.42±1.21)个月,对照组为(8.62±2.35)个月、(5.95±1.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受益(镇痛减药量≥50%、KPS改善≥20分、体重增加≥7%)依次为41.46%、65.85%、24.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1%、43.90%、7.32%(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为39.02%、7.32%、29.27%、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7%、29.27%、78.05%、24.39%(P<0.05);观察组的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为60.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DOC联合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晚期;奥沙利铂;顺铂;多西他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缺乏典型症状,超过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1]。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当前临床治疗不能手术及术后复发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以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化疗(DF)方案应用最多,但有效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多西他赛(DOC)的应用,DOC+DD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获得提高,但消化道损害、骨髓抑制及肝肾损害等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采用DOC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获得良好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收集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且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食管纤维内镜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国际抗癌联盟(UICC)[3]中癌症分期Ⅲ~Ⅳ期;入院时Karnofsky(KPS)评分≥70分,且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系统严重基础疾病者,具有化疗禁忌症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组1(30例)和组2(28例),组1采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组2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记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1患者病情缓解有效率为36.67%,疾病控制率为80.00%,高于组2的25.00%和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的生存时间为(11.3±4.4)个月,1年生存率为70.0%,2年生存率为3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组2的生存时间为(7.5±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0.0%,2年生存率为1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生存时间、生存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方法相较于单一的卡培他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还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占据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了研究结肠癌尤其是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近年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外科门诊接收的晚期结肠癌患者58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1.0±6.3)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组1(30例)和组2(28例)。 1. 2 方法组1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在1个周期内,前2周每2天口服1次卡培他滨1000 mg/m2,在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组2只采用卡培他滨治疗,21 d为1个周期,前2周每2天口服1次卡培他滨1000 mg/m2。对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记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 3 疗效评价标准本次患者按照WHO疗效判断标准,分为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病情稳定: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且无新病灶出现;肿瘤增大: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注射用奥沙利铂说明书--艾恒

注射用奥沙利铂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奥沙利铂 商品名:艾恒 英文名:Oxaliplat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Aoshalibo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沙利铂。其化学名称为:(1R-反式)-(1,-2环己二胺-N,N')[草酸(2-)-O,O']合铂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8H14N2O4Pt 分子量:397.29 CAS No.:61825-94-3 2. 辅料:乳糖。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或无定形固体或粉末。 【适应症】 用于经氟脲嘧啶治疗失败之后的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规格】50mg 【用法用量】 在单独或联合用药时,推荐剂量为130mg/m2,加入250~500ml 5 %葡萄糖溶液中输注2-6小时。没有主要毒性出现时,每3周(21天)给药1次。调整剂量以安全性,尤其是神经学的安全性为依据。 【不良反应】 1、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2、非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 3、神经系统: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有时可有口腔周围、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痉挛及感觉障碍。 【禁忌症】 1、对铂类衍生物有过敏者禁用; 2、妊娠及哺乳期间慎用。 【注意事项】 1.奥沙利铂应在具有抗癌化疗经验的医师的监督下使用。特别是与具有潜在性神经毒性的药物联合用药时,应严密监测奥沙利铂的神经学安全性。 2.应给予预防性和/或治疗性的止吐用药; 3.当出现血液毒性时(白细胞<2000/mm3或血小板<50000/mm3〉,应推迟下周期用药,直到恢复。 4.在每一疗程治疗之前应进行血液计数和分类,在治疗开始之前应进行神经学检查,之后应定期进行。 5.患者在两个疗程之间持续存在疼痛性感觉异常或/和功能障碍时,本品用量应减少25%,调整剂量后若症状仍存在或加重,应停药。 6.不要与碱性的药物或介质、氯化合物、碱性制剂等一起使用,也不要用含铝的静脉注

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48例晚期胃癌

775 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48例晚期胃癌 [摘要] 背景与目的:化学治疗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化疗方案,而且缺乏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安全的化疗方案。毒副反应是晚期胃癌化疗的限制性因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DOC)联合奥沙利铂(OXA)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以期发现疗效高、毒副反应小、耐受性更好的化疗方案。方法:选择4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DOC 35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 OXA 130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48例均可评价疗效,按WHO标准评定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合计为有效,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12例,进展9例,有效率56.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和胃肠道反应,均为可逆性。 结论:周剂量DOC联合OXA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2;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08)10-775-03 Weekly docetaxel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HEN Shao-jun,HUANG Hai-xin,LI Gui-she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Liuzhou Guangxi 545005,China)Correspondence to:LI Gui-sheng E-mail:liguisheng1010@https://www.360docs.net/doc/519813918.html, [Abstract ] Background and purpos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hemotherapy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re is still no standard chemotherapy regimen for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and regimens with high efficacy and safety are scare. Toxic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limiting factors and in ? u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 ? cacy and toxicity of docetaxel(DOC) in combination with oxaliplatin(OXA) as ? rst-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try to ? nd a regimen that would be more tolerable without deterioration of treatment response.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docetaxel 35 mg/m 2, ivgtt, d1,d8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130 mg/ m 2,ivgtt,d1 ;repeated every 3 weeks (one cycle)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wo cycles. The ef ? cacy and toxicity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WHO standard. Results :48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for clinical response. Complete response in 3 pts and partial response in 24 pts were observed with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56.25%,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MTTP) was 5.6 months an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ST) was 11.8 months. The most common toxicities w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peripheral neuritis, nausea and vomiting. All of them are reversible. Conclusion :Combining weekly docetaxel and oxaliplatin is an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alternative treatment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has yielded promising results.  [Key words ]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docetaxel; oxaliplatin; chemotherapy 通讯作者:李桂生 E-mail:liguisheng1010@https://www.360docs.net/doc/519813918.html, 《中国癌症杂志》2008年第18卷第10期 CHINA ONCOLOGY CHINA ONCOLOGY 2008 Vol.18 No.1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确诊时大多处于晚期,手术切除往往已不可能。胃癌是相对化疗敏感性的肿瘤,对于无法手 术切除的胃癌或转移性胃癌,化疗是首要的治疗手段[1]。近年来开发新的药物和方案在胃癌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成为热点并已取得成效,如何合理的联合应用这些药物,使其发挥最大疗效并避免其毒性反应是目前研究方向[2]。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