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发布:学龄前与大学支出最大

新浪教育讯 2011年12月10日,新浪2011年教育盛典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隆重举行。新浪教育频道2008年首创中国第一届教育盛典,已成功举办三届;后不断改革与创新,2011年新浪教育盛典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教育盛典,本届盛典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全球领先的研究机构拓索(中国)重磅推出《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全面深入分析教育产业的主力受众群体对于教育消费的行为和态度。

拓索(中国)公司总裁徐景奎

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部分数据

此次调查对象重点是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消费意识、关注教育投资的中坚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中坚阶层的教育消费理念与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家庭关于教育投资的整体趋势与期许。本次调查的时间是11月份,采用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收到的有效样本

将近3万份,其中不少数据对于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投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加深社会对于中

国家庭教育消费需求的认知与了解。

超过2/3的家庭教育消费基金没有任何储备

调查发现,仅有不到20%的家庭在教育消费方面有详细的计划,52.5%的家庭没有详细的计划,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计划。 78.2%的家庭没有为孩子留有教育储备基金或者只规划一个大概金额。

“家庭每月用于孩子消费的平均金额为1370元,其中用于教育消费的平均金额为599元,占44%。教育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教育和学前期是教育支出最多的两个阶段。学前教育市场潜力更为巨大”

“再穷不能穷教育”观念趋向理性化

60%以上家庭认为教育消费支出应量力而行。

“择校费”仍然以不同的收费形式存在,并在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交纳“择校费”是

家庭必须承担的代价,是家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40%的被访者表示曾交纳过择校费,在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 50%以上的家庭认为,交纳“择校费”是家庭必须承担的代价,是家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30%的家庭认为,学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不让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大。

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家庭教育消费应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行发展”的原则进行投资。

在本次调研中,43.7%的家庭重点关注孩子在应试科目的学习并兼顾适当考虑孩子的兴趣培养;有超过一半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或将素质培养与应试教育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调查显示,各种兴趣特长的培训班已经成为家长支出最多的项目,有71.4%的家长曾经为孩子支出过

相关费用。

中小学辅导教育成为最受关注的教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据调查,73%的小学生和62%的初中生家长关注孩子课外辅导/兴趣培训。 46.6%的家庭,在课外教育科目的选择上,“妈妈说了算”,但大多数家庭还是会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孩子自主选择性增高。

家庭中女性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这反映在选择培训学校时,有将近一半的家庭由妻子决定,占到46.6%的比例;但大多数家庭也会给孩子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超过3/1的家庭都是

孩子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超过3成以上的大学生家庭已有出国留学的计划,出国留学的消费观念意识强劲。近10%的中学生家庭,有安排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出国留学向低龄化发展。

有大学生的家庭,出国留学打算的家庭为27.5%,正准备出国留学相关手续的人为3.5%; 8.3%的家长其孩子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手续或者已经出国留学;近10%的中学生家庭,有安排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

出国留学向低龄化发展。

调查显示:家庭教育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44%

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的平均金额为1370元,占家庭总支出的44%。学前教育阶段消费成为除大学教育消费以外最大的支出项;小学生成为参加培训班最主要的人员,超过80%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参加培训班。另外,70%以上的家庭在关注留学资讯,专业教育网站是其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此次报告是通过调查30多个省市的3万多家庭的教育消费状况产生的,调查对象重点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消费意识的中坚阶层,作为主力消费人群,其教育消费理念与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家庭关于教育投资的整体趋势与期许。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关于安徽城乡家庭教育消费的比较分析摘要:文章根据现有的消费理论以及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消费的统计资料,对造成安徽城乡家庭教育消费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缩小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教育消费;比较 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消费是指为子女求学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支出,指应付的最起码的教育支出,即上学期间家庭支付的学校规定必须缴纳的各种费用;二是扩展教育支出,是指在上学期间内,子女在课外参加的文化补习班、艺术或兴趣培训班所缴纳的费用,还包括自愿性购买课外读物、各种教育软件、磁带等其他费用以及家教费用,三是选择性支出,包括择校生、借读生及其他各种情况学生交给学校的各种名目的但不属于学费的额外支出。 一安徽城乡居民教育消费现状 1城镇居民教育消费

近几年来,安徽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保持全面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也由原来的生存性和温饱性向发展性和服务性升级,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项目。 1992—2003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了2.91倍,而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2.75倍和2.33倍,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说明人均教育消费倾向是有所下降的,但居民教育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教育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指标从1992年的5.1%上升到2003年的5.9%,上升了0.8个百分点。 2农村居民教育消费 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呈现出符合国家总体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的现状,教育消费份额上升,成为农村居民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投资教育的信心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家庭已经或打算把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供子女读书。据安徽统计年鉴可知,2005年与1990年相比,农村居民用于文教方面的支出份额已由4.96%增长到11.69%,2005年人均教育消费额达到了256.8元。

走近家庭教育消费

走近家庭教育消费 教育成为家庭消费重头时下,知识经济的革命导致普通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必要支出。这如同买东西要交钱一样,在得到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投入资金,而且每个家庭已经把教育看作家庭的首要投资项目,来优先保证和安排。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了消费总支出的增长幅度,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 家庭储蓄教育经费居首对一个家庭来说,在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教育消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大都把存款用到了培养子女成才上。据中国人民银行第16次城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家庭存款,除正常生活支出外,用于子女教育的占首位。购买家电、衣着等消费品居其次。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小学到初中,国家规定是义务教育,学生除生活费用外,仍需部分支出。从初中到高中、中专、技校,则支出更大。总之,从小学算起的这一阶段每名学生需2万元以上的花费。而一名大学生除学费外,每年还需支出3000元至4000元左右的饭费、住宿费等生活费用,这样一名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5000至6000元。四年大学生活,费用大约在2万元至3万元左右。如此大的教育经费数目,对一般家庭来说一下子很难支付得起,所以许多家庭从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为孩子存款。家长们除了每月将固定为孩子存的钱数存入银行外,孩子们过年过节时得到的压岁钱,有的也作为教育经费存入了银行。而且许多家庭轻易不舍得动用这笔存款。因为家长们坚信,虽然教育消费是消耗性支出,但另一方面也具有投资性,“付出总会有回报”。 特长教育家庭额外的支出家长们在让孩子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对孩子的特长教育也不放松,许多家庭把大量资金用到培养孩子弹琴、书法等特长教育上。 今年上小学4年级的圆圆,一个星期要上电子琴、英语、舞蹈三种课外特长教育课,每月学费支出300元。在银行工作的圆圆母亲说,为了女儿学弹电子琴,他们省吃俭用,付出了不少心血,家里除了正常的生活支出外,大多数资金全部投到了培养孩子身上。六年来,仅学琴的学费按每年2400元计算,迄今已支出了14400元。虽然这笔支出对他们工薪族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们却感到很欣慰,很值得。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也学到了学校中学不到的技能,而且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掌握了一技之长,做家长的感到很骄傲。 像圆圆这样接受多种本领训练的小学生,在小学校里为数不多。据圆圆的班

培训市场迈进万元时代 家长成最大消费者

培训市场迈进万元时代 家长成最大消费者 家长是“万元培训”潮流的最大消费者,“一对一”辅导价格高也依然受青睐。邓仲谋摄 来自上海的盛先生最近为儿子在广州选择了一个两年制的动漫游戏课程,在全程考察了学校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后,盛先生一口气缴完了两年的学费。据了解,该课程的技能费用16500元/年,住宿费1500元/年,再加上套读大专学费9050元,盛先生花了万多元。 在培训市场迈进“万元时代”的当下,什么人是主流的消费群,他们的消费心态又如何?调查发现,家长是这股“万元培训”潮流的最大消费者。 市场 赚家长钱的培训蓬勃兴起 据了解,目前培训费用“过万”的项目,主要有“一对一”个性化课外辅导、高端英

语、软件工程师、游戏动漫以及MBA等课程。其中,“一对一”个性化课外辅导是近两年增长最为迅猛的项目,许多机构都在不断开设新校区。而家长是这类机构的消费对象,随着“一对一”机构业务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成为“万元培训”的消费者。据一家机构的业内人士透露,在暑期一个月,该机构的营业额就过千万元。 针对家长群体的“万元培训”,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少儿英语。据了解,广州市不少英语培训机构都把少儿英语作为主营业务,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以白领、公务员居多,四分之一的家长具有海外经历。 广州的高端英语市场近来有所萎缩,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价格上的“坚挺”。据了解,高端英语以高收入的人群为目标对象。报名参加这类课程的人主要是工作上遇到英语瓶颈或对职业生涯有提前规划的白领、私企老板和计划留学的人。在高端英语细分市场中,雅思培训市场的人数尤为可观。 软件工程师和游戏动漫类培训,以高考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发布:学龄前与大学支出最大 新浪教育讯 2011年12月10日,新浪2011年教育盛典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隆重举行。新浪教育频道2008年首创中国第一届教育盛典,已成功举办三届;后不断改革与创新,2011年新浪教育盛典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教育盛典,本届盛典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全球领先的研究机构拓索(中国)重磅推出《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全面深入分析教育产业的主力受众群体对于教育消费的行为和态度。 拓索(中国)公司总裁徐景奎 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部分数据 此次调查对象重点是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消费意识、关注教育投资的中坚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中坚阶层的教育消费理念与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家庭关于教育投资的整体趋势与期许。本次调查的时间是11月份,采用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收到的有效样本

将近3万份,其中不少数据对于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投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加深社会对于中 国家庭教育消费需求的认知与了解。 超过2/3的家庭教育消费基金没有任何储备 调查发现,仅有不到20%的家庭在教育消费方面有详细的计划,52.5%的家庭没有详细的计划,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计划。 78.2%的家庭没有为孩子留有教育储备基金或者只规划一个大概金额。 “家庭每月用于孩子消费的平均金额为1370元,其中用于教育消费的平均金额为599元,占44%。教育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教育和学前期是教育支出最多的两个阶段。学前教育市场潜力更为巨大” “再穷不能穷教育”观念趋向理性化 60%以上家庭认为教育消费支出应量力而行。 “择校费”仍然以不同的收费形式存在,并在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交纳“择校费”是 家庭必须承担的代价,是家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40%的被访者表示曾交纳过择校费,在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 50%以上的家庭认为,交纳“择校费”是家庭必须承担的代价,是家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30%的家庭认为,学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不让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大。 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家庭教育消费应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行发展”的原则进行投资。 在本次调研中,43.7%的家庭重点关注孩子在应试科目的学习并兼顾适当考虑孩子的兴趣培养;有超过一半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或将素质培养与应试教育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调查显示,各种兴趣特长的培训班已经成为家长支出最多的项目,有71.4%的家长曾经为孩子支出过 相关费用。 中小学辅导教育成为最受关注的教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据调查,73%的小学生和62%的初中生家长关注孩子课外辅导/兴趣培训。 46.6%的家庭,在课外教育科目的选择上,“妈妈说了算”,但大多数家庭还是会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孩子自主选择性增高。 家庭中女性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这反映在选择培训学校时,有将近一半的家庭由妻子决定,占到46.6%的比例;但大多数家庭也会给孩子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超过3/1的家庭都是 孩子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超过3成以上的大学生家庭已有出国留学的计划,出国留学的消费观念意识强劲。近10%的中学生家庭,有安排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出国留学向低龄化发展。 有大学生的家庭,出国留学打算的家庭为27.5%,正准备出国留学相关手续的人为3.5%; 8.3%的家长其孩子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手续或者已经出国留学;近10%的中学生家庭,有安排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 出国留学向低龄化发展。

2016年家庭教育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专业的家庭教育信息服务商 3 1、专业的家庭教育信息服务商3 2、立足广东,向全国拓展4 3、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毛利率保持高位6 二、快速增长的家庭教育信息服务行业 6 1、公司业务归属家庭教育信息服务行业6 2、国家政策重点支持8 3、受益于用户增长与家庭教育支出提升9 4、预计行业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市场集中度提高10 三、教育信息化领先者10 1、立足广东拓展全国,份额领先11 2、与运营商深入合作,可持续发展的T模式战略11 3、布局互联网教育,前景看好11 四、盈利预测及主要风险12 1、盈利预测12

2、主要风险12 一、专业的家庭教育信息服务商 1、专业的家庭教育信息服务商 全通教育是家庭教育信息服务领域专业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厂商。公司主营业务是综合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手段,采用与基础运营商合作发展的模式,构建信息化系统平台,为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学生家长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沟通互动服务,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间的良性配合,满足家长对于关心子女健康成长、提升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同时在统一业务体系下,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学习资源等产品。

公司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系统开发运维、业务推广运营、阅读信息服务、家庭教育网站服务四大类,通过“系统开发+业务运营+内容提供”全业务一体化的运营,构建“海量用户+服务叠加”的商业模式。 其中,系统开发运维业务为业务推广运营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公司快速响应新业务开发需求和系统优化,提高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业务推广运营的深度开展,可帮助公司系统开发团队及时掌握用户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家校互动系统,提升公司在系统开发运维业务领域的竞争力;阅读信息服务和家庭教育网站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2、立足广东,向全国拓展 公司的家校互动信息服务业务以广东为根据地开展,并且立足广东向全国拓展,截至2013年11月末已覆盖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云南、浙江、福建、贵州9省区。 广东是公司的优势地区,近年来收入占比超过60%。但随公司业务的全国拓展,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3、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毛利率保持高位

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家庭消费情况

一、单身阶段。 没有经济负担,有一定收入,购买力强,多用于娱乐。 消费特点总结:这个时候,一般处于青壮年时期,有一定收入,可以自食其力,不会考虑储蓄,基本上是只要喜欢的就会去购买,跟风、攀比、时尚、快乐是他们的消费特点。同时作为有经济收入的子女,也会花钱来孝敬父母,但消费并不很大。二、新婚阶段。 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负担不重,甚至还可能得到父母的资助,家庭保险,家庭储蓄等问题需要解决。 消费特点总结:这个时期虽然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但是也会为以后考虑,做相关的预测,消费基本处于理性消费,会比较实际,不会冲动,偶尔会买些奢侈品,但更多的落脚是生活方面的消费。而且,此时双方的父母开始依赖于儿女了,儿女为父母的消费主要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费。 三、满巢阶段。 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所有子女独立离开父母,此阶段家庭开支主要用于子女。 消费特点总结:这个阶段的消费主要用于子女抚养方面的消费,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费,子女的教育消费等,此时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消费比较多,消费量比较大,是经济负担最重的时期。消费非常理性,精打细算。不奢侈、不浪费。 四、空巢阶段。

子女离开父母,夫妻二人的有一个黄金季节。 消费特点总结:子女离开父母这个阶段,虽然子女并没有直接花父母的钱,但是父母还会间接地去为子女消费,会给子女的孩子消费,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接收到儿女的馈赠,是经济负担减少很多,而且父母基本处于“知天命”阶段,用于自己的消费会很少了,父母面临退休的境地,可能会将储蓄买些养老保险,来安度晚年。可能等多的还是依靠儿女来养老。 五、解体阶段。 夫妻中有一人过世。 消费特点总结:这个时候基本处于耄耋之年,几乎没有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尽可能的不花钱。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光里把尽可能多的钱留给儿女继承。这符合中国的文化特点。可能还会有找一个老伴,这会在消费方面有所增加,但不会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