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材参考模板

中医内科学教材参考模板
中医内科学教材参考模板

中医内科学教材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六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其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表现】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一般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

一般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8477-2 中医伤科学(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赵文海 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27.00 9787532384778 8458-6 诊断学基础孙颖立 戴万亨 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40.00 9787532384587 8422-8 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30.00 9787532384228 8443-8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 指导 严振国 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8.00 9787532384433 8416-7 药理学王乃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中药、成人教育 32.00 9787532384167 8473-0 生物化学金国琴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25.00 9787532384730 8475-6 内科学熊旭东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32.00 9787532384754 8419-5 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32.00 9787532384198 8474-8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 彩色) 祝彼得 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28.00 9787532384747 8479-9 中医儿科学(附光盘)汪受传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26.00 9787532384792 8453-5 病理学(全彩色)黄玉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33.00 9787532384532 8470-5 中医诊断学吴承玉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16.00 9787532384709 8480-8 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32.00 9787532384808 8915-5 医古文蒋力生中医、推拿、针灸、中西 医结合、成人教育 28.00 9787532389155 9139-4 中药药理学(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沈印君 陈长勋 中药20.00 9262-9 预防医学申杰中医各专业20.00 9260-5 药用植物学谈献和 姚振生 中药、农学(估)35.00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痹病(第351~358页) 教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讲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 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 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 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 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 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卫版)方证表解大汇总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八、肺萎-补肺生津 九(2)胸痹-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7)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痰热郁结:豁狂化痰、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2)、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淤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

总论: 一、气的生理:气的来源,一为禀受先天父母之气,称为元气,入藏于肾;其二源于后天 水谷之气,此气承脾胃之输布,充泽于五脏,而成为个脏之气。两气相合, 即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二、血的生理: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另外, 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之 说。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皮 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不赖血之营养。 各论: 感冒: 病名: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病因病机:风。 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虚体质,冬季为多,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白,脉浮紧。风热 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盛之体,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 黄涕,口渴,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⑴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⑵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汤化裁 咳嗽: 病名: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历史沿革: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病因病机: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 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 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束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体虚感冒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5.(肺气虚寒证:补气温肺,止咳化痰——温肺汤加减) 三哮证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俾加半夏汤3)痰哮:涤痰除壅、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字养亲汤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2. 缓解期 1)肺虚:补费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里热:宣肺泻热-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肝气乘脾: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6)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泄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 2)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 4)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阴养血-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张仲景国医学院临床教研室

上篇总论共2学时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共计 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以上内容共用2学时。 各论96学时 第一章肺系病证16学时 第一节感冒2学时 第二节咳嗽3学时 第三节哮病2学时 第四节喘证3学时 第五节肺痈2学时 第六节肺痨2学时 第七节肺胀2学时 第八节肺痿以自学为主 第二章心系疾病15学时 第一节心悸3学时 第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3学时 第三节不寐(附:健忘、多寐) 2学时第四节癫狂2学时 第五节痫病2学时 第六节痴呆2学时 第七节厥证1学时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17学时 第一节胃痛(附:吐酸、嘈杂)3学时第二节痞满2学时 第三节呕吐2学时 第四节噎膈(附:反胃) 以自学为主第五节呃逆以自学为主 第六节腹痛2学时 第七节泄泻3学时 第八节痢疾3学时 第九节便秘2学时 第四章肝胆病症18学时 第一节胁痛2学时 第二节黄疸(附:萎黄)2学时 第三节积聚3学时 第四节鼓胀3学时 第五节头痛3学时

第六节眩晕2学时 第七节中风3学时 第八节瘿病以自学为主 第九节疟疾以自学为主 第五章肾系病证7学时 第一节水肿3学时 第二节淋证(附:尿浊)2学时 第三节癃闭(附:关格)2学时 第四节阳痿以自学为主 第五节遗精(附:早泄)以自学为主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5学时 第一节郁证2学时 第二节血证3学时 第三节痰饮2学时 第四节消渴2学时 第五节自汗、盗汗2学时 第六节内伤发热2学时 第七节:虚劳2学时 第八节:肥胖以自学为主 第九节:癌病以自学为主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8学时 第一节痹证2学时 第二节痉证2学时 第三节痿证2学时 第四节颤证以自学为主 第五节腰痛2学时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各论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 1.讲解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为主症,并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 和。 3.讲解感冒的诊断要点,与某些温病早期的区别。 4.强调本病辨证属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5.强调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风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暑湿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6.强调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区别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解表。 7.讲解感冒的治疗禁忌,以及并发症和夹杂症的处理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一般概念。 2.掌握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3.了解咳嗽的诊查要点。 4.掌握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止咳;内伤咳嗽治疗重在扶正补虚。 5.熟悉常见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2.强调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燥热的不同,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解咳嗽的诊断要点,提示相关辨病知识。 4.强调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5.强调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证,用疏风清热,宜肺止咳法,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法,桑杏汤加减;若凉燥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法,二陈平胃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肝火犯肺证,用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法,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6.提示咳嗽治睥、治肝、治肾的整体疗法,以及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内伤忌用宣肺散邪法等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三节哮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的概念和特征。 2.熟悉哮病的发生是痰伏于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4.熟悉病理性质有虚实之不同,而实多虚少,邪实正虚。 5.掌握发时当与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的治疗原则。 6.掌握发作时区别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平时着眼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的基本辨证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哮病的概念足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2.讲解古代医家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病后而诱发。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 4.讲解哮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喘证、支饮相鉴别,提示辨病诊查知识。 5.强调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以邪实为主,一般多见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而未发时主要为肺、脾、肾三脏之亏虚。若久发正虚者,每多虚实错杂,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主次。 6.强调哮病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冷哮当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当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当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寒包热哮当解表散寒,清化痰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当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虚哮当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平喘固本汤加减。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应扶正治本。肺脾气虚者,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以六君子汤加减;肺肾两虚者,当补肺益肾,以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中医内科学总结5版教材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 1.虚热:滋阴清热,清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2.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小青龙汤 哮证剧甚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劫痰定喘 若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若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三子养新汤,另吞皂荚丸 必要时可予控涎丹。 B.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纳气者+参蛤散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 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 2 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 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用苏气降气汤 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真武汤 若出现喘脱危象(喘逆剧甚,张口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等)--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七版教材考研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完美打印版)

七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治则:解表达邪 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1. 初 期: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 散 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 可加桔梗白散,峻驱浓痰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补充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肾虚不能纳气者用参蛤散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 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内经首载病名 :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若喘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再用皱肺丸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安宫、至宝丹) 4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 5)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清代叶天士重视脾、肾,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合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2)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麻杏石甘汤) 4)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合椒目瓜蒌汤 或控涎丹 3.溢饮——外寒内饮,水寒相杂: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金匮》创立泻心汤、柏叶汤和黄土汤 《备急千金要方》首载犀角地黄汤 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1.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3.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4.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5.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笔记(自己修改版)

中医内科学笔记 肺系病证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束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体虚感冒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5.(肺气虚寒证:补气温肺,止咳化痰——温肺汤加减)哮病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俾加半夏汤3)痰哮:涤痰除壅、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字养亲汤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2. 缓解期 1)肺虚:补费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里热:宣肺泻热-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肝气乘脾: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6)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泄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 2)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 4)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阴养血-补天大造丸 肺胀 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 2)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共牛黄丸,至宝丹

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四版教材

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六君子丸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 1.虚热:滋阴清热,清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2.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小青龙汤 哮证剧甚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劫痰定喘 若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若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三子养新汤,另吞皂荚丸 必要时可予控涎丹。 B.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纳气者+参蛤散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 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七版中医内科学(完美打印版)

七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 肺系病症 ②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 ③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④《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 ⑤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①若表虚自汗,易受风邪---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助阳解表---再造散 张景岳分外感和内伤 ②《医学心悟》论病理:“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③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④肺、脾、肝、肾 ⑤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①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丹溪心法》:“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 气为急。” ②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③病因:宿痰内伏,遇感而发 ④机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补充: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①若汗出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②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①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3)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②《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③主症: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者脓血相兼 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①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①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桔梗白散,峻 驱浓痰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②《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③《证治汇补》分虚实 ④病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⑤肺,脾肾,心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服安宫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②主症:咳吐浊唾涎沫 ③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1. 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2. 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②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 ③朱丹溪滋阴降火 ④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 ⑤主症:咳嗽咳血,潮热盗汗,渐瘦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独 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趣记】(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高 兄疯蛮抢活干)【趣记】高兄将疯,抢活蛮干 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组成: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趣记】老陈复苏 薄荷6g,荆芥3g,桑皮9g,银花18g,酒黄芩12g,石膏12g,酒大黄6g,赤芍9g,牡丹皮6g 方歌: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双解汤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 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主要取其发汗、平喘 力著之义。 园前臣敬接)/(陈耿百草苑借钱(陈皮桔梗百部甘草紫苑荆芥白前)) 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沙子梨母香桑仁)寓意:(傻子离母想伤人) 杏苏,枳枣姜草橘桔前)寓意:(夏苓姓苏,只找姜草菊借钱) 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橘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甘草 (炙)(3克)三十两生姜大枣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煎,去姜枣,食前) 芥苏莱菔共煎尝;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六君子丸: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加生姜、大枣 杏苏二陈丸:半夏(姜制)、紫苏叶、陈皮、前胡、杏仁、桔梗、茯苓、炙甘草 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30g 蛤壳300g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中医内科学歌诀(课本对应完整版)

肺系病 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咳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哮证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邪实正虚辨标本,冷哮青龙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风痰三子把功建,寒包热哮也常见,小青龙加石膏全,缓解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六君健脾又补肺,生脉金水肺肾安。 喘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是急症,参附汤送黑锡丹。 肺痈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肺痨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肺胀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养亲汤,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肺肾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肺痿 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心系病 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胸痹 胸痹阴阳气血虚,阴寒痰浊并血瘀,血府逐瘀治瘀阻,柴胡疏肝气滞祛,痰壅栝蒌半夏汤,寒凝当归四逆施,生脉养营气阴虚,天王炙草心阴虚,心肾阳虚面晄白,参附右归从本议。 真心痛 真心痛是胸痹甚,胸后剧痛命垂危,保元血府祛瘀血,寒凝当归四逆齐。正虚阳脱病情重,四逆人参来救急。 不寐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六味合交泰,心胆气虚安神志,共合酸枣疾病去。 多寐(困倦) 湿困脾弱多贪睡,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另有瘀血阻脉络,通窍活血把功显。 健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