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新版)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新版)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新

版)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笔者一直在从事桥梁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在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现影响桥梁使用安全性、耐久性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原因涉及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具体细节的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没有结合桥梁所在地区的材料实际供应情况。在乡镇,优质的砂石子材料一般不多,如果设计高强度混凝土(如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设计为C50),将可能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乡镇地区,桥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为妥。而在市区,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或C50均可,因市区一般都有商品混凝土基地,砂石材料供应质量有保障。

设计人员对乡镇地区洪水位了解不详,经常导致设计时桩基系梁位置较低,施工困难,造成系梁结构质量不易保证。监理单位应该协调设计单位,适当提高系梁标高。

构造设计存在漏洞。典型问题是伸缩缝处仅设普通橡胶支座。应改为橡胶活动支座,否则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伸缩缝处易拉裂,普通橡胶支座变形,极大地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监理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建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支座变更。

桥面没有设计整体钢筋网,没有考虑汽车超载问题。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汽车超载营运,会对桥梁结构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了交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外,设计时也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伸缩缝处空心梁预埋数量不足,监理及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做好复查工作。桩基主筋保护层与建筑制图不一致,施工及监理单位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否则桩基主盘保护层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二、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在大跨度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造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

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带来了经济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安全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根本因素是来自构造设计上的缺陷。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安全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来改善桥梁耐久安全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因此,需要努力将耐久安全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三、结构的疲劳损伤问题

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

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疲劳损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由钢结构疲劳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来,疲劳损伤的研究已进入混凝土结构,但对于使用期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还需加强。

对疲劳损伤的研究不应仅对整个结构而言,还应该重视某些关键部位的局部疲劳失效问题。

四、桥梁的超载问题

桥梁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实际车流量超过设计流量;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

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例如,混凝

桥梁的检测方法详细讲解

桥梁检查及检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桥梁的技术状况及缺陷和损伤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弄清出现缺陷和损伤的主要原因,以便能分析评价既存缺陷和损伤对桥梁质量和使用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为桥梁维修和加固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和依据。因此,桥梁检查是进行桥梁养护、维修与加固的先导工作,是决定维修与加固方案可行和正确与否的可靠保证。按照检查的范围、深度、方式和检查结果的用途等的不同,桥梁检查归纳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由公路管理机构和具有一定检查经验并受过专门桥梁检查培训及熟悉桥梁设计、施工等方面知识的检查工程师,按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及附属结构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提交检查成果文件,提出养护建议,如有特殊检查需求,则限制交通进行特殊检查。 1桥梁外观检查方法与要点

外观检查包括桥梁总体性与局部构造几何尺寸的量测、结构病害的检查与量测 等,不同桥型在检查方面各有侧重点。一般来说,从总体上可将桥梁分为三部分: (1)上部结构,在梁式桥中主要指主梁; (2)下部结构,一般包括基础与承台、拱圈拱顶裂缝、墩的位移、桩以及桥台等; (3)附属结构一般应着重检查桥面铺装、伸缩缝、栏杆等,其它的还有梁桥 部分检查端部的斜裂缝与跨中部位的裂缝、挠度等检查要点。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类型,主要是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锈蚀状况测试)与混凝土(碳化深度、强度等级与耐久性有关的含碱量和氯离子含量);对于材料检测类型,则主要是检查桥梁结构材料的无损或微损检测,这也是当前的重点研究领域;结构资料则主要是掌握桥梁的原施工工艺、结构设计以及桥梁的结构维修养护历史等过程,从而根据相关规范作为标准分析桥梁质量状况。此外,为了提高检查效率, 可采购用于桥面检测的先进高新技术仪器,如激光雷达,就是用来测量整桥;双频带红外线自动温度成像系统,可用来检测桥面;探地雷达成像系统,可用来检测桥面板等。 2荷载试验法

2021版桥梁结构安全性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版桥梁结构安全性设计若 干问题的思考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52

2021版桥梁结构安全性设计若干问题的思 考 笔者一直在从事桥梁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在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现影响桥梁使用安全性、耐久性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原因涉及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具体细节的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没有结合桥梁所在地区的材料实际供应情况。在乡镇,优质的砂石子材料一般不多,如果设计高强度混凝土(如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设计为C50),将可能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乡镇地区,桥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为妥。而在市区,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或C50均可,因市区一般都有商品

混凝土基地,砂石材料供应质量有保障。 设计人员对乡镇地区洪水位了解不详,经常导致设计时桩基系梁位置较低,施工困难,造成系梁结构质量不易保证。监理单位应该协调设计单位,适当提高系梁标高。 构造设计存在漏洞。典型问题是伸缩缝处仅设普通橡胶支座。应改为橡胶活动支座,否则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伸缩缝处易拉裂,普通橡胶支座变形,极大地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监理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建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支座变更。 桥面没有设计整体钢筋网,没有考虑汽车超载问题。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汽车超载营运,会对桥梁结构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了交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外,设计时也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伸缩缝处空心梁预埋数量不足,监理及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做好复查工作。桩基主筋保护层与建筑制图不一致,施工及监理单位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否则桩基主盘保护层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二、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无水印版)

附件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 3.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3 风险等级的确定 (6) 4 评估方法 (7) 4.1 风险源的评估方法 (7) 4.2 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 (8) 4.3 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 (9) 4.4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9) 5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与要求 (10) 5.1 评估程序 (10) 5.2 评估小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10) 5.3 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11) 6 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安全风险应对 (13) 6.3 风险管理 (13) 7 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评估流程 (15) 7.3 风险源 (17) 7.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18) 7.5 风险控制 (20) 8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2) I

8.1 一般规定 (22) 8.2 评估流程 (22) 8.3 风险评估 (24) 9 隧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评估流程 (25) 9.3 风险源 (27) 9.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28) 9.5 评估方法 (34) 9.6 风险评估 (34) 9.7 风险控制 (35) 10 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37) 10.1 一般规定 (37) 10.2 评估流程 (37) 10.3 风险评估 (39) 附录A 表格 (40) 附录B 专家调查法 (43) 附录C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量化方法 (45) 附录D 评估报告格式 (48) II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021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2021版) 国内现行规范对桥梁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些要求基本上包含了人们关心的所有重要问题。 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

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

浅析桥梁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浅析桥梁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摘要:对桥梁检测方法和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上塘路高架桥工程健康检测为背景,通过对既有结构状态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对未来桥梁检测提出几点建议,为桥梁的优先加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桥梁检测;结构状态;优先加固 abstract: the test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y bridg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bove pond road viaduct project health detection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both structure of state and th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for bridge test future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the priority for the bridge reinforcement to provide the basis. keywords: bridge detection; structure state; priority rei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桥梁是联系城市和地区的纽带与喉咙,直接左右着公路的生命,因此,必须确保其工程质量,始终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么众多的桥梁,在主体结构建成后有无隐患?在通车运行前桥梁的状态如何?在运行中的状态如何?有没有运行隐患?如果有,是否严重到影响桥梁使用?应当重点防护或修复的部位在那里?已经使用多年的桥梁还有多少年限,由于种种原因需要立即知道桥梁当前的状态是否还适宜通行使用?能否通过重载车辆、或超过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措施(最 新版)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工程概况 我部施工的桥梁共有6座,即xx大桥、xx中桥、xx立交主线桥、秀山互通A匝道桥和两座车行天桥。其中xx大桥和xx桥的梁为预制,其它桥梁的梁为现浇。本运梁、存梁、架梁安全措施适用于xx大桥和xx桥。 二、运梁、存梁、架梁具体方案 起梁、移梁、拖梁、存梁均采用卷扬机和滑轮组牵引,梁的架设安装采用拔杆吊装(又称“双钩吊鱼法”)方案。 三、安全保证措施 1、一般安全要求 ⑴、起梁、移梁、拖梁、存梁、架梁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进行全过程监督; ⑵、起梁、移梁、拖梁、存梁、架梁时应有统-的指挥信号,信号

应鲜明准确,操作人员听从指挥; 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不允许穿不防滑的鞋子,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携带好工具袋,安全带不得挂在主索、扣索、缆风绳等上面; ⑷、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并设立明显禁区。架梁时地面操作人员不得在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⑸、遇有六级以上大风,下雨、夜间无充分照明设备时,不得进行起梁、移梁、拖梁、存梁、架梁等作业; ⑹、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防止钢丝绳与电焊线接触和接近电缆线,以免发生事故,平时注意滑车和钢丝绳的加油保养; ⑺、在高空作业时要平稳摆放工具,防止高空中物体下落伤人。 2、起梁、移梁、拖梁、存梁、架梁安全要求 ⑴、正式作业前应经吊载试运行后方可正式作业; ⑵、正式作业前应检查相关机具设备,检查吊具卡环的螺丝是否拧紧,检查各种设备、工具的性能完好程度,各种工具、绞车绳索不能有损伤。 ⑶、梁在移位或临时堆放时,其搁置的支承点应在支座中心线附近,而且其所在地面也应平整坚实;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 笔者一直在从事桥梁施工的安全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桥梁使用安全性、耐久性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原因涉及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具体细节的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没有结合桥梁所在地区的材料实际供应情况。在乡镇,优质的砂石子材料一般不多,如果设计高强度混凝土(如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设计为C50),将可能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乡镇地区,桥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为妥。而在市区,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或C50均可,因市区一般都有商品混凝土基地,砂石材料供应质量有保障。 设计人员对乡镇地区洪水位了解不详,经常导致设计时桩基系梁位置较低,施工困难,造成系梁结构质量不易保证。监理单位应该协调设计单位,适当提高系梁标高。 构造设计存在漏洞。典型问题是伸缩缝处仅设普通橡胶支座。应改为橡胶活动支座,否则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伸缩缝处易拉裂,普通橡胶支座变形,极大地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监理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建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支座变更。 桥面没有设计整体钢筋网,没有考虑汽车超载问题。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汽车超载营运,会对桥梁结构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了交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外,设计时也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伸缩缝处空心梁预埋数量不足,监理及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做好复查工作。桩基主筋保护层与建筑制图不一致,施工及监理单位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否则桩基主盘保护层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二、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在大跨度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造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带来了经济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安全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根本因素是来自构造设计上的缺陷。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安全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来改善桥梁耐久安全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因此,需要努力将耐久安全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_张宇峰

文章编号:0451-0712(2005)12-0022-05 中图分类号:U447 文献标识码:B 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 安全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宇峰1,徐 宏1,倪一清2 (1.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南京市 210017; 2.香港理工大学 中国香港) 摘 要: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估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在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价系统研究与设计中所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健康监测系统的目标、意义、主要内容、设计准则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桥梁;健康监测;损伤识别;安全评价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有害物质的侵蚀,车辆、风、地震、疲劳、人为因素等作用,以及材料自身性能的不断退化,导致结构各部分在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这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修,轻则影响行车安全和缩短桥梁使用寿命,重则导致桥梁突然破坏和倒塌。因此,为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加强对桥梁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从而实施合理的养护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传统上,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评估是通过人工目测检查或借助于便携式仪器测量得到的信息进行的。但人工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美国联邦公路委员会的最近调查表明,由人工目测检查做出的评估结果有56%是不恰当的。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有诸多检查盲点;(2)主观性强,难于量化;(3)缺少整体性;(4)影响正常交通运行;(5)周期长,实时性差。 收稿日期:2005-06-02 A Study on Shear Lag Effect for Continuously Curved RC Box Girders HU Zhao-tong1,LIU Yun-xin1,2,CAI Jian-ming3 (1.Institute of High w ay,Chang'an University,Xi'an710064,China; 2.China Zhongtie M ajor Bridge Reconnais 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W uhan430050,China; 3.Quzhou Commu nication s Design Co.Ltd.,Quz hou324002,Chin a) Abstract:T he finite element m 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hear lag effect of continuously cur ved RC box g irders.The affecting factors include:cur vature radius,ratio of height to w idth,distance of w ebs,bearing offsetting of single-pedestal pier,number s of cro ss boards and forms of beam section.Based on the load testing in a real bridg e,the deflectio n,strain,stress and shear lag co efficients are calculated. The r ules of shear lag co efficients changing w ith the affecting factor are summ ar ized.It is proved that cur-vature radius is the m ost im po rtant affecting factor and the sug gestions on diminishing the shear lag effect in desig n are made. Key words:continuously curved box girder;shear lag effect;curvatur e radius  公路 2005年12月 第12期 HIG HW A Y Dec.2005 N o.12

桥梁设计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研究

桥梁设计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3T17:30:34.8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李勇[导读] 所以为实现桥梁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加强设计环节中对于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性能的考虑。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工程也逐渐增多,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就当前的桥梁建设工程来说,依旧在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造成极大的工程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会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而造成这些性能欠缺的主要原因则往往是由于设计环节的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所以为实现桥梁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加强设计环节中对于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性能的考虑。关键词:桥梁设计;安全性;耐久性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桥梁建筑施工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都兴建了举世瞩目的高水平桥梁工程,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大方向上我国桥梁建设事业发展的欣欣向荣,但是在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已经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在有些情况下,产生这些问题的最初源头发生在桥梁最初的设计环节,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在桥梁设计过程中提高对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桥梁工程的总体质量。 1、桥梁的安全与耐久性能的技术评估 就当前的桥梁工程建设来说,安全与耐久性能都存在一定的缺少,不能达到专业的评估指标。在对桥梁进行技术评估工作时,要避免在出现桥梁问题时才进行桥梁评估。为准确地对桥梁的安全与耐久性能进行评估,工程单位应当合理利用专业的数据评估制度。随着我国对桥梁建设工程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相关部门对于不同年代的桥梁都进行了科学的检测标准的设定,为相关的检测人员判断桥梁的安全与耐久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果检测出难以达到规定的安全性能的桥梁,则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警示牌的设立。 2、我国桥梁工程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只是片面地重视桥梁结构的承重设计,过分的注重桥梁的极限状态,对桥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缺乏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桥梁的寿命周期是其建设的主要标准,也是桥梁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而耐用性方面的缺失使桥梁结构设计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桥梁结构设计是桥梁建设的基础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科学、完善的结构设计,其桥梁的整体工程质量也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周期,严重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并且如果桥梁的耐用性较差,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痕、坑洼等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桥梁维护的成本。 3、导致桥梁工程出现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原因 对于桥梁建设来说,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判断较为简单,但是桥梁的耐久性却不是依靠观察就能得出结论的。通常来说,桥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很难透过表面对其内部变化进行观察与判断的。但是某些导致桥梁出现损坏或塌陷现象的原因,往往就是这些不体现于表面而具有致命性的变化。一般来说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桥梁结构施工过程质量不达标,监督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桥梁安全事故多发,桥梁建设质量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桥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因为在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和问题。因此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进行把控,使其符合桥梁设计标准的要求,其安全性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将会大大的降低。同时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还受施工原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影响。 3.2施工建设阶段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如果在桥梁建设竣工的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安全问题,则极有可能就是由于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对于桥梁建设来说,其由于本身的工程特性往往会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承载强度过关,这就要求建筑材料选用抗压性能好且重量较轻的材料来开展施工。尤其是桥梁建筑中应用广泛的钢筋与混凝土结构的建设,一定要严格对材料的配比用量进行严格要求,保证桥梁的受力均衡。此外,为避免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造成建设材料的损坏,在施工进行中还应当加强对材料的安排和保护。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桥梁建设中,设计人员并没有根据桥梁所处的实际环境进行建设材料的选择,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与气候的影响下,极有可能会造成桥梁的耐久度降低。同时还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采买,使用低质材料来进行代替。这样直接导致了桥梁建筑的质量问题,造成其安全与耐久性能的下降。 3.3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 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耐久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不少桥梁、虽然满足了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为耐久性出了问题影响结构安全。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 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都会对结构体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4、针对上述原因今后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4.1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化工安全评价综述

安全评价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引言 安全评价工作日见重要,广泛开展安全评价势在必行。安全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或者风险评价。安全评价即按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危险因素以及损失、伤害程度进行评价。安全评价工作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或是日常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之间也不样。安全评价工作从三方面入手,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及损失程度入手,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并以所设定的危险指数、级别或者概率,对评估对象危险性作量化处理,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安全评价工作责任大,确实如是此,而且做好安全评价,不仅仅有理论基础就可以,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化工生产特点 当今世界,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工业产品。化学工业与农业、纺织、轻工、建筑和国防等工业都有密切联系,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化工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化工生产涉及的危险品多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满足了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使用中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 ( )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严格 现代化工广泛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条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 )生产规模大型化 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 1) 设计验证,确保 桥梁安全;2) 及时发现桥梁损伤;3) 为桥梁维护管理提供技术依 据;4) 辅助桥梁日常交通管理 尽管( 截止到2006年) 我们国家现有桥梁已经达到了50万 余座,但是有些地方的桥梁管理者对现有桥梁的管理仍然是被 动式的,也就是当桥梁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才对桥梁进行维护 ( 检测和加固) 这种被动式的管理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桥梁安全 事故的频繁发生 结构检测与健康监测概况工程结构一般会受到两种损伤一突发性损伤和累积性损伤。突发性损伤由突发事件引起,使损伤在短期内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值;累积损伤则有缓慢积累的性质,达一定程度会引起破坏影响安全和使用。健康检测能够在突发性损伤发生时及时做出判断和警报,以便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发生进一步的破坏和引发其它事故。对于累积损伤,能够定期对损伤的状态做出描述,以便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二、桥梁健康监测意义(一)监控与评估。桥梁健康检测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工程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此,监测系统通常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①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②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③结构构件耐久性;④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等。(二)设计验证。由于大型桥梁的力学和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大桥设计阶段安全掌握和预测其力学特性和行为特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过桥梁健康检测所获得的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来检验大桥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假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模型有验证作用,而且有益于新的设计理论的形成。(三)研究与发展。桥梁健康监测带来的将不仅是监测系统和某种特定桥梁设计的反思,它还可能并成为桥梁研究的现场实验室。由于运营中的桥梁结构及其环境所获得信息不仅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调查的补充,而且可以提供有关结构行为与环境规律的最真实的信息。三、健康监测系统(一)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传感系统。由传感器、二次仪表及高可靠性的工控机等部分组成。 2、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实现多种信息源、不同物理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并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对数据进行分解、变换以获取所需要的参数,以一定的形式存储起来。 3、通信系统。将处理过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4、监控中心。利用可实现诊断功能的各种软硬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诊断,包括结构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伤位置、损伤程度等。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信号,经过采集与处理曲通信系统传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对结构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估。若结构出现异常行为,则由监控中心发出预警信号,并对检测出来的损伤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同时提供维修建议。(二)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是由测试的信号来

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

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 摘要近年来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论述了桥梁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桥梁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趋势,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促进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 1 引言 国内现行规范对桥梁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些要求基本上包含了人们关心的所有重要问题。 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

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桥梁具有哪种程度的耐久性)。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考虑结构建设、使用、维护等整个周期的费用)的要求。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各地纷纷建造大规模的桥梁(特别是大跨径桥梁和立交桥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桥梁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桥梁做为建桥所在地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其工程寿命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不少桥梁倒塌事故,很多是属于非正常设计和非正常施工造成的,其中包含着工程建设出现的腐败现象(如重庆綦江虹桥倒塌事故),亟需加强法治,严格执行基建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国外专家曾说过:“规范的超载系数,绝不可能达到足以防备设计可能的大错误,但是许许多多的中小错误都可以用规范的超载系数来防备。”“规范是分析、设计和偏于安全的思路的结合。”桥梁结构的安全度与耐久性是一对孪生兄弟,需慎重研究,统筹考虑。近些年我们面临的情况是:

机械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机械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评价依据1 1.1.1法律、法规和规章1 1.1.2主要标准、规范2 1.1.3 其他资料4 1.1.4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5 1.1.5 评价范围、内容5 1.1.6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6 1.2 项目概况6 1.2.1 建设单位概况6 1.2.2 建设项目概况7 1.2.3 项目总图与平面布置11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7 2.1主要有害物质固有危险有害性辨识17 2.1.1 危险物料的成分与危害17 2.2.2 油漆、稀释剂主要理化特性18 2.2.3天然气理化特性36 2.2.4 压缩空气理化特性54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55 2.3 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56 2.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56 2.3.2 本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57 2.3.3 物体打击及原因分析59 2.3.4 机械伤害及原因分析59 2.3.5 起重伤害及原因分析60 2.3.6 触电危害及事故树分析61 2.3.7 火灾及爆炸事故树分析65 2.3.8 空压机(物理)爆炸的原因分析70 2.3.9 中毒危害原因分析70 2.3.10 噪声危害及原因分析71 2.3.11 其他危害72 第三章评价单元划与评价方法73 3.1 评价方法的介绍73 3.2 评价单元的划分75 第四章定性、定量评价76 4.1 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评价单元76 4.1.1 概述76 4.1.2 总平面布置及常规防护评价单元安全评价77 4.1.3 安全评价小结85 4.2 抛丸清理单元安全评价86 4.2.1 概述86

4.2.2 抛丸清理单元安全检查表评价86 4.2.3 安全评价小结88 4.3工件上下、输送评价单元安全评价88 4.3.1 概述88 4.3.2 工件上下、输送单元安全评价88 4.3.3 安全评价小结90 4.4 调漆、喷涂、烘干评价单元安全评价91 4.4.1 概述91 4.4.1 调漆、喷漆、烘干单元安全评价91 4.4.3 安全评价结论93 4.5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93 4.5.1 概述93 4.5.2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安全评价94 4.5.3 安全评价结论100 4.6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100 4.7 有毒作业危害安全评价102 4.8 噪声作业危害评价103 4.9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104 第五章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06 5.1 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106 5.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06 5.3 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108 5.4 物体打击对策措施109 5.5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09 5.6 电气事故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110 5.7 特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112 5.8 噪声危害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116 5.9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116 5.10 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117 第六章建设项目评价结论119 6.1 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19 6.2 应重视的重要对策措施119 6.3 安全预评价结论120 附件12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编号:SM-ZD-83775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1.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

桥梁结构检测与鉴定

桥梁结构检测与鉴定 学号: 姓名: 专业: 2014年12月19日

桥梁结构检测与鉴定 一、桥梁结果检测与鉴定概述 1.1 我国公路桥梁现状 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9 万座,其中混凝土结构桥梁占90%以上,已成为世界在用桥梁的大国。但随时间的增长,桥梁耐久性、安全性降低,我国公路路网有3万余座危桥急需加固改造,桥梁维修加固与养护管理面临诸多的世界性难题,是国内外桥梁界研究的热点。而在我国公路桥梁中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的县乡公路上,设计荷载标准大多为汽—13、拖—60 或汽—15、挂—80,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桥梁的荷载标准仅为汽—10, 履带—50,甚至低于汽车—10 级。桥梁长期在自然环境(大气腐蚀、温度、湿度变化) 和使用环境(荷载作用与频率的增加、材料与结构的疲劳)的作用下,总会逐渐产生损坏现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国早期建造的桥梁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桥梁现已运营20~40 年,大多混凝土桥梁将步入老化期,这些桥梁处于一种带病、超负荷工作状态。桥梁承载能力低、通行能力差是我国公路路网通行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对桥梁实际状态做出评估,确切评定其承载能力,以便采用科学合理的经济适用方法进行加固、加宽等的技术改造,改善其适应度,提高公路路网通行能力,这是我国公路管养部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一大紧迫任务。 1.2 保证桥梁运营安全的对策开展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是保证桥梁安全服役,保证路网畅通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在这一技术领域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技术内容围绕:1、桥梁状况与使用功能评价;2、耐久性状况与承载能力评定;3、维修加固;4、试验检测技术及其关键设备 二、桥梁检测工作程序及项目目前桥梁养护管理制度下,我国桥梁检查的分类按照检查的范围、深度、方式和检查结果的用途等的不同,大致可归纳为下列三类:1、经常检查(巡视检查、日常检查);2、定期检查;3、特殊检查。

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综述(一)

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综述(一) 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结构可靠性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使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桥梁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现状、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度综述对于结构可靠性这一学科,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基于概率论的随机可靠性到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可靠性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非概率可靠性,使得这一理论日臻丰富和完善,并深入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就广泛采用“可靠性”这一概念来定性评价产品的质量。这种靠人们经验评定其产品可靠、比较可靠、不可靠,没有一个量的标准来衡量。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一书中,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不应超过10-5次3h,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1];二战后期,德国的火箭专家R.Lusser首次对产品的可靠性作出了定量表达。他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各个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从而算得V-Ⅱ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2];194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室开始对真空管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战期间,军用电子设备的大量失效使美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于是引起了美国军方对可靠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率先对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于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简称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ectronicEquipment)。该组织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报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产品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该报告被公认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献。1965年,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TC-56,协调了各国间可靠性术语和定义、可靠性的数据测定方法、数据表示方法等。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可靠性的研究已经从电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业部门扩展到电机与电力系统、机械设备、动力、土木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3]。结构可靠性理论的产生,是以20世纪初期把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学应用于结构安全度分析为标志,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初期,只有少数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191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卡钦奇就是提出用统计数学的方法研究荷载及材料强度问题;1926年德国的迈耶提出了基于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设计方法,这是最早提出应用概率理论进行结构安全度分析的学者之一。1926~1929年,前苏联的哈奇诺夫和马耶罗夫制定了概率设计的方法,但当时方法不够严格,因此,未付诸实施。1935年斯特列律茨基,1947年尔然尼钦和苏拉等人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结构安全度的研究逐渐开始进入了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弗罗伊登彻尔差不多和尔然尼钦等人同时开展了结构可靠性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度的基本问题首次得到工程界的赞同和接受。1947年他发表了“结构安全度”4]一文,奠定了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基础。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的主要时期。现在所说的经典结构可靠性理论概念大致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随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经典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基于概率论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被工程界所接受。但在这一时期,结构可靠性理论还未能马上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其原因如下5]:1.传统的确定性结构设计方法当时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认为没必要改变已用的结构设计方法,而且,结构的失效很少发生,即使发生结构失效,绝大数是由于人为差错造成的,并非结构设计方法问题。2.基于概率理论的结构设计方法似乎比传统的确定性结构设计方法麻烦,涉及到当时比较难处理的统计数学问题。3.当时有用的统计数据极少,不足以定义重要的荷载、强度的尾部分布。除上述妨碍结构可靠性理论应用的原因外,当时结构可靠性理论本身也面临两大难题:(1)结构可靠性理论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不足以完全准确地反映应用情况,即模型误差是未知的。(2)即使是对一个简单的结构,其失效模式可能多到难以计数,更不用说进行可靠度分析。因此,二十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