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数量性状实验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

周四下午生物技术一班彭静立07307338

一、实验目的

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膜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

状遗传的特点。

2.学习估算遗传率(heritability)。

二、实验原理

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

(quantitative character)。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

三、实验材料

四、仪器和试剂

仪器:解剖镜,毛笔,白瓷板

试剂:乙醚(麻醉用),酒精(处死用)

五、实验步骤

1.每个人适度麻醉♀、♂果蝇各一只(必须是处女蝇),在40倍显微镜下计算小

刚毛,♂的计算倒数第一、第二腹板上的小刚毛数,♀的计算倒数第二、第三

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将蝇装入小指管里,贴上标签(标明性别、两腹板小刚毛

合计数目)。

2.做好记录,把刚毛数填到全班统一的表上,选出小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

果蝇各2只。

3.把小刚毛数最多的2只♀和2只♂(冠、亚军),冠军♀、♂装一管,亚军♀、

♂装另一管,共2管;小刚毛数最少的1♀和1♂配成一管,次少的♀、♂配成

另一管,配好后,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两周。(冠军不育时,用亚军)

4.把所有冠军后代成虫倒出试管中进行麻醉并观察小刚毛数,统计和估算遗传率。

六、实验结果

刚毛数向多的方向选择简称H,向少的方向选择简称L,下同。

统计方法:

①用分组数据统计频数(用excel软件的frequency函数),并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②用平滑曲线将频数分布数据连接起来,与标准正态曲线对比

③用excel的normdist函数拟合出正态分布数据表并作图

④分别比较两种性别中,亲本和H,L的正态分布曲线,定性分析数量遗传性状的

定向改变

⑤利用课本记忆实验书上的内容计算遗传力等指标数据。

1.亲代雌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1亲代♀频数与正态分布表

Figure 1

对比频数散点图与正态分布图,可以看出这亲本♀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图的中轴处位于33~35之间。即这个区域之间分布较多。

2.亲代雄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2亲代♂频数与正态分布表

Figure 3

散点图有两个峰,与标准的整台分布不是十分相符。应该是样本量太小造成的。

3. 子代H 雌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3子代H ♀频数与正态分布表

45~47

0.12%

Figure 5

Figure 6

频数散点图与正态分布图基本符合。

4.子代H雄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2亲代♂频数与正态分布表

Figure 7

5. 子代L 雌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5子代H ♀频数与正态分布表

45~47

1

0.60%

Figure 9

Figure 10

6.子代L雄性果蝇刚毛数

Table 6子代H♀频数与正态Array

分布表

8.亲本和H,L♀果蝇刚毛数正态分布比较

Figure 11

亲本和H,L♀果蝇刚毛数正态分布比较

Figure 12

对于♀果蝇,结果比较理想。高方向选择的的曲线H,明显向右边偏移,而地方向选择的曲线L向左边偏移。

而与♂果蝇,高方向选择的结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低方向选择却出现了微向右偏移的反常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个体的样本量比较少导致估计总体的时候不准确

9. 分别计算亲代、子代高方向选择,子代地方想选择的平均值和方差,如下表

高方向选择的加权平均:H

——

=32.92 低反向选择的加权平均:L ___=

=30.51

两个选择系统的平均值之差(H-L )是遗传获得量

的两倍。因此

H ___-L ___

=1.21

V _____

p =(15.15+12.12+36.23+15.64+10.44+25.27)/6=19.14

σ

p=

=4.37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4、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浙江校级模拟)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2.(2014?嘉定区一模)请指出下列哪一项不是数量性状() A.人的高矮B.奶牛的泌乳量 C.玉米的穗长D.成熟豌豆的株高 3.(2014秋?莆田校级期末)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B.狗的长毛与卷毛 C.鸡的光腿与毛腿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4.(2012秋?新泰市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毛色有白色与黑色B.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 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D.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5.(2010?黄浦区一模)下列属于数量性状的是() A.人的耳垂有无B.人的头发长短 C.人的ABO型血型D.人的肤色深浅 6.(2001?上海)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7.(1995?上海)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8.(2012春?江阴市校级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2013秋?文登市期末)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10.(2014春?新疆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11.(2012秋?兰州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12.(2013春?越秀区期末)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之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13.(2013秋?和平区期末)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B.人的黑发和卷发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陈朱媛呼波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4.连锁与交换定律 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论文

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 王伊丹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技术与应用基地班广州 510275) 【摘要】通过果蝇眼色的实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并正确认识伴性遗传正反交的差别。采用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进行正反交杂交,收集F1,F2代果蝇并统计总数及雌雄个体中眼色各性状数量。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眼色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伴性遗传;正反交;眼色;性别 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它在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建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很多生物中都有性染色体,果蝇也不例外,其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为异配性别;雌性为XX,是同配性别。通过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可以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密切关系,因此知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正反交的区别。本文通过对黑腹果蝇野生型红色复眼与突变型白色复眼个体进行杂交,通过F1,F2 代的数目及性状利用卡方检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由我院提供。 1.2实验用培养基 本次实验采用麦麸,玉米粉培养基。配制方法:①将琼脂,红糖加入水中煮沸至完全溶解;②用少量水把麦麸,玉米粉调至糊状,倾入①中不断搅拌,连续煮沸20min;③加入丙酸,再煮几分钟停火;④趁热加入酵母并搅拌均匀[2];⑤立即分装至洁净的培养试管中,每管培养基厚度约为0.5-1.0cm[3]。 1.3果蝇F1,F2代眼色各性状数目的测定 挑选和收集18#和22#品系处女蝇各3-4只,雄蝇同样各3-4只。A杂交组合:18#(♀)[+]和22#(♂)[W]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B杂交组合:22#(♀)[W]和18#(♂)[+]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将配好的A,B杂交组合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见到F1幼虫出现,即倒干净亲本果蝇(成虫)并处死。再过7天,观察F1成虫性状,把观察结果记录,注意分析正反交后代眼色和性别的关系。A,B组合各挑选3-5对成虫转入新的培养瓶中饲养。7天后倒干净F1的成虫并处死。再过7天F2成虫出现,把成虫转到另一空瓶,麻醉后观察眼色和性别,记录结果,可连续收集7天的数据。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54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年月日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和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 +x x w) x)×(♂)白眼(y (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 w x x)×(♂)红眼(y x+)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 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 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 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 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 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

果蝇不同性状的观察

姓名班级同组人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的观察组别匙形翅 一、研究背景 果蝇(Drossphila)是遗传学试验中最常用的多年生物之一。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四对),具有许多自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世代周期短(25℃下10~12天一代,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费用低廉,繁殖能力强,后代数目繁多,故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典型模式生物。后续实验要作果蝇的杂交实验,需要大量的果蝇,本次实验可以学会识别果蝇的各种形状、区分果蝇的性别以及基本的饲养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基础。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因其生活史短(在25℃左右温度下十天左右繁殖一代),繁殖力强(雌性可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相对性状明显且可遗传,易于培养,培养成本低(酵母和细菌,腐烂水果),符合上述遗传学实验研究要求,同时因其染色体仅4对,基因组仅约165Mb,并且基因组超过60%的片段同人类疾病基因相似。故已将其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大量使用在遗传学(genetics)和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2、掌握麻醉瓶的使用,即果蝇麻醉技术 3、学会用肉眼(或解剖镜、显微镜)识别果蝇的性别,以及几种果蝇的特征(大 小、形态、条纹、性梳和外生殖器等); 4、了解实验室饲养果蝇的常识方法和所用器械 5、熟练观察果蝇几种突变性状,为果蝇杂交系列实验做准备。 三、实验器材 解剖镜、蓝色塑料板(10cm*10cm)一张、小毛笔、解剖针、麻醉瓶、培养皿、实 验室饲养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及其突变体(在果蝇瓶,即指管内)、镊子、酒精灯 四、实验试剂 乙醚、70%乙醇水溶液(含脱脂棉) 五、实验步骤 1、麻醉果蝇 观察果蝇要先把果蝇麻醉,使之处于昏迷状态,便于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1)麻醉瓶灭菌 用70%的酒精擦拭麻醉瓶内壁,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方烤干,注意镊子应与麻 醉瓶口大约成45°角,以免酒精高温产生的火舌产生伤害事件。 原因:做果蝇杂交实验时,转移、分拣果蝇需要无菌处理,否则将影响果蝇瓶中 酵母的生长,因而本次实验要求对其麻醉时需要灭菌。 (2)果蝇麻醉 将麻醉瓶冷却,用手背轻碰,直至不烫为止。拿出培养瓶,轻拍使果蝇震落到培 养基上。拔掉培养瓶的塞子,迅速将培养瓶口倒扣在麻醉瓶口上。向培养瓶瓶塞

果蝇数量性状遗传试验报告

运用黑腹果蝇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 焦诗卉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08级生物技术一班广州 510275) 摘要:在生物中,有些性状可用某种尺度来测量并可用数字形式来描述,如果果蝇的身体大小,生长速度,小刚毛数量的多少等,这样的性状就是数量性状。本次实验以黑腹果蝇腹板着生的小刚毛数为研究对象,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与规律,并且运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掌握实验遗传率的计算。 关键词:黑腹果蝇;数量性状;遗传率;刚毛数;数理统计 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一个显示数量性状的个体,其表型是受到多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作用,而每个基因对表型的贡献很小,单相关的基因数目很多,另外,其表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数量性状的变异由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组成。因此,对于数量性状的分析,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操作。 1、实验仪器和试剂 1.1仪器、用具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尖头镊子,毛笔 1.2试剂 乙醚 2、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 3、方法与步骤 3.1 把两品系杂交所得分离世代作为亲代群体,从中随机选出处女蝇和雄蝇各20只,适度麻 醉,逐一在显微镜下观察腹部的小刚毛数。记录之后装入已消毒过的小指管中,没管一只,贴上标签,并标明性别、小刚毛数; 3.2 观察完毕后,再从中选小刚毛最多和次多的雌雄果蝇各1只放入一培养瓶中交配,并贴 上标签; 3.3 把配对好的果蝇放在20~25℃的培养箱中培养,使其交配,经7天左右,可见下一代幼 虫出现,此时把亲本的成蝇倒干净并处死; 3.4 下一代成虫羽化后,分别在两个选择交配的组合中随机取出雌雄各20只,同亲代一样观 察记录小刚毛数。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论文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
摘 要: 在生物 中凡 是可数 、可 度、可 衡等并 可用 数字 形式描 述的性 状, 称数 量性状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状的 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 续分布。本实验用果蝇刚毛数量作为数量性状的研究。 关键词:黑腹果蝇;刚毛;数量性状;遗传。 引言 在生物中,有些性状可用某种尺度来测量并可用数字形式来描述,如果蝇的身体大小、 生长速度、小刚毛数量的多少等,这样的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一个显示数量性状的个体,其 表型是受到多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作用, 而每个基因对表型的贡献很小, 但相关的基因数目很 多,另外,其表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数量性状的变异由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组 成。 对影响数量性状的单个等位基因的分离, 以及用普通遗传学方法去追查各个基因的行为 都是困难的, 因此通常不能用孟德尔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而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进行分
[1]
析 。 材料与方法 ①仪器和试剂:1、仪器、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瓶(有培养基的) ,麻 醉瓶,白瓷板,毛笔,乙醇棉球。 2、试剂:乙醚或三乙基胺。 :把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品系杂交,再把 F1 ②材料:黑腹黑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系内近交,利用 F2 变异类型丰富的群体。培养供试果蝇宜在 20℃左右低温下饲养,这样成 虫个体较大,便于观察和计数小刚毛。 ③方法步骤: 1. 每个人适度麻醉♀、 ♂果蝇各一只 (必须是处女蝇) 在 40 倍显微镜下计算小刚毛, , ♂的计算倒数第一、第二腹板上的小刚毛数,♀的计算倒数第二、第三腹板上的小 刚毛数,将蝇装入小指管里,贴上标签(标明性别、两腹板小刚毛合计数目) 。 2. 做好记录,把刚毛数填到全班统一的表上,选出小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果蝇 各 2 只。 3. 把小刚毛数最多的 2 只♀和 2 只♂(冠、亚军) ,冠军♀、♂装一管,亚军♀、♂ 装另一管,共 2 管;小刚毛数最少的 1♀和 1♂配成一管,次少的♀、♂配成另一 管,配好后,放在 25℃培养箱中培养两周。 (冠军不育时,用亚军) 4. 把所有冠军后代成虫倒出试管中进行麻醉并观察小刚毛数,统计和估算遗传率[2]。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刚毛数向多的方向选择简称 H,向少的方向选择简称 L,下同。 统计方法: ① 用分组数据统计频数(用 excel 软件的 frequency 函数),并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② 用平滑曲线将频数分布数据连接起来,与标准正态曲线对比 ③ 用 excel 的 normdist 函数拟合出正态分布数据表并作图 ④ 分别比较两种性别中,亲本和 H,L 的正态分布曲线,定性分析数量遗传性状的定 向改变 ⑤ 利用课本记忆实验书上的内容计算遗传力等指标数据[3]。
♀果蝇刚毛统计表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一、单因子试验 1、实验原理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也称孟德尔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就会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长翅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67.0,。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简单列表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 (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吧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一面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反交组合:将亲本性别交换。 (3)培养7天之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来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子里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把5~6对适度麻醉的F1转入另一培养瓶,标明信息。 表2 正、反交F1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果蝇系列实验

果蝇系列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摘要:用于果蝇的生殖周期短,培养方便,所以在遗传学实验中,有许多遗传规律的验证需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主要以验证单因子遗传、双因子遗传、三点测交和伴性遗传为主,从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完成孟德尔遗传定律后,所剩下的果蝇的三龄幼虫可以进行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关键词:果蝇;孟德尔;遗传定律;果蝇唾腺染色体; 本学期在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中,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常常是一个杂交组合,只能验证一个规律,过程较为复杂,统计较为繁琐。我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采用一次杂交设计来完成验证多个遗传规律。 1 实验设计方案 1.1 实验原理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多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交子二代中呈现的,所以一次杂交实验所涉及到的基因很多,则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将基因及其分离、组合与连锁情况体现出。 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致的。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重组值的大小跟基因间距离有关,据此可确定有关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排列顺序,从而作出基因连锁图。分离规律是讲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法则;自山组合规律是位于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对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法则;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的连锁基因间的遗传法则;性连锁则是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法则。配子的形成都是以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分离为基础的。这些规律在杂交试验中不是孤立表现的,而是同时存在的。即多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在杂交后代要同时表现,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几个相应的遗传规律。 双翅类昆虫幼虫期的唾腺细胞间期核中,发现的一类多线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比普通的染色体大得多,宽约为5μm,长约400μm,是普通染色体的100—200倍。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不分开,所以染色后会出现深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日期: 年 月 日果蝇得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得区别; 2、进一步理解与验证伴性遗传与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与白眼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得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就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就是红眼,雄蝇都就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 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与突变型得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 取红眼雌蝇5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白眼()(2)反交 取红眼雌蝇3个与白眼雄蝇4个,(♀)白眼()×(♂)红眼()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得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得雌蝇与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就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就是红眼,雄性都就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 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就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得,F1中出现得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但就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得,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得培养瓶中F 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得温度或者偏低得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得 死亡亲本必须就是处女蝇,其原因就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得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得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就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得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果蝇得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取果蝇得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她锋利得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与漫长得实验就是一个很大得担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果蝇这种实验动物得畏惧也就是一个小小得障碍、但就是通过配培养基与随后得杂交等一系列得实验过程,我们越来越熟悉操作,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其实果蝇很干净,也很好饲养,更不烦人,渐渐地我们开始有些享受这一个长时间得实验,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得感谢我们饲养得果蝇短暂得生命给我们带来得成果。实验过程长,要求也高。通过自己得全力以赴与与同伴得合作,我们最终完成了实验,我对自己得实验技能更加有信心,也体会到合作就是一件多美好得事情。另外还要真心得感谢邵老师与其她为我们实验前前后后付出辛劳得老师,在我们开始试验之前,您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保证我们实验得成功与减轻我们得负担,实验过程中,还要随时回答我们无休止得奇怪问题,但老师始终都很

果蝇类遗传题

解决遗传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相对性状: 2、确定各自的显、隐关系: 方法:A、概念法 B、表现型比例 C、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 D、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3、确定位置: 方法:A、排除Y染色体,假定在X染色体,最后确定常染色体 B 、正常情况下某种性状在雌雄后代中比例是否相同; C、让隐性个体作母本,显性个体作父本交配观察子代(摩尔根的测交) D、正交、反交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位于X染色体,或属于细胞质 遗传即母系遗传。 4、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5、计算概率: 方法:计算时也应该分别计算出不同性状的概率(先分离,再组合的方法),再把 两者乘起来(即甲的情况,乙的情况各自的概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该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7)若只考虑体色与眼形,让该果蝇与基因型相同的异性果蝇交配得到F1,理论上其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如再取F1中全部灰身个体随机自由交配,则F2中不同体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设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果蝇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那么这对

相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的比例是否一定相同?____________请举例说明_____; (9)果蝇品系有三组性状:Ⅰ和Ⅰ'、Ⅱ和Ⅱ’、Ⅲ和Ⅲ’(Ⅰ、Ⅱ、Ⅲ表示显性性状,Ⅰ’、Ⅱ’、Ⅲ’表示隐性性状),请根据以下几组实验结果,判断控制上述三组性状的基因的位置和遗传方式。 ①♀Ⅰ×♂Ⅰ’→F1表现Ⅰ性状; ♀Ⅰ’×♂Ⅰ→F1表现Ⅰ性状。 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 ②♀Ⅲ×♂Ⅲ’→F1表现Ⅲ性状; ♀Ⅲ’×♂Ⅲ→F1表现Ⅲ’性状。 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果蝇的正常肢和短肢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肢D、短肢d),且雌雄果蝇均有正常肢和短肢类型。现有若干正常肢和短肢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应选择一对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 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分别用D,d和E,e表示,则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和_______ 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实验六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实验六果蝇的数量性 状遗传

专业班级:09生物技术2班学号:20091052215 姓名:杨扬同组人:王英玉实验日期:2011年10月18日室温:21.7℃大气压:83.4KPa 实验六果蝇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目的: 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2、学习估算统计遗传学基本参数——遗传率(heritability) 二、原理: 1、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 2、数量性状的变异由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组成,因为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因此,对数量性状遗传的分析,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操作。 3、果蝇的第四腹板和第五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就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不同的个体小刚毛数不同。本实验采用不同品系果蝇的杂交后代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培养下,从F2代开始观察雌雄果蝇不同个体的小刚毛数(因为考虑到F1代还未完全出现性状分离,故从F2代开始计数),并且选择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计算产生的F3代的小刚毛数,最后根据以下公式估算遗传率。 即 H2= ΔG/ σpi 式中σp为标准差,i=ΔP/σp为标准选择差,ΔP为子代平均值―亲代平均值,ΔG为遗传获得量。 说明: 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称为遗传率,一般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遗传率是一个统计概率,只能运用于群体而不能用于个体。遗传率有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之分,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现型中所占的比率;而狭义遗传率是指计算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A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百分率。记作: 狭义遗传率=相加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显性的遗传方差+环境方差)。

果蝇实验方案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组员:周能、朱晋恒、万若男、李政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果蝇单因子、二因子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内 容;掌握基本的遗传结果记录及统计分析方法。 2、通过果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杂交实验,了解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 规律,以及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3、要求能独立查阅相关资料。 4、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联锁交换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 :+vg : vgvg 性状比 1 : 2 : 1 2、两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F1: +e+vg ↓? F2: +_+_ :+_ vgvg :ee+_ : eevgvg 性状比: 9 : 3 : 3 : 1 (3)、伴性遗传: 正交:反交: 性状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P: X+X+ × X w Y X w X w × X+Y ↓↓ F1: X+X w :X+ Y X+X w :X w Y 性状比: 1 : 1 1 : 1 三、实验用品 1、材料:六种果蝇类型:野生型(+)、黑体(e)、残翅(vg)、白眼(w)

2、仪器: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或放大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培养瓶、麻醉 瓶、白磁板、毛笔、石棉网、棉花、纱布、吸水纸、滤纸片、牛皮纸、小镊 子等。 3、试剂:乙醚、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丙酸 四、实验操作流程 1、培养基的配制:果蝇培养基成份(200ml) 蒸馏水160ml 玉米粉17g 糖13g 丙酸(苯甲酸) 2.0g 酵母粉少许 琼脂1ml 2、分取长翅、残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6~8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名称)。 5、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6、3~4d后,连续观察记录F1性状,并统计数字(麻醉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统计)。 F1 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终止实验。 7、选出5-6对F1雌雄蝇自交。 8、 6~7d后放飞F1代亲本(记录日期)。 9、 3~4d后,F2代成蝇出现,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停止记录。 五、预期实验结果 (1)、一对相对性状: F1代为杂合体,产生两种相同数量的配子,F2代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例为3:1,正反交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_ : vgvg 性状比 3 : 1 (2)、两对相对性状: F1代的表现型全部为野生型,F2代的表现型为野生型、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比例为9 : 3 : 3 : 1。正反交得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