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疗、中药蜡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蜡疗、中药蜡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蜡疗、中药蜡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蜡疗、中药蜡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蜡疗、中药蜡疗的治疗、调理疾病也被医疗保健人士认可,并广泛应

用在医院的各科室、康复保健机构及养生会所,使蜡疗大放光彩,

但是在做蜡疗的过程中会很多人员还不知道蜡疗的注意事项及禁忌,下面由紫德堂专利中药蜡疗项目组长何天有教授、中药蜡疗传承人

张小林先生在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将蜡疗的禁忌症及各种注意事项

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蜡疗的禁忌证

高热、温热感觉障碍者、血液循环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心衰竭、肾衰竭、体质虚弱、化脓性或厌氧菌感染的炎症禁用,结核病、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阿狄森病、1岁以下的婴儿、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感染性皮肤病禁用,局部渗出未

停止者、面部油性皮肤、暗疮皮肤及微血管扩张者禁用,面部整容

有填充物者禁用、孕妇禁用。

二、蜡疗的注意事项

1.做蜡疗前必须诊断清楚,并且熟悉蜡疗的适应证,不清楚病情和

病因而盲目做蜡疗是危险的,容易耽误病情。

2.各种蜡疗,每次蜡疗时间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

30次为1疗程,要耐心坚持,不要期望立竿见影。

3.熔解蜡时用专业仪器或者(老式电饭锅),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

以免破坏蜡质。

4.蜡虽然可以反复使用,但必须去除其中的汗水、污秽物和其他杂质,并且加热100~215分钟。反复使用必须消毒。建议用15次最佳,能发挥蜡及中药的最佳成份。

5.如需重复使用时,每次必须应加入30%~50%的新蜡。如做蜡疗后患者反映皮肤不适必须将陈蜡全部废弃不用,换新蜡块。

6.用于创面、体腔部位的蜡不得重复使用,每次蜡疗时都要严格消毒。

7.做面部蜡疗前,应询问来者是否做过面部整容,面部如有填充物的禁止做蜡疗。

8.患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高热、感染性皮肤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禁止蜡疗。

9. 小孩需进行蜡疗时温度要比成人低,蜡饼的温度必需准确掌握,蜡饼应以其接触皮肤表面温度为准。

10.蜡疗后患者有疼痛感应立即检查,治疗部位出现皮疹则要立即停止治疗。

11. 做蜡疗时患处皮肤有破裂的话可以盖一层凡士林纱布再进行治疗,局部有溃疡或伤口,要先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并盖上薄的蜡膜再进行治疗。

12. 做蜡疗前后要适量喝温开水,做蜡疗后3-4小时不要洗澡,不要吹冷风。

13. 治疗结束后,穿衣休息半小时再出门,防止凉风受寒。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6个禁忌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6个禁忌 寒冬已到,寒冷的季节,所进补之品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快从尿液和汗液中流失,因此很多深谙养生知道的人会选择在冬天进补。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中医养生,但是中医并不是万能的,你知道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吗?喝中药能喝茶吗?不懂的赶紧来看看吧,这不是闹着玩的! 为大家介绍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有哪些。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1、忌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物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2、忌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3、忌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4、忌发物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5、忌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有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 吃中药养生进补的禁忌6、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说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茶叶、萝卜等。 忌:[葱、蒜、蘑菇、羊肉、茶叶、白萝卜、牛奶[1小时左右忌口]不冷不热时服]、喝水多了的话会使药效减低。 感冒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 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饮食忌口分六种。 一、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

吃中药禁忌

[转帖]服中药饮食禁忌Post By:2011-4-2 18:27:00 凡病都需要忌口,因为食物也有阴阳五行属性,其或益于康复,或不利于健康。不忌口者效果必差。凡不能遵守忌口者可不必给予治疗。一般服中药或者针灸治疗期间要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以及发物。常规忌口罗列如下。 一、食物方面:冰,香蕉,木瓜,芹菜,葡萄,绿豆,竹笋,酸菜,西瓜,空气菜,花生米,沙鱼,虾,蟹,鸭肉,鳖,鸭蛋,母猪肉,牛肉,鸡肉,辣椒,蚝,香油,芝麻,苦瓜。以上各种食物,经常吃的,可以照常吃,不经常吃的,在诊疗期间应请暂忌。 二、饮料方面:酒、咖啡、酒酿、茶。 服补阳药的忌口尤为特别,宜引起重视,以期得到更好的疗效。如下所列,皆属服补阳药期间所应该忌口者。 (1)在服药期间忌大寒大凉饮食。如冰啤酒、冰淇淋、夏天不得喝冷饮。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绝对不可以吃。不得喝绿茶、花茶、绿豆汤以及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凉茶。但可以喝乌龙茶、普饵茶以及各种发酵类茶。一边补阳,一边消耗阳气,你想干什么呢? (2)禁食腌制食品,如榨菜、酸菜、豆腐卤、咸蛋、咸鱼等。这都是阴寒性食物,影响中药中的阳气。 (3)禁食冷性肉类食品,如螃蟹、猪头肉等。这些都是阴寒的食物,与补阳药相反。肉类可吃些猪肉、羊肉,禁食狗肉。另外,有病人在服药期间因偶吃牛肉、牛奶而复发,故也需注意。狗肉、牛肉、牛奶都是发物。况且,牛奶性寒。 (4)禁食酸野等酸性食品。这些东西既是腌制的,又会泻肝。 (5)忌吃辣椒、烧烤、油煎炸、烘烤以及油腻等食物。这些东西既影响消化功能,又是致癌之物,

本身是致病因子。 (6)禁食生冷水果。除了龙眼、荔枝和榴连外,其它水果多为寒性,应尽量少吃。特别是不能吃西瓜、柿子、柚子、杨桃。待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吃些苹果,但也要切片热水烫泡片刻后吃,不可过多。水果虽然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如果我们正常饮食,永远不会缺乏的。关键是水果大多性寒凉,影响药效。 (7)忌吃各种海物、海鲜产品。咸水中的东西,都是阴性的。由于是蛎子,蛤类,更是阴寒无比,有人吃了腹泻,就是因为伤了脾阳。 (8)淡水有鳞的鱼类可以吃,如草鱼、鲢鱼等,但忌食鲫鱼和鲤鱼,这两种鱼是发物。不可吃淡水没有鳞的鱼,如鲶鱼、黄鳝等,因为它们都属于阴性食物。 (9)忌吃带翅膀的禽及鸟类,如鸡、鸭、鸽、鹅等,特别是不能吃公鸡肉。鸡蛋可以少吃,但不能吃皮蛋。带翅膀的东西都属木,生风,会导致体内的肝风内动。公鸡尤其要紧。蛋类也有此类生风的特点。皮蛋是腌制的,属于阴寒性质的。 (10)蘑菇、菌类也要少吃。生长于湿暗潮湿之处,必属阴性食物。 (11)不要吃生的或者未熟肉类,如生鱼片、生海鲜、生泥螺、低于八成熟牛排、未熟白切肉、未熟羊肉、醉虾、醉蟹、不熟的蜗牛或田螺、黄泥螺等。这些都会影响消化功能,且多含阴性毒素。 (12)尽量少或不饮酒。伤肝且不说,还会导致胆火上炎。 (13)蔬菜要注意不能吃以下几种:绿豆、海带、豆腐、豆花、莲藕、芥菜、野菜、胡萝卜、凉薯、扁豆、南瓜、魔芋、花椰菜等。这些多属凉性食物。蔬菜要吃自然的,才是健康的。但要吃本季节的,本地的,温性的。反季非本地寒凉性质的也不可多吃。 (14)服补阳中药之前不得进食甜食,如豆沙饼、小饼干、各种面饼等。其它诸如含碱面食亦需禁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服中药的几种禁忌

服中药的几种禁忌 中医是一种历史比较久远的疾病治疗的方法,虽然现在西医也是比较流行,不过中医在我们国家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的,现在很多的朋友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服用一些中药的,那么服中药的禁忌是什么呢? 服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中药配伍禁忌;②孕妇用药禁忌;③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即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生毒副反应,故而禁忌同用。根据中医古籍规定,常见属配伍禁忌的中草药有: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甘草与海藻、甘遂、芫花、大戟,藜芦与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以及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羊、丁香与郁金、乌头与犀牛、人参与五灵脂、牙硝与三棱、官桂与赤石脂等。 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而设。因孕后妇女多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故

而相关药物必须忌用。常见孕妇禁忌的中草药有:巴豆、牵牛、大戟、麝香、三棱、水蛭、莪术、斑蝥、虻虫、甘遂、芫花、商陆等;孕妇须慎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大黄、干姜、肉桂、枳实、附子等。 服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也即俗称之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利于提高药效而设,它可分为某一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伏苓忌醋,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使君子忌茶等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 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细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以上就是关于服中药的禁忌的一个介绍,所以当我们选择用中医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一些关于中医和服用只要的禁忌,这样才不会在服用的时候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也不会在服用的时候影响到中药的一些功效作用。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28T15:18:16.9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刘甲[导读] 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蜡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型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多见。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1]其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邪凝滞,郁久化热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所致。湿热与瘀血是主要致病因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为我院2017年~2018年住院的血栓浅静脉炎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3岁,平均45.9岁,部位均为下肢。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浅静脉炎诊断标准: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颜色变为褐色,其下可触及条索。 1.2.2中医辩证标准 依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中青蛇毒的证候分类标准。脉络湿热证:沿浅静脉走行或静脉曲张团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智能恒温电蜡疗机(XYL-I型)作为治疗仪器,以熔点58℃的医用白色无水石蜡为基质,每公斤配制: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威灵仙、独活、羌活、川芎、白芷、各15g,研细和蜡调匀,经仪器加热至58℃-60℃,在患者患肢外敷,1次/d,30min/次,7次为一疗程。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1.2 对照组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2 观察方法 两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症状与体征包括疼痛、硬结肿胀和皮色变化,按轻、中、重度3级计分,每级计1分,计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①疼痛:轻度为偶有疼痛,按压局部时有痛感,但能耐受,不用止痛剂;中度为经常疼痛,按压局部时痛感明显,偶尔服用一般止痛剂;重度为疼痛感明显,按压局部时痛感较剧烈甚至拒按,经常服用止痛剂。②硬结肿胀:轻度为外观无明显硬结,但触摸时有条索状硬物感;中度为可见局部有条索状结节,触摸时硬结较硬,轻度高于皮肤;重度为局部有条索状硬结,或结节成团,明显高于皮肤或局部有索状硬结萎缩凹陷。③局部皮色变化:轻度为局部皮色浅红或轻度色素沉着;中度为局部皮色发红或明显色素沉着;重度为局部皮色紫黑或局部有瘀血。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3]有关标准。痊愈: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索状物完全消失,组织恢复正常,体温及白细胞恢复常;显效:肿痛消失,索状物尚未完全吸收;有效:肿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索条状物存在;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反复发作。 2.4 统计学方法 指标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4]清代外科专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一书中,对蜡疗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载述。蜡疗是用加热溶解的医用蜡作为热介质,将热传至机体达到治疗目的。蜡疗具有相对保温时间长,具有可塑性,能紧贴于体表各部的特点。一方面通过蜡疗能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汗腺的分泌,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使炎症浸润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同时促进细胞代谢机能活跃。蜡具有的油质成分,对瘫痕、肌腿挛缩可促使其软化松解、恢复弹性。另一方面,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对皮下组织起局部机械压迫作用,有消除肿胀以及松弛患者关节韧带、肌肉、肌键的作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总之,蜡疗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真正的自然疗法,而且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9—201.

吃中药禁忌

吃中药的禁忌 1.吃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边条参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就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2.吃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就会降低药效。 3.吃板蓝根忌冷饮:因为板蓝根性凉,服用前后如喝了冷饮,就会凉上加凉,肠胃难以承受便发生腹泻。同样,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4.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发汗药物,就会与药效相抵。 5.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皮肤过敏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吃中药有没有禁忌?中药与食物、中药与中药之间、食物与

食物之间是否有什么禁忌? 古时中医是讲究“药食同源”的,例如常常听到有所谓的“药膳”即是药材与食物一块儿炖煮炒炸的,像“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常常与鸡肉、鸭肉或是排骨一起煮,台湾流行的“四神汤”则常与猪肠、猪肚一起煮。 补气忌萝卜: 很多人认为吃中药不可以吃萝卜,事实上,只有服用某些药物忌萝卜,例如何首乌、地黄。地黄是补气而黏滞的,可以在肠胃中护住气,而萝卜有破气的作用。不过,临床上却也使用萝卜的这一特性,破除地黄太黏滞的作用。何首乌可以使头发变黑,萝卜多吃却渗人津液,使头发变白,所以说萝卜跟何首乌也不可一块儿服用。如果从气的“补、破”观点看,萝卜与人参、黄耆、甘草这些补气的药物应不可同食。 治风忌螃蟹: 许多人都喜欢吃螃蟹,秋天时候,古人形容边赏菊边吃螃蟹是很有情趣的。《本草备要》里记载:“螃蟹咸寒,除热散结,散血通经,续筋骨,能涂漆疮。”以前用的油漆很毒,是漆树的汁液,碰到皮肤会生疮,而螃蟹可以涂漆疮。虽然吃螃蟹有这么些好处,它却很寒,会寒胃,而且使风动,因此胃寒的人不能吃;还有蟹爪能堕胎,所以怀孕的人不可以吃。有一本古书里记载:螃蟹忌荆芥,荆芥可以用来治头痛,治风治感冒,很多的处方例如川芎茶调散,里头就有荆芥。吃荆芥就是为了防风,或去掉风,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古代医药家很早就对妊娠禁忌药有所认识,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6种具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序例·诸病通用药》专设堕胎药一项,收载堕胎药41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理疗适应症

电脑中频治疗仪适应症: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胃痛、神经性头痛的辅助治疗 光能治疗适用范围 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粥样斑块,闭塞性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和多发性动脉炎,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非急性期关节炎,软组织损伤,三叉神经痛等。 光波治疗意义 利用远红外线照射,产生肌体的内产热,从而调整循环。 可改善睡眠状况,镇痛,缓解神经紧张,对慢性病,皮肤病,伤口愈合,风湿有很好的康复理疗作用。 光波治疗适用范围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非急性期关节炎,软组织损伤,三叉神经痛,失眠,抑郁,神经性皮炎等。音频脉冲治疗意义 是一种中频电疗方法,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能治临床各种疾病,特别对肠粘连、大面积疤痕组织、股外侧皮神经炎、带状疱疹、淋巴管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有很好的疗效。音频脉冲治疗适用范围 脑血管病病并发症,颅脑损伤,非急性期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周围性神经损伤,局部疼痛等。

多功能治疗适用范围 中枢性神经损伤,周围性神经损伤,肌张力低下,局部疼痛,肌肉黏连,腹泻,颈椎病,肩周炎等。 经颅磁治疗 经颅磁刺激可通过不同频率的刺激对失眠,抑郁,焦虑,幻听,精神分裂症,耳鸣,帕金森氏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孤独症,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局部肌张力异常等起到显著的治疗意义。多电极刺激双肢体的治疗 对中枢性神经损伤和周围性神经损伤的患者的进行电刺激,以达到功能性的肌肉收缩,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并可无热的进行止痛。 也可作用于废用性肌萎缩、部分失神经肌肉的恢复、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的恢复、术后肠麻痹、尿潴留、声带麻痹、偏瘫恢复、胃下垂(锻炼胃肠平滑肌)、减肥等。 无创电极刺激小脑顶核治疗 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循环。改善属于小脑的神经网络的神经源性适应性保护作用机制。 磁疗:临床应用:镇痛、各种疼痛、镇静、消肿、抗渗出、促进吸收、急性扭伤、撕裂伤、外伤性血肿、消炎、降压 电子脉冲治疗仪 临床应用:经皮镇痛、改善肌肉萎缩、对神经及肌肉进行电刺激、面

10.中药禁忌

中药禁忌 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 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 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 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 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 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 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系列(之三)-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系列(之三)-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 发表时间:2011-11-25T11:43:11.3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冮志秀陈晓琴[导读] 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疼痛感逐渐消失和减轻。 冮志秀陈晓琴(四川省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 611930)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93-02 【摘要】目的讨论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局部肿胀、疼痛、瘢痕挛缩、筋膜粘连、创口不愈,关节僵硬、麻痹。方法将加热后完全融化的蜡液倒入不锈钢方盘中,冷却凝结成块后(表面温度45-50℃),介入1-5号中草药制剂方敷于患部,外包棉垫保温,每日1次,5-7次为一疗程。结果项痹556例、肩痹166例、腰痛病823例、膝痹287例、骨伤中后期关节肿胀、僵硬263例、痛风36例,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192例、其他兼有局部肿胀、疼痛的患者1780例。经过蜡疗介入治疗后,均在3-5天后症状减轻,一周后局部肿胀基础消除,瘢痕挛缩、筋膜粘连、创口不愈,关节僵硬、麻痹均明显减轻。结论将蜡疗介入中草药制剂治疗应用于项痹、肩痹、腰痛病、膝痹、骨伤中后期关节肿胀、僵硬、痛风,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颈、肩、腰、膝疼痛痹症 1 一般资料 三年来我们共对近5000余例患者采用了近3万余次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其中项痹、肩痹、腰痛病、膝痹、骨伤中后期局部、肢体青肿,关节肿胀、瘢痕挛缩、筋膜粘连、创口不愈,僵硬,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进行了蜡疗介入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2 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方法 ⑴将加热后完全融化的蜡液倒入31×21cm不锈钢方盘中,厚度约3-5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后(表面温度45-50 ℃),取出蜡块,介入己浸制的1-5号方药(用中草药制剂浸泡45×60cm的皮纸或纱方3-5张),垫敷于患部(介于蜡块与皮肤之间),外包布与棉垫保温30-40分钟,将热量传入机体,充分发挥其机械压迫并将有效药效成分通过肌腠,热、渗、透入机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每日1次,5-7次为一疗程。 ⑵注意事项:①注意防止热水浸入蜡液,以免因水导致药效降低或因水温高而引起烫伤。②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时要保持治疗部位静止不动,防止蜡块和介入药纸分离或蜡膜破裂而致蜡液接触皮肤,引起烫伤。③术后瘢痕和筋膜或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进行蜡疗时应谨慎(目前药物一般不会引起局部烫伤),应防止蜡温过高而引起烫伤。 我们在临床上,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常用于治疗:项痹、肩痹、腰痛病、膝痹、骨伤中后期关节肿胀,瘢痕挛缩、筋膜粘连、创口不愈、僵硬、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等,蜡块介入中草药制剂敷贴于病痛处,能促使局部的气血流通,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气瘀血阻,血行不畅有着对症的治疗作用。通过蜡块的热、渗、透和中草药的性味效应及外力的加压作用,对局部产生压迫,使热、渗、透进入肌腠之间,从而使局部的肿胀受到药性刺激,达到消除瘀滞,收缩创口、软化瘢痕。肿胀疼痛也会随着减轻或消除。特别是对颈、肩、腰、膝、腿痛及其较顽固性疾病和痛证的治疗,效果也很满意。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我科选择在借助蜡疗的热能导入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润燥止痒的科内中草药制剂①-⑤方。使药物性味通过热、渗、透进入机体,再经过气血运行,药物性味走窜作用。能减短疼痛周期,减轻筋膜粘连、软化瘢痕挛缩、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及瘀血后期的消散和达到祛风除湿的目的。 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①②③④⑤ ①功用:活血化瘀、舒通经络、消肿定痛。 适应症:损伤初、中、后三期:局部肿胀,疼痛瘀滞,关节活动受限,筋膜粘连、瘢痕挛缩等、局部灼,及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关节濡痛,活动不灵等。 ②功用:活血通络、祛风胜湿。 适应症:损伤初中期:局部肿痛、关节痹痛、僵硬、屈伸不利,腰膝酸软,风、寒、湿痹,痛风等症。 ③功用:舒筋活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 适应症:骨伤后期:腰膝酸软,筋骨不坚,局部酸胀濡通、举动困难,筋膜粘连、瘢痕挛缩、创口不愈等。 ④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损伤三期:骨折、软组织挫伤,局部肿胀疼痛,肢体麻木酸楚僵硬,关节屈伸不利、筋膜粘连,风、寒、湿痹等。 ⑤功用:清热凉血、清热泻火、止痛活血、润燥生肌。 适应症:烧烫伤各期:灼热疼痛,皮肤溃烂,渗液及后期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瘢痕孪缩,创口不愈等。 传统的蜡疗在因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引发的腰腿痛治疗中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长,更重要的是它采用外敷法,是近乎天然的疗法,因而受到患者的青睐。像项痹、肩痹、膝痹、风湿、类风湿等,都有怕冷的症状,很多关节病、风湿病患者一到冬季就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而此类疾病的成因都是从受冷开始的,像类风湿性关节病,往往是因长期接触冷水,后受冷风吹刺发病的。因此,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应用中医辨证,运用蜡块的持久温热、介入性味走窜的药物,通过热、渗、透及局部保温的作用,使药性进入机体,发挥消除病症的作用。 ⑶禁忌证:高热病人、急性化脓性炎症、结核、妊娠、肿瘤、出血倾向、感觉障碍者禁用。 3 结果 蜡疗中草药的成品制剂介入治疗:按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通过药物性、味热、渗、透的作用,使肌表开阖、腠理疏通,药的性、味进入肌体后,通过气血的流通而走遍全身四肢百骸。使药味产生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三年的蜡疗中草药制剂介入治疗临床治疗观察。项痹556例、肩痹166例、腰痛病823例、膝痹287例、骨伤中后期关节肿胀、僵硬263例、痛风36例,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192例,其他兼有局部肿胀、疼痛的患者1780例。经过蜡疗介入治疗后,均在3-5天后症状减轻,一周后局部肿胀消除,关节僵硬、麻痹均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疼痛感逐渐消失和减轻。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金银花的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 中药功效小结 一、解表药 1.兼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 2.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紫。 3.兼能行气者:紫。 4.兼能止呕者:生、紫。

吃中药的六大禁忌

吃中药的六大禁忌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方法/步骤 吃中药的禁忌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药的禁忌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吃中药的禁忌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

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 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的禁忌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吃中药的禁忌五、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药的禁忌六、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 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理疗产品适应症

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 临床应用适应症: 适用于颈、腰椎疾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颈椎:颈椎病、椎间关节紊乱症、颈椎动脉扭曲症、颈部韧带钙化症、颈椎自发性(半脱位、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等。 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慢性腰损伤引起的腰椎滑膜组织嵌顿及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功能性侧弯、腰椎退行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部分腰椎管狭窄病人等。 中药熏蒸疗法适应症:用于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及各类皮肤病、美体减肥、对中风、糖尿病及周围血管病变引起并发症、中风及截瘫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有很好的疗效。 极超短波治疗机及微波适应症(高频): 用于组织消炎、止痛,各类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细胞生长、新陈代谢以及康复理疗。扭挫伤、腰肌劳损、骨及关节退变、关节炎、颈椎病、(小儿)肺炎、胃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亚急性期、慢性期或恢复期。 经颅磁脑病治疗仪 适应症:1、缺血性脑血管病类: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栓性梗死、腔隙性梗死;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血三高症、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期; 2、脑损伤性疾病: 颅脑损伤、脑中毒性脑损害、脑脊髓损伤、癫痫、颅脑手术后脑功能恢复; 3、脑萎缩性疾病: 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症、 4、脑功能性疾病: 失眠、心慌气短、记忆力减退、脑疲劳综合症、抑郁症、各种精神性疾病 5、儿童脑瘫类疾病: 大脑发育迟缓、癫痫、智力低下、自闭症、多动症、睡眠障碍、行走困难等。6、亚健康人群: 失眠、记忆力减退、脑疲劳综合症、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血三高症、心脏病、糖尿病等人群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适应证: 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神经痛、腰腿痛、冠心病等。 痉挛肌电刺激疗法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中药也有副作用: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剂量(50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氢氰酸,在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 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配伍大枣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这些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中草药,起到减少毒性的作用。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吃中药如何减少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