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

来源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致心梗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6w~8w,体重为

23g~27g。

实验分组实验分三组: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空白组(10只)。

实验周期0h、3h、6h、12h、24h、72h

建模方法1. 3%戊巴比妥钠8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鼠剃毛器剃除小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手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频率110bpm),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小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小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小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7-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下缘2mm处进针,缝线穿过LAD,以完全阻断LAD 血流。

5. 关胸:结扎完成后,6-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小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待小鼠自然苏醒后将小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模型评价

1.心脏功能评价由Laplace定理可知: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内径,h为心壁厚度。在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为适应心脏做功增加,室壁厚度增加,左室室壁应力增加,提高心脏收缩功能起到早期代偿的机制;但持续的压力超负荷,可促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甚或心源性猝死。可通过超声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价心功能。M超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LVIDd、LVIDs),同时系统将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

2. 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

迅速取下心脏,清洁并挤压心脏蘸干血渍,4°C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蘸干,于-20°C冰箱冷冻15min至心脏变硬,取出并用刀片自心尖向心底沿房室沟方向切成1mm厚切片,共切5片,迅速将切片置于5ml 37°C 1% PH为7.4的TTC磷酸缓冲液中,水浴15min,TTC染色后梗死区为白色,梗死边缘区为砖红色,正常区为红色。

3 病理学评价

取出心脏,剔除血管、脂肪等杂质,心脏放纱布上蘸干残留的血渍和溶液并称重后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24h后行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各个标本选择固定位置(乳头肌水平)切片,做HE染色。HE 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细胞质丰富均匀、间质正常;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丢失、

心肌细胞呈空泡样变、梗死区可见心肌组织紊乱、梗死区心肌细胞消失,代之以纤维瘢痕组织。

取出心脏,剔除血管、脂肪等杂质,心脏放纱布上蘸干残留的血渍和溶液并称重后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24h后行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各个标本选择固定位置(乳头肌水平)切片,做HE染色。HE 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细胞质丰富均匀、间质正常;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丢失、心肌细胞呈空泡样变、梗死区可见心肌组织紊乱、梗死区心肌细胞消失,代之以纤维瘢痕组织。

动物心梗实验设计方案

联系个人所学专业,选取某种或某类疾病,设计相关实验的动物模型,详细描述其方法及步骤,并阐述所选动物种类和级别的理由以及该动物日常生活和实验的环境要求(包括进出该环境的顺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MicroRNA-378(miR-378)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碱基,能通过与靶mRNA3’非翻译区(3’UTR)互补配对,使其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内基因时序性表达起到精细调节作用。miRNA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实验动物心肌肥厚,然后用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中miRNA 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 通过统计学方法观察miRNA在正常心肌细胞和心肌肥厚的心肌细胞中的差异,从而将miRNA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三、实验材料及步骤:Wistar雄性大鼠30只(200~250g/只,SPF级别),异丙肾上腺素(ISO),去甲肾上腺素(NE),生理盐水。 3.1 分组及造模 3.1.1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讲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ISO处理组、NE组。 3.1.2 ISO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ISO(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NE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NE(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对照组:10只大鼠同法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3.2检测造模是否成功 3.2.1高频超声检测 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称取大鼠质量,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仰卧固定,将其胸前部剃毛,应用TOSHIBA-6000超声诊断仪,频率为7.5 MHz的探头置于其胸左侧,取径(LVEDD,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室左室长轴切面,图像深度调至3.0 cm,由二维超声引导,将M型超声取样线置于二尖瓣腱索水平,垂直于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经M型超声曲线进行测量,每一超声测定值取3个连续心动周期测量均值。超声测量指标: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IVSVTs)、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LVPWTs)、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室内质量(LVM,mg)。 3.2.2大鼠心肌质量指数的测定 称取大鼠体质量(body weight, BW),摘眼球取血备用,脱颈椎处死,快速打开胸腔取心脏,去除心房组织,分离左、右心室,生理盐水漂洗去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le weight, LVW)和全心质量(heart weight, HW)。计算左心室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LVW/BW)、全心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HW/BW),分别记为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 , LVWI)和全心质量指数(heart weight index, HWI)。 3.2.3心肌细胞横断面面积测定 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左心室中段,10%福尔马林液固定的心肌组织经乙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图解 庄瑜制作 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326348.html,/

制作前准备 1.器械:动物呼吸机,开胸制作心梗模型,维持呼吸至关重要。虽然据说某些牛人可以不用呼吸机,但是我想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必然要用;况且需要看此说明的人应该没有牛到这个程度。当然,如果你经费异常充足,不在乎死亡成千上万的大鼠也可以。 显微器械,最主要的是针持,大鼠胸腔、心脏均很小,常规器械无法进入胸腔缝扎。其他手术器械以眼科器械为主。 2.动物:应选择成年健康大鼠,耐受性较好。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只动物,包括死亡的大鼠。许多人都知道制作大鼠模型需要多练习,但是练习不是买一大批大鼠,不停地缝扎,然后不停地扔掉死的大鼠;当然,制作心梗模型死亡一些大鼠是很正常的事情。练习的前提是对大鼠解剖及操作过程的熟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找一份大鼠的解剖图谱,熟悉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同时研究实验流程,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大鼠死亡后,不要急着扔掉,利用它练习每一个你不熟悉的操作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3.实验者:实验者必须具有一种平和的、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制作模型需要时间,尤其是早期,需要耐心、仔细的摸索;必须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地研究。最熟练的制作者做一只大鼠模型也需要30到40分钟的时间,加上准备及扫尾的时间,制作十只模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你废寝忘食多用用功也可能做到15只左右,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必然的,你能坚持多久?不熟练的话,一只就要两、三个小时;同时还要看着大鼠在你的手中死亡,这是很揪心的事情。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难耐寂寞者不适合做此实验。 本人系气管切开插管,缝扎LAD制作模型。亦有人经口插管,液氮冷冻制作模型;不在本人讨论范围之内,哪位有经验的话可以传上来,一起讨论。最后祝各位早日成功!!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原型物种人 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 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

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应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 1. 心脏功能评价由Laplace定理可知: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内径,h为心壁厚度。在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为适应心脏做功增加,室壁厚度增加,左室室壁应力增加,提高心脏收缩功能起到早期代偿的机制;但持续的压力超负荷,可促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甚或心源性猝死。可通过超声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价心功能。超声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LVIDd、LVIDs),同时系统将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 2. 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 迅速取下心脏,清洁并挤压心脏蘸干血渍,4°C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蘸干,于-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 来源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致心梗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6w~8w,体重为 23g~27g。 实验分组实验分三组: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空白组(10只)。 实验周期0h、3h、6h、12h、24h、72h 建模方法1. 3%戊巴比妥钠8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鼠剃毛器剃除小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手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频率110bpm),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小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小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小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7-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下缘2mm处进针,缝线穿过LAD,以完全阻断LAD 血流。 5. 关胸:结扎完成后,6-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小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待小鼠自然苏醒后将小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模型评价 1.心脏功能评价由Laplace定理可知: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内径,h为心壁厚度。在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为适应心脏做功增加,室壁厚度增加,左室室壁应力增加,提高心脏收缩功能起到早期代偿的机制;但持续的压力超负荷,可促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甚或心源性猝死。可通过超声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价心功能。M超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LVIDd、LVIDs),同时系统将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 2. 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 迅速取下心脏,清洁并挤压心脏蘸干血渍,4°C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蘸干,于-20°C冰箱冷冻15min至心脏变硬,取出并用刀片自心尖向心底沿房室沟方向切成1mm厚切片,共切5片,迅速将切片置于5ml 37°C 1% PH为7.4的TTC磷酸缓冲液中,水浴15min,TTC染色后梗死区为白色,梗死边缘区为砖红色,正常区为红色。 3 病理学评价 取出心脏,剔除血管、脂肪等杂质,心脏放纱布上蘸干残留的血渍和溶液并称重后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24h后行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各个标本选择固定位置(乳头肌水平)切片,做HE染色。HE 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细胞质丰富均匀、间质正常;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丢失、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某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不可逆转坏死而形成的病理过程。90%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在中国,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名患者,现存至少200万名患者。 为了更好地筛选有效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并研究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实验人员常以大鼠、兔和实验用小型猪来建立标准化的心肌梗塞模型。相对于其他动物,大鼠有许多优势: 1.大鼠的品系纯正,组内差异较少; 2.大鼠饲养成本低,造模前后管理较容易; 3.大鼠的冠脉系统侧支循环比较少,结扎后易出现一个比较固定的缺血区,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造模的成功率; 4.大鼠心肌梗塞模型手术较小,单人就能操作。 下面我们将就较常见的几种大鼠心梗造模方法来进行一一详细介绍。 a.传统冠状动脉结扎法 冠状动脉结扎是最常选用的大鼠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大鼠用氯氨酮麻醉后接上小动物呼吸机,经左侧第4肋间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打开胸腔并剪开心包膜,挤压出心脏,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分支的起点处约1~2mm),用Ⅱ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

图,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示心肌梗塞造模成功。然后迅速将心脏放回胸腔,随即缝合胸腔及皮肤。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手术动物相同,术后给予庆大霉素局部处理。 b.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 除冠状动脉结扎法之外,药物注射法也常用于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将大鼠用1%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麻醉,直接按5mg/kg 体重,皮下注射4%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模,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天,可造成心梗、心衰、冠状动脉痉挛。一般在注射后4-8周发病。 c.反复冷冻法 沿大鼠胸骨左缘前外侧第4肋间进入胸腔打开,充分暴露心脏,用浸过液氮的直径6mm铜棒充分接触左室游离壁,持续时间5s/次,随即闭合胸腔,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按分组情况再次原位反复共3、5次或8次进行心肌冷冻损伤。 这三种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对这三种方法所建立疾病类型、手术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仪器要求、术后死亡率及造模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对比总结了这三种造模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三种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对比 模型类型造模类型实验技能要求仪器要求死亡率造模稳定性 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急性心梗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高 冷冻法急性心梗较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低 药物注射法慢性心梗低无要求低较高从上表可见,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与冷冻法类似,均会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

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7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 L OF COMPARATIVE ME DICINE January,2007 V ol.17 N o.1 研究报告 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的建立 汪进益,范慧敏,刘中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0120) 【摘要】 目的 建立适用于Langendor 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 选用S prague-Dawley(S 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Π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 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 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 造模成功率为62150% (10Π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 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Πdtmax,-dpΠ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 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 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Langendor ff灌流;离体心脏;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动物 【中图分类号】Q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56(2007)0120022204 Establishment of Langendorff Perfusion of the Isolated H eart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 nfarction Model in R ats W ANGJin-yi,FAN Hui-min,LI U Zhong-m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of East H ospital A ffiliated T 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12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create a standard rat m odel of Langendor ff per fusion of the is olated heart after acute my ocardial in farction(AMI)by silk suture lig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Method 16adult S prague-Dawley(S D)rats in m odel group were established by ligating the middle-distal1Π3segment of left anterior discending artery with8~0sutures to shut the blood supply of my ocardium.E lectrocardiogram(ECG)were per formed both before the ligating and after the ligated by MPA system.The cardiac function were observed by langendor ff per fusion of the is olated heart methods and histogram study with HE stain was carried out4weeks late to see whether there were any tisse necrosis and its extension.10adult S D rats without ligating coronary artery in control group.R esults The rate of establishing m odel success fully was62150%(10Π16).A fter ligation of left anterior discending artery,ECG displayed ST elevated continuously immediately and pathologic Q wave after ligating30min.Pathologic section suggested my ofibers chaotically arranged,necro-my ocardium were superseded by fibrous tissue.Meanwhile,The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ed by these parametes of LVSP,LVE DP and±dpΠdtmax descend markedly after ligating4weeks late.Conclusion S ilk surure ligating is a g oog method in creating a standard rat m odel of Langendor ff per fusion of the heart in4weeks after AMI,and the animal m odel w 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basic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stem cell for AMI. 【K ey w ords】 Langendor ff per fusion;Is olated heart;My ocardial in farction;Rats;M odels,animal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719)。 [作者简介]汪进益(1974-),男,博士,研究方向:离子通道与外科疾病、顽固性心衰的外科治疗及分子心脏病学。 [通讯作者]刘中民。E-mail:zhongm in-liu@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326348.html,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5)1320120113203 ?文献综述?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孙慧君1, 范江霖2 (1.大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辽宁省大连市116027;2.日本筑波大学基础医学系心血管病研究室,日本筑波市30528575)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家族性高 脂血症[摘 要] 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在我国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胆固醇摄取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心肌梗死的研究及治疗因为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开发不但可以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也将为制定新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回顾这一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特别是将我们最近研制成功的自发型心肌梗死家兔模型作一重点介绍。此种家兔血中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心电图发现心肌梗死的典型征象。病理组织学分析表明,此种家兔心肌梗死病变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变伴急性梗死病变,与人类心肌梗死相似。导致心肌梗死病变部位的冠状动脉呈严重的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达90%以上,且有些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这些结果表明此种家兔可以作为人类心肌梗死的一种合适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 R36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3207218 [修回日期] 2004212216[作者简介] 孙慧君,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现工作于大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E 2mail 为sunhuijun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326348.html, 。范江霖,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理学,现工作于日本筑波大学基础医学系,E 2mail 为j 2lfan @md.tsukuba.ac.jp. 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在我国也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胆固醇摄取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研究心肌梗死发生的机制,不但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也将为制定新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依据。但心肌梗死的研究及治疗由于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一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就迫切地需要研制出一种与人类心肌梗死非常相似的动物模型。至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动物模型被报道,本文将回顾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特别是将我们最近研制成功的自发型心肌梗死家兔模型作一重点介绍。 1 已报道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已经报道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可以根据动物种类及制造方法不同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体型较小,容易造成转基因或基因敲除,目前已有报道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在同时敲除内皮素1受体,或NO 分解酶及清道夫受体时会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病变123。此种小鼠的特点是具有严重的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但小鼠的脂代谢类型与人类不同,另外,小鼠体形较小,使得一些外科手术及治疗措施的研究无法进行及运用,也是这种模型的缺点。其次是用大鼠、家兔、羊、犬及猪等中大型动物建立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其主要方法是人工阻塞左冠状动脉,使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及梗死;包括冠状动脉结扎或夹闭术4211及冠状动脉阻塞术12215。此种模型实验周期短,可以观察梗死后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但此种动物模 型手术操作过程复杂,创伤大,心肌周围组织的切开也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重建。另外,此种动物模型并无血脂升高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此,与人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死差别较大,临床相关性较小。猪、羊及犬体形较大,饲养条件苛刻也是用这些大动物研制心肌梗死模型的缺点。用结扎羊无名动脉及其对角分支方法建立起来的心肌梗死模型,与上述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具有相同的特点16。也有报道用血管造影术在家兔旋动脉处放置导致血栓形成的环的方法,以建立起胸腔闭合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17,避免了手术创伤及心肌周围组织切开对梗死后重建的影响。也有人用剖开犬的左冠状动脉放置血管夹的方法,通过产生人工狭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此种模型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狭窄的程度18。用化学药物诱导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也曾有报道,与冠状动脉阻塞方法类似19。Nakamura 20曾报道过用猪(G ottingen male miniature swine )建立的心肌梗死模型与人类由冠状动脉痉 挛引起的变异型心肌梗死极其相似,方法是对病灶部位进行内皮细胞剥脱,中度高脂血症及X 线辐射。此种模型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痉挛部位中膜平滑肌细胞在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下产生的过度收缩引起的,内膜依赖性的舒张障碍作用较小。综上所述,虽然有很多上述心肌梗死模型报道,但据我们所知,至目前为止,与人类心肌梗死模型极其相似的自发性心肌梗死模型特别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死模型还未曾建立起来,本文将重点介绍由我们实验室新近研制成功的自发性心肌梗死家兔模型。 2 自发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创建 日本神户大学Watanabe 等21人在1980年首次报道了遗传性高脂血症(Watanabe 2heritable hyperlipidemic rabbit , WHHL )家兔。此种家兔具有先天性LDL 受体缺损的特点 3 11CN 4321262/R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第13卷第1期

大鼠急性心肌

·论著·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雷娟 伍卫 薛声能 郑韶欣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S D 大鼠经氯胺酮麻醉后,经口人工呼吸,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心电图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面积40%~45%(平均42%);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和非梗死区增厚指数明显增加(P <0.01),左室后壁、左室前壁、梗死区变薄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P<0.05,P <0.01);③心肌梗死大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心率和左心室舒张末压高于假手术组(P<0.01);④两组大鼠左、右心室实际和相对重量以及胶原容积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模型动物;大鼠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a n da s s e s s m e n t o f a r a t e x p e r i me n t a l m o d e l o f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L E I J u a n ,W U W e i ,X U ES h e n g -n e n g ,e t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 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S u nY a t -s e n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C i t y G u a n g d o n g 51012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d e v e l o pa s t e a d y a n d r e p r o d u c i b l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I )m o d e l i n r a t s .Me t h o d s S Dr a t s w e r ea n a e s t h e t i z e dw i t hk e t a m i n e .A f t e r l i n k i n g w i t hr e s p i r a t i o nm a c h i n e ,l e f t a n t e r i o r d e -c e n d i n g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w a s l i g a t e d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m ,h a e m o d y n a m i c s a n d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w e r ed o n ef o u r w e e k s a f t e r l i g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①T h e m o d e l o f M I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s u c c e s s f u l l ya n dp r o v e db y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a n d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I n f a r c t s i z e s w e r e 40%~45%(a v e r a g e 42%).②C o m p a r e dw i t h s h a mo p e r a t i o ng r o u p ,M I r a t s h a d h i g h e r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y s t o l i c d i a m e t e r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d i a s t o l i c d i a m e t e r a n d n o n -i n f a r c t e dr e g i o n t h i c k e n -i n g i n d e x (P<0.01),a n dl o w e r p o s t e r i o r w a l l d i a m e t e r ,a n t e r i o r w a l l d i a m e t e r ,i n f a r c t e dr e g i o nt h i n n i n g z i n -d e x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f r a c t i o na n d f r a c t i o n a l s h o r t e n i n g (P<0.05,P <0.01).③S y s t o l i c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d i a s t o l i c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y s t o l i c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m a x i m u mr i s i n g a n d d r o p p i n g r a t e s o f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p r e s s u r e d e c r e a s e d ,w h i l eh e a r t r a t ea n d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n d -d i a s t o l i cp r e s s u r e i n c r e a s e da f t e r M I .④T h e r e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c t u a l w e i g h t ,r i g 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c t u a l w e i g h t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r e l a t i v e w e i g h t ,r i g 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r e l a t i v e w e i g h t a n dc o l l a g e n v o l u m e f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s h a mo p e r a t i o ng r o u p a n d M I r a t s (P<0.01).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 e x p e r i m e n t p r o v i d e da n e a s y w a y t o e s t a b l i c ht h e M I m o d e l ,w h i c h w a s r e p r o d u c i b l e a n dc r e d i b l e . 【K e yw o r d s 】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o d e l a n i m a l ;R a t s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基金项目:2008B 030301333)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雷娟 伍卫 郑韶欣),内分泌科(薛声能) 心肌梗死(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I )是21世纪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1] 。由于M I 的许多病理生理资料难以从临 床研究中获得,其防治上的进展有赖于基础研究上的突破。 M I 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第一步,它对于研究人类M I 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具有重大价值。结扎左前降支制作M I 模型,是一个被广泛接受近于成熟的动物实验模型。但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它的一些操作步骤、评价指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本实验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进,以S D 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M I 动物模型,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清洁级雄性S p r e a g u e -D a w l e y (S D )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 (275±15.3)g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1.2 研究方法 1.2.1 M I 模型的建立[2-3] 氯胺酮(75m g /k g )腹腔注射麻醉,经口人工呼吸(导管置于大鼠的舌体与上颌之间),连接小动物呼吸机予以正压通气,潮气量3~5m l /100g ,呼吸频 率60次/m i n ,吸呼比1∶1。左侧胸部备皮,消毒手术区域,经胸骨左缘第4肋间开胸,钝性分离肌肉,以眼科开睑器撑开肋间肌切口,暴露心脏,剪开心包,于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距主动脉根部2~3m m 处,用7-0眼科无创缝合针,穿过前降支深部连同一小束心肌一并结扎。根据心电图和心肌组织颜色确定冠脉结扎成功。逐层缝合胸壁,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通气导管。大鼠清醒后送动物房饲养,规律照明,自由进食和饮水。术后连续3d 予以青霉素40万U 腹腔注射以预防感 · 1·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月第4卷第2期 C h i n a P r a cM e d ,J a n 2009,V o l .4,N o .2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学号:11311032 姓名:钱江平 班级:11中药(1)班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通过查 阅资料,了解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进而再通过查阅论文等,理出常见心 脑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结论:通过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动物在面对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是,他们各有优缺点。我们在 选择动物时,应具体考虑。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建立 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升高,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2],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很多理论指导。 一、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 (一)概述 腹腔注射蛋黄乳液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药物大面积初筛的高血脂 动物模型。通过在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时间后,它 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 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 腺抑制药--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二)方法: 1.小型猪: 猪在许多生物学指标上与人类非常相似,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既经济实用,又克服了同种器官的短缺。如在比较医学中,科学家根据猪自身生理病理发生的过程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根据猪与人共同感染的疾病研究人的疾病在猪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小型猪建高血脂模型,一般选用选用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 1%~2%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及分布都与人类近似。 2. 兔: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5-24T11:39:08.1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2期作者:徐陶锐1 李保2(通讯作者)王家璞1 闫文婷1 [导读]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梗死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譬如药物治疗、细胞技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只有在动物实验出现了治疗的效果才能进而在临床应用。其中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模型,它能够客观的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在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活动、室壁运动的变化,对临床进一步揭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及对心肌缺血损伤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章就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 1.结扎法 1.1麻醉方法的选择 大鼠的麻醉方法常见的有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吸入麻醉等方法,在实验中所用的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乙醚等。其中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1】,它的优点是给药途径便利、麻醉起效快、麻醉深度适中,但在麻醉时要对麻醉剂量的选择要非常谨慎,应当按公斤体重来计算,从低剂量开始给药,譬如10%的水合氯醛按照0.3ml/100g为起始量,5~10min起效。麻醉太浅,大鼠容易清醒发生挣扎,不利于手术操作;麻醉太深,则术后大鼠不易清醒,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会导致大鼠难以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2】,拔呼吸机插管较困难,容易导致实验大鼠的肺水肿、感染、呼吸肌麻痹等,会大大增加大鼠围手术期死亡率。 1.2建立气道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在建立AMI模型过程中可以不进行气管插管,但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开胸并进行结扎,手术难度较大。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很难克服的技术弊端:操作难度大、围术期存活率低。现如今AMI模型制作时多采用小动物呼吸机维持呼吸,比较常用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有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对大鼠的呼吸功能影响也比较小,但需要操作者有较高的操作技术。若一次插管不成功,操作者进行反复尝试,或者在插管时所用力度过大均可造成喉头黏膜急性水肿,最终导致窒息死亡。因此新手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会增加大鼠死亡率。目前针对此法已有一些改良方法,增加了插管的成功率【3】。气管切开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较有以下优点,手术视野较好,非常直观,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在气管切开时非常容易损伤到血管,导致血管出血过多,这样可以造成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管容易塌陷,如果清理不及时将会导致大鼠发生窒息死亡。上述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只要熟练操作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 1.3开胸体位及方法 在造模过程中大鼠的体位多为背位固定,于第4~5肋间开胸,挤压右侧胸壁将心脏挤出或用小匙将心脏舀出【4】。还有一些人在操作时将肋骨剪断,用手挤压胸腔或腹腔将心脏从胸腔内挤出,结扎冠脉后再将心脏放回,同时抽出胸腔内的气体,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血管在受到外力的牵拉下而发生变形,可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对胸腔内空气的排空以及剪断的肋骨容易对肺部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增加术后大鼠的死亡率【5】。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有部分操作者在造模过程中让大鼠保持右侧卧位固定,用眼科剪沿肋骨方向作斜行切口,并不剪断肋骨及肌肉组织,所造成的创伤较轻,在使用开胸器暴露心脏的过程变的非常容易,术后可保持大鼠胸部的正常结构,不影响呼吸功能,有利于其存活【4,6,7】。 1.4冠脉结扎部位 观察大鼠心脏解剖图可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位于心肌组织中,肉眼观察不易分辨。在暴露心脏后,肉眼可观察到左冠状静脉主干位于心脏表面走形,它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相互伴行,位于于左心耳和肺动脉圆锥之间,可作为定位标志。结扎冠脉位置的高低对心梗模型的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扎位置较低时,可能会导致模型建立不成功,心梗面积小,对实验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扎位置较高时,模型成功率高,但动物死亡率也明显提高【8】。 1.5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大鼠的呼吸和温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低手术的死亡率。造模后,放回鼠笼单独饲养,保温灯照射,待大鼠完全清醒后转至普通鼠笼中,置于空调房内正常饲养。术后连续肌注青霉素钠5d(40万U/d)防止切口感染。 2.药物法 药物法制作心梗模型,常用是异丙基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它们可导致血管发生强烈的收缩,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这个造模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对冠状动脉选择性较差,容易引起心肌弥漫性损伤,不能对梗死区域进行有效的固定,所以不能进行一些定量的研究。 3.血栓法 通过血栓法来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操作方法有很多,譬如电刺激法、机械损伤法等。其中电刺激法是这些方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在操作过程中,术者将电极放置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开口处,增大电流强度,通过刺激冠脉血管外膜导致损伤形成,进而形成血栓发生堵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形成。电刺激法能够准确定位所需要堵塞的血管,造成的梗死区域较固定,同时对大鼠的损伤较小,比较真实的模拟了心肌梗死的发生过程。 4.高脂饮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